第一篇:创造性思维需要在教学中培养
创造性思维需要在教学中培养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日本学者曾强调:“独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创新决定国家的命运,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果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不会认为只有成人才有创造性思维,相反,在我看来小学生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有关专家认为,任何一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为这是孩子们渴望自己能主动地去创造和发现的时期,此时所奠定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如果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我不会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太迟,我认为不管什么时候,教学中都不应该忽视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培养其创造能力。掌握和利用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能动性,培养其创造能力。掌握和利用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将知识学活学牢,而且将转化为能力。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
作为一名老师,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应该了解到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发展特点:学龄前儿童(6~12岁)心理发展主要体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发展方面,以游戏为主导转向为以学习为主导,思维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学龄期也正是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开拓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评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它能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坚持每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改变旧有的教学思想。300年前,在古希腊普鲁塔戈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打破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或者存储知识的口袋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我会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主体。具体方法如下:
①.激发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设
疑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宗旨,给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冲破凝固性的思维障碍。使学生不仅得到成功的快感,而且创造能力也得到培养。
②.设计具有针对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是对教学疑点具有思考价值,少问是什么,多问为什么,难易适中,适应多数学生,兼顾优、差生。
③.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干涉太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④.教学活动灵活掌握,不拘泥于公式化。
第二,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密在于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在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情境中学习,情绪越好学习效率越佳。一般而言,学生的情绪的好坏与学习成绩成下比,如果学生的情绪好,爱学习,其大脑皮层就处于兴奋状态,脑子就灵活,应变能力、想象能力就越强。一个人作他感兴趣的工作,他全部才能发挥80%,不感兴趣的工作,才能发挥20%。学习也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课程不感兴趣,会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哪会有创新呢?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广泛积累资料,设计形象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轻松教学气氛,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巧于设计问题,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饶有兴趣的民谣、美妙动听音乐、富有情趣的漫画等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通过歌曲找哲理,即对旧知识的回顾,也为学习本课埋下伏笔,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萌动的创新意识。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因此,我平时会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到自然界去观察,然后应道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通过安排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和课外活动课,如“畅想课”、“欣赏课”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在教学环节我也会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采用智力游戏启发学生思维。
启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用几根火柴组成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取走一根火柴,是否能组成6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图形呢?(火柴不能折断,也不能弄弯)
此外,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堆不规则图形,考验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品质。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和事业心,个性的独立,坚定的自信心,具有冒险精神等。不仅是我们老师要注重培养,家长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会鼓励家长们改变把孩子一切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不理不管的思想。为了鼓励和培养儿童进行独立操作的能力,我会为孩子们建立一体“成果登记薄”,把儿童自己在一定时间里完成的事情全部记录下来。记录时不过分考虑孩子做得是否很好,不太强调质量。即使是一些做得不太好的甚至是做糟了的事情,也应该记录下来,但不作什么批评。这份记录将成为儿童从事创造性尝试的完全记录。它不仅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检查和识别儿童创造性活动的活跃时期和创造性活动进行的条件,而且也可以使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长应该为孩子准备形式多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不必是昂贵的。事实上,一些旧杂志、书籍、旧物、旧钟表、旧电器和旧家具等东西更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施展和发挥。家长也还要注意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为孩子提供一个能进行自由阅读和探索的空间。还要注意经常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使孩子的劳动成果有展示的机会。儿童的各种想法和行为应该常能得到家长积极反应。来自家长的鼓励、支持和赞赏,或者来自家长的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对于儿童积极从事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内容摘要: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中职院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对于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继续努力的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新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关键词:中职学生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综合。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播、掌握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才能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不良的甚至恶劣的环境,可以扼杀创造性人才的出现。认为“为了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教育领导人必须建立一个鼓励冒险、增强信心、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而营造这样的环境,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信念: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1、错误有利于学习;
2、不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什么都能理解,注意循序渐进;
3、重视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并持之以恒;
4、好学生也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反馈;
5、不懈的努力、有效的策略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6、每个人都能成功。
因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改变专制的教学方法,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让他们敢说、敢做,允许自由创造。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因素
据学习心理来说,要起到刺激、强化以至巩固的作用,则题量仍有待提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并非教材中的每个章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是每套教材所包含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量是有差异的,3、是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善于挖掘教材,善于提炼出与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和想像等创造性思维相关的素材,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暴露知识猜想、发现的过程
教材总是将知识和方法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演绎将知识展开,而省去了这些定论的观察、猜想、发现过程。教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重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启动学生的内驱力,触发学生探索意向,激起强烈求知欲望。
四、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创造过程的开始。科学地设置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好的问题必须是建立在教师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和广泛了解对象的基础之上。问题可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性三类。呈现型问题是目前学校中最常见、最典型的问题情景,它们是一些给定的问题(由教师或教科书提出),答案往往是现成的,学生只需要“按图索骥”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一致的结果;发现型问题有的也有已知的答案,但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或发现的,而不是由老师或教科书给定的,因而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探索,往往通向发明创造;创造性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全新的,因其独特、新颖而且富于科学意义而弥足珍贵。强化问题意识,不是培养学生追求那种“按图索骥”式的呈现型问题,而是鼓励他们自由探究、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逐步成长为创造性人才。
五、鼓励学生质疑诘难
在学校里,孩子们常常通过不断地重复记忆来积累知识,从而达到取悦老师、考试过关的目的,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退化。实际上,中国自古就有质疑的传统,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疑问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已成定论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只有在不断的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干。鼓励学生质疑诘难,教师需要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践证明只要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六、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的问题。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而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只有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管不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平等地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地探讨科学问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怎么谈得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必须极大地改善中小学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形成他们探求创造的愿望。
七、有针对性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中小的培养可以结合各种活动课程,也可以直接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进行专门的创造思维训练。目前,我国有五种类型“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认知型训练内容是按认知过程安排的;渗透型训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练内容是从各科教学中提炼出来的;技法型训练内容是结合发明方法编排的;右脑型训练内容是侧重于富有形象的题材;综合型训练内容与众不同,不是限于某个侧面或某个领域,而是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门科学的各种范畴中,精选训练题材,全面进行训练的。要根据不同情况,优选或组合运用好不同类型的创造思维训练课,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有规律可寻的,也是有技巧可以进行训练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想方设法地提高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有良好的环境,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自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对新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张文新.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北京:华艺出版社,1999:37-39.[2]陈健兴,李晓晨.南宁市小学、初中学生创造力的调查.基础教育研究,2000(2).[3]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38.[4]徐青.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研究.应用心理学,1999(5).[5]刘文明.初高中学生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步增长实验报告.教育研究,1997(3).
第三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宾市金秀县忠良中心校 黄丽红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本文就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一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二要引导学生求异创新,拓开思维空间,训练敏锐的思考力;三要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四是作文批改,要突破框框,鼓励创新,鼓励标新立异。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文教学的改革就应从培养创新人材这视角去思考,多组织学生写假设作文、幻想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系统而有层次的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等方法获取知识,提高创新思维从旧中悟新,写出内容的特色,思想有意义,立意较新颖的文章。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感到在作文中“创新”并不十分难。
在我们小学各年段的作文当中有好多命题作文可以写成同一文题而材料不同,写法不同。如《我敬佩的一个人》、《难忘的教训》、《童年趣事》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先让同学们感受一些好学生的作文,以《童年趣事》为例:有的同学写小时候帮小鸡洗澡;有的写给小猫剃胡子;有的写小时候模仿妈妈洗 米却把盐当米来洗。大多数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些新颖作文读后给人一种快感,觉得文章写得与众不同才有意思,才有成功感。从而产生了“我在作文时也要这样写”的念头。有了这种跃跃欲试的愿望后,就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练习其他类型作文了.然后在平时讲评时将文章写得是否有新意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不断地巩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积极性,直至形成习惯。
二、引导学生求异创新,拓开思维空间,训练敏锐的思考力。
人的创造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思维品质的优劣。良好的思维品质,除人脑的先天素质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外,绝大部分是后天教育训练的结果。作文教学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1、引导学生走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误区,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模仿是人类好奇心理活动促发的一种行为现象,它能激发人们的思考,并通过思考去发现视野以外的事物。小学生最具模仿性,教师不仅要爱护和关心这种模仿性,更要把它引导到智力发展的轨道上去。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凡是要求写一篇新体栽新要求的文章,往往先组织学生学一两篇范文,让学生模仿着去写,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练了便能从中悟出规律、并充分想象,逐渐走向“创造”这一新境界。可见,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熟练—创造”的过程;从模仿、掌握、熟练到创造,是学习写作的基本规律,是作文的必经之路。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后,就可以写《我的家乡》。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空间,训练其“寻找联系”的创造性思维,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变通性的品质。
2、通过“同中求异”,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是 千篇一律,题材不新颖。如:一写到妈妈,就是我半夜生病了妈妈送我上医院,下雨了妈妈到学校接我回家。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同中求异”,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就能激励学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如写作文《我的启蒙教师》,绝大多数学生写一年级老师,经老师点拨后,同学们的思维不再局限在“一年级老师”,有的写爸爸、妈妈,有的写幼儿园老师,还有的写小伙伴、邻居的长辈,甚至有的同学写到一只小鸟、一只蚂蚁、一条小狗。总之,学生的思路广开、选材新颖,充分显示了学生创造的独特性。
三、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
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
1、将大量想象创新练笔放到阅读课中。长期以来,语文课将阅读课和作文课分得十分明确,阅读课只对课文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分析,了解中心,掌握意思。但我们都应看到,大量的范文中有不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好素材。如一个省略号、一个空白、一幅插图,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更有好多文章可以让学生写感想、续编。
2、让学生放胆想象。很多语文老师在指导作文时,过多地强调了内容要真实,不能编造,致使好多学生只是乱七八糟地搜集到一些观察材料,就事论事地凑数。久而久之,文思枯竭、语言干瘪、无话可说。其实,这些都与忽视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有关,学生的想象力强了,对一件事就想得多、想得深,作文的立意就会深刻。结晶可以说,任何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作者丰富想象力的结晶。因此,在平时练习作文时,教师应放胆让学生展开想象,给其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说己之欲说、写己之欲写,只求敢想敢写,不求合情合理。由于小学生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在他们的发现和创造中往往会有缺陷,他们在想象 性习作中常有自己的设想和见解,可能不严密,但确有个性童心,我们教师应爱护引导,不要苛求,更不能讥讽“异想天开”、“胡说八道”,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问题,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认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观察,都必须应鼓励。
四、作文批改,要突破框框,鼓励创新,鼓励标新立异。
写作在本质上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创新思想,指导影响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亮出作文题后,就理应先引导学生“解放解放思想”、“拓展拓展思路”鼓励学生千方百计地写出“新意”!然后,抓住“批改”这一环节再为学生“添一把火”,毫不迟疑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予以认可鼓励。如此,学生每一次作文都会受到一次鼓舞并切实地锻炼了一次,他们又怎么会不感兴趣呢?事实证明,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思维的潜力,教师应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会反作用于他们的作文思维,促使他们思维更为活。
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好转换思维的方向和角度,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需要我们教师做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能养成。
第四篇:在命题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命题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江门市丹灶小学
周其添
【内容提要】
本文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为指导,以命题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论点。首先指出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规范性指导、定性式的要求过多等不足,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然后结合笔者十多年的教学经验,选取典型的事例,就命题作文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启发疏导学生展开超现实的丰富想象等分论点作了详尽的论述。实践证明,在命题作文教学中只有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的想象、创造性思维才能在写作训练过程不断升华。
【关键词】
命题作文
创造性思维
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定调”,学生“弹琴”,甚至是老师提供范文,学生依葫芦画瓢,写出来的作文必然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师形式上“苦口婆心”的规范性指导,加上定性式的要求,不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以致使学生的作文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艰难境地。
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作文教学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秉承和发展了这一指导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相对于过去大纲仅‘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提法,其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在习作中以创作性的思维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为鲜明突出①。”那么,在命题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教师命题时要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把它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创作欲望,使作文教学出现“一树之花,千朵千样,一花之瓣,瓣瓣不同”的喜人局面。据此,我认为命题作文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的潜力,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憧憬。作文题目如果不拘泥于现实,出现类似《十年以后的我》、《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多向思维,合理虚构出未知事物的形象,描绘出未来生活的图景,学生的想象、创造性思维在写作训练过程不断升华。
例如,联合国举办的“空间活动将如何改变我国和世界”征文比赛,荣获亚洲一等奖的傅洁同学的《乔迁之喜》,就是用想象描绘了一个人们从没见过的太空城——螃蟹城,来自各国的人们在这里和睦相处,反映了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理想和愿望。想象独特、颇具见地。还如,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古诗进行改写,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有一位同学对杜甫《绝句》改写道:“春天来了,柳树抽出绿色的芽,长长的柳条迎风垂摆着。两只黄鹂飞来飞去,叫声婉转动听。一行白鹭在蓝天中展翅飞翔。诗人杜甫昂首远眺高大雄伟的西岭山,只见那终年不化的积雪被阳光照得银光闪闪,江面上许多欲破浪远航的船只正整装待发,去万里以外的东吴。诗人陶醉了,吟诵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诸如此类的练习,既可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又可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一举两得。
三、命题可采取延伸故事情节的方式,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语文课文中,有些故事情节常常写得比较概括。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加以扩充拓宽,这样学生可以依据自己作品的理想和愿望,联系实际,充分展开想象,给人物安排不同的结局。这样,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而不依赖于现成的描述或示意,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势,这一心理过程,是学生创造想象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因为创造想象和积极思维是相生相伴的,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例如:教学托尔斯泰的《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以《桑娜拉开了帐子后》为题。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如结局一,渔夫和桑娜生活更加艰难,七个孩子沿街乞讨,无人问津;结局二,渔夫和桑娜用勤劳换来了幸福的生活,一家人生活美满幸福;结局三,七个孩子都求学成才,渔夫和桑娜晚年生活幸福„„可谓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四、命题可让学生“反弹琵琶”,启发逆向思维
作文贵在新。惟有创新,才能吸引人。作文要让学生敢于摆脱传统的,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寻找独特的构思角度,使写作不落俗套,独辟蹊径,富有新意。如《狐假虎威》,历来都贬斥狐狸的狡猾,我让学生以《为狐狸正名》、《狐假虎威新说》为题目,启发学生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学生就出现了“赞狐狸聪明才智,善于用老虎的威势为
第五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解读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内容摘要: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中职院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对于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继续努力的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新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关键词:中职学生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综合。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播、掌握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才能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不良的甚至恶劣的环境,可以扼杀创造性人才的出现。认为“为了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教育领导人必须建立一个鼓励冒险、增强信心、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而营造这样的环境,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信念: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1、错误有利于学习;
2、不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什么都能理解,注意循序渐进;
3、重视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并持之以恒;
4、好学生也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反馈;
5、不懈的努力、有效的策略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6、每个人都能成功。
因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改变专制的教学方法,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让他们敢说、敢做,允许自由创造。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因素
据学习心理来说,要起到刺激、强化以至巩固的作用,则题量仍有待提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并非教材中的每个章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是每套教材所包含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量是有差异的,3、是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善于挖掘教材,善于提炼出与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和想像等创造性思维相关的素材,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暴露知识猜想、发现的过程
教材总是将知识和方法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演绎将知识展开,而省去了这些定论的观察、猜想、发现过程。教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重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启动学生的内驱力,触发学生探索意向,激起强烈求知欲望。
四、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创造过程的开始。科学地设置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好的问题必须是建立在教师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和广泛了解对象的基础之上。问题可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性三类。呈现型问题是目前学校中最常见、最典型的问题情景,它们是一些给定的问题(由教师或教科书提出),答案往往是现成的,学生只需要“按图索骥”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一致的结果;发现型问题有的也有已知的答案,但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或发现的,而不是由老师或教科书给定的,因而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探索,往往通向发明创造;创造性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全新的,因其独特、新颖而且富于科学意义而弥足珍贵。强化问题意识,不是培养学生追求那种“按图索骥”式的呈现型问题,而是鼓励他们自由探究、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逐步成长为创造性人才。
五、鼓励学生质疑诘难
在学校里,孩子们常常通过不断地重复记忆来积累知识,从而达到取悦老师、考试过关的目的,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退化。实际上,中国自古就有质疑的传统,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质疑问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已成定论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只有在不断的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干。鼓励学生质疑诘难,教师需要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践证明只要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六、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的问题。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而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只有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管不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平等地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地探讨科学问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怎么谈得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必须极大地改善中小学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形成他们探求创造的愿望。
七、有针对性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中小的培养可以结合各种活动课程,也可以直接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进行专门的创造思维训练。目前,我国有五种类型“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认知型训练内容是按认知过程安排的;渗透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型训练内容是从各科教学中提炼出来的;技法型训练内容是结合发明方法编排的;右脑型训练内容是侧重于富有形象的题材;综合型训练内容与众不同,不是限于某个侧面或某个领域,而是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门科学的各种范畴中,精选训练题材,全面进行训练的。要根据不同情况,优选或组合运用好不同类型的创造思维训练课,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有规律可寻的,也是有技巧可以进行训练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想方设法地提高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有良好的环境,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自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对新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张文新.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北京:华艺出版社,1999:37-39.[2]陈健兴,李晓晨.南宁市小学、初中学生创造力的调查.基础教育研究,2000(2).[3]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38.[4]徐青.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研究.应用心理学,1999(5).[5]刘文明.初高中学生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步增长实验报告.教育研究,1997(3).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