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审计师考试《企业财务会计》要点:金融资产概述
2014年审计师考试《企业财务会计》要点:金融资产概述
金融资产概述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两类。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种,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比如国债期货、远期合同、股指期货等,但是被指定为有效套期保值、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衍生工具不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通常情况下,只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才可以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企业发行债券获得金融资产,则该金融资产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变动损益计入所有者权益,但相对应的金融负债却以摊余成本计量,从而导致“会计不配比”。
2.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风险投资机构、证券投资基金或类似会计主体,其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投资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中获取回报,它们在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中对此也有清楚的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应将该组合进行指定。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定义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在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在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特征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在将某项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可以不考虑可能存在的发行方重大支付风险。另外,如果符合其他条件,浮动利率不影响将债务工具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由于要求到期日固定,从而权益工具投资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2)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
(3)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
(4)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据此,对于发行方可以赎回的债务工具,如发行方行使赎回权,投资者仍可收回其几乎所有初始净投资(含支付的溢价和交易费用),那么投资者可以将此类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但是,对于投资者有权要求发行方赎回的债务工具投资,投资者不能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没有足够的财务资源持有至到期;
(2)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难以持有至到期;
(3)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企业应当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发生变化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的影响
如果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则企业应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但是,遇到下列情况可以除外:
1.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赎回日较近(如到期前三个月内),且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2.根据合同约定的偿付方式,企业已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本金。
3.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所引起。
第二篇:企业财务会计概述
企业财务会计第一章概述
一、基础知识
1、会计是一个总体范畴,包括()()、()等若干分支。企业财务会计是应用在()中的一个会计分支,是以()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理论、方法与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与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计算、核算和监督,并据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向()和()等各方面提供准确信息,促进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专门的经济管理活动。
2、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
3、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4、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实际上是()的具体化。包括三个方面:()、()、()。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对象,是指:()。
5、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是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和单位,其所界定的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持续经营,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分期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前后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核算。会计期间分为()、()、()和()。其中,()称为会计中期;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为记账本位币。
6、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为基础。会计确认必须同时符合四条基本确认标准:()、()、()和()。
7、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相关性,与()有关;可比性包括两层含义()和();及时性要求做到:()()()。
二、知识巩固
1、企业定期或者至少每年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集体资产减值准备,这体现了会计信息的()要求。
A.一致性B.可比性C.谨慎性D.实质重于形式
2、为解决会计核算中财产计价和费用分配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的是()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期间D.货币计量
3、把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是同自有资产进行核算,体现了会计信息的()要求。A.可靠性B.重要性C.谨慎性D.实质重于形式
4、在下列会计基本假设中,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是()
A.货币计量B.持续经营C.会计主体D.会计分期
5、为持续经营假设作必要补充的是()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6、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属于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程序稳定的前提条件()。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期间D.货币计量
7、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主要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A.可靠性B.相关性C.谨慎性D.可理解性、8、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是()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权责发生制D.货币计量
9、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必须有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这是()要求。A.重要性B.可靠性C.谨慎性D.可理解性
10、下列项目中,不符合谨慎性要求的是()
A.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B.由于技术进步对固定资产加速提折旧 C.在通货膨胀时对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 D.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提折旧
11、()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绳。A.会计规章B.会计制度C.会计法D.会计准则
12、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A.可靠性B.相关性C.及时性D.可理解性
13、会计确认标准不包括()
A.可计量性B.可比性C.可靠性D.相关性
14、企业要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购入材料商品等存货属于()A.资金分配B.资金筹集C.资金运用D.资金耗费、收入
15、及时性的要求不包括()
A.及时收集会计信息B.及时提前确认收入C.及时传递会计信息D.及时处理会计信息
三、能力提高
1、从核算成本效益来看,对所有会计事项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用完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处理方法,这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A.可理解性B.谨慎性C.相关性D.重要性
2、下列关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表述恰当的说()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D.会计主体,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3、某公司2008年销售萎缩,预计到2009年春节出现销售旺季,于是预计销售收入50000元确认,这违背了()。
A.可靠性B.可比性C.谨慎性D.实质重于形式
4、某企业2009年1月份发生下列支出:(1)支付本保险费7200元(2)支付本报刊杂志费5400元(3)支付去年第四季度短期借款利息9600元,按权责发生制,该企业1月份负担的费用()A.22200元B.4250元C.12600元D.1050元
5、相关性是以()为基础的。
A.可靠性B.及时性C.重要性D.权责发生制
第三篇:《中级财务会计教案》第四章 金融资产
第四章 金融资产
基本要求:
1.掌握金融资产的分类 2.掌握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掌握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 4.掌握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5.掌握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 6.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第一节 金融资产及其分类
一、金融资产的内容
1.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2.金融资产: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资产。
3.金融负债:是指企业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等负债。
4.权益工具:是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从发行方看,通常指企业发行的普通股、认股权证等。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这一问题很重要,要求背下来)(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
(1)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购入的基金、债券、股票等,就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
(3)属于衍生工具。但有除外,不是所有衍生工具都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这里知道即可,不做过多要求。
2.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不能随意指定,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才能将某项金融资产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指定的目的主要是风险管理的要求:
(1)出于风险管理的目的,在有关正式文件中载明,该项金融资产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由于对金融资产计量时采用的计量基础不同,会导致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为了避免或消除这种不一致所造成的影响,也把某项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学习中要注意:企业购买股票、债券不一定就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要看投资的目的。如果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近期内出售、获取差价,就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面讲的一些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也有购买债券、股票的问题,关键要看投资的目的。
当确认为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随便更改。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1.含义: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
2.特点: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比如购买的国债,准备持有至到期,而且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到期日明确确定,收回的金额确定,则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而购买的股票,到期日不确定,所以股权性投资权益工具投资不属于这类。
如果符合其他条件,不能由于某债务工具投资是浮动利率而不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就是说,即使是浮动利率,也要把它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①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②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
③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指企业有财务上的能力,不受法律法规的限制,使企业能够顺利持有至到期。符合上述条件的,才能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不能划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现在将其划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还未到期却将其出售,就要受到惩戒。
(4)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对所持有剩余非衍生金融资产的影响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将其处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有一定影响。比如企业有国债1亿元,持有两年后,由于资金紧张,把其中的8千万元出售,用收回的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出售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占总额比例较大,则应该把剩余的2千万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而且在未来两年内不能将任何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这就是前面讲的惩戒措施。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遇到以下情况时可以例外:
①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赎回日较近(如到期前三个月内),且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②根据合同约定的偿付方式,企业已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本金;
③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所引起。此种情况主要包括:因被投资单位信用状况严重恶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因相关税收法规取消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税前可抵扣政策,或显著减少了税前可抵扣金额,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因发生重大企业合并或重大处置等情况,属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所引起。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第1类是独立的,后面三类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企业应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风险管理要求,考虑投资的目的、投资的意图来划分。如果不明确金融资产属于哪一类,就无法进行核算。比如,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所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后三类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
第1类和其他三类不能相互转换;第2类和第4类一般也不允许转换,投资时就应确定是哪类金融资产,如果要转换,要符合苛刻的条件,并且有严格的惩戒措施。
第二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注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1.账户设置: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下面有两个二级科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账务处理:
(1)初始入账价值包括买价,不包括交易费用(比如佣金、手续费等),其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的借方)。
(2)买价中包含有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单独作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3.会计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初始入账金额)
投资收益(手续费)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买价中包含有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款项)4.举例说明:
例1.A公司购买B公司股票。B公司在06年1月份宣告发放05年股利,每股0.1元,以06年2月28日的股东名册为准。A公司在06年1月15日投资,购买时每股支付5.1元,包括已经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0.1元。假如购买了100万股。
则投资成本为(5.1-0.1)×100=500(万元),入账价值为500万元(不是510万元)。如果购买时又花费了2万元的佣金和手续费,则这2万元应作为当期损益,即计入投资收益借方。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 投资收益 2 应收股利 10 贷:银行存款 512 例2.A公司购买B公司06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面值100万元,票面利率12%。购买日期为07年1月1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购买时支付112万元,其中包含12万元已到期但未领取的利息。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应收利息 12 贷:银行存款 112 如果购买时又支付了2万元的佣金和手续费,则还应借:“投资收益”2万元。收到垫付的股利或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收益的确认
如果是购买后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利或利息,则应确认投资收益: 例3.如上例1,A公司06年1月购买B公司股票,此时B公司刚刚成立,没有宣告分派股利。07年1月宣告分派股利。这时A公司应确认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应该予以确认。例4.资料同例1,其成本为500万元。假如到06年12月31日股票上升为8元/股。这时就应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元/股。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假如到07年12月31日股票下跌为7元/股。这时就应该把损益转出。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1.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例4.资料同例1,其成本为500万元。假如到06年3月股票上升为7元/股。企业将该股票出售。
借:银行存款 7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
投资收益 200 假如到06年12月31日股票上升为7元/股,企业在07年3月将该股票以6.8元/股出售。借:银行存款 680 投资收益 2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2.思考:此项金融资产是否产生投资损失20万元? 答:不是。
因为在06年12月31日时已经确认了一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07年3月将该股票出售时,应该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到投资收益中: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贷:投资收益 200 所以,总的投资收益应该是200-20=180(万元)
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06年12月31日已经转到本年利润中: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贷:本年利润 200 07年3月出售时,把原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贷:投资收益 200 这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是借方发生额,在3月末也要转到本年利润中: 借:本年利润 2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本节总结:
1.首先要知道哪些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其他三类不得转换;
2.取得时要用公允价值入账,确定其成本,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计入投资收益借方;支付的价款中有已经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或利息要单独作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3.资产负债表日,只要公允价值变动,就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公允价值变动二级科目中反映;
4.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出售价格与其账面价值相比较,差额作为投资收益。但这个投资收益不是全部的投资收益,还要把原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累计数全部转到投资收益账户中。
第三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学习中要注意什么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有什么条件和特点,和前面讲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后面讲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之间的关系。重点讲述会计核算的问题。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1.账户设置: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总分类账户,下设三个二级科目:
(1)成本:反映债券面值;
(2)应计利息:反映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3)利息调整:形成的利息调整,以后要进行摊销。2.账务处理:
(1)“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只反映面值,支付的价款中包含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在“应收利息”科目中单独核算;
(2)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佣金、手续费等,应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所以,利息调整不仅是折溢价,还包括佣金、手续费等。
3.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出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的确认
1.计算应收利息
分期付息、一次还本,计入“应收利息”;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注意两者只是支付时间不同,数额都是:面值×票面利率 2.计算本期投资收益:重点问题 本期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利息调整:应收利息(应计利息)和投资收益的差额,数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 在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实际利率,一个是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2)摊余成本: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现金流入(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实际上摊余成本就是每期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4.注意:最后一年账务处理与前面正常思路不同。(1)正常思路:
第一步:票面利率×面值=应计利息 第二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投资收益 第三步:根据前两步的差额挤出利息调整
(2)最后一年思路:要先把所有的利息调整转出,最后才计算出投资收益。注意最后一年同分期付息一样,计算顺序有所改变: 第一步:票面利率×面值=应计利息
第二步:把利息调整转出,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第三步:计算投资收益
※ 摊余成本问题必须掌握,以后还会有多次涉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都有摊余成本问题。
5.小结:
(1)以上主要讲了什么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其特点;
(2)一旦记入了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般不能再转换。也有可能会重新分类或提前处置,要注意重新分类或提前处置时要把剩余的部分转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但也有例外情况。
(3)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设置的科目有“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成本反映面值,应计利息反映面值×票面利率。关键是利息调整,这是一个重点。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与重分类
(一)处置:
1.处置时,将所取得的价款与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2.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价款)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账面价值)——利息调整(也可能在借方)投资收益
(二)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把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等转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入账,两者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举例说明:
例8.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应计利息10,利息调整贷方5,则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00+10-5=10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102,则: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应计利息 10
第四节 贷款和应收款项
一、贷款和应收款项概述
1.含义:贷款和应收账款,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前面所讲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后面所讲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是非衍生金融资产,一项金融资产是否属于贷款和应收款项要区分清楚:
(1)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应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也不属于;
(3)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应该属于第四类。
贷款和应收款项泛指一类金融资产,贷款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应收款项主要是指一般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形成的应收款项。
二、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1.金融企业发放贷款,设置“贷款”账户进行会计处理,这个问题不做重点内容,看一下即可。
2.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企业应收款项的问题,包括应收款项、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重点要注意应收款项的转让和应收票据贴现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
1.企业销售商品,款项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款项收不回,对方用房地产、汽车等抵债,属于债务重组问题,在后面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讲解。
3.商业折扣——促销,按折扣后实际金额入账。
商业折扣一般在交易发生时既已确定,它仅仅是确定实际销售价格的手段,不需要再买卖双方任何一方的账上反映,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入账金额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售价确定。
4.现金折扣——鼓励早日还款,总价法处理。(折扣条件:2/10;1/20;N/30)(1)销售时,按总价入账。借: 应收账款(总价)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10日内收到还款 借: 银行存款(实际收到款项)
财务费用(现金折扣=总价×2%)贷: 应收账款(总价)
(3)11-20日内收到还款 借: 银行存款(实际收到款项)
财务费用(现金折扣=总价×1%)贷: 应收账款(总价)
(4)21-30日内收到还款 借: 银行存款(总价)贷: 应收账款(总价)
(二)应收票据
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票据到期,收到款项(无息票据):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面值)如果是带息票据,收到票据时: 借:银行存款(面值+利息)
贷:应收票据(面值+已经计算的利息)
财务费用
(注:面值+已经计算的利息:例如,06年5月收到应收票据,6月30日还未到期。则8月1号票据到期时收到款项,贷方应收票据即为面值+5月1日至6月30日的利息)
3.票据到期,没有收到款项,应把应收票据转为应收账款。4.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
(1)如果附有追索权,实际属于质押贷款。贴现收到款项: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财务费用(差额)
贷:短期借款(票据面值)(2)如果不附追索权,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财务费用(差额)
贷:应收票据(面值+已经计算的利息)5.将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成本)
银行存款(差额,借方或贷方)贷:应收票据(面值)
比如,企业有一张应收票据,转让获得一批材料,则: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票据
(三)预付账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类似)
1.预付 借: 预付账款 贷: 2.采购 借: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3.多退 借: 银行存款 贷: 4.少补 借: 预付账款 贷: 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 银行存款
(四)其他应收款(前面第二章备用金中讲过)
第五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1.含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企业管理部门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第一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第二类持有至到期投资和第三类贷款和应收款项。
2.账户设置: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分类账户,下设四个二级科目: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和公允价值变动。
3.账务处理: 企业取得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投资成本的确定:(1)股票:买价+相关税费;
注意第一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第二类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和这里相同,计入成本。
(2)债券:成本反映面值。4.会计分录:(1)股票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买价+相关税费)贷: 银行存款
(2)债券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贷: 银行存款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收益的确认
1.股票 借: 应收股利 贷: 2.债券:
要区分分期付息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和前面讲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同。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1.期末,债券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相比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要按公允价值进行计价。
2.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的: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注意增加的是资本公积,不是投资收益,也不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出售时才把资本公积转出去。投资收益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
出售时,要把原来的资本公积转作为投资收益。借: 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差额)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结转资本公积,也可能是相反分录。借: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总结:四类金融资产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四类金融资产在进行划分时,一定要注意持有的意图。
1.初始计量不同: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其入账价值包括买价,但交易费用不包括。其他三类初始计量,入账价值既包括买价,也包括交易费用。
2.后续计量不同: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其公允价值与原来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但第二类和第三类,即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其后续计量则按照摊余成本,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应计利息-收到的利息和本金。
第四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要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这里以公允价值计量和第一类不同:第一类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第四类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3.第一类和第四类在处置时都要把原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资本公积的数额转到投资收益中,这是相同的地方。
这四大类金融资产容易混淆,在学习时要互相比较这进行学习,注意总结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要注意划分一下。
贷: 投资收益
第六节 金融资产减值
学习中要明确这里讲的资产减值问题与第九章讲的资产减值问题并不相同,第九章规范的资产减值不包括金融资产的减值。
一、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1.企业在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确认时,仅对金融资产中的三类,即第二类持有至到期投资、第三类贷款和应收款项、第四类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这项资产减值损失,并计提减值准备。
第一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没有减值测试问题。因为这类金融资产本来就是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期末公允价值上升,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这项金融资产;如果公允价值下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少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问题:第四类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也是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为什么会有减值测试的问题?
原因:第四类金融资产在测试时要考虑是否有小的价值变动,如果有小的价值变动,仍然以公允价值变动进行反映。如果有大的发生减值情况下,就要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2.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具体见教材P119,知道即可。
3.企业在判断金融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损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发生减值必须是现在存在的损失事项,而不是预期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事项。(2)在确定是否减值时,要考虑综合的因素来判断,而不是单独的事项。
(3)债务方或金融资产发行方信用等级下降虽然是减值的重要原因,但信用等级下降不一定就要确认减值,仍然要进行综合的判断。信用等级下降不是减值的唯一的原因。
(4)对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其公允价值低于其成本也并不能说明已经减值,还要看公允价值下降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如果下降幅度超过20%,则称其为减值。
比如购买的股票,购买时10元/股,现在下降到9.8元/股,则不能称为减值;如果已经跌到6元/股,通常就作为减值。
当然,还要考虑下降是持续的还是暂时性的,如果只是大盘调整,只是暂时性的变动,不能称作减值;如果持续6个月以上,就称其为减值。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如果其摊余成本低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应当将两者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 必须要会计算贷款的损失:应当按照损失发生时账面价值(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减值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账务处理不要求掌握,但损失必须会计算。
对于应收账款,如果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量差额比较小,则不需折现,而用未来现金流量与其摊余成本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这和以前的坏账准备道理相同。
2.如果单项金融资产数额比较大,需要单独测试。
如果单项金融资产数额不大,也可采用组合的方式进行减值测试。
3.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比如,A企业向B企业投资,购买B企业债券,准备持有至到期。但由于B企业信用等级下降等多方面原因,A企业对所持有的B企业债券计提了减值准备,记入了资产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过了一段时间后,B企业信用等级又上升,即原来确认减值的因素已经消除,A企业应该把原来计入减值准备计算减值损失的数额转回,贷资产减值损失。
4.外币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要注意顺序,应先看外币减值的数额,然后根据外币减值数额乘以适用汇率计算记账本位币的减值数额,确认损失。
5.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利息收入应当按照确定减值损失时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采用的折现率作为利率计算确认。也就是说,计算利息收入时,不能按照原来的利率,而应该按照折现率来计算。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本节重点、难点)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也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假如某企业以10元/股购买的股票,现在下跌到9元/股,属于暂时性下跌,则下跌的1元/股计入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 1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 假如企业继续持有该股票,过一段时间比如半年后,如果该股票持续下跌,并且下降幅度很大,到07年6月30日时,已经下跌到6元/股。这时,虽然还没有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终止确认,但仍要把原来确认的资本公积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借:资产减值损失 4(10-6)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 2.减值的转回
(1)可供出售债务工具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这个规定仅限于债务工具。
比如购买的债券,原来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如果现在该债券公允价值又回升,就应该把原来计入的减值损失转回,冲减当期损益。(2)可供出售权益工具
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应通过资本公积转回。但是,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比如后面讲的长期股权投资,A企业向B 企业投资,占B 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10%,对B 企业的投资既没有共同控制,也没有重大影响,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的加以计量。则A企业向B 企业投资如果发生减值,计提了减值准备,以后又回升时,不得转回。
但如果A企业购买的是B 企业的股票,该股票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A企业计提了减值准备,以后情况好转,减值允许转回,但不能通过损益而应通过资本公积转回。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学习时要给予特别注意。本章总结:
本章共讲述四种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这种金融资产要注意每期期末都要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变动金融资产也随之变动,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下降时相反。每期期末都要以公允价值进行测试。
(2)处置时要确认投资收益,要注意把原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要转到投资收益中。(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初始入账价值不含交易费用,期末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数额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再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到投资收益中。
2.持有至到期投资
(1)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金融资产都要注意其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价值中,这是这三类相同的地方。
(2)在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计算利息收益时,要用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应收的利息用面值×票面利率来计算,两者的差额即为利息调整。
(3)期末要用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减值。如果减值,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3.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主要是金融企业的问题,一般企业涉及的较少。
应收款项要注意转让的问题,要分清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如果没有转移,则相当于抵押贷款;如果转移了,就应该把应收款项转出。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分为形成债权的金融资产和形成权益的金融资产,即债券和股票。(1)入账价值和前面第二类、第三类一样,都包括交易费用。(2)期末形成债权的要计算利息,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同。
(3)如果是权益工具投资,和第一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类似,期末看其公允价值变动。如果公允价值有小幅变化,作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借方或贷方);如果发生减值,要确认减值损失,并把原来计入资本公积的数额转入资产减值损失。
※ 要注意的问题: 1.四类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处理。
2.期末资产负债表日的处理:是按摊余成本计价还是按公允价值计价,第一类和第四类都按公允价值计价,第二类和第三类按摊余成本计价。
但第一类和第四类还有不同,第一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要计入当期损益,第四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然也按公允价值计价,但其变动要计入资本公积。
3.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
4.在四类金融资产中,第一类、第二类、第四类都非常重要,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考试中非常有可能考大的计算题,甚至是综合题中的一部分。
第四篇:生产型企业调查要点概述
生产型企业调查要点概述
生产型企业相对于商贸流通型商户来说,日常接触相对较少,因此在近期接触生产型企业之后,做了部分总结及分析,以下为浅谈生产型企业调查要点及方法:
首先要摸清生产型企业的生产、分销及管理的流程,在各个流程中发现需要关注的关键点及风险点。
(一)进货
1、进项税:
生产型企业如果结算账龄较长时且企业为合理避税时,增值税额与销售额口述的销售额相差较大,此时可通过查看其进项税往往比查看销项税更能反映其真实的销售情况。
生产型企业在购置生产原料时需要向供货方支付材料费及进项税,供货方向生产型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增值税的核心就是用纳税人收取的销项税额抵扣其支付的进项税额,其余额为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所以,进项税额作为可以抵扣的部分,一定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进货情况。抓住其中一种原料在制造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再根据其某种原料的进货量推算总的进货额。
公式:进项税÷税率=进货额
例如:某生产防盗门企业,一个月进门板的进项税为14万元,税率为17%,且门板的进货额占一个月总进货额的70%左右,推算出该企业一个月的进货额。
进货额=140000÷0.17÷0.7=117.65万元
2、查看进货单及入库单
查看进货单据或询问库管,查看库管的入库单,都是加总可以推出一个月的进货额,看同其口述是否一致。
进货单据可以看出所进产品的价格及数量,入库单可以反映出具体的数量,既可以相互检验,加总可以得出进货额。
公式:进货额÷毛利率=销售额
3、生产元素构成比例检验销售额
生产某种产品时的构成要素所占比例,抓住其中某种要素进货量,推算整体进货额。
例如:某生产防盗门企业,调查时本月进锁头10万元,锁头的均价为50元/个,口述本次进货大约可以用于生产使用3个月,平均一个门500元/个,推算销售额。
一个门对应一个锁头,因此算出每个月所使用的锁头,就可知月产能。
月产能=100000÷50÷3=666.66个
月销售额=666.66*500=33.33万元
(二)生产
1、生产产能 A、机器产能:
公式:销售收入=单个机器每日产能*每年开工率*365天*机器台数*产品单价 例:某零配件加工企业,共有8台机器,一台机器一天可生产50个零配件,每年开工率为75%,单价为100元,求一年产能。
销售收入=50*8*0.75*365*100=10950000元 B、人工产能
公式:销售收入=每名员工每日产能*每年开工率*365天*员工数*产品单价
例:某服装加工企业,共有100名员工,每名员工一天可生产15件衣服,每年开工率为80%,单价为50元,求一年的产能
销售收入=15*0.8*365*100*50=2100000元
2、耗能:
企业耗能往往不同,应当抓住主要耗能,生产型企业的设备耗电量可作为其中一种,通过询查看机器的功率,根据电费单,推算其机器使用率,进而推算销售额。
例如:某生产型企业,一个月电费为0.5万元,一度电的价格为0.5元,一台机器的功率为400瓦/时,一台机器一个月满负荷生产需要288度电,100台机器若满负荷生产需要2.88万度电,每台机器满负荷生产一个月可以生产1500个零件,单价为10元。
一个月使用电量=5000元÷0.5元/度=10000度 机器使用率=10000度÷28800度=35% 月销售额=1500个/台*100台*0.35*10元/个=52.5万元 除电费以外、水费、燃油费、运费等都可以做为耗能来检验销售额,并且工业用电、用水在不同档位有不同的收费标准,请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销售
1、返点
生产型企业一般会有固定的分销商,询问分销任务及和提点方式反推销售额。
调查得知某客户支付的返点政策是完成销售额任务200万元,给予1%的返点,超额部分给予2%的返点,如果得知其中一个分销商全年得到返点为5万元,那么该分销商的销售额=200+(5-2)÷2%=350万元。
根据多个客户的分销任务及提点方式统计该生产企业的销售额。
2、查看账本、购销合同的方式推算销售额。
可查看流水账、订货合同,或通过询问生产组长查看生产任务,通过加总可得知销售额。
3、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往往是生产型企业较大的资产组成部分,需询问应收账款的构成,回款所需的时间,并做账龄分析。
例如:
某生产防火门企业,根据其提供的合同可知,总工程共计200万元,需缴纳工程款项5%的保证金,工程款70%为现金结算,30%为顶账房,每次送货后先支付30%,剩余款项陆续结算,申请人口述已完成工程的80%,已结算40%,顶账一套148㎡的房产,销售价格为5400元/㎡,口述目前仍欠20万左右的应收未结算。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申请人目前已完成的工程款项为160万元,已结算现金为64万元左右,顶账金额为79.92万元,剩余的应收账款约为16万元,扣留保证金1年为10万元,与其口述基本一致。
4、淡旺季与销售额的交叉检验
调查生产型企业是否有明显的淡旺季,旺季时可能24小时轮班生产,淡季时可能工人放假,因此根据淡旺季也可以推算企业的销售额。询问其生产经营的淡旺季分别是哪几个月,询问各个季节月销售额大约多少,与其销售额交叉检验。
例如:生产加工羊毛衫的企业,每年1-3月份为淡季每个月的销售额为30万元,7-9月份为旺季每个月的销售额为70万元,平时每个的销售额为50万元,根据申请人口述情况推算全年销售额。
全年销售额=30*3+70*3+50*6=600万元。
(四)管理
1、员工工资
生产型企业的工人往往通过计件的方式提成绩效工资,因此可通过调取工人工资并询问负责生产主管工人如何提成,将收集的数据交叉检验可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公式:人均销售额=(月工资-底薪)/计件方法*单价 例如:服装生产企业,共有100名员工,底薪为2000元/月,每生产一件衣服提成5元,根据其提供的工资表可知,平均工资约为4000元/人,每件衣服平均售价为50元,推算其销售额.月销售额=(4000-2000)/5*100*50=200万元
2、库存
库存往往是生产型企业较大的资产,因此调查时实际库存量是调查的重点。若库存较少,需要各类清点,若库存较大,根据企业的库存清单,挑取几类产品清点库存,看是否相符。
询问有效库存所占比例,以及库存形成的原因。
1)库存周转率:询问库存大约可以卖多长时间,再询问其毛利率,可推算销售额。
例如:经清点,成品库存为230万元,申请人口述库存大约可以卖3个月,毛利为30%,推算其销售额。
月销售额=230/3/(1-0.3)=109万元
2)查看出库单,每月出库额=销售成本,然后通过毛利率推算销售额。
第五篇:财务审计师岗位职责具体概述
财务审计师岗位职责具体概述
1、执行审计部门的管理规范和各项制度;
2、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互相审核工作底稿、撰写部分审计报告、整理审计档案并归档;
3、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流程、任期经济责任、营销、资产、经营绩效等的审计工作计划;
4、完成上级分派的各项专项审计工作;
5、登记各类日常工作台账;
6、负责部门内部档案管理及与人力资源和行政对接的日常事项;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财务审计师岗位职责具体概述(二)
1、掌握审计和财务相关专业知识,熟悉财经、审计政策;
2、具有解决财务审计中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丰富的财务或审计工作实践经验,能独立组织开展项目审计工作;
4、能有效地指导低层级人员的工作。
财务审计师岗位职责具体概述(三)
1、参与协助监督公司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及执行情况并提出建议;
2、参与协助构建并完善公司监督、审计制度,本部门的档案管理;
3、参与组织公司的审计工作;
4、开展各类专项内部审计、常规内部审计工作,能承担小型项目带队和中型项目主审工作;
5、参与协助对各种违法、违纪事项进行立即处理或限期整改纠正及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6、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财务审计师岗位职责具体概述(四)
1、参与协助监督公司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及执行情况并提出建议;
2、参与协助构建并完善公司监督、审计制度,本部门的档案管理;
3、参与组织公司的审计工作;
4、开展各类专项内部审计、常规内部审计工作,能承担小型项目带队和中型项目主审工作;
5、参与协助对各种违法、违纪事项进行立即处理或限期整改纠正及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6、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财务审计师岗位职责具体概述(五)
1、根据部门审计计划,制定项目审计方案,进行风险分析,组织开展各类审计工作,完成相关审计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
2、定期跟踪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并及时汇报跟踪结果;
3、负责拟订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及方法体系,包括各类审计业务的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
4、部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