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审计师考试题型

时间:2019-05-12 07:1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级审计师考试题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级审计师考试题型》。

第一篇:高级审计师考试题型

审计师培训 http://edu.21cn.com/kcnet2030/高级审计师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考试题型均为主观性试题,无任何客观性试题。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考试题型仅简答题和论述题两种;审计理论与案例分析的考试题型包括简答题和5个审计案例。审计案例以财务审计为依托,侧重于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难度适中。只是所有案例是依据的国家审计准则,而不是独立审计准则。主要的差别在于程序上的差别。

第二篇:2017年高级审计师考试考点-审计理论

高级审计师考试考点浓缩-审计理论

一、关于审计本质的问题 有很多观点。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是受托责任论的观点,即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请对这一论点进行论述。P396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1.受托责任关系的概念;2.作为审计产生和发展动因的受托责任关系至少应包括和特征;3.为什么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4.为什么说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答题要点:

(一)受托责任关系的概念

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众多社会关系的一种。受托责任关系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以至于自身无法有效经管这些资源,因此才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

(二)作为审计产生的发展动因的受托责任关系至少应包括的特征

对于作为审计产生与发展动因的受托责任关系至少应包括如下一些特征:

(1)资源经管权由委托方转到受托方,资源经管权的转移是受托责任关系的核心与本质内容。

(2)受托责任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委托方给予受托方权利、受托方对委托方承担一定义务与责任关系的确定。受托方运用被给予的经营权,有义务经管好所代管的资源,并向委托方报告履行经营责任的情况。

(3)受托责任的内容必须能够明确下来,并通过法律、规章、契约等有效形式加以体现,使其能够具体运作。

(4)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应该加以计量,以使受托方能够报告责任履行情况,委托方能够评价责任履行情况。例如,受托方经常运用会计计量手段,并以会计报表形式报告其履行责任情况,委托方则依据会计报表给予评价,以便确定或解除受托方的经管责任。

(三)为什么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则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由于资源占有人将资源经营权委托给受托人之后需要对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由于资源经管人受托经管资源占有人的资源后需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情况,以解脱自身的经营责任,这都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身份的第三者加以检查和评价。而审计人恰好独立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当事人,又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因而可以对受托人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证明。因此说,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因。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见审计理解成是由独立的第三者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证明。

(四)为什么说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受托责任关系反映了受托人的社会需要,而委托人的社会需要在层次和水平上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因而受托责任关系的外延也总是在不断的演变。受托责任的性质有原始的受托财产保管责任扩展到受托经营责任;内容由受托财务责任扩展到受托管理责任;范围由对特指的委托人责任扩展到非特定的委托人的社会责任。而受托责任关系外延的变化导致了审计的发展、变化和创新,因为它要保证对受托责任的有效监督和证明。从这层意义上说,审计既在受托责任关系基础上产生,又随受托责任关系外延的演变而不断深化和发展。受托责任性质、内容和范围的变化导致了审计类型和审计内容的变化发展,但不论审计类型和审计内容如何变化,审计的本质都没有变,都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无论是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还是现在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直至后来的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都是从不同角度或方面对受托责任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二、审计环境及其影响

三、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从审计组织和人员角度,论述如何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一)什么是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可称之为审计的灵魂。独立性分为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所谓“实质独立性”主要指审计师得一种精神状态,即在工作中不使自己的判断受他人左右,不受个人偏见与杂念的影响,完全客观公正地判断并形成审计意见。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是指审计师的一种社会形象,即审计师在组织地位与客户关系方面应独立于会计报表编制人,从而保证审计公正客观公正。

(二)如何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从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两个方面保持独立性:在审计组织方面,保证审计组织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经济利害关系,审计组织有充分的经费和专门独立的经费来源;同时审计组织应对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作出规定和检查、保障机制。在审计人员方面,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审计过程中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独立客观地进行判断和表达意见,独立提交审计报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

(三)审计的权威性来源

1、相关法律的保证。即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了审计的法律地位及审计结果的法律效力。

2、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审计产生于受托责任关系,资财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审计主体三方面构成了审计行为。审计主体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监督是经资财所有者授权或委托,并签有法律协议的,因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审计主体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并提供必要条件。

3、审计独立性。独立性与权威性是相辅相成的。权威性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而独立性也是权威性的基础。审计主体独立的组织地位,独立的精神状态,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社会形象,树立了审计的权威性。

(四)审计如何保持权威性

为了保持审计的权威性,审计人员应注意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审计规范,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样,才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权威性。

四、审计目标

试述审计目标对于审计过程的影响,同时以财务报表审计为例,说明审计目标与具体的审计测试方法之间的关系。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审计目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具体说明审计目标对于审计过程每个阶段工作的影响;分别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具体审计目标,说明通常采用的测试方法是什么。答题要点:

(一)审计目标的概念及重要性。

审计目标是审计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要回答的问题。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的方向。只有确定了审计目标,审计人员才有了审计的方向,审计最终才会得出结论。否则,审计活动是盲目的,审计的论点是分散的。审计目标是划分审计业务类型的重要标志。(二)审计目标的影响---审计目标对审计全过程都会产生影响,对于整个审计项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在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必须确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的确定又会影响审计标准的选择,以及审计的范围和程序、方法的设计。

2.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要围绕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不断对审计证据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发现所实施的审计程序不足以达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还要考虑采用其他替代程序,补充收集证据。审计人员要根据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初步的审计意见和建议。3.在报告阶段,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目标编写审计报告,出具评价意见,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根据其对审计目标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是否写入审计报告进行披露。(三)审计的具体目标与所采取的测试方法的关系。

1.存在或发生。这个目标是指审计要认定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示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要达到这一目标,审计人员就需对存货进行实地现察或监督盘点,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对证明业务发生的凭证进行审阅等。2.完整性。这个目标是指审计要认定在会计报表中应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进行了会计核算并在报表中进行了反映。检查业务记录的完整性时,审计人员需要对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和业务活动进行调查了解,要检查记录业务发生时的记录凭证,如检查发票存根,然后对照相关的会计记录以确认是否全部业务都进行了记录。

3.权利和义务。这个目标是指审计要认定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为验证资产的权利有时需要获取资产权证,向银行或其他资产保管机关取得所有权方面的确认材料。在验证负债义务时,审计人员可以向债权单位函证或向被审计单位索取负债声明等。

4.计量与计算。这个目标是指审计要认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是否正确计量,按适当的金额进行核算,相关的计算是否正确。为达到这一目标,审计人员需要重新计算,或进行分析性复核,同时也要评价所使用会计计量政策的正确性。5.合法性。这个目标是指审计要检查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前就要熟悉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施审查各项经济活动时都要关注其是否符合规定,而且在形成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时也要就其合法性作出决定。

6.揭示与披露。这个目标是指审计要认定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反映。为实现这一目标,审计人员要抽查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工作,看其会计处理及报表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具体审计目标对审计测试措施具有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就要考虑采用何种审计方法或测试措施去达到每一个目标,并将其写入审计方案。在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如果发觉使用某些措施未能实现规定的目标,就需考虑使用替代的审计程序。在审计终结阶段,审计人员要总结审计工作,评价审计目标是否达到,并决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

五、审计评价标准

审计评价标准的概念、选择和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应考虑的因素和常用的审计评价标准来源。P429 答题要点:

(一)审计评价标准的概念:

审计评价标准也即审计依据,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与非、优与劣的准绳;是出具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审计评价标准说明的是审计事项“应该达到的状态”或者“规范的做法”。没有评价标准,就没有审计结论,审计报告也无法理解。(二)选择和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应考虑的因素:

与审计目标的相关性。由于审计目标具体化的方式多种多样,层次不一,使得一个审计项目中的全部审计目标构成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选择和确定的审计评价标准必须与审计目标紧密相关;客观性,审计评价标准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可获得性,即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过程中可以获得的;可靠性,审计评价标准必须是可靠的;明确性,审计评价标准是明确具体的,是可以用来衡量具体审计事项的。

(三)常用的审计评价标准来源: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通用的管理原则;同行业的先进做法;被审计单位制定的计划、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专家意见等。

六、审计准则的概念、内容和作用。答题要点:

(一)概念:审计准则是对审计业务中一般公认的惯例加以归纳而形成的,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审计准则是评价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内容:审计准则的内容十分广泛和复杂,为保证审计准则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应合理设计审计准则的结构层次。

1.不同的审计主体应有不同的审计准则。从审计主体来分,审计组织可以分为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三类。由于各类审计组织服务的对象不同,自身的工作性质不同,其相应的规范要求—审计准则也不同。

2.不同性质的审计业务应有不同的审计准则。审计业务的性质不同,意味着审计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审计人员提供的保证程度不同,其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性质的审计业务就应制订不同的审计准则。

3.不同层次的审计行为应有不同层次的审计准则。审计准则必须分层次制订,分成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基本准则是总纲,具体准则是开展具体业务时必须遵循的具体规范。

审计准则的内容一般包括: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资格条件和基本要求;审计计划;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审计工作记录的编制;审计结论的提出;审计报告的编制等。我国国家审计准则是由审计署制定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是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颁布的;社会审计准则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财政部批准发布的。

(三)作用: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审计准则是审计组织与社会进行沟通的媒介。审计准则是完善审计组织内部管理的基础。

七、审计程序

具体审计程序的设计就是在通用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因素和要求,为审计项目设计合理的审计程序。试述通用审计程序的内容和具体审计程序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P422-424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1.通用审计程序的概念;2.按照审计的三个阶段,分别论述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3.在通用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具体审计程序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答题要点:

1.通过审计程序:指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特点而总结出来的适合各类审计项目的基本审计程序,如果审计人员按照基本审计程序来实施审计,则可以满足基本的审计目标。2.审计各阶段工作:审计程序基本都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

(1)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确定要求进行审计的原因;确定审计的法律关系;配备审计人员;调查被审计;实施初步的分析性测试,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价固有风险;调查内部控制,评价控制风险;制定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

(2)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实施内部控制测试;调整具体审计计划;实施分析性测试和详细的余额测试。(3)审计报告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全部必要的外勤工作;分析、整理审计证据;汇总、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实施最后的分析性测试,评价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结果;编写并提交审计报告;不相关方面进行沟通,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3.设计审计程序应考虑的因素

审计目标:程序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不同审计目标需要相应的审计程序来保证;审计主体: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包括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不同的审计主体对审计程序不同要求;审计资源:审计组织可以用来人完成特定审计任务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总称。充足的审计资源可以保证各类审计组织按照最理想的模式和需要选择地安排审计程序。审计客体:审计组织在设计程序时,要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制定出详细得当的审计程序。审计手段:审计手段的改变有时可以引起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变革。不同审计组织对审计程序的特殊要求:在通用审计程序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审计目标对审计程序的特殊要求,再考虑不同审计组织对审计程序的特殊要求,才能合理地设计出适用的审计程序。

八、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结果的重要载体,审计报告的质量是审计质量的集中反映。请论述审计报告的重要作用,并简要说明编写审计报告的一般要求。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是指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审计事项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二)简要说明编写审计报告的一般要求(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有说服力、清晰性)答题要点:

审计报告的含义:审计报告是比较常见的审计结果,是指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审计事项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报告的作用:说明审计结果和审计结论;说明审计的性质和范围;作为对审计结果和建议进行后续跟踪检查的依据;便于公众监督检查和有关利害关系人决策参考。要求: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

九、审计信息化

信息化的发展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审计信息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程。试述信息化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以及审计信息化的内涵和目标。

(一)信息化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 信息化环境相对于纸质账簿环境,从以下6个方面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一是传统的查错纠弊手段在查账时不再奏效;二是审计对象管理方式的嬗变模糊审计取证切入点;三是审计人员不得不关注新的审计领域;四是社会综合效率对审计工作效率的要求;五是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面临新情况;六是审计机关的审计决策思路要适应信息化做出调整。或:

1.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从传统的财务把表或其他管理方面的“有形”信息扩大到了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其内部控制等“无形”的技术领域。2.审计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传统的手工查账变为分析查询信息系统数据、远程联网审计成为审计的主要方式之一。

3.传统的审计证据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信息技术条件下,很多审计证据都以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进行存储或传输,可能是某一瞬间计算机或网络产生的操作记忆。

4.由于审计内容和审计证据形式的变化,传统审计的程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否则难以实现审计目标。仅就调查了解内部控制一项来说,信息技术环境下内部控的内容与传统内部控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审计人员就必须采用不同的调查和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5.正是由于审计方式、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变化,审计项目的管理和控制的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迫切要求审计职业界及时出台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指南,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审计信息化的内涵和目标 信息化是将传感、通信、计算机、控制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某一领域,全面改造业务流程、建立并完善新的生产方式、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转变过程;也是指信息技术被高度利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传统经济信息被信息技术适度改造,社会结构被信息技术合理重塑的状态。审计信息化是通过一个转变过程,使审计工作以最大程度处于体现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状态。

审计信息化的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消除职业风险,有效应对信息化环境给审计带来的挑战;

2、提升审计能力,即信息技术转化为审计能力,包括决策指挥的能力、发现错弊的能力和把握宏观的能力得到提升;

3、建立高效审计机关(组织);

4、实现既定审计管理目标。

(三)信息技术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我们的被审计单位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业务处理,审计人员必须知道如何运用技术运行他们的业务并且达到单位目标,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这种理解,他们就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我国国家审计署在信息化建设之处就曾经指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也好,以联网方式进行审计也好,都需要审计人员至少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除知识、技术方面的要求外,信息时代的审计人员还必须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十、审计质量管理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为保证审计质量,审计组织都对审计项目进行了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试述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和项目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一)审计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组织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一定的审计过程、审计行为乃至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提高审计质量的活动。审计质量管理既是一种全面的审计管理活动,也是审计管理的归宿,对于保证审计能够按照既定审计标准运行,克服随机因素、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组织的信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项目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对项目审计从业务安排到审计报告出具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制定选择和确定审计项目——计划——实施——报告——后续工作等各个环节。各环节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选择和确定审计项目计划的质量管理。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这个环节质量管理的目标主要是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即立项的项目必须是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单位)、重要资金和立法机构(政府)或高层管理部门关系的重大事项,同时符合法律或规章规定的职责范围,适合审计资源的现状。对社会审计而言,则是要深入了解客户的情况,谨慎承接审计业务,防止客户风险转移,不承事务所能力所不能及的项目。

2、审计计划阶段中的质量管理。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或社会审计,都应加强对审计计划过程的质量管理,要做到: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了解调查;根据所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细化审计目标和内容;突出审计重点;确定以获取合理的和充分的审计证据为目的的审计程序,以及执行具体审计手续所需要的时间;适当委派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并进行适当的分工。

3、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该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为加强对这一环节的审计质量管理,审计组必须: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确保审计实施方案所定的审计步骤、审计内容实施到位;当实际情况与审计实施方案产生差异时,应及时围绕审计目标做出相应对策;规范审计记录(包括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底稿上反映其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工作轨迹,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及组织之间相关审查事项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建立指导、检查与监督制度,及时确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分级符合制度,由审计组长(项目经理)或具有较高技能的审计人员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编制的审计记录(包括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层层复核。

4、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管理。该环节的质量管理内容包括:做好材料的汇总工作,对取得的审计证据和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把审计实施过程中查出来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整理,形成书面报告文件;建立所审计报告的编制程序,保证审计报告按规定的程序对外出具,避免出现纰漏;对审计报告建立分层次的审核制度;加强综合分析,坚持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层次。

5、审计后续阶段的质量管理审计。后续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审计组织应:建立后续审计审计制度,跟踪审计意见、决定和建议的落实;建立审计项目档案的责任制度,明确归档材料的范围和归档材料的排列规则,并确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审计业务

一、绩效审计

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比,绩效审计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绩效审计的概念

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项目)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这里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投入达到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投入是否节约。效率性,是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包括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既多大的程度上达到了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预期结果。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达到目标。合规性,是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二)绩效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不同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比,绩效审计在审计的基本原理和程序方面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审计目标不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发表审计意见。

II.审计方向不同。财务报表审计是对历史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绩效审计有可能是对未来情况进行的分析和预测,多数情况下,绩效审计要对未来提出改进建议。III.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不同。财务报表审计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相同的,即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及相关具体的会计制度,绩效审计由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目标不同,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IV.审计方法不同。由于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目标的相对固定,财务报表审计所运用的方法相对比较固化。绩效审计项目的目标是多样的,审计对象范围也十分广泛,审计项目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无法固定的,几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绩效审计中都有可能用到。

(三)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意义

I.开展绩效审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重要举措。

II.开展绩效审计是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建设责任政府的客观需要。方式是通过揭露公共资金管理使用中决策失误、损失浪费和腐败行为等问题。

III.开展绩效审计是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的必然要求。而且能够加强政府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

IV.开展绩效审计是审计机关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的重大举措。是履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法定职责的需要。

V.开展绩效审计顺应了世界审计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审计机关纷纷开展绩效审计,并将绩效审计理论和实务作为审计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点。

二、专项审计

(一)专项审计调查的含义

专项调查审计是审计机关采用审计方法和其他调查方法,就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对有关地方、部门、单位专门组织的调查活动。

(二)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比较,专项审计调查的特点:

1、作用的建设性和宏观性。专项调查审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从政策、制度和管理等多方面,重点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完善宏观政策、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综合管理的建议,在宏观经济管理的高层次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2、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专项审计调查往往要设计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和多个单位,调查对象十分广泛。

3、调查内容的相对集中性。专项审计调查是围绕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开展的,因此,审计调查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

4、证据的多样性。专项审计调查不仅要查明事实真相,还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益的建议,因此取证范围十分广泛,审计证据的形式也多样。

5、取证方法的灵活性。专项审计调查的取证,从根本上上脱离不了财务收支审计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审计证据的多样性和取证范围的广泛性,专项审计调查必须采用灵活的取证方法。

(三)结合审计实践,说明搞好专项审计调查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要作用。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

(二)资源环境审计的概念(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

(三)资源环境审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经济责任审计 参考2010年,补充: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

1、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

2、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上级领导干部兼任部门、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且不实际履行经济责任时,实际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2、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

3、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一项重要措施。

4、是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依法治国的有效手段。

四、跟踪审计

1、近几年来,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各级审计机关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法,跟踪审计方式较普遍地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请论述跟踪审计的特点和跟踪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跟踪审计的概念

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跟随审计事项实施过程而持续进行监督的一种审计方式。

(二)跟踪审计的特点:

1、过程性突出。与传统的审计方式相比,跟踪审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过程性,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资金,审计机关提前介入,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转变。

2、时效性强。跟踪审计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发现和纠正问题的及时性。

3、预防作用突出。审计机关可以凭借跟踪优势,在跟踪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建议有关方面建章立制,防范问题再度发生,能够充分发挥审计的预警、防御功能,因而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跟踪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跟踪审计的目标。跟踪审计的总体目标应该是通过审查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有关政策执行情况,促进项目和资金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政策目标。根据风险评估情况确定跟踪审计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可以利用较少的审计资源,实现跟踪审计的总体目标。

2、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首先要突出重点。审计机关在确定跟踪审计项目时,要按照要求,对关系国际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实质上主要是指两类:一是重大工程项目,二是重点财政资金。其次要量力而行。在推广跟踪审计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各级审计机关的实际承受能力,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握好尺度和分寸,有重点地开展。

3、要注意防范风险。在开展跟踪审计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类风险:一是审计责任方面的风险。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把握自身定位,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保持审计的独立监督者地位,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二是审计质量方面的风险。审计机关应加强人力资源配备和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同时聘请外部专家参加审计组,统一组织审计,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降低审计质量方面的风险。

2、跟踪审计广泛应用于建设项目审计中。近年来,审计机关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五、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请简要论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点和内容。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念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将项目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确定若干重点建设事项,由审计人员随着建设进程,及时对各阶段的审计对象或确定的重点事项进行审计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建设项目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进行,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益。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竣工结算审计相比的特点:

1、审计时间和次数不同。跟踪审计将整个建设过程合理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及时对每个阶段进行审计。审计的次数比竣工决算审计大大增加;审计介入的时间也由工程竣工以后提前到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

2、审计内容不同。竣工决算审计主要是在事后对竣工决算资料进行审计,跟踪审计主要是在平时对形成竣工决算资料的各环节、过程及相关资料及时进行动态审计,审计的内容、资料要多于竣工决算,体现出全面、全程审计的特点。

3、审计作用不同。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作用更大,可以有效防止资源流失和质量等问题,在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等多方面发挥制约、促进作用。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内容:

1、投资立项方面。在建设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即将其纳入审计范围,主要审查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是否齐全,招投标程序及其结果是否合法有效,与其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条款是否合规,与招标文件和招标承诺是否一致;审查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专户存储;对使用国债的建设项目,严格规定其操作程序与使用范围;审查征地或拆迁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等。

2、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方面。主要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审查工程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是否合理、合规、及时、完整、真实;审查工程成本核算及账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利于建设项目的管理;审查资金的到位情况,是否与资金筹集计划或投资进度相衔接,有无大量资金闲臵,或因资金不到位而造成停工待料等问题;审查建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按工程进度付款,有无挤占挪用等问题,对往来资金数额较大且较长时间不结转的结余工程款等查明原因,防止出现超付工程款得现象。

3、投资项目管理方面等程序。主要审查是都按分项验收、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等程序进行,是否按照验收的程序办理竣工验收报告、图纸是否齐全,是否及时办理了交接,竣工财务决算是否合规,工程节超情况以及剩余资产是否妥善处理;审查是否有批准后的验收申请,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验收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处理。

补充资料:

一、资源环境审计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P444资源环境审计的概念。资源环境审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

(二)资源环境审计的概念资源环境审计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资源环境财务审计通常评价政府的财务报表是否反映资源环境成本和负债;资源环境合规性审计主要评价是否遵照有关的资源法律、规章和政策;资源环境绩效审计通常包括评价政府:是否实现资源环境目标;是否有效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是否高效、经济地运行。

(三)资源环境审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最高审计机关通过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在完善本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相关国际法律和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发现各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隐患,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建立恰当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基础的、可靠的信息,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建立。对与国际环境保护协议、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的政策的完善。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相关的法律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审查和监督,必要时可以直接问责,促进问责机制的建立。对环境保护及其相关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促进国家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升国家环境信息的质量,从而协助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请简要论述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容和途径P458请按以下层次论述。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概念;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容;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途径 答题要点: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概念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就是按照完整的财政审计范围,围绕一定时期的财政审计目标,对项目选择、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资源、组织实施和成果利用进行统筹管理。

(二)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容

具体包括:围绕财政审计目标,合理选择审计项目,并确定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围绕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合理确定其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统筹安排审计力量和审计时间,确保各审计项目顺利完成且相互协调;综合分析审计结果,科学编发审计信息,编写审计报告,汇总“两个报告”。

(三)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途径 主要途径:

1.整合财政审计计划。要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及财政管理现状,研究提出一定时期内财政审计的总体目标和一揽子项目计划。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统筹考虑国家财政审计的总体目标、审计的内容和重点,避免财政审计各个项目之间互不搭界、各自为战。整合财政审计力量。

2.要建立财政审计组织领导和协调沟通工作机制,将纳入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总体方案的各个审计项目,均衡地落实到各审计业务部门组织实施。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统筹协调,力争对一个被审计单位下发一份审计通知书、安排一个审计组统一实施,切实减少重复进点审计的问题。

3.整合财政审计方式。要根据项目特点,坚持多种审计类型和方式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和推广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财政审计管理办法,以加大审计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多方面需求。

4.整合财政审计结果。从加强财政管理、推进体制改革和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的高度来整合审计成果,综合反映体制、机制和制度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研究改进“两个报告”,增强“两个报告”反映内容的宏观性和全面性,探索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发表整体性意见,力求将审计评价、发现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处理和整改情况等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预决算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提供重要参考。

三、审计结果公告

试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近年来我国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的实践,说明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结果公告应注意的问题。

(一)审计结果公告的概念和意义 审计结果公告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审计结果公告对于我国审计事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推动审计工作乃至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意义具体包括:(1)有利于扩大审计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2)有利于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3)有利于把审计工作臵于全社会监督之下,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4)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民主制度,促进依法行政。

(二)结合近来年我国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的实践,说明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结果公告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的审计结果公告实践表明,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结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防范审计结果公告的风险;(2)积极稳妥,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公告范围;(3)积极争取党委、人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营造有利于审计结果公告的氛围和机制;(4)正确引导新闻舆论,处理好审计机关与新闻媒体、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加强沟通和协调。

第三篇:高级审计师评审办法

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审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专业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健全和完善审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事审计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第三条 高级审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考试和评审是评价工作的两个环节,凡要求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的人员,须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考试并在同一次考试中取得双科合格成绩后,方可申请参加评审。

第四条 按照本办法取得高级审计师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高级审计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水平和能力。

第五条 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工作在人事部、审计署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审计署、人事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下简称“全国审计考办”)负责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的考务管理和评审工作由各地人事、审计部门共同负责实施。具体职责分工,由各地协商确定。

第二章 考试

第六条 考试采取闭卷笔答方式。考试科目为《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

第七条 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分两个半天进行。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3个小时。第八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一)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2年;

(二)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4年;

(三)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

(四)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6年;

(五)对虽不具备上述条件规定的学历、任职资格或从事审计工作年限,但审计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其破格报名条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人事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并报审计署、人事部备案。

第九条 凡符合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审核同意后,携带有关证件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经考试管理机构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人员参加考试,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第十条 考场原则上设置在省会城市。确需在其他城市设置考场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批准,并报全国审计考办备案。

第十一条 全国审计考办确定国家统一的合格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审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人才需求情况,确定当地当年的使用标准,并报全国审计考办备案。第十二条 对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人员,由全国审计考办颁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对符合当地当年使用标准的人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机构颁发考试成绩有效证明,该证明在本地区范围本的评聘工作中有效。

第三章 评审

第十三条 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工作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局)应经人事厅(局)的批准后组织成立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

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的在京单位的评审工作,原则上由审计署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统一负责。驻各地的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的评审工作,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亦可根据情况委托审计署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代为进行。

第十四条 评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评审工作原则上应在考试成绩公布后的3个月内完成。

第十五条 申请参加评审的人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在有效期之内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或有效证明;

(二)具有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所需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有效证明;

(三)取得中级资格以后各或任职期满综合考核“称职”以上的证明。

第十六条 评审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工作经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大中型审计项目的主审5次以上。

2、主持实施全国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2项以上,或省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3项以上,或地市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4项以上。

3、担任审计署或省级以上党委、人民政府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2次以上,或担任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3次以上。

4、主持或承担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1项以上(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或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所属科研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前述课题2项以上。

(二)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业务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担任主审的大中型审计项目中,有1项以上在省部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或有3项以上在地市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2、在承担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或预见性,所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其中有1项以上被国务院采用,或有2项以上被审计署或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3项以上被省级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4项以上得到被审计单位或委托单位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3、承担有关部门交办的专案审计工作,其审计结果成为司法机关、纪检部门案件审理的重要依据。

4、在主持一个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工作期间,有过审计方法创新或先进经验总结,被省部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且相应的审计机关已决定予以推广或有材料表明已被其它单位正式采用。

5、作为主要执笔人制定过地市以上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操作规程、审计工作制度或审计发展规划,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6、主持或承担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有独到见解或理论创新,对审计或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被认为具有国内较高水平。

(三)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经两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专家鉴定为有较高学术价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正式出版社出版过有统一书号(ISBN)的审计或相关专业著作,本人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或编写一部已正式出版的审计或相关专业教材,本人独立撰写8万字以上。对未注明作者所撰写章节的著作或教材,须由主编或出版社出具作者写作分工的证明。

2、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核心类报纸、期刊上或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的国外报纸、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每篇不少于2000字,下同)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3、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非核心类报纸、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或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有内部刊号的报纸、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第十七条 审计署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需经同级的人事部门审核批准,并颁发审计署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用印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证书。

国务院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的企业,应根据受委托的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的通知,由本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审核批准,并颁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证书。

第四章 评价工作组织纪律

第十八条 各级考试管理机构应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组织纪律,切实做好考试命题、试卷管理、考场组织以及其它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对泄密、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十九条 评审委员会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执行保密和回避制度,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条 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评审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考试、评审资格或由发证机关收回其高级审计师资格证书,三年内不得再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

(二)提交虚假申报材料。

(三)其它严重违反考试和评审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中的“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是指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工程师等。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申报条件中所规定的从事审计工作年限,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年底。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中的大中型审计项目是指:县级以上政府财政收支审计、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大中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地市以上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大中型企业审计;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审计;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以及相应的其它经济单位审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中的大中型企业是指: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确定的标准中地、市级以上重点企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均含本级。第二十六条 军队系统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工作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组织进行。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人事部、审计署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30日后施行。以前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均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1995年8月8日由人事部、审计署联合颁发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人职发[1995]84号)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发布部门:人事部/审计署 发布日期:2002年06月06日 实施日期:2002年07月06日(中央法规)

第四篇:高级题型08213845

高级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1.职业道德规范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奉献社会

2.()就是要求快递业务员如实介绍产品情况,不能为了招揽客户而不顾事实地提供虚假信息。

A、遵纪守法B、爱岗敬业C、团结协作D、诚实守信

3.确保安全,要求快递业务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确保()的安全。

① 快件安全;② 生产工具安全;③ 人身安全

A、①、②和③B、①和②C、①和③D、②和③

4.下列关于我国快递业务发展现状描述错误的是()。

A、业务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B、中小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少

C、三大类业务均快速发展D、国有、民营、国际快递企业各具优势

5.中国国际快递业务始于()。

A、1982年B、1980年C、1983年D、1979年

6.快递信息网发挥作用的内在原因是快递具有()与()合一的特点。

A、实物流 资金流B、实物流 信息流C、资金流 信息流D、包裹 信件

7.以下对快递企业报关义务描述错误的是()。

A、及时向海关提交快件通关手续所需单证、资料

B、如实向海关申报所承运的快件

C、除非海关准许,应将监管时限内的快件存放在快递企业临时仓库内

D、海关查验快件前应对快件进行分类

8.《快递服务》标准规定,快递服务组织的()人员应符合相应的资格条件,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A、生产B、管理C、财务D、清洁

9.下面不属于《国家安全法》对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义务规定的是()。

A、如实提供情况和协助

B、对国家安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行为,有权向上级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C、保守秘密

D、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10.利用非机动车收派快件时,符合安全要求的做法是()。

A、从事收派工作时,出入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B、雨雪天气准备好防水防冻物品

C、进入单位或居民区内,车辆及快件交由他人暂时看管

D、快件交由他人捎转带

11.下面()一组的地名读音是错误的。

A、井陉(xíng)、岢(kě)岚B、蔚(wèi)县、蓟(lì)县

C、磴(dèng)口、芮(ruì)城D、襄垣(yuán)、稷(jì)山

12.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是()。

A、重装系统B、不随意使用不明来源的软盘

C、定期对重要程序进行备份D、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扫描

13.因特网属于()。

A、局域网B、区域网C、广域网D、服务器

二、判断题

21.()职业道德的强制性是因为职业道德的规定中包含有服务标准、操作规程等职业纪律。

22.()快递业务员职业守则不仅体现了快递职业的特殊性,并且实现了快递行业道德规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3.()快递作业的基本要求以保证快速、安全、准确为目的。

24.()提供国际快递服务的快递企业的有关业务人员不仅要熟悉和掌握我国通关的有关法规、政策、制度和程序,而且还必须了解和掌握有关主要国家的通关的规定和知识。

25.()快递业务员在粉尘较多的作业环境中,需要佩戴防毒面具,减少粉尘对身体的直接危害,预防尘肺病。

三、多项选择题

26.()导致定时服务未完成,快递企业需要承担责任。

A、当班工作人员生病B、营运车辆故障

C、工作人员操作失误D、特大暴雨

E、台风天气

27.以下汉译英正确的是()。

A、您可以登录或拨打电话*****跟踪或查询您的快件

You can go to www.xiexiebang.com or just call ****** to trace your mail or make an inquiry.

B、Can I trace my mail at any time ?

客户:我能随时跟踪我的快件吗?

C、Can you ensure the time limit?

你们能确保时限吗?

D、We have some new services now

我们最近增加了一些新业务

E、Wouldyou like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at?

您想了解一下吗

28.以下英译汉正确的是()。

A、sixteen十六B、seventy七十

C、ninety-nine九十九D、thirty十三

E、forty-four四十四

试题

1、考核要求:

(1)本题分值:9分

(2)考核时间:6分钟

(3)考核形式:笔试

(4)具体考核要求:客户甲收到从日本寄来的某商品的广告宣传品,其中一部分是应予征税的,其余的是准予免税的。业务员小陈为客户甲代理报关事宜,应向海关提交哪些单证?

(5)否定项说明:无

第五篇:高级审计师考试重点汇总--财政全解

科目一

财政A类(共7题)

A1我国公共财政建设

P139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于财政定位和功能的新表述

我国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领域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于财政定位和功能的新表述

党的十八届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同时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决定》首次将财政的定位从原来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提升到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上,首次提出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标志着对于财政定位及其功能的理论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我国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尚不到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预算管理制度完整性、有效性、科学性和透明度不够; 2)税收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改革转型的新形势;

3)中央与地方事权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 4)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和支出刚性增长矛盾加剧。

2、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财政制度,1)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 2)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3)是建立健全现代国家治理结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当前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重点领域

1、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2、完善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3、建立事权和责任相适应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关系和收入划分。

A2 我国政府收入体系

P154例一

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的内涵

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政府收入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的改革目标

(一)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的内涵

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主要依据国家权力,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而占有的一部分社会产品或社会产品价值。政府收入体系研究面临问题:政府的范围、政府收入的分类、不同类型政府收入的特征及其适用的管理模式。有关政府收入的科目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六类。其中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七款。

(二)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的现状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政府收入形式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

按照预算管理模式,中国现行的政府收入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一般预算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含土地出让收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政府部门收入五类。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通常被称为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收入。

(三)目前我国政府收入体系存在的问题

与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实现社会公众对政府收支进行有效监督的要求相比,我国现行的政府收入统计和预算管理体系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来说,目前我国政府收入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收入与政府资产负债统计不匹配。

2、非税收入比重偏高,社会保障收入比重较低。

3、地方政府收入结构不合理,隐性债务风险较大。

4、政府收入中专款专用的收入比重偏高。

5、国有资本、国有资产(资源)收入有待加强。

6、政府各项收入的预算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四)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的改革目标

在“十一五”时期政府收支分类、非税收入管理及部门预算等改革的基础上,未来我国政府收入体系改革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完善政府收支统计体系。

2、稳定宏观税负,调整政府收入结构。

3、完善政府收入的分类预算管理制度。

A3 我国税收制度

P160例一

目前我国税收制度的现实格局

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任务(前瞻、措施)

(一)目前我国税收制度的现实格局

经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和近年来的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税收制度。目前,我国税收制度共设有19种税,按照其经济性质和作用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第二类: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第三类:资源税,包括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四类:财产税,包括房产税、车船税;

第五类:行为税,包括契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船舶吨税。其中,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征收,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部门代征,其他税种主要由税务机关征收。

(二)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新一轮税收改革的总体目标定位于:以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和开征房产税并结束财产保有层面的无税状态为突破口,构建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直接税体系。以此为基础,逐步增加直接税并相应减少间接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最终实现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均衡布局。从而,建立起 一个融收入与调节、稳定功能于一身的“功能齐全”的税制体系。

(三)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任务

1、进一步完善增值税

①进一步推进“营改增”改革。

当前正在推进的“营改增”改革,在降低企业税负、消除市场扭曲、促进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应继续推进,最终目标是让增值税完全替代营业税,从而在整个商品和服务流转环节统一征收增值税。

②全面“转型”。

鉴于当前经济形势仍离不开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撑,企业又面临着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强大压力,很有必要在既有“转型”改革的基础上,启动增值税的全面“转型”——将房屋、建筑物投资纳入抵扣范围,从而实行完全意义上的消费型增值税。

③配套动作,破解相关难题。

营业税并入增值税需要为地方政府寻找并设计好新的主体税种,相应调整其他税种,重新构建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税收收入中75%为中央财政,25为地方收入。)

2、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逐步增大综合计征的分量,加速奠定实行综合计征的基础。

3、开征房产税。

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采取税收手段调节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贫富差距。

4、完善资源环境税制度。

①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②合理确定和调整资源税的税率;③完善资源税计征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或从价与从量相结合的征收方式;④建立配套的减免税和加征措施。

5、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①文明对价:塑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培养纳税人权利义务意识,保护纳税人权益。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为广大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

②必要条件:建立快捷的电算系统。完善申报程序服务系统,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建立纳税人权益保护系统;

③法制保障: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强化税收立法,提高法律级次。强化税收执法监督,保证各项税收政策、法律法规正确贯彻执行到位。加强协调配合,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A4 部门预算

P175例一

部门预算的概念

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主要区别

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和重要性

部门预算与预算其他领域改革的关系

一、部门预算的概念

部门预算是微观意义的政府组织的收支计划。它具体是指“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过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收支计划”。

二、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主要区别

部门预算与传统的功能预算相比,有以下一些特征:

(1)预算编制的分类基础不同。

功能预算是将预算按支出功能分类,分别测算,最后汇总形成按支出功能分别列示的总体预算。部门预算则是将预算按部门或单位分解,部门或单位将涉及本部门或单位的所有按功能分类的资金统一编 入部门预算。

(2)预算涵盖的范围不同。

功能预算的编制范围仅限于财政预算内资金收支预算。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则涵盖了预算部门的全部收支。

(3)预算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功能预算侧重于财政收入、支出结构分析和财政宏观情况分析,强调预算分配的计划性,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调控政策的实施,部门预算则侧重于反映细化的某一部门的全部收支情况,实现了预算向微观管理层次的延伸。

(4)预算管理的方式不同。

功能预算是一个部门不同功能的经费在财政和各部门均分别由不同的机构进行管理;部门预算则是一个部门不同功能的经费在财政和部门均由同一机构管理。

(5)预算编制的方式不同。

功能预算编制过程是自上而下,即由财政部门根据政府目标的需要,先确定财政总体收支规模和支出构成,由财政部把按功能分类的预算控制指标分解给部门,主管部门代基层单位编制预算,层层代编。部门预算编制过程是自下而上,即从基层编起,逐级审核汇总,最后由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形成财政总体预算。

(6)预算的细化分类不同。

功能预算是将预算按功能细化。部门预算则是以部门为基础,对部门内的各项资金再按功能、按预算科目把各项支出内容细化分解到具体支出项目。

(7)部门预算以“零基法”代替了“基数加增长”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使得预算收支指标更为科学合理;同时,部门预算实行预算周期制,预算编制时间更加充分。

三、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政府财政预算所具有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职能,主要是调节市场资源配置的不足或弥补市场配置的缺陷,将有限的财政资源配置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此,要求政府预算支出走向公开、公正、透明,克服预算支出分配中的不规范和扭曲行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正是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这一要求而提出和实施的。

1、有利于规范政府、财政和部门支出行为。

2、有利于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3、编制部门预算是贯彻预算法的要求。预算法第四条规定:“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预算组成”。但是,多年来财政部报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的预算草案一直是按收入类别和支出功能分类编报的,虽然符合预算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但没有达到预算法第四条的要求。即没有将中央预算细化到部门,而是在全国人大批准预算草案后,经过一段时间协商,才将预算再分配给中央有关部门。

4、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强化预算观念和约束,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5、编制部门预算也是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依法治国”方针,实现依法理财的客观要求。

四、部门预算与预算其他领域改革的关系

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项核心内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

1、部门预算是基础

实行部门预算,就是要细化预算,从改革预算编制的体系分类和预算科目着手,重新按定员定额确定人员经费,重新按支出标准确定公务经费。

2、集中收付是手段

由集中支付机关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按实际支出的时间和金额从国库统一支付。解决了由于资金分配交叉造成难以整体控制的问题,克服财政资金被部门挤占和挪用的问题,保证预算资金的及时、足额支付;也有利于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政府采购制度的执行。

3、政府采购是保证

(1)全过程管理和监督预算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压缩不合理支出;(2)将原来由各单位自行分散的采购活动合成规模优势,通过法定的集中采购方式,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好中选优,大幅度节约财政资金;

(3)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极大地增强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是三项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改革。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可以解决财政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预算编制粗放、资金分配权分散、透明度不高以及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为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制定、下达和执行政府采购计划奠定了基础。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为财政支出管理和部门预算管理创造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模式,实施政府采购后的采购价格、预算单位设备配置等信息也为细化部门预算、制定部门支出标准创造了条件。

A5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P191 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

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概念

我国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意义 当前推进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措施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

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更为良好的政府会计制度与体系。

1、目标方面的改进

政府会计目标是支付会计体系提供信息所要达到的目的。应包括:

(1)基本目标—提高政府的财政透明度;

(2)重要目标—全面反映政府受托责任;

(3)最高目标—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

2、概念框架方面的改进

应建立起政府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

政府会计框架可以本着系统性、中立性、继承性、超前性等原则建立,应该包括政府会计主体、会计基础、会计要素及财务报告体系等内容。

3、核算确认方面的改进 循序渐进的改革: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温和的权责发生制——中度的权责发生制——终极目标

(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概念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新方向,也是成功推进和完成新一轮财政改革任务的必然要求。

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按编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政府财务报表及其解释,财政经济状况分析等。

(三)我国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意义

1、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创新性制度。

2、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廓清政府与市场界限,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

3、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的有效手段。

4、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信息基础。

5、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实现财政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四)当前推进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措施

1、制定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编制方案;

2、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规范和操作指南;

3、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A6 我国财政政策

P219例一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类型(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与配合模式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财政政策走向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与类型

1、财政政策的目标

所谓财政政策的目标,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所要产生的效果。

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概括为三个方面: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2、财政政策的类型

财政政策的要旨,是把预算盈余和赤字作为调节器来刺激或抑制社会总需求,从而求得经济的稳定发展。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任务是,要么旨在扩大总需求以反经济衰退,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要么旨在抑制总需求以反通货膨胀,执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2)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所谓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就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的作用。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与配合模式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手段,但两者在调控机制和侧重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调控中,政府有必要加强两大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密切配合,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

(1)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调节,货币政策侧重于总量调节。

(2)财政政策侧重于调节收入分配,货币政策侧重于保持币值稳定。

(3)财政政策对治理通货紧缩作用明显,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膨胀作用明显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模式

(1)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也称为双扩张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运用增支减税的政策措施,在货币政策方面则是采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调低再贴现率,或在金融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投放货币。

适用于:双扩张政策搭配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可以强有力地作用于社会总需求扩大,从而促进经济复苏。(不宜长期使用)

(2)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也称为双紧缩政策。主要适用于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

在财政政策方面要运用减支增税的政策措施,而在货币政策措施方面则是着力减少货币供应量,其政策效应是严格控制社会总需求,促使经济回落。

适用于:通货膨胀严重情况,不宜长期使用。

(3)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在财政政策方面增支减税,而在货币政策方面减少货币供应量。

适用于:一般而言,在经济增长减缓以至于停滞而通货膨胀压力又很大的情况下,或者经济结构失 调与严重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下,这种政策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自特点,作用互补,更好地实现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

(4)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突出特点是,在采取减支增税的同时,采用旨在扩大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措施。

适用于:财政赤字较大与总需求不足并存的情况,同样可以产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优势互补的政策效果。

(5)中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也称为“双稳健”模式。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致力于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增量平衡;在货币政策措施方面,则力图保证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的稳定。

适用于:社会总供给基本均衡、经济运行比较平稳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主要任务的情况。

(三)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财政政策走向

1、实施财政政策的外部环境变化

第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财政政策的国家协调难度增大;

第二,经济与社会转型要求财政政策更加注重就业与经济增长目标;

第三,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

2、我国财政政策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1)加快建立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机制。第一,让公众参与到财政政策决策过程;

第二,确立我国财政政策规则,健全财政制度,为财政政策实施提供坚实基础。(2)财政政策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中。第一,鼓励和支持扩大内需。第二,稳定外部需求;

第三,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水平;

第四,规范各级政府债务管理,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平台风险。

(3)全面推进税制改革。从税收角度完善制度,以扩大内需、稳增长、调结构。

未来大的方向是转变税制结构,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尽快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增加个人所得税在全部税收中的比重。完善财产税制度,推广居民住房房产税制度。同时,实施结构性减税,促进企业扩大投资,缩小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A7 地方债务(蒋老师A类)

P207例二

我国地方债务融资的现状

我国地方债务融资对经济的影响

规范地方债务管理的对策 地方债务融资产生的原因 规范地方债务管理的对策

(一)我国地方债务融资的现状

1、虽然名义上地方政府不能发债,但在实际运行中,地方政府债务以及政府性债务种类不少,规模也不小。从种类上看,既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又有外国政府贷款,还有大量以企业债形式存在的政府性债务。审计署2011年6月27日公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1年第35号)显示,我国2012年、2013年仍为地方债务到期的高峰期,2012年、2013年地方债务到期额度分别为18402亿元、12195亿元。

2、四省市试点自行发债。

财政部《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允许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2011年,试点省(市)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各试点省(市)可自行组织承销团,具体发债定价机制由试点省(市)确定。由于仍是财政部代为还本付息,实质变动不大,财政部此次试点只是跨了半步,改革到地方政府“自行发债”,预计今后在积累经验并完善制度后将改革到地方政府“自主发债”

3、从债务余额的结构来看,地方债务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一是从地方政府债务的级次来看,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是市级政府形成的;二是从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借主体来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成为比重最大的举借主体;三是从地方政府债务的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主要方面。

4、现有地方政府债务情况透明度不高。

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发债作了限制,但地方政府为了绕过法律与国务院的约束。采取了种种规避的做法,如通过下属公司或者成立相关项目公司举债,如承诺还款形成的各类债务,如各类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再如事实上形成的公共支出欠款,等等。

(二)我国地方债务融资对经济的影响

1、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仍依赖于政府的投入和拉动,但我国地方财政困难由来已久,能够直接用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相当有限,举债成为各级地方政府为本地经济发展筹集资金的一个共同选择。地方政府举债虽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但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加速了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大规模地方政府债务的存在对地方经济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

第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导致民间实际可支配资本规模缩小,再加上地方债务资金并未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于竞争性领域、发放拖欠工资以及借新债还旧债,从而导致“挤出效应”。

第二,由于受融资功能所限,一些地方政府还经常运用行政手段要求所属企业和单位为其融资或者是提供债务融资担保,严重侵犯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也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三,规模过大的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是地方机动财力难以解决的,往往会挤占其他预算资金用于还债,必然会影响到财政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资金投入,导致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三)地方债务融资的现状

1、现有地方债务绝对规模较大,但财政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2、从债务余额的结构来看,地方债务呈多元化的特点;

(1)从地方债务的级次来看,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是市级政府形成的;

(2)从地方债务的举债主体来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成为比重最大的举债主;(3)从地方债务的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占主要方面;

3、从地方债务产生的年限来看,我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最早发生在1979年,此后开始陆续举债。

(四)地方债务融资产生的原因

1、转型期政府刚性支出;

2、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3、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

4、地方债务融资的管理制度。

(五)规范地方债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地方债务统计与披露体系。

2、明确地方债务用途。

3、建立地方债务的硬预算约束机制。

4、采取措施化解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

财政B类(共4题)

B1财政支出结构

P148例一(2014年修改例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措施

B2国库现金管理

P186例二

国库现金管理的概念 国库现金管理的作用 国库现金管理的职能 国库现金管理的意义

B3财政支出绩效分析

P196例二

财政支出绩效分析的内涵 财政支出绩效分析的目标 财政支出绩效分析的意义 财政支出绩效分析的方法

B4人口老龄化

P210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社会保障体系碎片化

社会保障项目的激励机制涉及及实际执行均存在严重问题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下载高级审计师考试题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级审计师考试题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级审计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分模拟试题5篇

    审计师培训 http://edu.21cn.com/kcnet2030/ 高级审计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分模拟试题 1、试述“十二五”期间如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p60-61) 2、试述宏观经济政......

    2011年高级审计师考试大纲全[优秀范文五篇]

    2011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大纲 (全) 发表时间:2011-05-11 19:58:03 点击次数: 2576 打印 本大纲给出了2011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审计理论与......

    高级审计师理论例题(合集5篇)

    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理论例题 第一章 审计理论研究的意义与原则 正确认识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对于推动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试述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国家审计理论研究......

    2016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大纲(汇编)

    2016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大纲 本大纲给出了2016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两个考试科目的考查目标、知识范围和能力要......

    高级审计师金融复习题(2010年)

    7745321 一、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1、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建立 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建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①......

    江苏省审计厅关于2006年度高级审计师

    江苏省审计厅关于2006年度高级审计师 资格评审申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辖市审计局、人事局、省各有关单位: 2006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工作即将开始,现就评审申报工作的......

    高级审计师业务报告5篇

    张秀花业务工作报告审计署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 张秀花业务工作报告 山西省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 自1995年11月任审计师以来,本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职业道德为准则,认真履......

    2017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大纲

    2017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大纲 本大纲给出了2017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两个考试科目的考查目标、知识范围和能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