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区文明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为切实抓好全区文明创建工作,促进我区三个文明建设和谐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区和“两个率先”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005年12月中旬,区文明办在全区开展了文明创建初评调研工作。在85个区级文明单位、24个区级文明村、10个区级文明社区和4个区级文明镇创建申报单位中按15%的比例进行初评调研。通过听取创建工作汇报、查看台帐、实地考察等方法调研了春江村等18个各类型的创建单位,全面客观地检验了文明创建工作成绩,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对各类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分类指导,保证了文明单位的创建质量,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1、领导重视。各文明单位能进一步完善文明创建工作,围绕工作中心,加强创建领导、健全工作网络、加大创建投入,并针对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措施,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2、机制健全。领导机制和各项工作机制健全,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呈现出“启动早、措施实、氛围浓、效果好”的特点。通过健全组织、优化服务,为文明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3、创新工作载体。能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如孟河镇九龙村的“文明户评选”、薛家镇新晨村的大学生村官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三井藻江社区和河海天安社区的共建活动、新区实验中学、区检察院、高宏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的活动。
4、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过程中,针对一些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做好宣传发动和说服解释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获得了基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存在问题
1、少数单位缺乏有效的创建行动。“重口头、轻行动”,反映出少数单位的文明创建意识不强。一些单位的台帐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规范,台帐一般,甚至很少。
2、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受经济发展影响,一些创建单位的有效投入还不足,未形成逐年增长的投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对文明创建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建议设想
1、社区各项创建内容繁多,建议将“文明社区”和“星级社区”评比整合。文明社区作为最高荣誉,在“星级社区”中通过评比的内容可以不再重复检查,相关台帐仅体现记录功能。
2、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变“领导要创建”为“群众要创建”。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提高群众对文明创建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在考核标准中,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日常管理、理论学习、宣传工作、文明创建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基层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支持度进行定性分析,两项进行加权考核,基层群众的定性分析加权比重要达到60%以上。创建过程中,社区重在服务、安全和秩序;行政村重在硬件投入、生活保障;行政村向社区过渡过程中,要抓服务和就业需要,增加失地农民培训,强化就业指导;企业重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凝聚人心;机关事业单位重在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形象。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差异,要拓展增收渠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投入,特别是硬件设施的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文明创建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号召力。一要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存在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的企业不能投入建设。二要改变“等靠要”的精神状态。主要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只靠“输血”而不提高自身“造血”功能,这样的领导班子需要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三要积极尝试改革创新。有条件的村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革;也可以将资金盘活,将一定的资金用于投资风险低、回报较稳定的项目,如标准化厂房、商铺店面等,扩大村级经济来源。
4、进一步健全机制。一是调研机制。加强调研力度,通过调研促进创建的深入,通过督促提高创建的实效;二是建立激励机制。要根据考核情况,对文明创建工作落实好的单位予以表彰;对考核不合格者,要给予黄牌警告;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三是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密切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联系,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记者进行专项调研,通过座谈会、通气会、协调会等形式,及时反馈基层文明创建工作动态,获得更多的合力支持。
第二篇:全区文明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全区文明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全区文明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为切实抓好全区文明创建工作,促进我区三个文明建设和谐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区和“两个率先”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2月中旬,区文明办在全区开展了文明创建初评调研工作。在85个区级文明单位、24个区级文明村、10个区级文明社区和4个区级文明镇创建申报单位中按15%的比例进行初评调研。通过听取创建工作汇报、查看台帐、实地考察等方法调研了春江村等18个各类型的创建单位,全面客观地检验了文明创建工作成绩,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对各类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分类指导,保证了文明单位的创建质量,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文明创建工作的
深入开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1、领导重视。各文明单位能进一步完善文明创建工作,围绕工作中心,加强创建领导、健全工作网络、加大创建投入,并针对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措施,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2、机制健全。领导机制和各项工作机制健全,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呈现出“启动早、措施实、氛围浓、效果好”的特点。通过健全组织、优化服务,为文明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3、创新工作载体。能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如孟河镇九龙村的“文明户评选”、薛家镇新晨村的大学生村官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三井藻江社区和河海天安社区的共建活动、新区实验中学、区检察院、高宏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的活动。[那一世范文网://]
4、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
要载体。在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过程中,针对一些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做好宣传发动和说服解释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获得了基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存在问题
1、少数单位缺乏有效的创建行动。“重口头、轻行动”,反映出少数单位的文明创建意识不强。一些单位的台帐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规范,台帐一般,甚至很少。
2、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受经济发展影响,一些创建单位的有效投入还不足,未形成逐年增长的投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对文明创建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建议设想
1、社区各项创建内容繁多,建议将“文明社区”和“星级社区”评比整合。文明社区作为最高荣誉,在“星级社区”中通过评比的内容可以不再重复检查,相关台帐仅体现记录功能。
2、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变“领导要创建”为“群众要创建”。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提高群众对文明创建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在考核标准中,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日常管理、理论学习、宣传工作、文明创建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基层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支持度进行定性分析,两项进行加权考核,基层群众的定性分析加权比重要达到60%以上。创建过程中,社区重在服务、安全和秩序;行政村重在硬件投入、生活保障;行政村向社区过渡过程中,要抓服务和就业需要,增加失地农民培训,强化就业指导;企业重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凝聚人心;机关事业单位重在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形象。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差异,要拓展增收渠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投入,特别是硬件设施的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文明创建在人民群众心目中 的号召力。一要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存在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的企业不能投入建设。二要改变“等靠要”的精神状态。主要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只靠“输血”而不提高自身“造血”功能,这样的领导班子需要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三要积极尝试改革创新。有条件的村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革;也可以将资金盘活,将一定的资金用于投资风险低、回报较稳定的项目,如标准化厂房、商铺店面等,扩大村级经济来源。
4、进一步健全机制。一是调研机制。加强调研力度,通过调研促进创建的深入,通过督促提高创建的实效;二是建立激励机制。要根据考核情况,对文明创建工作落实好的单位予以表彰;对考核不合格者,要给予黄牌警告;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三是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密切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联系,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记者进行专项
调研,通过座谈会、通气会、协调会等形式,及时反馈基层文明创建工作动态,获得更多的合力支持。
第三篇:文明创建调研报告
文明创建调研报告
文明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 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并赋予了中国特色的时代内涵。今天所讲的文明城市主要是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 坚持科学发展观,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市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而文明城市称号则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品牌。早在1898年,梁启超就在《文明之精神》一文中写道“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所以说文明创建不是一项单一的创建工程,而是牵涉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如何让文明创建统揽各项经济社会工作
(一)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1.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制化进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建设法制保障机制, 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而法制建设是实现这一工程的根本保障。(1)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 增强市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 引导市民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好环境资源。(2)出台必要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制定有关生态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等, 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 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 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的责任。(3)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对排放污染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4)加强管理与监督。将生态建设纳入人大、政协执法检查和监督视察工作日程, 坚持走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相结合的道路, 加大环保的监管力度。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1)城区绿化景观建设。扩大城市出入口的绿化规模, 优化植物配置, 营造有特色、有规模的绿色景观,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城市活力和魅力的窗口;广泛开展城区绿化广场、公园、绿色居民小区、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依托城区现有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保持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形成市区开放、循环的环境和景观系统。(2)工业区、老城区和边缘居住区的绿化建设。增加绿化面积,大幅度提高植物密度,利用规划手段调整绿化资源配置,增加财政投入,对公共绿地、道路和居住区的绿化建设给予支持。(3)城郊大环境建设。按照生态需要整合城郊防护林、经济林、生产林地以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范围,划定绿线、确定指标和实施计划;同时要根据季风变化和污染源、污染程度、污染类别情况,优化植物配置,最有效地发挥生态功能。
(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1、更加注重“结合”机制的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和社会管理工作,促进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基层文明创建与社会管理工作“同策划、同部署、同监督、同考核”的结合机制。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创建考评达标项目,在工作中推进、在考核中体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共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党政“一把手”应亲自抓、负总责,推动基层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文明办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协调各方形成基层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一个“社会管理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你我共创”的良好局面。
2、更加注重活动载体的建设。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载体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道德讲堂等文明创建的品牌活动和平台建设,使其共同服务于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更加反映文明创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共同特性。进一步拓展创建活动内涵,丰富创建活动形式与内容,使精神文明创建过程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目标责任制,抓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等工作,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窗口、文明单位、文明市民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水平。
3、着力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作为提升社会管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会治安、综治信访维稳、社会化养老等工程,实现了信息化服务管理。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它可以使公民随时随地了解政策信息,实现政府、公民在网上的双向互动,另一方面它还会极大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各级政府和部门尽快加强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应不断增加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凡是可以在网上公开办理的政务、公务,都应尽可能放到网上办理,以增加操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的监督和信息反馈,从而实现政务服务网络化、便捷化、智能化,使广大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表达诉求、参与管理、享受服务。
(三)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创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1.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思想观念是人文环境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社科部门和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类新闻媒体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和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弘扬正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1)树立身边先进典范。在学校开展美德少年、优秀教师评比活动,在村居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活动,在群众身边树立优秀市民榜样,营造文明社会新风尚,引导广大群众人人争做文明市民。(2)广泛宣扬社会正气。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市民文明守则等文明规范, 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3)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引导人们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4)培育和发展城市精神, 不断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科教作为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 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1)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加强各类优秀人才的培养。(2)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充分发挥电大、普通高校等教育阵地的作用,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3)改革用人机制。进一步营造利于人才引进、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时, 完善人才绩效考评机制, 造就一个能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4)加快文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多种改革途径和办法, 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管理
二、如何让文明创建成为全民创建
1.建立和强化政务公开制度。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是实现参政的基本前提,同时这也是公众参与文明创建的最基本的条件。政务公开的意义在于,它是公民实现知情权的手段,也是实现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目前,强化政务公开制度,首先是要强化重大决策公示制度。重大决策公示制度是指,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涉及社会大多数人利益的重大决策,应该向社会公开说明,并可以让民众参与其中进行讨论,表达个人意愿。凡是涉及到经济社会重大决策事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例如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兴建学校医院文化娱乐场所等。决策者在决策前要将所决策的项目,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向社会公布,说明其意义、目的、利弊等,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决策。其次要完善公民意见征集制度。政府政务公开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信息公开的过程,从公开的目的上看,更是一个政府主动向社会征求意见,输入民意的过程。除了传统的政府调研制度以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建立民意调查制度,在制定重大公共政策之时,通过民意调查这种比较科学的方式充分了解民意,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与社会公众的沟通。特别是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由于影响政策制定的能力相对较小、组织化参与程度较低,他们在现实当中,往往相对参与不足。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将各种独立调查机构——尤其是民间调查机构所做的民意测验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新途径、新手段,并明确将其作为政府决策,特别是涉及广大公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的前提条件,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这也是弥补我国公民参与不足、实现平等参与的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
2.着力培育基层社会组织。通过放宽登记条件,支持和鼓励在街道、社区成立公益类、慈善类、文体类、科普类、自治类等各类社会组织。通过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服务资助等机制,培育基层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并逐渐促使其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生力军和社会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探索建设“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 孵化” 和规范的运作,扶助解决社会组织的工作场地、基本办公设施、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以及参与社会建设等问题。如通过志愿者活动与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发挥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的作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情,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促进公众参与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如何让文明创建相关工作市场化运作?
(一)健全环卫工作市场化机制。
环境卫生工作是文明创建中的一项重点工作,环卫清扫作业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了环境卫生质量。但是在环卫市场化运作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健康价格体系的缺位。环卫公司将清扫作业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来向社会提供,具有其相应的价值和价格,健康的价格体系要求其价格同价值大致相当,即:政府投入的资金要达到与其要求的作业质量所需成本大致相当的水平。我区在市场化运作初期,由于缺乏科学测算的指导,各街道都不能准确估算其辖区清扫作业的成本,同时顾虑众多环卫公司私下串通虚抬价格,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而采用了相对保守的“无标底低价竞标”,即“谁要的报酬少,工作就交给谁做”。这样虽然能够有效降低政府投入,节省成本,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是损害一线环卫工人的利益。作为市场主体的环卫企业,始终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在以低价中标后,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必然尽量压缩成本,采取压低一线工人工资的办法。二是环卫作业质量得不到保障。环卫企业为了压低成本,可能不按照合同的约定配足清扫人员,导致一些背街小巷始终存在卫生死角,循环作业的频率和清扫覆盖的面积都达不到合同约定的标准。三是监管角色缺位。从目前全区的情况来看,对环卫工作存在管理松懈的问题。有的辖区甚至几乎没有日常管理,将工作交给公司后就放手不理了。没有针对对环卫公司日常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导致环卫公司在作业时的随意性大、盲目性大,标准不清、重点不明,工作方式也相应成为了迎检时忙于突击、群众反映时动作缓慢、日常工作时手足无措。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实际,力求改变过去相对保守、不适应需求的工作方式,推进我区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
1、科学测算、逐级细化,建立合理有效的价格体系
健康的价格体系,应该由“成本+税收+合理利润”构成,这一理念应该作为我们建立健康价格体系时贯穿始终的原则。我们要摆脱以往采取“无标底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模式,将低价低作业质量的竞争通过经济调控的手段使其改变为健康价高作业质量的竞争。建议会同劳动、民政部门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并聘请相关专家共同做好测算,使我区环卫工作的质量标准更加细化,各项成本、投入能够有“一本清楚帐”,同时也限定环卫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保障一线工人应得的利益,保证政府投入资金能够得到有效使用,使全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得以健康实施。还可以将“PPP”模式引入到环卫工作来,推进环卫工作市场化效果。
2、找准角色,强化管理,落实权责明确的监督体系
一是找准角色,我们必须认识到,市场化运作中我们的角色不是当“老板”,而是当“工头”,“管”的角色不能缺位。二是建立现场管理考勤制度,对管理人员到街面巡查的次数,到点情况进行考勤,防止懒、散、虚、浮情况的出现。三是帮助、支持环卫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利用环卫行业协会这样的非政府专业组织,来对环卫市场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行业协调。
(二)牛皮癣清除市场化
满街小广告其实是城市通病,这种情况也已一直困扰着我们。今年我区开始采用市场化方式清除牛皮癣,通过聘用人员,手持喷壶、小铲清除,但因小广告贴得牢固,手工清理难度大,且清理速度赶不上张贴速度。下一步,我们应该强化牛皮癣清除市场化工作力度,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专业治理城市“牛皮癣”保洁公司统一治理,利用专业力量和设备如多功能高压清洗车等,快速清理小广告,力争夜间清理,早上7时以后无“小广告”,白天新增“小广告”快速处理;清理时不损坏公共设施。张贴“牛皮癣”也需人力成本,如果被专业设备快速清除,如此反复拉锯,小广告发布方自知无力搞“持久战”,“牛皮癣”自然会逐渐减少。
(三)专业宣传活动市场化
针对科普、法律、医疗等专业性较强的宣传培训活动,可以通过与一些大中院校的老师、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医院的医生等专业性人才签订合同,每年规定开展规定次数的讲座,培训或者宣传活动,并制定与宣传效果密切关联的评价体系,对他们进行考核。
第四篇:丹江口市文明工业园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丹江口市文明工业园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近日,丹江口市文明办组织专班就文明工业园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到水都工业园、六里坪工业园、金家湾工业园等地,通过座谈、查看资料、听取汇报等形式,了解有关工作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努力方向。
一、基本情况
水都工业园是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第66号公告和国土资源部第27号公告通过审核的省级开发区---丹江口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园区,控制面积15.8平方公里,实际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入住企业14家,职工3000名,主导产业为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年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年实现税收7000万元。
金家湾工业园是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第66号公告和国土资源部
第27号公告通过审核的省级开发区---丹江口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园区,控制面积5平方公里,实际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入住企业41家,职工3000名,主导产业为电石产业,年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年实现税收8000万元。
六里坪工业园是1996年省政府批准的经济开发区,控制面积3平方公里,实际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入住企业216家,职工7350名,主导产业为汽配,年实现工业产值18亿元,年实现税收1.08亿元。
二、创建现状
1、目标明确,领导重视。为确保园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全体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园区各项工作中去,各工业园均成立了包括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室)负责人参与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紧密结合园区实际,以改进作风、完善服务、提升形象为重点,对创建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并加强对园区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真心实意为他们提供各项服务。
2、建章立制,注重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园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深入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接待制等制度,加强园区管理,优化政务环境,改进服务方式,为入园企业项目提供良好的服务。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与市国土局、水务局、供电局等相关部门建立了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深入开展投资环境整治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断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乎水都形象”的服务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转变服务方式。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平安单位”、“平安园区”建设,节假日值班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许多干部职工还经常主动放弃休息日、节假日,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为园区服务。
3、突出党建,加强引导。针对园区非公企业比例大、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推行了管委会党政“一把手”统一领导、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办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不定期深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认真做好党组织换届和重点岗位上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基层党务工作正常运转。在今年中共十堰市委举办的庆“七
一”表彰大会上,园区企业农夫山泉新城饮料有限公司被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同时通过了湖北省“双强百佳”企业党组织考核组的考核。
三、活动载体
1、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推动文明工业园创建健康开展。2004年来,我市制定
下发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文明单位创建标准,明确市个私协和工商联为牵头单位,2年一评比表彰,先后有35家次单位被表彰为丹江口市级文明单位,16家次单位被表彰为十堰市级文明单位。目前工业园内参与创建文明单位的单位达60%以上。
2、以美化园区环境为载体,推进环保建设。水都工业园一是投入资金 50万元,进行园区环境评价工
作,2010年,委托湖北君帮公司编制的《丹江口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报告书》编制完毕。同时,还积极组织园区企业进行环评,致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二是倡导机关环境卫生的清洁和整洁,每天坚持清洁环境卫生,整理办公环境,并在办公楼道和办公室内重新布置盆景和花卉,绿化美化机关办公环境,努力培养干部职工的健康文明生活习惯。三是严格落实环保“三个一律”,即没有经过环评的企业一律不得开工,没有经过环保验收的企业一律不得投产,污染治理没有达标的企业一律关闭,跟踪执行项目环保“三同时”,切实把治理污染和节能降耗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促进园区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园区健康发展。
金家湾工业园一是加强主次干道沿线环境整治。对金家湾路沿线围墙打门现象、废品堆放现象进行坚
决打击,确保金家湾路沿线围墙整齐划、整洁美观。对主次干道两侧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进行有序整治。
二是强化园区在建项目的安全文明管理,教育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施工。施工工地要实行现场封闭管理,有砖砌围墙或设置遮掩设施;做好工地周边环境整治,督促工地渣土车、运料车实行覆盖式运输,防止渣土、石料泼撒路面,杜绝建筑垃圾和施工机具乱堆乱放现象;加强工地用水管理,防止污水横流。
3、以开展驻村服务为载体,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建立驻点
领导负责制,水都工业园围绕三官殿镇阳西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促进了该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一是帮助发展生产。鼓励和扶持当地农民食用菌生产、以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力输出等方式,逐步增加村民收入。二是优化农村文化生活环境。继续指导开展“整治村镇卫生、优化人居环境”等主题活动,并向阳西沟村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科技文献书籍310册,提高了村民科技知识和农业技能。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村委会共同研究,响上级争取资金30余万修建机耕路和通村道路硬化工程。
4、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文明共建。水都工业园以建设文明和谐园区为重点,深化创建文
明城市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一是投入精神文明经费4万余元,于2011年2月积极组织园区入驻企业排演了多个文艺节目参加经济开发区新春联谊会文艺演出;2011年6月组织园区党员干部参加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庆祝建党90周年干部职工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二是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开展“节能降耗月”活动;三是积极参与“结对帮扶”、“送温暖、献爱心”等社会公益活动,春节期间,为结对帮扶村阳西沟送去慰问金10000元;为园区企业农夫山泉送去价值8000余元的慰问品;“三万”活动期间,在驻点村三官殿村开展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活动,送去慰问款3000余元,并举办科技讲座和普法讲座4场次,为当地村民免费发放价值5000余元的生产(农)器具。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园区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金家湾工业园区加强园区企业党组织和精神文明硬件设施建设,园区内设有文体活动室、图书室、户外活动场所(篮球场、羽毛球场地、兵乓球室等)和宣传阵地。并且通过开展派遣技术人员到大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劳动技能培训、关爱行动以及送安全、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园区等活动,切实为广大在园劳动者排忧解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四、问题和困难
一是从入园企业的实际数量和规模上看,还存在企业户数少、块头小的现象。二是融资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据调查,资金一直是困扰园区企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大部分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贷款难,特别是一些小企业,由于资金匮乏,无力实施技术改造和创新,生产步履维艰。三是入驻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创业初期,不具备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的条件,文明创建工作无法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于这些在建企业,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广泛宣传,积极营造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
五、几点建议
1、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制。为促进工业区又快又好地发展,政府应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部门协调,做到政令通畅,优化服务环境。同时,针对工业园去存在散、小的问题,高起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特色工业园区。
2、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面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局面,应当建立多元的化的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政府应制定一系列优化政策,将园区企业所创的地方财政收入和园区出让收入留给园区滚动开发。
3、加强对园区企业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化政策可以引商,优化环境同样可以引商。同时,要在科技成果转化、原材料采购、信息交流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平台,支持和鼓励企业引才,科技创新,提供产品市场竞争力。
4、实施有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激励、保障机制。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的入驻企业,应该有积极的政策或者资金奖励,有集中的宣传,帮助企业扩大美名度;市直部门应该从各自工作出发,给予工作上的指导,帮助企业改进精神文明建设。
丹江口文明办
第五篇:文明县城创建调研报告
[镇机关社会事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调研文章]
共和镇关于文明城镇创建的调研报告
共和镇作为县城所在地,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的领导的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的意见》,坚持科学发观,持之以恒地抓城镇“软”、“硬”件建设,努力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和城镇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发挥文明县城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我镇始终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县城的一个基础工程来抓,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布局和“自己投资、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发展”的原则引导居民建街、建小区,不断增强城镇规模和发展后劲。一是建成长300米的发科屯商业步行街和114格商住房;二是继续抓好各商住小区在建工程的建设,先后建成锦秀小区商住房193套、建成南苑小区商住房64套、建成东
一、东二小区商住房165套。三是做好茅阳中学与牟定一中校址置换征地工作,有效支持了城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创建文明城镇,需要-1-
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 ”是创建文明县城的前提和关键。我镇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共和”创建工作作为创建文明城镇的重要内容,列入领导任期目标,一是年初与98家综治责任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共和”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二是利用传统节日“三月会”和国际禁毒日广泛进行禁毒宣传,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三是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严打”斗争和专项治理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刑事案件发案率;四是加强了对游戏室、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并及时做好流动人口的清理和建档工作,强化对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管理;五是不断健全和巩固城区治安联防群防群治网络,今年由镇政府抽调干部职工组建了治安联防队在城区进行治安巡逻;六是广泛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三)以治理城镇脏乱差为重点,美化城容市貌。县城是全县的窗口,关乎全县的形象,我镇按照县委治理县城脏乱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对县城脏乱差进行治理,美化亮化了城容市貌。一是以治理城郊结合部脏乱差为重点,组织干部职工和广大居民在春节、三月会和“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洁净家园全民爱国卫生活动,年初以来,我镇共组织清理城郊结合部及村间道路卫生死角5次,共清理生活垃圾30多吨,有效解决“脏”的问题;二是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的路子建设城镇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共和大牲畜交易市场建设和管理力度,解决好牲畜交易市场交易混乱,占道经营,严重影响城容市貌的问题;三是今年由镇政府出资5330元购置了13个垃圾桶解决城交结合部垃圾乱倒的问题。
(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我镇在“文明县城”创建及巩固提升工作中,广泛动员,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一是以创建“文明社区”为载体,以人为本抓教育,以加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大力宣传和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宣传作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公民道德规范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日常行为变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二是结合在职党员“双管双带”活动,营造“同住一个社区,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和“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组织在职党员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切实治理脏乱差现象,美化亮化城容市貌;三在中小学开办公民道德建设讲堂,组织社区干部群众参观“禁
毒防艾”展览,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家教座谈会”等道德实践活动。
(五)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我镇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城镇创建为重点,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突出文明城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村镇五大创建,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窗口、非公经济流动示范岗、“诚信店”等评比活动,开展改变陈规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打击违法经营等文明行动。窗口服务行业,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广泛开展文明班(组、柜)、文明岗、文明员工争先创优等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村、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等“群星文明工程”创建为载体,进一步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城区五个社区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州级文明单位2个;县级文明单位11个、文明村5个、文明小区2个;社区“八星级”以上文明户2014户,占参评户数的85%。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来,我镇在巩固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提高县城文明程度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各职能部门之间配合协调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管理权属不清,管理滞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依然
存在;二是部份居民文明素质低,随意损坏花草树木、乱丢纸屑果皮、损坏路灯、街牌、电话亭等公共设施,还没有养成现代文明的良好习惯;三是资金投入不够,制约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许多工作的开展,由于缺乏工作经费,一些创建活动、特别是公益型活动很难组织开展。
三、下步巩固提升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的打算
(一)继续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州、县关于创建文明县城的指导方针,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和布局,一是积极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做好县城划行归市及城容市貌的整顿,多方筹措资金,继续抓好商住小区的建设,完善小区的配套功能;争取在县城北面出口建一个停车场,解决目前乱停乱放,拥挤混乱的局面,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二是加强校园周边的社会治安秩序和文化市场的整治和管理,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三是以“左脚舞”民族文化节为契机搞好月琴、过山号、挑花、刺绣等民族民间文化产品及工艺品的开发和展销工作;四是加大“文明社区”的创建力度,开展“非公经济示范街”、“文明经营示范街”、“非公经济示范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创造良好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吸引外商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二)抓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一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抓好中园西路和发科屯商业步行街的绿化、亮化、美化工作;二
是配合相关部门对城郊结合部脏乱差问题进行治理;三是深入开展“县城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组织清理城河污泥,保障城河流水畅通,美化城容市貌。
(三)抓城镇居民文明素质建设。在深入地开展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县城各项管理规定的学习宣传教育的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在居民中开展“创建文明社区,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大力宣传和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抓好学校师生的道德教育,重点抓好师德和学生的德育工作,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及创建文明县城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增强学生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公物、讲究卫生、遵纪守法等意识,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