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doc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每届由一所高校主办,以“电子对抗系统”和“ERP管理软件”为竞赛平台,经专家评审团点评和网友投票进行综合评判,最终赛出名次。目 录
1大赛简介
2赛程安排
3使用平台
4大赛阶段
1大赛简介
一、大赛组织
1.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承办高校所在的省政府
2.承办单位
每届由一所高校承办,需要向主办单位申办、答辩。
大赛形式
本次大赛以院校为单位进行报名,由一名指导老师和四名在校学生组成参赛团队。所有参赛人员一经报名,不得更换。
本次大赛分为:校内选拔赛、省市预选赛、区域半决赛以及全国总决赛四段赛事。其中,校内选拔赛由各参赛院校自行组织;省市预选赛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并根据竞赛晋级规则选出优胜团队晋级区域半决赛;区域半决赛决胜团队将晋级全国总决赛。总决赛将根据综合成绩排名,分别颁发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等奖队伍将进入“创业之星”争夺赛,冠军将获得10万元创业基金。大赛规则
大赛以“电子对抗系统”和“ERP管理软件”为竞赛平台,以创业计划书为基础,并由教育部相关领导、高校专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评审团点评及网友投票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判。
赛前培训
需要参加赛前培训的院校可填写培训申请表(见附件1)上报大赛组委会当地报名处,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赛前培训。
在线申请培训。
2赛程安排
初赛时间
以下时间以安排以2009年为基础
华东区:
上海分赛区:2009年4月26日--2009年4月27日
浙江分赛区:待定
江苏分赛区:2009年4月18日--2009年4月19日
区域半决赛将选定一所院校合作举办,具体举办时间、地点届时通知。区域参赛学校根据比赛综合成绩进行排名,优胜队伍参加全国总决赛。
全国总决赛
时间:2009年7月(具体待定)
地点:深圳
所有通过区域半决赛晋级的院校将统一组织参加全国总决赛。
3使用平台
教育部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是一项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综合性赛事。大赛将充分结合多种评价方法来综合考评参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此次大赛以创业计划书为基础,以《经营之道-企业运营电子对抗系统》、《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模拟实验室》、《金蝶K/3 ERP管理软件》为竞赛平台,结合竞赛平台的经营绩效,并由教育部相关领导、高校专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评审团点评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判,以更好的考查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经营水平。
经营之道
《经营之道》是一套全新的管理技能实战训练系统,主要用于训练学生体验企业运营管理,提升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营之道》综合运用了多种管理模拟技术,包括角色扮演、电脑模拟、竞争博弈、训练模拟等,其核心的是一套完善的模拟系统和全面专业的管理学知识体系。
参加训练的学生组成相互竞争的多家模拟企业,为完成经营目标,借助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独立做出各种运营决策。通过若干经营周期的运营管理,最终争取在所有企业中脱颖而出。通过对真实企业的仿真模拟,让参加训练的学生在模拟经营竞赛中体会并学习企业运营管理知识,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帮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经营之道》帮助学生在模拟运营中体验企业的运营管理,不冒风险,轻松尝试,完成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各项分析决策,包括:制订企业战略、分析市场信息、制订研发计划、产品特性设计、营销渠道建设、生产制造管理、竞争对手分析、产品定价策略、市场营销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经营绩效分析等等。通过逼真再现的商业环境和学生对虚拟企业的亲自运营管理,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在现实中可能碰到的各种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领悟真谛,从而真正提升日常企业管理经营中的分析决策能力。
关于《经营之道》更详细的介绍请点击:《经营之道》产品简介。
创业之星
《创业之星》是国内第一套紧密围绕教育部创业教育课程的要求而开发的全程模拟创业实训平台。《创业之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与网络技术,结合严密和精心设计的商业模拟管理模型及企业决策博弈理论,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运营管理过程。学生在虚拟商业社会中完成企业从注册、创建、运营、管理 等所有决策。通过这种实训课程,可以有效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创业之星》是为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部分学生提供一个创业实践的训练平台,使创业教育真正落地。透过创业之星领先的商业模拟引 擎,让学生在虚拟创业空间里,全面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尽情释放才智,挥洒创业激情,放飞创业梦想!在这里,创业不再是停留在书面上的理论知识,而是真实的体验与实践。关于《创业之星》更详细的介绍请点击:《创业之星》产品简介。
金蝶软件
金蝶K/3ERP系统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移动商务、集成引擎及行业插件等业务管理组件为一体,以成本管理为目标,计划与流程控制为主线,通过对成本目标及责任进行考核激励,推动管理者应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工具,建立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
金蝶K/3 ERP构建于金蝶K/3 BOS平台之上,具有极强的灵活性,通过K/3 BOS业务配置可以实现模块、功能、单据、流程、报表、语言、应用场景和集成应用等环节的灵活配置,帮助企业实现个性化管理需求的快速部署;同时还可以通过K/3 BOS集成开发快速实现新增功能的定制开发和第三方系统的紧密集成,支持系统的灵活扩展与平滑升级,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护企业信息化投资,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
电子对抗平台 简介
经营之道—企业运营电子对抗系统
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模拟实验室
4大赛阶段
本次大赛分阶段淘汰晋级制,根据各阶段院校的竞赛成绩进行排名,并颁发奖状证书。
第一阶段
校内选拔赛
由各参赛院校自主安排完成,最终选拔出正式参赛团队成员。
第二阶段
省市预选赛
由各省市组委会机构组织进行省市预选赛,排名前30%的团队将获得晋级区域半决赛资格。组委会将根据各队排名情况颁发相关获奖证书。
第三阶段
区域半决赛
由各省市选拔晋级的团队参加区域半决赛,最终排名前12名的团队将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晋级资格。组委会将根据各队排名情况颁发相关获奖证书。
第四阶段
全国总决赛
由区域半决赛选拔晋级的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并最终决出“创业之星”团队,赢取十万元创业基金。组委会将根据总决赛各团队的最终成绩排名,颁发相关获奖证书。
详细竞赛规则及评奖方法见相关赛事阶段前发放的正式通知文件。
第二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简介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高校兴起的以推动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活动。它借助风险投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就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创业创新类比赛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创新类最热门最受关注的竞赛。“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该比赛是全国目前最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代表性的全国竞赛活动。1基本信息
奖项名称:“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创办时间:1998年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全国学联 地方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国内著名大学
2奖项介绍
在美国,它不仅催生了闻名世界的“硅谷”,而且在大学的创业氛围中诞生了不少高科技公司,使创业计划竞赛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竞赛坚持育人宗旨,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课外学术科技创作基础上,围绕一项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或服务,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小组,形成规范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的商业计划,通过参加培训和比赛,不断完善项目设计,吸引风险投资介入,进而催生高新科技创业公司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 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由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杯名,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由国内著名大学承办,分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两类,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为“大挑”,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为“小挑”,每两年一届间隔举办,已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圣会”。1999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届“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先后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一代符合未 来挑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必将在培养复合型、创造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在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早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的近400件作品,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批创业计划进入了实际运行操作阶段,技术、资本与市场的结合向更深的层次推进。2000年,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2003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成为主办方,则将大学生创业浪潮推向了新的高峰。经过几年的市场洗礼,一部分学生创业公司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使大学校园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参与素质教育的新载体,成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形式。
3竞赛的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4竞赛的目的:
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创业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创业方面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5赛制与赛段
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
6大挑与小挑的区别: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两者在比赛侧重点不同,大挑注重学术科技发明创作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点,而小挑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完美结合,商业性更强,小挑奖项设置为金奖、银奖、铜奖,而大挑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大挑发起高校可报六件作品,其中三件为高校直推作品,另外三件要与省赛组织方协商推荐,而小挑只能推荐三件作品进国赛,大挑有学历限制而小挑没有,大挑分为专本科组、硕士组、博士组分开评审,大挑国赛最多可以报八人,而小挑最多可以报十人,大挑比赛证书盖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举办地人民政府的章,而小挑证书只盖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的章。
7“挑战杯”系列专项竞赛
网络虚拟运营专项比赛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挑战杯”竞赛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从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之后,将网络虚拟运营比赛单独出来。网络虚拟运营竞赛由全国“挑战杯”竞赛组委会举办,盖全国“挑战杯”组委会章,每年两季,竞赛流程为校赛选拔初赛、全国预赛、全国复赛、全国决赛。奖项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100名),另外国赛入围了现场决赛的团队,网络虚拟运营直接入围全国决赛,入围团队可以选择参与或不参与网络虚拟运营专项决赛,若选择参加,必须保证网络虚拟运营参加成员与国赛答辩成员一致。特色项目奖
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除了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外,全国挑战杯组委会专门设置了项目特色奖,对进入了国赛现场决赛的团队并参与公开答辩的团队,秉着好中选优,精益求精的原则评选了项目特色奖及最具潜力投资奖等,盖全国“挑战杯”组委会章。
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期间,为扩大挑战杯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全国挑战杯组委会专门举办了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该项目由学校团委重新推选3个项目,前提是不与已经入围国赛的作品重复,盖全国“挑战杯”组委会章。
累进创新奖
根据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组委会安排,本届竞赛增设了“累进创新奖”和“交叉创新奖”各若干项,为顺应交叉学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趋势,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吸收融合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丰富知识和研究能力体系,1.申报作品须为已参加过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竞赛的作品。
2.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认定,符合下列一条或几条:(1)较之前参赛时有重要研究进展;(2)在作品孵化方面有明显成果;(3)学校通过设立累进支持基金、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方式对较长周期的参赛项目提供持续支持,对参赛队员进行跟踪培养;(4)参赛项目被党和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机构采纳并结合实践加以完善,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累进创新奖每个高校只能选报一件作品。
交叉创新奖
(一)申报条件
1.参评作品须入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竞赛。
2.参评作品须涉及两个及以上学科(指“国家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方面突出体现作者的跨学科研究能力。
交叉创新奖每个高校只能选报一件作品。
8历届竞赛介绍
第一届·1999·北京·清华大学
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和讯网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成功举办,竞赛由和讯网赞助,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大赛的举办使“创业”的热浪从清华园向全国扩散,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孕育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一批高科技公司,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第二届·2000·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0年,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第二届“挑战杯”万维投资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上海成功举办,竞赛由万维投资网赞助。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137所高校的455件作品。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一批创业计划进入实际运行操作阶段,技术、资本和市场的结合向更深的层次推进。
第三届·2002·杭州·浙江大学
2002年,由浙江大学承办的第三届“挑战杯”天堂硅谷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杭州成功举办,教育部成为竞赛主办单位,杭州市人民政府作为承办单位参与了竞赛,并提供了全部经费支持。竞赛成为2002西湖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致力于打造创业天堂的杭州市甚至提出要将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永远留在杭州。
竞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44所高校的参赛作品共542件。竞赛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界的关注。据统计,部分参赛作品开赛前就吸引了部分风险投资,金额达10400万元,其中签订合同的项目6件,签约金额4640万元。决赛期间,正式签约项目4件,金额达5760万元。其中,南京大学的“格霖新一代绿色环保空气净化器”商业计划获得了高达2595万元的风险投资。
第四届·2004·厦门·厦门大学
2004年,第四届“挑战杯”中国银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则把大学生创业浪潮推向了新的高峰。竞赛由中国银行和亚礼得集团赞助,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76所高校的603件作品参加了竞赛,其中100件作品进入了终审决赛。
台湾省首次派队参加,香港和澳门的大学也应邀观摩。参加终审决赛的参赛学生达1000余人,参加观摩的媒体、企业、投资等各界人士近2000余人,使“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在短短4届、5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第五届·2006·济南·山东大学
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部分作品在赛前就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界的关注。据统计,赛前共有13个参赛项目与25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获得了5921.35万元的风险投资。在终审决赛期间的投资意向洽谈会上,共有3个项目与4家企业正式签约,风险投资达2225万元。
山东省人民政府首次作为比赛所在地主办单位出现在挑战杯竞赛中,充分体现了省级地方政府对挑战杯活动的开展的重视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支持。飞利浦中国有限公司对该届比赛大力赞助,来自包括港澳台在内的22个赛区的129件作品进行了评审。该届“挑战杯”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为进一步加大服务参赛团队创业的力度,主办单位邀请了国内12个高新技术园区作为“中国大学生创业园”。为更好地指导“挑战杯”获奖团队进行创业,主办单位还邀请了包括柳传志,刘永好在内的社会知名人士担任中国大学生创业导师。本节竞赛成为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办赛以来参赛高校数量、作品数量最多,港澳台地区全部参赛,自主创新比例明显提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类项目明显增加的一届比赛。
该届“挑战杯”竞赛得到了来自港澳台地区众多高校的热烈响应,香港地区首次正式参赛,共有来自香港地区的9所高校、澳门地区1所高校、台湾地区的3所高校前来参赛、参展、观摩,为大赛增添了新的亮点,吸引了各方的广泛关注。第六届·2008·成都·四川大学
2008年11月16日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开幕式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内地的109所高校的150支大学生团队以及港澳地区的18支大学生团队在角逐金银铜奖。
第七届·2010·长春·吉林大学
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主办,长春市政府、吉林大学共同承办。本届竞赛共收到来自全国374所高校(含港澳台)的640项创业作品,参赛学生达6000多名。可谓汇集了大学生中的精英,并层层精选了领先的研究成果。比赛不仅要用展板、实物、资料、幻灯片和答辩等形式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而且还要进行项目计划书评审、秘密答辩和“创业之星”网络虚拟运营竞赛。其中,“创业之星”网络虚拟运营竞赛是本届“挑战杯”新增的环节,它标志着这项全国性的大学生实践大赛已经开始由单纯的创业计划的撰写与答辩向创业计划如何有效实施转变。第八届·2012·上海·同济大学
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同济大学承办、复星集团协办,本届参赛作品首次被分为“已创业”和“未创业”两类,并实行校、省、全国逐级报备制度,力求进一步突出竞赛设计的科学性与竞赛作品的实用性,即在主体赛事中,对于已创业类作品的考察,将更加注重商业运营效果;而对于未创业类作品,则更加注重市场发展潜力。根据已创业作品的实际运营情况,在其实得总分基础上给予1%-5%的加分,这项规则的出台将有利于调动“已创业”项目参赛团队的积极性,同时也鼓励更多创业项目投入实战领域,以此推动“挑战杯”由学术导向型向实战导向型转变。在评审专家都聘请风险投资专家,不再聘请高校专家,在传统的赛事活动之外,本届“挑战杯”在第七届竞赛增设的参赛团队网络虚拟运营环节的基础上,本届竞赛将设立网络虚拟运营专项赛,面向进入决赛的团队,按照自愿原则组织比赛,奖项单设。
本届挑战杯创业在奖项设置方面,竞赛将增加媒体、公众评价等环节,并设立最具创意奖、最具潜力奖、最具人气奖、最受媒体关注奖等单项奖。此外,本届竞赛建立了协同合作的三区联动平台,将依托有关地方政府,遴选并设立第一批5个示范性大学生创业园区,在创业项目落户、临时办公场所租借、启动资金扶持等方面有多项专项独享政策,同时加强与有关方面特别是创业投资公司、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合作,为高校学生通过参与竞赛实现创业提供支持。全国决赛期间,将设立创业园区开放日,组织参赛团队及嘉宾赴部分园区参观考察,实地体验创业企业运营情况,了解创业项目优惠落户政策;还会举办优秀项目风投洽谈会,推介“挑战杯”优秀创业项目。
第三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心得体会(推荐)
“挑战杯”创业大赛心得体会
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经结束了。回想起这一年来走过的每一步,参与活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禁令人感慨万千。当初茫然又懵懂的结伴组队,一起听动员讲座时的兴奋激动,选择项目时的商议和分歧,一次次团队讨论时大家的思考和完善,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难忘,那么清晰地留在脑海中。
其实当初并没有太高的期待,也许是缘于兴趣,或者说是对创业的好奇,同窗四年的好友一起报名参加了校级的创业大赛。没有任何经验,没有过来人的指导,老师和同学都是面对着同样陌生的一切,我们只有靠自己的一步步探索。萌生一个小小的想法就及时去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又从资料中获取新的想法和查阅其中未知的信息,就是靠这样的坚持和不懈努力,点点滴滴的付出成就了最后的项目计划书。
对于这次比赛,成绩好坏、成功失败都已尘埃落定。总结整个过程,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提高的地方,很多细节问题当时没有注意到,团队的完善和成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这次的遗憾和不足已无法弥补,但希望我的心得体会可以为下届的参与团队提供借鉴并避免类似的失误。参与创业大赛的整个过程后,我从简要几个方面总结出的个人心得如下:
一、项目创意的选择
作为一个省外来的同学,对云南最深刻的体验是它多样化的民族特色。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云南资源丰富,人文色彩浓厚,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他省份无法拥有的。也许单从科学技术方面来讲时我们没有优势,但在选择某一项目后,如果在其中适当加入民族特色的成分,就会为项目本身增色不少,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项目的竞争力并拥有了良好的创意。
二、团队成员的构成
创业大赛不同于一般的比赛,并不是要求所有队员整齐划一,水平相当。它是从创业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创业过程中运用到的各种知识和相关的各类人才,而不是要求所有队员掌握相同知识拥有同种能力。因此,在组建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各成员的资源互补、优势组合。在团队成员的构成上,除了具备一定数量的项目专业人员,精通财务知识专业的队员、拥有管理才能的人才、考虑公司将来跨国际发展所需的外语人才、办公自动化必备的计算机人员等都要考虑在内。
三、创业大赛的内涵
在“就业难“的现实状况下,政府出台各种政策及优惠措施引领大学生自主创业,以缓解就业压力。创业大赛即是从现实层面来讲,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靠创业来解决毕业后生活问题的一种比赛,而不仅仅只是校园里那些普通的纯粹的比赛活动。所谓创业大赛,即选择创业最成功的团队为优胜者。创业是否成功,评判的标准并不只是队员的表现,而是该项目是否值得该组队员毕业后放弃择业而从事创业,是关乎队员们前途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因此,项目本身的盈利是否,发展前景的好坏就直接影响到评委对它的评判。一个项目是否会成功,一种情况是该项目已经投入运营,并已获得可观利润,例如清华大学团队的搜索引擎项目以及吉林大学团队与一汽大众所合作的项目。这种情况当然已经可以算作创业成功,该团队的项目也就确实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了。另一种情况是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项目创意还未投入运营,仍处于项目计划书的状态。这种情况虽不具有较大优势,但仍可能由于它精细的规划及完善的构想使项目一旦投入运营,就会发挥它自身所具有的巨大潜力而展现项目本身的魅力。这种情况可以说尚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但如果尽可能考虑项目各种因素,运用有效措施将各种可能的风险尽量完善并给以排除,那么做出的项目计划书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作品了。这也就要求项目计划书内容详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列表数据精确且经过实际调研。最重要的一点是按预算数据计算后可以有数量可观的盈利,使项目计划书的投入运营成为可能。
四、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在做项目的整个过程中,秉着团队合作的团结精神,各成员要分工明确,着重负责某版块的相关问题。每位队员负责专一的具体内容,做到精、专、细,真正体现专业性并使个人才华得到尽可能大的发挥。切忌团队成员主次不分、重点不明,对项目内容虽有整体把握,但在提及某一具体层面时模糊不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结果只会是在比赛时答辩过程中对评委提问只能够做肤浅回答,队员更可能因紧张而回答得不够自然流畅,所得成绩也就不尽如人意了。团队成员不可能成为“全才”,但对项目某一部分必须成为“专才”。同时,在全体成员要具有合作精神理念的指导下,每位成员要对项目整体内容有充分了解,而不是只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部分,除此一无所知。只有让每位成员都参与到项目策划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团队的整体合作程度,成员之间才能取得较好的默契度。
五、团队要具有表现力
团队成员一定要充满自信,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朝气和拼搏精神。但自信并非盲目,而是来自于对团队项目的整体把握和某一部分的专业性认识。每位成员都要对项目内容达到绝对熟悉,做到熟记于心。这样才能够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能够流畅自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内容生疏,对概念一知半解,理解仅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答辩时应对评委提问时适时作出灵活反应,体现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例如,公开答辩时,感光胶片项目队员的回答就相当令人称赞,其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相当精彩。
除了以上几点,在网络模拟运营赛中,由于时间紧、数据多,繁杂的账务计算靠计算器和人工记录很难完成,因此要求队员最好在比赛前能够熟练掌握exel技术,便于计算数据并节省时间进行更多的运营模式思考。
另外,也许整体实力的提高需要付出长期的较大的努力,但在服装穿着方面稍微的与众不同,就会使评委眼前一亮。从云南省的优势出发,尽量在项目中酌情加入一点民族成分,使民族服装成为呈现在评委眼前的别有一番风味的亮点,也就为项目增色不少。就全国范围来讲,仅有极少数省份可以运用民族特色,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就可以使团队形象脱颖而出,区别于大众化的职业装形象。
以上即为参加创业大赛的心得体会,只是从个人感受方面进行了总结概括,希望能够对以后参与此项赛事的同学有所帮助。大学四年,因参加了创业大赛而变得更有意义,这份经历使我们成长,使我们不再胆怯。虽然这只是一次尝试,但它却使我们认识到了创业的艰难,锻炼了我们在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使我们以后的人生路更加宽阔。同时真心感谢各位老师在比赛各个方面给予的热心指导和足够重视,真心感谢老师们的不辞辛劳和辛勤付出,以及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师生感情的交流使参赛过程更加令人难忘,这份感动不会因创业大赛的结束而模糊,只会清晰地永远存留在大学生活的记忆之中。
第四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烟台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复赛、决赛评比内容
一、复赛
要求:(1)执行总结简明、扼要,个性鲜明,目标和优势突出(10%);(2)创业机会描述的市场需求清晰,目标顾客群具体,有创新(15%);(3)产品或服务概念描述形象生动,科技含量比较高(10%);(4)市场分析明晰,优势介绍清楚(15%);(5)创业模型建立科学可行(10%);(6)描述盈利潜力、预期收入、回收策略明确、合理(15%);(7)描述管理队伍及中和因素科学、合理(10%);(8)行动计划科学、合理(10%);(9)其他(5%)。
二、决赛
专家评审内容:(1)执行总结(5%)。要求:简明、扼要,能有效概括整个计划;具有鲜明的个性,具有吸引力:有明确的思路和目标:能突出自身特有的优势。(2)产品(或服务)介绍(15%)。要求:描述详细、清晰;技术领先,且适应现有消费水平;对技术前景判断合理、准确;特点突出,有较高的商业价值;需求分析合理。(3)公司战略(5%)。要求:公司背景及现状介绍清楚;商业目的明确、合理;公司市场定位准确;形象设计及创业理念出色;全盘战略米标合理、明确。(4)市场分析(10%)。要求:市场调查分析严密、科学;详细阐明市场容量与趋势;对市场竞争状况及各自优势认识清楚,分析透彻;对市场份额及市场走势预测合理;市场定位准确。(5)营销策略(10%)。要求:成分及定价合理;营销渠道通畅;促销方式有效,具有吸引力;有一定创新。(6)经营管理(5%)。要求:开发状态和目标规划合理;操作周期和实施计划安排恰当;在各发展阶段目标合理,重点明确;对经营难度和资源要求分析准确。(7)创业团队(15%)。要求:团队成员具有相关的教育及工作背景;能力互补且分工合理;组织结构严谨;产权、股权划分适当。(8)企业经济财务状况(10%)。要求:财务报表清晰明了,且能有效揭示财务绩效;列出关键财务因素、财务指标和主要财务报表;财务计划及相关指标合理准确。(9)融资方案和回报(10%)。要求:列出资金结构及数量、投资回报率、利益分配方式、可能的退出方式等;需求合理,估计全面;融资方案具有吸引力。(10)关键的风险和问题的风析(10%)。要求:对风险和问题认识深刻,估计充分;解决方案合理有效。(11)创业计划表述(5%)。要求:专业语言运用准确;表述简洁清晰、少有冗余。
第五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大赛简介
一、大赛组织1.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承办高校所在的省政府2.承办单位每届由一所高校承办,需要向主办单位申办、答辩。
二、大赛形式
本次大赛以院校为单位进行报名,由一名指导老师和四名在校学生组成参赛团队。所有参赛人员一经报名,不得更换。本次大赛分为:校内选拔赛、省市预选赛、区域半决赛以及全国总决赛四段赛事。其中,校内选拔赛由各参赛院校自行组织;省市预选赛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并根据竞赛晋级规则选出优胜团队晋级区域半决赛;区域半决赛决胜团队将晋级全国总决赛。总决赛将根据综合成绩排名,分别颁发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等奖队伍将进入“创业之星”争夺赛,冠军将获得10万元创业基金。
三、大赛规则
大赛以“电子对抗系统”和“ERP管理软件”为竞赛平台,以创业计划书为基础,并由教育部相关领导、高校专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评审团点评及网友投票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判。
四、赛前培训
需要参加赛前培训的院校可填写培训申请表(见附件1)上报大赛组委会当地报名处,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赛前培训。
本次大赛分阶段淘汰晋级制,根据各阶段院校的竞赛成绩进行排名,并颁发奖状证书。
第一阶段:校内选拔赛
由各参赛院校自主安排完成,最终选拔出正式参赛团队成员。
第二阶段:省市预选赛
由各省市组委会机构组织进行省市预选赛,排名前30%的团队将获得晋级区域半决赛资格。组委会将根据各队排名情况颁发相关获奖证书。
第三阶段:区域半决赛
由各省市选拔晋级的团队参加区域半决赛,最终排名前12名的团队将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晋级资格。组委会将根据各队排名情况颁发相关获奖证书。
第四阶段:全国总决赛
由区域半决赛选拔晋级的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并最终决出“创业之星”团队,赢取十万元创业基金。组委会将根据总决赛各团队的最终成绩排名,颁发相关获奖证书。详细竞赛规则及评奖方法见相关赛事阶段前发放的正式通知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