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时间:2019-05-12 21:2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第一篇: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高普法[2008]1号

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按照省、潍坊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根据我市“五五”普法规划与2006-2010年依法治市规划的要求,现就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 是我市“五五”普法规划和2006-2010年依法治市规划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依法治市步伐,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提高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具体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在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积极稳妥地推进。

三、主要任务

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促进各级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障和促进地方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及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党员领导

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根据国家、省立法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并落实制度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增强制度建设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以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推进依法行政。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为目标,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对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及年度考试考核,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和任用的重要内容。

(四)坚持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有效规范司法行为,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加强经济法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提高物权保护水平,完善投资保护措施;健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等监管体制,促进各类企业依法经营;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

设,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

(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广泛宣传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各级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素质和本领;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两委”成员和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拓宽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八)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推动法律服务更好

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组织建设,促进法律服务健康发展。

(九)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体制和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制度和机制,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十)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加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各种监督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渐进的过程,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循序渐进地推动这项工作。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工作,推动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突出工作重点,积极稳妥推进。要认真总结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创建活动的相关配套措施。要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与要求,统筹规划、分段实施、稳妥推进。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要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指导水平。

(三)加强检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要把创建活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要研究探索科学的创建活动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表彰,推进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宣传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典型,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努力扩大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氛围。

主题词: 法治城市 创建活动 意见高密市普法办公室2008年7月10日印发

(共印220份)

第二篇:清远市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方案

清远市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方案

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法治清远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方案》和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全省依法治省工作暨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扎实有效开展创建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开展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立法要良、执法要严,司法要公,违法要究、普法要广”的要求,扎实稳妥开展创建活动,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加大监督力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提高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法治管理水平,为我市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开展创建活动主要任务

(一)坚持依法执政,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按照“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要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理念,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议事制度和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完善党的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推进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干部票决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依法决策水平。

(二)加强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增强依法依规办事能力。加强法律法规实施的配套制度建设。要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完善科学发展及和谐社会制度基础。要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强化政府法制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为建设法治政府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民族自治县要尽早修订和实施新的《自治条例》,为促进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

行政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审批许可程序和方式,加强对行政审批许可行为的监督,推进政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实行“阳光操作”,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效率。依法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各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行政机关规范执法。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四)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全面实行阳光审务、阳光检务、阳光警务、阳光狱(所)务,增强司法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完善执法工作程序。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工作,坚持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司法护民,加强法律援助,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切实解决打官司难、执行难、申诉难的问题。努力在保护人权、保护物权、保护知识产权、树立司法权威方面探索有益经验。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解决好政治立场、法治意识和群众观念问题,加强司法队伍的培训和考核,切实提高司法人员公正司法的水平,造就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司法队伍。

(五)加强经济法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等监管体制,深入开展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国计民生重要产品、食品药品的整治和打假活动,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投资保护措施,强化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执法。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要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加强和改进涉及企业的执法工作,制止和纠正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处罚、乱摊派等行为,加大对损害企业稳定发展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保障企业正常经营。要进一步完善用工制度,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四民主、两公开”,促进村(居)民民主自治。继续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保障机制,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网络,实行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管。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广泛宣传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法律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以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居)民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

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扩大普法覆盖面,增强普法的效果。创新普法形式,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社会氛围。

(八)规范和拓展法律服务。将法律服务业纳入现代服务业范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法律服务相关的政策扶持制度、激励保障机制。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资源,建立法制宣传、调解工作、法律服务三结合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法律服务。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政府管理和决策,要积极配合政府民生工程建设,为解决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提供法律服务,为信访部门处理重大、疑难信访事项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充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九)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深化平安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建立健全“严打”工作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完善区域协作,多警种、多手段协作,侦查、起诉、审判、改造密切协作的新型严打工作机制。着力抓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全完善出租屋分类层次管理制度,争取实施流动人口管理“一证通”制度,制定和落实“以屋管人”措施,积极创建和完善以社区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的服务管理新模式,使流动人口始终处于可控制状态。加快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充分依托科技手段强化社会治安防范网络。扎实推进村居社区警务室、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落实,严密复杂场所、重点要点部位的内部安全防范,建立点线面结合、网络化管理、立体化监控的防控网络。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专门机关指导监督、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信访、调解、综治相结合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构筑人民调解、社团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建立健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行政调解相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抓好人民群众关注问题的排查和专项治理,把矛盾制止在萌芽状态。

(十)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继续深化“廉风和畅”教育行动,深入推进具有清远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地方各级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完善司法系统内部监督机制。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复议、行政申诉、行政赔偿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群众的舆论监督和媒体的新闻监督作用,维护法律权威,确保社会公平公正。

三、加强组织领导

创建活动在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在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重点推进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各级人大重点开展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民族自治县要抓好《民族自治条例》的修订和实施工作。各级政府要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协要重点开展对法治建设的民主监督,建言献策。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重点抓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推进全民普法工作,司法行政、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基层依法治理。

四、几点工作要求

(一)健全协调机制。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是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开展创建活动要健全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地、各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省、市开展创建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措施,扎实稳妥推进这项工作,各依法治县(市、区)办公室和司法行政部门,要统筹组织本地的创建工作,做好具体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

(二)注重典型引路。各地、各部门要抓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设法治城市的途径,要突出重点、抓出成效,全面推进。要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指导水平。要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三)加强舆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创建活动的认识,吸引更多的群众投入到创建活动来,向社会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宣传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典型,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注重实效、注重过程、注重创新,避免形式主义。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检查督促,每年推出一批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典型,通报一批不重视法治建设的案例,以此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走出一条具有清远特色的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新路子。

中共清远市委办公室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6月18日

第三篇:清远市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方案

清远市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方案

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法治清远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方案》和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全省依法治省工作暨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扎实有效开展创建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开展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立法要良、执法要严,司法要公,违法要究、普法要广”的要求,扎实稳妥开展创建活动,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加大监督力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提高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法治管理水平,为我市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开展创建活动主要任务

(一)坚持依法执政,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按照“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要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理念,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议事制度和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完善党的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推进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干部票决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依法决策水平。

(二)加强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增强依法依规办事能力。加强法律法规实施的配套制度建设。要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完善科学发展及和谐社会制度基础。要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强化政府法制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为建设法治政府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民族自治县要尽早修订和实施新的《自治条例》,为促进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审批许可程序和方式,加强对行政审批许可行为的监督,推进政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实行“阳光操作”,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效率。依法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各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行政机关规范执法。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四)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全面实行阳光审务、阳光检务、阳光警务、阳光狱(所)务,增强司法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完善执法工作程序。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工作,坚持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司法护民,加强法律援助,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切实解决打官司难、执行难、申诉难的问题。努力在保护人权、保护物权、保护知识产权、树立司法权威方面探索有益经验。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解决好政治立场、法治意识和群众观念问题,加强司法队伍的培训和考核,切实提高司法人员公正司法的水平,造就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司法队伍。

(五)加强经济法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等监管体制,深入开展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国计民生重要产品、食品药品的整治和打假活动,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投资保护措施,强化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执法。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要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加强和改进涉及企业的执法工作,制止和纠正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处罚、乱摊派等行为,加大对损害企业稳定发展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保障企业正常经营。要进一步完善用工制度,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四民主、两公开”,促进村(居)民民主自治。继续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保障机制,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网络,实行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管。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广泛宣传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法律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以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居)民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扩大普法覆盖面,增强普法的效果。创新普法形式,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社会氛围。

(八)规范和拓展法律服务。将法律服务业纳入现代服务业范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法律服务相关的政策扶持制度、激励保障机制。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资源,建立法制宣传、调解工作、法律服务三结合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法律服务。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政府管理和决策,要积极配合政府民生工程建设,为解决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提供法律服务,为信访部门处理重大、疑难信访事项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充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九)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深化平安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建立健全“严打”工作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完善区域协作,多警种、多手段协作,侦查、起诉、审判、改造密切协作的新型严打工作机制。着力抓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全完善出租屋分类层次管理制度,争取实施流动人口管理“一证通”制度,制定和落实“以屋管人”措施,积极创建和完善以社区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的服务管理新模式,使流动人口始终处于可控制状态。加快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充分依托科技手段强化社会治安防范网络。扎实推进村居社区警务室、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落实,严密复杂场所、重点要点部位的内部安全防范,建立点线面结合、网络化管理、立体化监控的防控网络。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专门机关指导监督、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信访、调解、综治相结合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构筑人民调解、社团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建立健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行政调解相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抓好人民群众关注问题的排查和专项治理,把矛盾制止在萌芽状态。

(十)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继续深化“廉风和畅”教育行动,深入推进具有清远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地方各级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完善司法系统内部监督机制。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复议、行政申诉、行政赔偿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群众的舆论监督和媒体的新闻监督作用,维护法律权威,确保社会公平公正。

三、加强组织领导

创建活动在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在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重点推进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各级人大重点开展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民族自治县要抓好《民族自治条例》的修订和实施工作。各级政府要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协要重点开展对法治建设的民主监督,建言献策。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重点抓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推进全民普法工作,司法行政、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基层依法治理。

四、几点工作要求

(一)健全协调机制。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是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开展创建活动要健全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地、各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省、市开展创建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措施,扎实稳妥推进这项工作,各依法治县(市、区)办公室和司法行政部门,要统筹组织本地的创建工作,做好具体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

(二)注重典型引路。各地、各部门要抓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设法治城市的途径,要突出重点、抓出成效,全面推进。要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指导水平。要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三)加强舆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创建活动的认识,吸引更多的群众投入到创建活动来,向社会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宣传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典型,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注重实效、注重过程、注重创新,避免形式主义。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检查督促,每年推出一批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典型,通报一批不重视法治建设的案例,以此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走出一条具有清远特色的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新路子。

中共清远市委办公室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6月18日

第四篇:关于开展法治三台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乐委发„2009‟ 号

中共乐安镇委员会 乐安镇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法治三台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场镇机关,企事业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依法行政,促进镇、村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加快推进法治乐安建设进程,根据县委办发„2009‟第139号《关于开展法治三台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现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平安乐安,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坚持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在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4、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循序渐进的推进。

三、创建目标

开展法治镇,法治村创建活动是开展创建法治三台的一项基础工作,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农村工作的实际。各村﹝居﹞委会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

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任务

1、推进党委政府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党委政府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2、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务公开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

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广泛宣传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健康理念,重点加强基层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拓宽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4、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方式方法

开展法治镇法治村创建活动是“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我镇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事业企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法治镇,法治村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并结合各村实际,提出实施意见,并制定具体措施,抓好落实。

六、工作要求

1、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事企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2、要积极稳妥推进。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事企业单位要认真总结长期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创建活动的各项措施。

3、要加强舆论宣传,各村各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一切宣传方式,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00九年十二月十日

主题词:法治三台 创建活动 实施意见 抄 送:县委办 县司法局 县法制办

第五篇:关于开展法治XX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模版]

关于开展法治XX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法治XX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效提升全区法治化管理水平,根据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创建活动的意见》和《XX市关于开展法治区县创建活动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现就开展法治XX创建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开展法治XX创建活动,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全区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经,是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保障,是强化普法社会效果、创新发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法治XX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推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围绕建设经济发展强劲、创新创意活跃、绿色生态文明、现代和谐宜居的首都新城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要求,始终遵循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大力推进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法治环境,为XX实现建设世界城市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法制保障。

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在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保障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循序渐进地推进创建活动。

总体目标:通过深入开展法治XX创建活动,增强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能力,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三、主要任务

法治XX创建活动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和社会性工程。此 项工作要以党委依法执政为核心,政府依法行政为重点,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法制宣传教育为导向,抓好以下工作任务:

推进区委依法执政能力建设

完善区委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积极开展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和保障区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及人民团体依法履行职责。

建设法治政府

加强依法执政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落实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

坚持公正司法

全面推进司法公开,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判公开制度,以司法公开改进司法公正廉洁;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强化司法惩治犯罪和维护稳定职能,完善司法为民长效机制和司法救济制度,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树立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经济法治建设

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健全公平有序的竞争交易规则,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提高物权保护水平,完善投资保护措施;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鼓励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经济法治环境。

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程序,保障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加强社会法治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提供多样化选择的原则,依法有序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深化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注重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社会关系,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拓宽调解领域,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和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与服 务;深化领导干部接访工作,化解信访积案,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运用法治手段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发展创新,弘扬“XX精神”,培育文明社会风尚;积极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健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加大法治文化传播力度,推动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坚持将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廉政文化、行业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环境文化等有机结合,与各种主题教育相结合,培养广大市民的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促进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创新

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促进、引领、服务功能,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着力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建立健全法制宣传信息分析、反馈机制,建立枢纽型集中宣传教育平台,拓宽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

完善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提高法律援助制度的公众知晓率;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组织建设,促进法律服务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者间的互相制约和协调,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强化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和司法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各种监督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

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充分发挥法律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规范作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服务功能区建设,为优化区域功能配置、空间布局形态提供法律保障。提升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交通拥堵、垃圾治理等困扰人们生活的突出问题,增强公众资源环境意识,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环境监管,努力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

四、方法步骤

法治XX创建活动按照“启动部署阶段”、“基础建设阶段”、“具体实施阶段”、“总结评估阶段“四个步骤进行。

启动部署阶段

制定下发《》及相关配套文件,召开全区开展法治XX创建活动动员部署会;各部门、各单位和各街道进行具体部署安排,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落实责任分工,并依据职能任务和责任分工,分别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办事机构和人员。

基础建设阶段

各部门、各单位和各街道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把法治XX创建活动的任务安排部署落实到基层;开展基层依法治理活动,确保基层和谐稳定;在全区开展法治社区创建工作,推动基层争创“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加强基础规范工作,各街道指导所辖社区统一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规范档案,推动民主管理,做到看有样板、听有内容、查有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

开展法治街道创建活动,提升街道法治化建设水平,规范各项行政行为,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开展法治机关、法治单位创建和行业依法治理活动,探索法治企业的创建模式,把各行业的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搭建法治建设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法治实践活动,加强法治阵地、载体建设,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

总结评估阶段

对法治XX创建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梳理经验,肯定成绩,树立典型,发现问题,查找差距,改进工作;对各单位开展法治XX创建活动情况进行考核,适时召开总结评比表彰会,对优秀单位和人员予以表彰。

XX年以后,提出全面深入推进法治XX建设意见。通过建立健全各种长效机制,将创建成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法治XX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五、工作措施和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区委领导下的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部门、各单位、各街道整体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创建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创建活动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与“平安XX”建设相结合,与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相结合,与各部门相关工作相结合。

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

要抓住我区当前法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切实解决民主法治领域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 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XX创建活动的成效。要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区域特色,不断开拓创新,注重培养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推进法治XX创建活动健康开展。

注重检查考核,建立激励机制

法治XX创建活动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切实促进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将法治XX创建活动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综合目标考核,纳入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各街道绩效考核。法治XX创建活动的办事机构要研究探索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导向作用,向社会广泛宣传法治XX创建活动的意义、任务、工作重点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吸引群众自觉参与各项活动,努力扩大法治XX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下载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开展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范文]

    代委“2010”56 号 中共广安市广安区代市镇委员会 广安市广安区代市镇人民政府 关于在“创建全国法治区”活动中推进我镇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村(居)党支部、镇属各部门 为认......

    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共五则范文)

    千发[2006]10号 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 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乡属各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落实民政部......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 县委普法办、县司法局、民政局关于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

    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计划

    开阳路社区创建“民主法制社区”活动计划根据上级指示,为创建“民主法制社区”,加大服务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保障,促进社区依法建制,实现居民自治、民主管理,特开展创建......

    开展“法治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五篇模版)

    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方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惟有法治,方能实现长治久安。开展“法治单位”创建活动,是“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全面贯彻科......

    关于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范文大全)

    关于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我县依法行政建设进程,继续创建完善知法、学法、守法、......

    开展“法治地税”创建活动经验汇报材料

    近年来,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我们以创建法治政府为契机,结合税收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和地税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法治地税”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工作的开展,我们收到了以下两个......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xiexiebang推荐)

    县委普法办、县司法局、民政局关于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