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州区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
万州区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
“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展演在塘坊初中举行
11月8日上午,万州区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展演在塘坊初中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区级初中政治骨干教师、各片区初中政治教研组长、万州区初中政治中心组成员以及周家片区全体初中政治教师,共50多人。
展演活动首先由国本中学的张灵老师、丁阳初中的黄小维老师按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分别在八、九年级展示了题为《礼貌显魅力》、《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两节研究课。然后,教科所初中室副主任向诗清、高中政治教研员刘英杰分别对两节课作了教学点评,认为两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新,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两节课都非常精彩,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一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体验出发,学习身边的政治,二是注重教学过程,转变政治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三是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计,条理、线索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四是突出思想政治学科特色,重视情感教育,发挥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万州区教科所初中室主任王本江主持会议,并对“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此次展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塘坊初中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二篇: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研讨会
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研讨会
活 动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1.深入研究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科价值实现;
2.搭建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交流展示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二、组织机构
主办: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后备名师培养基地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三、会议主题
研究中学政治学科课程价值,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搭建中学政治学科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0年三月九日(周二)至十日(周三)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达尔文路91号)
五、邀请对象
1.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学科知名专家、学者
上海市双名工程名师基地中学政治学科一组导师,特级教师 吴永玲、方培君老师 原黄浦区教育学院院长 中学政治学科特级教师 王曙光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夏国乘教授
《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主编华东师范大学陈爱平教授
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史 俊老师
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吴 铎教授
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李春生 教授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党总支副书记、中学政治学科教研员,特级教师 叶伟良老师
2.部分省市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员与骨干教师
北京市二中 季亚利 老师北京市东城区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
3.上海市各区县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
4.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后备名师培养基地学员 会议总人数:约100人
六、会议安排
2010年3月9日:教学研讨(13:15——16:30)
高中教学:课题《投资理财与规避风险》(高一年级)
13:15——13:55延安中学左春华
14:25——15:05东北育才中学王晓萍
初中教学:课题《生活富裕 不忘简朴》(预备年级)
13:15——13:55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东校唐月丽
14:25——15:05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丁燕芬
专家集中评课(15:15——16:45)
高中组 主持人 周增为评课专家 吴铎、王曙光、方培君、叶伟良、北京同行 初中组 主持人 张曦评课专家 李春生、吴永玲、陈爱平、周 寰
2010年3月10日:主题研讨(8:30-12:00)
主持人: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思想政治专业委员会史 俊 老师
1.主题论坛:(分上下半场)
上半场(8:20-10:00)
主题发言:《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中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发言人:上海市“双名工程”基地导师特级教师周增为
时间:20分钟。
自由发言:(每人15分钟)
发言人:嘉定一中教研组长
发言人:新区教研室副主任 张 曦
发言人:北京市东城区政治学科教研员
发言人:上海市“双名工程”基地导师特级教师 方培君
专家点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吴 铎 教授(20分钟)
茶歇(10:00-10:20)
下半场(10:20-12:00)
主题发言:《学科教师是学科价值实现的关键》
发言人:华东师范大学 李春生 教授
时间:20分钟。
自由发言:(每人15分钟)
发言人:市思想政治(品德)课德育实训基地学员江 源
发言人: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高中政治学科教研员李一新
发言人:北京二中 季亚林老师
发言人:上海市“双名工程”基地导师特级教师 吴永玲
专家点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学政治学科教研员,特级教师 叶伟良(20分钟)
第三篇:改进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推荐)
改进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
(征求意见稿)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为了切实提高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贯彻《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使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现依据《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如下意见。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应依据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作出总体设计。
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明确通过每个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该获得哪些基本知识,并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要求;要明确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应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技能目标要与学生认知水平、能力基础相适应。
制定过程和方法目标,要选择本课程的重点知识,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或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有接受和处理信息、探究和讨论问题、观察和服务社会等多种学习经历;要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明确本单元教学中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学习方法。
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在课前了解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教育要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熏陶。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重视学生有基础知识学习、学科实践活动体验、思想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的学习经历。要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出发,让学生经受多种学习能力锻炼。要注意不同年级之间和同年级不同单元之间教学内容的层次差异与相互衔接,注意同一班级集体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合理制定多层次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重视研究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按照各个单元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教学目标,并注意将三个维度的目标整合成有机统一体。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以凸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在中学德育工作中主导渠道的作用。
二、科学处理教学内容
教师要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思想品德状况和心理情感特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确定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详略得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领会德育课程教材的内容特点,把握好基础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关系。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合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着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引导的同时,也要使其掌握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内容,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为教育重点。生命教育要以科学人生观教育为核心,以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教育重点。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要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有机进行,注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适时适度地引入时事政治内容,精选时事政治资料,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事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教学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弥补教材内容的某些不足。要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容,注意深浅适度,不可脱离学生实际任意加深难度。
在加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基础型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力和学习兴趣,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以拓展型课程、研究(探究)型课程的形式,开展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领域的专题教学,促进选修的学生在本学科领域能更广泛地学习和探究。
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经历多种学习方式,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有效接受、自主探究和体验领悟的过程中,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
要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视角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采用情境渲染、案例剖析、角色模拟、操作体验等活动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引领者。
要善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捕捉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信息。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根据教学过程中随机生成的问题,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以敏捷的教学机智推进教学进程,努力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心灵,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要积极推进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究活动的开展。对于教材中《操作平台》和《实践与探究》等栏目要充分予以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的学科实践活动,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要加强对课内外的学科实践与探究活动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了解和研究社会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实践和探究活动的成果,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
要加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要善于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有机
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重视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园资源和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文本资源和音像资源,从中提取和整理相关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要充分重视各种教育资源、教育渠道的有机整合,将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班团队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扩展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体验空间,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四、构建知行统一的练习体系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练习,要按照加强认知、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指导行为实践的要求,构建知行统一的练习体系。要根据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整体设计各单元练习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练习形式,注重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多方面的练习经历。
要精心设计和选用适当的书面习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书面习题,要少而精,具有现实针对性。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更多地设计有一定开放性、灵活性的情景习题,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加强实践活动练习,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练习。实践活动练习的形式,要力求丰富多彩,行之有效,如收集和整理资料、观察社会现象、开展社会调查、组织专题考察、参观访问、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等。学生实践活动练习的结果,要通过课堂汇报、黑板报交流、制作专题网页、教室设置专栏等适当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展示。
要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学习进行小课题的研究。要鼓励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裕的研究时间,并在研究方法上进行指导。学生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可以课件、学习心得、调研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在班级或学校中进行汇报交流。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练习的设计,要依据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定位,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目标。练习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实际逐步递进。各单元的练习,要兼顾基础性和提高性,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实践活动练习和小课题研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要强化信息技术在练习中的支持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搭建练习支持平台。
五、实施综合性的学习评价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评价,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要求,实施综合性评价。实施综合性学习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诊断、反馈、矫正和激励,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在实践体验和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评价,要注意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注意力、意志力、精神状态。(2)学习能力和水平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课程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观察、思考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自身成长中实际问题的水平。(3)实践与探究活动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考察、志愿者服务、小课题研究等学科实践活动的情况,此类评价重在评价学习过程。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评价方法主要有:(1)观察记录。应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本学科学习中的学习态度、情感,对学科领域的理论动态和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关注程度,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日常行为表现等。(2)成果展示。学生参与学科实践和探究活动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小论文、课件、学科领域模拟情景的设计、实践和探究活动的记录等,应引导和组织学生在班级、学校和社会的有关层面充分展示,让学生、家长、社会参与评价。还应该将学生学科实践和探究活动的成果,以学习活动档案袋的形式加以记载。(3)书面测试。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书面测试,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更多地采用情
景式、开放式试题,着重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书面测试的形式宜采用开卷或开闭卷相结合的形式。书面测试的成绩宜采用等第
第四篇: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计划1
正文:
一、教材体系结构
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下册由6个单元20课组成。每个单元由3-4课构成,每课一般包含三框内容。上册主要讲述自立自强、正确处理和师长的关系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等。下册主要讲述了分清是非、与法同行、复兴中华等内容组成。本册的主线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自立自强。本单元由3课构成。
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主要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习惯对对人的影响”,主要讲述习惯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第二框“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主要介绍了计划消费、勤于劳动、节约时间等好习惯。
第三框“培养好习惯”,提出了培养好习惯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到培养必须有实际行动。
第二课“积极的生活态度”,主要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主要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积极锻炼,不断提高生活处理能力。
第二框“保持乐观的心态”,使学生认识到心态是可以选择的,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在与人相处时要学会“爱”和宽容别人。
第三框“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使学生认识到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尝试确立人生的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主要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意志的特征”主要介绍了意志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性的特征。
第二框“意志的力量”主要介绍了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
第三框“磨砺坚强意志”主要讲述了磨砺坚强意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教育和引导学生自立自强。
第二单元:亲近师长。本单元由三课组成。
第四课“人不能选择父母”。本课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父母赋予我们生命”,使学生懂得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也不应挑剔父母,人生的辉煌要靠我们自己创造。
第二框“天下父母心”,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最伟大的。
第三框“孝敬父母长辈”,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从而采取切实行动孝敬自己的父母。
第五课“与父母平等沟通”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跨越代沟”介绍了代沟产生的原因及跨越代沟的基本方法――沟通。
第二框“克服逆反心理”介绍了逆反心理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克服逆反心理。
第三框“有话好好说”教育学生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学会化解和父母的矛盾。
第六课“换个眼光看老师”,主要有三框构成。
第一框“了解我们的老师”,主要介绍了教师工作的特点、意义及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第二框“理解我们的老师”,要求把老师当作普通人看待,理解和接纳老师。
第三框“尊敬我们的老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教师法》规定的,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理解、支持和尊敬教师。本单元的主题是认识老师、理解老师和尊敬老师。
第三单元:学会负责,由4课组成。
第七课“行为与后果”。本课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主要讲述了行为的分类、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第二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作为公民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
第三框“三思而后行”,这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必然要求。三思而后行,就应当在行动前慎重决策、行为中及时调控、对行为的后果勇于承担责任。
第八课“有肩就得挑担子”有三框构成。
第一框:在“责任”中成长,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公民都应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尽义务,都应当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二框“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责任”,主要说明一个人因社会身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责任。
第三框“青春从这里起航”从生理、心理和法律的角度讲述了十四岁的责任,教育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九课“承诺的分量”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生活中的承诺”,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形形式式的承诺,初步领悟承诺的内涵。
第二框“承诺是金”主要讲述了信守承诺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既然做出了承诺,就要兑现承诺、信守承诺会获得回报三层意思,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
第三框“学会承诺”主要告诉学生做出承诺之前必须量力而行,做出承诺之后,必须尽力而为,当承诺不能兑现时,应通过妥善的方法予以解决,做诚信的人。
第十课“对自己的一生负责”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人生与责任”,主要说明责任无时不在、责任伴随人的一生、人的一生中要承担多重责任。
第二框“勇敢地承担责任”主要讲述了勇敢地承担责任的表现和意义。
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必须对自己负责,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才能负责任。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第四单元:分清是非,本单元由三课组成。
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包含三框。
第一框“追求公平”主要讲了公平的含义、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地对待别人等。
第二框“维护正义”主要讲了正义的内涵、维护正义的意义、维护正义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生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
第三框“明辨是非 为人正直”主要讲述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和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以及为人正直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做一个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人。
第12课“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包含三框内容。
第一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主要讲述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表现、对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克服从众心理,防止好奇心的负面影响。
第二框“杜绝不良嗜好”,课文列举了抽烟、酗酒、网络成瘾等不良嗜好及其对人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杜绝不良嗜好。
第三框“抵制不良诱惑”,课文列举了吸毒、、“黄毒”、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教育学生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第13课“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学会休闲”主要讲了休闲的功效、休闲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有度的休闲方式。
第二框“培养情趣”主要讲述了情趣的概念、情趣的作用、培养高雅情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三框“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主要讲述了教养的内涵、作用及有教养的人的表现,帮助学生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拒绝不良诱惑,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五单元:与法同行,本单元由4课组成。
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共三框,
第一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主要讲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第二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主要讲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以及道德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互补性。
第三框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主要讲法律的作用、犯罪、违法犯罪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15课“神圣的宪法”,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讲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第二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引导学生确立权利意识。
第三框“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介绍了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16课“消费者和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主要介绍了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内容。
第二框“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介绍了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增强维权意识。
第三框“做个成熟的消费者”主要讲述了作为消费者应当掌握所需商品或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教育学生做一个成熟、理智的消费者。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主要讲述了隐私权的内容以及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第二框“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主要讲述了尊重他人隐私的基本要求,采取揭露他人隐私以达到破坏他人名誉和人格的目的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个人的隐私必须以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
第三框“保护自己的隐私”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隐私,要有防范意识,采取必要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本单元以法律知识为线索,讲述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第六单元:复兴中华。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第18课“民族情 民族魂”,由4框组成。
第一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主要讲述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第二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主要讲述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第三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匡扶正义、诚实守信等。
第四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19课“科教兴国”由两框构成。
第一框“感受科技创新”,引领学生感受科技创新,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教育学生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第二框“感受教育创新”,主要讲了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讲述了我国的人口现状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二框“合理利用资源”,介绍了自然资源的作用、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教育学生节约保护资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
第三框“保护环境”,主要讲了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本单元以国情教育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三、教学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思想品德》八年级教科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行动,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公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二)更新教育理念,激活课堂教学
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课堂的“平静”和“平衡”,发挥学生的个性,呼唤学生“参与”与“合作”的意识,启发学生勇于提问、质疑、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鼓励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四)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传统道德内容外,还应该把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观和社会发展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注意挖掘教材蕴涵的丰富的德育要素,使道德教育贯穿到文化传统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之中。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计划2
一、指导方针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围绕“走进中学”、感受中学生活、促进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真完成学校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的教育主题是珍惜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它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自强。
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二单元“自我新期待”、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本单元包括“珍惜新起点”“把握学习新节奏”两课内容和一个“我们的班徽,我们的”的主题探究。
1.主要内容。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从初中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生活开始,谈到新的同学关系,谈到如何创建新的集体。从被动的适应到主动的创建,这是从面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是从点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这一课主要围绕着学习问题,设立了“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
第一框“学习新天地”,从学习的新特点谈起,谈到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第二框“享受学习”,从学习中有苦也有乐谈起,谈到如何从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奥妙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1.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二)1.6: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1.4: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四)1.5: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1.4: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六)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
本单元包括“珍爱生命”“欢快的青春节拍”“自我新期待”三课内容和一个“认识新自我”的主题探究。
1.主要内容。
第三课《珍爱生命》,从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到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从青春悄悄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说到如何消除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谈到如何解读青春,怎样理解青春的意义,怎样保持青春的心态。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包括三框内容。
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设立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有:自我观察,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了解自己,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通过自我检查来反省自己。
第二框“发现自己的潜能”,从如何认识自我的潜能,谈到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第三框“自我新形象”,从心中设定的理想形象入手,谈到初中生对自我的新期待,最后谈到对未来的展望。“畅言青春新自我”的主题探究,在于引导学生展现青春的活力,追求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
2.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2.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二)2.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三)2.5: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四)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五)1.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
(六)1.6:了解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本单元包括“做情绪的主人”“品味生活”两课内容和“展示我们充满快乐和情趣的生活”的主题探究。
1.主要内容。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包含两框内容:丰富多样的情绪和学会调控情绪。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中,第一目“情绪万花筒”从个人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说起,谈到情绪的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类型,谈到情绪与情境的关系,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第二目“情绪与生活”,主要是说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其中“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谈到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因而改变态度就可以改变情绪。
“排解不良情绪”中,由青少年的情绪特点谈起,谈到调节情绪的一些具体方法。“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侧重于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教育学生表达情绪必须考虑他人感受,指导学生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七课《品味生活》
第一框“情趣与兴趣”,从情趣源于兴趣入手,谈到什么是情趣,情趣有雅俗之分。在第一框的基础上,第二框主要涉及如何“追寻高雅生活”,其中保持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好奇心,不盲目从众,丰富文化生活,这些都是追寻高雅生活的不同途径和要求。最后,课文还写到如何提升情趣,陶冶情操。在“展示我们充满快乐和情趣的生活”的主题探究中,教材指出快乐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
指导学生追求这样的生活,充分展示他们每个人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信、乐观的心态。通过这种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与设计展开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起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三)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四)1.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五)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本单元包括第八课“学会拒绝”、第九课“保护自我”两课内容和“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的主题探究。
1.主要内容。
第八课《学会拒绝》,包括两框内容:“身边的诱惑”和“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教材将“身边的诱惑”归纳为领奖台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中介绍了通过联想后果抵制诱惑、主动请人帮助自己拒绝不良诱惑、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专时专用等方法。
第九课《保护自我》,从“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谈起,青少年可能面临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侵害,因而要学会自我保护。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框中,教材提出了学生应提高警惕、学会用法律和智慧来保护自己。“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的主题探究,是一个总结知识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对学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活动。
通过此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护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实际,以使活动结果真正发挥作用。
2.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二)3.4:自觉抵制“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
(三)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3.5:学习在特定情景下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2、多样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自主探究活动等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5、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新课思想程品德的教学。
第五篇: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与我共同成长
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与我共同成长
二中应元学校 初一(6)班 余文畅
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趋向正常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公民的守法意识,政治意识都较为薄弱,不能够跟上当今的节奏而达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目的。而若任其长此一代一代地恶性循环下去,法律将会变得冗长且华而不实。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中国政府已经从中小学教育入手,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改善当今学生对法律的陌生程度,提高学生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引导学生使用正确思想方法,熟悉各国法律,并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公民素质与治安起到了重要作用。思想政治课大力培养学生品德发展,将政府“创建文明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入了课本,引导学生用正确思想方法对待身边人,身边事,指导学生优化自己的性格,不自卑,不自负,已达到让学生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的目标。
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应明确意识到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积极上进,正确对待社会上对身心发育存在极大危害的不良诱惑如黄、赌、毒等。在学校里与同学配合默契,一同学习,互相帮助。不吸烟吸毒,不饮酒,不看不良书籍等。另如遇到危险怎么办,如何应对等等都属思想政治的范畴,所以思想政治课作用极大,实用程度极高。思想政治课要求我们正确认识错误,正确对待错误,采取措施,积极改正,学会以轻松态度,活泼态度对待学习,以抵制态度对待犯罪等。
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令学生了解国家基本法律,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也明白如果发生危机该怎样做,如遇到引诱吸烟,打电子游戏等;这些知识在关键时刻可产生巨大作用。
在思想政治课上我们也开始关心时政大事。例如像现在争论甚大的“虎妈”式教育,我们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思想政治课上,同学们讨论得异常激烈。一方认定“虎妈”式教育颠覆了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基本原理,以一种近乎独裁的方式摧残孩子的自尊心,而另一方也大举反攻,认为这种教育能够将孩子的自大压缩,提前进入社会巨大压力模式,对孩子未来有好处,并能够培养孩子的坚强。而大多数同学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将扼杀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严重厌学;占用休息时间,导致亚健康与乖张情绪;严重者甚至成为“高分低能”的“人才”。我们对此展开了思考:中国式教育与西式教育那一个最好,二者中间能不能找到平衡点?
而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了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到4.14青海玉树大地震,中华民族将所有可集结的力量都集结了起来,共同抗击巨大的灾难。30年前,中国GDP仅为2165亿美元,居世界第15位,而2007年,中国GDP达到3.23万亿美元,居全球第四位,相应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人民币。这样的力量,证明了经过近30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并着力彰显出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文明建设积淀的力量和巨大成就,正如前文所讲,我们的物质建设已经达到了飞速发展的程度。
当人们齐声喊出“中国加油!”的口号时,当天安门广场聚集了上万人为灾难献力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同舟共济,迎难而上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我们的精神文明也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据不完全统计,灾区共有17500多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2288000多名共产党员奋战在第一线。灾区组建的各类“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1.82万多个,参与党员达118.3万余人。我们确实通过灾难看到了中国惊人的政治力量,看到了国人的决心,看到了国人的希望!我想,这也是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中一颗崛起的新星!
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严重的污染已经遏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的问题出现,必定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国家为此专门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一法律条约,可见我国生态文明的重视。而治安的力度也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从挨家挨户的人口普查中可以见到,政府工作人员都是十分友好,十分和谐的。这一点应是不可多得的。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已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思想品德课将陪伴我们共同成长,并令我们在社会大舞台上展现出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