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县域经济的五项战略对策

时间:2019-05-12 21:0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壮大县域经济的五项战略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壮大县域经济的五项战略对策》。

第一篇:壮大县域经济的五项战略对策

壮大县域经济的五项战略对策

长期以来城乡分割、偏向城市的发展战略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县域复兴必须壮大县域经济,这样才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长远之策。我们认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县域复兴,需要采取以下战略对策:

第一,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个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在创业扶持方面,要构建完备的创业融资体系,增强创业资本的可获性;要健全创业的服务体系,使创业的门槛最低化;要健全创业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使创业者的能力最大化;要完善创业政策的扶持体系,使创业的成本最小化;要建设创业基地和园区,使环境最优化。同时,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特别要重视两股力量,一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精英”群体。他们经过打工实践,在外开阔了眼界,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术,拥有了资本,接受了现代城市中创业观念的熏陶,具有饱满的创业激情。积极引导他们返乡创业,必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二是以四海创业的“浙江人”为代表的商帮力量。据估计,有390万浙商活跃在浙江以外的全国其它地区。他们不仅为当地创造了GDP和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们背后的企业家精神有利于激发社会上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形成尊重创业、鼓励创业和保护创业的社会氛围,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第二,要以工业化为先导,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要以工业化为先导,在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的基础上促进产业结构向“高新特优”方向发展。一是要引导产业集中,强化特色产业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核心,选择农业服务牵引型、工业催生型、城市辐射型、旅游开发型、矿产资源型、农产品加工型等不同产业发展模式。对于技术水平比较高、发展基础比较好的现代加工型乡镇工业和服务面广的第三产业要向县城集中,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二是要结合区位特点,优化县域工业结构。充分利用县城是沟通城乡的“商品链”、“资金链”、“物资链”、“信息链”以及“交通链”的优势,大力发展交通、通讯、城乡贸易、仓储、信息中介、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对于一部分经济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并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卫星城市应考虑利用大中城市的辐射作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三是要顺应发展趋势,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起来。防止被淘汰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转移到县域,做到引资不引污。

第三,要以依托县城的农村城镇化为方向,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县城是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城镇化最有发展潜力的区位。“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化”有利于城市的合理布局、突破城镇建设和就业安排的资金限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

转移以及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当前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应该以县城为依托,把县城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和农村城镇化的经济中心,通过县城把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扩展到乡村,使县城成为城乡融合的枢纽和桥梁,阻止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高速集中,缓和大城市的压力。为此,一是要合理布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建设不同规模的城市。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县把城关镇发展为30-50万人的中等城市;在50-100万人的中等县以城关镇为依托建立20-30万人的中小城市;在50万以下人口的小县要把县城做大。二是要科学规划,发展内涵式城镇化。对县城发展要科学合理规划,对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利用以及各种建设活动要进行综合部署,兼顾区域的生态环境容量,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并切实加强农村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素质。

第四,要以农业产业化为途径,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实践证明,要使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能主动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与大市场的矛盾,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发展社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延长农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为此,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创新农地流转模式,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这将极大地释放土地的活力,有效提升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和层次。同时,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关键是要建设好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活了,才能带动一大批农民致富。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中介组织为纽带,立足于地方特色,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运输和贸易,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五,要以“扩权强县”的改革为契机,调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当前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从管理体制上对县域经济“松绑”,以“扩权强县”的改革为契机,通过扁平化放权式改革把县域经济做强。一是要把“扁平化”的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扩权强县的突破口。在省以下启动和推动“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逐步完善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体制。二是要把金融体制改革作为扩权强县的配套措施。积极扩大县级金融机构的信贷审批权限,提高县级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金融部门要进行金融工具创新,不断探索满足农民和其它居民资金需求的新形式。在民间借贷比较普遍的地区,可组建区域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社区银行等,启动民间资本。三是要把因地制宜作为推进扩权强县改革的重要原则。有些地区“市管县”体制还在发挥着积极作用,有些地区客观上需要维持现行的“市管县”的体制,因此扩权强县的改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第二篇:柏林镇三项措施壮大镇域经济

平邑信息[2010]第62期

县委办信息科

2010-09-28

【目 录】

●我县中秋节假日旅游创佳绩

●柏林镇三项措施壮大镇域经济

● 铜石镇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白彦镇“三着力”促发展

柏林镇三项措施壮大镇域经济

一是坚持调优一产,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突出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投资200万元完成蒙阳、汪家坡小流域“坡改梯”工程和塘坝加固等水保工程,新建塘坝4座,实现水土保持治理面积5000亩;投资500万元,继续拓展联合供水工程。杨谢村进一步扩大蓝莓基地的种植规模,宋合村积极发展蔬菜大棚,汪家坡、东上坦等村扩大了黄烟种植面积,黄崖、桥仙等村立足果品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全镇“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经济局面基本形成。二是坚持做强二产,壮大新型工业。优化投资环境,狠抓项目引进建设,在南林村规划建设占地500亩的“科学发展园”,着力培植壮大康和食品、港星建材、汇丰二期扩建、正鑫脱硫石膏生产、宝元石膏矿扩建、新型太阳能发电六大重点项目,努力把第二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坚持搞活三产,拓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等产业,充分发挥蒙山旅游资源优势,在镇驻地建设了集服装鞋帽、五金建材、日用百货、农特产品等大宗商品批发零售于一体、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物流

商贸新城,打造旅游商贸兴镇新优势,力促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第三篇:壮大民营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壮大**县民营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国退民进”步伐日益加快,**县依托口岸、资源等比较优势,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并不断成熟壮大,成为牵动口岸经济加速发展的一支劲旅。面对新一轮发展热潮,将民营经济进一步做精做强,已是**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亟需破解的一大课题。

一、基本情况

1990年**口岸开通以来,**县民营经济获得了适宜发展的土壤,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并从粗放经营、单一模式步入科学管理、规模发展的新阶段。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企业8800余户,涉及农林牧渔、采矿、制造、建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社会服务各业,其中加工、外向、科技、流通等“四型”企业近1900户,占民营企业总数的22%。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超6亿元,营业收入超100万元的达32户。2004年,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超3亿元,上缴税金8184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3783万元的60%;安置从业人员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5%。民营经济已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发展上做到了“七求”。

思想上求“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学习借鉴浙闽经验,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重点破除感觉良好、做看客及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等不良心态,树立“不看规模看发展、不讲成份讲贡献”的新观念,真正让民营经济当主角、挑大梁,增强了全县上下的民本意识,激发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热情。

领导上求“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前**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战略之一,实施“一把手”工程,确定各单位一把手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人,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考核各镇、各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制定主要领导及县直、中省直部门包扶民营企业工作方案,加强考核,兑现奖惩,有效确保了发展民营经济各项措施的落实。

机制上求“活”。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收购、兼并及股份改造步伐,**集团兼并****厂、**站,**集团收购县**厂、**公司等企业,引进现代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企业运行质量。2004年,完成全县28户国企改制,对其中**户企业实行竞价出售,促成县**公司国有股权整体转让,国有资本已全面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科技上求“高”。加速培育科技企业群体,重点扶持**集团等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和**批发大市场等15家县级民营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了一支科技外向型、规模效益型的民营科技企业队伍。全县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0家,固定资产达1.**2亿元。**集团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被确定为国家级星火外向型重点企业,**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

载体上求“精”。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建成并启动**商城、**商厦、**大市场等大型商贸综合市场;实施“**”工程,总占地**公顷的**进出口工业园区、**加工园区和**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已有3**户企业入驻;大力建设乡企工业小区,**省级和**、**2个市级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不断完善,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

融资上求“畅”。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定向、定位招商,全力以赴向上争取资金,2003年,引进到位资金5.68亿元,完成计划的1**2%。加强政府及金融部门扶持,去年县财政为重点民企注入流动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3**71万元,今年又引资组建**担保投资公司**分公司,保证了重点项目资金供给。近年来,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积累及挂、靠、联等方式自筹建设资金8500万元,缓解了资金不足问题。

环境上求“优”。加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收费行为,修订出台招商引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打造了政策“洼地”。严厉查处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干部弄权勒卡、失职渎职案件,促进了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组建县优化办,成立客商投资服务中心、投诉中心,保障了外来客商利益。兑现百万元引资奖励基金,重奖民营经济发展有功单位和人员,营造了“民营有位,纳税光荣”的~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机构不健全,关系不理顺。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刚刚组建,各部门经济管理职能仍有交叉,对民营经济的统一管理和综合指导不够。

二是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一些部门特别是三权在上单位受部门利益驱动,政策落实不到位,加之执法人员素质偏低,致使“三乱”问题时有发生。

三是融资难问题没能得到有效破解。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融资环境不很宽松,致使一批好项目因缺少资金未能启动或开工不足。

四是企业机制不新,经营管理粗放。多数企业仍为粗放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创新机制,缺少成型的主导产品,现有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

三、对策与建议

1、突出主体地位,加强扶持引导。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县主导性战略,在领导力量、人员调配、政策制定、资金投放上给予倾斜。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准入条件,不限发展比例、发展速度、经营方式、经营规模,放宽前置审批、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限制,努力扩张经济总量。对重点民营项目,继续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予以专项扶持。探索政府担保、企业互助担保等方式,全力促进银企协作,广辟融资途径。积极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申办进出口经营权,增强企业自主创汇能力。建立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努力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对接关系,促其不断发展壮大。

2、扶持支柱产业,扩张发展规模。深入实施“工业兴县”战略,着力培植产业化和过埠增值、出口创汇型工业体系,引导各镇因地制宜新上或改建镇村工业企业,扩张工业经济总

第四篇:壮大民营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壮大**县民营经济的对策与建议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国退民进”步伐日益加快,**县依托口岸、资源等比较优势,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并不断成熟壮大,成为牵动口岸经济加速发展的一支劲旅。面对新一轮发展热潮,将民营经济进一步做精做强,已是**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亟需破解的一大课题。

一、基本情况1990年**口岸开通以

来,**县民营经济获得了适宜发展的土壤,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并从粗放经营、单一模式步入科学管理、规模发展的新阶段。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企业8800余户,涉及农林牧渔、采矿、制造、建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社会服务各业,其中加工、外向、科技、流通等“四型”企业近1900户,占民营企业总数的22。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超6亿元,营业收入超100万元的达32户。2004年,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超3亿元,上缴税金8184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3783万元的60;安置从业人员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5。民营经济已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发展上做到了“七求”。思想上求“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学习借鉴浙闽经验,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重点破除感觉良好、做看客及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等不良心态,树立“不看规模看发展、不讲成份讲贡献”的新观念,真正让民营经济当主角、挑大梁,增强了全县上下的民本意识,激发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热情。领导上求“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前**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战略之一,实施“一把手”工程,确定各单位一把手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人,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考核各镇、各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制定主要领导及县直、中省直部门包扶民营企业工作方案,加强考核,兑现奖惩,有效确保了发展民营经济各项措施的落实。机制上求“活”。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收购、兼并及股份改造步伐,**集团兼并****厂、**站,**集团收购县**厂、**公司等企业,引进现代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企业运行质量。2004年,完成全县28户国企改制,对其中**户企业实行竞价出售,促成县**公司国有股权整体转让,国有资本已全面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科技上求“高”。加速培育科技企业群体,重点扶持**集团等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和**批发大市场等15家县级民营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了一支科技外向型、规模效益型的民营科技企业队伍。全县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0家,固定资产达1.**2亿元。**集团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被确定为国家级星火外向型重点企业,**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载体上求“精”。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建成并启动**商城、**商厦、**大市场等大型商贸综合市场;实施“**”工程,总占地**公顷的**进出口工业园区、**加工园区和**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已有3**户企业入驻;大力建设乡企工业小区,**省级和**、**2个市级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不断完善,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融资上求“畅”。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定向、定位招商,全力以赴向上争取资金,2003年,引进到位资金5.68亿元,完成计划的1**2。加强政府及金融部门扶持,去年县财政为重点民企注入流动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3**71万元,今年又引资组建**担保投资公司**分公司,保证了重点项目资金供给。近年来,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积累及挂、靠、联等方式自筹建设资金8500万元,缓解了资金不足问题。环境上求“优”。加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收费行为,修订出台招商引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打造了政策“洼地”。严厉查处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干部弄权勒卡、失职渎职案件,促进了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组建县优化办,成立客商投资服务中心、投诉中心,保障了外来客商利益。兑现百万元引资奖励基金,重奖民营经济发展有功单位和人员,营造了“民营有位,纳税光荣”的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机构不健全,关系不理顺。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刚刚组建,各部门经济管理职能仍有交叉,对民营经济的统一管理和综合指导不够。二是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一些部门特别是三权在上单位受部门利益驱动,政策落实不到位,加之执法人员素质偏低,致使“三乱”问题时有发生。三是融资难问题没能得到有效破解。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融资环境不很宽松,致使一批好项目因缺少资金未能启动或开工不足。四是企业机制不新,经营管理粗放。多数企业仍为粗放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创新机制,缺少成型的主导产品,现有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

三、对策与建议

1、突出主体地位,加强扶持引导。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县主导性战略,在领导力量、人员调配、政策制定、资金投放上给予倾斜。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准入条件,不限发展比例、发展速度、经营方式、经营规模,放宽前置审批、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限制,努力扩张经济总量。对重点民营项目,继续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予以专项扶持。探索政府担保、企业互助担保等方式,全力促进银企协作,广辟融资途径。积极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

申办进出口经营权,增强企业自主创汇能力。建立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努力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对接关系,促其不断发展壮大。

2、扶持支柱产业,扩张发展规模。深入实施“工业兴县”战略,着力培植产业化和过埠增值、出口创汇型工业体系,引导各镇因地制宜新上或改建镇村工业企业,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将黑木耳作为富民、立镇、强县的主导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坚持几大班子一起抓,实行县级领导包镇、县直部门包村、镇村干部包户,加快“北菌南移”,壮大基地规模,确保年内全县**总量达到2.**亿袋,产量、效益实现翻番。以我省扶持发展重点边贸城市为契机,全面扩大对俄经贸合作,培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利税的进出口骨干品种,提升对俄经济技术合作层次,全力开辟新兴国际市场,以对外开放的新突破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3、发育骨干项目,培强发展载体。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雏形,三年见成效”的发展步骤,迅速做大、做强已有重点工业园区,积极与**市联合招商筹建**工业园,下大力气承载、吸纳一批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创税型项目。加速风电、煤电资源和生物制药业开发,形成新兴产业支撑。探索、完善**工业发展模式,壮大境外制鞋、木材加工、金属冶炼等实体建设规模。加强3个省、市级乡企工业小区基础建设,力争3年内入区企业达60户。完成投资**亿元的中俄**—**中方一侧市场建设,完善**进口旧机床交易市场,形成新的商贸热点。炒热做大**商城、**商厦等境内市场,辟建对俄商品专营区;扶强培壮**大市场,力争年交易额达**亿元,成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4、扩大招商引资,积蓄发展动力。调整招商引资策略,树立“不看当前看长远,不看眼前看今后”思想,突破底线,敢于让利。围绕做大对俄市场、发展工业园区、推进**精深加工等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抽调专人,主攻香港、浙江等发达地区,广泛开展定向、定位、定点、定人招商,主动承接南资北移、港企北上。把握振兴老工业基地机遇,瞄准国家、省政策导向和扶持重点,有针对性地谋划、筛选、争取和招引项目,积极跑上争取专项资金。严格考核奖惩机制,坚决兑现奖励政策,重奖直接引资有功人员,调动全民引资上项目的积极性。

5、努力优化环境,增创竞争优势。完善“一办两中心”功能,落实首问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失职追究、否定报备、无偿代办等工作制度,切实消除“中梗阻”现象,营造快捷高效、周到细致的服务环境。全力创建“诚信**”,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信法治、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兑现各项既定政策,严把收费项目审验关,营造优惠宽松、吸引力强的政策环境。实行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对损害投资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曝光,营造鼓励先进、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6、增强民企活力,提升企业家素质。倡导民营企业突破单一封闭的产权结构、“业主制”和“家族管理”模式,促进民间资本适度集中、规模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内部管理专业化、治理结构规范化,改变民营经济“单打一”、小而弱状况。鼓励民营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大胆引进和使用优势科技人才和先进科学技术,做精做细品牌产品,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引导民营企业经营者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克服“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守旧意识,树立求高、求强、求大的胆识和气魄,敢于善于创业创新,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保护和调动其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之“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以精干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力促**民营经济长盛不衰。

第五篇:壮大民营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国退民进”步伐日益加快,**县依托口岸、资源等比较优势,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并不断成熟壮大,成为牵动口岸经济加速发展的一支劲旅。面对新一轮发展热潮,将民营经济进一步做精做强,已是**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亟需破解的一大课题。

一、基本情况

1990年**口岸开通以来,**县民营经济获得了适宜发展的土壤,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并从粗放经营、单一模式步入科学管理、规模发展的新阶段。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企业8800余户,涉及农林牧渔、采矿、制造、建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社会服务各业,其中加工、外向、科技、流通等“四型”企业近1900户,占民营企业总数的22%。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超6亿元,营业收入超100万元的达32户。2004年,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超3亿元,上缴税金8184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3783万元的60%;安置从业人员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5%。民营经济已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发展上做到了“七求”。思想上求“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学习借鉴浙闽经验,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重点破除感觉良好、做看客及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等不良心态,树立“不看规模看发展、不讲成份讲贡献”的新观念,真正让民营经济当主角、挑大梁,增强了全县上下的民本意识,激发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热情。领导上求“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前**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战略之一,实施“一把手”工程,确定各单位一把手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人,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考核各镇、各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制定主要领导及县直、中省直部门包扶民营企业工作方案,加强考核,兑现奖惩,有效确保了发展民营经济各项措施的落实。机制上求“活”。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收购、兼并及股份改造步伐,**集团兼并****厂、**站,**集团收购县**厂、**公司等企业,引进现代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企业运行质量。2004年,完成全县28户国企改制,对其中**户企业实行竞价出售,促成县**公司国有股权整体转让,国有资本已全面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科技上求“高”。加速培育科技企业群体,重点扶持**集团等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和**批发大市场等15家县级民营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了一支科技外向型、规模效益型的民营科技企业队伍。全县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0家,固定资产达1.**2亿元。**集团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被确定为国家级星火外向型重点企业,**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载体上求“精”。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建成并启动**商城、**商厦、**大市场等大型商贸综合市场;实施“**”工程,总占地**公顷的**进出口工业园区、**加工园区和**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已有3**户企业入驻;大力建设乡企工业小区,**省级和**、**2个市级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不断完善,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融资上求“畅”。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定向、定位招商,全力以赴向上争取资金,2003年,引进到位资金5.68亿元,完成计划的1**2%。加强政府及金融部门扶持,去年县财政为重点民企注入流动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3**71万元,今年又引资组建**担保投资公司**分公司,保证了重点项目资金供给。近年来,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积累及挂、靠、联等方式自筹建设资金8500万元,缓解了资金不足问题。环境上求“优”。加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收费行为,修订出台招商引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打造了政策“洼地”。严厉查处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干部弄权勒卡、失职渎职案件,促进了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组建县优化办,成立客商投资服务中心、投诉中心,保障了外来客商利益。兑现百万元引资奖励基金,重奖民营经济发展有功单位和人员,营造了“民营有位,纳税光荣”的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机构不健全,关系不理顺。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刚刚组建,各部门经济管理职能仍有交叉,对民营经济的统一管理和综合

下载壮大县域经济的五项战略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壮大县域经济的五项战略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壮大民营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壮大**县民营经济 的 对 策 与 建 议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国退民进”步伐日益加快,**县依托口岸、资源等比较优势,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并不断成熟......

    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特色产业发展对策

    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对策 一、七户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七户乡地处奇台县东南山区,与木垒接壤,距县城65公里,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也是典型的上山乡镇。全乡......

    深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问题调研报告

    深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问题调研报告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乌敦套海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把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深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问题调研报告

    深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问题调研报告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乌敦套海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把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深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问题调研报告

    深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问题调研报告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乌敦套海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把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镇域经济汇报

    XX镇镇域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2012年6月)市委、市政府组织各区、镇赴苏浙学习之后,我们对镇域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结合XX镇实际,认真研究镇域经济发展新思路、新目标和新措施,......

    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2008—2010年,是中江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乡镇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镇域经济在......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山区经济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服务山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涵税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和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