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劳务输出__壮大劳务经济
发展劳务输出壮大劳务经济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海兴县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东临渤海,南界山东。由于建县晚,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缓慢,目前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七个乡镇,两个农场,总人口2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8万人。为加快富民强县步伐,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劳务输出工作力度,输出数量逐年增加,输出质量逐步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效显著。目前,我县与天津、北京、上海、青岛、大连等大中城市100余家用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先后有组织输出劳务工人5万人,现仍在岗人员3.6万人,我县年劳务收入逾2亿元,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0年以来,海兴县创新了劳务派遣模式,全方位保障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县引税750万元。通过劳务合作,成功引进了投资2000万元的外资项目----进兴(沧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几年来,先后被省、市劳动部门评为“流动就业先进单位”、“劳动力市场建设先进单位”、“就业服务先进单位”;2005年以来连续两次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农村就业示范县”;2006年被省政府授予“劳务输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海兴县劳务经济发展到今天,坚持的是科学发展观,讲的是诚信,靠的是“订单式培训、有组织输出、劳务派遣管理、品牌化全程服务”一条龙“海兴模式”,看到的是广大农民不断走上致富路。
一、政府因势利导,为农民外出“淘金”奠定基础
在没有外出流动的准备,没有外出经验,外出的预期成本和预期收入不可预测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农民都不敢贸然独自外出。为
1引导人们放下思想包袱,改变农民“宁在家受穷,不出外打工”的旧观念,海兴县通过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大幅标语等形式,大造劳务输出声势,同时组织乡镇长、各行政村村长去输入地与工人共同体验生活。在县电视台开设“就业金桥”栏目,每天分三个时段循环播放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故事、创业英雄、农民工维权等内容。每年都要召开优秀农民工表彰大会,对在外工作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对其外出打工家庭发生的变化制作成光盘,在电视台连续播放。政府的推动、舆论的宣导、政策的支持,减轻了人们的顾虑,“在家呆着半年闲,不如出外挣大钱”已经成为海兴县广大农民的共识。
为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领导,海兴县成立了由政府县长担任组长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县实际,确立了“以劳务输出为突破口,立足本县劳动力资源优势,依托京、津、港和环渤海经济区,通过加强劳务交流与协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并将劳务输出确定为海兴县“三业富民”重要战略之一。
为加快劳务输出步伐,海兴县整合了县、乡、村三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县就业服务局投资120万元,建起了800平方米的人力资源市场,全部更新了办公桌椅,添臵了微机、打印机、复印机、空调机、饮水机、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触摸屏以及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办公设施,优化了办公环境;成立了劳务输出信息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劳务输出信息的采集、劳动力资源的培训与整合、输出与后期服务;全县七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站,配合县劳务输出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全县197个行政村确定了394个信息员,建立了信息员队伍,从而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就业
服务网络。
二、部门创建“海兴模式”,开辟农民工“安全务工通道” 农民的观念转变了,就业服务体系建好了,怎样提高农民的技能,怎样为农民找到薪资高、待遇好的企业,怎样为他们服好务、维好权是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关键。就业服务局一班人几经探索,创建了“订单式培训、有组织输出、劳务派遣管理、品牌化全程服务”一条龙“海兴模式”。“海兴模式”实施以来,海兴县外出农民工人人都有劳动合同,人人都有社会保险,多年来无一例工资拖欠事件发生。
订单式培训。为提高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就业服务局按照市场需求,在农民外出打工前开展“订单式”培训。开设了电子电工、计算机、电焊工等专业,每年培训2000人以上。培训工作的实施,贯彻落实了“劳务输出激活就业培训,就业培训促进劳务输出”的指导思想。一是通过培训,务工人员业务技能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用工企业的满意率上升,“海兴劳务”的美誉度提升。2003年在天津开发区组织80家用工企业对各用工基地的调查评比中,海兴县劳务基地排名第一,被评为“优秀劳务基地”。二是务工人员的工资得到了提高,本来能挣到六、七百元,经过培训后,就能拿到上千元。2003年至今,我县为天津中集北洋集装箱有限公司培训并输送了近1000余名电焊工,每月的工资总额高达300多万,平均每人的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三是带动了技工学校的发展。在我市大部分县级劳动技工学校普遍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我县技校与劳务输出工作相得益彰,办得红红火火。
有组织输出。为确保农民工找到薪资高、待遇好的企业,就业服务局从选择用工企业、组织面试、体检到护送员工进厂一包到底。
接到用工“订单”后,就业服务局要对用工单位的厂址厂貌、经济效益、食宿环境、薪资待遇和劳保福利等进行全面考察,选择信誉高、用工规范的企业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在协议中重点标明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等具体事项,坚持把好“进入关”。面试合格后,无论人多人少,无论距离远近,无论刮风下雨,就业服务局坚持派专人把务工人员送达用工企业,妥善安排好食宿,协助办理好相关证件。务工人员经企业培训上岗适应环境后,送工人员方能返回。
劳务派遣管理。为进一步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海兴县自2000年率先探索劳务派遣管理模式。劳务人员进厂后,海兴县劳务输出信息服务中心与劳务人员签定劳动合同,为劳务人员投缴各项社会保险。劳务派遣工作人员每月定期组织召开员工座谈会,了解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及时为员工发放工资;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及时处理员工在厂发生的工伤或意外事故。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县劳务派遣工作突飞猛进,派遣企业逐渐增加,派遣人员日益增多,劳务税金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共与42家用工企业建立了劳务派遣关系,代理劳务人员5068人,累计为我县引税750万元。
品牌化全程服务。一是“跟踪服务包干制”。为使用工企业、务工人员双方满意,就业服务局内部规定:谁输送出去的工人谁负责,月月联系企业,季季回访员工,确保员工稳定率95%以上。二是开设服务热线。就业服务局为用工企业和外出务工人员开设了“24小时服务热线”,并承诺:外出务工人员若出现工伤、意外事故等紧急情况,无论白天黑夜,就业局人员三小时内必须赶到现场。三是春节期间接送员工返乡。为使外出务工人员按时、顺利返乡,每年春节,就业服务局从腊月二十二开始一直到大年三十,我们都要派专人专车将他们接回,大年初三再把他们送到用工企业。四是成立
维权中心。随着务工人员的增多和形势的发展,务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海兴县就业服务局与县检察院联合成立了海兴县外出农民工维权中心。务工人员上岗前,维权中心要开展遵纪守法、农民工维权等内容的培训。务工人员上岗后,维权中心跟踪服务到厂,免费提供维权咨询服务。几年来,共上维权课35次,培训人员9000余人。
三、诚信合作引得凤来仪
天津进业轻工制品有限公司是加拿大独资企业。2002年,海兴县就业服务局向该公司输送劳务人员26人。合作过程中,就业服务局的优质服务和海兴籍员工的高素质给公司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天津进业公司逐步中断了与其它几家劳务公司的合作关系,海兴成为该公司唯一一家劳务人员输送单位。2003年,公司的海兴籍劳务人员就由20多人增加至500余人。根据这一情况,就业服务局积极向公司宣传海兴县委、政府土地、金融、税收、劳动力资源优惠政策。2003年11月,该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海兴县城兴建了兴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专门为天津公司生产产品配件。该企业落户后,就业服务局一班人视客户为上帝,竭诚搞好服务,该公司从租赁厂房到办理营业执照,他们都亲自做好全方位服务。2006年该公司再次投资90万美金,征用土地60亩,建设厂房3000平方米,注册了加拿大独资企业进兴(沧州)轻工制品有限公司。目前,已安排就业人员400余人,127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四、转变思路,实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金融危机以来,通过实行“一条龙”式全程服务,海兴籍务工人员的返乡率远远低于其他地区的返乡人数。但是09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式的回暖,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工难”、“民工荒”现
象。由于县内人力资源缺乏,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积极改变工作思路,向省外拓展人力资源基地。一方面,我们积极联系县外、省外当地劳动部门,加强合作;另一方面,积极与省外大、中专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用工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截至目前,我们通过山东德州市三合人力资源、为天津罗姆半导体、三星移动公司输送人员265人,通过内蒙古新时代职业中专、邯郸政法学校等院校向天津津亚电子、金桥焊材等公司输送人员426人。
回顾近年来的劳务输出历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促进农民观念的转变,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帮助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工作正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难度加大;中介市场日趋混乱、竞争加剧;随着金融危机回暖,各地不同程度出现了“招工难”、“民工荒”现象。针对人力资源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今后将与相关企业进一步加强联系,密切合作,积极开拓人力资源新领域,下大力度抓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坚持做到多样化培训、多样化输出。通过规范运作,诚信服务,与用工企业探讨劳务合作新模式,保证员工“招得到、干得好、留得住”,实现人力资源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农民工和新成长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捕捉好的用工信息,做大做强劳务输出工作,壮大劳务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0一0年四月十日
第二篇: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山区经济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服务山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涵税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县域经济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重点税源企业,日益成为地方税源经济快速提升的重要源泉,为南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经济税源建设,是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XX地税在壮大产业发展,服务山区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突出“一个重点”,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
XX是全国XX县、全国XX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又是中国XX之乡、XX之乡、XX之乡,有XX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XX国家地质公园和XX国家森林公园三个“国”字品牌。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林产品资源、矿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为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省委“两个加快”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生产基地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XX万亩金银花核心示范片、XX5000亩马铃薯种薯基地、XX农产品高科技园区、XX产业园和以XX为主的林下养殖,因地制宜打造的特色农业,其增加值年均增长8.5%以上;以XX等骨干企业
为支撑的XX中小企业园区、XX产业园区和XX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年增长30%;加快景区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提升配套设施,精品景点构建了以XX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中心的山水休闲旅游产业,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大幅增长。以此为契机,XX地税着眼于税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找组织收入与服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在认真履行税收财政职能、全面完成收入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财力保障的同时,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坚持把“依法治税营造发展环境,优化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工作主线和根本任务,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为切入点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大力扶持发展含税特色产业,为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有力促进了经济税收的协调增长,同步扩大了税收规模。截止8月底,我局共组织入库地方各项收入XX万元,占省局计划数XX万元的XX,较上年全年入库增收XX万元,提前XX完成全年收入计划。
二、立足“三个坚持”,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平、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和保护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切实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认真执行XX县受损严重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把促产增收、培源税源的主要精力放在向企业广泛宣传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控取向发展生产、-2-
开展经营上;另一方面,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严防“跑、冒、滴、漏”,特别强化对农产品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以及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应税行为的严格管控,确保发展环境的真正公平。
二是坚持跟踪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点对点”的与企业、项目开展结对联络,紧密围绕地税管理工作特性服务社会民生。在与XX乡结对帮扶工作中,我局主动跟踪服务XX马铃薯种薯基地项目的经营管理状况,充分运用行业管理的信息优势,加强与劳动部门和技术培训学校的衔接,协调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事宜;辅导合作社和农户依法进行财务核算,建立健全账簿凭证,以合法有效的凭证入帐;促进增强农户的农牧保险意识,协调保险机构与农户的联系。同时,针对农民反映临时占地青苗补偿的征税和开票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处理,维护了农户利益,划解了执法风险。确保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我们的协调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是坚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工作信息灵通、联系面广、政策熟悉的优势,准确提供政策、信息服务,积极配合开展招商引资,为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当好参谋。自2009年以来,每逢项目引进,在正式洽谈前,由税务机关向县委、政府提供一份《税收分析预测报告》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报告所反映的对相关政策的归纳和解释,可能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税收收入规模的增减,-3-
具体税种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等信息,都直接、客观的为领导的决策和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依据。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对税收的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税收的直接影响,地税机关都有较大分量的话语权,不仅有利于涵养地方税源,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更能充分发挥地税机关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和空间。
三、落实“四项措施”,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宣传,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充分利用机构分布在基层,人员集中在一线的优势,积极开展“税法知识进农家”活动,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急需的书籍及惠民税收政策宣传资料册主动送上门,组织园区管理骨干和基地农民工到税务所进行税收政策集中讲座,努力为有知识、有抱负的农民工创造创业条件,增强创业信心。
二是完善制度,推行优质服务方式。我们以落实“三个主动”--主动向纳税人打招呼、主动宣传税收政策、主动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叫响“三个声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保持“三种心态”--接待纳税人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的“三个三”活动开展为契机,努力为纳税人提供“零距离、全天候、超时空”的优质服务。充分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电视(报刊)专题(栏),以及地税内外网,对各项税收政策、办税服务流程及要求、以及纳税人关心的税收热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宣传,拓展宣传空间和纳税人了解税收政策的渠道。
三是规范行为,统一执法服务流程。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把重点放到后续管理和对企业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和服务中。制定“咨询辅导-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后服务”紧密相连的纳税服务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严格实行“领导坐班制”,切实加强地税窗口建设。
四是公开政务,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坚持和完善公开办税制度,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制和“三问”责任制,对政策执行、税额核定、收费标准、违章处罚以及工作状态等事项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围绕服务大局,强化工作执行,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确保“三个必须”,促进产业经济持续发展。
在发展山区县域经济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县委、政府是领导核心和主导力量,地税部门必须结合税收工作特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才能有力保证中心任务持续增长,税务事业持续发展。
一是必须做好规范执法的管理员。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只有依法治税,规范执法,把优质服务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用足用好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把纳税人最关心的问题及时宣传到户,营造和谐税收环境,才能为企业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执行,正确引导产业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必须做好铺路搭桥的信息员。因管理性质所致,地税机
关的信息来源渠道广,税务人员政策接触面宽,在扶持企业发展工作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及时为纳税人传递沟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为企业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信息帮扶,增加企业效益。
三是必须做好献计献策的参谋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税收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与县委、政府的大局工作搞好对接,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解释,当好党政领导的参谋助手,对产业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充分发挥管理效益,确立地税地位,树立地税形象。
第三篇:石家庄市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石家庄市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近年来,石家庄各县(市)区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特三化”的发展思路,突出县域产业特色,大力发展龙型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龙头市场、龙头企业、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本文对辛集、灵寿、栾城、正定等8个县(市)区进行调研,就特色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石家庄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
1、特色产业占县域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利税贡献也在不断增大。以栾城县医药产业为例,2004年上半年医药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25%,利税78.3%,上缴财政60%以上,仅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骨干企业去年上缴财政就占全县财政收入近1/3。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五福心脑康软胶囊、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在全国产销量最大,注射级无水葡萄糖、柯柯豆碱年产量居亚洲之首。辛集皮革商城经过十多年的滚动发展,到2003年底累计投资已达13亿元,占地1300亩,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皮革服装生产交易中心。可以说,特色产业对栾城、正定、辛集、鹿泉等县域经济在全省座次排名的贡献功不可没。
2、发展特色产业,为县域经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业化路子,也为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和可靠的依托。井径的钙镁、矿区的煤炭深加工、正定的板材、灵寿的石材、无极的皮革、鹿泉的建材等,都是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深加工和后续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全新工业格局。目前,矿区炭黑年生产能力已达4.27Y吨,名列全国第七位,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的改性硅铝炭黑年生产能力也已达万吨,居全国第一位。正定板材加工、家具制造企业分别达111家和360家,年生产各类板材173万立方米,家具41万套(件),产值达5.5亿元。赵县淀粉及深加工企业38家,2003年淀粉产量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位居河北省首位。特别是皮革制衣、现代医药、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的崛起,使县域工业化水平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辛集全市已有16家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俄罗斯、欧美及东亚市场。
3、产品和劳动力开始大量向城镇集结,企业在加工和贸易方面也在不断拓宽空间。近年来,在城镇设立的制革工业区、医药工业区、皮革、建材、石材、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加工贸易小区如雨后春笋;皮革商业城、板材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的建立,吸纳了本地农民和大量外地客商进城务工经商、安家落户,大大增强了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力和要素吸纳力。仅以辛集为例,皮革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皮革城和制革业的开发建设,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培育了市场,而且还带动了运输、房地产、饮食、商业、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市仅出租车就达1500多辆),为6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城市规模在膨胀,面积已扩展到目前的18平方公里,人口达18万人,城市化率达到28.7%,位居全市前例。
4、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大亮点。藁城市面粉加工业的发展使优质麦种植面积达43.6万亩;医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栾城玉米的专业化生产,又直接拉动了全县饲料、畜牧养殖产业的全面升级;赵县以梨果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业方兴末艾,每年举办的梨花节、采摘
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据基层人员介绍,特色产业为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的投入,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增加了财政收入,使农业税逐年递减、各种农业费用的减免、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农业项目投资贷款贴息以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资金扶持政策的实施成为可能。
二、当前石家庄市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特色产业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落后,知名品牌少。如正定的板材、灵寿的石材、无极的皮革等,作为县域特色传统产业,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十分明显,多数为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低投资,低水平,低效益,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缺少品牌效益。这些问题在一些县(市)的特色产业发展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是特色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品种结构单一。即使是优势明显的医药产业也存在传统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更新换代较慢的结构性矛盾;市场占有结构单一。大部分产品市场在国内,外销比例很小。辛集的皮装远销欧美及东亚市场,但80%在俄罗斯,受国际市场不稳定因素影响大。三是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亟待加强。大多数企业、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分离,主要决策者即所有者小农意识和“情感经济”浓,缺乏知识经济、能人经济、专家理财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经过改制的企业,内部机制也不够规范,制度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尽合理。
四是企业融资难,土地征用困难。有些企业技改扩建项目因资金不能落实而无法启动,受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审批制度政策的影响,优势企业因征地困难而无法实现规模扩张。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发展现代化中成药制剂的骨干企业,其地域空间仅为200余亩,企业规模扩张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加快石家庄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要充分发挥科研基地的带动作用及科研单位的龙头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国外的先进技术、生产设备、现代工艺,对现有特色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规模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品牌优势;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的投入,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联姻,采用资金、技术入股等形式,培养、引进、留住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强科普培训和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使企业员工熟练掌握现有的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重视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传统产业中的高新技术含量,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是以制度改革为根本,努力增强企业的竞争活力。要努力做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现代企业改制工作,采用公开出售的方式,加快特色产业民营化步伐;要打破区域、所有制界限,不分外商内商,不受身分限制,争取和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和大集团、大财团,通过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县域特色企业的改制和重组;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标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老企业要加快国有资产退出的步伐,独资民营企业要尽快摆脱家族管理模式,坚持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路子,采取股份制等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形式,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规范化运作。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和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和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重要途径。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还可以引进项目和资金。赞皇县的PVC手套项目、正定县的洗涤产品和面粉加工项目,政府都没有投资,这样的例子很多。另外,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和国内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积极展示和树立本地企业的良好形象。辛集每年一届的中国皮革展销会,云集了俄罗斯、韩国、欧美及国内二大批经销商,不仅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启动了内外贸市场,扩大了辛集皮革的影响力和品牌效益,也让国外更多的人认识了河北,认识了石家庄,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四是狠抓政策落实,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制定产业导向政策,鼓励和吸引工商、民间资本积极投入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完善政府对县域特色产业的扶持政策,在工商、税收、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等;实行政企分开,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保障外商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提供优美的设施环境等。
另外,在土地征用问题上,建议在国家土地政策允许条件下,尽量向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倾斜,鼓励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
2005。04
第四篇: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
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
近年来,我市抓住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探索和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看到我市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和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又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持在发展中促调整,在转变中谋发展,明确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统筹当前经济运行和长远发展,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壮大经济规模,提升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突出发展工业,推动县域经济走特色发展之路,显着提升全市工业化水平。
1、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延伸产业链,调高调优产品质量,做大
做强产业基地,加快培植知名企业、打造精品名牌,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紧抓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围绕龙头、优势企业,积极引导主导产业相对集中发展,做强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支柱产业壮规模、上档次、强实力,形成了支柱产业推动工业发展、龙头企业拉动支柱产业发展、骨干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的良性局面,有力地保证了全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
3、围绕项目建设,推进招商引资。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融入武汉步伐,灵活运用招商策略,突破重大项目引进中的关键环节,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工艺先进、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落户。并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加强协调督办,强力推进签约项目按期开工、建设项目尽快投产、竣工项目如期达效。这些项目的投产达产,将极大地增强我市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
二、始终坚持农业基础性地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优势农业。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挥农业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抓好高产农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土地流转改革,健全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处、仲裁机制,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机制。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办法。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完善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加大农村资产、资源、资金规范化管理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培植样板社5个。
2、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
增加农业投入,抓好高产农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水产、畜牧和林果业,深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继续抓好江河堤防、水库整险加固和骨干排灌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统筹城乡发展,开发第三产业。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的思路,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物流
业、房地产业和以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三、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大力惠民生、保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强化公共服务、加强民主法制、保护资源环境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环境创新力度,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强轻工纺织、盐磷化工、食品医药、金属制品和汽车机电等产业,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优化城乡环境,发展中小城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探索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城市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修编孝感城区总体规划,加快市域城镇体系建设,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格局。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加强村镇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规
划指导,全面完成农村公路、通信、广播电视三个“村村通”工程。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圈、改厕等工程建设,提高村庄绿化水平。
2、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全市职业教育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设施改造工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社会发展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将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重点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县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倡导科学、文明、民主、法治的农村社会新风尚。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和基层文化设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开发以孝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加强群众性健身场所建设,广泛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坚持预防为主和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抓好重大地方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惠民医疗服务制度。抓好农村科技服务、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工作,重点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通村道路、村庄绿化、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杂费,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大扶贫开发
力度,抓好农村特困人口和农村孤儿的救助工作。
3、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减负成果,广辟增收渠道。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以上。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抓好扶贫工作,加强老区建设,基本解决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时启动农村“低保”工作,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社会救助机制,加大对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和城乡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力度。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建设,落实和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
推进县域经济“十二五”发展新跨越,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的大方向,继承和发扬多年来全省上下探索出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对省情市情县情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努力促进“十二五”时期全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五篇: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
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
中共安陆市委书记 周先来 安陆市人民政府市长 郝章新
近年来,安陆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实施“特色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实干兴市”战略,围绕通过两到三年努力实现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三个翻番”目标,着力主攻亿元工业项目、特色品牌农业、李白银杏产业“三个高地”,全力打好工业经济奋力追赶发达县市、农业经济继续领跑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创造后发优势“三个攻坚战”,建设新型工业强市、生态农业大市、文化旅游名市、滨河园林城市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由爬坡前进转入到提速增效阶段。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09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收入完成2.47亿元,同比增长30.8%。
围绕特色打造支柱产业
特色是市场竞争的法宝,有特色才能有竞争力。我们始终坚持错位发展、差异发展的特色经济理念,立足优势产业,不断深度挖掘,横向拓展,做大、做强、做优,使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
一是盘活国有工业企业存量。安陆是全省有名的老工业基地,拥有五七棉纺厂、湖北铝厂、东方红粮机厂等一批省部属企业,工业存量丰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力度,促进了粮油机械、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四大工业支柱产业的迅速发展。爱仕达公司先后收购湖北铝厂、市窗纱厂等7家国有企业,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全市以铝制品为主的配套企业发展到20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达到22亿元。湖北安陆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省三大纺织龙头企业之一,通过安棉改制带动,全市纺织针织企业达到7家,生产规模达到30万锭,新发展伟鹏服饰、赐梦服饰、名妮服饰相关服装生产和配套企业13家。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28.4%,四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84.8%。初步建成全国“粮机制造基地”、“厨具生产基地”和“纺织服装基地”,形成“特色立市场、集群强安陆”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是开发特色农业资源。安陆是全省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和全省畜牧大市,我们积极引导有市场、有潜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产加销、科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初步建设40万亩优质稻基地、100万头优质猪基地、1000万只蛋禽基地、10万亩生态渔业基地、20万亩银杏基地、10万平米双孢菇产业带。支持宝迪、神丹、禾丰、午时药业等一批重点国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对接。神丹公司是集禽蛋加工、饲料加工、种畜禽饲养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全国最大的蛋品加工企业。公司采取提供资金、提供技术、提供品种、提供饲料、回收产品的“四提供一回收”方式,带动专业养殖户3500个。建成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14处、万头以上猪场8个。
三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安陆是全国闻名的李白故里、银杏之乡。近年来,我们主打李白牌、银杏牌,抢抓省一江两山绿色画廊建设机遇,主动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整合银杏文化、李白文化、漫画文化和生态风光资源,加强旅游风景区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浙江立强公司投资2亿元,打造白兆山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开园。钱冲银杏谷被国家授予唯一一家古银杏森林公园,首届中国银杏节在安陆成功举办,投资2亿元整体开发的钱冲银杏谷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引导和支持文化创作、文化交流,积极筹备李白国际研讨会,李白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快,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安陆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专栏漫画创作基地。文化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餐饮娱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三产业实现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39%。
突出项目培育市场主体
坚持以民有民营为方向,以开放开发为动力,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进,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安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借助外力引项目。牢固树立“县域经济就是招商经济”的思想,把招商引进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一把手工程”,紧紧抓住东部沿海企业因土地、能源、水资源、劳动力缺乏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把国内最具资本扩张能力的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把在外人士作为招商引资的桥梁和纽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社会关系,挖掘一切资源潜力,广泛吸纳更多的客商到安陆投资创业。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外资1500万美元,内联引资15.93亿元,新签约15个过千万元项目。宝迪工业园、长江镍业等投资过10亿元大项目纷纷落户,开创了引进大型工业项目的新局面。
二是激活内力兴项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规模不论大小,干起来就行;税收不论多少,能增收就行。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限制的行业和领域,都向民营经济开放,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投资者低成本发展私营经济。每两年开展“十佳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加大创业之星创业事迹的宣传力度,着力培育和弘扬敢闯敢冒、艰苦奋斗、宽容宽厚、诚实守信的创业文化,营造“能创业、会创业、创成业、创大业”的氛围。到去年底,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5.2%,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到79.7%,全市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分别发展到1.2万个和1683家,共吸纳就业人员3.8万人。
三是集中精力抓项目。坚持从完善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责任,推动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一是抓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每年确定一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全面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有关部门包保重点项目制度,每年初召开项目交办会,将项目建设任务分解到单位、到个人,到天,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发展局面。二是抓难题破解。针对土地、资金等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化解难题。建立健全信用担保公司和贷款公司,定期举行银企现场对接活动,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近两年,全市累计投放各类创业贷款15亿元。加强土地政策的落实力度,根据安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土地建设规划,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定期组织“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服务”劳务招聘会、见面会。近两年共解决企业用工7800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三是抓考核奖惩。建立项目建设进度台账,实行一月一汇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评比,年终结总账。将市四大家领导和市直各部门服务项目建设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工资和干部任用挂钩,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抓项目的积极性。
优化环境搭建发展平台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坚持从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入手,带动整个发展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清除妨碍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再创发展新优势。
优化园区环境。加快推进市工业园区东扩北延步伐,加强城南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布局和管理服务机制,市工业园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城南工业园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园区承载力和带动力进一步提高。坚持优化布局,整合力量,完善政策,集中力量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园区建成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10家以上,产值达到50亿元。坚持“要素共用、利益分享”,引导乡镇工业项目向市工业园区集中,支持府城、李店等四个乡镇在市工业园区设立“园中园”。鼓励乡镇兴建工业小区和特色园区,府城五一工业园、李店卓湾工业园和雷公陶土工业园规模进一步扩大。
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进政策,对项目建设第一引进人按照新增税收的1%给予奖励。加大对企业技改扩能、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创精品名牌的企业一次性给予奖励10万元。大力推进以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公路绿化经营权拍卖为主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四荒”资源经营权拍卖率达到100%,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1%。运用以奖代补的办法,引导各类民间资本投资经营社会事业和社会服务业。
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完善招投标体制,进一步规范了招投标行为。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广泛开展“人人都是发展环境”大讨论活动和“诚信安陆”创建活动,机关干部服务中心、服务发展的热情明显增强。把开展服务企业、服务投资者、服务项目的“三服务”活动纳入机关作风建设,与机关部门和全员绩效考核挂钩。加强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毫不手软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近年来,共处理“四霸六强”案件23起,对4名吃拿卡要的机关干部分别给予免职、取消执法资格处理,促进了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
安陆名片与荣誉
·湖北省畜牧生产大市·湖北省优质稻主产县市·湖北省农产品加工(畜牧)示范园区·李白故里·中华银杏之乡·全国足球之乡·全国漫画艺术之乡·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市·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粮机城·全国最大的厨具生产基地·全国著名的绿色蛋品生产加工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中成药生产地之一·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安陆简介
安陆人杰地灵,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历史上郧子国、安陆郡、德安府所在地,是全国著名的“漫画之乡”、“足球之乡”、“银杏之乡”。
碧山涢水,钟灵毓秀,这块土地上不仅孕育了宋祁、宋庠等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还吸引了历代的游人士子、墨客骚人。李白、杜牧、苏轼、欧阳修等均曾涉足安陆,流连忘返。唐代大诗人李白当年仗剑去国,来到安陆,娶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生一儿一女。他在白兆山隐居十年,以文会友,留下了百余首不朽诗篇。面对安陆的灵山秀水,诗人写下了“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赞誉之辞。白兆山至今还有他18处遗址遗迹。因此,安陆还被称为“李白故里”。
安陆位于湖北省东北部,东经113°10′─113°57′,北纬31°04′─31°29′之间。地处武汉、襄樊两大城市经济圈的交汇地带,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46公里,版图呈蝴蝶状。
安陆交通发达。汉丹铁路、汉十高速公路、“316”国道纵贯南北,安花公路、安卫铁路贯穿东西,并与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相连接,北往襄樊,南通武汉,距武汉市仅11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80公里,是九省通衢的大武汉的卫星城市,是武汉、襄樊、十堰的重要连接点,是随州曾侯乙编钟、襄樊古隆中、武当山和三峡旅游路线的经过地。
安陆国土面积1355平方公里,人口63万,辖9镇4乡2个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安陆以建设生态农业大市为目标,已打造出优质稻、畜禽、林果、特色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基地板块,初步建成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粮油机械、金属制品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已打造出中国粮机城、全国最大的厨具生产基地、全国著名的绿色蛋品生产加工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中成药生产地之一。
安陆“神丹”系列蛋品、唐宋白花菜畅销国内外;安陆酒曾经为日本友人所盛赞;安陆银杏系列产品、黄牛、瘦肉型猪、禽蛋、油桐、板栗、优质米、金银花露、南乡萝卜等土特产质优价廉,饮誉中外。
安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白兆山以其秀丽的风光和浓郁的李白文化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10多万人次。2009年11月18日,首届中国银杏节在安陆举行,全国首家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在安陆钱冲挂牌成立。钱冲古银杏生态旅游区,是我国目前现存的两大天然古银杏群落之一。钱冲古银杏参天连片,现有千年以上古银杏59株,500年以上的1468株,100年以上的4683株。太平寨旅游风景区,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则给人以神秘感,西晋张昌起义时构筑的古寨、石屋、古堡仍历历可见。
安陆有着辉煌的“红色”旅游资源。1939年,李先念、陈少敏在赵家棚开创鄂中抗日根据地,并在白兆山西南的彭家祠堂成立了新四军第五师。钱冲的蜡树湾曾是五师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赵棚镇祝家独屋,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后国、共、美三方谈判旧址。
1984年,赵棚镇建成抗日烈士陵园、抗日烈士纪念碑、怀念亭、革命文物陈列室。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自题写“赵家棚抗日烈士纪念碑”,并在碑前亲手栽植了常青树。烈士陵园是省市县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大支柱产业撑起县域经济脊梁
安陆市粮油机械、医药食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经历了“十五”期间的改制、重组、盘活,在“十一五”期间已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形成了湖北省52家重点产业集群之一——中国粮机城、全国最大的厨具生产基地之
一、全国著名的绿色蛋品生产加工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中成药生产地之一。“十一五”期间,安陆市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企业总数达81家,从业人员1.58万人;累计完成总产值107.13亿元,年均增长29.6%。
金属制品产业
安陆市金属制品产业以湖北爱仕达电器、中科铜箔、博太碳化等8家企业为龙头,规模企业数达到20家,其产业规模和税收贡献是安陆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十一五”期末,产业总资产达到9.17亿元,占地总面积近3000亩,从业人员3000余人。“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29.0亿元,年均增长31.2%。
在金属制品产业发展上,安陆坚持“技术改造调结构、产品创新争市场、抓大做强育龙头”的发展模式,促进其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产业投入技术改造资金8.96亿元,推动了爱仕达电器由铝制厨具向不锈钢厨具的成功转型,产品已成功进入全球高端厨具市场;中科铜箔加大了超薄柔性电子铜箔的研发创新步伐,产品供不应求;2010年,随着爱仕达电器的成功上市、中科铜箔二期扩能的竣工投产等,安陆市金属制品产业必将迈上更高的台阶。
医药食品产业
安陆医药食品产业以午时药业、神丹食品、禾丰米业、德发府糖业等6家企业为龙头,规模企业达32家,产业规模已成安陆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现已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蛋品生产加工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中成药生产地之一的产业格局。“十一五”期末,产业总资产达到7.32亿元,占地总面积约1800亩,从业人员近3500人,“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47.6亿元,年均增长33.6%,医药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有三个重点:
一是突出项目建设重点。从2006年开始,医药食品类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形势和市场需要,纷纷投资扩大技改,企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神丹公司投资1000万元从荷兰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鲜鸡蛋包装生产线,该加工设备通过鲜蛋清洗、紫外线消毒、剔除次劣蛋、分级、涂油保鲜、喷码包装等工序,使蛋品更加卫生安全,品质新鲜如初。湖北午时药业投资1.5亿元,新建占地面积 10000平方米提取车间和仓库,用以巩固并扩大传统产品市场,并研制开发出新型针剂、粉剂类西药产品,进一步拓宽产品领域。
二是突出精品名牌重点。午时药业公司通过GMP达标后,全部按标准组织生产,产品多次荣获“国家中医药优质产品”、“省精品名牌”、“全国儿童生活用品优秀新产品金鹿奖”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等荣誉称号。神丹公司在国内率先提出健康蛋概念,致力于营养健康蛋品开发,着力打造“神丹品牌”,公司有五项产品被中国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被科技部评为“中国星火计划名优产品”,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名优产品”,“神丹”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禾丰公司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注重开发质优档次高的新产品。
三是突出市场开拓重点。午时药业公司,康正药业公司等医药企业把新产品开发和储备作为重点,采取技术引进、生产消化、销售推广等形式,扩大产品销售市场。神丹公司以超市销售作为蛋品销售的主渠道,产品进入了大型连锁超市和3000多家便民连锁超市,销售网络履盖全国各地。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客商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
粮油机械产业
安陆市粮油机械产业的发展始于1966年建设的东方红粮机厂,在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体制改革,一大批民营粮油机械企业相继产生并快速发展,形成了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同行业前三强,被列为全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十一五”时期,安陆市粮油机械产业共有生产类及协作配套类企业32家,其中生产类企业17家、协作配套企业15家,全部为民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8.69亿元,整体占地面积1200余亩,形成了年产粮油机械设备3000多台套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涉及成套碾米设备、单机、榨油机、抛光机及烘干成套设备、配套设备等系列,加工产品发展到大米、面粉、仓储、饲料等6大系列300多个品种。永祥公司“永祥牌”大米抛光机成套设备,碧山公司的“碧山牌”成套碾米设备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十一五”前四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18亿元,年均增长27.3%。
安陆粮机品牌深入人心,产品以质量过硬,产品种类,型号齐全,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到位,信誉优良,已成为国内外客商购买粮机的首选。按照区域化、特色化设置的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共设立各类销售网点300多处。产品销售额占全国同行业市场总份额的15%—20%,产品还出口到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永祥粮机、碧山粮机、东方红粮机、天星粮机等重点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创立了先发优势,成为行业发展领头雁。永祥粮机规模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三,销售量居全国第一,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产业配套日臻完善。产业内企业分工比较明确,各有侧重,且呈专业化、高新化发展趋势。生产要素顺势聚集,外地资本、人才不断进入,涌现出一大批专门从事专业研发、产品销售、运输中介商和代理商,储备了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产业发展后发优势。
纺织服装产业
安陆市纺织服装产业以安棉、安丰达、富棣田、赐梦服饰、伟鹏服饰等6家企业为龙头,规模企业数共9家。“十一五”期末,产业总资产4.33亿元,占地总面积约700亩,从业人员近2000人,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15.35亿元,年均增长26.7%。纺织服装产业依托传统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抢抓国家产业政策机遇,不断加大招商引进和企业改制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产业实力不断壮大。产品涵盖棉纺、化纤纺织、染整、针织、服装、纺织配件等领域。拥有30万锭纺纱、4000锭纺晴纶针织绒线、1112台织布机、40台(套)织袜机、40台包覆纱织机、300台(套)制衣设备、年产500万件针织设备和8台(套)纺织配件设备。“十一五”期间,安陆抢抓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延伸产业链,调高调优纺织产品,做大做强纺织基地,全面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即企业结构从发展以中低档喷水织机为主的纺织企业转向重点扶持高水平龙头企业和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从扩展一般性技术水平的纺织装备转向采用高新技术装备。各纺织企业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开发中高档针织服装产品,逐步提高设备档次,淘汰落后织机,改进、重组喷水织机,引进高档喷气、剑杆、片梭织机及经编、纬编机等,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
技术改造调结构产品创新争市场抓大做强育龙头
十一五期间,安陆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以工强市”战略,狠抓粮油机械、医药食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招商引进与项目建设、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安陆市工业企业总数达268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30.1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6.9亿元,流动资产13.7亿元;全部企业在岗职工2万余人。“十一五”期间前四年,安陆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6.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6.7亿元,创利税6.53亿元,实现利润3.4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7%。“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投资过500万元的工业技术改造项目87个,计划总投资46.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8.1亿元,项目投资逐年增大。四大支柱产业涉及到的技改项目达到62个,计划投资额达27.3亿元,占全市工业技改项目投资总额的71.7%,十一五期间,四大支柱产业实际完成投资25.6亿元,占计划投资额的93.8%。
培优做强支柱产业,夯实县域经济支撑力量
目前,安陆工业已形成了以粮油机械、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四大支柱产业为支撑、囊括39家龙头企业为重点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每年年初,市政府及时召开相关部门和工业企业的生产动员大会,确定了全年工业发展总体目标。特别是每届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和孝感市工业经济会议后,我们按照“抓准、抓早、抓紧、抓好”的要求,全力以赴围绕目标抓发展,强化生产要素的组织,狠抓措施落实到位,组织专班抓重点项目增后劲,盯住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抓进度,促进了支柱产业壮规模、上档次、强实力,形成了支柱产业推动工业发展、龙头企业拉动支柱产业发展、骨干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的良性局面,有力地保证了全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以招商引进增强工业发展潜力
十一五期间,安陆市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更有效的措施,以园区和现有企业为载体,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亲自上阵抓项目,多方走访客商洽谈项目,招商引进成效显著。重点有工业园区总投资3亿元以上的中科铜箔二期扩能、总投资5000万元的荣盛钢构公司的落户投产、总投资1亿元的神丹食品公司扩能、总投资5亿元的爱仕达工业园、总投资5亿元的安棉工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宝迪科技、总投资16亿元长江镍业等项目的投产和建设,这些项目的投产达产,将极大地增强我市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把握经济增长点狠抓落实
每年年初,安陆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点都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十一五”最后一年,安陆市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2亿元,增幅为30%;预计主营业务收入45亿元,增幅为32%;年产销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3家;预计税金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5家。今年全市共有56家成长型中小企业,预计下半年可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达到155家。
全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保障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安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每次市委市政府全局性会议、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布置,建立健全了领导包企业、企业评部门、企业规费明白卡等一系列制度,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优化软环境办公室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有了明显好转。各职能部门支持发展、服务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力度明显加大,全市上下形成了“服务理念最新、服务态度最好、办事效率最高、发展成本最低、干部队伍最廉、社会环境最优”的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重点项目简介
宝迪食品工业园暨种猪养殖一体化项目
湖北安陆宝迪食品工业园暨种猪养殖一体化项目,是我市依托良好的投资环境及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进天津宝迪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的重大项目。项目占地900亩,其中,宝迪食品工业园落户市工业园区,占地400亩;种猪养殖生产项目落户烟店镇乌龟咀水库,占地500亩。项目主要包括:年屠宰200万头现代化牲猪屠宰加工厂,年屠宰5000万羽禽类屠宰加工厂、年加工800吨血浆蛋白粉及2800吨血球蛋白粉加工厂、年出栏5万头种猪养殖场,建设周期18个月,预计年底建成投产,3年内达产,解决就业人员2000人,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1亿元,食品工业园蛋白粉车间主体工程基本结束,即将封顶并安装设备,办公楼等附属设施已开工建设,屠宰车间和园区道路、绿化等工程已按程序完成了招标工作,即将开工;烟店种猪场已完成相关设计,正在进行场地平整。
8万吨镍铁生产项目
湖北长江镍业项目是安陆市引进的一家大型金属冶炼制造企业,于2009年10月24日正式签约落户安陆市城南工业园。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利用国外氧化镍矿资源,采用RKEF法(火法)冶炼工艺生产金属镍。该项目工艺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填补了国内镍业冶炼工艺技术空白,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是国家支持发展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占地10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项目区113户居民搬迁,今年3月下旬开始土地平整招标,预计2010年11月份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年底前正式生产运营,达到年产4万吨镍铁产能;二期计划2011年开始建设,年底投产。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镍铁8万吨,销售收入40亿元,税收5亿元,解决就业1000人。
白兆山旅游开发项目
安陆市白兆山风景区属国家级森林公园,占地面积804公顷,李白在安陆以白兆山为活动中心,娶妻生子,留下十八处遗迹和一百多首名篇佳作及众多美丽动人传说,其中影响最大、文化底蕴最深、最为令人赞叹不已的则是李白诗词。李白在安陆生活居住的十年期间,共写了一百零九首诗文,这些作品不仅在历史上广为流传,如今更吸引着海内外学者、游人到此观光、浏览、瞻仰、留念。白兆山以其秀丽的山川景色和浓郁的李白文化吸引游人,年年均有数以万计的游客上山旅游观光,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2006年我市引进浙江立强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对白兆山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内容:李白故居、李白纪念馆、李白雕像、诗长廊、诗歌村、摩崖石刻群、读书台、唐俑园、洗笔池、野营、龙泉观八仙图浮雕等。经济效益1500万元,投资回收期8年。
经过几年的建设,先后编制白兆山风景区规划和控制性祥规,基本完成了祖师殿、白云泉、绀珠泉、桃花林、祖师殿宗教活动区和碧山湖文化休闲区,别墅旅馆等景区景点和会议中心、餐饮中心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钱冲银杏谷开发项目
钱冲古银杏生态旅游区,占地60平方公里,境内有全国罕见的千年古银杏群落,古木参天,山水秀丽,风景宜人。有千年以上银杏59株,500年以上1468株,100年以上4683株,同时还拥有天女金桂、状元古柏、桂竹园、兰草路、桃花溪等天然园林群5处,拥有梅洞、哪吒洞等两处天然溶洞,有夫妻树、情侣树、子孙树、母子树,极具观赏价值和情趣。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东晋张昌、元末陈友谅两位农民起义领袖曾在此安营扎寨。太平寨多处遗址。1939年至1941年,李先念曾率部在此战斗三个春秋。该项目符合省旅游局、省计委批准的 《安陆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每年均有数以万计的游客上山观光旅游,寻古探幽,抚今追昔,沐浴湖光山色,缅怀先烈伟业,是一片集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于一体的神奇的热土,极具开发潜力和价值。2009年,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了旅游公路、银杏广场、古树挂牌等建设工作,获批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银杏节。
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企业自筹。建设内容:乡村博物馆、民俗风情园、银杏品茶园、蜜蜂、长寿乐园、银杏森林公园、关帝庙、新五师司令部革命遗址等。年收入2500万元,投资回收期8年。目前,已与立强公司签订正式开发合同,正在组织移交,做好相关拆迁工作。(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