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作风建设年活动调研报告
丰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铭德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害是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核心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就是把大批农民逐步从土地中转移出去。近些年来,我镇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来抓,劳务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发展现状
(一)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7年全镇输出劳动力4925人次,年人均收入按4000元计算,总收入达1970万元。劳务输出的性质已由过去农民增收的一个项目,向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一种重要经济成份转变。
(二)劳务输出的行业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过去的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活,从事技术工种的不多,而现在却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发展。目前从事装璜、磨工、焊工、车工、钳工、机修工等技术工种的人员已占相当比例。
(三)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是非农产业大发展,劳务输出能够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从而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改变了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 1的局面。另外,土地的集中,有利于调整农作物布局,又使二、三产业得到有效调整。近年来我镇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迅速崛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以前,老百姓农闲时无事可做,赌博、打架等事件时有发生,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劳务经济发展起来,人们没有了闲工夫,都一心想挣钱、一心想发家,扰乱社会治安、聚众闹事等不良行为减少了许多,农村出现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较大盲目性。由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劳务信息渠道不畅,劳务经济中介服务主体发育滞后,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性、盲目性和不稳定性。目前我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仍然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友缘带动为主,有组织输出虽有进步,但进展不快,比例较低,主要是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数量偏少,没有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二是对劳务输出的服务不够到位。乡镇政府在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上没有比较成型的组织,没有各种健全服务机构,无法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信息。
三是外出务工者的文化程度偏低。近年来,大部分外输人员都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外出务工,没能做到先培训后输出,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进行一定技能培训,素质不高。据统计我镇4900多外出务工者当中,初中文化程度达3980多人,占总
数的81%,接受过劳务培训的人员400人,只占总数的8%。
三、对策建议
我镇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农村人口16118人,农村劳动力7968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还有着巨大潜力。按照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每个农业劳动力经营8亩耕地),全镇实际所需农业劳动力约为5000多人,还有2000多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随着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潜在富余劳动力还会不断增加。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发展力度,尽快把这一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要在更新群众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首先,要教育群众摆脱宿命论思想的束缚。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培养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其次,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敢于追求未来美好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他们熟悉到:要想生活好,就要挺直腰杆走出去,只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奋发图强的品格和敢想敢做的精神,生活就会好起来。再次,还要帮助群众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要通过老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发家致富,靠自己的双手架起通向富裕的金桥,在外面广阔的世界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要在畅通输出渠道上下功夫。一要变自由输出为有组织输出。要健全组织,确定专人负责,把劳务工作时时抓在手上,变自由输出为有组织的输出。输出的每个环节都要有人抓,有人管,使劳务输出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要变盲目输出为定向输出。以前大多数劳务输出属于盲目输出,听到哪个地方有活
干、有钱赚,不考察、不了解,就急忙组织人员去,许多时候劳务人员去后就返回,不但没有挣到钱还白花了路费。今后政府要多联系一些输出渠道,多辟建一些劳务基地,多提供一些劳务信息,使劳务人员输出有方向,立足有根基,挣钱有把握。三要变就地输出为异地输出。本地经济不发达,内转人员收入较低,加之市场狭小有限,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而发达的大、中城市劳动力需求大,特别是专业的技工人员,活好找,钱好赚,收入远远超过本地。
3.要在强化务工者素质上下功夫。提高外出务工者的素质,必须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学校或有关培训机构搞好衔接,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维权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
4.要在增强就地转移能力上下功夫。在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地就业。一是大力发展种养业。我镇农业资源丰富,种养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近年来,我镇在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生猪养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
业。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应在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上花气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三是抓好小城镇建设。我镇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当前应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小城镇综合功能,提高小城镇对农民的吸纳能力。
5.要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一是要搞好用工信息服务。要与发达地区建立用工信息平台,及时为农民提供劳务信息。二要搞好政策咨询服务。帮助外出务工者了解各种用工信息,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劳务纠纷,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三要为返乡创业人员打造创业平台,提供便利条件,使其在新农村建设、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建功立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四要留守后方保障服务。关注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生活和儿童教育,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支持和鼓励外出农民自愿、依法、有偿转包或出租承包地经营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二篇: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开端××县共有人口20.75万人,乡村人口18.6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9.83%。由于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极差,75%以上的行政村分布在山上,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比较滞后,全县有城乡富余劳动力5.2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有4.8万人。经过近几年来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劳务输出工作已有了良好的起步。据人事劳动部门统计,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2.82万人,大约挣回现金1.12亿元。据统计部门的农村住房记帐监测和农村住房贫困监测调查统计,在农民纯收入中,人均外出打工收入达599.70元,贡献率为38.97%。2004年,经过组织动员,全县劳务输出4.01万人,劳务输出的途径除一小部分分布在本省的中小城市和邻省湖北的十堰市外,大部分涌向广州、东莞、深圳、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山西、河南也有分布。实践已证明,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以劳务输出、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正在兴起。存在的问题目前,我们劳务输出的“蛋糕”做的还不够大,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组织管理。绝大部分民工通过熟人介绍带出或三三两两结伙外出找活干。这种自发无序的劳务输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出去后没有找到工作,又只好踏上返乡之路。就业稳定性差,合法效益保护难,容易引发各种问题,给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推进带来负面效应。二是劳务输出素质不高。据了解,××今年近4万人的外出务工群体中,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有4121人,仅占劳务输出总人数的10.29%,其余都是初中以下文化,还有相当一部分仅有小学文化甚至有的没有文化。因而在务工工种上呈现出劳力型多,技能型少;普通杂工多,专业技工少;粗糙加工行业多,科技精细行业少。三是自主创业能力不强。由于缺乏信息、技术和资金,除少数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办饮食业、服务业、经销小商店和搞些小工程外,大多数均是被动就业,在外主要是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干不了、也干不好的、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四是劳务工作协调不力。县委、县政府及县人事劳动部门高度重视,多方搜集就业信息,为提供就业机会铺路搭桥,希望通过劳务输出“挣票子,换脑子”把经济搞上去使农民富起来。广大农民群众由于产业受到市场冲击,农业增产不增收和“出卖难”等问题的困扰,绝大多数群众急切希望通过外出务工,能挣些钱,使家庭生活好一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乡镇对此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宣传不够,协调不力,有的仅只是成立个机构,没有开展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作为村这一级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就更少了。没有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有力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五是缺乏先进劳务思想。目前,各项工作正处在转型阶段,少数乡村干部的工作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没有完全转变,部分群众习惯了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耕作,广种薄收。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发展劳务输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劳务输出工作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部分群众认为外出务工太苦、太累、又不安全、没有保障,不愿外出务工。更有甚者,他们对擦鞋、搓澡、洗头等一些既省力又来钱的活儿,认识存在偏差,觉得丢人不愿干。还有一些离家一段时间恋家或逢夏收或逢春节常常回家,吃苦耐劳方面不够。可行的对策尽管劳务输出工作还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第三篇: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开端××县共有人口20.75万人,乡村人口18.6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9.83%。由于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极差,75%以上的行政村分布在山上,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比较滞后,全县有城乡富余劳动力5.2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有4.8万人。经过近几年来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劳务输出工作已有了良好的起步。据人事劳动部门统计,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2.82万人,大约挣回现金1.12亿元。据统计部门的农村住房记帐监测和农村住房贫困监测调查统计,在农民纯收入中,人均外出打工收入达599.70元,贡献率为38.97%。2004年,经过组织动员,全县劳务输出4.01万人,劳务输出的途径除一小部分分布在本省的中小城市和邻省湖北的十堰市外,大部分涌向广州、东莞、深圳、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山西、河南也有分布。实践已证明,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以劳务输出、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正在兴起。存在的问题目前,我们劳务输出的“蛋糕”做的还不够大,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组织管理。绝大部分民工通过熟人介绍带出或三三两两结伙外出找活干。这种自发无序的劳务输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出去后没有找到工作,又只好踏上返乡之路。就业稳定性差,合法效益保护难,容易引发各种问题,给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推进带来负面效应。二是劳务输出素质不高。据了解,××今年近4万人的外出务工群体中,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有4121人,仅占劳务输出总人数的10.29%,其余都是初中以下文化,还有相当一部分仅有小学文化甚至有的没有文化。因而在务工工种上呈现出劳力型多,技能型少;普通杂工多,专业技工少;粗糙加工行业多,科技精细行业少。三是自主创业能力不强。由于缺乏信息、技术和资金,除少数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办饮食业、服务业、经销小商店和搞些小工程外,大多数均是被动就业,在外主要是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干不了、也干不好的、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四是劳务工作协调不力。县委、县政府及县人事劳动部门高度重视,多方搜集就业信息,为提供就业机会铺路搭桥,希望通过劳务输出“挣票子,换脑子”把经济搞上去使农民富起来。广大农民群众由于产业受到市场冲击,农业增产不增收和“出卖难”等问题的困扰,绝大多数群众急切希望通过外出务工,能挣些钱,使家庭生活好一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乡镇对此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宣传不够,协调不力,有的仅只是成立个机构,没有开展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作为村这一级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就更少了。没有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有力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五是缺乏先进劳务思想。目前,各项工作正处在转型阶段,少数乡村干部的工作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没有完全转变,部分群众习惯了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耕作,广种薄收。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发展劳务输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劳务输出工作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部分群众认为外出务工太苦、太累、又不安全、没有保障,不愿外出务工。更有甚者,他们对擦鞋、搓澡、洗头等一些既省力又来钱的活儿,认识存在偏差,觉得丢人不愿干。还有一些离家一段时间恋家或逢夏收或逢春节常常回家,吃苦耐劳方面不够。可行的对策尽管劳务输出工作还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可行的对策,做大做强××劳务经济。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劳务输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真正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要按照“扩大规模,提高素质,培育市场,强化服务”的总体要求,加强劳务信息、劳务市场、技能培训、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劳务输出数量、质量“双提高”。县委、县政府要将这项工作合理地纳入考核。确保全县劳务输出人员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县劳务输出4万人,占剩余劳动力的80%。
2、成立机构,建立劳务输出组织体系。各级都要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领导,从县人事劳动局职介中心到乡镇劳务输出保障所、村就业工作站、组劳务信息联络员,要层层夯实责任,尽快形成强而有力的县、乡镇、村、组“四级”联动抓管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县乡干部要深入村组与群众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宣传,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动员引导他们积极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3、加强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要着重抓好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性培训,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充分利用县职教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和各乡镇农技校以及其他培训实体,围绕市场需求,以初、高中毕业生、青年农民、下岗职工为对象,认真实施培训计划,使外出务工人员既具备基本
第四篇: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精选)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良好的开端
××县共有人口20.75万人,乡村人口18.6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9.83%。由于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极差,75%以上的行政村分布在山上,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比较滞后,全县有城乡富余劳动力5.2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有4.8万人。经过近几年来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劳务输出工作已有了良好的起步。据人事劳动部门统计,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2.82万人,大约挣回现金1.12亿元。据统计部门的农村住房记帐监测和农村住房贫困监测调查统计,在农民纯收入中,人均外出打工收入达599.70元,贡献率为38.97%。2004年,经过组织动员,全县劳务输出4.01万人,劳务输出的途径除一小部分分布在本省的中小城市和邻省湖北的十堰市外,大部分涌向广州、东莞、深圳、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山西、河南也有分布。实践已证明,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以劳务输出、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正在兴起。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劳务输出的“蛋糕”做的还不够大,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组织管理。绝大部分民工通过熟人介绍带出或三三两两结伙外出找活干。这种自发无序的劳务输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出去后没有找到工作,又只好踏上返乡之路。就业稳定性差,合法效益保护难,容易引发各种问题,给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推进带来负面效应。
二是劳务输出素质不高。据了解,××今年近4万人的外出务工群体中,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有4121人,仅占劳务输出总人数的10.29%,其余都是初中以下文化,还有相当一部分仅有小学文化甚至有的没有文化。因而在务工工种上呈现出劳力型多,技能型少;普通杂工多,专业技工少;粗糙加工行业多,科技精细行业少。
三是自主创业能力不强。由于缺乏信息、技术和资金,除少数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办饮食业、服务业、经销小商店和搞些小工程外,大多数均是被动就业,在外年农民、下岗职工为对象,认真实施培训计划,使外出务工人员既具备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知识,又具备外出务工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提高劳务就业率,逐步使劳务输出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实现“外出务工一个人,致富创业一个家”、“带出一批人,发展一个村”的创业飞跃。
4、设处建站,搞好劳务信息采集发布。在太原、东莞、北京等我县劳务输出密集地区或城市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或工作站,负责对重点劳务输出基地的劳务市场开发,协助做好本县人员的安置,协助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劳资纠纷、权益保障等实际困难。并组织动员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创业,建设家乡。要高度重视省内外劳务市场信息收集、分析、筛选、发布工作。输出前要详细考察,获得准确可靠信息。输出过程中要搞好组织培训,落实专人领送到厂,落实上岗,以减少民工外出务工的盲目性。要努力培育以“三苦”精神为底蕴的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
5、优化服务,切实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县人劳、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要积极主动为外出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对外出务工人员所需的证、卡、档案资料要及时准确的提供。办理各类*收费要严格按《收费许可证》和《物价许可证》规定的标准收取,坚决不准乱收费。*要及时,春节前后等劳务输出高峰期可实行全日工作制,为外出民工提供服务。
(作者系××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第五篇: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开端××县共有人口20.75万人,乡村人口18.6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9.83。由于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极差,75以上的行政村分布在山上,经济、文
化、交通和信息比较滞后,全县有城乡富余劳动力5.2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有4.8万人。经过近几年来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劳务输出工作已有了良好的起步。据人事劳动部门统计,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2.82万人,大约挣回现金1.12亿元。据统计部门的农村住房记帐监测和农村住房贫困监测调查统计,在农民纯收入中,人均外出打工收入达599.70元,贡献率为38.97。2004年,经过组织动员,全县劳务输出4.01万人,劳务输出的途径除一小部分分布在本省的中小城市和邻省湖北的十堰市外,大部分涌向广州、东莞、深圳、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山西、河南也有分布。实践已证明,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以劳务输出、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正在兴起。存在的问题目前,我们劳务输出的“蛋糕”做的还不够大,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组织管理。绝大部分民工通过熟人介绍带出或三三两两结伙外出找活干。这种自发无序的劳务输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出去后没有找到工作,又只好踏上返乡之路。就业稳定性差,合法效益保护难,容易引发各种问题,给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推进带来负面效应。二是劳务输出素质不高。据了解,××今年近4万人的外出务工群体中,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有4121人,仅占劳务输出总人数的10.29,其余都是初中以下文化,还有相当一部分仅有小学文化甚至有的没有文化。因而在务工工种上呈现出劳力型多,技能型少;普通杂工多,专业技工少;粗糙加工行业多,科技精细行业少。三是自主创业能力不强。由于缺乏信息、技术和资金,除少数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办饮食业、服务业、经销小商店和搞些小工程外,大多数均是被动就业,在外主要是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干不了、也干不好的、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四是劳务工作协调不力。县委、县政府及县人事劳动部门高度重视,多方搜集就业信息,为提供就业机会铺路搭桥,希望通过劳务输出“挣票子,换脑子”把经济搞上去使农民富起来。广大农民群众由于产业受到市场冲击,农业增产不增收和“出卖难”等问题的困扰,绝大多数群众急切希望通过外出务工,能挣些钱,使家庭生活好一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乡镇对此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宣传不够,协调不力,有的仅只是成立个机构,没有开展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作为村这一级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就更少了。没有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有力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五是缺乏先进劳务思想。目前,各项工作正处在转型阶段,少数乡村干部的工作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没有完全转变,部分群众习惯了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耕作,广种薄收。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发展劳务输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劳务输出工作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部分群众认为外出务工太苦、太累、又不安全、没有保障,不愿外出务工。更有甚者,他们对擦鞋、搓澡、洗头等一些既省力又来钱的活儿,认识存在偏差,觉得丢人不愿干。还有一些离家一段时间恋家或逢夏收或逢春节常常回家,吃苦耐劳方面不够。可行的对策尽管劳务输出工作还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可行的对策,做大做强××劳务经济。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劳务输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真正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要按照“扩大规模,提高素质,培育市场,强化服务”的总体要求,加强劳务信息、劳务市场、技能培训、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劳务输出数量、质量“双提高”。县委、县政府要将这项工作合理地纳入考核。确保全县劳务输出人员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县劳务输出4万人,占剩余劳动力的80。
2、成立机构,建立劳务输出组织体系。各级都要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领导,从县人事劳动局职介中心到乡镇劳务输出保障所、村就业工作站、组劳务信息联络员,要层层夯实责任,尽快形成强而有力的县、乡镇、村、组“四级”联动抓管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县乡干部要深入村组与群众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宣传,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动员引导他们积极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3、加强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要着重抓好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性培训,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充分利用县职教中心、就业培训中心
和各乡镇农技校以及其他培训实体,围绕市场需求,以初、高中毕业生、青年农民、下岗职工为对象,认真实施培训计划,使外出务工人员既具备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知识,又具备外出务工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提高劳务就业率,逐步使劳务输出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实现“外出务工一个人,致富创
业一个家”、“带出一批人,发展一个村”的创业飞跃。
4、设处建站,搞好劳务信息采集发布。在太原、东莞、北京等我县劳务输出密集地区或城市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或工作站,负责对重点劳务输出基地的劳务市场开发,协助做好本县人员的安置,协助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劳资纠纷、权益保障等实际困难。并组织动员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创业,建设家乡。要高度重视省内外劳务市场信息收集、分析、筛选、发布工作。输出前要详细考察,获得准确可靠信息。输出过程中要搞好组织培训,落实专人领送到厂,落实上岗,以减少民工外出务工的盲目性。要努力培育以“三苦”精神为底蕴的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
5、优化服务,切实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县人劳、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要积极主动为外出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对外出务工人员所需的证、卡、档案资料要及时准确的提供。办理各类证件收费要严格按《收费许可证》和《物价许可证》规定的标准收取,坚决不准乱收费。办证要及时,春节前后等劳务输出高峰期可实行全日工作制,为外出民工提供服务。(作者系××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1]
在百度搜索: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