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破解五大发展难题

时间:2019-05-13 16:1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破解五大发展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破解五大发展难题》。

第一篇: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破解五大发展难题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破解五大发展难题

——兼谈“十二五”期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途径

吴金明

【摘 要】 农民收入过低,城乡差距过大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必须破解五大发展难题——推进承包耕地资本化,破解土地有效流转难题;推进宅基地商品化,破解农村财富“黑洞”难题;推进“万企联村”,破解现代经营要素有效进入农村的难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调整产业链式分配结构,破解产业附加值低的难题;推进五大民生公平合理制度建设,破解城乡统筹难题。

【关键词】农民收入 土地流转 产业链 城乡统筹 农业现代化

从“十五”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农业发展,特别是从科学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角度来看,的确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们、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各种农业科学技术,以及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大批农业企业,都大大推动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存在五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第一、农业现代化要走规模化经营之路,首先应解决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问题。目前,湖南农村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68亩,要想在这个基础上耕作,实现农业现代化,达到湖南提出的2015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的目标,可以说是难之又难。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首先面临的是耕地的有效流转问题。第二、现代经营要素如何进入农村,进而推进城乡统筹和农业现代化。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今天,我们的现代经营要素,包括金融、人才、科技、市场经营理念、市场运作方式等,并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融入农村和农业中,也就无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效服务。第三、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将危及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城乡统筹。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第四、在五大民生问题上,农民没有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待遇。目前的户籍制度、五险一金制度,以及教育、医疗、就业、保障等,都没有把农民和市民等同对待,从深层次阻碍了城乡统筹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顺利推进。第五、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延伸农业产业链,尤其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省农产品加工度低,附加值率低,一直制约着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因此,拉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知识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并通过有效的分配制度安排,让农民分享其中的利益,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农业现代化及其与新型工业化走向融合的应有之义与必由之路。上述五大难题一直制约着湖南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我认为,“十二五”期间,农业现代化包括三农问题,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围绕这五大问题来进行探索解决。

一、推进承包耕地资本化,破解土地有效流转难题

土地有效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省委、省政府《决定》中也提出要“深化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据实际调查,由于所有权界限不清、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导致土地流转不畅。在土地流转这个问题上,笔者建议可以结合“两型社会”的建设,先行先试,在承包土地的有效流转上大胆突破,以推动农民的承包耕地向种田能手、企业等转移。要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笔者建议将承包的耕地转变成为可股份化的资产,或称为可抵押性的资产,使土地变成农民的“资本”。而“土地资本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它能够给农民产生更多效益。目前土地对农民来说还不能称之为“资本”,因为农民无法将土地抵押并从银行获得贷款,也不能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获得收益。虽然现在有极少数地方采用了“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流转,但由于农地所有权界限不清、缺乏相应的制度依据,因此大部分农民并没有采取这一流转方式。土地“资本化”后,农民的担心消除了,有利于快速推进大量耕地的有效流转。集中后的耕地可以采用机械化耕种降低成本,通过规模经营提高效益,从而使土地大幅度“增值”。这个“增值”不是农民的体力劳动成果,而是“资产重组”的结果,因此增值所产生的效益也应该采取“按资本(即土地)分配”的方式进行。所以说,耕地所有权资本化是解决土地有效流转的突破口。

“土地资本或资产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流转问题,那么在流转的过程中,是否会有“圈地”行为的发生?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农民作为弱势的一方,承包者应如何保障他们的根本利益?实践中的确已经出现了“圈地”这种情况!尤其在城郊,有些人进行土地流转,不是为了发展农业,而是为城市扩张储备土地,发展房地产。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国家应该尽快立法,要求耕地承包者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保证农业生产用地的基本性质不变;第二,保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湖南省可以先通过省人大常委会进行地方立法,要求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农用地的基本性质和用途绝对不能改变。在保障农民基本利益方面,可以允许农民用土地入股的方式获得分红,或者以出租的方式获得租金收入,这部分称之为财产性收入。同时,获得经营权的企业应安排每户1~2个作为其农业生产工人,提供工资,也就是工资性收入。并且,在农民转变身份为企业工人后,还应该考虑通过法律保障他们的子女享受相同的待遇。

目前,湖南省做的较为成功的企业,比如湖南熙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在土地流转方面就采取了这种方式。农民可以自由选择两种方式,以土地入股的,年底参与分红,不愿意入股的,可以给租金,两者水平基本接近。对合乎要求并且愿意进入企业的富余劳动力,企业安排每户1~2人在公司上班,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经过核算,以这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后,农民一年获得的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其原来耕作一年所获收益的3~5倍。用这种方式,熙可公司流转了大约7万~8万亩地。同样成功的还有浏阳的一家企业,他们通过上述方法把大片土地流转后,采用国际上最高水平的以色列技术栽种草坪。在土地的表面上铺一层膜后,在膜上面种植草坪。销售时将膜与草皮一起打捆运走,对下面的土地不产生任何影响。对不能及时销售的草皮,开发了滑草皮之类的旅游活动。而在草坪不能生长的季节,将膜揭起来种地,丝毫不影响收益。这种建立在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农业高效运营模式,将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效的结合在了一起,既让企业获得规模效益,又让农民获得更多收入。

推进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目前在国家的层面上还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笔者建议可以成立一个如“农村土地流转银行”之类的政策性银行,专门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在“不允许抛荒”的政策指导下,对劳动力不够或不愿种地的农民,可以指导农民到“银行”进行土地流转。国家以一定的价格将土地收购到银行后,再将土地承包给种田能手或企业。目前,农村采取的无论是农村合作社,还是企业承包土地的方式,都需要农民单独面对种地能手或企业,由于担心缺少监督和约束,难以有效保障自己的根本利益,因此不少农民并不愿意采取直接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而“土地流转银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有了这样的银行,以国家行为来保障农民的利益,农民可以放心地将土地经营权交给银行,这样就可以集中推进土地流转了。当然,这个银行必须是政策性银行,可以以村镇银行为基础开拓土地流转的业务,中央给予财政补贴,央行给予特殊的利息补贴,每年利息要减免。启动资金要给予扶持,涉及到一些烂尾帐的时候要买单,只有这样才能有组织、有计划的推进土地流转。

来源:中国改革发展

第二篇:增加农民收入破解小康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收入持续低速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持续扩大,为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根据张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按照中央(2004)1号文件的主题,结合南部作为国定贫困县和百万人口以上丘陵大县的基本县情,就较快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民的殷切希望,顺应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兑现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目前农民收入增速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民增收门路较窄,丘陵地区农民增收还局限在家庭经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其中畜牧业总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二是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价格持续低迷;三是

产业化经营步伐缓慢,结构调整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四是农产品流通不畅,加工转化率低;五是地方经济趋紧,劳动力转移困难;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达标升级活动,加重了农民负担;七是农民群体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

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又要拓展外部空间。

一、调整和优化结构,以提高产量与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在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调整和优化种养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通过择优基地和实施项目投资拉动,将生猪、蚕桑、水果、中药材、龙竹、水产发展壮大成为六大支柱产业,构建百万头dly优质肉猪大县、蚕桑一体化经营大县,将已注册的国优果品脆香柚、“西河山羊”、“升钟鱼”、“城隍垭梨”、“唐西城枇杷”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构建无公害农产品大县,以优质和规模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及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的观念,通过政策激励、提供环境、协调关系等方式,加大对绿神丝绸、蜀佳油脂、西河山羊、福源食品、龙竹公司等效益好、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其示范、带动和辐射功能,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建立利益共同体,发展订单农业,完善产、加、销产业链条,依靠企业开拓市场、减小风险,让农民参与收益的第二次分配,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三、搞好农产品加工,以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绝大多数农民从事的是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从加工环节获取的收益较少,既影响到增收,又影响到产业的发展。改变这一状况,应通过户办、联户办和招商引资办等多种形式一齐上的办法,扩大初级加工,发展精深加工,扩张粮油加工,拓展畜禽产品加工,新上果蔬储藏、保鲜和新鲜饮品加工,将本地的低成本原料加工成市场畅销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品产商品率,促进农民在加工转化增值中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收益。

四、壮大劳务产业,以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转移剩余劳动力是欠发达地区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最佳选择,是增收富民的一项特殊产业。通过以产业形式输出劳动力,既可显著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积累生产发展资金,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还可在观念更新和素质提高的基础上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造就新型农民打下基础。我县通过政府组织输出、项目带动输出、移民性输出、建立基地输出、企业带动输出、对口帮扶输出、就地转移和拓展境外输出,保障了劳务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县2003年劳务输出38.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3亿元。劳务输出成为以一业带多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为特困乡村和特困户的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五、改善生产条件,以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六、创新发展与保障机制,以减轻负担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正确引导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解决千家万户分户作业与产业化经营及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最有效的办法。只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才能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的种田能手和大户、业主、公司流转,实现向产业化经营过度。农民在获得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收益的同时,还可从土地以外的务工经商等环节获得收入,既保证了农民增收,又为业主经营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我县依靠土地流转培育出了全省养蚕状元罗先锋,目前他与县内农户以股份制经营桑园2300亩,张平产茧可提高10~15公斤产量,带动农户增收效益显著。我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租、卖、股”等形式放活经营权,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有序流转。目前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0万亩,从事蚕桑、优质水果、商品蔬菜生产及经营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业主已有500余户。三是推进新型生产关系。中农合创”是中国后发展地区农业合作创业事业的简称,它在全国600个贫困县中的“三区合一”的地方(即同时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为新中国建立和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地区)实施。“中农合创”项目在投入机制上,由项目总部、实施地政府财政和项目农户三方合作,以资金、实物、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共同投资。这种投入方式既包含了生产环节又包含了分配环节三者间的经济关系,在实质上就是三者间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实施“中农合创”项目,通过项目对大范围农户的技能培训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与辐射,能够分区域、分阶段地提高全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推进“中农合创”项目运作模式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对于促进我县生产力发展和传统生猪产业换代升级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投ly母猪4000头,覆盖60%的乡镇,全县dly优质肉猪良繁体系已经建立。

第三篇:增加农民收入破解小康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收入持续低速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持续扩大,为党中央和xx高度关注。根据张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结合南部作为国定贫困县和百万人口以上丘陵大县的基本县情,就较快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民的殷切希望,顺应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兑现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目前农民收入增速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民增收门路较窄,丘陵地区农民增收还局限在家庭经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其中畜牧业总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二是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价格持续低迷;三是 产业化经营步伐缓慢,结构调整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四是农产品流通不畅,加工转化率低;五是地方经济趋紧,劳动力转移困难;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达标升级活动,加重了农民负担;七是农民群体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

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又要拓展外部空间。

一、调整和优化结构,以提高产量与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在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调整和优化种养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通过择优基地和实施项目投资拉动,将生猪、蚕桑、水果、中药材、龙竹、水产发展壮大成为六大支柱产业,构建百万头DLY优质肉猪大县、蚕桑一体化经营大县,将已注册的国优果品脆香柚、“西河山羊”、“升钟鱼”、“城隍垭梨”、“唐西城枇杷”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构建无公害农产品大县,以优质和规模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及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的观念,通过政策激励、提供环境、协调关系等方式,加大对绿神丝绸、蜀佳油脂、西河山羊、福源食品、龙竹公司等效益好、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其示范、带动和辐射功能,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建立利益共同体,发展订单农业,完善产、加、销产业链条,依靠企业开拓市场、减小风险,让农民参与收益的第二次分配,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三、搞好农产品加工,以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绝大多数农民从事的是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从加工环节获取的收益较少,既影响到增收,又影响到产业的发展。改变这一状况,应通过户办、联户办和招商引资办等多种形式一齐上的办法,扩大初级加工,发展精深加工,扩张粮油加工,拓展畜禽产品加工,新上果蔬储藏、保鲜和新鲜饮品加工,将本地的低成本原料加工成市场畅销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品产商品率,促进农民在加工转化增值中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收益。

四、壮大劳务产业,以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转移剩余劳动力是欠发达地区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最佳选择,是增收富民的一项特殊产业。通过以产业形式输出劳动力,既可显著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积累生产发展资金,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还可在观念更新和素质提高的基础上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造就新型农民打下基础。我县通过政府组织输出、项目带动输出、移民性输出、建立基地输出、企业带动输出、对口帮扶输出、就地转移和拓展境外输出,保障了劳务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县~年劳务输出38.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3亿元。劳务输出成为以一业带多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为特困乡村和特困户的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五、改善生产条件,以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新形势下的农业生产既有市场风险又有自然风险,只有加强以治水改土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中低产田土面积较大,近年来通过治水改土,配套了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灌溉渠道,实现灌面56.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解决了高山村和旱山村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治理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改造开发中低产田土12.4万亩,使中低产田土面积下降到50 %。由于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九五”期间项目区新增纯收入1339万元。

六、创新发展与保障机制,以减轻负担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正确引导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解决千家万户分户作业与产业化经营及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最有效的办法。只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才能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的种田能手和大户、业主、公司流转,实现向产业化经营过度。农民在获得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收益的同时,还可从土地以外的务工经商等环节获得收入,既保证了农民增收,又为业主经营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我县依靠土地流转培育出了全省养蚕状元罗先锋,目前他与县内农户以股份制经营桑园2300亩,张平产茧可提高10~15公斤产量,带动农户增收效益显著。我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租、卖、股”等形式放活经营权,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有序流转。目前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0万亩,从事蚕桑、优质水果、商品蔬菜生产及经营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业主已有500余户。

二是扩大城镇范围,缩小城乡差别。依托城镇建设,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鼓励农民离土离乡进城镇居住,把农民转化成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居民或离乡不离土的农民工人,把小城镇建设成乡镇工业的聚集地、农产品的集散中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载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我县借助建设国、省级试点集镇的有利时机,结合发展城郊农业和旅游观光业,将试点小集镇扩大到19个,占乡镇的25%,配套户籍制度、养老、医疗等制度改革,至~年,县城人口可由现在的14万人增至25万人,从农村转移农民到县城13万人,集镇人口由现在的13万人增至30万人,从农村转移农民到集镇17万人,加上劳务输出35万人,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留下55万人,为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提供空间。

三是推进新型生产关系。中农合创”是中国后发展地区农业合作创业事业的简称,它在全国600个贫困县中的“三区合一”的地方(即同时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为新中国建立和建设作出过重

大贡献的地区)实施。“中农合创”项目在投入机制上,由项目总部、实施地政府财政和项目农户三方合作,以资金、实物、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共同投资。这种投入方式既包含了生产环节又包含了分配环节三者间的经济关系,在实质上就是三者间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实施“中农合创”项目,通过项目对大范围农户的技能培训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与辐射,能够分区域、分阶段地提高全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推进“中农合创”项目运作模式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对于促进我县生产力发展和传统生猪产业换代升级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投LY母猪4000头,覆盖60%的乡镇,全县DLY优质肉猪良繁体系已经建立。

四是加强农民负担管理。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减轻农民负担就等于增加农民可支配的收入。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们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范农民负担监督卡、农业税发票、农民负担专用收据的使用,印发了《农民负担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并公示到村,加强督查督办,使全县农民负担平均控制在80元以内。同时,全面推行农村中小学收费“一费制”,从计划生育、修房占地、结婚办证、农资价格等方面清理整顿部门乱收费,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将电价从改造前的每度1~2元降低到0.8元,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和生活支出,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四篇:发展林业增加农民收入

蒙城县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2012年4月13日)

蒙城县林业局

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县林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木材加工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我县加快农村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找到了新的途径。现将有关情况回报如下:

一、林木资源总体状况

㈠林木资源蓄积情况

目前,我县有林地面积55.7万亩,林木绿化率20.81%,活立木蓄积量241.20万米3,林木资源年生长量约26万米3,年采伐量约20万米3,林木资源消长趋势呈良性循环状态。

㈡林木资源年供应量

目前,全县林木资源年采伐量约20万米3,年产商品材约12万米3(按60%出材率计算),小径材、残次材约4万米3,枝丫材约4万米3。另外,林木修枝生产枝丫材约7.5万米3,林木加工过程中产生边角废料约1万米3。

㈢木材交易市场

全县有86家木材交易市场,19个乡镇(场、办事处、工业园区)1

均有分布,其中,日交易量在25米3以上的约有8家(常兴、白杨、三义、双涧、柳林、辛集各1家,岳坊2家);日交易量在15-25米3的约有10家;日交易量在5-15米3的约有15家;日交易量在5米以下的约有53家。随着木材市场的活跃,全县从事木材交易的经纪3

人及服务人员发展到近千人。

二、木材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2002年以前,我县胶合板加工业是一空白。2003年以后,我县木材加工业开始起步,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目前,全县已建成投产的木材加工企业有:年产8-10万米3中高密度纤维板厂1家(安徽全森木业);胶合板厂13家(蒙良木业、徐氏人造板厂、振发木业、源森木业、永昌木业、森源木业、双峰木业、双强木业、华良木业、佳林木业、信德木业、红金龙木业、桦林木业等);以生产自用缝纫机台板为主的纤维板厂1家(家俱二厂)。

全县建成投产的14家多层板加工企业共有31条生产线,有热压机296片,日产量1.32万张,约660米3;每年按300天生产计算,年产量396万张,约19.8万米3。就建筑模板生产来讲,其总体规模在我省淮北地区,我县已基本形成了生产基地。全县胶合板加工企业年产值约3亿元,利润约2000万元。同时可安排3000人就业。

与胶合板生产相关联的单板旋切机,目前全县有141台,其中,无卡旋切机122台,有卡旋切机19台,平均每台旋切机年加工木材约800米3,总体加工能力约为11万米3。全县板皮加工企业年产值

约1亿元,利润约1000万元。同时可安排9000人左右就业。

在调研中了解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山东临沂、江苏邳州、浙江南浔等多数板材企业产品大多销往国外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销售市场在不断萎缩,出口受挫,以致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歇业或半停产状态。而通过对我县木材加工企业的调查发现,与去年上半年相比,我县板材企业生产和销售整体运行基本平稳,个别企业还稳中求进,如蒙良木业等。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产品均在国内销售,国外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供求关系没有影响;二是目前我省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从集镇到农村,居民建设楼房对建筑模板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成为企业产品潜在的需求市场;三是我县企业产品多半是建筑模板,其总体规模已基本形成了生产基地,其产品在我省乃至周边省份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并稳定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种苗花卉业快速起步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的林业产业体系,特别是针对当前需求不断扩大的林木种苗花卉市场,我县从近两年开始,集中精力,把苗木花卉业作为一项重点来抓,把过去分散零星的育苗户引导做大做强,并积极招商引资,从合肥和江苏、浙江等地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与本地嫁接,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11年底,全县已建成林木种苗花卉生产基地5000亩以上。如我县育苗专业户丁延奎,三十年时间内,育苗面积一直停留在20亩左右,规模太小,形不成优势,去年秋流转了漆园办事处城北村土地

1100亩,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完成苗木花卉基地建设,目前已栽植各类苗木花卉600亩,开局良好。蒙城县三义镇从浙江萧山引资,花木专业合作社已发展1000亩余,等等。不完全统计,全县年生产苗木约100万株,花卉近30万株(盆),全年林木种苗花卉业产值0.6亿元以上。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植树造林上,认识不到位、树种单

一、效益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在木材加工的环节上,存在着加工能力弱、管理水平不高、布局比较分散的问题。三是在林木资源管理上,乱砍滥伐、无证运输的现象时有发生,管理的压力在不断加大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植树造林,增加木材加工业发展后劲。植树造林与木材加工是林业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要发展林业产业,首先要抓好植树造林。因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引导农民统筹栽植与管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克服传统的、落后的林木栽植观念,进一步增加林木蓄积量,提高林木的出材率及出材等级,解决林地单位面积效益偏低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明确木材加工业发展方向。目前,我县木材加工业生产的产品大都是胶合板的低端产品—建筑模板,今后,我县木材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增加人造板材的品种,提高产品档次上来。生产多种规格的高档优质板材,如装饰板、出口模板、刨花板、细木工板、高密度纤维板等;利用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等初级加工产品,进

一步加工生产地板、家俱、工艺品等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使我们的产品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另外还要加强招商引资,把招商重点放在消耗大径材的胶合板企业上。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引进消耗大径材的胶合板加工企业,减少我县16 cm以上大径材、优质材的流失,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适时组建木材加工业协会。通过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的双重手段进一步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解决行业摩擦、明确行业方向,引导、鼓励企业加强联合,以做大木材加工业为目标,展开合理、有序竞争,通过协会的建立与发展,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优势互补,逐步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产业链,实施品牌战略,达到规模效益。

四是全县集中建设一批苗木、花卉专业村,以培育地方特色乡土生态树种和绿化树种苗木为主,形成基地,形成特色,形成优势,建设特色树种苗木花卉基地5万亩。

第五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省劳动模范***同志推荐材料

***市**镇**村党支部书记***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责任感,把一腔真情奉献在了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在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实现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受到了本村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在他担任这个职务的4年来,认真贯彻各项政策、方针,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开拓创新,不断探索适合本村特点的发展路子,心系全村人民利益,关心群众疾苦,热心助人、真诚服务、协调解决全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村紧紧围绕“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创出了一条适合本村特点的发展路子,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使**村由以往的全镇后进村一越成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样板村。2002年以来,**村先后被命名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村”、“全市小康建设工作五强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村委会建设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荣获了“全市双十佳先进工作者”,“全市农村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被推选为市第八次党代会党代表、第七届人大代表。以“双培双带”和“三级联创”工作为契机,加强村级党的组织建设,在他的团结带领下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以小康建设为中心,以实现“五好标兵村党支部”为目标,以抓好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紧紧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工作要求,围绕规划抓党建,夯实基础谋发展,着力提高全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通过镇、村召开的各种会议,举办培训班⒆橹暗榷嘀中问剑嗲馈⒍嗖愦蔚厍炕刹克枷刖跷蚝鸵滴袼健M贝齑宓持Р扛莞鹘锥蔚闹氐愎ぷ骷笆闭倏轿嵋榻邪才挪渴穑⒅鸩铰涫担殖“旃笆苯饩龃迕裥∽橹蟹⑸母髦置芫婪缀湍训阄侍狻=岷稀叭嵋豢巍薄⒌吃倍怠ⅰ八慕寤苯逃⑴┮悼萍肌⒎煞ü娴难芭嘌档裙ぷ髂谌荩凶橹吃薄⑷氲郴肿友暗痴潞偷车氖蟊ǜ妗⑹烊小⑺闹腥峋瘛ⅰ豆竦赖陆ㄉ枋凳└僖芳笆∈杏泄鼗嵋榫瘢鞯胤⒄咕孟冉录#判愕吃保7度宋锸录#惴嚎褂蒙肀叩娜撕褪陆逃肀叩娜耍姑恳晃坏吃苯徊矫魅妨巳嫱平图忧康车慕ㄉ栊碌墓こ痰闹卮笕挝瘛⒛勘旰鸵庖澹徊矫魅妨说吃钡娜ɡ鸵逦瘢险婵妹裰魃罨岷兔裰髌酪榈吃保又贫ù寰梅⒄构婊胧郑忧苛说吃倍倒ぷ鳎鞫说吃钡南确婺7洞纷饔茫吃弊苁泊?ANlang=EN-Ugt;2000年的**人发展到目前的**人。

在他的宣传引导下,2004年全村将粮、经、饲比例调整为10:75:15,落实经济作物面积1580亩,签订订单合同面积1260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80,以制种番茄、制种花卉等为代表的高经济附加值农产品种植面积逐年提高,全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03年的3710元,增长到4260元,净增550元,增幅达到14.8%。

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实现以畜强村。**村通过组织干部到陕西杨凌、平凉等地考察,引进了小尾寒羊、波尔山羊、秦川牛等优良品种2850头(只),筹建了波耳山羊、秦川牛改良基地。村党支部积极动员70户农民修建标准化暖棚畜舍70座,总投资为21万元,带动全村农民发展养殖业,以逐步实现“依靠科技、以点带面、以畜强村”的发展思路。

为了改善村委会的办公条件和村民参与、监督村务工作的参政议事环境,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积极协调,筹资建成了集商贸、办公、教育培训为一体,设施齐全、简洁实用的村委会综合办公楼,成为村镇建设中的样板工程。对**村砖厂进行了公开招标发包,使一个烂摊子变成了每年为村委会增加集体积累13万元的好企业。

近年来,由***同志带领的石桥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审时度势,提出了“利用中心地带、占有利地形”,“建大市场、上大项目”的发展思路,建设了村委会综合楼,扩建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家乐园,并依托**村二组果园计划总投资50万元建设的农家乐园,总面积7500平方米,完成了集田园旅游、果实采摘、民俗风情、餐饮、娱乐为主的旅游观光园区,配套以亭台、鱼池、假山、喷泉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的增收谋划了一个好思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起到了标兵示范作用,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实现小康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载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破解五大发展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破解五大发展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增加农民收入 文档

    浅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 内容摘要: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产业......

    如何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用科学发展的方法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在全市组织员培训会上的发言**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所辖**个行政村,是我县行政村最多的乡镇,由于各村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发展党......

    加快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畜牧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宝丰县政府围绕“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作风建设年活动调研报告 丰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铭德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害是加快发展农......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精选)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