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范文)

时间:2019-05-14 00:3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范文)》。

第一篇: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范文)

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

中共马甸镇委员会王长健

近年来,我多次随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考察组到苏南及周边发展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之快、思想观念之新、工作作风之实、协调服务之优,令人震撼。通过学习考察,使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真经,增长了见识,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就围绕“工业立镇、农业稳镇、三产活镇”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全力破除七大发展难题。

一、“强化意识”,破解思想难题。

一是强化开放竞争意识,确立超前理念,以世界眼光、开放思维、竞争态势谋划大发展、大招商,在马甸发展中再创新优势,实现合作共赢。二是强化抢抓机遇意识,紧紧抓住沿江大开发和苏南产业转移机遇,构建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集聚区和现代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三是强化求进求快意识,确立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把竞争压力化作工作动力,增强攻坚克难能力,以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和勇气,争取更大作为。四是强化生态环保意识,牢固树立“生态兴

1则事业兴、环境好则后劲足”的思想,始终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二、“加压增责”,破解环境难题。

我镇确立了“全镇抓经济、核心抓工业、重点上项目、全力创环境”的工作重点和“抓大、育强、促小、解困”的工作思路,并建立健全了领导联系项目服务制、干部问责制、定期督查制、协调例会制等重点项目建设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同时,由我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任组长,下设“三组一办”,即项目推进服务组、招商引资组、规划建设组及办公室,确保项目建设“零阻力”推进;扎实开展“进企业门、办百件事”活动,选择20家骨干企业作为党政负责人重点服务对象。到目前,已帮助企业解决两证遗留、资产盘活等实际问题40多个。

三、“借水行船”,破解资金难题。

我们采取资本运作、银企合作、企业互保、启动民间资金等方式,拓展国资、外资、内资、民资,全力解决融资难题。近期,我们将举办金融部门与企业联谊洽谈会,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引进外资方面,成功引进福建客商投资钢材市场,进场客商130多户,注册资本5亿多元,并于10月18日成功开业对外交易,年交易量将达80万吨,年营业额近30亿元。常州客商投入3000万元的化工项目已办理

所有手续,近期即将开工建设,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利税600万元。同时,我镇年内已引进和新办物流企业3家,全镇物流企业总数已达7家。在引进民资方面,本地能人投资开发的花卉苗木、葡萄园、万头猪场等一批高效农业项目均已投入运营。引进注册资本为9998万元的华江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短期资金短缺难题。

四、“量体裁衣”,破解土地难题。

近年来,随着沿江大开发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引进的新项目对集中使用土地产生了新的需求。为保证引进的新企业、新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确保农民获得足够利益,我们将结合镇情,进一步突出规范用地、有效供地、节约用地,抓好内涵挖潜,采取项目整合、土地流转等措施,建立土地与资金、土地与项目良性循环机制,优先保障重点支撑项目和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集中集约利用土地。并参考发达地区先进经验,计划试点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让“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以此破解用地难题。

五、“未雨绸缪”,破解市场难题。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加上多数企业经济总量不大,我镇规模以上企业较少,“小而散”、“小而同”、“小

而弱”的现象比较普遍,产品销量等主要经济指标量呈下滑趋势。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采取帮助企业联合抱团闯市场的策略,通过资产互用、信息共享、资金互通、订单共做、人员互助等方式,整合企业资源,实行优势互补,促进松散型联合;并鼓励企业参与展会促销、推动外贸促销、扶持专业市场促销等形式,帮助企业找市场、找销路,提高企业在困境中健康发展的能力。目前,我镇工业经济已逐步走出低谷,多数企业已呈现产销两旺势头。

六、“统筹兼顾”,破解结构难题。

我镇将围绕化工、生物制品、环保设备、工业炉、钢材市场、高效农业六大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产业布局,做到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全镇总体发展工作的谋划,其他每个党政负责人配备一套班子负责一大产业,围绕产业搞帮扶,围绕产业做项目,围绕产业搞招商,围绕产业搞集聚,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夯实扩张总量基础,提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七、“借鸡生蛋”,破解技术难题。

我们将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素质相结合、自主培养与引进开发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发新项目,发展高新产业,培养企业后备人才。目前,上

海交通大学、上海农业大学已与我镇金兴纺织有限公司联姻,成功开发了150亩苗木花卉高效农业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化工、生物制品、环保设备、工业炉等支柱企业与国内研究水平高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围绕产业重点产品、重点技术,开展产学研活动,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走集约型的高效产业发展之路。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通过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存在的现实差距,更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马甸实际,继续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以更加强烈的发展责任感和事业心,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勇于创新,善于创优,真抓实干,不断开创马甸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学赶苏南、跨越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探索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

探索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

争当试验区建设建设排头兵

-------赵岗乡石堰村试验区建设情况汇报

石堰村位于赵岗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属浅山垄岗区,全村耕地997亩,山地面积1600亩,391户,1237人。近年来,石堰村抢抓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市级示范村建设机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在县乡两级的坚强领导下,勇挑重任,居弱图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探索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全村试验区建设建设各项事业开展的生机勃勃,稳步有序。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群众参与为基本点,探索文化引领新机制

石堰村依托三高“固始鸡”养殖养殖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固始鸡养殖文化引领全村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石堰村固始鸡养殖产业,建立以群众的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征询民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设,落实农民群众对试验区建设建设的发言权、建议权和决定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真正把全村农民群众引领成建设的主力军。村级着重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会议推动的做法,利用多种形式,特别采取一些通俗易懂、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如组织村干部送文件到村民组,召集群众利用远程电教系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成立村干部春耕夏收帮扶队,在田间地头征求群众对试验区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带领村党员、干部到光山、平桥等参观学习开眼界等措施,广纳群众智慧,汲取群众首创精神,-1-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村上下联动,群策群力,保障了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探索土地效用新机制

石堰是浅山丘陵区,耕地金贵,农民恋土情深,土地大面积流转工作难度很大。对此,村两委班子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做活土地大文章。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在充分调研、实践的基础上,出台了《石堰村土地流转实施方案》,规范了全村土地流转的原则、范围、程序和工作机制,村级建立服务站,选配了土地流转信息员,规章制度上墙,操作规程统一。采取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集中群众资源成立农机合作社、邀请县农业局专家开办讲座引导乡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强强联合成立农技合作社,以合作社组织群众,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广泛吸引投资。召开由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及种粮大户参加的土地流转百人专题大会,进一步宣传政策,消除群众顾虑,利用各种渠道在县内外发布土地流转招商信息,吸引鼓励社会有识之士到石堰村考察、投资土地规模经营。目前已接受各类咨询200余次,接待实地考察47批次,全村落实流转耕地达800亩。三是规划文明小集镇。该村利用204省道穿村而过的优势,积极整合群众闲散土地资源,规划新型小集镇。在县规划部门的指导下,山南、槽坊两个试验区建设建设示范点正在积极筹备中。

三、以特色产业开发为侧重点,探索现代农业经营新机制 石堰村是全县固始鸡养殖传统村,在村级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们以发展固始鸡特色产业开发为侧重点,立足传统,放大优势,闯出一条新路。1是明确一个目标。瞄准把石堰村建成“豫南养鸡基地”的宏伟目标,提纯固始鸡养殖,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品牌效应。2是提供两种保障。对养殖户兑现政治保障和政策激励。在政治上对养殖户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对群众发展养殖用地需求,积极协调土地流转,减轻群众资金投入压力。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支持。3是推广三种形式。群众自身条件和实力不同,注就了发展不能搞一刀切,对此我们大力推广三种形式。一个是对有一定影响力的养殖户,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已注册2家,会员180余户;第二个是对入行不久,实力较弱的农户鼓励走“公司+农户”的路子。由村两委出面,协调三高养殖园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产品由三高公司以保护价回收,有30多农户采取此种方式投入养殖。第三个是在养殖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规划发展专业养殖小区,构建养殖专业村。目前,全村固始鸡存栏量达100万只,产、供、储、销链条完整,初步形成了以市场引导组织,以龙头催生基地,以协会组织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以资金投入为着力点,探索金融保障新机制

鱼无水不活,商无钱不灵,村两委始终把帮群众“找钱”作为试验区建设建设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探索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破解没钱的难题。一是引导群众成立村民资金合作互助会,集聚民财办大事。吸引150户农户筹集股本30万元,已投放资

金20.8万元,帮助40户农户圆了致富梦。二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主动与县农行沟通合作,在石堰村成立服务三农示范点,发放金穗惠农卡,向农户提供3—5万元的低息贷款。已发放信贷70余万元,有力地支撑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三是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至今争取县扶贫办累计对石堰村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进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试验区建设建设进程。

五、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探索事业发展新机制

该村试验区建设建设中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做好五件实事,深入推动试验区建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农民新村吃上放心自来水。石堰村是浅山重丘村,目前群众居住较为分散。根据全村村实际情况,于2010年8月在小竹园村民组建设无塔供水厂一个,日供饮水量40方,铺设管网21千米,工程现已全部竣工入户,确保了300户、1237人安全饮水;二是建立旱涝保收田。该村属浅山重岗地带,地形狭长,境内取水渠系少,原有取水渠——亮山西支渠因修火车道和高速公路,被挖断,使得全村本就短缺的的农业生产用水更加紧张。为满足全村的农业生产需要,现新修、整修万方水库2口;整修南干四支渠1.5公里,配套涵闸30处,做到全村耕地旱涝保收;三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石堰村被列为全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村机遇,乡、村两级全力以赴,本着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原则,想得深,做得细,抓得实,科学筹

划,精心组织,从4月12日到25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石堰村新农保的落实工作。全村参保率达到68%,并于5月25日将新农保养老金存折发放到全村103位花甲老人手中,掀开了我村农民养老机制的新篇章;四是迁村并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石堰村已在2009年由县民政部门挂了石堰村社区的牌子。根据全村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选址在本村小竹园村民组,火车站北道两边,规划建筑用地100亩,建成后可入住300余户,600人左右。目前,前期规划、征地、迁居、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虽正在紧张进行之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广泛动员群众新建、改建住房到新规划点建设,也希望能够得到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更多的关怀和扶持,以期能够尽快完成新村建设任务。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石堰村独特的区域位臵和区位优势,是建设新型中心集镇的良好基础。目前该村全力推动全村试验区建设向纵深开展,加大特色养殖的发展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从种植经济、劳务经济转向养殖经济,以标准化、园区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变农民、农民工为养殖业主、产业工人、农民经纪人,提高农民收入,发展村域经济,建设农民新村和新型中心集镇切实推动城乡一体化。

石堰村依托三高“固始鸡”养殖养殖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固始鸡文化引领全村产业发展,建立以群众的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征询民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设,落实农民群众对试验区建设建设的发言权、建议权和决定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真正把全村农民群众引领成建设的主力军。村级着重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会议推动的做法,利用多种形式,特别采取一些通俗易懂、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如组织村干部送文件到村民组,召集群众利用远程电教系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成立村干部春耕夏收帮扶队,在田间地头征求群众对试验区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带领村党员、干部到光山、平桥等参观学习开眼界等措施,广纳群众智慧,汲取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村上下联动,群策群力,保障了工作措施的落实。

第三篇:新乡:创新破解难题

创新破解难题

常新

(一)新乡,以“新”为名,因“新”而兴。

原阳大米香飘海外,长垣起重驰名全国,新飞冰箱家喻户晓,华兰生物领跑业界……在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上,涌现出一大批像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等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人,演绎了一幕幕由“闯”而“兴”、由“创”而“新”的华丽篇章。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开启,“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难题横亘。解决这些难题,就要找准制约一个地方发展的主要矛盾,解放思想,不懈创新。

新乡抓住形成“四道难题”的城乡二元体制这一根本问题,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切入,持续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途径。其“新”在不牺牲农业和环境,“新”在农民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新”在不区分农民市民身份都是从事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职工,“新”在农民享受和市民一样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新”在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省委书记卢展工将其概括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这一概括,符合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是科学发展观与河南省情的紧密结合,是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载体,找准了河南在全国区位发展中的定位,廓清了粮食安全责任与富民强省的关系,指明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方向。

(三)难题,就是传统观念、传统机制、传统做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是“四道难题”难以破解的根本原因。

难题,制约了发展,难题,带来了问题。

问题一:二元体制束缚县域经济,全面小康难实现。制度设计重城轻乡,农村资金、土地、劳动力大量流失,建设缺资金,投资缺载体,转型缺条件,新乡的县域经济徘徊不前,多数仍是“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占新乡国土面积95%、人口总量83%的县域经济不提速,新乡崛起振兴就无从谈起。

问题二:二元体制束缚消费需求,发展方式难转变。资源配置城乡不均,农民转移就业难,资产变现难,持续增收难,新乡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1:1一度扩大到2.8∶1。幅员辽阔的农村不发展,数量居多的农民收入低,不仅难以拉动内需,还会影响和谐稳定。

问题三:二元体制束缚农业转型,粮食安全难保障。发展观念重工轻农,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低下,粮食增产难增收。

问题四:二元体制束缚发展空间,新乡发展难持续。发展格局城乡分割,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农民富裕所需要的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创业就业承载能力滞后于城乡就业需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四)审视新乡的干部队伍,在领导方式上还有诸多不适应:

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一些干部总是习惯用老眼光判断新形势,用老办法对付新问题,跳不出旧思维,打不破旧框框。

政绩观不端正,急功近利。一些干部唯书不务实,唯上不为民,贪一时一事之功,而不是着力民生、着眼长远,把一个地方引导到一条正确的路子上。

方法不科学,拙于运作。一些干部不注重研究问题,不善于把握规律,分不清主要矛盾,找不准突破口,抓不住着力点。

作风不过硬,甘于平庸。一些干部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不想、不敢、不会创新。

(五)破解难题,“首”在解放思想,“重”在转变观念,“贵”在尊重规律,“要”在制度创新,“根”在发展为民。

解放思想,路子才会更宽广。新乡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城乡发展,一并解决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农民富裕所需要的工业化、城镇化,着力构建城乡一体、“三化”协调发展新格局。

转变观念,理念才会更务实。新乡把中心城市作为统筹城乡、以城带乡的主体,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载体,把产业集聚区作为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农民就近创业就业的载体。“一个主体,两个载体”的理念,为新型城镇化搭建了实践大舞台。

尊重规律,内涵才会更科学。新型城镇化,是对发展布局的科学规划,对城乡结构的优化调整。新乡没有为新村建新村,而是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切入,推进镇村一体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基层治理、文化与观念加快转型;没有就城镇论城镇,而是“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聚区)镇、建设社区”,优化空间、产业、人口布局,让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制度创新,统筹才会更给力。在省直部门支持下,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66项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城乡发展规划、劳动就业、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正在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管理运行机制正在探索,统筹城乡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破题。

发展为民,方向才会更明确。创新的动力源自一心为民的强烈责任感,创新的目标是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活、增加群众收入,始终贯穿新乡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

(六)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创新破解难题,关键在做。

省委书记卢展工莅新调研时指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发展的增长点。

切入点、结合点、增长点,指明了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着力点。

(七)如何让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关键在发展为民,群众自愿。

农民渴望改善居住环境,十几年一轮翻建新房,但传统村庄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体系覆盖难,“有新房无新村”的情况普遍存在。只有以新型城镇化为方向,打破旧格局,规划新社区,才能把农村的人口和资源集聚起来,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下去。新乡市坚持群众自愿,把农村建设纳入城镇体系,参照城市社区标准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通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镇村一体化,引导农民到社区建房,已有369个新社区启动建设,6万户农民喜迁新居。社区居民由衷称赞:“新型社区是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

(八)如何让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关键在规划先行,政府引导。

新乡市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土地利用、城镇发展、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一体推进,合理布局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集聚区,坚持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结合县城、镇区、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产业,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同时,逐步改变着城乡二元结构。

(九)如何让新型农村社区成为促进发展的增长点?关键在优化布局,调整结构。

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最终将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就业结构。如今,新乡的产业布局渐趋合理,市区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生物与新医药、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型膜材料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县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起重、纺织、振动机械等七大集群不断壮大;产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73%。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突破1700家,53%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8:1缩小到2.52:1。中心城市-县城-集(聚区)镇-新型社区四级城镇体系初具雏形,广大农村正在逐步实现“四个城市化”:

居住环境正在“城市化”。基础设施政府搞,不让群众拿一毛,社区道路、供排水一应俱全,农民享受到与市民基本相同的居住环境。

公共服务正在“城市化”。公共服务全配套,看病养老有依靠,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正在向农村覆盖。

就业结构正在“城市化”。近三分之二的农民开始从事二三产业。入住社区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29%,“就业不出镇,务工不进城”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消费方式正在“城市化”。过去一代建三代的房,现在三代住一代的房,农民不再把一生积蓄用于建房,消费开始多元化。抽水马桶燃气灶,冰箱宽带洗衣机,悄然改变着农民延续了几千年的生活方式。

(十)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我们清醒,探索的路子刚起步,要走的道路还很长。我们更清醒,未来遇到的问题还会很多,持续走下去,必须思想更解放,观念再更新,领导方式快转变。

我们深知,破解难题非朝夕之功,革故鼎新,任重道远。我们更深知,面对“破”与“立”的抉择,敢亮剑,永不言败,决不退缩;敢担当,先行先试,为民担责;敢吃苦,不争权力大小、不争角色轻重、不争功过是非、唯求造福于民,百折不挠,求实求效。

我们坚信,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我们更坚信,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将指引新乡挺立时代变革的潮头,奏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乡之新,在于常新!

第四篇:创新民政工作方法破解农村低保难题.d定稿oc

创新民政工作方法 破解农村低保难题

河南省确山县民政局 李松 潘河

内 容 摘 要:

本文采取理论实际的写作方法,结合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涉及广大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热点问题,联系本县实际情况,结合自2006年以来,实行农村低保的工作实践,对于实行:“4+2工作法”之前后在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并结合实行“4+2工作法”解决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具体做法,以及所取得的社会效果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探讨,旨在探索困难群众关注的农村低保工作新思路,为政府部门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村低保工作

作者简介

李松

男 出生年月:1963年11月

单位及职务 :驻马店市确山县民政局副局长 通讯地址:确山县民政局 电话:*** 电子邮件:qsxyjr@163.com 邮编:463200

创新民政工作方法 破解农村低保难题

驻马店市确山县民政局 李松 潘河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确山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13个乡镇,210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73万人。根据上级安排,我县从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确山县民政部门依照政策、对困难群众实施救助,收到了一定的社会积极效果。但是,由于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前几年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二、调 研 分 析

农村低保工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与生活、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具体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历来又是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低保工作的新思路、寻求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的新途径已成为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2010年以来,确山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全面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做好低保工作作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一)、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之前低保工作情况

1、救助规模偏小,未能实现应保尽保。我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尚有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未能得到保障;由于受资金不足的影响,存在应保难保、该保没保的现象。

2、救助标准偏低,难以保障生活需求。自2006年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确山县农村低保人均补助标准最初为每月20元,2010年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50元,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这一标准明显偏低,难以有效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个别乡、村干部为平衡关系,将县政府下拨的低保指标平均分摊,没有达到上级按户保障的工作要求。

3、审批程序不公开,低保管理不规范。确山县在未实行“四议两公开”之前,农村低保只是按照村委提供的名单发放救助资金,存在方法简单、把关不严、错保漏保、只进不出、关系保、人情保、权利保等违规现象,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二)运用“四议两公开”推动低保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解决全县低保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自2010年春,县委、县政府把农村低保工作作为稳定社会大局的重点工作,在全县积极推进用“4+2”工作法,破解农村低保难题,县民政局具体负责实施。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县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农村低保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县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相关事宜。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进行、规范运作,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四议两公 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民政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县委、县政府两办还下发了《关于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对象实施意见》,对评议农村低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审批程序、工作流程提出具体要求。

2、精心组织,广泛宣传。一是抓好试点。县民政局利用一个月时间,集中精力、抽调人员组成两个工作组,由分管副职带队,分别在普会寺乡张营村、刘店镇鲍庄村开展试点工作。工作组深入到两个试点村的32个村民组,调查摸底、宣传发动、走访了154户低保对象,拟定出低保对象初选名单,通过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张榜公示等程序确定低保对象人员,使两个试点村的低保评定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在全县全面推进此项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二是整体推进。在开展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县政府召开了全县13个乡镇长和分管领导、民政所长参加的动员大会,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任务。13个乡镇先后都召开了动员大会、,各村委也分别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对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三是广泛宣传。县民政局依据试点经验制作了运用“四议两公开方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纪实》的专题纪录片和“农村低保政策答记者问”专题讲座,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反复播放;同时,采取发放《农村低保明白纸》,印发《农村低保工作流程表》等形式,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宣传农村低保申报条件、审批程序、公示原则。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印发《农村低保政策明白纸》10万余张,召开不同层次的动 员会100多场、次,在县电视台播放专题讲座36期,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严格程序,规范运作。经过宣传发动,炒热了群众思想,县民政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乘势而上,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一是实行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的公开评议。即:户主申请、村民委员会评议初选名单实行一榜公示;低保对象名单经乡镇审核后拟报名单进行二榜公示;经县民政局审批的拟定名单进行第三次公示。二是实行“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即:村级调查初选名单时由村委主任签字;乡民政所审核后报县审批的名单由乡民政所长签字。通过规范运作、三榜公示的程序有效地杜绝了以前的低保、错保、漏保、虚假保的现象。三是规范申报程序。县民政局统一印制了《农村低保对象调查表》、《农村低保对象审批表》、《农村低保对象公示记录表》,对确定的低保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做到了县有档案室、乡有档案柜、村有档案盒、户有档案袋。为进一步强化管理,县民政局还筹集资金为各乡镇民政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制作软件,对农村低保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

4、加强督导,落实责任。为确保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的扎实有效,县民政局成立了四个督导小组,对13个乡镇实行分片包干,跟踪督导。在横向上,要求督导组深入到村、组、农户对拟定的低保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了解拟保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检查是否符合低保条件,低保户分类是否科学合理,调查入户率 要求达到100%;在纵向上,按照工作流程,对审批程序、公示结果、群众反映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予以及时纠正。县民政局在审批过程中坚持四不审批原则,即:“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不审批,不符合申报程序的不审批,材料和手续不全的不审批,群众反应强烈的不审批”;同时坚持“敞开出口、严把入口”的原则,确保农村低保对象准确无误。经过复核审定,全县农村低保对象由原来的14807户20713人;新增2033户3607人;取消1818户3599人,现有农村低保15022户20776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4.5%,进一步完善了“户保、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农村低保工作管理制度,收到了“低保对象满意、广大群众同意、党委政府乐意”三重效果。

三、进一步做好今后低保工作的打算与建议

农村低保是一项保障民生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情况复杂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困难群众的切身益利,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我县农村低保工作现状,为推进该项民生工程的有序运行,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争取上级支持,做到应保尽保。建议建立农村低保资金随社会经济增长的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扩大低保规模,提升保障水平。尤其是对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高,请求上级给予政策倾斜,增加保障数额,提高保障标准,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目标,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建议上级财政对经济贫困的市、县提高转移资金拨付比例,减少地方财政配套压力,确保农村低保工作落实 到位。

2、严格落实政策,强化动态管理。一是强化基层干部责任心。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强化工作责任心,深入困难群众家庭调查摸底,了解掌握实情,把低保评审权交给群众,把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纳入低保对象,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开、公正。二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主体和最后一道安全防线,最低生活保障金是政府发给最困难群众、最弱势群体的救命钱,是社会救济而不是公共福利。各级组织应通过有效形式广泛宣传教育农民,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弱化“有困难找低保”等依赖思想;引导困难群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来改变家庭生活、改变自己命运,不应把争“吃低保”当成待遇而以为荣耀。三是加大动态管理力度。严格实行定期审核复查制度,坚持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退,对生活条件确有好转的低保人员,及时给予降低补助标准或者取消低保;对生活条件加剧恶化的,给予提高标准;对遭遇大病大灾而致贫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范围,使新出现的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助,使不同困难程度的人员得到相应水平的救助,努力实现农村低保制度的效益最大化。

3、整合社会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对遭遇疾病、灾害等突发事件造成贫困的有劳动和自救能力的低保户,要实行新的帮扶救助机制,采取机关工作人员与保障对象家庭结对子的办法,帮助解决困难、提供生活和精神援助。要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对低保对象的子女就学、就医、住房等社会性间接投入给予减免关照。同时,要鼓励低 保户参与扶贫开发,开展生产自救,在信息指导、贴息贷款、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使他们在生产自救的过程中,增强信心、增长才干、增加收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第五篇:如何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用科学发展的方法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在全市组织员培训会上的发言

**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所辖**个行政村,是我县行政村最多的乡镇,由于各村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实际困难,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破解发展难题,消除多年不发展党员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创新机制,破解入党积极分子不足的难题

建立一只素质高、数量充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中,有大部分村是因为入党积极分子不足造成的,有的村甚至没有积极分子,这直接影响了党员发展工作。

经认真分析,造成积极分子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入党热情下降,甚至个别人产生了入党受约束、“吃亏”的思想。二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发展党员工作很务虚,程序繁琐,不愿意发展。三是存在近亲繁殖、排他现象。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怕今后发展了其它党员,对自己的位子造成威胁,只发展自己的亲戚朋友,对家族以外想入党的优秀青年坚决不培养、不发展。

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把解决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不足现象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是转变选人方式,拓宽选人视野。针对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的问题。我们从转变选人的方式入手,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采取在镇党委的指导下,由村党组织主动选人的方式,将村内年轻、有一定工作能力、群众口碑好的同志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并明确村支部班子成员作为联系人,主动联系培养,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生产生活上帮助他们,通过党支部的积极引导,他们都主动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效地破解了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的难题。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增强发展意识。针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与每村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状,严格按照人口5‰的比例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并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纳入对党支部书记和村支部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对村党支部成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半年对全镇各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考核,切实解决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的难题。

三是扩大发展民主,增强工作透明度。为切实避免近亲繁殖、排他现象,我们坚持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前要通过党组织推荐、党员代表推荐和村民代表推荐,防止党支部书记一人说了算,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后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公示。在入党积极分子人员的把握上,我们坚持实行上级党委审查制度,对村党支部确定的积极分子由镇党委进行严格审查,如果要培养“两委”干部的亲属作为积极分子,必须要有一名群众积极分子一起培养,否则不予培养和发展,有效地避免了近亲繁殖和排他现象的出现。

二、分类实治,破解农村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难题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一些村之所以长期不发展党员,其根本原因是村情复杂、宗派势力严重、村党组织自身软弱涣散、无凝聚力,这也是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最大的难题,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抓基础,解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我们将班子软弱涣散,瘫痪半瘫痪的村列为“问题村”进行集中整建。我镇***是几年未发展党员的“问题村”。因项目征地过程不透明、赔偿标准不统一、部分村干部徇私舞弊,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村民多次进京上访,支部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党员大会无法正常召开,2名多年培养的积极分子始终得不到发展。***等村党支部书记能力较差,威信较低,不敢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对此我们从抓基础,强班子入手,对党员群众反映强烈、能力差、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进行了果断调整,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是抓重点,解决宗派势力严重的村发展党员问题。西城村是我镇多年的后进支部,村内宗派势力严重,曾因发展党员多次进市进京上访,支部班子处于瘫痪状态,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竞争激烈,几派之间谁发展党员都不同意,多次召开党员大会都未能成功,村内的优秀青年多次向党组织递交申请,均因党员大会无法召开而无法实现入党愿望,造成了长达6年未发展过新党员。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大担任命了退伍军人赵树来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在党员和群众中威信很高,能够协调村内各派势力,为了缓和派系争端,我们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多次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把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干事创业谋发展上来。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民主

推荐、平衡发展的原则,主要做法是各派推荐相同数量的优秀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在发展时,从各派认可的人员中各推荐一名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对象,既保证了党员发展的质量,同时也平衡了村内各派势力,党员大会能够顺利召开,彻底消灭了6年未发展党员的现象。

三是抓难点,解决村内党员参会不足的问题。我镇***村现有党员47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31名,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时,老党员责任意识不强,以身体不好为借口不愿参加,加之部分党员外出务工,几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到会人数不能过半,致使发展党员工作一拖再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结合“七一”、“春节”慰问老党员,组织发展对象和村支部成员一起到党员家中走访慰问,增进发展对象与党员之间的感情;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前三天,发展对象主动到党员家中汇报思想,争取老党员们的支持和信任,并取得党员们的共识。开会当天采取发展对象主动邀请的方式,由发展对象主动到家中邀请,有效地保证了党员到会人数。

三、健全制度,解决发展党员责任意识不强的难题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水平,切实消除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村,形成发展党员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从健全制度入手,增强发展党员工作责任意识。

一是实施预警机制。把全镇**个村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台账,根据各村发展党员时间,实行提前半年预警,向村党支部下发发展党员工作预警通知书,要求由各村确定具体发展措施和完成时限。

二是实行党委书记谈话制度。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积极争取党委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发展党员不重视特别是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由党委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并同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签订责任状,当年内不能完成发展党员的党支部书记自动辞职,对发展党员工作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农村干部考核实施办法》的要求,我们将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对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村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成员不能评定为称职以上档次,同时与基础职务补贴挂钩,按照比例核减基础职务补贴。去年我们对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核减了200元、支部班子成员核减了100元。在全镇的村支部书记中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支部班子发展党员的意识明显增强。

以上是我们在创新党员发展机制、破解党员发展难题的一些做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改革创新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以改革创新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改革创新列为今后10年教育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

    1创新管理 破解难题

    1创新管理破解难题 打造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新模式 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 2全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启动以来,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坚持把文明交通行动作为改善......

    06新乡创新破解难题

    河南日报 2011-5-9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十八谈· 新乡篇 创新破解难题 常 新 (一)新乡,以“新”为名,因“新”而兴。 原阳大米香飘海外,长垣起重驰名全国,新飞......

    创新工作思路破解产业难题

    创新工作思路破解产业难题 ---青川县油橄榄产业发展探索与实践中共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青川县从1999年开始,以退耕还林政策为支撑,按照“以保促退、以退促调、以调促收”的油橄......

    破解发展难题农民脱贫致富

    破解发展难题农民脱贫致富----我县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纪实我县是高寒干旱,水资源匮乏,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的地区,农业生产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工作重点......

    合作社破解农牧业发展难题

    以“新三社”合作破解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持续增收难题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处王兆宾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课题,长期受到......

    破解大山的发展难题

    破解大山的发展难题 ——利川市农信社支农占位纪略 9月6日,随着一声令下,利川市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100多吨萝卜踏上南下广州的征途。这标志着该社的高山蔬菜正式驶出湖北大......

    论文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之 减负增效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摘要:中小学生要减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更要把减负落到实处。要从课堂教学抓起,改革教学模式,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