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山区经济

时间:2019-05-14 17:4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山区经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山区经济》。

第一篇: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山区经济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服务山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涵税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县域经济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重点税源企业,日益成为地方税源经济快速提升的重要源泉,为南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经济税源建设,是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XX地税在壮大产业发展,服务山区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突出“一个重点”,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

XX是全国XX县、全国XX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又是中国XX之乡、XX之乡、XX之乡,有XX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XX国家地质公园和XX国家森林公园三个“国”字品牌。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林产品资源、矿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为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省委“两个加快”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生产基地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XX万亩金银花核心示范片、XX5000亩马铃薯种薯基地、XX农产品高科技园区、XX产业园和以XX为主的林下养殖,因地制宜打造的特色农业,其增加值年均增长8.5%以上;以XX等骨干企业

为支撑的XX中小企业园区、XX产业园区和XX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年增长30%;加快景区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提升配套设施,精品景点构建了以XX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中心的山水休闲旅游产业,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大幅增长。以此为契机,XX地税着眼于税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找组织收入与服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在认真履行税收财政职能、全面完成收入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财力保障的同时,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坚持把“依法治税营造发展环境,优化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工作主线和根本任务,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为切入点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大力扶持发展含税特色产业,为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有力促进了经济税收的协调增长,同步扩大了税收规模。截止8月底,我局共组织入库地方各项收入XX万元,占省局计划数XX万元的XX,较上年全年入库增收XX万元,提前XX完成全年收入计划。

二、立足“三个坚持”,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平、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和保护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切实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认真执行XX县受损严重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把促产增收、培源税源的主要精力放在向企业广泛宣传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控取向发展生产、-2-

开展经营上;另一方面,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严防“跑、冒、滴、漏”,特别强化对农产品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以及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应税行为的严格管控,确保发展环境的真正公平。

二是坚持跟踪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点对点”的与企业、项目开展结对联络,紧密围绕地税管理工作特性服务社会民生。在与XX乡结对帮扶工作中,我局主动跟踪服务XX马铃薯种薯基地项目的经营管理状况,充分运用行业管理的信息优势,加强与劳动部门和技术培训学校的衔接,协调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事宜;辅导合作社和农户依法进行财务核算,建立健全账簿凭证,以合法有效的凭证入帐;促进增强农户的农牧保险意识,协调保险机构与农户的联系。同时,针对农民反映临时占地青苗补偿的征税和开票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处理,维护了农户利益,划解了执法风险。确保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我们的协调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是坚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工作信息灵通、联系面广、政策熟悉的优势,准确提供政策、信息服务,积极配合开展招商引资,为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当好参谋。自2009年以来,每逢项目引进,在正式洽谈前,由税务机关向县委、政府提供一份《税收分析预测报告》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报告所反映的对相关政策的归纳和解释,可能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税收收入规模的增减,-3-

具体税种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等信息,都直接、客观的为领导的决策和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依据。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对税收的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税收的直接影响,地税机关都有较大分量的话语权,不仅有利于涵养地方税源,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更能充分发挥地税机关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和空间。

三、落实“四项措施”,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宣传,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充分利用机构分布在基层,人员集中在一线的优势,积极开展“税法知识进农家”活动,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急需的书籍及惠民税收政策宣传资料册主动送上门,组织园区管理骨干和基地农民工到税务所进行税收政策集中讲座,努力为有知识、有抱负的农民工创造创业条件,增强创业信心。

二是完善制度,推行优质服务方式。我们以落实“三个主动”--主动向纳税人打招呼、主动宣传税收政策、主动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叫响“三个声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保持“三种心态”--接待纳税人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的“三个三”活动开展为契机,努力为纳税人提供“零距离、全天候、超时空”的优质服务。充分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电视(报刊)专题(栏),以及地税内外网,对各项税收政策、办税服务流程及要求、以及纳税人关心的税收热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宣传,拓展宣传空间和纳税人了解税收政策的渠道。

三是规范行为,统一执法服务流程。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把重点放到后续管理和对企业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和服务中。制定“咨询辅导-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后服务”紧密相连的纳税服务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严格实行“领导坐班制”,切实加强地税窗口建设。

四是公开政务,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坚持和完善公开办税制度,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制和“三问”责任制,对政策执行、税额核定、收费标准、违章处罚以及工作状态等事项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围绕服务大局,强化工作执行,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确保“三个必须”,促进产业经济持续发展。

在发展山区县域经济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县委、政府是领导核心和主导力量,地税部门必须结合税收工作特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才能有力保证中心任务持续增长,税务事业持续发展。

一是必须做好规范执法的管理员。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只有依法治税,规范执法,把优质服务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用足用好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把纳税人最关心的问题及时宣传到户,营造和谐税收环境,才能为企业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执行,正确引导产业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必须做好铺路搭桥的信息员。因管理性质所致,地税机

关的信息来源渠道广,税务人员政策接触面宽,在扶持企业发展工作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及时为纳税人传递沟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为企业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信息帮扶,增加企业效益。

三是必须做好献计献策的参谋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税收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与县委、政府的大局工作搞好对接,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解释,当好党政领导的参谋助手,对产业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充分发挥管理效益,确立地税地位,树立地税形象。

第二篇:石家庄市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石家庄市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近年来,石家庄各县(市)区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特三化”的发展思路,突出县域产业特色,大力发展龙型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龙头市场、龙头企业、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本文对辛集、灵寿、栾城、正定等8个县(市)区进行调研,就特色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石家庄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

1、特色产业占县域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利税贡献也在不断增大。以栾城县医药产业为例,2004年上半年医药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25%,利税78.3%,上缴财政60%以上,仅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骨干企业去年上缴财政就占全县财政收入近1/3。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五福心脑康软胶囊、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在全国产销量最大,注射级无水葡萄糖、柯柯豆碱年产量居亚洲之首。辛集皮革商城经过十多年的滚动发展,到2003年底累计投资已达13亿元,占地1300亩,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皮革服装生产交易中心。可以说,特色产业对栾城、正定、辛集、鹿泉等县域经济在全省座次排名的贡献功不可没。

2、发展特色产业,为县域经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业化路子,也为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和可靠的依托。井径的钙镁、矿区的煤炭深加工、正定的板材、灵寿的石材、无极的皮革、鹿泉的建材等,都是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深加工和后续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全新工业格局。目前,矿区炭黑年生产能力已达4.27Y吨,名列全国第七位,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的改性硅铝炭黑年生产能力也已达万吨,居全国第一位。正定板材加工、家具制造企业分别达111家和360家,年生产各类板材173万立方米,家具41万套(件),产值达5.5亿元。赵县淀粉及深加工企业38家,2003年淀粉产量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位居河北省首位。特别是皮革制衣、现代医药、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的崛起,使县域工业化水平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辛集全市已有16家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俄罗斯、欧美及东亚市场。

3、产品和劳动力开始大量向城镇集结,企业在加工和贸易方面也在不断拓宽空间。近年来,在城镇设立的制革工业区、医药工业区、皮革、建材、石材、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加工贸易小区如雨后春笋;皮革商业城、板材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的建立,吸纳了本地农民和大量外地客商进城务工经商、安家落户,大大增强了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力和要素吸纳力。仅以辛集为例,皮革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皮革城和制革业的开发建设,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培育了市场,而且还带动了运输、房地产、饮食、商业、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市仅出租车就达1500多辆),为6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城市规模在膨胀,面积已扩展到目前的18平方公里,人口达18万人,城市化率达到28.7%,位居全市前例。

4、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大亮点。藁城市面粉加工业的发展使优质麦种植面积达43.6万亩;医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栾城玉米的专业化生产,又直接拉动了全县饲料、畜牧养殖产业的全面升级;赵县以梨果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业方兴末艾,每年举办的梨花节、采摘

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据基层人员介绍,特色产业为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的投入,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增加了财政收入,使农业税逐年递减、各种农业费用的减免、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农业项目投资贷款贴息以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资金扶持政策的实施成为可能。

二、当前石家庄市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特色产业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落后,知名品牌少。如正定的板材、灵寿的石材、无极的皮革等,作为县域特色传统产业,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十分明显,多数为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低投资,低水平,低效益,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缺少品牌效益。这些问题在一些县(市)的特色产业发展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是特色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品种结构单一。即使是优势明显的医药产业也存在传统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更新换代较慢的结构性矛盾;市场占有结构单一。大部分产品市场在国内,外销比例很小。辛集的皮装远销欧美及东亚市场,但80%在俄罗斯,受国际市场不稳定因素影响大。三是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亟待加强。大多数企业、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分离,主要决策者即所有者小农意识和“情感经济”浓,缺乏知识经济、能人经济、专家理财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经过改制的企业,内部机制也不够规范,制度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尽合理。

四是企业融资难,土地征用困难。有些企业技改扩建项目因资金不能落实而无法启动,受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审批制度政策的影响,优势企业因征地困难而无法实现规模扩张。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发展现代化中成药制剂的骨干企业,其地域空间仅为200余亩,企业规模扩张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加快石家庄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要充分发挥科研基地的带动作用及科研单位的龙头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国外的先进技术、生产设备、现代工艺,对现有特色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规模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品牌优势;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的投入,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联姻,采用资金、技术入股等形式,培养、引进、留住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强科普培训和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使企业员工熟练掌握现有的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重视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传统产业中的高新技术含量,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是以制度改革为根本,努力增强企业的竞争活力。要努力做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现代企业改制工作,采用公开出售的方式,加快特色产业民营化步伐;要打破区域、所有制界限,不分外商内商,不受身分限制,争取和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和大集团、大财团,通过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县域特色企业的改制和重组;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标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老企业要加快国有资产退出的步伐,独资民营企业要尽快摆脱家族管理模式,坚持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路子,采取股份制等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形式,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规范化运作。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和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和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重要途径。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还可以引进项目和资金。赞皇县的PVC手套项目、正定县的洗涤产品和面粉加工项目,政府都没有投资,这样的例子很多。另外,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和国内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积极展示和树立本地企业的良好形象。辛集每年一届的中国皮革展销会,云集了俄罗斯、韩国、欧美及国内二大批经销商,不仅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启动了内外贸市场,扩大了辛集皮革的影响力和品牌效益,也让国外更多的人认识了河北,认识了石家庄,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四是狠抓政策落实,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制定产业导向政策,鼓励和吸引工商、民间资本积极投入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完善政府对县域特色产业的扶持政策,在工商、税收、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等;实行政企分开,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保障外商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提供优美的设施环境等。

另外,在土地征用问题上,建议在国家土地政策允许条件下,尽量向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倾斜,鼓励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

2005。04

第三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海南州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培训班交流材料

(2013年11月)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当前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是提高经济效益、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措施,是降低碳排放、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和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应对经济环境全球化、经贸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也是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牧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海南州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特色产业的优势

海南州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污染少,具有得天独厚的培育特色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一是地域优势独特,生态环境优良。海南州地处相对封闭的青藏高原,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世界公认的“超净区”之一,土壤和水资源几乎没有受到污染,农牧业以草地畜牧业和传统农业为主,区域内具有独特的高原气候和明显的冷凉气候特征,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病虫害发作轻,农药使用规模小且频率低,这种良好的农牧业生态环境,是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的优良基地。二是绿色农牧业资源优势明显。藏羊和牦牛肉、油菜、青稞、蚕豆等农畜产品不仅是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产品,而且是青藏高原

藏区农牧民的传统主食,同时也逐步受到内地消费者的青睐。这些产品加上马铃薯、食用菌和中藏药材等特色农畜产品的开发利用也有了一定的建设规模,且光、热、风和生物等自然资源丰富,为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特色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三是政策优势加大。国务院出台的《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和高原特色农业,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扶持高原特色加工业发展”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上强卫书记指出:“要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都把大力发展绿色产品作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措施来抓,为全州发展生态农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再加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对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的思路及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找准优势,准确定位,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牧业发展中,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拓展农牧业发展领域,通过普及应用节约型农牧业新技术,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降低生产成本,防治农牧业面源污染,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牧区环境脏、乱、差问题,将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牧业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重点要组织实施好节约型农牧业技术推广、农牧业资源保护、农村沼气“一池三改”、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农牧业等项目,尤其要抓好全州5个示范点和51个启动点的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走舍饲半舍饲和种草养畜之路,进一步规范运行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实现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积极做好已注册的兴海县河卡镇高原有机(天然)畜产品资源生产批发基地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同时,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探索以循环农牧业为基础,循环工业为主体,循环第三产业为补充的循环经济体系,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从而使循环经济真正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和拉动全州经济持续发展的增长点。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合力,促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编制总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将全州循环经济发展引入快车道。加强对全州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规划编制适合海南州农牧业产业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适用范围、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目标体系和保障体系,建立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社会大循环、示范园区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发展目标。

(三)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规划和建设好贵德、共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要硬件、软件并重,设施、科技并举,切实有效地提升示范园区的科技

水平。在编制规划和建设中着重考虑:一要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使用、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使用的功能。二要着力促进园区内各类产业、企业进行废弃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资源逐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三要鼓励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机构与园区联姻、与农牧民牵手,大力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到农家牧户、田间地头,充分有效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

(四)紧紧围绕特色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循环经济。一是突出高原特色,大力开发当家品种。明确以牦牛和藏系羊肉、青稞、油菜、蚕豆、果品、反季节蔬菜、中藏药材等为重点,建立一批具有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高标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在种植业基地建设上,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多施有机肥和生物肥,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防治病虫草害;在养殖业基地建设上,要饲喂无污染饲料和生物添加剂,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畜禽接触污染源。二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按标准化组织农畜产品生产。从生产基地抓起,建立标准化示范体系,从龙头企业入手,建立农畜产品加工体系,加大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力度。同时要提高绿色农畜产品营销水平和现代营销技术及包装技术。三是实施绿色产品名牌战略,突出生态农牧业特色。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精心培养一批如“可可西里”、“雪峰”等名牌绿色产品,努力扩大名牌比重,充分发挥名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应鼓励并支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力的龙头企业,在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扩大主导品牌在市场上的容量。对已成为青海省

绿色名牌产品的,要想方设法提高档次,争创国内、国际名牌。四是加强实施以农村 “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大力推进“秸秆——沼气——有机肥--无公害作物”的农村新型能源产业链。五是太阳能的推广应用应因地制宜,重点推进,注重成效。在农牧区要紧密结合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紧普及太阳能户用电源的应用,全面解决尚未通电村户的用电问题;加速实现农民户户有塑料温棚、牧民户户有牲畜暖棚、农牧民家家有太阳灶的目标;积极引导,大力推进农牧民太阳能暖房和中小学太阳能校舍、卫生院和乡镇机关太阳能暖房建设,使太阳能的推广应用成为现代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成为改善民生、发展事业的重要措施。

(五)增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对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开发,产业化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是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功能,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全州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安排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力争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废旧产品和物资的回收及再生利用技术、高效生态农牧业发展及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理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三是在招商引资中要引入高科技含量、新技术装备、新工艺水平的项目。四是以项目为依托,推进技术装备的改进。通过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改进和管理进步,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

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自觉参与循环经济建设,逐步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等,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二是对领导干部、企业家、技术人员加强参观学习并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学习外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强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三是在中、小学校开展国情、省情、州情、县情教育,编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教育手册,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普及到每个孩子身上。四是加强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及政府网站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栏,及时报道全州各个行业、重点单位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吸引和激励公众的广泛参与,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全社会人员的自觉行动。

第四篇:发展龙型经济壮大特色产业 增创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遵化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发展龙型经济作为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构筑龙型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以蔬菜、林果、畜牧、冶金矿山、旅游五条龙型经济为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达110.29亿元,同比增长11.5%,财政收入可达5.1亿元,同比增长24.4%。

一、兴龙企,壮龙头,增强企业辐射带动功能

一是农业龙型经济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群体。蔬菜龙型经济重点培育了广野、万全等龙头企业,年加工转化蔬菜能力达5万多吨;林果龙型经济重点培育了栗源、蓝猫、马兰峪板栗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年加工转化干、鲜果品能力达3.5万吨;畜牧龙型经济重点培育了商贸肉联厂、华洋公司、长城科贸公司等龙头企业,年加工生猪3万头、肉鸡300万只。其中广野、栗源、万全、马兰峪板栗合作社今年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3167家,其中龙头企业达54家,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达2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二是冶金矿山龙型经济重点培育壮大建龙、恒威两大钢铁龙头企业。建龙实业公司改制后,两年以来投入资金7亿多元进行两期技术改造,使一个年产钢不足10万吨的小型国有企业迅速达到了年产铁、钢、材近2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一跃进入中国钢铁行业50强、民营钢铁企业第6强、河北省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大户,全年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0.4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1.8个百分点,可实现税金2.3亿元,恒威钢铁公司去年投入技改资金1亿多元,已达到年产铁50万吨的生产能力,现正在筹建120万吨PC钢棒特种钢项目。今年冶金矿山业增加值将达18.08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40%,实现税收2.66亿元,有力带动了全市经济增长和财税增收。三是旅游龙型经济重点唱好以清东陵为龙头满族文化“戏”。围绕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不断加大投入上项目,深度挖掘清代满族文化内涵。2002年,全市投入旅游开发资金1.9亿元,实施了清东陵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清东陵旅游服务中心、清东陵博物馆、曙光满族文化山庄等旅游项目和设施的开发建设。同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将全市景区、景点统打清东陵品牌,面向全国乃至世界进行宣传,广泛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清东陵全年接待游客将达8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l.92亿元,分别占游客和旅游收入总额的69.6%和50.5%。2002年全市接待游客可达1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

二、抓规范,扩规模,推进产业化基地建设

一是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化基地布局。按照“南部石灰岩山区优质果、北部片麻岩山区板栗带、两川畜牧和蔬菜”的总体布局,以“订单”为主要形式,引导农户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发展。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量56.6万吨;林果种植面积达到113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达56万亩,干鲜果品产量达2.2亿公斤;牛存栏12.8万头(30头以上规模的大户51户),猪出栏69.7万头(千头以上规模的大户22户,百头以上的236户),羊存栏15.4万只,家禽饲养量1521万只(万只以上规模的大户79户)。全市已建成了14万亩优质菜、1300万棒食用菌、30万亩板栗、26万亩优质鲜果、5万亩优质苗木、35万头瘦肉型猪、600万只优质肉鸡、20万头奶、肉牛等八大农产品特色基地。基地农产品总量占全市总量的25%,联结农户10万多户,占农户总数的58%。二是规范冶金矿山基地生产。围绕发展冶金矿山龙型经济,我市制定了矿山企业管理办法,规范矿山企业采、选、销行为,引导矿山企业与建龙、恒威两家钢铁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促进矿山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钢铁企业的发展,使冶金矿山龙型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市矿山企业年产铁矿石600多万吨、铁精粉280万吨,基本满足了钢铁龙头企业的生产需求。三是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围绕“一线(百里长城黄金旅游线)、三区(以清东陵为主的古文化区、以汤泉为主的休闲度假区、以鹫峰山为主的自然风景区)、两园(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古大洋遗迹地质公园)”的旅游基地基本框架,突出满族文化旅游特色深度开发满族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依托清东陵、汤泉温泉洗浴中心、长城狩猎场、古长城等景区、景点,重点推出北京—遵化—承德—秦皇岛—北戴河的长线观光旅游和以清东陵、汤泉、上关湖、古长城、鹫峰山为重心的2—3日休闲度假旅游两条精品旅游线,初步构建了遵化大旅游格局。

三、强服务,拓市场,构建销售体系

围绕龙型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配套销售服务体系。一是围绕基地建市场。本着因地制宜、因商制宜的原则,建设各类专业市场,构筑产品交易平台。全市已建成以东坝蔬菜批发市场、党峪水果批发市场、燕山一集综合市场、贸易城钢材批发市场、西环路五金批发市场等7个综合市场为龙头,以农业机械、建筑建材、粮油、蔬菜、果品、服装等10个专业市场为依托,以36个乡镇综合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体系框架,辐射周边及北京、天津、承德等地区30多个县市,成为京东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二是依托龙头抓订单。依托市内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20万亩,依托北京西南郊冷冻厂、天津王朝酒厂、北京正大集团等市外龙头企业签订了年销售5万头瘦肉型猪、8000亩酿酒葡萄、300万只正大鸡的订单,订单销售占全市农产品销售总量的25%以上。三是中介组织拓市场。已发展蔬菜、苗木、林(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果、食用菌、畜牧等专业中介服务组织65个,经纪人队伍发展到2500多人,将我市产品打入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及东北、西北等地30多个大中城市,帮助农民销售20%以上农产副品。四是优化结构抢市场。建龙、恒威两大钢铁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新开发了中宽带钢、PC特钢、冷轧薄板、镀锌彩涂等市场热销产品,抢占钢材市场制高点,扩大市场覆盖面。五是开拓国际市场。栗源、广野两个骨干企业,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六是构建网络赢市场。建立6家旅行社,与北京、天津、秦皇岛、承德等20多个城市旅游服务单位构建了旅游服务协作网,并在南非设立1家旅游办事处,扩大了国内外客源市场。

第五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县域经济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7日 13:02 来源:《求是》 期号:2006.3 作者:刘树琪

蓬莱仙境自古为人憧憬。今天的蓬莱市从自身优势出发,把葡萄及葡萄酒生产作为百年立市产业来发展,经过努力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就业增加,为解决“三农”问题走出了新路子。2004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这里的工作后对蓬莱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予以肯定,勉励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本地优势出发,选好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蓬莱具有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种植的葡萄可以酿造世界顶级葡萄酒;蓬莱在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市委市政府根据这些独特优势,统筹城乡发展,把种植葡萄和发展葡萄酒产业作为解决蓬莱“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全面抓好种植和加工的各个环节,壮大相关生态观光旅游业,促使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落实四大措施,全力打造“中国葡萄酒名城”。一是强化产业研究与科学规划。市政府拨出200万元专项专题研究资金,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和深圳规划设计院分别制订出了《蓬莱35万亩葡萄及葡萄酒产业规划》和《18公里“葡萄观光长廊”规划》,使产业有了科学发展的蓝图。二是强化品牌管理和行业自律。为跻身世界顶级葡萄酒“俱乐部”,提升蓬莱产区的知名度,我们专门成立了葡萄酒局和行业协会,先后制订了《蓬莱葡萄酒质量宣言》,《葡萄及葡萄酒行业生产管理办法》;每年8月定期举办“中国蓬莱·国际葡萄酒周”,整合对外宣传“中国葡萄酒名城”品牌,扩大社会影响。三是筑巢引凤,搭建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到目前为止,蓬莱市已引进6名世界葡萄酒界的技术人才,与5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全国第一家葡萄酒研发机构在这里落户;还与国内著名的食品工业学校——江南大学联合办起蓬莱学院,专门开设葡萄及葡萄酒专业。同时,引进日本最大的水产品和食品批发企业,并在蓬莱建起全国首家葡萄及葡萄酒交易专业批发市场。四是通过产业招商,迅速壮大产业实力。按照“政府引导、专家参与、企业运作”思路招商引资,引来如中粮长城、天津王朝、德国阿尔玛、英国登龙等一大批中外著名葡萄酒企业纷纷落户蓬莱。2005年,全市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利税3.61亿元,上缴税金1.69亿元,占全市税收的16%。

产业带动,工业反哺,实现“三增”,促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益。蓬莱的葡萄基地建设采取“公司+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生产中全面推行品种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全过程都采用了国际最先进和最严格的标准。二是农民大规模进入产业工人之列,规避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而获得稳固高收入。葡萄酒产业将大量农民转成了产业工人,使得农民在葡萄种植—加工—销售—旅游的整个产业链上都可以与企业实现利益共享,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据统计,全市采取订单模式种植葡萄的农民,每种植一亩酿酒葡萄,收入可达4800元,净收入可达4000元。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10元,同比增长14.9%。三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生态化、现代化进程。蓬莱着力打造了烟台——蓬莱沿线18公里“葡萄长廊”,形成集葡萄种植、加工、观光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聚集带。同时,将位于葡萄酒产业带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建起统一规范的农民新村,加速全市农村城镇化水平进程。

(作者:中共山东省烟台市委常委、蓬莱市委书记)

下载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山区经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山区经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劳务输出__壮大劳务经济(合集五篇)

    发展劳务输出壮大劳务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海兴县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东临渤海,南界山东。由于建县晚,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缓慢,目前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七个乡镇,两个农......

    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

    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近年来,我市抓住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探索和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

    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

    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 中共安陆市委书记 周先来 安陆市人民政府市长 郝章新近年来,安陆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实施“特色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实干兴市......

    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山区经济

    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山区经济 许 坚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北京 100035)摘要陕西省陇县跃先村的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笔者认为,其基本经验有两条:一是建立与当地自然条件相......

    发展山区经济的思考

    发展山区经济 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党在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东阳市根据这一目标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郏县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2007级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郏县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学员姓名:郭 松 伟 学 号: 2007050008 专 业: 经 济 学 指导老师:罗 如 韫 二00九年......

    发展特色产业(定稿)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步脱贫 潮安县凤凰镇位于潮州市北部山区,地处饶平、丰顺、大埔三县交界,面积232平方公里,辖27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其中8个村在扶贫开发中被定为贫困村,有贫困......

    立足山区实际 发展县域经济

    立足山区实际 发展县域经济 明平安 2005年第9期 ——第一要务 近年来,我们立足竹溪实际,开发特色资源,培育支柱产业,全力招商引资,促进了县域经济较快发展。2004年,竹溪被省委、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