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19-05-14 16:4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郏县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郏县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第一篇:郏县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2007级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郏县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学员姓名:

郭 松 伟 学 号: 2007050008 专 业: 经 济 学 指导老师:

罗 如 韫

二00九年九月

郏县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相关内容提要:通过对郏县有关部门、企业等近年来的数据资料分析发现,特色产业外向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标志,并且呈现出特色产业工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区域化、系列化等特征。但是,也存在“低、弱、散”状况阻碍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同行业无序竞争影响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形成、无响亮特色品牌制约区域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缺乏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困扰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问题。当前,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重点在于:整合特色优势,做大产业规模和经济链;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产业名优品牌;培育科技人才,提高技术创新效益;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关键词:县域经济 特色产业 郏县

一、引言

如何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一直是各县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条件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模式。大家熟知的有苏南模式、温州模式、顺德模式、寿光模式、清河模式等等。而无论哪种发展模式,都无一例外的证明,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内容,发展特色产业能够担负起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发展特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富民强县的基本途径。因而研究县域特色产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郏县为例,重点分析和研究郏县特色产业。针对特定区域即一个县的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一项新的尝试。

二、郏县基本县情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东邻襄城县,西毗汝州市,北接禹州市,南与平顶山市区和宝丰县相连。隶属平顶山市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33°48′—34°10′50″,东经113°40″—113°24′50″。地势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部高,中部低,以平原和岗地为主。总面积737平方公里,辖7镇6乡2办事处,372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1955年,毛泽东同志为郏县大李庄乡(今广阔天地乡)写下光辉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郏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裴李岗文化、太朴文化等遗存十分丰富。商周时称“夹国”,春秋筑城,秦时臵县称“郏县”。建国后,郏县隶属许昌地区,1986年3月归平顶山市管辖。

郏县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没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没有较大的项目拉动,一直属于“吃饭财政”的农业穷县。近年来,郏县从县情出发,不断发展特色经济,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初步实现了富民强县。目前,初步确立了红牛、烟叶、铁锅、陶瓷、针织、农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薛店辣椒、冢头理想大根(萝卜)、渣园小磨油、王集花生米、长桥瓜子、安良陶瓷、广天铁锅、茨芭三苏园、广天知青园、姚庄清真红牛肉等一批特色品牌,截止2009年,全县各类特色优势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1%,增速13.5%,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4.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3 来自特色经济的贡献份额达60%以上。大批农民挣“特”字钱,入城镇进企业,逐步演变为产业工人和市民,“特”字号从业人员占全县从业人员的55%以上,特色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确立,为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城乡经济统筹共进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平台。2009年,郏县生产总值完成 亿元,是2003年的1.8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是2003年的4.09倍;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0亿元,是2003年的5.06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亿元,是2003年的2.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是2003年的1.4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元,是2003年的1.54倍。2006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郏县还被评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十快县”之一,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三、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现状与特征

(一)、特色产业外向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标志 部分或全部产业原材料基本外进,产成品大部分外销,形成了“头尾在外,无中生有”的郏县现象,构筑起全国买、卖全国的外向型经济格局。郏县不产铁,但却是全国三大铁锅生产基地的“龙头大哥”。铁来源于西北、华北、华中各个省份,98%以上的铁锅产品销住县外各地,并出口越南、不丹和非洲等15个国家和地区。郏县芝麻总产量很少,但生产的小磨香油誉满京、津、鲁、豫、皖各省、自治区,深受广大客商青睐;郏县基本不产棉花,但以长桥镇香港丰溢针织珠锈(长桥)有限公司为主的针织珠锈业年产值达到8个亿,安排农民工上万人;郏县基本不种植花生,但王集乡雨霖头的花生加工园区在豫西南地区却颇负盛名,花生经济蓬蓬勃勃;郏县不产瓜子,可长桥镇的瓜子却扬名海内,成为全国十大瓜子生产园区之一。这种 4 突破自然资源局限、依托人文、环境等无形资源,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零资源经济现象”,引起了省内外经济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中国科技报》、《河南乡镇企业报》等报刊都先后进行过专题报道。

(二)、产业发展规模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取向 被称作全国八大良种牛之一的“郏县红牛”随着“红牛经济”的兴起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全县实施了“红牛发展155工程”,规划建设了五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两大肉类加工基地。郏县红牛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正式成为“国宝”。郏县红牛存栏量稳定保持在18万头以上,从事红牛肉、皮、毛、骨加工的企业超过328家,产品畅销海内外,年加工产值1.5亿元以上。同时,推进饲养园区建设和畜产品精深加工,大大加快了畜牧产业化进程。2006年,该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2%。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规模化经营发展。一根1元左右的萝卜,腌制成成品菜后“身价倍增”,能卖20多元。郏县冢头镇种有“人参”之称的日本理想大根萝卜,萝卜收入达万元的农户有500多户,年创汇在150万美元以上。2009年,已辐射到周围十多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为发展这一支柱产业,组建了远航实业公司,实施“公司+农户” 规模化经营模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购买化肥、农药,统一防病,定期召开培训会,还专门从日本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使家家户户成为萝卜种植的行家里手。目前,该公司与日本日荣株式会社、日本金久国际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成为平顶山市唯一的农业创汇项目。和郏县红牛、理想大根萝卜一样,郏县的花生米、瓜子、“三粉”、生猪、鸡鸭等产业也从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中获得助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郏县特色农业经济链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三)、产业布局区域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显著特点 就是依托现有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发展某一产业,形成数乡一业、一乡一品发展格局,发挥小产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小商品大市场的特色和个性,打造板块经济优势。比如烤烟业,以堂街、李口、冢头、安良等10个乡镇为重点,遍及290个行政村5万多农户,通过坚定不移、数十年如一日巩固种植面积,提高单株产量和烤烟质量,烤烟经济一直长盛不衰,年创产值超亿元,贡献财政比例一直在25%以上;瓜子加工业集中在洛界公路襄郏段长桥镇,有68家瓜子加工企业,年总产值1.8亿元,从业人员1万余人;日本理想大根(萝卜)种植加工业源于1996年的冢头镇前王庄村、现已辐射周边10多个村庄5千多农户种植,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以上;花生加工产业集中在郏神路郏县段雨霖头村,小加工厂遍地开花,庭院经济红红火火,年产值达1.1亿元,从业人员1.2万人,初步走上“订单经济”之路; 长桥镇香港丰溢针织珠锈(长桥)有限公司现已辐射带动小型针织厂80个,织机总数达4500台、缝盘机达到1800台,年生产能力提高到460万件,吸纳劳动力就业10000人,年增加农民收入10000万元。目前,丰溢针织珠绣(长桥)有限公司由最初的500名职工发展到2000名。以辣椒而闻名的薛店镇韩店辣椒交易市场,每年夏秋二季,两广、两湖、福建、江西客商纷至沓来,市场交易十分活跃,带动了薛店、茨芭二个镇的万余农户,种植面积1.5万亩,连年交易量都在1亿公斤左右;目前,全县围绕特色产业群初步形成了涉及机械加工、建筑建材、畜牧肉食、轻纺针织、木材加工等诸多领域的块状经济隆起点。

(四)、产业发展系列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基本方向 根据相关产业或企业之间内在关联度,按照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要求,修补产业链条、细化社会分工、靠专业化生产、系 6 列化经营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实力。如铁锅产业在原料选购——设计开发——生产加工——人才引培——质量检测——育创品牌——包装推介——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上,补弱查漏、拉长扶壮产业链,提升了产业化水平。烟草产业围绕选种——育苗——移载——培护——打叶——上杆——入炕——分拣等程序,形成了龙头高昂国内、国际市场、龙尾摆向千家万户的龙型经济格局。红牛养殖紧跟红牛肉加工这个龙头,扩大繁育养殖规模,2009年底,红牛存栏15万头,出栏11万头,全县人均0.291头,通过冷配杂交提升红牛肉质,利用氨化秸杆,天然牧草进行绿色喂养,初步形成了绿色饲养——集中屠宰——冷冻速冻、加工储运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催生了皮革 制业、拉动了牧草饲料业、繁荣了饮食服务业。

(五)、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主攻方向

建设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园区)是扩大特色产业规模,保证集约化经营,实行集团化营销的有益经济运行模式,特色经济企业才能更好创建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郏县东城区高新产业聚集区,占地 亩,已入驻千万元产值企业 家,入驻亿元产值企业 家,已有 家企业落户聚集区,从业人员 多人,年产值 亿元。郏县陶瓷产业有占地1300多亩的“中国神前陶瓷园区”,现入驻千万元产值企业15家,先后有68家企业落户园区,从业人员8000多人,年产值5.5亿元。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神前工业园区已成为平顶山市最大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铁锅产业有“广天铁锅集团”(包括广天铁锅生产基地和安良铁锅生产基地)拥有各类铁锅生产及其配套生产企业48家,锅机5600台,年生产20多个品种系列、380多个型号优质铁锅6000万口,总产量占全国的1/3,年产值达到10亿元;集团总部所在地广天赵花园村被誉为“中 7 华铁锅第一村”,2007年,广阔天地铁锅产业区被评为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2010年元月,广阔天地铁锅产业区又被定为平顶山市级产业聚集区。郏县长桥镇香港丰溢针织珠锈(长桥)有限公司,现有织机900台、缝盘机300台,年生产能力180万件。在其带动下,先后建起小型针织厂80个,织机总数达4500台、缝盘机达到1800台,年生产能力提高到460万件,吸纳劳动力就业10000人,年增加农民收入1亿元。目前,丰溢针织珠绣(长桥)有限公司由最初的500名职工发展到2000名。红牛业有“郏县清真牛肉食品加工基地”(包括姚庄牛肉加工基地和城关牛肉加工联合体),其中九头崖集团公司承包经营的县牧工贸集团屠宰公司为领军企业,拥有宰牛户88户,年产红牛肉5000吨以上,年产值2.5亿元。此外,冢头小李庄——黄阜岗养殖(牛)园区、城关镇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薛店唐村“三粉”(粉条、粉丝、粉皮)加工园区、胡村生铁铸造基地,美国菲莫公司、上海烤烟厂在郏设立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等也属于这样形式。均经政府规划为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园区),享受各种规定的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税费等方面的优惠。

(六)、组织形式多样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有效途径 一是“龙头企业+产业群”。日本理想大根(萝卜)产业就是以中日合资远航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能力,在全镇10几个行政村设立分支收购点,远航公司对下实行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耕、统一购化肥农药、统一签订收购合同)采取分散化种植、集中化加工、外贸途径销售的营销模式。二是“市场+产业群”。薛店镇的辣椒、长桥镇的瓜子产业、王集乡的花生产业等就是依靠市场力量,既包括县外购销队伍这个无形市场,又包括县内的各类经营户、经营门店这个有形市场。市场既成了产业、企业的永久性广告,又通过引领竞争,推动产业整合升级。三是“开发商 8(包括政府)+产业群”。郏县的旅游业就属于此种情况。四是“行业协会+产业群”,采用民办官助的形式,成立了县红牛、铁锅、陶瓷、纺织等行业协会、同业会,由政府扶助协会制定发展规划,拟定行规行约,加强产业引导和规范管理,举办研讨会、技术信息交流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寻求合作伙伴,协调企业与政府、银信部门的关系,解决资金、人才等问题,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四、郏县特色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分析

近年来,郏县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烟叶、红牛、铁锅、纺织、建材、农产品等六大特色产业。但是,调查中发现,郏县的一些特色产业多年来仍在低水平上徘徊,“膨胀”、“拉动”能力和扩张势头还没有形成,企业集中度低,形不成规模,龙头企业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像苏南、浙江那样的区域规模经济优势,尤其在实现特色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低、弱、散”的状况阻碍了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大多数特色经济企业和散户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品科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管理者、经营者素质较差,市场竞争意识滞后,“大生产小销售、坐店经营”陈旧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特色经济技术开发能力差、产业化链条短都致使特色产业升级进展缓慢。以铁锅产业发展为例,是从翻砂加工发展壮大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87年开始生产铁锅。多年来,在当地县乡政府的规划、引导、扶 9 持、服务下,目前,郏县铁锅生产及配套企业已发展到近百家,从业人员15000余人,年产各类铁锅6000多万口,总产量是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2006年,广天铁锅聚集区被河南省政府评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尽管铁锅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层次较低。在企业层次上,不少企业规模还较小,部分企业仍停留在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在产品销售上,不少企业产品利润被中间商获取太多;在产品层次上,一些厂家的产品是为国内知名厂家搞配套、组装产品,直接打品牌销往国内外市场的还比较少,产品档次明显低于广东、浙江、上海等地。二是管理较弱。不少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未建立或不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较乱,家族式管理问题突出。尤其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和生产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与现代公司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三是摊子较散。众多的生产加工企业缺少公司长期发展计划、产品研发规划,缺乏对产品市场的调研;缺少对公司内部和周围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工地点分布比较零散,集中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对企业整体形象的树立重视程度不够。

(二)同行业无序竞争影响了特色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一方面,同行业之间缺少正面交流和相互合作,缺少现代企业团队精神,缺少产品品牌和知识产权意识。以郏县针织产业发展为例,目前全县拥有针织加工企业90家,仅长桥镇就有70多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5家,私营企业16家,个体工商户69家,销售过百万元企业6家,并有2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但是不少企业之间存在着故意仿冒本地同行产品设计、产品品牌,仿冒外地同行产品等侵权行为,有的企业还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同行产品研发方面的信息等,没有把精力用于本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创新上,而是满足于仿冒、抄袭上,造成了行业秩序的混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同行业之间产加销联接 10 不紧,产业链不完整,缺少对周围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扬弃,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地区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不少乡镇的特色行业,但是这些区域特色产品生产大部分还处于分散的、粗放的、初级的状态,各家的生产设备、产品几乎差不多,家家一个样。如:目前郏县铁锅铸造行业的企业就有148家,生产的产品有几百个品种,各家加工生产的产品基本上差不多,企业缺乏拳头产品,各自为战,相互竞争。

(三)无响亮的特色品牌制约了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目前郏县共拥有民营产业注册商标 800多 件,其中市知名商标 5 件、省著名商标 1 件,名牌商标所占比列较小,不为1个点,跟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浙江等地相比差距很大。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发展为例,近年来,该县十分重视农产品商标培育和注册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截止目前,该县农产品注册商标总数已达138件,占全县注册商标总数的六分之一。但是,从现有的农产品注册商标现状看,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知名农产品品牌数量极少,目前全县仅有“中原红”等数件。从市场调查来看,这些农产品除在本地市场占有份额外,在外地市场很难看到。这种状况跟该县农业大县相比很不协调,说明该县农业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快,农业龙头企业还应进一步做大做强。就以该县铁锅产业发展为例,目前是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已有各类铁锅生产及其配套生产企业一百多家,年生产20多个品种系列、380多个型号优质铁锅6000万口,总产量占全国的1/3。但是,目前荷藕产品仅有“华邦”一个河南省知名商标,影响了产品的消费知晓率和市场占有率,跟铁锅产业的发展规模不相适应,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发展环境欠优制约着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尽管这些年该县不断推进行政改革、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软硬环境仍不十分理想,表现为县域开发、吸引生产要素的能力不强,对经济资源的占有率和利用率不高。一是自然环境制约。郏县地理偏僻,处在平顶山和大刘山之间,距郑州、洛阳等发达城市较远,接受城市化辐射程度低。二是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状况仍无大的改观。三是一些执法部门官僚主义仍很严重,强调部门利益,多承诺、少兑现,“三乱”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群众目光短浅,对内外商投资开发建设不太理解,索、拿、卡、要,服务环境不优。四是至2003年特色经济虽占到GDP的一半以上,但与发达市县相比,总体规模小,产业之间互动率低,发展速度忽低忽高。

同时,特色经济企业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短期行为严重。一些企业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来获得经济效益,而是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违法生产经营,偷税漏税,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另外,缺乏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困扰着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些都势必影响特色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郏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一)发展方向

通过对郏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地处中西部地区的郏县,一直属于“吃饭财政”的农业穷县,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滞后,“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经济欠发达,缺乏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郏县从县情出发,不断发展特色经济,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初步呈现了特色经济市场化、工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系列化等特征,12 初步实现了富民强县。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就要发展工业经济,而发展工业经济经济要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因为在现代经济的全面竞争中,县域经济要想在更大范围的分工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利用自己的资源,创造自己的特色优势。纵观各地经济发展的轨迹,凡是县域经济发达的地区,均是该地区特色产业能量充分释放的结果。所以,发展特色产业就必须寻求自身特色能量释放的最佳途径:

一是要研究挖掘自身特色优势。每个县域均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有的有区位优势,如地处交通要道和枢纽,或沿海、沿边;有的有自然资源优势,如域内蕴藏大量矿藏资源,或丰富的水能资源;有的有社会资源优势,这主要是指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域内已集聚的智力资源,或成为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有的则以上优势兼而有之。经济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即使再贫困的地区,也会存在某种资源优势,或自然资源方面的,或社会文化资源方面的。只有充分认识并开发好这种资源,构筑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才能摆脱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所以,作为县域经济的决策者,一定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吃透县情,理出发展思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闯出一条适合本县域的发展之路;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发掘自己的发展优势,培育经济增长点,创造出本地经济的特色。二是要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产业。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指出:最有效、最合理的社会生产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只生产自己在生产上处于相对优势、成本比较低的产品,并用这种产品去同其他国家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这样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好处。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已经得到各地经济发展实践的印证。我们过去的县域经济,包括现在仍有一些地方,由于忽视特色,不注重比较优势成本,一味追求全面发展,形成“小而全”的局面,其结果是各地产业结构雷同,没有产品特色,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进 13 而失去了许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机遇。因此,我们在发展县域经济时,一定要按照比较经济利益的原则,研究制定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参与县域外的经济分工与协作,突出自身特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劣中选优,切忌毫无特色的“大而全”、“小而全”。如县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则可以突出旅游产业特色;县域矿产资源丰富,则可以突出以矿业开采、加工为主的矿业经济特色;县域内水能资源储量丰富的,则可突出以水力发电为主产业特色。总而言之,只有坚持特色,才能使县域经济具竞争力,才能在国内、国际市场对接中找到自己最佳位臵。

三是要依托科技提升特色经济的竞争力。科技含量低是阻碍县域特色经济与农村专业市场向高层次发展的原因之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县域经济要搞出特色,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第三产业,或者是传统优质产业,如果离开了科技和信息的运用,都是不可能的。靠科技形成的特色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所以,县域经济必须加大科技含量投入,引进科技人才,增强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在特色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这里最关键的是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特色经济的知名度。要利用科技加大对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利用现代信息网加大广告宣传,塑造名牌产品;利用名牌战略的龙头功能、优化功能,促进特色企业的发展。

四是要依法行政服务于特色经济发展。县域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域。历史上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传统的计划经济惯性,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在这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形成特色经济的话,则时间长、代价高。因此,发挥县域政府的作用对形成特色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不能再像计划经济条件下那样,行政命令一切,一切行政命令,而应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主要弥补市场 14 失灵。县域政府的作用应放在定战略、创环境、上产业三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县域发展战略必须要对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市场及相关因素有详细的了解,要跳出县域,与整个经济发展全局结合起来进行特色产业定位。过去只从本地资源出发来定位的情况,现在看来是不够的。另外,在多方竞争的情况下,要抓住重点强项,发挥优势。创环境就是要求政府站在宏观的层面上,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引导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造就一个有利于县域特色经济与农村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政策法规、人文、生态环境。

(二)、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的结果,对郏县发展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笔者有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1、整合特色优势,做大产业规模和经济链。正确处理好发展企业与发展产业的关系,重点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提升民营经济的规模。一是培育特色产业。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重培育红牛、烟叶、铁锅、陶瓷、针织、农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这些产业。要抓住优势产业中的产品、市场、专业化生产和龙头大户四个关键环节,加快现有优势特色产业的产品创新步伐,开拓产品市场,与国内外大市场的“链接”。二是兴办龙头企业。要围绕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依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建基础、创特色、扬优势、打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头雁”作用。通过龙头企业、规模企业把“小而散”的作坊企业、千家万户的加工点链接起来,把一些分散的单户加工点组建成联户经济实体,发挥龙头拉动、大户带动效应。引导众多的中小企业跳出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生产专业化、配套协作化、营销集约化的格局发展。三是加快园区建设。政府要切实做好园区特色产业的规划、协调、指导工作,进区企业必须坚持以园区产业有一定的关联度,或配套延伸的产品为主,依靠园区载体,打造完整的产业 15 链。加大对现有“五大园区”的建设力度,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增强各类创业载体功能。积极鼓励新投资项目、新建企业向各类园区集中,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四是搭建创业平台。要像浙江、苏南等地一样,在民营经济相对集中、产业特色明显的地方,引导和支持建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专业加工户、专业街。要加强对服务业的规划引导,可以培育建设如铁锅一条街、陶瓷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精品服饰一条街、地方特色产品一条街等,着力培育特色街区和行业优势经济。

2、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行业有序竞争。我们都知道,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行业协会都在维护同行业利益、促进同行业发展、避免行业内部无序竞争、实行行业的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对已建成的铁锅、陶瓷工艺、纺织、建材、养殖等行业协会要完善运作机制,发挥技术交流、人员培训、价格商洽、安全管理、业务衔接等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交流会,共同研究质量、技术、市场等问题,形成行业协作、行业自律的运行机制。同时,加快组织纺织、教玩具、农产品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尽快制定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地方性价格约束,信息服务,竞争战略,为政府宏观调控当好参谋,为企业生产经营搞好服务,促进优势产业健康协调有序地发展。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服务作用。首先是人才培训服务,行业协会要为行业的发展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加强合作,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集成和传递信息;其次是技术服务,如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共性技术设备支撑、科技成果的转让和利用等;最后是信息咨询和市场开拓服务。行业协会要积极组织本行业统一参与诸如香港展销会、广州春、秋交易会等各类展销会活动,以行业统一设摊展示,形成行业特色和形象,制止无序竞争。三是充分发挥行业 16 协会的形象品牌作用。每个行业协会都要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形成行业文化,打造行业品牌,宣传行业信条,提高行业声誉。如行业协会可以以行业协会名义,建立行业宣传网页、网站,推荐行业企业和特色产品,整合和利用好行业企业和产品资源,加快推进网上交易,扩大产品国内外市场销售覆盖面。引导同行业企业间的协作与配合,协调行业内部会员之间的关系,减少和避免不计成本、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带来的不利后果,避免同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形成整体对外,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3、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产业名优品牌。品牌不仅是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的形象,还是一股巨大的竞争力。因此,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响地方特色民营经济品牌,才能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形成民营产业的集聚效应,地方特色产业的优势才能得到加强和发挥。就以铁锅商标为例,要充分利用企业优势,把现有华邦、强邦、永利等九大品牌进一步做强做大,引导和帮助其争创名牌商标,建议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制定“创牌”计划。政府要从宏观上加强指导和协调,充分利用地方有影响、对外有宣传力的地方特色,指导企业合理注册商标,分配好和利用好商标资源。要鼓励和帮助农产品企业为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一些重点农产品积极争取原产地保护。如将目前发展形势较好的红薯三粉、红牛肉、郏县饸烙、姚庄茶水等制品等通过注册证明商标来实行属地保护,强化地方特色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当前,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该县成为“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县”、“全国生态农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中国铁锅之乡”等优势,借助“郏县东城区开发区”等载体,把已有的绿色食品品牌和无公害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要充分发挥商标协会在行业组织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对商标使用人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企业树立发展观念,17 着眼长远利益,重视自身品牌建设,进一步推动商标战略的实施,带动地方优势资源更加集中,把地方优势资源培育成为优势产业,让优势产业变成市场竞争优势。

4、培育科技人才,提高技术创新效益。人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是成就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创新机会的主要发现者、执行者和新技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的高素质与相互合作是保证创新迅速形成新的综合生产力,获得创新最大效益的必要条件。在目前环境下,民营经济的单体规模要做大做强,要想把特色产业规模做大,就必须拥有一大批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的技术型人才,包括技术开发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生产人员等,而人才不足已成为当前民营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民营企业要制订人才战略,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把人才使用和能力发挥推向最高点。既要立足自身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挖掘培养,注重提高整个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有重点地选择优秀的中青年培养深造,又要广开进贤之路,善于借用“外脑”。要建立健全一个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这是民营企业赢得人才,并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在企业产品技术创新上,要重点培养技术带头人,给他们以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推动企业产品不断增强技术含量,从而把企业真正培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增强“膨胀力”和“拉动力”,带动企业和地方产业的迅速扩张。例如,要想把该县的铁锅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和产品的技术创新,组建“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国内外市场调研中心”等,促进铁锅产品的革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5、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在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中,政府要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重点要在产业发展布局、宏观调控、吸引投资、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发挥作用。首先,在产业发展布局上 18 要突出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加强调控,避免产业趋同,区域内无序竞争。其次,在资源配臵上要围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通过招商引资、融资、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措施吸引资金、技术、人力、信息等各种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提高整体竞争力。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寻求外资嫁接,兴办一批合资企业,培大培强单体规模,推进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三,加强引资引智工作。从该县情况看,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最缺乏的是资本和技术,要制定更优惠政策,创造更优越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区外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兴办龙头企业。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实现快速增长,培育一批市、省级私营企业集团。同时,要借脑引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联姻,实行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科技攻关,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不断推进优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的技术创新的产品创新。第四,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文化。加大区域特色产品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产品宣传活动,如通过举办各种地方特色产品展销会,通过建立地方特色产品的展销馆、博物馆、宣传产业发展历史和文化,扩大特色产品和产业的知名度,形成发展特色经济的浓厚氛围。第五,政府应着重从培植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的角度,重视全县特色民营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制订有助于本产业发展的特殊政策。税务部门要想方设法吸引业主在属地开票纳税,切实防止税源流失。工商、金融、外经、民营等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在市场准入、融资服务、出口代理、行业管理上实行倾斜政策、倾心服务,合力营造有利于本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促进全县特色板块经济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实现“工业强县、特色富民”的发展目标。

参考书目: 1.《政府经济学》 2.《区域经济学》 3.《农村问题专题研究》 4.《管理学》 5.《每天读点经济学》 6.《郏县发展论坛》

同时参阅了郏县县委办、政府办、政研室等20

资料。

第二篇: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特色产业发展对策

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对策一、七户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七户乡地处奇台县东南山区,与木垒接壤,距县城65公里,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也是典型的上山乡镇。全乡地域总面积2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万亩,乡政府下辖5个村民委员会,4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8092人,主要以汉、回民族为主,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10%左右。

由于七户乡地处上山丘陵区,全乡9.8万亩耕地中旱地占80%,种植业主要以大宗作物小麦、大麦为主,畜牧业以传统畜牧业发展为主,林果业发展步伐较慢。2009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农民人均收入6340元,较上年增加了624元,人均收入中来自种植业占36.6%,畜牧业占到36.6%,二三产业劳务创收占到26%。当前,乡域内交通事业、文化事业、卫生条件等涉及民生方面的社会事业有了明显改善。

二、当前七户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现状分析

(一)当前七户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

当前在全国各省区对口支援新疆加快发展大前提下,奇台县面临大发展的强势机遇,我乡做为山区乡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发展基础,同时也具备经济自身发展的优势。一是地缘优势独特。上山区特有的水、土、光、热资源,为我乡确定发展“四特”产业:特色种植(土豆、小杂粮种植、旱地打瓜、旱地油葵、野菜种植等),特色养殖(土鸡、麝鼠、蜜蜂、育肥牛羊等),特色林果(黑加仑、沙棘、鲜食杏、仁用杏等),特色加工(山野菜加工、小杂粮加工、“一棵树”粉条加工、蜂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有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今后发展“四特”产业奠定了发展基础。二是资源优势丰富。丰富的矿石资源,吸引大唐鼎旺、玖顺矿业和屯河水泥等公司前来投资开发,矿产业的纵深发展稳步推进,为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运输产业和集镇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优越的生态条件形成了神秘的一棵树、深隧的蟒洞、清幽的石峡及壮观的东塘水库等独特的天山北麓自然景观,且与江布拉克旅游区、汪家口水库毗邻,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潜力大。三是政策优势。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和即将实行对口支援新疆大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为及时把握政策机遇,加大项目跑办力度,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支撑机遇。

(二)当前七户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

1、大农业内部结构单一,调整步伐缓慢。

七户乡地处上山丘陵区,旱地多,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空间小,农用机械化程度利用率低,畜牧业比重占到大农业内部结构的40%,传统养殖业向现代畜牧业迈进步伐慢,林果业发展刚刚起步。2009年,大农业产值占比重70%以上,二三产业产值只占到12%,农业生产方式单一,效益低是制约大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一是受地理位置影响。居民村庄依坡而建,分散凌乱是村庄的集中表现。同时,由于收入水平低,大多数民房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房屋破旧不堪,村容村貌不整齐也不整洁。农村道路建设步伐慢,阻碍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农田水利建设设施落后。全乡90%的渠道及配套设施老化,水资源利用率较低。三是农田标准化程度低,山旱地丘陵地零散,无法统一集中种植,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四是人畜饮水安全无保障,自来水工程管道老化,无水质净化处理设施,春季吃的是泥巴水,对农牧民的健康影响极重。同时,由于管道破旧狭小,也不能满足正常的用水需求。

3、农牧民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意识不浓。

七户乡地处上山乡,近年来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农户家中的子女想方设法离开本地,留在本地的多数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部分群众多年来习惯于山区生活,只求温饱,不求发展,农牧民的思想与其它乡镇相比至少落后5到10年。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的意识不强,靠天吃饭的日子过惯了,加上地理条件差,发展上信心不足。二是投入相对不足,由于人均收入低,农民用于发展生产上的资金不足,大钱没有,小钱舍不得投入,留下养老钱是普遍现象。三是对科技信息,新生事物的能力需求低,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的技术农民接受

程度低,效果不明显。四是对市场经济认识不够,不敢发展。绝大多数农牧民对市场经济认识不够,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害怕失败,怕担风险,停留在观望别人的层面。

4、基层组织建设及党员干部队伍作用发挥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个别村组干部和党员在思想上淡化,等同于一般群众,只强调客观因素,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心思没有完全放在发展经济上,只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同时,由于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强烈的发展意识,不知道也不去探讨如何从本村经济的发展实际出发,去寻找发展路子。带头创业、带动创业能力低,个别干部作风不实,不愿深入群众,工作漂浮,上级安排了才干,不安排就不主动干,作风不实混日子,个别干部办事不公,只为自己谋利益谋好处,对群众的事漠不关心。

5、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农业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涉农站所单位小、人员少,工作人员知识层次低,服务意识不强,尤其是农科、畜牧部门技术人员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引用。二是农民技术员、乡土人才缺乏,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水平低,影响了农业发展,尤其是农村缺少懂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村组干部中缺少懂市场、会经营、能管理的人才。

6、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水平下滑。七户乡是奇台县教育事业的发源地,近年来,教育教学水平、教师队伍素质较上个世纪呈下滑趋势。二是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在重大疾病住院治疗方面满足不了群众的就医需求,村级卫生室医疗条件更低。三是文化生活贫乏。文化体育活动阵地破旧,设施短缺,群众性文体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少。四是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村养老保险、老年人、残疾人、五保户救助由于资金不足,影响了社会事业发展步伐。

三、加快七户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七户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按照“五三五”长期发展思路:即突出五大重点: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特色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三大开发:“一棵树”品牌、石灰石资源、旱作农业,实现五大突破:人均收入、劳动力转移、二三产业、招商引资项目、集体经济积累),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发展得到提升,二三产业与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2010年着力抓好农业农村9项重点工作:结构优化和规模化种植;现代畜牧业;高效节水及设施农业;特色林果;特色加工;全民创业就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农村基础设施及农民新居建设;旅游开发。

(一)立足地缘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一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充分依托旱地多的优势,重点围绕土豆种植,旱地红花、打瓜、豆类的发展来调结构。在这方面乡党委、政府已经做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今后要继续坚持把土豆种植、小杂粮、红花产业作为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实现农民增收。二是增强畜牧业的主导地位。重点扶持生猪养殖、牛羊育肥,尤其是发挥好山区地域广、基础好的优势,大力实施发展土鸡养殖和蜜蜂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实现以特色养殖为农民主要增收点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三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七户乡1.5万亩退耕还林面积,9个示范园,主要栽植杏树、果树、沙棘、黑加仑等品种。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农民对发展林果业认识不足,效益较低。今后要以平顶村十组陈寿示范户为典型,大力实施果园更新改造,重点推广仁用杏、鲜食杏、黑加仑、沙棘为主的林果业发展。四是发展特色加工业,充分发挥七户乡土豆粉条加工、山野菜加工、小杂粮加工、蜂产品加工的优势,规范四个加工业合作社运作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扩大规模,以“一棵树”品牌为主打方向,着力打造“一棵树”土豆粉条、土鸡蛋、土鸡、山野菜、小杂粮、蜂产品等有机、绿色产品的品牌。

(二)以项目为依托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村组道路建设。七户乡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重点是道路建

设,路通则经济兴,重要农村公路的畅通将会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后要重点解决东塘村、屯庄梁村、平顶村一、二、三、四组、矿山、一棵树旅游区、二道沟旅游区道路建设,为促进经济长足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加速电网改造工程。总投资上千万元的西部电网改造,30公里高低压线路改造工程争取在2010年完成,35KV变电站建设在2010年实施。三是人畜饮水工程。争取开垦河大型人畜饮水改造工程早日进入实施阶段,解决上万人的自来水安全工程。四是借助大项目积极推进开垦河水库及下游渠道改造四期项目的动工实施。五是以基层卫生院、学校、文化阵地、基层组织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为重点,着力改善设计民生的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六是加大抗震安居、农村户用沼气为主的村容村貌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七是加速农村信息化建设,使农牧民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推进农业先进使用技术的推广引用。

(三)加强以村党总支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党的基层组织。

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要加强培训教育,全面提高素质。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目标,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机制,加强对各级组织党员干部的理论、法律、实用技术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注重培养,创新农村干部任用机制。采取大学生重点培养,农村党员“双培”工程,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挂职等方式,不断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培养一批安心基层、乐于奉献、文化水平高、思想解放的干部,使他们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三是全面推行目标责任制和承诺制,推行重点工作考核制,加强村务管理,实现财务公开,依法、民主管理财务。四是不断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解决无钱办事的老大难问题,提高村党总支的威信和号召力。五是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听民声民意、解民困民难,为群众排忧解难,稳民心、树政风,带动经济发展。

(四)加大农牧民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一是要加强农民思想培训。重点采取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尤其是

把山区群众带到先进发达地区观摩学习,让山区农牧民开拓眼界,不断推动农民思想解放,观念转变。二是要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用技术、一户一技、一人一技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致富能力。三是要加强农民诚信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和培育新型农民。

第三篇: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山区经济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服务山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涵税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县域经济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重点税源企业,日益成为地方税源经济快速提升的重要源泉,为南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经济税源建设,是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XX地税在壮大产业发展,服务山区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突出“一个重点”,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

XX是全国XX县、全国XX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又是中国XX之乡、XX之乡、XX之乡,有XX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XX国家地质公园和XX国家森林公园三个“国”字品牌。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林产品资源、矿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为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省委“两个加快”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生产基地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XX万亩金银花核心示范片、XX5000亩马铃薯种薯基地、XX农产品高科技园区、XX产业园和以XX为主的林下养殖,因地制宜打造的特色农业,其增加值年均增长8.5%以上;以XX等骨干企业

为支撑的XX中小企业园区、XX产业园区和XX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年增长30%;加快景区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提升配套设施,精品景点构建了以XX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中心的山水休闲旅游产业,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大幅增长。以此为契机,XX地税着眼于税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找组织收入与服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在认真履行税收财政职能、全面完成收入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财力保障的同时,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坚持把“依法治税营造发展环境,优化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工作主线和根本任务,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为切入点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大力扶持发展含税特色产业,为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有力促进了经济税收的协调增长,同步扩大了税收规模。截止8月底,我局共组织入库地方各项收入XX万元,占省局计划数XX万元的XX,较上年全年入库增收XX万元,提前XX完成全年收入计划。

二、立足“三个坚持”,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平、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和保护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切实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认真执行XX县受损严重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把促产增收、培源税源的主要精力放在向企业广泛宣传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控取向发展生产、-2-

开展经营上;另一方面,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严防“跑、冒、滴、漏”,特别强化对农产品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以及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应税行为的严格管控,确保发展环境的真正公平。

二是坚持跟踪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点对点”的与企业、项目开展结对联络,紧密围绕地税管理工作特性服务社会民生。在与XX乡结对帮扶工作中,我局主动跟踪服务XX马铃薯种薯基地项目的经营管理状况,充分运用行业管理的信息优势,加强与劳动部门和技术培训学校的衔接,协调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事宜;辅导合作社和农户依法进行财务核算,建立健全账簿凭证,以合法有效的凭证入帐;促进增强农户的农牧保险意识,协调保险机构与农户的联系。同时,针对农民反映临时占地青苗补偿的征税和开票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处理,维护了农户利益,划解了执法风险。确保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我们的协调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是坚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工作信息灵通、联系面广、政策熟悉的优势,准确提供政策、信息服务,积极配合开展招商引资,为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当好参谋。自2009年以来,每逢项目引进,在正式洽谈前,由税务机关向县委、政府提供一份《税收分析预测报告》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报告所反映的对相关政策的归纳和解释,可能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税收收入规模的增减,-3-

具体税种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等信息,都直接、客观的为领导的决策和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依据。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对税收的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税收的直接影响,地税机关都有较大分量的话语权,不仅有利于涵养地方税源,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更能充分发挥地税机关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和空间。

三、落实“四项措施”,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宣传,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充分利用机构分布在基层,人员集中在一线的优势,积极开展“税法知识进农家”活动,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急需的书籍及惠民税收政策宣传资料册主动送上门,组织园区管理骨干和基地农民工到税务所进行税收政策集中讲座,努力为有知识、有抱负的农民工创造创业条件,增强创业信心。

二是完善制度,推行优质服务方式。我们以落实“三个主动”--主动向纳税人打招呼、主动宣传税收政策、主动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叫响“三个声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保持“三种心态”--接待纳税人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的“三个三”活动开展为契机,努力为纳税人提供“零距离、全天候、超时空”的优质服务。充分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电视(报刊)专题(栏),以及地税内外网,对各项税收政策、办税服务流程及要求、以及纳税人关心的税收热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宣传,拓展宣传空间和纳税人了解税收政策的渠道。

三是规范行为,统一执法服务流程。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把重点放到后续管理和对企业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和服务中。制定“咨询辅导-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后服务”紧密相连的纳税服务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严格实行“领导坐班制”,切实加强地税窗口建设。

四是公开政务,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坚持和完善公开办税制度,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制和“三问”责任制,对政策执行、税额核定、收费标准、违章处罚以及工作状态等事项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围绕服务大局,强化工作执行,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确保“三个必须”,促进产业经济持续发展。

在发展山区县域经济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县委、政府是领导核心和主导力量,地税部门必须结合税收工作特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才能有力保证中心任务持续增长,税务事业持续发展。

一是必须做好规范执法的管理员。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只有依法治税,规范执法,把优质服务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用足用好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把纳税人最关心的问题及时宣传到户,营造和谐税收环境,才能为企业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执行,正确引导产业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必须做好铺路搭桥的信息员。因管理性质所致,地税机

关的信息来源渠道广,税务人员政策接触面宽,在扶持企业发展工作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及时为纳税人传递沟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为企业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信息帮扶,增加企业效益。

三是必须做好献计献策的参谋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税收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与县委、政府的大局工作搞好对接,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解释,当好党政领导的参谋助手,对产业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充分发挥管理效益,确立地税地位,树立地税形象。

第四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县域经济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7日 13:02 来源:《求是》 期号:2006.3 作者:刘树琪

蓬莱仙境自古为人憧憬。今天的蓬莱市从自身优势出发,把葡萄及葡萄酒生产作为百年立市产业来发展,经过努力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就业增加,为解决“三农”问题走出了新路子。2004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这里的工作后对蓬莱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予以肯定,勉励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本地优势出发,选好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蓬莱具有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种植的葡萄可以酿造世界顶级葡萄酒;蓬莱在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市委市政府根据这些独特优势,统筹城乡发展,把种植葡萄和发展葡萄酒产业作为解决蓬莱“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全面抓好种植和加工的各个环节,壮大相关生态观光旅游业,促使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落实四大措施,全力打造“中国葡萄酒名城”。一是强化产业研究与科学规划。市政府拨出200万元专项专题研究资金,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和深圳规划设计院分别制订出了《蓬莱35万亩葡萄及葡萄酒产业规划》和《18公里“葡萄观光长廊”规划》,使产业有了科学发展的蓝图。二是强化品牌管理和行业自律。为跻身世界顶级葡萄酒“俱乐部”,提升蓬莱产区的知名度,我们专门成立了葡萄酒局和行业协会,先后制订了《蓬莱葡萄酒质量宣言》,《葡萄及葡萄酒行业生产管理办法》;每年8月定期举办“中国蓬莱·国际葡萄酒周”,整合对外宣传“中国葡萄酒名城”品牌,扩大社会影响。三是筑巢引凤,搭建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到目前为止,蓬莱市已引进6名世界葡萄酒界的技术人才,与5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全国第一家葡萄酒研发机构在这里落户;还与国内著名的食品工业学校——江南大学联合办起蓬莱学院,专门开设葡萄及葡萄酒专业。同时,引进日本最大的水产品和食品批发企业,并在蓬莱建起全国首家葡萄及葡萄酒交易专业批发市场。四是通过产业招商,迅速壮大产业实力。按照“政府引导、专家参与、企业运作”思路招商引资,引来如中粮长城、天津王朝、德国阿尔玛、英国登龙等一大批中外著名葡萄酒企业纷纷落户蓬莱。2005年,全市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利税3.61亿元,上缴税金1.69亿元,占全市税收的16%。

产业带动,工业反哺,实现“三增”,促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益。蓬莱的葡萄基地建设采取“公司+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生产中全面推行品种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全过程都采用了国际最先进和最严格的标准。二是农民大规模进入产业工人之列,规避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而获得稳固高收入。葡萄酒产业将大量农民转成了产业工人,使得农民在葡萄种植—加工—销售—旅游的整个产业链上都可以与企业实现利益共享,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据统计,全市采取订单模式种植葡萄的农民,每种植一亩酿酒葡萄,收入可达4800元,净收入可达4000元。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10元,同比增长14.9%。三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生态化、现代化进程。蓬莱着力打造了烟台——蓬莱沿线18公里“葡萄长廊”,形成集葡萄种植、加工、观光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聚集带。同时,将位于葡萄酒产业带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建起统一规范的农民新村,加速全市农村城镇化水平进程。

(作者:中共山东省烟台市委常委、蓬莱市委书记)

第五篇:发展镇域经济经验交流

发挥城区优势发展镇域经济

兴国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城区人口24万人,辖6村12个社区,经济总量在全县位于前列。

近几年,我镇围绕县委“一主四推”战略,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商贸服务业,着力强化社区建设和居民文明素质提升,使全镇经济社会出现了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市委提出“对接**,比学**,建设**东特大城市”的战略思想鼓舞人心,县委提出“内赶**,外比**,砥砺奋进全省20强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结合兴国镇的实际,如何赶超跨越,提速发展,我认为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加大强工兴镇力度。兴国镇将承接县工业园着力打造石震工业集中区,目前已经落户的企业有7家,在建项目2个,今年新签一个投资5.5亿元的农副产品及水产品加工项目。我们还要进一步优化环境,树立”产业第一、服务至上“理念,加大招商力度,千方百计引进项目,为**”一主二副“培土壮力,添砖加瓦。目前,我们县四大园区及各乡镇的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在此,我建议市里有好的招商项目可以优先考虑落户到**。

二、加大强商活镇力度。兴国镇是城区所在地,必须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依托经济开发区工厂林立的优势,搞好服务,兴办适合大众特点的餐饮服务业,引进名牌超市进兴国,引进大型物流业来县城。为迎接”新市民工程“打基础,使返乡创业人员在城区安居,在园区乐业。**县城近年来的形象和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贸、物流、服务的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建议**要舍得,让一些要到**的国内外知名名牌优先推荐入驻**城区。

三、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兴国镇有胜利万亩油茶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湖万亩湖蒿基地,石震千亩杨梅基地,还有近3万亩水面,生态农业和水产养殖业资源丰富,青山绿水,湖**色,全力将**、胜利等城郊村打造成”**后花园“。进一步依托城郊优势,大力推行”菜篮子工程“建设。建议把兴国建成农副产品主产区,在城区建一个大型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加快蔬菜、水产品等贸易交流。

四、加大生态旅游发展力度。**古八景都在兴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人文景观开发。

五、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兴国镇跨越发展,潜力在山,优势在水,资源在城,关键在人,关键之关键在于各级组织的”带头人“。我们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社区文明建设,加强市民法制建设,全力提升兴国干部群众的精神区位,构建精神高地,提升”精神气",为砥砺奋进,跨越赶超提供组织保证和凝聚精神力量。

下载郏县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郏县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石家庄市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石家庄市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近年来,石家庄各县(市)区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特三化”的发展思路,突出县域产业特色,大力发展龙型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域经济规模不......

    发展特色产业(定稿)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步脱贫 潮安县凤凰镇位于潮州市北部山区,地处饶平、丰顺、大埔三县交界,面积232平方公里,辖27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其中8个村在扶贫开发中被定为贫困村,有贫困......

    发展镇域经济,路在何方(最终5篇)

    发展镇域经济,路在何方?中共XX总支委员会书记 XXX镇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镇域经济中,镇域专业经济已占有一定比重,现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和村域经济的互动发展研究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和村域经济的互动发展研究 【摘要】:在我国,村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村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大局。在我国,大力发展村域经济,不仅是个......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海南州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培训班交流材料(2013年11月)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当前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是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材料

    县工信局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材料2014年5月21日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县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民营经济和特色产业情况汇报

    武城县民营经济和特色产业情况汇报 武城县民经局 (2010年1月8日) 首先我代表县民营经济发展局对中国产业集群院匡院长及各们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我县的民营经济......

    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