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范文]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2007 07-26 来源:新浪财经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朝阳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城市功能定位,紧抓奥运机遇,推动人文奥运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经过一年来稳步、扎实推进,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从摸索起步阶段步入到快速上升阶段,2006年,《朝阳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今后发展的支柱产业。伴随奥运脚步临近,作为奥运主场馆所在地,在“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下,随着CBD、电子城、奥运等三大功能区的快速建设,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加速聚集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关于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1、总量扩大、发展提速
截止到今年5月,我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1107家,资产总额816.42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收入374.83亿元,同比增长26.9%;上缴各项税金合计11.8亿元,同比增长20.1%;从业人员达10万人,同比增长20%。从2006年全年新增法人单位登记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已在我区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共计2310家,占全区新增法人单位的42.4%;新增从业人员为1.9万元,占全区新增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27.6%。
2、特色鲜明,实力初显
(1)从发展总量规模看,广告会展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其它辅助服务业居领先地位,行业总资产、单位数量以及上缴税金、从业人员等指标都位居前三位。三者单位数量分别为235、231、150家,总资产分别为106亿元、199亿元、248亿元,上缴税金分别为1.84亿、5.14亿、2.51亿。
(2)从行业发展速度看,旅游休闲服务、艺术品交易、文化艺术发展势头最为迅速,市场占有量迅速攀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旅游休闲服务实现收入增长22.8%,税金增长15.2%,资产总额增长68.8%,增速位于各产业之首,艺术品交易业收入增长34.7%,税金增长173.5%,从业人员增长30%,资产总额增长10.2%,从业人员增长速度居行业首位,文化艺术收入增长67.7%,税金增长20.1%,总资产增加20%。设计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三大产业发展相对比较平稳。
3、项目加速聚集,产品多样,投资主体多元
从我区申报2007年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情况来看,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项目数量多、规模大。申报55个项目,占全市的六分之一,居全市首位。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4个,占43.6%,1个亿以上的项目有11个,总建筑规模约141.7万平米,总投资为106.8610亿元。
第二、项目建设地点相对集中。主要位于朝阳公园、酒仙桥、高碑店、CBD等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区,并逐步由中心区域向外拓展;
第三、产品建设周期较短,投资主体以非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三分之二的项目将在2008年之前完成并投放使用。
4、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以收入为指标,2006年1-11月,各行业收入数据朝阳区与北京市对比情况看到: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收入689.6亿元,达到占全市总收入的27.4%,在全市占一定份量。其他辅助服务、旅游休闲娱术乐业、艺品交易业以及广告会展业等四类行业具备较强的区域优势,占北京市同行业收入比重均在三成以上。其他辅助服务业所占收入比重最高,达60.1%,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5、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程度提高
规模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分布于我区约40个街道和地区办事处,重点集聚在奥运功能区、CBD功能区、电子城市功能区里,其中CBD区域集中程度最强。截止至去年11月,CBD区域规模以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共计457家,占54.7%;实现收入238.3亿元,占62%;实现利润7.4亿元,占40.7%;年平均从业人员达3.9万人,占51.3%。随着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知名企业的进入,未来CBD将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单位进入。
在园区建设上,已经授牌有798艺术区、潘家园古旧文化产业园区等11家集聚区,新出现集聚区有:正东创意产业园、三间房动漫产业园、高井传媒产业园、安家楼创意园等。其中NEC已经进入崔各庄一号地集聚区,新闻集团、CNN、路透社等国际传媒企业有意愿进入朝阳公园集聚区。
二、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一)建立机制,出台政策,形成良好的政府引导体系
1、初步建立起统一协调、规范有序的政府决策和部门执行机制
(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
我区在全市较早建立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2006年2月,区长办公会决定成立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和促进中心;2006年5月,书记会决定成立由区主要领导牵头的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此外,还成立了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会,朝阳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朝阳区知识产权局,明确了相关街乡文化创意产业负责人,为积极推动重点集聚区、重点项目、重点产业、街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明确工作机制,规范有序开展工作
建立办会会制度、集聚区联系会议等工作机制。2006年7月,召开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领导小组、相关机构及其主要职责。2007年1月,组织召开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工作会议,通过了办公室工作办公会制度。2007年2月,召开集聚区第一次联席会议,建立集聚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例会制度、集聚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建立各项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统一思路、整合资源,加大力度组织实施。
与此同时,研究中心逐项开展系列专题研究,有序推进规划、政策及重点项目研究工作。促进中心积极搭建平台,开通了创意朝阳网和706朝阳创意缘,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研究制定区域知识产权保护联动应急机制,统筹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区统计局根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统计体系研究,建立了产业数据定期监测机制,定期通报分析产业发展状况。
2、制订规划、研究政策,构建政策引导支持举措
(1)从研究入手,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框架
围绕产业概念内容及发展规律,形成了《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围绕高碑店等聚集区发展案例,形成了《如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调研报告;在充分了解文化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了《北京应尽快实现区域优惠政策向产业优惠政策的转变》的调研报告等。
此外,还加强了对重点项目建设、产业人才集聚等研究,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承接的我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工作已基本完成;三间房、高碑店以及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七星集团等也分别围绕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和文化体制创新等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参考。
(2)加快出台鼓励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总体政策方面,一是在全市率先制定了《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指南》,同时编制了产业指标范围及说明;二是在全市率先制订《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三是在全市率先发布了《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了聚集区认定标准和程序。
在专项政策方面,一是对北京市财政局出台的《关于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颁布资金下拨的实施与管理办法。二是借助CBD等较为成熟的政策环境,加强了传媒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的政策研究。
(二)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搭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为更好服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区积极搭建各类政府公共平台,为企业、政府、学界的相互沟通、创意成果转换、企业品牌培育创造条件。
一是加强商会、协会、联谊会、俱乐部等多形式的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成立了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广泛吸收会员参与,为其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成立了北京CBD传媒产业商会及俱乐部,为政府与传媒企业沟通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召开了朝阳区文化创意企业家联谊会,推出文化创意产业朝阳共识。
二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进入提供方便。由区投资促进局负责建立了产业投资绿色通道,为文化创意企业登记注册、选址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整理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汇编》,为文化创意产企业提供较为完备的政策信息资讯。利用朝阳有限24小时频道建设机会,启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与其它便利。
三是利用国际商务节、文博会、科博会、风情节、论坛等活动平台,扩大宣传与影响。2006年北京首届文博会期间,朝阳区人民政府荣获中国创意产业政府推动奖。
(三)点面结合,打造立体化产业促进体系
1、以集聚区、重点项目为突破点,提升产业整体质量。
按照边调查研究、边推进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我区明确了发展特色、重点突破的产业发展思路,第一,初步确立了重点扶持并推动的6大产业门类,即:传媒产业、古玩艺术、演出及展示、时尚消费、设计与咨询、版权服务等。第二,正式授牌了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第三,积极做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收集包装,争取市里支持。2006年8月,我区向市里筛选申报了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35个,占全市重点项目的40%,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其中竞园、朝阳公园露天演出中心、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北京798艺术区公共服务平台等4个项目获批为北京市重点项目,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已拨付6500万元资金支持。2007年5月,申报北京市第二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工作也已完成。我区共受理、上报文化创意产业项目55个,项目建设总规模141.7万平米,总投资106.8610亿元,项目数量、规模、总投资均居全市各区县前列。
2、加强宣传推介,提高产业整体品牌。
一是加强活动推介。充分利用北京商务节、北京文博会及深圳文博会等平台,有效推介我区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势及重点项目。二是组织特色活动。开展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精英人物榜评选,继续开展朝阳国际风情节、潘家园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北京798创意文化节、北京欢乐谷冰雪狂欢节等创意文化活动,积极推广文化创意产品。三是充分利用网站、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工作思路
我区文化创意产业仍然属于初期阶段,今后主要的工作思路是“加强领导、培育市场,统筹规划、发展特色,研究政策、科学引导,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实现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共建机制,通过制订规划,出台政策,搭建平台,抓重点项目服务等手段,实
现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目标。
下一步,抓住2008年奥运盛会带来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集聚为重点,以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突破点,围绕“四大心,六大产业”,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产业优势,形成区域特色。
一、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引导产业科学发展
主要是落实好《北京市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35条,同时研究出台我区相关配套实施细则。重点要加强投融资政策(特别是中小企业投融资扶持政策)、税收政策(特别是注册在朝阳的企业和项目的政策兑现、引导企业到朝阳区注册等税源建设政策)、人才政策(主要是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政策等)、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的研究落实。同时加强重点集聚区及重点产业门类等专项政策的研究落实。
二、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商(协)会组织的建设,加强行业规范与自律,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四是建立公共营销平台。积极组织参与宣传推介活动。利用好北京文博会、深圳文博会、北京CBD国际商务节、国际投资贸易会等平台,做好产业宣传推介,搭建产业展示交易平台。组织文化创意产业专场推介会,宣传推广我区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势、特色及重点集聚区、项目等,提升产业招商引资水平
三、积极推进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是科学引导集聚区发展。加强对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引导,尤其是自发形成集聚区的基础建设、发展定位和规范管理等的引导,为集聚区发展提供有效指导和政策服务。
二是积极引进培育重点项目。重点加强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798公共服务中心等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的落实。加快推动竞园—北京图片产业基地、凤凰国际传媒中心、木偶城堡等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的落地。
三是培育品牌企业和领军人物。吸引并培育更多品牌企业在我区发展。同时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专业人才的引进,给予优秀人才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创意朝阳人才、创意文化精英、创意人才榜等区域产业领军人物。
第二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根据省、市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文化建设实际,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提升认识,以高度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文化发展做出战略性的部署,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高科技手段和高品位文化互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既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承担着民族文化的创新功能,又具有高科技、高收益、低能耗的经济特性,具有服务公众、提升公众素质的社会特性,成为我们锻强民族血脉、国家灵魂的核心环节,成为我们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层次的重要抓手。目前,发达国家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推进,全国各地也纷纷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步伐。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意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力举措,千方百计地推动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
2、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社会实现高位发展的重要平台。文化创意产业是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能够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空间。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深刻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推动经济跨越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前茅,但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3.08%,这表明文化产业成为我市发展的“短板”,但也昭示着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高位奋进的重要突破口。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实施,从中央到省、市都将制定出台一系列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公众文化服务水平为核心的政策和举措,这为我市在高起点上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我们必须抢抓新机遇,推出新举措,加强政策配套和产业引导,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努力把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提高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发展开辟新路径、拓展新空间。
3、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产业形态服务社会公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市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态势,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在拉动群众文化消费、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与我市经济发展态势不相适应。面对发展的新形势、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务必审时度势,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种、数量和质量,努力使城乡群众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把握定位,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原则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实施意见》部署,围绕文化强市目标,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为导向,以构建新时期产业发展模式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为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建立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布局,集聚文化创意产业要素,全面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使我市成为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3、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文化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充分重视文化意识形态与产业形态的双重属性,坚持先进文化的主流方向,始终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挥市场与文化资源的配置作用,既弘扬主流价值观,又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传承特色与创新业态相并重。注重立足丰厚的文化内涵,传承拉伸本土文化产业链,树立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同时,加强创新提升,引进新型业态,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
坚持自主发展和开放合作相融合。在注重创造性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提升本土文化产业发展层次的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融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拓展国际文化市场,将特色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坚持点上突破和面上拓展相统筹。加强文化产业规划,找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点,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现点上突破,以点带面,推动整体产业迅速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充分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紧密结合在海西建设中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文化资源,将现代传媒、服务创意、文化旅游、演艺培训等四大产业作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产业。
1、现代传媒业。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并重,推动广播电视和报刊传播和接收方式的深层变革,形成侨乡特色的文化传播平台。实施以“打造有影响力的节目、有影响力的频道频率、有影响力的主持人”为核心的三有工程,打造
第三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在世界各先进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深入发展,并成为其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介绍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经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1.1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纵观创意产业在英国的发展,直至1998年,创意产业的地位才开始上升并日益得到更多重视。根据英国文体部2004年8月发布的《创意产业经济估算统计公报》的估算,创意产业占2002年英国GVA的8%,超过金融业占英国GVA的5%,创意产业对伦敦经济的重要程度已超过金融业,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官方统计,过去十年,英国创意产业增长93%,而整体经济增长仅为70%。在这十年间,英国创意产业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超过英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3%的增长速度。
在就业方面,1997至2006十年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其中2005至2006年间则高达4%。创意企业的数量从1997年的11万多增至2006年的12万多,2006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高达200万人,成为全球创造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1.2美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1977至1997年20年间,美国核心版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6.3%,超过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2.7%的增长率。核心版权占美国GDP的份额已经从1997年的5.65%,增长到2001年的5.89%和2002年的5.98%。2002年全部版权产业占到美国经济的12%,为12540亿美元,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呈继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03年为23.28%,2005年为24%。
在就业方面,1997年美国核心版权就业人数为513万,至2001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增至582万,2002年,核心版权产业和全美就业人数均有所下降,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数降至548万,但1997至2001年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均超过美国就业总增长率,2003至2004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仍呈下降趋势,2005年又有所回升。至今,核心版权一直保持着比整个美国经济较快的增长势头,对提高美国就业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3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根据日本数码内容协会《数码内容白皮书2004》的统计,以动漫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本文化创意产业,2004年的产值达到12.8万亿日元,约占日本本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5%,超过了日本农林水产品产值10万亿日元。另据韩国文化体育部数据显示,在世界动画片总计3000亿日元的版权交易中,日本动画片占65%,在欧洲,日本动画片的市场份额竟高达80%。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钢铁总收入的四倍。
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是极具意义的一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入了一个调整、完善、反思的阶段,改革经验向政策、法规转化,产业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阶段。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重点培育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支持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式,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人才”。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文化创意产业正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地争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出现了一大批诸如北京798艺术园区、杭州Loft49等知名的创意集聚地和一批如“蓝猫”等文化创意活动活动品牌。
纵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文化创意实践更多的是以城市和地区为载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热闹态势。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北京、上海,二者利用全国领先的文化、经济优势,引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第二梯队为深圳、昆明、广州、长沙、杭州等省会级城市,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民族、文化优势,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第三梯队其他城市,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本为将以北京为例,影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增加值603.5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8.76%,从业人员77.4万人,总资产达到4537亿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以逐年扩大之势增长,2006年实现增加值812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增至10.3%,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为89.5万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纵观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可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是大势所趋,并大有可为。
第四篇: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以其低投入、高回报的优势,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而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颁布,体现了国家对于发展文化创新产业的高度重视,是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因此,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的测算,创意产业能够带来进3亿美元的年产值,并且每年的增速是70%,是传统制造业增长的若干倍。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的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等优势,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通过优化产能结构,淘汰落后制造业,大力发展持续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地点。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契机。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各个领域之间的长足发展都离不开相互的合作与交流,唯有合作与交流才能取得进步与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如果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固步自封,不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取长补短,终究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大潮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推进创先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但除了《喜洋洋和灰太狼》外,鲜有让人称赞的文化产业。据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则是14%,东京更是达到了15%,而在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统计的资料。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的缺失,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创意就是起灵魂,而创意的核心是创新型人才。所以缺乏人才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是无法在国际上形成有效的竞争的,因此,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这也是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大繁荣时代,唯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建设,加强产业发展规范和引导,我们相信“中国的迪斯尼”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第五篇:浅析发展丽江文化创意产业
浅析发展丽江文化创意产业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发展为当今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利用好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一举措,结合实际,推进丽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抓住机遇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丽江文化;民族文化
一、文化创意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一)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其产业范畴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
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其规模越来越大,影响的范围也愈来愈广。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目前,一些地方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显现集群效应,呈现出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
以场馆集合为特点的协同发展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以完整的产业链为依托。为此,一些地方特别是大城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园区。企业不仅能享有基础设施、教育培训等外部服务,降低成本,而且能依托园区内上下游企业形成的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价值,还可利用集群内部的资源、品牌、设施、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进行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以个性化为核心的小规模市场趋势。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在本质上是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集合,因此更注重针对性、人性化的“定制”环节。定制产品一般处于价值链的高端,难以通过规模化生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使得小规模生产可以取得与大规模生产一样的低成本。众多的小规模市场汇聚起来,就成了可与规模市场相匹敌的强大力量。这同时也增强了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
以创意集聚区为中心的结构融合趋势。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渗透性,在纵向上能通过销售渠道延伸到目标客户,第一时间获取市场信息,在市场经营战略上进行快速响应;在横向上可延伸到产业集群内部的关联企业,构建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形成合力以抵御市场风险。还可与政府以及高校、研究机构、中介咨询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等进行合作。这种企业之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构建的产业网络和企业与政府、高校、研究机构或中介服务组织等所构建的社会网络,共同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的创新网络。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性分析
“创意产业”特别强调开发人的创造力和技能潜能以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四个层面来讲。一是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二是对其它产业的影响,即每投入一块钱在文化产业里,它可能在其它产业领域获得的收益;三是文化的投入 3 可以增进其它产业的竞争力;四是文化的投入可以改变人们生活的品质,改良文化形象。
三、丽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1.知名度高、地理位置优越。
丽江的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省委、省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立足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确立和实施旅游先导战略,逐步走上了一条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优先发展的路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丽江已成为在海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热区和令人向往的旅游地之一。
丽江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许多文化遗产。例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摩梭的摩梭文化等等。每年吸引着数十万计的游客来到丽江。此外,丽江也地处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大香格里拉地区,是指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地区。具体包括:四川省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的40个县(区),云南省迪庆州、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的24个县(市、区),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的18个县。9个地州市82个县。2.交通便利
云南已开通12个民用机场,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包括昆明、西双版纳和丽江3个口岸机场。开通国内国际航线 4 210多条,全省民航年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4位。2010年,丽江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全国175个机场中排名第41位。已开通中远程航线二十多条.丽江机场于1995年6月建成通航,旅客吞吐量1.8万人次到2011年旅客吞吐量达218万人次。到2015年,争取开通35条以上国内航线和5条以上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达到40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万吨,起降航班4.2万架次,形成旅游、商贸、加工、物流仓储、通道服务为一体的功能区;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万吨,起降航班6.5万架次,建成滇川藏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在国内 :以打造云南支线航空枢纽为目标,在巩固原有航线的基础上,重点巩固及争取开通丽江至西双版纳、普洱、德宏、腾冲、文山省内5个陆地口岸航线,实现航空口岸与陆地口岸联动开放;开通丽江至黄山、九寨沟、张家界、桂林、平遥国内5个世界遗产地航线,实现国内遗产地的联动开放。
对外:逐步开通丽江至香港、台湾、泰国、日本、韩国境外5个地区和国家航线,与境外主要客源地联动开放,积极构建大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圈与泛亚地区交流的平台,打造国内外知名的中国世界遗产旅游黄金线,架设中国面向西南的空中便捷通道,推动“国际航空港”建设,把丽江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
四、建立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
1.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要以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支持,大力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保护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流舆论,不断提高对外宣传水平,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文化以旅游为载体,旅游又以文化为灵魂。两者紧密结合、互动发展,形成了形神兼备、互融共进、互利共赢的格局。丽江在推进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把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塑造了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知名文化品牌,相继推出了《丽水金沙》、《印象 丽江》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极大地丰富了丽江旅游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运作过程也具备明显的价值网络性。民族文化旅游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过程中,企业需把握旅游者的需求,立足民族文化创意开发各种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通过各种手段吸引旅游者达到满足旅游者需求使其实现其价值,同时企业也可实现其价值;由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利益相关者也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旅游者价值实现 6 的同时,其价值也可实现;而旅游者、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实现又可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价值网络。
2.立足民族文化创意挖掘商业模式价值源泉 商业模式的成功必须有赖以生存的价值源泉和基础,所以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必须要立足创新,挖掘民族文化的价值精髓,将民族文化创意融入旅游产品开发、活动策划和景点构建中,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要将民族文化创意融入旅游的每个环节中,在开发文化 旅游产品、建设景区景点、举办文化旅游活动中都要以民族文化旅游为核心大胆创新,树立民族文化旅游创意品牌形象。首先,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中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形成独特风格,打造唯我独有,唯我是优的民俗文化产品;其次,要将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景点构建结合起来,利用历史、传说等对 旅游景点进行包装,提升其文化底蕴;再次,要立足文化创意策划具有鲜明区域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提升活动的文 化内涵和参与性,树立民族文化创意品牌形象。3.不断创新产业价值实现模式商业模式的价值实现模式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产业的生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利用文化宣传创意打造文化旅游创意品牌,通过各种途径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品牌的构建造势。首先,可以利用民俗文化创意活动宣传民俗品牌形象,如通过文化创意举办民 7 间文化艺术节,系列地展示民间文化艺术风采; 通过文化创意组织开展民俗节庆活动,充分展示当地的民俗 风情;其次,利用民族文化创意表演扩大民族文化创意品牌的影响力,如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策划具有鲜明区域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表演;再次,借助各种传媒,如电视和网络等扩大民族文化创意品牌的影响范围。第二,要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灵活的管理体制是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崛起的重要条件,企业在经营上要打破互相封闭,互相压制的传统经营模式,要合理整合资源,形成客源共享,利益共享的良好局面;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重点放在为产业发展环境构建中,实现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的分离,产业的具体经营要交给市场和专业机构去 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要放弃旅游产权,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经营的监督,避免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和对民族文化资源的破坏,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丽江市情》.李丽琳,李丽琳工作室
[2]《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吕学武,范周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8 [3]文化创意产业译丛-文化产业.大卫·赫斯蒙德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北京文化创意网.http://www.xiexiebang.com.[5] 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旅游学刊,2006.[6] 张向国,吴应良.移动商务价值网商业模式与运营机制 研究.软科学,2005.[7] 王志成,谢佩洪,陈继祥.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影响因 素分析及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