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化管理(南外)

时间:2019-05-12 22:4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化管理(南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化管理(南外)》。

第一篇: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化管理(南外)

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

大力推进社会化管理

达县南外镇是达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幅员面积69.9平方公里(全镇14个村,111个社,11个社区),总人口137800人。是达县对外经济的窗口。镇辖区内有县属以上企业98家,其中国有企业28家。农村失地人口5445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缓解党和政府的工作压力,稳定国家政权,妥善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已成为当前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南外镇劳动保障所,在全面贯彻党的劳动保障方针的基础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重心,围绕就业与再就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培训的大局,熟悉业务,勤奋工作,在成立将近六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一致好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多次被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综合目标考评工作先进单位,得到了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所,做到各项工作“六到位”

随着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劳动保障工作的全面开展,劳动保障工作量大面宽,任务更艰巨。为了抓好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建立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于2003年7月成立了达县南外镇劳动保障所,与财政所人员合署办 1

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人员由财政所内部调剂,业务受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劳动保障所成立之时,我所紧紧围绕“人员、场地、经费、工作、职责、制度”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切实做到了“六到位”。

一是工作人员的到位

为开展劳动保障这一新工作,我们抽调了六名工作人员搭建工作班子,设置保障所所长一人,配备了五名业务精、素质高、纪律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财政所干部专职从事劳动保障工作。他们责任明确,分工具体,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为做好基层劳动保障所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工作场地到位

机构一经设立,就应有一定的场地正常办公。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一项工作,方便群众,我们在财政所内部调剂出2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一间进行挂牌办公。

三是工作经费到位

机构的成立,制度的上墙,都需要大量的经费。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缩紧开支,投资近万元配置了一台电脑,购置了专用资料柜、档案柜及办公用品。

四是制度到位

为使工作正常开展,我们一开初就抓住了工作制度的建立,先后建立了《劳动保障目标管理责任制》、《劳动保障所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分工职责》等八项制度,并上墙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了六簿五册(即:《下岗人员情况登记簿》、《失业人员情况登记簿》、《再就业情况登记簿》、《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登记簿》、《职业介绍登记薄》、《再就业补贴登记簿》、《再就业培训登记簿》、《税费优惠登记册》、《离退休人员登记册》、《离退休人员医保情况登记册》、《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登记册》。

五是工作职责到位

为正常开展此项工作,成立之初,我们对劳动保障所六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一一的分工,由所长负责劳动保障所全面工作,其他五位同志对《工作目标任务》、十一个社区,及本所各项资料的收集,大事记、工作日志的撰写、信息资料的报送、会议记录、工作计划总结等进行了明确分工,使来办事的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失地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一目了然、办事便捷。也使职工明确了工作目标责任、业务范围。

二、扎实推进劳动保障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劳动保障所成立以来,在各级党政及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下,我们从抓基础工作入手,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劳动保障管理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搞好宣传活动,汇集最新的劳动保障政策。劳动保障所的工作职责、业务范围等,制作了详尽的宣传资料,利用“3.5青年志愿者日”、“5.4青年节”等组织团员、青年上街广泛散发,平时搞好政策咨询。

二是建立工作网络,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在每个社区

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制定了就业服务站工作制度。在每个社区确定一名同志并报上级主管部门下文任命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站长,每个社区下属居民小区确定一名同志为劳动保障工作联络员,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业务培训,形成辖区内劳动保障所——服务站——居民小区联络员的劳动保障网络。动员组织社区就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就业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援助。

三是开展调查活动,摸清辖区劳动就业基本情况。成立伊始,在征得党委、政府支持后,召开了辖区十个社区的书记、主任、就业服务站站长及联络员专门会议,在两周之内完成了7761名下岗失业人员(其中“4050”人员1161名)、离退休人员1427名、农村失地人口5445名的调查清理工作,同时分类进行造册,建立相关台帐和档案,输入电脑(新增人员继续添加录入),做到家底清楚管理有序,另一方面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我镇再就业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了大家对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四是搞好再就业工作,大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协调工商、镇经济发展中心等部门安排辖区内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及失地农民在民营企业(其中:美好饲料公司失地农民58人,占职工总数70%;阳光陶瓷厂失地农民和下岗人员75人,占职工总数78%;太阳能塑料厂下岗职工30人,占职工总数40%;创业门窗厂22人,占职工总数100%)、餐饮、社区服务机构12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我们还为失地农

民进行免费培训,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有关手续,指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组织劳务输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求职登记1600余人次、就业培训三期1780余人。同辖区内各企业建立广泛联系,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用工信息,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关心和关怀。

五是努力完成镇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基金征收。积极协调各部门对养老基金、医保基金、失业保险金、工伤、生育基金进行收取,及时呈送各种资料,并努力完成主管局交办的各项临时性工作任务。

三、深化技能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劳动保障工作是摆在我所干部职工面前的全新工作,自成立以来,为适应这项新的工作的顺利开展,所领导积极组织全所职工认真学习《劳动法》、《社会保障知识问答》等资料,各项文件实行传阅制度,使每位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把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放在首要突出位置,从而推动全所职工业务的不断提高,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抓好思想教育,树立良好形象

我所在抓好日常工作和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同时,时刻不忘加强职工政治学习,搞好思想教育工作。采取以自学为主,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习党的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为人民服务”、“反对自由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视察时的讲话”等,并写

出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对下岗职工必须笑脸迎送,耐心解释。严格执行纪委“四不准”规定,认真实行首问责任制和上下班奖惩制度,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狠抓反腐倡廉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严格劳动保障工作的各项工作纪律,在党政、各部门、广大群众间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在劳动保障所成立的近一年时间里,通过全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今后更为艰巨的工作中,我们仍将奋力拼搏,从零做起,为我县再就业工作尽到自已的职责,为社会的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达县南外劳动保障所

第二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劳动

保障监察工作

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劳动监察处处长 吴安泰

几年来,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整体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开创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新局面。现将我市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有关情况向诸位会员代表汇报如下:

一、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是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条件。我们的体会是:保持《劳动法》的严肃性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认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建设不能单纯的就问题而就问题。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过程,同时也是逐步探索和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手段的渐进过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作为劳动保障领域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也有逐步被认识的过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初创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在困难与矛盾面前,是积极努力、找准定位、克服困难、大胆创新,还是消极被动的工作,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我市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之所以在这几年发生了一连串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建设上,我们不是就问题抓问题,而是坚持工作上有所为才有地位的硬道理,真正从抓工作的主要矛盾入手,从大力推进工作做起,通过推进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扩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影响。为了开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扩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影响。为了开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新局面,在统一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认识上,我们提出了四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从全局上把握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突出重点、主动出击、预防为主、查防并举”的指导方针;坚持为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为保持首都社会稳定服务的政治意识。三个转变是:在工作推进方式上,由被动就监察工作而抓监察工作转变到积极主动的围绕全市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完成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上来;在加大工作力度上,由最初的侧重滞后查办案件,转变到点、面结合,把查办案件、巡视检查、开展专项监察、劳动保障年检工作形成一个相互衔接互为条件的运作整体,在更大的范围内营造一个有声势、有气势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局面;在执法观念上,把依法行政和执法为民相统一,转变对管理对象的认识,把执法对象看作既是我们的管理对象更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提高执法境界,讲究文明执法,树立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良好形象。在此基础上,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 了唱主旋律、打主动仗的口号,紧紧围绕劳动保障领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大力推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准工作的突破口,唱响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的主旋律,大力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是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的重要基础,这几年北京市的扩面征缴工作一方面面临基金支出逐年增加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全社会用人单位离做到应参、应收尽收仍有很大差距。在这种局面下,必须加大依法推进全社会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工作力度,保障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确保下岗职工稳定。根据市政府的有关精神,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展开了一场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攻坚战。从1998年以来,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把扩面征缴工作作为全年的执法工作重点,已连续五次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执法大检查,总计检查的用人单位已达21.22万户(次),通过开展执法大检查已累计责成10.77万户用人单位参加了社会保险,新增参统职工已达35.78万人,每年社会保险方面的执法检查就占到全年执法检查任务的60%以上,几年来已累计追缴社会保险费21.16亿元,每年执法追缴的社会保险费占到当年净增社会保险费的50%以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扩面征缴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受到了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的肯定,而且得到了我市财政部门的肯定,充分显示了劳动保险监察队伍在推动重点工作上的突击队作用,展示了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广泛赞誉。二是围绕保持首都社会稳定打主动仗。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大监察执法力度是做好首都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既能显示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影响,又可以提高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执法水平和达到锻炼队伍的目的。几年来,我们根据首都每年“两节”、“两会”、“五一”、“十一”和遇有重大的政治活动期间,往往也都是劳动违法案件发生最多和最集中的时期,且这一时期发生的劳动违法案件大都带有突发性、群体性的特点,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适时的提出“突出重点、主动出击、预防为主、查防并举”的“十六字”指导方针,并围绕做好特定时期的社会稳定工作,我们总结和形成了“隐患问题提前查、普遍问题全市查、重点行业专项查、重点地区重点查”的基本方式,把一些可能发生劳动纠纷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每年“春节”前后开展的清理整顿非法职介活动和拖欠民工工资执法大检查、“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开展的服务行业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支付情况执法大检查、政治敏感时期针对一些困难企业和易发生拖欠工资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开展的执法大检查,都突出的表现出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在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工作上坚持打主出的表现出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在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工作上坚持打主动仗的工作姿态和政治意识。从2000年以来,全市仅在这些时期查处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就达4407件,占到每年查办案件工作量的15.62%。近三年为有效遏制非法职介活动蔓延的势头,保持首都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我们连续8次在特定时期开展了集中清理取缔大检查。通过大检查取缔的非法职介就达783家,为职工追发的工资达2.21亿元,占到为职工追发工次待遇数额的66.83%,为职工追发节假日加班工资达560多万元。从2000年以来,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已连续处理因劳动关系紧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举报案件236件,涉及人数1.8万人。在特定时期发生的这些人数较多的群体举报案件,从没有因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不力而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充分说明了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围绕保社会稳定工作所报的动态信息,提高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在政府部门的影响。

三是能过组织开展大规模专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检查的有效形式,形成起伏跌宕的工作局面,积极扩大劳动保障工作的社会影响。在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组织方式上,既要兼顾主次工作的相互协调,统筹兼顾,还要根据形势需要和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形成一个起伏跌宕的局面。我们适时的根据劳动保障领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在全市范围内定期开展有特定内容的专项监察执法大检查。采取这种方式推进工作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体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监控管理上的高压态势,又可以促进一些持观望态度的用人单位尽快去按照国家出台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自身的用工行为。这也是几年来我们推进工作的成功做法。尤其是近三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这方面工作力度,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每年都要围绕社会性保扩面、劳动合同签订、规范用工秩序、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取缔非法职介、规定工种持证上岗等内容开展四到五次全市范围的专项监察执法大检查,内容含盖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基本上形成:“根据形势搞专项、围绕中心搞专项、重点任务搞专项”的工作模式。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了“专项推动有动员、严密组织出成效、营造声势搞宣传”的运作机制。近三年全市通过开展专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检查,检查的用人单位数量累计达18.04万户(次),占到这三年检查用人单位数的85.01%;在大检查中追缴的社会保险费就达13.78亿元,占到三年累计追缴社会保险费用的70%以上;通过专项执法大检查责成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的人数就达26.11万人;为9.83万名职工补发工资等待遇达1.34亿元,通过连续不断开展一系列专项监察执法大检查活动取得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扩大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内外影响。大力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必须从全局上把握工作思路,要善于做到把握大局、重点切入,也就是:工作定好位、思路想到位、措施做到位、宣传讲到位,这是我们推进工作的基本经验。几年来,我们北京市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已有了一个较好的局面,受到了全市劳动保障战线的普遍赞誉,充分说明了工作有为才有其位的道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地位,才能大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组织机构建设,为改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条件创造一个好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组织网络体系

随着劳动保障领域立法工作的逐步完善和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向纵身推进,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大量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增加,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执法环境更加复杂,尤其是任务繁重与组织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少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已严重制约了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空间,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但在目前大量缩减行政编制的背景下,向上要编制显然难度很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根据客观情况实事求是,找出一条能够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做法是既实事求是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首都特点和基层政府的组织结构状况,市劳动保障局于2001年在管辖地域范围较大的朝阳区进行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组织网络体系,强化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职能,发挥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积极性的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在全市展开了对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监察业务干部总体情况的全面调查。朝阳区通过在街道(乡镇)任命一批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的做法,扩大了全区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形成了一个地域范围内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有效监控网,充分显示出了街道(乡镇)在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上的地域管理优势。在探索总结朝阳区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写出了《关于街道(乡镇)一级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并获得当年调查报告的“一等将”。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并向全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对加强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明确了基层街道(乡镇)一级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职能,提出了一整套加强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各区、县根据市劳动保障局的统一部署,展开了建立健全街道(乡镇)一级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的落实推动工作。在推进这项工作上,我市有以下几点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不打破现有机构管理体制格局,不涉及增加人员编制;在街道(乡镇)任命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是在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做到守土有责,保持所辖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的基本原则。二是形成“强化街道监察、扩大监察队伍,区县加强指导、人员区县任命,坚持守土有责、工作相互协调,严格办案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处罚区县批准、加强监督考核,坚持文明执法、从严加强管理“的工作格局。

三是在展开工作上,发挥街道(乡镇)地域情况熟、掌握各类企业情况变化及时的优势,建立起区、街两级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的信息沟通制度;在辖区内对用人单位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在辖区内开展对用人单位的日常巡检查;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专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活动;发挥街道(乡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参与劳动违法案件的调查与处理。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经过去年半年时间大力推进,北京市建立健全了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的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体系,在283个街道(乡镇)任命了803名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使全市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人员数量达到1023名,是原来的5倍,彻底改变了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扩大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覆盖范围,形成了有效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监控网,使全市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局面有了一个根本性改观。据统计,2002年街道(乡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完成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任务已占到全市工作量的三分之一,街道(乡镇)的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在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指导下,对20385个用人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查处了1018个用人单位的劳动违法案件;经过区、县劳动保障局的批准,对276个用人单位的劳动违法案件实施了行政处罚;督促用人单位为15.91万名职工补缴社会保险费近1亿元;责成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9.39万人;追发工资1010万元;补办《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就业证》1.3万个。实践证明,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搞好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组织建设,同样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要根据形势,结合实际,才能开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新局面,才能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

以上是我市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几点做法,随着形势发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面临着繁重的执法任务,我们将高举执法维权的旗帜,继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真正使劳动保障监察队伍成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神。

第三篇:南外街道劳动保障工作先进事迹2011年

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创业赣州”步伐

——2011年南外街道劳动保障工作先进事迹

赣州市章贡区南外街道办事处位于文明大道72号,总面积

4.2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00余人,辖10个社区居委会及红旗行政村。南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劳动保障事务工作,始终把劳动保障工作作为民生之本来抓紧抓好,2011年,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就业服务、创业帮扶、技能培训、维权服务等工作,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劳动保障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创业、宜居、生态、平安、幸福”五个赣州作出了新的贡献。2010年,街道劳动保障所荣获“全区优秀劳动保障事务所”荣誉称号。其主要做法是:

一、当好“宣传员”,让劳动保障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当前,劳动保障工作日益得到百姓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为让百姓更加了解劳动保障政策与服务内容,把与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及时传达给广大百姓,使劳动保障政策家喻户晓。南外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一直把劳动保障政策宣传与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在宣传内容上以全民创业、就业再就业、社保扩面、各项惠民政策为重点,宣传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社会保障热点政策等。2011年,共编发《南外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简报》13期,累计各社区(村)刊出各类宣传栏45期,悬挂横幅标语34条,在市、区有关媒体发表消息报道9条。通过宣传,展现了劳动保障“以人为本、民生大计”的工作理念,使得劳动保障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二、当好“信息员”,让市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建立了以街道劳动保障所为主,10个社区居委会劳动保障工作站为辅的服务网络,并配备了一整套现代办公设备,做到机构、场所、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六个到位。实现了服务与就业的五个对接。即:劳动力资源和培训工作相对接;培训工作和就业工作相对接;公益性岗位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相对接;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对接;优惠办证与政策落实相对接,增加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门路。2011年,南外街道劳动保障所在人口稠密的小区举办招聘大会5次,并积极与招商引资企业联系,根据企业需求,向沙河工业园推荐免费职业介绍人员500余人。根据区委、区政府[2011]8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企业招工安商工作,全年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招工安商任务共235人,劳务输出人数1074人,其中 “4050”人员实现就业59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2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22人,先后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21人。“在家门口打工就是安逸,一个月至少能挣1200多元,下班后还能帮家里干农活,照顾老人和小孩。”在赣州尚威广告有限公司上班的南外社区居民郭欣铃高兴地说。

三、当好“服务员”,促进和谐创业

一是加强就业培训。根据南外街道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城镇职业化工程、农民知识化和阳光工程,通过创建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建立了以街道培训为主、社区培训为辅的两级培训模式。通过开展校企联合、校校联合、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独立办班等方式,共举办“月嫂”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手工艺加工、插花艺术、园林花卉栽培、创业培训等15期特色培训班,推荐了112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二是实施就业援助。通过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和“零就业”家庭帮扶措施,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难的的现状。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机制,发放了“零就业”家庭人员再就业援助联系卡,指导“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做到责任到人,负责到底,不就业不脱钩。2011年以来帮助了51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至少一人就业,切实保障“零就业”家庭的生活。通过开展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活动,采取送岗位、送创业资金和项目、送温暖、送政策等措施,共为195名就业困难人员送上30个创业项目,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共84人已办理自主创业小额代款,贷出资金共计人民币604万余元,使就业与创业工作达到良性互动,扎实推进全民和谐创业,为加快推进“创业赣州”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

南外街道办事处

2012年1月10日

第四篇:劳动保障工作站12年01月份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劳动保障工作站2012年01月份就业再就业

工作情况汇报

在区、街道事务所的指导下,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通过分析上个月的各项数据,认真做好再就业工作,现将本月份就业再就业主要工作小结如下:

一、本月份促进就业相关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本月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23人,其中持“优”人员:0人,“4050”人员就业: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人;截止本月劳动年龄内人员:5568人,实现就业:4848人,失业人员212人(其中无就业愿望25人),空挂人员9人,在校生499人,失业率3.92%。

二、本月开展的学习情况

1、认真做好2012年工作计划,并安排各项工作承接到位。总结11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完成情况,对去年的各项工作进行指标完成汇总、资料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对2012年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了初步的工作计划并安排相关工作。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做好区就业中心,将企业走访开发岗位收集上报,并及时告知辖内居民前往应聘,走访企业及时了解他们的缺工情况,告知企业可委托社区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就业网发布招聘信息。

2、根据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人员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的停保手续工作。

3、通过走访,适时为失业人员介绍工作,积极努力的帮助失业人

员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4、积极与辖内企业联系,收集岗位努力解决社区内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5、为社区居民(出生未满一周岁的幼儿)办理全民医保,做好政

策宣传,耐心的解答居民提出的各种问题。

6、对前来办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人员,我站认真审核,并

坚持上申请人的工作地点核查,逐一跟踪落实。

7、认真做好灵活就业复核工作,落实区下达的新的指示精神。

8、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工作,向申请人宣传新政策,跟踪申

请进度。

9、劳动保障工作年终档案整理归档,做好年终总结及2012年工作

计划,整理备检材料迎接街道检查。下月工作计划

一、做好保障各项日常工作。

二、做好2011年年终总结及开展2012年新一年的工作。

三、完成街道和社区布置的各项工作。

四、继续做好辖内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

副站长签字:

2012年01月13日

第五篇:关于大力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保障体制建设的提案

关于大力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保障体制建设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167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大力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保障体制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中国残联会同卫生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

提 案 人:王庭大 主 题 词:残疾人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我国有各类残疾人8500万,是需要全社会特别关注和帮助的群体。康复是帮助残疾人减轻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残疾人最特殊、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残疾人康复工作已经到了需要进一步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阶段。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和一整套组织管理服务网络,但支撑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机制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突出表现在:一是康复服务能力不足。2010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数据报告显示,在2010年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3.5%。二是康复资源十分匮乏。目前我国的康复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多数地区的康复能力薄弱,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同时,我国的残疾预防机制还相当不完善,全民残疾预防观念淡薄,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用于残疾预防的资源不足。三是保障机制很不健全。目前我国尚缺乏有力的针对残疾人的特殊保障手段和救助机制。残疾人加入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许多困难。目前实施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及医疗救助制度还没有将残疾人特殊医疗与康复需求的大部分服务项目纳入,广大残疾人仍缺乏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制度性保障。

残疾人康复工作在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立法推动康复工作科学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康复相关法律,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缔约国,我国从实现残疾人机会均等,维护残疾人获得康复权利的角度出发,启动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的制定工作,目前仍处于起草阶段。应加快残疾人康复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保障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权利,依法失去残疾人康复工作科学发展。

二、构建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将残疾人普遍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切实把残疾人,尤其是农村和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需求、特殊医疗需求(如康复项目、辅助器具服务)纳入正在推进的城乡医疗保障、医疗救助制度支付范围。开展残疾人康复救助,对贫困残疾人无法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渠道解决的康复费用采取专项资金的方式予以解决。逐步形成普惠和特惠政策相结合、一般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

三、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康复服务能力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康复人才,加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要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康复医学和技术纳入大学公共卫生、医学院校或其他医疗专业培训教育之中,在医科类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传授康复医学类课程,促进康复和康复医学的研究;鼓励和支持对在网的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对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普及康复医学知识;要加强对现有的农村、社区等基层卫生和康复服务提供者进行专业化康复技术培训。同时,逐步解决康复技术人员新职种、执业资格和职称晋升等实际问题,建立激励和引进人才的良性运行机制,稳定和发展好康复人才队伍。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独立设置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发挥其对社区康复的指导辐射作用。残联要继续加强省、市、县三级专业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做好与卫生系统医疗康复的衔接,针对残疾人迫切康复需求,拓展康复服务内容,逐步将国际康复理念融合到康复服务内容中,形成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康复相融合的康复模式。

四、加快发展社区康复。要将社区康复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制定社区康复服务规范及各项技术标准,要实现社区康复和机构康复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社区康复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强社区康复人才培养和阶段伍建设,将残疾人康复知识纳入全科医生培训教材、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社区康复服务的质量。

五、构筑残疾预防工作体系、抓好残疾儿童康复。要建立由国务院统一领导,政府多部门参与协作并提供相应政策支持的平台,加大残疾预防工作的投入力度。全面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儿童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广泛宣传和普及残疾预防和早期康复知识,做好公众,特别是新婚夫妇、孕产妇、有害环境地区居民等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残疾预防宣传教育;针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药物中毒、事故、灾害等致残因素,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重视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限制或逆转由病伤而引起的残疾,防止残疾发生后转变成残障。

相关部门要建立残疾儿童随报转介制度,健全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工作流程,及早将发现的残疾儿童及时转介至相关医疗或康复机构,将残疾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国家应制定覆盖所有残疾儿童,具有普福利意义的康复保障制度,使残疾儿童免费得到康复服务。

来源:中国政协网

下载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化管理(南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化管理(南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