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镇、村劳动保障平台标准化建设的汇报
关于推进基层人社平台标准化建设的汇报
大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在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坚持把加强基层人社平台建设作为拓展服务功能和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12个镇和2个省级开发区平台建设全部实现“六到位”,216个村(居)全面达到“五个一”的要求,“四有”平台工作人员专职化率、工作经费到位率达100%。基层平台服务功能明显提升,较好地完成“四有”镇村建设目标,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就业、服务企业用工,新农保工作的推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镇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肯定和支持。关于推进下一阶段基层平台建设工作,根据市局的部署和通知要求,现做汇报如下:
一、关于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
在推进基层人社平台标准化建设上,我们力求做到管理标准化、工作规范化、服务便民化、装备信息化的“四化”要求。
1、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1)管理标准:名称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定为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机构隶属于各镇政府,业务上受市人社局指导;标牌由市统一制作,并悬挂于办公场所明显位置。
(2)工作标准:①工作职责,各项工作职责、规章制度要求统一上墙公示。②岗位职责,明确中心主任等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分工合理、职责明确。③政务公开,利用宣传栏、公示栏等公开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岗位职责。④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办事程序,服务内容、程序、时限以及服务标准等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限时办结。⑤台帐报表职责,健全和完善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企业用工管理、劳动争议调解等基本情况台帐和报表,实行电子化管理。⑥监督投诉,设立意见箱、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意见、投诉。
(3)服务标准:①宣传服务,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咨询服务,引导劳动者转移就业和创业,及时上报工作动态信息。②就业服务,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办理失业登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台账,开展就业帮扶,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组织转移就业,协助落实扶持政策。③培训服务,组织辖区内劳动者参加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健全基础材料,落实扶持政策。④社会保障服务,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接续工作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⑤劳动关系服务,负责辖区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的调查、统计,承办用工登记备案;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时处理劳动保障信访、劳动争议、违法用工案件。
(4)经费标准: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公、人员工资等经费由市财政纳入财政预算。
(5)装备标准: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至少要建成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配备必要的办公桌椅、档案橱柜、电话、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通过电子屏等渠道公布就业信息及相关劳动保障业务信息,相关制度、办事业务流程上墙公布。
(6)技术标准:建立镇(街道)、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人员的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服务行为规范等制度。
2、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
(1)管理标准:所有村(社区)组建劳动保障工作站,统一命名为大丰市***镇(街道)***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由村主任兼任工作站站长,各村设一名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由公益性岗位和向社会公开招聘。标牌与制度由市统一制作,并悬挂于办公场所明显位置。
(2)工作标准:①工作职责,各项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按要求统一上墙公示。②岗位职责,明确劳动保障协理员岗位职责,分工合理、职责明确。③政务公开,利用宣传栏、公示栏等公开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岗位职责。④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办事程序,服务内容、程序、时限以及服务标准等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限时办结。⑤台帐报表职责,健全和完善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企业用工管理、劳动争议调解等基本情况台帐和报表,实行电子化管理。⑥监督投诉,设立意见箱、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意见、投诉。
(3)服务标准:①宣传服务,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咨询服务,宣传就业和创业典型,及时上报工作动态信息。②就业服务,协助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办理失业登记工作,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台账,开展就业帮扶,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开展职业介绍服务,协助落实扶持政策。③培训服务,协助开展辖区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扶助落实扶持政策。④社会保障服务,协助做好社会保险的参保、接续工作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⑤劳动关系服务,协助开展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的调查、统计,和用工登记备案工作,协助开展劳动保障执法工作。对违法用工、非法职业介绍活动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
(4)经费标准:镇财政和村级三项经费每年每村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村劳动保障工作和人员经费,市人社部门根据每年镇(街道)、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开展情况,给予每村不超过3000元的奖补资金。
(5)装备标准: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要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有条件的可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配备必要的办公桌椅、档案橱柜、电话、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设置信息发布栏。
(6)技术标准:建立镇(街道)、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人员的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服务行为规范等制度。
二、关于打造“十五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圈”
1、目标定位:以基层平台的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建设为载体,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统一规范、功能完善、便捷高效、基本均等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十五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圈。
2、功能设置:按照立足实际、先易后难、满足需求、循环渐进的原则,分别明确市(县)、镇、村三级的服务功能。
(1)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建立和更新基础台帐,发布政策信息,社保业务的初次受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培训的组织等方面的工作职责。
(2)镇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社保业务的集中受理、报批和资金发放,就业用工服务,劳动维权、社区和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管理。
(3)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业务的审批、资金划拨和监管,就业用工政策的制定,就业技能培训载体建设,劳动用工维权。
3、建议措施:打造十五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圈是一项崭新的重大战略,对服务和改善民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上级人社部门:一是统一规范标准,明确县、镇、村三级的定位和服务功能;二是加强信息化支撑,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和业务办理软件程序;三是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地推进;四是加大财力和人力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盐城市局争取政府发文,在就业专项资金中明确基层平台建设资金,同时在公益性岗位设置进一步给予倾斜。
三、示范点确定情况及下一步推进措施
根据盐城市局要求,打造“15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圈”先从四个示范着手,示范点如下:示范镇(西团镇),示范村(西团镇大龙村),示范街道(大中镇金丰街道),示范社区(大中镇东宁社区)。
一是下一阶段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根据盐城市局的要求,按照示范先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基层平台标准化,加快打造十五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圈。
二是创造条件,加大硬件投入。结合我市“两化”建设的大好发展势头,加大对接服务,力争用两年时间,全市每个镇都建成1个高标准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大厅,每个新建的村部都有1个“一站式”的服务厅。
三是加大软件支持和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平台服务功能和水平。创造条件,推进镇、村基层平台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今年完成全市216个村级劳动保障站的业务培训,实行动态考核,进一步提升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第二篇: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汇报
东阿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汇报
农村延伸,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急需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支撑和推动,原有的乡镇基层服务平台和管理机制已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平台建设“六到位”的标准要求,2012年东阿镇政府成立了以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龙头的4个社区、55个行政村的劳动保障服务站,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服务体系,在做好基层劳动保障、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大力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开拓就业渠道,使4963 名人员实现了就业。
一、劳动保障基本情况。
东阿镇总人口42770人,其中城镇居民471人,辖55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按照业务部门的按排部署和总体要求,镇政府从着力抓好村居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入手,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开展了劳务输出、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区岗位开发、社会保险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等。
(一)、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六到位”要求,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站,配备专兼职人员60人,其中镇劳动保障服务所3人,社区劳动保障站4人。
(二)、结合我镇劳动保障的实际,劳动保障服务做到了“六个一”,即有一块牌子、有一部电话、每人有一套桌椅、有一个资料柜、有一台电脑。镇劳动保障服务所有独立的办公场地96平方米,配备6套办公桌椅,做到了标识台帐、规章制度、流程五统一。
(三)、组织人力对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状况、辖区单位用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了离退休人员花名册、劳动力资源花名册、辖区内用工单位花名册、求职意愿登记表,并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四)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完善了《劳动保障服务所职责》、《劳保所工作规范》、《劳保人员职业道德》、《劳保工作环境标准》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劳动保障有序开展。
二、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主要成效。
1、摸清了底数,促进了就业。劳动保障人员经常对辖区居民和用工单位进行走访,不断更新充实劳动保障的各类台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村居广播及时发布各种用工信息,随时开展用工职介活动,使辖区人员实现了理想就业。
2、就业有序开展。一是收集发布信息送岗位,为了使就业活动落到实处,针对掌握的人员的具体情况,多方搜集用工信息,编发劳务用工信息,提供就业岗位120多个;二是以人为本送服务,积极提供职业介绍和指导。
3、为有创业意愿的12人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使他们的创业得到了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4、抓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850 人,共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4139 人,办理贫困家庭子女上扶贫技校47人。
5、适应形势,提高劳动者素质。紧紧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遇,针对技能单
一、文化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把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做为重点,努力创造就业条件。近几年以县劳动局就业办培训为依托为850名求职无证人员提供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6、退管人性化。一是对企业退休人员情况,逐人进行核实,填制了基本信息登记表。二是制定了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从而使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7、劳保所对队伍考评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立了奖励机制、年终考核机制。队伍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做到了服务社区居民到位,上级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已建立,但是平台网络建设相应滞后。尤其是已有3500多人入住的新合社区和将近5000余人入住的御福苑社区办公设施只有桌椅和人员,没有相应的电子服务设备;并且服务内容不全,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需要。
二是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劳动保障工作日趋繁重,工作开支不断增加,全年计划内的工作经费不足,使许多工作无法更好地开展。
三是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是双重身份,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当地党委、政府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不能做到专职专用,县局不便规范管理,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一定的影响,难以保证劳动保障业务的有效开展。
四是劳动保障协理员工资收入较低,每人工资就几百元,仍与全省、全市的平均工资有较大差距。
第三篇:东丽区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
东丽区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
创建充分就业区汇报材料
一、东丽区概况
天津市东丽区地处市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位于全市改革发展的前沿。全区总面积为447平方公里,分八街一乡,共有社区47个,自然村114个。常住人口59.87万,户籍人口33.09万,其中农业人口19.99万,非农人口13.1万,在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为17万。其中农业户口11万5,非农户口5万5。已实现就业人数为15万5,未就业人数1万
5。其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人数为1万人。
二、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区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率先发的需要。
随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处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前沿的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快速推进。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我区人民带来了众多实惠的同时,随着市、区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目前已有25个村被批准整体撤村,而且在今后的几年内东丽区将有80%以上的村被征用。大量的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已就业的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我区将折除500多家中小企业,就业又转为失业,大量的失地农民、失业人员的产生使就业再就业问题已成为 1
不争事实,形势严峻,短期内难以缓解,统筹城乡就业迫在眉睫。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是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都希望能够有效地控制并降低失业率,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就业率,这样社会才会稳定。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针对我区实际情况提出要立足新起点、追求高水平,大胆尝试,全面创建充分就业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区活动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是以人为本,为民解难的具体体现,是对我区率先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实践的检验,是落实我区就业工作“十一五”规划“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村未就业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的郑重承诺。
三、创建充分就业区的几项具体工作措施。
1、完善平台建设,选聘专职工作人员。
我区于2006年底已全面建成区、街乡、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区保障中心服务大厅和9个街乡保障中心服务大厅累计面积达3299平方米,平均面积达330平方米,其中街乡中心面积2934平方米,平均面积达326平方米,总投入资金为1262.7万元。9街乡所属的47个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平均面积已达到40平米以上。但我区是涉农区县,自然村数量远大于社区数量,农村劳动力数量也远远大于城镇劳动力,要统
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村队没有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是不行的。为此,我们于2007年开始着手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在07年开展试点村建设的基础上,于2008年全面推开,至今已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106个,其余3个今年上半年也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所有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站标准都参照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标准建成,配备了办公桌椅、微机、打印机、传真机、档案柜等必备的办公用具,有些条件好的村队还为工作站配备了空调、饮水机和照相机,现代化的办公用品为开展好劳动保障工作奠定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在建站的同时,我们还考虑了队伍建设。以前村队没有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只在村委会班子里选聘1名兼职就业信息员,每月给予100元工资补贴。由于人员是兼职的,所以多从事村委会工作,劳动保障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况且每月100元的补贴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积极性。为稳定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队伍,我们在2008年开展了选聘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工作,根据各村人口资源数不等配备1至3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标准是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配备1名协管员;人口在2000—5000人的,配备2名协管员;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配备3名协管员。选聘的人员经培训并参加统一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专职从事劳动保障工作。考虑到各村经济基础不同,待遇有所差别,我们没有规定协管员的具体工资,而是采取了工资补贴的形式,补贴标准为天津市
最低工资标准,今后也将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而不断提高。目前由于选聘的协管员身份不一,所涉及的保险险种不同,暂时无法合并,所以没有给予协管员保险补贴,今后将随着新政策的不断完善逐步增加保险补贴。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选聘工作一方面变兼职为专职,工作的专业性更强,另一方面工资补贴纳入了区财政预算,待遇有了保障,工作积极性高。目前我区共有劳动保障协管员270名,其中社区协管员96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174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选聘本着既稳定队伍又有利于工作的原则,使队伍尽量年轻化和高素质化。174名协管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52人,30至40岁的70人,40岁以上的52人,平均年龄为35岁。所有协管员学历都在高中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7人。高素质的协管员队伍为今后劳动保障工作整体上水平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落实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为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我局于2006年11月出台了《东丽区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意见》(津丽党发
[2006]38号)文件,建立东丽区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对于成立公益性公司、劳务派遣公司、企业吸纳、自主创业、免费职业介绍和培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奖励和补贴政策。两年来累计向区财政申请各项就业再就业资金1000余万元(其中就业方面资金476万元),可以说较好地发挥了政策促就
业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大政策促就业力度,我们于2008年下半年又出台了《东丽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通知》(津丽劳发[2008]40号)文件,文件提高了部分鼓励政策的奖励标准。比如企业吸纳政策由原来的每吸纳一名农村劳动力给予150元一次性奖励,其中“4050”农村劳动力给予300元奖励,提高到企业每吸纳一名一般农村劳动力一次性给予1200元奖励,吸纳一名失地人员一次性给予2400元奖励,吸纳“3545”等十类就业困难群体一次性给予3600元奖励。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农村劳动力标准也由原来的150、300提高到鼓励企业吸纳的标准。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奖励标准由原来的给予3000元奖励提高到一般农村劳动力给予3000元奖励,失地农民给予4000元奖励,就业困难人员给予5000元奖励的标准。而且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我区还出台了十条政策,对一些后置性奖励、补贴资金改为前置,如企业吸纳由原来的签订并履行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给予奖励改为签订合同当月即给予奖励;公益性公司、劳务派遣公司由原来的经营满一年以上给予开办费补贴,改为成立之日起即给予开办费补贴等。可以说又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确保东丽稳定就业。
3、完善基础,强化管理,开展对辖区内未就业群体情况调查。
摸清底数,建立完善劳动力资源、求职登记、用工信息、岗位开发、就业安置、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等就失业管理台帐。做到定期更新,动态管理。“一户不丢,一人不漏”,为政府提供可靠信息,为求职人员提供优质就业服务。为便于管理,同时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我们请软件公司专门设计一套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现在软件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调整和试运行。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一方面可以减轻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数字准确、动态管理。
4、加大宣传,努力营造全区共创充分就业的良好氛围。好的政策还应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区就业再就业政策,同时还印制了《创建充分就业区宣传手册》,手册发放到每个街乡劳动保障中心、每个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站,还发放到东丽区联盟企业和其他相关单位。通过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共同推进劳动保障工作上水平。
第四篇:东丽区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精)
东丽区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 创建充分就业区汇报材料
一、东丽区概况
天津市东丽区地处市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位于全 市改革发展的前沿。全区总面积为 447平方公里,分八街一 乡,共有社区 47个,自然村 114个。常住人口 59.87万,户 籍人口 33.09万, 其中农业人口 19.99万, 非农人口 13.1万, 在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为 17万。其中农业户口 11万 5,非 农户口 5万 5。已实现就业人数为 15万 5,未就业人数 1万 5。其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人数为 1万人。
二、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区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率先发的 需要。
随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处于滨海新区开 发开放前沿的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快速推进。一方面经济 社会的发展给我区人民带来了众多实惠的同时,随着市、区 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 用,目前已有 25个村被批准整体撤村,而且在今后的几年 内东丽区将有 80%以上的村被征用。大量的失地农民和农村 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已就业的由于经 济发展需要我区将折除 500多家中小企业, 就业又转为失业, 大量的失地农民、失业人员的产生使就业再就业问题已成为
不争事实,形势严峻,短期内难以缓解,统筹城乡就业迫在 眉睫。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是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 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世界上任何一 个国家、一个政权都希望能够有效地控制并降低失业率,有 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就业率,这样社 会才会稳定。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针对我 区实际情况提出要立足新起点、追求高水平,大胆尝试,全 面创建充分就业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区活动是我区经济和 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是以人为本,为民解难的具体体现, 是对我区率先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实践的检验,是落实我区就 业工作“十一五”规划“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村未就 业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的郑重承诺。
三、创建充分就业区的几项具体工作措施。
1、完善平台建设,选聘专职工作人员。
我区于 2006年底已全面建成区、街乡、社区劳动保障服 务平台。区保障中心服务大厅和 9个街乡保障中心服务大厅 累计面积达 3299平方米,平均面积达 330平方米, 其中街乡 中心面积 2934平方米,平均面积达 326平方米, 总投入资金 为 1262.7万元。9街乡所属的 47个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平均面 积已达到 40平米以上。但我区是涉农区县, 自然村数量远大 于社区数量,农村劳动力数量也远远大于城镇劳动力,要统
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 村队没有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是不行的。为此, 我们于 2007年开始着手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 在 07年开展试点村建设的基础上,于 2008年全面推开,至今 已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 106个,其余 3个今年上半年也 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所有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站标准 都参照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标准建成,配备了办公桌椅、微 机、打印机、传真机、档案柜等必备的办公用具,有些条件 好的村队还为工作站配备了空调、饮水机和照相机,现代化 的办公用品为开展好劳动保障工作奠定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在建站的同时,我们还考虑了队伍建设。以前村队没有 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只在村委会班子里选聘 1名兼职就 业信息员,每月给予 100元工资补贴。由于人员是兼职的, 所以多从事村委会工作,劳动保障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况 且每月 100元的补贴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积极性。为稳定劳动 保障工作人员队伍,我们在 2008年开展了选聘村级劳动保 障协管员工作,根据各村人口资源数不等配备 1至 3名专职 工作人员。具体标准是人口在 2000人以下的,配备 1名协 管员;人口在 2000— 5000人的,配备 2名协管员;人口在 5000人以上的配备 3名协管员。选聘的人员经培训并参加统 一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专职从事劳动保障工作。考虑到 各村经济基础不同,待遇有所差别,我们没有规定协管员的 具体工资,而是采取了工资补贴的形式,补贴标准为天津市
最低工资标准,今后也将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而不断提 高。目前由于选聘的协管员身份不一,所涉及的保险险种不 同,暂时无法合并,所以没有给予协管员保险
补贴,今后将 随着新政策的不断完善逐步增加保险补贴。村级劳动保障协 管员的选聘工作一方面变兼职为专职,工作的专业性更强, 另一方面工资补贴纳入了区财政预算,待遇有了保障,工作 积极性高。目前我区共有劳动保障协管员 270名,其中社区 协管员 96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 174名。村级劳动保障 协管员选聘本着既稳定队伍又有利于工作的原则,使队伍尽 量年轻化和高素质化。174名协管员中年龄在 30岁以下的 52人, 30至 40岁的 70人, 40岁以上的 52人,平均年龄为 35岁。所有协管员学历都在高中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学历 47人。高素质的协管员队伍为今后劳动保障工作整体上水平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落实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为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我局于 2006年 11月出台了 《东丽区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意见》(津丽党发 [2006]38号文件,建立东丽区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对于 成立公益性公司、劳务派遣公司、企业吸纳、自主创业、免 费职业介绍和培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奖励和补贴政策。两年 来累计向区财政申请各项就业再就业资金 1000余万元(其 中就业方面资金 476万元 ,可以说较好地发挥了政策促就
业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大政策促就业力度,我们于 2008年下半年又出台了《东丽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 工作的通知》(津丽劳发 [2008]40号 文件, 文件提高了部分 鼓励政策的奖励标准。比如企业吸纳政策由原来的每吸纳一 名农村劳动力给予 150元一次性奖励,其中“ 4050”农村劳 动力给予 300元奖励,提高到企业每吸纳一名一般农村劳动 力一次性给予 1200元奖励,吸纳一名失地人员一次性给予 2400元奖励,吸纳“ 3545”等十类就业困难群体一次性给予 3600元奖励。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农村劳动力标准也由原来的 150、300提高到鼓励企业吸纳的标准。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的奖励标准由原来的给予 3000元奖励提高到一般农村劳动 力给予 3000元奖励,失地农民给予 4000元奖励,就业困难 人员给予 5000元奖励的标准。而且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对 企业的影响,我区还出台了十条政策,对一些后置性奖励、补贴资金改为前置,如企业吸纳由原来的签订并履行一年以 上劳动合同给予奖励改为签订合同当月即给予奖励;公益性 公司、劳务派遣公司由原来的经营满一
年以上给予开办费补 贴,改为成立之日起即给予开办费补贴等。可以说又进一步 加大了工作力度,确保东丽稳定就业。
3、完善基础, 强化管理, 开展对辖区内未就业群体情况 调查。摸清底数, 建立完善劳动力资源、求职登记、用工信息、岗位开发、就业安置、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公益性岗位开发 安置等就失业管理台帐。做到定期更新,动态管理。“一户 不丢,一人不漏”,为政府提供可靠信息,为求职人员提供 优质就业服务。为便于管理,同时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我们 请软件公司专门设计一套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现在软件基本 完成,正在进行调整和试运行。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一 方面可以减轻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 也可以确保数字准确、动态管理。
4、加大宣传,努力营造全区共创充分就业的良好氛围。好的政策还应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 此,我们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 传我区就业再就业政策,同时还印制了《创建充分就业区宣 传手册》 手册发放到每个街乡劳动保障中心、,每个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站,还发放到东丽区联盟企业和其他相关单 位。通过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共同推进劳动保障工作 上水平。6
第五篇:“四个加强”推进保障标准化建设范文
合江县公安局“四个加强”推进保障标准化建设
今年以来,合江县公安局把保障标准化建设作为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四个加强”,确保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保障有力、管理规范、基础扎实、服务到位”的工作目标,切实增强全局民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保障措施。从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加强警务保障各项措施的落实。先后制定完善了《合江县公安局财务管理制度》、《合江县公安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合江县公安局单警装备使用管理规定》、《公安机关行政运行经费和办案(业务)经费分类保障标准》等,建立健全了公安装备基础设施台账,规范实施了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制度。结合警用车辆和涉案车辆违规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完善《合江县公安局警务车辆管理办法》,切实提高警务用车的实效和安全。通过建立完善制度,狠抓工作措施落实,做到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保障、以保障促服务,提高警务保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是加强装备配备,落实保障投入。从基层所队的装备配备入手,提高警务保障的标准,适应“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实战需要。今年以来,给基层所队配备打印机72台、笔记本电脑55台、计算机50台、扫描仪36台,摄像机30台,数码相机86台。通过加强业务装备建设,满足基层民警的办案业务需求,进一步增强队伍战斗力。
三是加强设施建设,增强保障支持。从基层所队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强警务保障的能力,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办公环境。今年以来,县局为佛荫等六个派出所筹措资金改造维修办公业务用房,加装空调等、改善了基层所队办公环境,同时积极争取对自怀等12个派出所列入2011年新建项目,以适应派出所对现实斗争的需要。
四是加强经费落实,确保保障额度。从落实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入手,夯实警务保障的基础。今年,县局对基层所队经费保障标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幅较大,达1.8万元/人年,同时,按中央和省级公安转移支付资金到位情况,适时进行办案业务费的第二次分配,全力保障基层所队办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