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纪检监察工作

时间:2019-05-12 22:0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WTO与纪检监察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WTO与纪检监察工作》。

第一篇:WTO与纪检监察工作

加入世贸组织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挑战和应对思路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它不仅对市场开放和经贸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必将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纪检监察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加入世贸组织后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我们必须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分析入世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的影响,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应对挑战的新思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一、加入世贸组织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领域内的违纪违法案件仍将居于首位,且在短期内更加活跃。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查处经济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先后突破了一系列重大、特大经济违纪违法案件,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经济违纪违法案件始终居高不下,在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中居于首位。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我国的外贸急剧扩大,外资大量拥入,外资在中国的开发工程大量增加,中国产品更大规模地走向世界,这“一出”、“一进”必将加速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但同时,大量外商、外资的拥入和工程量的增加所引发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可能会直接诱使经济领域内的违纪违法案件再次攀升。加入世贸组织初期,旧体制的弊端不可能完全消除,依靠行政权力配置资源的状况,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必然驱使一部分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向权力“寻租”。各个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有限的资源,这就容易产生不正当的竞争,从而引发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特别是一些不法企业主,为了在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寻找代言人、保护伞,牟取暴利,逃避法律制裁,不择手段,不惜用重金、美色等腐蚀领导干部,很容易产生权钱、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

(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尖锐,腐蚀与反腐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侵蚀了一些党员和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这必将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但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基础等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深刻变改,上层建筑领域也相应地会发生变化,对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马克思曾经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①恩格斯也曾经说过:“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

说明。”②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领域将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调整和改革,有的已经调整,有的正着手准备实施,以适应世贸组织的规则,实现我们的承诺。但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从根本上是不愿看到中国强大,必然千方百计利用“入世”机遇对我进行颠覆渗透、“分化”和“西化”,实现其“不战而胜”的图谋。另一方面,“入世”后,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市场、音像制品市场以及互联网市场的逐步全面开放,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观、人权观、道德观、金钱观等会更多地拥入,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不可避免地对社会主义道德思想和伦理观念产生巨大冲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为复杂,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接受各种考验、抵御各种诱惑问题更加突出。

(三)腐败案件将呈智能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趋势,调查难、取证难、处理难问题亟待解决。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活动的跨公司、跨地区、跨国界行为增多,腐败案件将呈现宽泛化、多元化、高智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商业领域的跨国贿赂、出口保险信用中出口商贿赂政府现象,通过“洗钱”形式转移赃款的腐败现象,捐赠机构对政府官员的变相贿赂,捐赠者与高层次的官员之间的腐败交易等现象不可避免出现等等,都将使腐败案件呈现宽泛化的特点;随着投资主体、投资市场和领域的多元化,所有制成份的日益增多,违纪违法主体身份复杂多元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为我们带来经济高效的同时,一些不法之徒会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化工具如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生物遗传技术等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且这种状况会逐步加剧,使作案手段更加隐蔽,案情更加扑朔迷离、错综复杂,对调查取证以及定性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面临挑战的应对思路

(一)加大查处腐败案件,尤其是查处经济案件的投入。加入世贸组织初期,各类腐败案件,尤其是经济领域的违法乱纪案件可能呈现多发、易发且案情曲折复杂的态势,这无疑会增加调查取证工作的难度,对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效率和质量提出严峻考验。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人、财、物方面的投入。一是广泛吸纳精通外语、懂得法律、熟悉财经外贸知识以及WTO规则的人才加入纪检监察队伍,使其更加适合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的需要,更加适合“入世”的需要。二是适当增加办案经费,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办案经费不足的状况。三是加大科技投入,配置现代化智能型的办案工具。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的同时,若法律、政策和条规允许,应大胆及时使用现代化工具办案,以免贻误突破案件的最佳时机。

(二)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加入世贸组织对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来说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是我们从来未遇到过的,有的则可能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始终站在反腐斗争第一线,许多大案要案从发现、侦破到

处理,都是纪检监察干部冲锋在前,掌握第一手证据,为案件的突破起到了非常关键性作用。为积极应对“入世”的新挑战,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主要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熟悉WTO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则,学习财经外贸等新知识,探讨“入世”后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工作中疑难热点问题的新办法。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更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掌握运用现代知识和现代工具查办疑难复杂案件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技能,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③的要求,培养出懂国际惯例特别是懂WTO运作规则,又精通办案业务的高素质人才,在加入WTO后的反腐败斗争中大显身手,有所作为。

(三)加强与国际反腐败组织的联合。随着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腐败行为越来越具有“国际性”,“涉外反腐”已成为当今全球反腐斗争中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腐败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使得打击腐败不再成为某一个国家所能完成的事业。需要尽早研究加入以联合国为首的反腐败国际合作组织中,积极参与国家间反腐败合作的各项活动,并发挥应有作用;积极参与国际间或区域间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并对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作出积极回应。如,成立于1993年的透明国际,是全球惟一一个国际性非政府“反腐”组织,除了发布CPI(全球贪污指数)和BPI(全球行贿者指数)外,还发布《全球腐败报告》,目前在国际上影响颇大。我们应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对其显示的清廉指数测评予以及时反馈等,既可澄清事实真相,也可从中有所借鉴,无论对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还是吸引外资,优化经济投资环境,提高国际声誉都会带来很大益处。

(四)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力度。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法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江总书记多次强调,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最基本的要靠教育。加入世贸组织,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形形色色理念的进入,客观上形成了与我争夺思想文化阵地的态势。对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占领,否则,“资产阶级就一定会占领”。当前对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教育,在发挥传统工具的同时,应注意运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占领网上阵地,针锋相对,抵制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坚决粉碎西方对我“西化”、“分化”图谋。在教育内容上坚持用生动的理论进行灌输,避免枯燥说教,不注重实效,防止产生逆反心理,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统一全党认识。尤其应抓好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过好“权力”、“金钱”、“美色”关,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经得起“入世”的考验。

(五)加强改革创新,使纪检监察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江泽民指出:“依靠体制创新抑制腐败现象,是我们在实践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④当前纪检机构领导体制较为明显地缺

陷就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面对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纪检机关只有善于改革创新,才能更有效地抑制腐败,在工作中有所作为。一是对当前纪检机构领导体制进行改革创新。现行领导体制是党在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创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领导机制,这种机制在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几十年过去了,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地变化,时代背景不同,这种体制在大量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最突出的问题是在监督方面发挥作用受限。据此,建议将中央以下的各级纪委实行垂直领导体制,从根本上改变其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制于人的被动状况,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同时加大对事前、事中的监督力度,把违纪违法案件遏制到最低限度。二是抓紧修订和完善有关的条例条规和法规,使其与相关法律法规相适应。加入WTO,需将有关法律制度国际化以使其与国际惯例、WTO规则接轨,同时也还需要结合实际,将国际经贸法、WTO规则本土化,以体现本国之特色。这些调整和变化,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所依据的法规、条例条规也作出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党员成份的变化和监察对象身份的复杂化,党纪条规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存在条规“缺位”,应及时修订和完善。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65页。

③江泽民1998年1月22日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办通报》1998年第3期第21----22页)

④2000年12月26日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办通报》2000年第38期第23页)

第二篇:WTO与司法改革

WTO与司法改革

王利明

讨论司法改革,首先要搞清楚我们司法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朝着哪个目标进行司法改革。近年来,各地法院司法改革确实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而且卓有成效。但是,每一个地方的做法并不一样,有的做法是好的,有的做法是否符合我们改革的目标还值得探讨和研究。如:有关院长接待制,是否符合司法独立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

我个人认为,司法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司法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增强司法的独立性。这个司法的独立,是从体制上考虑的,有人认为这是整个体制完善的关键,我同意这种看法。同时我想强调,司法独立不仅是体制完善的问题,而且是一种公正的程序,它是正当程序的表现。就是说:当事人打官司好比是一场竞技比赛,法官实际上是裁判,(从民事上讲)当事人好比是比赛的双方,法官作为裁判,假如在吹哨时不是独立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等等,那么这样的法官来吹哨可能就是黑哨,不是公正的裁判。因此,裁判的公正、独立才是整个比赛获得公正的前提,应当从这个意义上考虑司法独立。没有公正的程序就没有司法独立,从程序的意义上来理解它,它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很多同志都提出,我们的传统是重实体轻程序,这对我们观念的影响是不是根深蒂固的?在程序的公正方面,我们缺乏这种观念,这可能是东方法律与西方法律的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在审判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这种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所以我们现在如果特别强调程序的公正,当然首先要强调司法的独立。

在当前,中国强调司法独立,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与立法机关的关系。我们通常讲司法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它的含义如何理解?有人把它理解成上下级隶属关系,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向人大负责的本质含义是,就严格执法、公正裁判这一点上,司法机关履行了职责,就是最好的对人大负责。这里讲的对人大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决不是行政上下级隶属关系的负责。人大的监督,我认为是事后的、间接的、抽象的、一般的监督,同时这种监督是集体性的。这里特别涉及到人大是否对个案实行监督的问题,这曾在全国人大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我个人是不太同意这种提法。首先,它无法确定个案监督的范围。如重大案件的标准很难界定。其次,从民事角度上,我们强调个案监督表面上看是加强了人大的权威,但实际上,使人大从最高的监督机关成为处理个案的具体机构,这可能就降低了人大的地位。而且从民事方面来说,人大陷入到具体的民事案件后,将会陷入到无止无休的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纠缠之中,如果支持一方当事人,那么另一方当事人就会无止无休的找你,甚至上访,这样就会极大地损害人大的权威。特别是如果人大作出一个错误的决定,就会涉及到国家赔偿问题,这样就会使人大处于一种很难堪的境地。同时,个案监督会有损司法的独立性,因为如果最后由人大来决定个案的裁判,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代行司法权力,这的确同我国宪法的权力分工原则不相适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司法机构行使职权,这恐怕对加强司法独立不会有更大的好处。特别从程序正义、程序公正的角度讲,假如我们允许人大对个案监督,那么对这个程序如何设计,将会遇到很大麻烦。如果从程序正义的角度讲,在没有一套公正的程序保障的条件下,是不是能够获得真正的正义,我觉得这还是值得研究的。如当事人如果对人大的决定不服,如何给当事人以救济,并且以什么程序给予救济,怎么去上诉等,它都没有一套公正的程序,在没有公正程序保障的情况下很难达到预期的正义的效果。总体上,我认为司法公正问题,最终要靠司法机构内部制度的完善和整体上提高法官素质来解决。当然,外部监督不是不重要,也很重要。其次,要处理好司法与行政的关系。按照WTO的要求,要强化司法的独立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不能调处任何纠纷,关键是行政机关有没有最终解决纠纷的权力。让谁最终解决纠纷,这是关键。行政和司法的界限必须明确,只能由法院拥有解决纠纷的最终权力,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明确,行政机关拥有最终解决权,这就不符合WTO的要求,同样也很难说

是符合法律的要求。从实践来看,在这方面确实还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探讨,如有的地方规定,企业在撤销以后,由行政机关组织清算小组清算,这个规定是不是合法值得讨论。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行政机关无权这样做,而且这样做会使行政机关陷入到将来的民事争议程序中去,表面上看是扩大了行政机关的权力,实际上会造成无止无休的麻烦。这里的关键原因是,它们不是最终解决纠纷的机构。这样的问题最终只能由法院决定,清算小组应该由法院决定,怎么能由行政机关来决定呢?现在就出现了不少行政机关被起诉的情况,这就是没有划清行政和司法的界限。分清这个界限,从实践来看,要正确区分行政职能和司法职能的界限。司法不能受制于政府配合行政中心任务的目标,如基层人民法庭有的成了地方政府的具体执行机构,配合政府从事计划生育、收粮征税等工作,有损于司法机关的形象,还有一些地方司法机关和企业搞共建,这也可能影响司法公正。以上两点是从外部独立来说的。

从内部独立来说,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司法独立,是不是仅仅指法院的独立?法官的独立是不是包含在司法独立特有的范畴里。法官个人在行使司法审判权时,是否处处都要征求领导的意见,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确实我们承认目前我们法官的整体素质不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司法独立不仅仅是法院的独立,而且还应体现为法官的独立,即法官行使审判权的独立。在独立行使审判权这一点上,法官都应当是平等的。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司法领域行政权和司法权不分的现象十分严重,应该讲在一定程度上行政权代替司法权,这两个问题的界限也没有划分得特别明确。我们当前的司法改革,首先涉及的是审判委员会的功能问题,这一问题一时间引起很强的争论。我个人认为审判委员会对于保障裁判的公正、审判的质量,在历史上确实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是,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当前按照司法现代化的要求,审判委员会的功能恐怕需要重新探讨和认识。我觉得从程序公正的角度上讲还是存在一些缺陷的,因为按照程序公正要求,应当有回避制度,但是在审判委员会存在的情况下,当事人很难做到申请谁回避;按照公正的程序,当事人应当有当面陈述的权利,但是在审判委员会存在的情况下,当事人很难实现这种权利;按照公正的程序,审判应当公开,公开是最重要的公正程序,但在审判委员会存在的情况下,这些都很难做到。特别是,我们考虑到,过多地由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使法官产生办好办坏与自己无太大利害关系的心理,对公正裁判案件缺乏强大的责任心,这样就造成即使这个案子出现问题,也是由集体负责,集体负责实际上就是无人负责。我觉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实行的“错案追究制”,在实际中效果很小,与这一点恐怕也有关系。集体负责实质上是无人负责,因为你不知道应该对谁追究责任,长此以往,是不利于我们法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这是一个连环套,越加强审判委员会的职能越不利于提高法官的素质,法官素质不高又要更加强调审委会的职能。我认为倒不如实行法官独立责任制,真正的由法官独立行使职能,独立行使审判权,由法官对自己的裁判负责,这样才能形成巨大的压力,来促使他不断地上进,从而保证法官独立后的裁判公正。所以,我认为我们改革不应强化审判委员会的职能,而是尽量弱化它的职能,充分强化法官独立审判责任制。

第二,司法改革应当强调司法的权威性。对于这一点,在实践中,认识很不够,不仅是群众,有些领导干部,甚至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认识也很不够。其实我们讲法治,最终要明确司法的权威代表着法治的权威;司法没有权威,法治就谈不上权威。如果我们要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要求,就必然而且必须要提高法院的地位,使司法成为解决法律争端最权威、最具有约束力的方式。而政府行为和私人行为对法律的依赖,应当转化为对法院的依赖,法院应当不仅是独立裁判的机构,而且是督促机构和个人严格守法的机构。司法什么时候有权威了,我们国家的法治什么时候才真正有希望了。所以强化司法的权威性,应当作为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这里有几点需要讨论。

第一,对法院生效的判决必须执行,不能以实事求是等名义对生效的判决反复提审、反复查处。有一个案件经过六次审判,最终还是回到最初的结果,有的甚至出现七、八次审判。

对于这一点,有的学者批判我们的裁判没有终局的效力,这一说法不一定对,但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提审、复查等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不是说程序上讲它不符合程序正义,但从司法的权威性上讲,这是严重损害司法权威的。如果一个领导批个条子说复查,这的确损害司法的权威。另外,对二审以后进入审判监督程序的,程序已经走完了,我们只能推定这个裁判是公正的,我们没有办法确定经过多少次审判,最后确定的结果才是公正的,只能认为经过了这个程序,最后推定它是公正的。这种多次重复进行审判的作法不仅影响生效判决的效力,而且是一种严重浪费司法资源的行为。

第二,我们讨论司法权威,是不是说法院什么都管,什么都能管。我认为法院既然是解决纠纷的最终机构,那么所有的纠纷都应该提交到法院来解决;司法在任何时候,权限都是有限的,所以美国讨论可司法性问题,就是说某一纠纷它能不能到法院来解决。过去我们对这一问题讨论不够,后来有几个案件涉及这个方面,大家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如北大那个告学位委员会的问题,我觉得如果纯属学术的问题,司法界不宜过多地介入,除非它违反了一种程序,那么应该给予一种司法的救济。但是,如果假如说纯属一个学术的评判,我看司法最好不要介入,否则司法代替了一种学术的评判,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作法。司法在任何时候,它的权限都是相对的、有限的;同样,司法的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我们非要管一些我们根本就管不了的事情,那么执行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最后,管的执行不了的话,也会损害司法的权威性。所以,我认为法院不是什么都能管。什么都管,不一定会强化司法的权威,可能会损害司法的权威。

第三,加强司法的权威性,要注意提高法官的职业道德。守法是对于一般公民的基本要求,法官不仅仅是一般的公民,对他不仅仅是一般的要求,从事这种职业具有特殊性,对他应有特殊的要求。一般公民可以广泛地交朋结友,而法官则不能,弄得不好就会陷入到人情案、关系案中。一般公民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对于法官可能恐怕要有更高的要求。这确实是一种自律问题。我认为假如你要当法官的话,可能就要陷入孤独的一群,这个意思就是说,法官不宜介入太多的社会关系,太多了对于法官的独立、法官的形象、法官的权威可能都有些损害。我们过去对于法官过分强调平民化,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要密切联系群众,这在当时来说是对的,但这与当代社会司法现代化的要求是不太符合的。法官要保持他的权威性,特别是在上级法院,确实不是什么人都能做朋友。只有做到让人见到法官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这样我们的司法才会更有权威。

第四,应当强化司法的统一性。当前司法权隔裂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地方法院,按照有些学者的观点确实成了名符其实的地方法院。对于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我个人认为确实还没有根本解决,在个别地方甚至是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表现在执行方面尤为突出,所以解决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是当前解决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当前,我们强调法院垂直领导十分必要,这对于解决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应当能够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但是,仅仅通过强调强化这种垂直领导是不够的,还应当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来隔断司法和地方的密切联系,真正保证司法的独立和公正,保障司法权在全国的统一。首先从人事制度方面,我国宪法规定,各级法院院长由同级人大选举产生,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提名必须都由同级人大来解决。当然,现在我们不可能修改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在不违反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情况下,我觉得是否可以考虑提名由上级人民法院来决定,最后选举产生的权力归人大。但是这个提名的权力是否适当的与地方分离,由上级法院来决定,应当非常必要。其次,从经费管理体制方面,我们目前的经费管理缺乏统一的法定化的标准,不同的地方法院待遇不一样,因为当地的经济情况不同,办案条件等等情况也不一样,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了法官之间的一种不公平,而且不利于法官之间的交流;所以我个人认为法官的待遇,包括办公条件等等都应当法定化,尽可能地法定化,这现在看来是非常困难的,但应当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同时,在财政预算方面也应该有所改革,当然现在要实现司法机构的独立预算是十

分困难的,但完全由地方来供给法院资金看来是有问题的,这与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所以,我呼吁在这方面有所改革,尽可能地由中央财政统一拨付。关于法院设置的改革,现在也是讨论得非常热烈,有的建议要设置大区法院,或者使法院系统的设置与行政区划不完全一致,这都是很好的建议,我觉得可以借鉴。

第五,完善审判方式和程序。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变的目标是适应严格执法和司法公正的要求,建立一套公正的、公开的、民主的、高效的审判程序制度。鉴于原有的超职权主义的审判方式既不利于追求客观的真实,也极易导致司法的腐败,所以我国审判方式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要加强法官的职权,而是要弱化法官的职权和作用,强化当事人参与诉讼活动的程序权利和作用,认真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禁止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单独接触一方当事人,贯彻调解的自愿原则,减少法官依职权所从事的调查取证活动。庭审方法要从询问制向对抗制转变,审判方式要采取法官的独立负责和责任制,判决书应当详细阐述判案理由并应当公开出版,尤其是在法院内部的审判机构的设置方面,也应当促使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离,废除所谓对案件的裁判实行“层层把关、层层审批”制度,逐步落实合议庭的职权,同时要改进审判委员会制度,使审判委员会从讨论和决定过多的案件中解脱出来,工作重心放在宏观的审判工作指导及工作总结上。在司法解释方面,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我们今后在有关知识产权、投资、国际贸易、金融等方面应当充分考虑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以及国际惯例,使司法解释在这些方面也尽量与国际接轨。

程序制度的改革需要建立一套公正的、合理的、充分反映效率要求的程序制度。此外,也要保障程序的完整性和体系性。在我国现行的程序法中并没有充分体现程序的及时终结性,尤其表现在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制度方面。由于我国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建立在“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理论之上的,而并不重视终审判决的稳定性、终局性,尤其是忽略了程序的及时终结性,具体表现在:对再审的次数没有限制,因此,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可以无次数限制的再审。同时根据民诉法第179条的规定,只要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或者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即可再审,从而使当事人只要发现了新的证据即可要求再审,甚至可以在一审或二审中故意隐瞒证据,将之留待两审终审后利用该证据启动再审程序。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然而,“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运用在程序法中必须遵循程序的规律,体现程序正义的价值,也就是说实事求是是以程序的及时终结性和程序的正义为前提的。按照程序公正的要求,程序必须即时终结,因为法院的审判活动是有时间限制的,事实不能无限期地调查下去,证据也不能无限期地收集和提供,当事人也不能一遍又一遍地将案件交给法官继续审理。对于再审程序而言,它只是一种特殊的补救措施,目的在于纠正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不能对案件反复审理。第六,建立法律职业的专业化制度,努力提高法官的整体队伍素质。加入世贸组织必须要尽快提高法官的整体队伍素质,可以说,现有的队伍素质整体上不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需要。法官制度的改革,就是要从行政管理模式向依据审判规律而形成的模式转换。为了增进司法的独立和公正,全面提高法官的队伍素质,需要努力建立严格的法官的选拔和淘汰制度,实行法官的精英政策,同时要完善法官的任职保障制度、高薪制以及责任制,尤其要建立一套法官职业道德和纪律,加强对法官职业道德的训练,努力实现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第三篇:纪检监察岗位职责与工作程序

一、纪检监察工作任务

⑴监督促进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令和金融政策、法规、计划的贯彻执行,保证政令畅通,强化管理,提高效率;

⑵协助党组和领导加强整顿党风和行风建设,加强金融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

⑶检查处理监察监督对象违反大政方针、法律法令和金融政策、法规、计划的行为以及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惩治腐败分

子;

⑷宣传教育监督对象遵纪守法,戒除官僚主义,廉洁高效地工作;

⑸监督促进领导班子和各职能部门忠实、有效履行其职责。

二、纪检监察工作职责与工作原则

⒈工作职责

⑴受理信访举报;

⑵协助行党组和领导抓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⑶金融执法监察;

⑷案件检查;

⑸宣传教育;

⑹调查研究。

⒉工作原则

⑴实事求是原则;

⑵依法独立行使党内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权原则;

⑶依法监督原则;

⑷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⑸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政纪为准绳原则;

⑹保障党员和工作人员合法权利原则;

⑺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原则;

⑻公开性原则;

⑼依靠党员和群众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原则。

三、信访举报工作任务、职责及工作程序

⒈认真受理。负责信访举报工作的人员,当接到信访举报的信件、电话、来人举报时,首先要详细记录,做好登记。特别是来人举报要做好工作,尽量要举报人如实反映情况和问题。如无理取闹,则要临行批评教育。

⒉反映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党纪政纪信息和各类违纪案件线索。

⒊承办案件。凡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批转查办并要报结果的信访案件,要及时组织查处,并按时按质上报结果。

处理信访举报工作程序与方法:⑴及时开拆;⑵仔细阅读;⑶认真登记;⑷呈报与阅批。

四、案件检查程序

㈠案件受理程序

⒈登记

纪检监察部门应将来件的来源、基本内容和有关材料进行登记。登记的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⑴来文机关(单位)或姓名(个人);⑵收文时间;⑶编号;⑷份数;⑸来文反映问题的性质;⑹来文的标题;⑺受理批办、交办的材料是否要处理结果。

⒉分析

纪检监察部门对收到的检举控告材料,应认真审阅和分析问题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看反映问题是否有根有据,是否有时间、有地点、有发生条件,是否合乎逻辑和情理;还要看反映的问题属什么性质,情节是否严重等。

⒊初步核实的任务、要求和方法

初步核实,是指金融纪检监察部门在立案之前按照规定对受理的纪检监察对象违犯党纪政纪的线索和材料进行初步核查、证实的活动。经分析后,按照案件检查受理权限报领导审批后,派人进行初步调查了解。

⒋初步核实的程序

初步核实的程序,是指办案人员在初步核实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先后顺序。它包括办理初步核实手续、确定初步核实人员、制定初步核实方案和初步核实的实施等。

⑴办理初步核实的手续。经分管领导批准,决定实施初步核实的,纪检监察部门要办理初步核实的手续。

⑵确定初步核实人员。办理初步核实手续后,纪检监察部门应根据反映主要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逐步核实人员,成立核查组。

⑶制定初步核实方案。核查组成立后,核查组负责人应针对所要核查的主要问题线索等情况和涉及的法规及纪律规定,组织人员制定初步核实方案。

⑷初步核实的实施。初步核实的实施,是指初查人员通过采取规定的手段和方法,查清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的活动。

⑸初步核实的处理。纪检监察部门对初步核实结果,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案件检查条例》、《实施细则》和调查处理办法》的规定进行适当处理。

㈡立案工作程序

⒈审核材料和初查线索

审核材料是指审核立案材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程序。

⒉填写立案审批表

立案是一项严肃慎重的工作,对所有需要立案查处的违纪案件,都要严格履行立案报批手续。

⒊履行审批手续

履行案件立案审批,是指有权批准立案的领导或部门,对立案工作最后把关。

⒋立案

立案报告和立案审批表一经批准,即为正式立案。一经立案,就不能随意撤销,必须提出充分的事实材料和依据,说明理由,报请批准立案的领导机关或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案。

五、案件审理

㈠案件审理工作任务

案件审理工作的任务是:根据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按照审理工作的原则和要求,认真审核和处理金融检查与监察对象违犯党纪政纪的案件和复查复议的案件。

⒈要审核送审案件从主案到案件检查是否符合办案程序,每个程序是否经过有权批复部门和领导的批准,是否有越级、越权等不合规问题存在。

⒉实事求是地核对的事实材料,审核鉴别案件检查部门所收集的全部证据。

⒊根据党的政

策、国家法律和金融法规,分析认定问题的性质。案件审理人员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法律、法规为准绳来分析确定案件的性质,分析确定检查、监察对象是否违犯了纪律,违犯了什么纪律。一定要做到定性准确,适用法规、纪律恰当。

⒋按照党纪政纪规定,案件经过审理后,对案件当事人要作出是否给予处分,给予什么处分,有无从重或从轻的情节,提出恰当的处理意见,报请领导机关审议和决定。

⒌对复查复议的案件,通过审理,提出维持原议或改变、撤销原结论、原处分的意见,报请领导机关审议批准。

㈡案件审理工作原则

⒈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就是对具体的问题要作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

⒉以政策、法律、纪律为准绳的原则

事实是审理案件的前提和依据,国家政策、法律和党纪政纪是审理案件的标准。

⒊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试行办法》第六条规定:“调查处理案件要坚持违反政纪必须追究,执行政纪必须严格和在政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⒋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和组织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⒌要保障检查和监察对象合法权利的原则

监察对象在案件审理中的主要权利如下:

⑴依法不受追究政纪责任的权利。

⑵有要求监察机关明确自己违反了什么法律、法规和政令,犯了什么错误的权利。

⑶申请回避的权利。

⑷监察对象有权提出新的证据,新的证人;有权申请重新鉴定和重新勘验;有权要求监察机关对证据进行重新查证。

⑸进行自辩的权利。

⑹对侵犯合法利益的行为进行控告的权利。

㈢案件审理基本要求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六、执法监察工作程序

执法监察工作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实施、报告、处理、跟踪、档案管理6个阶段。

㈠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执法监察实施前期要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选题立项、制定方案、组织培训、发出通知等。

㈡实施阶段

其一般程序如下:

⒈与被监察单位领导会谈。

⒉调阅资料。

⒊实地监察。

⒋实施调查取证工作。

⒌努力提高执法监察质量。

监察组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度、检查程序,适时调整工作,要将发现的疑点弄清,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对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线索要立即向派出部门报告,按立案程序立案查处;触犯刑律的应移交司法机关惩处。

㈢执法监察报告阶段

执法监察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⒈实施执法监察方案的情况;

⒉被监察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内部组织结构、工作方针、经营状况、内控状况,以及上一次执法监察的情况等;

⒊监察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监察组作出的评价;

⒋百监察单位对监察评价的意见,监察组与被监察单位在检查事实和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分歧;

⒌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即作出执法监察决定和执法监察建议。

㈣执法监察处理阶段

执法监察处理意见的执行方式:

根据执法监察报告的处理意见,由排除部门出具执法监察建议书和执法监察决定。

㈤跟踪监察阶段

为了监督被监察单位执行执法监察建议书和执法监察决定的情况以及整改情况,对被监察单位应实行跟踪监察。

㈥档案整理阶段

七、宣传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㈠宣传教育的基本原则

⒈坚持党性的原则。

⒉实事求是的原则。

⒊正面教育的原则。

⒋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⒌结合金融业务工作进行宣传教育的原则。

㈡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党的纪律的基本理论教育。

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

⒊革命理想和政治信念教育。

⒋党纪政纪教育。

⒌党风廉政教育。

⒍政策法规教育。

⒎优良传统教育。

八、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实践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它的基本程序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

㈠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调查研究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领会上级精神,研究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组建调查队伍。

㈡实施阶段

调查实施阶段,就是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到被调查单位,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了解情况和收集资料的阶段。

㈢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理论研究,从中得出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的结论。

㈣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和评估调查结果。

第四篇:纪检监察岗位职责与工作程序

纪检监察岗位职责与工作程序

一、纪检监察工作任务

⑴监督促进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令和金融政策、法规、计划的贯彻执行,保证政令畅通,强化管理,提高效率;

⑵协助党组和领导加强整顿党风和行风建设,加强金融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

⑶检查处理监察监督对象违反大政方针、法律法令和金融政策、法规、计划的行为以及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惩治腐败分子;

⑷宣传教育监督对象遵纪守法,戒除官僚主义,廉洁高效地工作; ⑸监督促进领导班子和各职能部门忠实、有效履行其职责。

二、纪检监察工作职责与工作原则 ⒈工作职责

⑴受理信访举报;

⑵协助行党组和领导抓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⑶金融执法监察; ⑷案件检查; ⑸宣传教育; ⑹调查研究。⒉工作原则

⑴实事求是原则;

⑵依法独立行使党内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权原则; ⑶依法监督原则;

⑷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⑸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政纪为准绳原则; ⑹保障党员和工作人员合法权利原则; ⑺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原则; ⑻公开性原则;

⑼依靠党员和群众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原则。

三、信访举报工作任务、职责及工作程序

⒈认真受理。负责信访举报工作的人员,当接到信访举报的信件、电话、来人举报时,首先要详细记录,做好登记。特别是来人举报要做好工作,尽量要举报人如实反映情况和问题。如无理取闹,则要临行批评教育。

⒉反映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党纪政纪信息和各类违纪案件线索。⒊承办案件。凡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批转查办并要报结果的信访案件,要及时组织查处,并按时按质上报结果。

处理信访举报工作程序与方法:⑴及时开拆;⑵仔细阅读;⑶认真登记;⑷呈报与阅批。

四、案件检查程序 ㈠案件受理程序 ⒈登记

纪检监察部门应将来件的来源、基本内容和有关材料进行登记。登记的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⑴来文机关(单位)或姓名(个人);⑵收文时间;⑶编号;⑷份数;⑸来文反映问题的性质;⑹来文的标题;⑺受理批办、交办的材料是否要处理结果。⒉分析

纪检监察部门对收到的检举控告材料,应认真审阅和分析问题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看反映问题是否有根有据,是否有时间、有地点、有发生条件,是否合乎逻辑和情理;还要看反映的问题属什么性质,情节是否严重等。⒊初步核实的任务、要求和方法 初步核实,是指金融纪检监察部门在立案之前按照规定对受理的纪检监察对象违犯党纪政纪的线索和材料进行初步核查、证实的活动。经分析后,按照案件检查受理权限报领导审批后,派人进行初步调查了解。⒋初步核实的程序 初步核实的程序,是指办案人员在初步核实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先后顺序。它包括办理初步核实手续、确定初步核实人员、制定初步核实方案和初步核实的实施等。

⑴办理初步核实的手续。经分管领导批准,决定实施初步核实的,纪检监察部门要办理初步核实的手续。

⑵确定初步核实人员。办理初步核实手续后,纪检监察部门应根据反映主要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逐步核实人员,成立核查组。⑶制定初步核实方案。核查组成立后,核查组负责人应针对所要核查的主要问题线索等情况和涉及的法规及纪律规定,组织人员制定初步核实方案。

⑷初步核实的实施。初步核实的实施,是指初查人员通过采取规定的手段和方法,查清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的活动。⑸初步核实的处理。纪检监察部门对初步核实结果,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案件检查条例》、《实施细则》和调查处理办法》的规定进行适当处理。㈡立案工作程序

⒈审核材料和初查线索

审核材料是指审核立案材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程序。⒉填写立案审批表

立案是一项严肃慎重的工作,对所有需要立案查处的违纪案件,都要严格履行立案报批手续。⒊履行审批手续

履行案件立案审批,是指有权批准立案的领导或部门,对立案工作最后把关。⒋立案

立案报告和立案审批表一经批准,即为正式立案。一经立案,就不能随意撤销,必须提出充分的事实材料和依据,说明理由,报请批准立案的领导机关或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案。

五、案件审理

㈠案件审理工作任务

案件审理工作的任务是:根据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按照审理工作的原则和要求,认真审核和处理金融检查与监察对象违犯党纪政纪的案件和复查复议的案件。⒈要审核送审案件从主案到案件检查是否符合办案程序,每个程序是否经过有权批复部门和领导的批准,是否有越级、越权等不合规问题存在。

⒉实事求是地核对的事实材料,审核鉴别案件检查部门所收集的全部证据。

⒊根据党的政策、国家法律和金融法规,分析认定问题的性质。案件审理人员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法律、法规为准绳来分析确定案件的性质,分析确定检查、监察对象是否违犯了纪律,违犯了什么纪律。一定要做到定性准确,适用法规、纪律恰当。⒋按照党纪政纪规定,案件经过审理后,对案件当事人要作出是否给予处分,给予什么处分,有无从重或从轻的情节,提出恰当 的处理意见,报请领导机关审议和决定。

⒌对复查复议的案件,通过审理,提出维持原议或改变、撤销原结论、原处分的意见,报请领导机关审议批准。㈡案件审理工作原则 ⒈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就是对具体的问题要作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⒉以政策、法律、纪律为准绳的原则

事实是审理案件的前提和依据,国家政策、法律和党纪政纪是审理案件的标准。⒊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试行办法》第六条规定:“调查处理案件要坚持违反政纪必须追究,执行政纪必须严格和在政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⒋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和组织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⒌要保障检查和监察对象合法权利的原则 监察对象在案件审理中的主要权利如下: ⑴依法不受追究政纪责任的权利。

⑵有要求监察机关明确自己违反了什么法律、法规和政令,犯了什么错误的权利。⑶申请回避的权利。

⑷监察对象有权提出新的证据,新的证人;有权申请重新鉴定和重新勘验;有权要求监察机关对证据进行重新查证。⑸进行自辩的权利。

⑹对侵犯合法利益的行为进行控告的权利。㈢案件审理基本要求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六、执法监察工作程序

执法监察工作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实施、报告、处理、跟踪、档案管理6个阶段。㈠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执法监察实施前期要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选题立项、制定方案、组织培训、发出通知等。㈡实施阶段

其一般程序如下:

⒈与被监察单位领导会谈。⒉调阅资料。⒊实地监察。

⒋实施调查取证工作。⒌努力提高执法监察质量。

监察组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度、检查程序,适时调整工作,要将发现的疑点弄清,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对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线索要立即向派出部门报告,按立案程序立案查处;触犯刑律的应移交司法机关惩处。㈢执法监察报告阶段

执法监察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⒈实施执法监察方案的情况;

⒉被监察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内部组织结构、工作方针、经营状况、内控状况,以及上一次执法监察的情况等;

⒊监察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监察组作出的评价; ⒋百监察单位对监察评价的意见,监察组与被监察单位在检查事实和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分歧;

⒌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即作出执法监察决定和执法监察建议。㈣执法监察处理阶段

执法监察处理意见的执行方式:

根据执法监察报告的处理意见,由排除部门出具执法监察建议书和执法监察决定。㈤跟踪监察阶段

为了监督被监察单位执行执法监察建议书和执法监察决定的情况以及整改情况,对被监察单位应实行跟踪监察。㈥档案整理阶段

七、宣传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㈠宣传教育的基本原则 ⒈坚持党性的原则。⒉实事求是的原则。⒊正面教育的原则。

⒋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⒌结合金融业务工作进行宣传教育的原则。㈡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党的纪律的基本理论教育。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⒊革命理想和政治信念教育。⒋党纪政纪教育。⒌党风廉政教育。⒍政策法规教育。⒎优良传统教育。

八、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实践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它的基本程序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㈠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调查研究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领会上级精神,研究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组建调查队伍。㈡实施阶段

调查实施阶段,就是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到被调查单位,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了解情况和收集资料的阶段。㈢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理论研究,从中得出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的结论。㈣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和评估调查结果。

第五篇:《论WTO与知识产权保护》(范文模版)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WTO与知识产权保护

姓 名: 卜 凡 学 号: 1041001206497 学 校: 周 口 电 大 指导教师: 许 华 锋 写作时间: 2012-11-18

目 录

内容摘要„„„„„„„„„„„„„„„„„„„„„„„„„(3)关键词„„„„„„„„„„„„„„„„„„„„„„„„„„(3)

一、WTO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4)1.1 WTO中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产生 „„„„„„„„„„(4-5)1.2 WTO的知识产权规则的特点及内容„„„„„„„„„„„„(5)1.3 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5)

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5)2.1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6-7)2.2我国知识产权法的改进„„„„„„„„„„„„„„„„„(7)2.2.1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状况„„„„„„„„„„„„„„„„(7)2.2.2我国知识产权执法的状况„„„„„„„„„„„„„„„(7-8)

三、新形势下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展望„„„„„„„„„„„„(8)3.1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修改知识产权法以适应科技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8-9)3.2准确把握(TRIPS)协议的基本精神,使知识产权制度与WTO接轨„„„„„„„„„„„„„„„„„„„„„„„„„„„„(9-10)3.3强化企业以知识产权为本的意识,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意识„„„„„„„„„„„„„„„„„„„„„„„„„„„„(10-11)

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WTO的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简称),是各国与国际经济体系联系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参加WTO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渠道之一。1995年1月1日�WTO专门成立知识产权理事会,管辖作为世贸组织组成部分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IPS)。该协议共涉及《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和《关于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公约》,包括了保护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统一了知识产权执法的基本原则。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国内企业面临着各种冲击和挑战。由于“世贸”已经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纳入其管辖领域�因而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会产生相应影响。一方面我国拥有了和WTO成员公平竞争以及公平解决知识产权争端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是特别完善,人们对知识产权作用的认识不够,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较差。致使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与保护方面落后于国外企业,另外,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的有些地方与国际惯例不太一致,这都将导致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入世后的严峻形势�我国必须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保护知识产权穿凿,与国际惯例接轨,才能真正实现“双赢”。关键词:WTO 知识产权 保护

WTO与知识产权保护

2001月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众所周知,WTO有三大支柱组成: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知识产权协议。因此,中国“入世”问题与知识产权保护密不可分。对于我国的知识产保护来说,加入WTO,就意味着要全面履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TRIPS”条约给我国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压力与挑战。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基本达到WTO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TRIPS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成为WTO正式成员后,我国将按照TRIPS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司法以及行政保护的力度,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

一、WTO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1.1 WTO中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产生

世贸组织与知识产权保护是什么关系呢?这首先可从世贸组织知识产权协议产生的历史过程中寻求答案。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从建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智力性创造成果财产价值以及对其应采取的法律保护措施愈来愈受人们的关注。国际社会基于跨国界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先后签订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并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组织或国际机构,形成了一整套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但是,1986年开始并于1993年结束的乌拉圭回合知识产权谈判及其所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协议》,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引入国际贸易领域,把知识产权保护与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相结合,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WTO的前身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自1947年至1994年,共经历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悭吝论坛的都是减让关税,第七轮东京回合首次把冒牌商品贸易纳入会议议题:第八轮乌拉圭回合则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整个纳入议题,并形成了一个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其他十四个协议期,作为对方成员方、缔约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揽子协议。任何一方,要参加WTO,必须一揽子接受所有十五个协议。随着TRIPS协议的生效,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原有的体制已被打破,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新体制已经形成。它在许多

方面改善了原有体制的不足,并对各国经济以至政治和外交产生引人注目的影响。

1.2 WTO的知识产权规则的特点及内容 1.2.1 WTO的知识产权规则的特点

TRIPS协议是WTO中最为复杂、条款数目最多的协议,它不仅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还直接渗透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大部分领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领域中涉及面广、保护水平高、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强的一个国际公约,受到各国和各个关税独立区的高度重视。与其他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相比,TRIPS协议具有如下特点: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各个领域;保护水平高,在多方面超过了现有国际公约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将GATT和WTO中关于有形商品贸易的原则和规定延伸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领域;强化了知识产权执法程序和保护措施;强化了协议的执行措施和争端解决机制,把履行协议保护与贸易制裁紧密结合在一起;设置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作为常设机构,监督本协议的实施。1.2.2 WTO的知识产权规则的内容

TRIPS协议涉及的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与有关权、商标、地理标志,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及未披露过的信息等七个方面,涉及现代工农生产、交换、服务、乃至文化、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TRIPS关于知识产权规定的主要内容:第一,重申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这是在巴黎公约中首先提出,在TRIPS中(第3条)再次得到强调,各个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保护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公众健康原则,这是立法、执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对权利合理限制原则;权利的地域性独立原则;专利、商标申请的优先权原则;版权自动保护原则。第二,新提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这是在TRIPS中首次把国际贸易中对有形商品的贸易原则延伸到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三,确立了TRIPS与其他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基本关系。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知识产权是源于人类智力活动形成的无形财产权。从广义来说,知识产权是指人类智力创造的一切成果。根据1970年生效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

约》第2条第8款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人类一切活动领域内的发明、科学发现、商标、服务标记、禁止不正当竞争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其他一切来自智力活动的权利。从狭义来说,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工业产权和文学产权两部分。工业产权又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禁止不正当竞争等权利,文学产权则包括著作权及其邻接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服务价值内含有知识产权比重日益增长。因此,如果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关贸总协定悭吝论近三十年的谈判主要涉及关税转让;但从二十世纪后二十年起,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技术创新,鼓励文艺创作繁荣,从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意必不可少的有力杠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还可从另一方面得到证明。关贸总协定及十年的谈判,使发达国家平均总体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四十多年来,世界贸易额增加了十倍以上,缔约方增加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贸易量占整个世界贸易量的90%左右。根据世贸组织的协定,为促进世界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关税还要进一步下调,直至取之于领馆关税。在这种情况下,贸易的发展主要支柱是靠知识产权保局提供一个公正的法律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日益显示其极端重要性,也是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在经济为主要增长越来越起到关键作用分不开的,人类正进入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以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群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展开。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要求高水平人员,花大量精力和经费研究开发出来。为保护这些成果不被无偿占有,也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需要对这些成果实施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说,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2.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2.1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

中国“入世”后,要全面履行自己在知识产权领域中承担的权利与义务,这对于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管辖的范围内,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构成了约束所有缔约方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协议要求,我们必须完善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我国专利法经过1992年修改,在保护范围与保护水平上,已经基本上符合了协议 6 的要求。我们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当我国与其他缔约方在知识产权方面发生争端时,可以适用世贸组织统一的争端解决机制。这个争端解决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或在一定程度上扼制过去极少数发达国家动辄使用的肆无忌禅的单边报复的行为,使我们在可能与发达国家发生的知识产权争端时,能够在协议的框架下通过多边谈判解决争端,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对有关缔约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提供有效的保护,就有可能被终止应享有的减让等优惠待遇,直至受到交叉报复和跨部门报复。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是对假冒、盗版行为进行有效、有力地打击和制裁,就已经成为我国“入世”后必须要履行的义务,这当然也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是,必须迅速地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入世”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形势的要求。

2.2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改进 2.2.1中国知识产权立法状况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就开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建设。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借鉴国际公约、条约规定和其他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中国不断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体系。中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3个部分组成。其中,专门法律主要包括《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专门行政法规包括《商标法实施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专门行政规章包括《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等。此外,中国的民法、刑法、对外贸易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中也包括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规定。总之,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这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普遍认可。此外,中国还在不断积极研究,制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法律、新法规,如自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7

释》,将于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以及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相信随着这些新法律法规的出台,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会进一步得到健全与完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建设也会不断向前发展。2.2.2中国的知识产权执法状况

中国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有行政和司法两个平行的渠道。权利人在被侵权时可以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知识产权主管机关申诉。用行政手段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知识产权执法的一个重要特色。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利管理机关,为有效实施著作权法,中国政府专门成立了国家版权局,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城市也建立了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管理实行中央统一注册,地方分级管理的原则,从中央到省、市、地、县级的工商行政管理局,都设有商标管理机构,另外,1995年6月,中国海关总署设立了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处,全国各海关也指定了本地区内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的主管部门和联系人。因此,知识产权权利人除通过司法途径外,还可以通过这些行政途径保护其知识产权。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权利人可以向行政主管机关申诉,行政机关也可以依职权进行查处,知识产权行政主管机关可以在查处过程中对侵权物品进行查封和扣押,可以采取停止侵权的禁令、罚款等救济手段。由于行政程序在打击侵权方面速度较快,费用较低,受到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欢迎。在司法方面,中国各级法院已经建立起专门负责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庭,在诉讼中,法院可以采取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临时措施,对于民事侵权行为,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责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外,还可以对行为人给予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拘留等制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中国《刑法》规定,对知识产权犯罪最高可以判处7年有期徒刑。

三、新形势下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展望

3.1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修改知识产权法以适应科技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涉及知识产权的基本法是《民法通则》,专门法则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

但是我国无论是《商标法》《专利法》还是《著作权法》,与TRIPS相比,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对我国的知识产权建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专利保护方面,我国可以将范围扩大到对植物新品种的专利保护上;在专利保护的执法方面应参照TRIPS的有关条款进行补充,以强化民事执法的力度;在专利的强制许可方面应取消国家计划许可的规定;在商标保护方面,应该强化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增加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商标确权的司法审查,并对商标权人的权利做出限制性的规定等等。总之,在知识产权立法上,应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尽快缩小与TRIPS协议的差距,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做到有法可依。

修改现行知识产权法以适应科技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为了激发人们进行科技知识创新的热情,保护科技知识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并使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与相关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相协调,应根据科技发展的客观实际要求修改新型的知识产权法。以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为例,尽管依著作权法这种方式保护计算机软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计算机软件自身得体特点。只有著作权法单一保护模式还是不够的,所以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用著作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目前,我国对计算机软件时仅拥有著作权法保护的单一模式,不能对计算机软件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因此,有必要修改专利法把符合专利条件的计算机软件纳入专利法的保护范围并授予专利权。是使计算机软件可以得到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的全面保护。另外,条件成熟时应制定知识产权法典。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立法。

3.2准确把握(TRIPS)协议的基本精神,使知识产权制度与WTO接轨。

知识产权制度与WTO接轨早在“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议之后,我国就已经注意到与其接轨的问题,并且对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其他知识产权法律作了相应的修改应该说,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与TRIP'S的有关规定,特别在权利保护方面,已经是相当接近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我国现行各项知识产权专门立法,在某些具体内容上与TRIP'S的规定尚不尽相同,甚至留有空白,仍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细致的完善工作。例如:TRIP'S要求各成员将“出租权”作为计算机软件 作品和电影作品的版权人的权利之一,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尚无“出租权”的 9

规定;TRIP'S规定任何专利的撤销和丧失均应通过司法审查,但我国现行专利法则规定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宣告无效和撤销的行政决定是终的;TRIP'S规定了对“未公开披露的信息”(即“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保护,并规定政府应当对提交给政府的此类信息承担保密义务,以避免不正当的商业性使用,而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有保护商业秘密的内容,但尚无关于政府保密义务的专门性规定。(二)缺乏对知识产权人滥用权力的限制。在我国逐步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除了散见于相关知识产权法中“强制许可”或“权利限制”的内容及反不正当竞争的个别条款外,还缺乏必要的反垄断和限制知识产权人滥用权利的综合性制度。因此,尽快出台我国的反垄断法,应是在加入WTO之后的当务之急。特别应当引起我国立法界和司法界重视的是,TRIP'S在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规定了“对被告的保讼权的情况下,司法当局有权要求申请人(或原告)赔偿被告损失(包括律师费用)。而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一些产权人滥用请求权或诉讼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无辜的对方当事人备受行政性强制措施或诉讼之累;而法院或有关行政当局往往只能驳回起诉(或请求),判令原告承担程序费用,有些法院还动员原告撤诉并退还部分诉讼费用,而对被告由此蒙受的损失却爱莫能助。因此,有必要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或相关专门性知识产权法时,增加相应的内容,以制裁和限制这种权利滥用。利用WTO维护自己的利益WTO与TRIP'S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国际间正当、公正的市场竞争和秩序。但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国际保护,最终着眼点仍然是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如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最为强大的美国,也是把知识产权作为维护贸易利益的手段而非目标,以特殊301条款为矛,以337条款为盾,攻于境外而守于境内。

3.3强化企业以知识产权为本的意识,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意识。

一种制度得以建立、贯彻和实施,必须有群众基础,而这种基础中最根本的是实现公众观念的转变。一种文明观念的流行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在科技、经济、贸易、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多数国有大型企业、高校、科研等单位,没有真正建立起知识产权工作制度,缺乏必要的专利知识,在外国企业精明高超的专利战略和策略面前,往往是被动挨打,无意中进入其专利陷阱或圈套。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要求。目前我 10

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特别是专利保护所达到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专利在大量企事业单位还是一片空白。统计数字表明,2000年全国企业共注册专利45840件。我国上万个大型企业一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还赶不上日、美一个公司的申请数量,向国外申请的专利更是微乎其微。2000年,我国专利局注册的发明专利共有51755件,其中国内企业注册25280件,而国外企业注册数量居然比我国还多,达到26457件。十几年来我国内企业在国外申请的专利只有2000多项,而日本索尼、日立等公司一年在国外就申请4000多件,差距之大,可想而知。虽然我国的企业专利申请从2001年到2002年上升了24%,但全国现在还有60%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是,必须迅速地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入世”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形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成思.《WTO与知识产权法研究》[J],中国法学,2000年3月版.[2]郑成思.《知识产权伦�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3]《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4]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5]谷宝华.“入世”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一期.[6]廖秀健�余慧星.WTO与知识产权保护[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三期.[7]李彦章.入世与新世纪企业的商标保护[N],中国工商报,2001年第一期

下载WTO与纪检监察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WTO与纪检监察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WTO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

    班级:国贸071姓名:艾志鹏学号:070206129WTO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的知识经济的浪潮即“专利发明、商业秘密、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程序等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开......

    WTO与中国粮食安全及对策

    WTO与中国粮食安全及对策 一、粮食安全概念诠释: “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浊,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包括三个具体目标:(1)确保生产......

    纪检监察工作

    纪检监察工作 同志们: 这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是省局(公司)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全国烟草行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和省纪委九届七......

    WTO复习资料(★)

    WTO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一本) 世界三大组织:联合国(UN)、世界银行(WB)、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银行(WB)、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关贸总协定宗旨:缔约方......

    WTO问题

    1.TRIPS协定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WTO的前身是GATT即关贸总协定。GATT中直接提及知识产权的条款和内容主要有:原产地标志(第九条),要求缔约方制止滥用原产地标志的行为;为收支平衡目的......

    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来到区纪委工作已有一周多时间,面对陌生的岗位难免有些忐忑,为了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同各位领导同事请教,对纪检监察......

    2011年度纪检监察工作总结与2012年工作设想

    **公司 2011年纪检监察工作总结2011年,我司纪检监察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国资委及上级纪检监察工作......

    WTO规则与应用课程论文

    2009---2010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科目:WTO规则与应用 姓名: 学号: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1 入世对我国主要产业有哪些影响? 加入WTO意味着贸易自由化进程将向前推进,会给我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