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 劳动法 简答 题库
劳动法-简答
A:
按照《宪法》《劳动法》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劳动者主要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有哪些?答:权利: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义务: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委和职业道德。
B:
比较劳动争议的基层调解与仲裁和诉讼中的调解的异同/答:1主持者不同2遵循的程序不同3调解书的效力不同。
D:
对劳动法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这一概念的涵义?答:对劳动法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主体是依法享有监督检查权的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其他群众性组织以及个人。2进行监督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即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监督检查的客体是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4监督检查的方式表现为依法先例监督检查权的各项措施
对女职工生理变化过程中的保护有哪些?答:1经期保护2孕期保护3产期保护4哺乳期保护
G:
工会在劳动法监督检查方面的权利:一是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劳动者核心利益的劳动力价格、工资等的协商契约权。集体协商是工会组织或者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订立集体合同为目的,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进行协商谈判的过程。劳动合同法专门就归属于工会要约权利的集体合同作出特别规定。二是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关键位置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参与共决权。劳动合同法抓住了调整和平衡个别劳动关系的关键,填补了劳动法的空白和超越了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对工会参与共决规章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三是在劳动合同制度中通过对法律政策的参与介入实现的干预纠正权。劳动合同关系,只是以个人契约的形式,奠定劳动者个人劳动权利的基础。市场经济劳动关系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工会的干预和介入,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劳动者权益就无法充分实现,而工会的干预和介入,是通过与政府劳动管理部门、企业代表共同形成的三方机制加以实现的。
工会的义务有哪些?答:1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2协助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工作。3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4根据政府委托,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取、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工伤保险制度的作用?答:1保证爱伤和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得到及时医治2补偿损失,维持生活3减轻企业负担,稳定保待遇支4预防职业危害,养活职业伤害和疾病。
国际劳动立法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原因?答:当时一些国家陆续进入大工业生产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间贸易也发展起来,必然加剧虫子国家间贸易竞争。与此同时,各国工人运动也在发展,为了改善劳工条件,缓解劳资冲突以及国际经济贸易竞争的需要,一些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社会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社会改良的主张,一直到19世纪下半叶,国际劳动立法思想才开始被工人组织、社会团体所接受,提出制度国际标准等主张。
国家关于职工探亲假都有哪些具体规定?答:1享受探亲假的条件2探亲假期3探亲假期间待遇。
J:
集体合同的效力?答:1人的效力2时间效力3空间效力
集体合同的重要作用?答:1集体合同是确保职工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的必要手段2集体合同是直辖市劳动关系,促进公平与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3集体合同是职工参与 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4集体合同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协商代表的义务的主要内容?答:外部义务1遵守双方确定的协商规则。2保守企业商业秘密。3不得采取过激、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内部义务1应当了解和掌握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2应当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3应当接受本方人员对集体协商有关问题的质询。
L:
劳动争议的特点:1.劳动争议双方地位不平等性2.争议事项特殊性,具有人身性和就业权3.劳动关系的特点都写上
劳动争议的范围: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法社会监督的主要方式:(1)公民监督。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2)社会团体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3)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
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1、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有人认为,既然法律追求的是平等,那么作为劳动关系双方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处在同等水平予以保护。前面已经分析过,劳动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资本的巨大支配力很容易把劳动者变成它的附属。要保护劳动者,使其获得有尊严的劳动,就必须通过法律的强制来弥补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因此,侧重保护劳动者是劳动法与生俱来的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保护资本者或经营者的利益,一方面,劳动法的制度设计也是为了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劳动法也规定了劳动者的许多义务;另一方面,资本者或经营者的利益可以通过其他的法律得到保护,如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等。
2、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以强制性规范为主。劳动法大多属于强制性规范,尤其是劳动基准法,它是国家对用人单位设定的义务,用人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不能降低标准,只能在最低标准之上给予劳动者更好的劳动条件和工资福利待遇。即使是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任意性规范,也与调整一般民事合同关系的任意性规范不同。例如,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合同自由原则既要受法定劳动基准的限制,还要受集体合同的限制,凡是与法律相冲突或低于集体合同标准的条款都无效。从这一特征也可看出,劳动法不属于以意思自治为核心理念的私法,而是典型的社会法。
3、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统一。一般而言,实体法和程序法是一种互为依存的关系,有一定的实体法,就有与之对应的程序法,例如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劳动法则不然,其本身既有实体性法律规范,也有程序性法律规范,这是由劳动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由于劳动争议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也有不同于普通民事纠纷和商事仲裁的特点,因此必须专门做出规定,这就使得劳动法既有实体法的内容又有程序法的内容。
劳动关系的特征是什么?答: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特征(注:案例使用):A、这种关系与劳动有直接的联系,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内容;B、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公民,另一方是用人单位;C、劳动关系的一方——公民,要参加到另一方有关单位中,成为这一单位的成员。D、这种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当事人双方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劳动条件,均应依法处理;E、即使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工作人员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是国家法律、法规对调整其关系另有特殊规定的,则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畴。
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的法律特征?答:1职业安全法律保障以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为目的。2职业安全法律保障是对各种劳动条件和生产设备的安全规定。3职业安全法律保障具有突出的技术性特点。
劳动安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中的具体职责?答:1制定统一执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使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并力争同国际劳动立法标准接轨。2组织和推动职业安全卫生科学研究工作,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开发更多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产品,并负责组织推广。3建立职业安全卫生基础制度。
劳动法产生的原因?答:1劳动法的产生,是大工业时期“人类理性”的体现2劳动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3劳动法的产生,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为协调劳雇双方利益关系,特定社会经济秩序,而颁布某些改善劳工条件的法律。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答:从劳动法的要领中,可以明确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调整两部分社会关系,其中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除劳动关系外,劳动法还调整与其密切联系的一些社会关系。因此,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有哪些?答:1劳动法基本原则指导着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立、改、废,有助于劳动法制的统一、协调和稳定。2劳动法基本原则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劳动法,解决各具体劳动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3劳动法基本原则可以弥补劳动立法具体规定的不是,用于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答:联系:国家总是依据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制定劳动法律规范,从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发展变化了,要求劳动法律关系作相应调整,于是劳动法律关系也会随之变化。实际的劳动关系也正式通过法律关系的形式得到巩固和保护。
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别?答:劳动法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显然不同,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时发生的各项社会关系,行政关系必须有一方是行政机关,而劳动关系必须有一方是劳动者。
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答: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非常广泛。它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定的经济关系。这些经济关系的调整是为了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加强经营管理,显然与劳动法的调整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是不同的。
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答: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2两者的主体不同。3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
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的特殊性?答:劳动关系与一般的民事关系不同,除了具有平等性以外,在用人单位和劳动得之间还具有一定的人身录属性,劳动者处于相对弱不禁风者的地位,考虑到劳动关系的这一特性,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体现出“法定责任优先”的原则。
劳动法中行政处罚的几种形式?答: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4责令停产停业5吊销许可证、执照6通报批评。
劳动关系的种类有哪些?答:1从不同所有制关系,可以分为全民所有制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个体经营劳动关系、联营企业劳动关系、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2从职业分类上可以分为企业的劳动关系、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3从资本的组织形式上可以分为国有控股公司的劳动关系、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有限责任公司的劳动关系。4从工人运动角度分类,可以分为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5从集体谈判制度上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的成立与劳动合同的生效的联系与区别?答:劳动合同成立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只有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订立后,需要鉴证或公证的,其生效时间始于鉴证或公证之日。签订劳动合同是一各法律行为,它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重要法律事实。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1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2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3两者的内容不同。
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答: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2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3劳动合同具有双务、有偿、诺成合同的特性。4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劳动监察的基本属性?答:1法定性2行政性3专门性4惟一性。
劳动监察员的任职条件?答: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2熟悉劳动业务,熟练掌握和运用劳动法律、法规知识;3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勤政谦洁;4在劳动行政部门从事劳动行政业务工作3年以上,并经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或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者监察专业培训合格。
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答:1劳动就业的主体具有特定性2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3劳动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4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劳动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答:1失业登记2职业指导3职业介绍4就业训练5失业保障6生产自救是根据社会的需求
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必须符合哪些法定条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原告与本案有厉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此外,还必须符合起诉时限的规定,也就是当事人必须在收到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起诉。因此,当事人起诉时应同时提交仲裁裁决书,一方面说明劳动争议已经过了仲裁程序;另一方面也能证明是否符合起诉时限的规定。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答: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委和职业道德。
劳动者的集体权利有哪些?答:1结社权2集体谈判权3罢工权4参与权
劳动者的休息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答:1劳动者依法享有 一定期间内休息时间总量的权利。2劳动者在特定时间休息的权利。3劳动者享有相对连续性休息时间的权利。4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其他休息或休假的权利。劳动者个人的权利有哪些?答: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要职责?答:1调解本企业内发生的劳动争议。2检查督促争议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3对职工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达室教育,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
N:
女职工和未成年特殊保护法律制度的特殊性?答:1适用对象的特殊性。2制度内容的特殊性。
Q:
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与劳动保障监察有哪些区别?
1、监督主体不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主体除了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以外,还包括公安、卫生、工商、财税、审计、防疫等专项行政管理部门,而劳动保障监察的监督主体则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所属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2、监督范围不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只是在自己特定的权限范围内对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莫一方面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
3、监督过程中行驶的职权不同。与其监督检查的范围相适应,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监督职权相对比较宽泛,涉及监督检查的职权有一些是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不能享有的。同时,一些特定行政部门的特定职权也只能由该行政部门享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也不得享有,如治安处罚权就只能由公安机关行驶。
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有哪些?答:1集体协商,拟定集体合同草案2讲座并通过集体合同草案3签署集体合同与审查备案
侵害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答:1由单位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其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并责令该单位给予被侵害女职工合理的经注济补偿2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群众监督的主要特点答:1监督主体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2监督方式具有特定性和任意性。
R:
如何理解违反劳动法的责任这一概念?答:首先要明确,违反劳动法的责任主休包括用人单位,劳动者以及劳动行政部门等管理部门,承担法律责任的既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法人,甚至是政府机关;其次要了解,秘须是责任主体实施了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才会引起法律责任这一消极的法律后果。最后,对于违反劳动法的责任的追究。必须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由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予以实施。
S:
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答:1基本保障性2国家强制性3互助互济性4主体特定性5待遇的差别性6补偿性7社会福利性
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答: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费用负担不同4实施原则不同5保险关系确立的依据不同6保障水平不同7经营(管理)主体不同
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答:社会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经济生活的安定和身心健康。社会保险的基本功能在于通过保险机构的业务活动,把众多互不相干的单位、个人手中分散的资金集聚起来,形成巨大的货币支付能力,以减轻劳动风险对个别劳动者的伤害。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答:1从行为规范的层次看,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崇高的行为规范。2从调整范围看,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高速的范围比法律、纪律要广。3从实现道德的手段来看,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以及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
失业保险的基本特点?答:1适用对象的特定性2享受保险待遇有一定期限3待遇水平较低4保险功能的特殊性。
试列举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主要有哪些?答:1国家进行劳动力管理中的关系。2社会保险中的某些关系。3工会组织与企业在执行劳动法、工会法过程中发和的关系。4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发和的一些关系。5其他有关管理机构在监督劳动法招待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
T:
特殊群体包括哪些人?答: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
W:
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答:劳动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以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从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原因为:(1)、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其他法律部门无法包容的。(2)、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劳动法中的劳动者与劳动使用者之间的主体关系是劳动法的重要特点,双方均有特定的主体资格。(3)、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劳动法内容包括了劳动就业、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工资保障、工时休假、职业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工会、劳动争议处理等内容,劳动法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体系也是其他法律部门所不能包容的。
我国工资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答: 1保障劳动者工资水平的立法2保障工资按规定支付的立法和严禁非法3除劳动者工资的立法。
我国劳动法的渊源?答: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6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7地方规章。8国际法律文件。9国际惯例。
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有哪些?答: 1劳动合同的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合同终止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我国劳动法中规定的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原则存在的客观基础是干什么?答: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工资立法,确认用人单位享有完全的工资分配自主权。2在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是工资分配的核心原则,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工资制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建立的。3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中,国家有责任保证劳动者获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使劳动者实现物质帮助权。4由于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济不甘落后 存在,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我国劳动争议的范围?答: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我国职业纪律的基本特征?答:1职业纪律是为了劳动者的自身利益服务的。2职业纪律是由劳动者自学遵守的纪律。3职业纪律是劳动者自愿执行的纪律。
X:
下岗职工的特征?答:1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而下岗2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会岗位3在社会上没有再就业,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
Z:
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促进劳动就业是国家的一项职责。《劳动法》第5条明确规定:“国家采取各项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就业促进法》更是将促进就业规定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集体而言,国家和政府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履行职责:
1、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2、政府要采取各项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
3、国家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4、国家采取各项措施,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的关系?答:虽然职工代表大会作为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的形式就目前的法律规定而言,只在国有企业范围内适用,在实践中,职工代表大会也主要在国有企业中存在,但是这并不否定非国有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并将职工代表大会作为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形式的一种选择,非国有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和组织制度可以参照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和组织制度并结合非国有企业的自身情况由企业和职工进行协商。
职工福利的特征?答:1职业关联性2普遍性3功利性4集体性5效益性。
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特点和作用?答:特点:1职工民主参与是劳动者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而不是指职工有权代替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企业的管理。2职工民主管理是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是劳动者以职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管理,而不是以股东或其他身份行使管理权。3职工民主管理是指劳动者对企业内部事务的管理,虽然职工民主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涉及有关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联系的内部企业事务。作用:职工与企业形成了利益与共、休戚相关的共同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有了保障。2职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不再盲目追求企业的短期效益或利润,企业资产配置更趋优化、合理。3职工参与管理,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使劳资双方彼此互通信息是一种信息交流机制,有利于消除劳资隔阂,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答:概念:即劳动安全卫生,我国过去称为“劳动保护”,它是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法律制度。特征:1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2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3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通过消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因素,实现对劳动者生命脉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
职业纪律法律保障的主要内容?答: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1988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1994年颁布《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劳动立法三个阶段的主要内容?答: 1949年至1976年。为调整这一时期的劳动关系,颁布了《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等。与此同时,曾经开始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起草工作,但并未完成而停顿下来。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处于不正常的历史时期,在法律虚无主义影响下,劳动立法工作停顿,法制工作被破坏。1976年以后至今。中国的劳动立法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82年国务院颁布《企业职工奖惩条例》,1986年国务院国有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颁布《国有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等,这些法规的颁布,为中国实行劳动制度改革,打下了一定基础。
仲裁委员会的办案原则?答:1当事人自愿申请,依据事实及时调解。2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3同当事人民主协商4新生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
第二篇:劳动法名词和简答1
工作时间是指依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国际劳工标准:狭义上指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经济性罢工:是劳动关系双方冲突激烈化时由工会组织工人集体停止工作所采取的一种对抗行动。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明确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原来劳动合同中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内容。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终止其相互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指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和企业富余人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职业安全法律保障:是指国家为了防止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防止生产设备遭到破坏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是指针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及其各自的特殊需要,在劳动方面对他们的特殊权益的法律保障。职业纪律:又称为劳动纪律,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养老保险:又称年金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年老或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或职业伤害赔偿保险,是指依法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在国外也称劳资纠纷或劳资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和争议团体争议:又称集体合同争议,是指代表和维护全体职工共同利益的工会与用人单位由于签订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责任的简称,指有违反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所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简述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调整两部分社会关系,其中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除劳动关系外,劳动法还调整与其密切联系的一些社会关系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1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全过程中的劳动2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3劳动法上的劳动有劳雇关系简述劳动关系的种类有哪些
一、从不同所有制关系可分为:全民所有制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个体经营劳动关系、联营企业劳动关系、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等。
二、从职业分类上可分为:企业的劳动关系、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等。
三、从资本的组织形式上可分为:国有控股公司的劳动关系、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有限责任公司的劳动关系等。
四、从工人运动角度可分为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五、从集体谈判制度上可分为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一、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以及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法虽然有一部分也涉及财产关系如工资报酬和人身关系如职业安全,但这些关系是基于双方主体的劳动关系而产生的。
二、两者的主体不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是公民、法人,或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
三、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民法以双方平等主体等价有偿为原则。劳动法除一般性双方平等原则外,对某些主体还有特殊保护原则,如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劳动法的某些关系也不可能是等价有偿的,如社会保险中的一些关系简述我国《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渊源是指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表现形式。有: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部门规章;
5、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6、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
7、地方规章;
8、国际法律文件;
9、国际惯例简述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联系方面:国家依据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制定劳动法律规范,从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发展变化了,要求劳动法律关系作相应调整,劳动法律关系也会随之变化。实际的劳动关系也正式通过法律关系的形式得到巩固和保护。两者区别:
1、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2、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简述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
一、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二、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
三、劳动合同具有双务、有偿、诺成合同的特性;
四、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简述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和重要作用法律特征:
一、集体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二、集体合同的内容侧重于维护职工权益的规定
三、集体合同的订立有严格的程序和形式要求
四、集体合同是特殊的双方合同
五、集体合同具有劳动基准法的效能集体合同的推行,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与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
一、集体合同是确保职工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的必要手段;
二、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公平与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
三、集体合同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四、集体合同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
二、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
三、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通过消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因素,实现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简述我国职业纪律的基本特征
1、职业纪律是为了劳动者的自身利益服务的。
2、职业纪律是由劳动者自觉遵守的纪律。
3、职业纪律是劳动者自愿执行的纪律简述失业保险的基本特点
1、适用对象的特定性。
2、享受保险待遇有一定期限。
3、待遇水平较低。
4、保险功能的特殊性简述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共同构成社会福利体系,二者都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维持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基本任务,以实现社会公平为主要价值目标的物质帮助形式区别1经费来源不同:职工福利的经费由行业或单位负担;公共福利的经费则由国家或社会负担工筹集2享受主体不同:职工福利的享受主体只限于特定的职工及其家属;而公共福利的享受主体则是全体社会成员简述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特点和作用特点:
一、职工民主参与是劳动者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而不是指职工有权代替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企业的管理。
二、职工民主管理是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是劳动者以职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管理,而不是以股东或其他身份行使管理权。
三、职工民主管理是指劳动者对企业内部事务的管理。作用:
1、职工与企业形成了利益与共、休戚相关的共同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有了保障。
2、职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不再盲目追求企业的短期效益或利润,企业资产配置更趋优化、合理。
3、职工参与管理,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使劳资双方彼此互通信息,是一种信息交流机制,有利于消除劳资隔阂,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纠纷简述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的特殊性在劳动关系缔结的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如果有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或不能完全履行义务,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损害赔偿责任。劳动关系与一般的民事关系不同,除了具有平等性以外,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还具有一定的人身隶属性,劳动者处于相对弱者的地位。考虑到这一特性,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体现出“法定责任优先”的原则。此外,在承担民事责任的时候,劳动者普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法律则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某些情况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也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
第三篇:电大国际私法简答123
]
]]1.简述住所的概念及住所冲突的解决。
1.住所是以久居的意思而居住的某一处所。在住所积极冲突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在内国有住所,在外国也有住所,一般以其内国住所为住所;如果一个人两个住所都在外国,一般以后取得的住所为住所。
2.简述法律规避的构成要件。
构成法律规避的要件主要有:1)当事人主观上存有故意;2)规避的强制性法律3)通过改变或制造连接点达到规避目的(4)当事人利用冲突规范创造了条件以后,与该冲突规范所属的国家或地区仍然存在某种联系。3.简述涉外侵权损害赔偿的责任基础
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一般以过失责任为基础。致害人有过失,受害人受到损害,是赔偿责任的基础。在诉讼过程中,致害人的过失要由受害人来举证,如果受害人举不出证来,虽其受到损害,致害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近几十年来,侵权损害赔偿的责任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推定过失责任制、无过失责任制发展起来了。
推定过失责任制是指受害人受到损害,首先推定致害人有过失并应承担赔偿责任。只有致害人自己举证证明没有过失,才能减轻或免除责任。无过失责任制是指致害人对受害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不看致害人是否有过失,而是看受害人是否有受损害的事实发生,只要受害人有受损害的事实发生,不管致害人是否有过失,致害人都要承担赔偿责任。3.简述国际商事仲裁国际性的判断标准 判断商事仲裁的国际性主要有两大标准:(1)以与案件有关的连接因素为标准判断商事仲裁的国际性,这一标准又分为:A、以当事人国籍的不同作为认定仲裁国际性的依据。B、以当事人住所或居所位于不同国家为标准认定商事仲裁的国际性。C、以当事人国际不同或当事人地点和居所不同确定场事仲裁的国际性。D、以仲裁地位于双方营业地所在国之外为标准确定场事仲裁的国际性。E、以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为标准确定商事仲裁的国际性。(2)以争议的性质为标准确认商事仲裁的国际性。
总之,凡仲裁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订立时双方当事人的住所、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或双方当事人位于同一国家但仲裁地位于该国之外,或仲裁涉及的法律关系的内容发生在国外,或争议的标的位于国外,其仲裁均应视为国际仲裁。4.简述我国关于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民事行为能力法律适用的规定。
1.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在定居国所为,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而依我国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为有民事行为能力。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定居国法律,如未定居的,适用其住所地国法律。6.简述我国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外国法院判决,我国人民法院可不予以承认与执行。(1)依被请求国法律,裁决是由无管辖权的法院作出的。(2)依请求国法律,裁决尚未生效,不能执行。(3)败诉一方当事人未经合同传唤因崦未能出庭参加诉讼,或当事人在缺乏诉讼行为能力时被剥夺了应有的代理或答辩的可能性。(4)被请求国法院对于同一当事人之间就同一诉讼标的的案件已作出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5)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有损被请求国国家主权、安全或公共利益。7,简述国际礼让说。
国际礼让说是17世纪荷兰国际私法学者胡伯创立的。胡伯提出了著名的法律适用三原则,阐述了他关于法律适用的观点。胡伯认为:每个主权国家的法律都在其境内发生法律效力并约束本国所有臣民,但无域外效力。凡居住在其境内的人,无论是长期居住或临时居住,都应视为本国臣民。主权国家对于另一国家已在其本国有效实施的法律,出于礼让,应保持其在境内的效力,只要这样做不损害自己国家及臣民的利益。国际礼让说的贡献在于这一学说把屈地主义的礼让说和以立法权利的划分为基础的国际普遍主义学说结合起来研究法律冲突。8.简述反致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反致产生的原因有两点:(1)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法院地国与与案件:有关国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冲突规范,这些冲突规范的系屈不同。(2)法院把冲突规范援引适用的外国法理解为包括该外国的冲突法和实体法,而且只适用该外国中的冲突法。(3)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法院地国法律与有关国家法律之间存在致送关系。反致产生的条件是:与案件有关国家的法律存在消极冲突?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根据各国冲突规范的规定都不适用各自国家的法律。10.简述法人国籍确定的依据。国际上法人确定的依据主要有:(1)成立地。法人的属人法是法人据以成立的法律。(2)管理中心所在地。法人的属人法是处理商业事务的地方所通行的法律。(3)主要营业所所在地。法人的属人法是主要经济活动中心地。(4)资本实际控制。法人的属人法是实际控制法人资本的那个自然人的国籍国法。(5)复合标准。法人的国籍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才能确定法人的国籍。9.简述我国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涉外法定继承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外国人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进行了完善。该法第149条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上述法律规定表明我国在涉外法定继承方面采用区别制。11.简述最密切联系的原则。
最密切联系联系的原则是指某一涉外民事关系,在当事人没有选择应适用的法律或选择无效的情况下,法院在与该法律关系有联系的国家中,选择一个与该法律关系本质上有重大联系,利害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的法律予以适用。最密切联系的原则是一种法律选择方法,它改变了传统冲突规范中连接因素的单一性,使与案件有关的各种因素都得以考虑,增加了法律适用的科学性。最密切联系的原则的核心是通过对合同以及与合同有关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寻找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最密切联系的原则赋予了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一方面给法官灵活地选择法律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法官滥用司法权力提供了机会。
12,简述涉外民事关系的特征。
涉外民事关系是具有涉外因索的民事关系,是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涉外民事关系具有以下三个法律特征:(1)涉外性.涉外员事关系具有涉外因素,这种涉外因素可以表现为法律关系主岛的一方 是外国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国家、法律关系的客体位于国外、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发生在国外.(2)广泛性.广泛性指涉外民事关系既包括婚姻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关系、侵权关系等一般意义上民事关系,又包括各种商事合同关系,概言之,平等主体事之问发生的具有涉外因素的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相联系的人身关系均属涉外民事关系的范畴帱。(3)国际性.涉外民事关系是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在形式上通常表现为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关系。涉外民事关系要服从国家的对外政策,要受国际关系的制约.13.简述我国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涉外法定继承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 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外国人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进行了完善.该法第149条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上述法律规定表明我国在涉外法定继承方面采用区别制。14.简述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程序.
大陆法系国家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采刚发执行证方式,即被请求国法院根据请求国法院的请求,对外国法院判决作形式审爽或实质审在,认为外国法院判决具备执行条件,便发给执行证,或作出承认的裁定,交付执行英美国家采用诉讼式和登记式程序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诉讼式是指英美国家法院不 直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而是把外国法院判决视为证据,当事人要在英美国家法院重新
起诉.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如认为外国法院判决与本国法19无抵触之处作出一个内容与外国 法院判决相同的判决,然后根据一般程序予以执行.
英国除采取诉讼制度外,还采取登记制度.英国采取登记制度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有一定的限制.其限制具体表现在:采用登记制度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案件仅适用于支付一定数额金钱的判决.适用范围为英国自治领地及与英国有双边协议的国家。
15.简述本地法说。本地法说是美国法学家库克创立的.本地法说的主要观点是:(1)法院只适用法院地法,不适用外国法律.(2)夜某些情况下,法院可以适用外国法,但此时只能将外国法规范并入本国的法律规范,作为本国法律规范予以适用.(3)法院执行的是本国法创设的权利,而不是外国法创设的权利。本地法说成功地批判了传统国际私法理论,特别是既得权说,为美国法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6.简述法律规避的概念与构成条件.
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为了规避原来应该适用的某一国法律.故意制造一些条件能够利用冲突规范.使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当事人规避某国法律是出于故意,即当事人的行为是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2)规避的法律是本应对当事人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而不是任意性法律(3)当事人是通过故意改变或制造与连接点有关的事实,利用冲突规范来达到法律规避目的的。(4)法律规避必须是既遂的。(5)当事人法律规避以后,仍与被法规避法律的那个国家或地区存在某种联系。
17.当事人选择处理涉外合同所适用的法律时应注意那些问题?(1)当事人对法律的选择必须是协商一致的结果.对法律的选择必须诚实、善意、合法(2)当事人对法律的选择在空间上没有限制,(3)当事人对法律的选择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示.(4)选择时同,在法庭开庭审理案件之前.
18.简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的法律依据。.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该公约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适用:(1)双方营业地分别处于两个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公约,但这种适用不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可以通过明示选择某个国家的法律来完全或部分排除公约的适用。缔约国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对适用的法律依意思自治原则作出选择,如选择某国法作准据法就自动排除公约的适用。如果当事人对法律适用未作选择,则公约当然适用于他们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但是对国际惯例的选择,不构成对公约的排除适用。(2)非缔约国当事人可以通过意思自治选择适用公约,但这种选择必须是明示的。(3)当事人双方或一方营业所所在地国不是缔约国,如果国际私法规范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时,公约可以适用于他们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19.简述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意义。
1)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是国家司法管辖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每一主权国家均有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2)管辖权的确定是内国法院受理涉外民事案件的前提条伺:(3)管辖权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理结果(4)正确确定管辖权,有利于判决的承认和执行。20.简述冲突规范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冲突规范是指出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何国法律来处理的法律规范。冲突规范的特点有:(1)冲突规范仅指出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何国法律来处理,不能具体地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2)冲突规范只有与其援引的某国实体法相结合,才能最终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21.简述动产三分说。德国法学家萨维尼提出了“动产三分”说他把动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能确定其所在地的,如旅行者随身携带的行李,运输途中的物品等,这类动产经常处于变动状态,故应适用当事人住所地法;第二类是能够确定其所在地的,如摆设用的家具、图书、美术品等,这类动产应适用物之所在地法;第三类是所有者在住所地以外不定期托人保管的商品或者旅行者在国外暂时寄存的行李,对这类动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或适用当事人住所地法,或适用财产所在地法。萨维尼的“动产三分”说,将动产分为三类,按其能否确定所在地,提出了灵活的法律适用标准,由单纯的动产物权适用届人法过渡到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其学说在理论上为物权不分动产与不动产均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奠定了基础。
22.简述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意义。(1)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是国家司法管辖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每一主权国家均有届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2)管辖权的确定是内国法院受理涉外民事案件的前提条件。(3)管辖权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理结果。(4)正确确定管辖权,有利于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24、简述我国国际私法学界对公共秩序保留的态度。
答:公共秩序保留是世界各国普遍承认与采用的国际私法制度,其作用在于排除或限制外国法的适用,以维护法院地国的根本利益。(3分)公共秩序保留是一个富于弹性的条款,何为公共秩序,由各国根据其不同时期的政策和利 益来解释,在什么场合下适用,由法院根据本国利益和具体案情来决定。公共秩序保留不能滥用,而应慎重适用,否则,会影响涉外民事关系的稳定,会危害甚至否定国际私法
23、简述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冲突发生的原因。答: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如下:
1、不同国家的法人、公民之间进行经济交往和民事往来。形成大量的涉处民事关系。国际私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率的提高,使商品交换成为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不同国家的法律作出了不同的规定,还是法律冲突产生的重要条件,如果各国对涉处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定相一致,就不存在法律冲突问题了。
3、一国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另一国法律的域外效力同时作用于同一涉外民事关系,而这两个国家的法律规定不同时,便产生法律的域内效力与法律的域外效力的冲突。
4、一国承认外国人在内国的民事法律地位,这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冲突产生的重要条件,一国不承认外国人在内国的民事法律地位,不允许外国人在内国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外国人就不能在内国从事民事活动,就不会产生涉及外国法适用的民事法律冲突。
25、简述国籍积极冲突的解决。
答:对于自然人国籍的积极冲突,各国在立法和实践中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解决,1、一个人同时既具有内国国籍,又具有外国国籍时,国际上通过做法是按照“内国国籍优先的原则”以内国法为当事人的本国法。
2、当事人的双重或多重国籍均为外国国籍时,如何确定其本国法,各国的实践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第一、最后取得的国籍优先。第二、当事人住所或惯常居所所在地国国籍优先。第三、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国籍优先,即适用当事人“实际国籍”所属国法为其本国法,这是当今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为许多学者所赞同。
26、简述合同中仲裁条款独立有效性原则。
答:合同中仲裁条款独立有效性原则是指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有效性不受合同有效性的影响,即使合同无效或合同终止,仲裁条款仍然有效,仲裁条款独立有效性学说的理论根据是:
1、合同规定当事人双方实体方面的权利义务,仲裁条款规定当事人实体方面的权利义务得不到实现时的法律救济措施,合同得到全部履行,仲裁条款无须履行,合同未履行,则需要行仲裁条款,二者彼此独立。
2、仲裁条款有独立于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有效性取决于合同形式要件和合同实质要件是否符合合同准据法的规定,仲裁条款的有效性取决于仲裁机构所在地国家法律或仲裁规则对仲裁条款形式、内容的规定。判断二者有效性的法律根据不同。
3、仲裁条款独立于合同中的其他条款,合同中的任何其他条款均可与仲裁条款分开,合同中其他条款是否有效,不影响响仲裁条款对当事人的拘束力。
27、简述涉外婚姻的实质要件及我国关于涉外结婚、离婚法律适用的规定
答;涉外婚姻的实质要件是指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伯和结婚必须排除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婚龅,结婚必须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
2、当事人双方自愿,结婚是男女双方结为夫妻的法律行为,须以男女双方自愿为基础。
3、当事人之前没有血缘关系或近亲关系,现代国家均以立法的形式禁止直系血亲之间缔结婚姻关系,对旁亲血亲间的婚姻关系,各国法律也加以限制。
4、当事人双方与他人之间没有婚姻关系,现代同家多实行一夫一妻制,要求婚姻双方与他人之间没有婚姻关秒,印度等国家除外。
5、男女两性的结合,在婚姻实质方面,一些国家规定患有不应当结婚疾病的人不能结婚,有的国家禁止从事某类公务的人员不能同外国人结婚。我国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举行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28、简述法律关系本座说 答:1.简述法律关系本座说。法律关系本座说是德国法学家萨维尼1 8 49年在其撰写的《现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提出的法律适用理论。(2分)
这一学说主张以法律关系为出发点,根据法律关系固有的性质确定应适用的法律。这一学说认为,每一种法律关系必然与某一特定的法律制度相联系,每一法律关系都有一个确定的本座,这一本座就是特定的法域。进行法律选择时,应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所在地,本座所在地的法律就是应适用的法律(4分)。
法律关系本座说创造性的提出了解决法律选择问题的标准,通过分析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从而确定准据法,这在方法论上也是-个历史性地突破。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现代国际私法理论都是在法律关系本座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法则区别说:
一、意大利法则区别说是意大利著名注释法学家巴托鲁斯(1314—1357)创立的。他把法律分为人法和物法,他认为人法具有域外效力,凡是具有本国国籍的人,不论他位于国内或国外,本国法对他都有效。物法具有域内效力,凡位于本国境内的物,不论属于内国人或外国人所有,本国法都发生效力。
二、法国的法则区别说:法国法学家杜摩林从理性自然法出发,赞成把法分成人法和物法,他主张扩大人法的适用范围,特别是在契约关系中,他主张应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法律。法国法学家达让特莱也主张将法律分成人法和物法,他强调法的属物性,认为法律和习惯大都属物法范畴,只有少数例外情况下才具有人法性质。
既得权说:即得权说是英国法学家戴西于19世纪提出来的。戴西认为:英国法院从不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如果说有时执行外国法,那么所执行的并不是外国法本身,而是依据外国法所取得权利。只有在英国法院看来是按照文明国家法律正当取得的权利,英国法院才予以承认与执行。凯弗斯的结果选择说:结果选择说是20世纪美国法学家卡弗斯提出的。他认为:应将涉外民事关系可能适用的法律及适用的结果加以比较,基于当事人之间公平正义,以及冲突规范适用所引起后果进行考虑,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
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政府利益分析说是美国法学家柯里于20世纪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个州的法律背后都隐含着这个州的政府利益,而这种利益是通过适用其法律实现的。如果一个案件只与一个州的利益有关,这里体现的法律冲突是虚假冲突,适用对本案有利益的州法律。如果案件与两个州的利益有关,这是真实法律冲突,可以适用利益较大那个州的法律,或适用法院地法。他主张全面抛弃冲突法。准据法的概念及法律特征:准据法是指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引而援用的确定当时人权利与义务的特定实体法。准据法有两个法律特征:(1)准据法是经冲突规范指引所援用的法律。(2)准据法是能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
12、简述我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的法律规定。《民法通则》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这是我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的规定。在程序法中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也作了保留。
13、简述外国法错误适用的司法救济。
一、适用内国冲突规范不当导致外国法适用错误。允许当事人上诉,请求上级法院予以纠正。
二、适用外国法不当引发的错误。一般也允许上诉。
14、简述外国法不能查明的解决方法。
一、以法院地法代替应适用的外国法。大多数国家采用。
二、类推适用内国法。
三、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抗辩。
四、适用一般法理。
五、适用与外国法相近似的法律。
23、简述我国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67条和第268条规定,我国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应符合下列条件:
1、该外国判决已经生效;
2、该判决作出国与我国存在条约或互惠关系;
3、该外国判决不违反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篇:电大小企业简答(排版)
简答题
1.编制商业计划的意义?答:1.从市
场分析过程中,可以更明确地确定本企业的目标市场,同时更好地给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定位2.通过评估本企业的生产运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本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上的各个环节,整个生产程序、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分配情况,生产进度等等3.通过分析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清楚地了解本企业的现金流动、收支平衡、资产负债等等,并且可以找到有效的控制财务的好方法。4.在书写企业的长期计划时,可以更加明确本企业远期、中期和近期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确定本企业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确定本企业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计划,以及达到这些目标应该采取的手段。5.在制定撤出计划时,可以充分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消费动态,并且做到应变有方
2.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意义。答:第一,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分布与结构。第二,企业所负担的债务和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以及所有者在企业中所拥有的权益。第三,通过对该表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3.波特的五种竞争?答:1.新进入者的威胁2.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3.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5.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4.创建新企业的利与弊?答:其优势
为:1.在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范围、人员设置等诸多方面,创业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构建。2.在产品生产或者提高服务方面,可以树立自己的特色3.在经营场所的选择方面拥有主动权4.在产品销售方面,可以开辟广阔的市场 5.创业企业抵御和化解风险的途
径?答:1.投资主体分散化2.减少风险投资规模3.合作研究策略4.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5.增强企业实力
6.创业团队分裂的原因?答:1.随着
企业规模的增长,有些成员的能力已经不适应更大规模、更规范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2.创业团队成员的经营理念与方式不一致,团队思想没有同一,有些成员不认可公司的目标和策略价值观有冲突,导致创业团队解散3.创业成员之间因为性格、个性、兴趣不合,导致磨合出现问题,创业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创业团队解散4.团队在创立初期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利润分配方案,随着企业的发展,利润增加,在利润分配时出现争议导致创业团队解散
7.创业团队稳定的保持?答:1.创业
团队一定要有碰撞后形成的一致的创业思路,成员要有共同的目标远景,认同团队将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还要有自己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2.以法律文本的形式确定一个清晰的利润分配方案3.要保证团队成员间通畅的沟通渠道,进行持续不断地沟通
8.创业者的创业动机?答:1)最大
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满足感2)争取更高的利润,改善生活状况3)拥有自己的企业,可以独立自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4)争取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的工作时间
9.风险的特征?答:1.风险是客观存
在的,无法回避和消除2.风险是相对的、变化的3.风险是可测量的4.风险伴随着收益
10.购买现存企业的优缺点?答:其优
点为:1.不必进行创建前的市场调查与可行性研究,也免去了注册登记的繁琐,创业成本较低2.如果所购买的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经营业绩,就为企业的继续运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减少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4.一些现成的资源可以利用5.如果收购的企业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还可以享受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
11.管理创新包括的几种情况?答:管
理创新包括五种情况。即提出或采用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并加以有效实施;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创设新的组织机构或应用新的组织理论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12.合伙企业及其优点。答: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同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其优点:1.能力互补,提高了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2.较强的融资能力和发展空间3.利润分享机制灵活4.较少的法规管制、较强的灵活性5.由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因此可以避免双重课税。
13.回答服务商品的特点?答:1.无形
性,服务的特质及服务的元素往往是无形物质的,使用服务后的利益也很难被别人察觉,或是要等一段时间后享用服务的人才能感觉到利益的存在2.不可分离性,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服务人员提供服务于顾客时,也正是顾客消费服务的时刻,二者在实践上不可分离3.差异性,服务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水平常常发生变化,很难同一界定4.不可贮存性,基于服务的不可感知形态以及服务的生产消费同时进行,使得服务不可能像有形的产品一样被贮存起来5.缺乏所有权,在服务的生产、消费过程中不涉及任何所有权的转移
14.节税与避税、逃税的区别。答:节
税是以纳税最优化、税收负担最轻化为目的,纳税人或其代理人通过经营、财务、交易活动的合理安排,可以使纳税人税收负担最轻或者税后利益最大。区别:1.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分析:逃税是违法不道德的,避税虽不违法,但与政府税法精神相违背,节税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2.从纳税人采用的手段分析:逃税一般以欺诈、隐匿、虚报的手段来实现,避税是钻税法漏洞的空子实现的,节税是生产经营最优决策的税收具体表现。3.从宏观经济管理角度分析:逃税和避税都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而节税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促进资源最优配置。4.从税务机关应采取的政策和处理方式分析:逃税者,税务机关应该严惩,避税要采取反避税措施,完善税法,税务机关会对节税予以保护。15.利基市场的特点。答:1.具有明确的或潜在的市场需求2.该市场必须是空白的或被竞争对手所忽略的3.需求必须足够大,以保证小企业从中经营可以获利4.小企业所掌握的资源必须能与该市场的需求相适应,保证小企业可以及时、有效地为其潜在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或服务。
16.利润表的作用。答:1.利润表能够
表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2.利润表是考核企业计划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3.利润表是分析和预测企业收益能力的重要资料。
17.其劣势为:1.新企业、新技术、新
产品,一切都是未知数,又没有间接经验可以参考,经营风险较大。2.融资比较困难。3.新企业经济效益不稳定,很难吸引人才4.一切从头开始,企业内外各种关系都需要创业者去协调,杂事繁多,常常被搞得疲惫不堪。
18.其缺点为:1.如果原企业在消费者
中的形象较差,那么,短时间内很难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2.原企业的库存产品需要处理,还可能有负债、逾收款或呆账,厂房设备老化等3.业已形成的企业文化很难改变,原有职工的安置也较麻烦4.如果原企业效益较低,资信度较差,会增加贷款的难度。
19.企业道德规范的实现?答:在企业
道德规范的建设中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企业领导和员工对企业行为的取舍反映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2.领导的性质。注重企业道德表现的企业家能够利用它们作为领导或老板的影响来进行鼓励,甚至要求公司的每一个人在他的所有业务中表现的诚实廉洁3.对员工的引导。在小企业中,领导的举止言行更显而易见,比在大公司对道德的影响更大
20.企业节税的原则?答:1.了解税法的规定。节税不是避税,更不是逃税,它是纳税义务人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所作的一种明智选择,因此应以了解税法为前提2.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节税是一种最优纳税方案的选择,因此它具有相对性的特征3.必须注意其应具备的特殊条件。在节税中,纳税人要享受某些合法有利的机会,还必须具备某些特殊条件。
21.企业经营者能力的表现?答:第一,努力促成企业目标的实现;第二,尽可能满足成员的要求;第三,努力使企业的价值或动机人格化;第四,作为企业的代表,要反映出企业成员的意愿;第五,企业的经营者既是企业活动的领导者,也是维系者
22.企业开展利基市场营销的原因。
答:利基市场营销就是指企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适合企业资源条件的市场利基,进而在该细分市场上开展营销活动,以树立竞争优势并获取经济利益,国内有的学者也把利基市场营销叫做缝隙市场营销或补缺营销。小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实力较弱,控制的资源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要相与大企业正面交锋是非常困难的,这无异于以卵击石。在这种情况下,避免与同行中的大企业或领先企业发生竞争,转而寻找被大企业所忽视的或尚未有竞争者涉足的利基市场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再加上小企业机动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反应快,在利基市场上操作起来往往游刃有余。
23.企业伦理与企业法规的关系。答:
1.两者的调节方式不同2.两者所要规范的行为不同3.法律只能惩恶,不能劝善4.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作用上相互补充5.法律反映的是昨天的道德准则,不一定符合今天和明天的社会期望。24.企业三大报表之间的联系与区
别?答: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主要的财务报表,是任何企业都应该编制的财务报表,这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有:1.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而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是动态报表2.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利润表则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而现金流量表则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反映的是动态财务状况3.报表的格式不同。其联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共同反映了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都是以一个企业相同的会记账薄、会计凭证和其他会计信息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往往先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然后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相应数据编制现金流量表。
25.企业危机的原因?答:1.决策失
误。决策失误是导致企业经营危机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2.企业素质低。企业素质决定了生产经营能力3.经营管理不善。如果忽视管理,以至于经营与生产秩序混乱,员工人心涣散,企业难免发生危机4.公关失误。在发生企业危机,特别是信誉危机、企业形象危机和经营危机时,往往伴随着企业公关状态不理想的诱因5.经营机制不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决定着企业的运行状况及长远发展前景6.体制和政策因素。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属企业外部的不可控因素,会对企业经营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6.商业计划中风险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答:1.独特性.独特性是投资者首先寻求的,他们想知道公司盈利的原因。2.管理团队.管理团队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投资者宁愿选择二流的设备加一流的管理人才也不愿选择一流的设备加二流的管理3.财务规划.资金及利润的分配情况是其关心的重点,企业必须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财务规划4.风险和退出.对未来的利润及可能遇到的风险有客观的估计,并且应有所准备,阐明应对的方法;有根据的预测未来市场的变化,阐述企业的应对措施,保证盈利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27.市场缝隙理论的基本内容?答:在现在市场化中,永远存在着市场的盲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围绕着“寻找市场缝隙”而展开,并以新产品的开发作为实施市场缝隙战略的核心。从本质上讲,市场缝隙战略是一种企业开拓市场的个性战略,是一种能够充分反映(中)小企业特性的企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凡是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之中生存与发展的(中)小企业,除了政府的扶持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每个(中)小企业都要具有与其他中小企业所不同的地方,才能创造商品的差异性,并带来市场的繁荣。
28.网络广告的优点?答:1.精确性和
个性化:网络广告是“端到端”的信息传递,企业可为不同顾客提高不同广告2.互动性:顾客可选择或要求广告主提供某些信息3.覆盖面广:只要顾客需要或允许,广告可以覆盖全球,几乎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呼之即来4.跟踪性和快速调整:企业可随时获得有关广告效果的反馈信息,并对广告作出及时调整5.成本较低:从回应效果上看,网络广告成本是较低的 29.小企业改善劳动关系的途径?答:
1.签订劳动合同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照章办事3.加强员工上岗前培训4.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5.员工参与管理6.员工持股计划7.员工工作压力管理
30.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答:
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结伴而生、相辅相成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实现的保证。企业进行技术创
新、管理创新等均是为了赢得潜在的利益和市场竞争优势,它是企业内在的利益动力驱动和外在市场竞争压力共同作用的产物,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之间可以说是互动关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
31.小企业市场营销的特点?答:1.贴
近顾客,产品天生源于市场需求2.经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强3.经营业务“小而专、小而特”是小企业生命力的基石4.竞争力相对较弱,属于市场化弱势群体,易受市场及外部条件的冲击
32.小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原
则?答:1.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必须与环境相适应2.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必须注意与企业战略之间的衔接3.满足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需要
33.战略联盟的基本特征?答:1.联盟
各方的企业一般都具有某个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可相互利用之处2.联盟各方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合作是为了实现各自利益与联合体的战略目标3.联盟各方的经营行为只受所定协议、契约的制约,在此之外都具有独立平等的法人资格4.联盟的期限一般都比较长,以联盟各方的发展需要而定5.联盟各方都是为了追求联合的协同效应,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34.职务分析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答: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础要素,不仅可以用于人员的选聘,还可以广泛运用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方面1.员工招聘。职务分析所形成的职务说明书提供了有关工作的内容、职责、要求等信息,这实际上就决定了企业需要雇佣什么养的人来从事该项工作2.绩效考评。绩效考评过程就是比较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与要求其应该达到的绩效标准的过程,职务分析为制定绩效考评标准和正确开展绩效考评工作提高了参考的标准和依据3.薪酬设计。通过职务分析可以对工作任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比较准确的评估该工作的价值,才能确定应该为从事该项工作的员工提供什么样的薪酬4.员工培训.通过职务分析获得的结果可以确定工作对员工技能的要求,从而可以确定应该对员工进行何种技能的培训,以及培训的水平和要求等
35.中国小型家族企业的管理原则?
答:1.明确家族成员的股权占有状况2.建立合理的董事会决策制度3.聘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4.逐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
第五篇:电大成本会计考试-简答
1.如何测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完工率)? 答: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平均计算完工率,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算完工率。可以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事前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式中,本工序工时定额之所以乘以50%,是因为该工序中各件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不同,为简化完工率的测算工作,的产成品入库时,才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成本会计的其他各项职能都无法进行。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从各步骤成本明细账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要素费用的分配、辅中转出,从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废产成品科目的借方。3)每一生产步骤的生品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费用要在其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产品之间的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进行分配。这里的在产品是指尚未产成的法等内容。全部在产品和半成品,包括:尚在本步骤10.什么是产品生产成本表?其结构怎加工的在产品,即狭义在产品;本步骤已样? 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已从半成品概念:成本报表是根据产品(经营业务)库转到以后各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产成的产品。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5.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方(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面的费用界限? 答:1)正确划分应否计成情况的报告文件。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结构:产品生产成本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在本工序一律接平均完工率50%计算。在产品在上一道工序转入下一道工序时,因为上一道工序已完工,所以前面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应按100%计算)。
2.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各包括哪些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品种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采掘、发电等;也可用于管理上不需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水泥厂等。2)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小批、单件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械制造、船舶制造、修理作业等。3)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步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且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生产,如纺织冶金等。
受企业生产类型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影响,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包括分品种、分批和分步骤三种,所以上述以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为主要标志的三种成本计算方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属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必不可少的方法。
3.简述产品的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所谓理论成本就是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所需要的原辅材料、机器折旧,运输,工人成本等等。
实际成本在理论成本上再加上不合格品制造的费用及其他费用等。
4.什么是平行结转分步法?其特点是什么?p134
答:在采用分步法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为了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可以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然后将各步骤应计入同一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这种平行结转各步骤成本的方法,称为平行结转分步法,或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特点:1)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2)各步骤之间也不结转半成品成本,只是在企业
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6.简述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P91 开设成本明细账,分配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基本车间制造费用,分配计算各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结转产成品成本。7.简述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两种程序。答: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有两种,相应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设置方式也有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归集的程序不同。在一般情况下,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应先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进行单独归集,然后将其转入相应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从而计入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少,而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商品,因而不需要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计算产品成本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明细账单独归集,而是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8.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步骤生产,以品种或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品种法或分批法。2.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以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分步法。3.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企业,管理上要求尽快提供成本资料,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4.在定额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为加强定额管理工作,可采用定额法。
9.简述成本会计的职能及包括的具体内容。
职能: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成本会计的职能既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也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和专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在成本会计的诸多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础的职能,如果没有成本核算,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和各种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的报表。该表分为基本报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基本报表部分应按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分别填列。基本报表部分,反映可比产品、不可比产品和全部产品的本月总成本和本年累计总成本。11.分项逐步结转有何特点?有何优缺点?p127p132 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在自制半成品明细帐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优点:可直接正确地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企业产品成本资料,便于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缺点:成本结转工作较复杂;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不能反映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信息,不便于进行各步骤完工产品的成本分析。12.简要回答定额法的优缺点。(1)能够在生产耗费发生的当时,反映和监督脱离定额或预算的差异(2)由于产品实际成本是按照定额成本加减各种差异,便于进行成本计算(3)有利于提高成本的计划工作和定额管理工作水平(4)能简便和合理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费用(5)定额法下必须制定定额成本,核算脱离定额差异,因而要增加核算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