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赤壁之战学案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禽——擒)2.五万兵难卒合(卒——猝)
3.顷之,烟炎张天(炎——焰)4.雷鼓大震(雷——擂)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国都)2.备南走(逃跑)..
3.致殷勤之意(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表面上,实际上)..
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末,尽头;势,力量.)..
7.鼎足之形成矣(形,形势;成,形成)8.刘琮束手(投降)....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战的婉曲说法)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投降).
11.权起更衣(上厕所)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
13.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14.当横行天下(纵横驰骋)....
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和儿女)16.邂逅不如意(一旦)....
17.初一交战(初,刚刚;一,开始)18.去北军二里余(距离)...
19.北军大坏(溃败)20.北面而事之(面北称臣)...
三.指出并解释活用词.1.敬贤礼士(名作动,以礼相待)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使„„立)..
3.必蹶上将军(使-----受挫)4.乘犊车,从吏卒(使-----从).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使—失)6.可烧而走也(使---走).
7.瑜等率轻锐(形作名,轻装的精锐部队)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交,形作名)...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偏僻地居住,形作动).
10.操悉浮以沿江(使„„浮)11.英雄乐业(意动,以„„为乐)..
12.备[南]走(向南)(名作状语)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表面上;实际上)(名词作状语)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从水、陆两路)(名作状)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名作状,在江中心)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一般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凭借).
2.二子不协(和睦)3.与操有隙(嫌怨)..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打算)..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慰问)7.如其克谐(能够)(圆满顺利)...肃宣权旨(传达)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有交情)...
10近者奉辞伐罪(皇帝的命令)11.权以示群下(给-----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完全)13.不复料其虚实(估计)..
14今以实校之(核对)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及)..
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24.上建旌旗(插)..
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率领).
(二))多义实词
1、卒:
鲁肃闻刘表卒。(死亡动词)乘犊车,从吏卒,(兵、士卒 名词)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 仓猝副词)
2、士:
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读书人)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士兵)
3、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打算、想)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率领)
4、抚:
及说备使抚表众。(抚慰、安抚)权抚其背曰。(抚摩)
5、治: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今治水军八十万众(率领)
6、足:
岂足托乎(值得,动词)兵精足用(充足,动词)
7、次:
引次江北(驻扎,停驻,动词)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名词)
8、数:
统兵数万(数词,几)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动词)
9、烈:
兼仗父兄之烈(功业,名词)火烈风猛(大,形容词)
10、事:
去亲戚而事君者(侍奉,为„„服务)不足与图大事(事业)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事情、事物)
11、计:
窃计欲亡赵走燕(考虑、打算,动词)备用肃计(计策、谋略,名词)
12、难:
今操芟夷大难(灾难、患难)五万兵难卒合(困难)
13、略:
略已平矣(大致)助画方略(策略)
14、方:
操军方连船舰(方才,副词)地方百里(方圆,名词)
15济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成)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成)
同舟共济(过河,渡)为求援救,以济其患(接济帮助)
(三)一般虚词
1.比至南郡(等到)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都)..
3.向察众人之议(刚才)4.累官故不失州郡(仍然)..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只是)6.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
(四)多义虚词
1、而:
若据而有之(并列)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因果)
备必喜而从命(修饰连词)
事急而不断(转折连词,却)
2、以:
权以示群下(介词,把)
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用)
挟天子以征四方(顺承连词)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目的连词,来)
余船以次俱进(按照)
3、为:
今为君计(替,介词)
为操后患(是,动词)
安能复为之下(处在,动词)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
4、其: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语气词,同义复用,如果)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那)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我,自己)
5、乃: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动词)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甚至、竟,副词)
骑乃得过(才副词)
乃罢会(于是连词)
6、于: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在介词)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跟介词)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介词)
六.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2.我,子瑜友也(判断)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4豫州今欲何至(宾语前置)
5.行将为人所并.(被动)6.我,子瑜友也.(判断)
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判断)(省略)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状语后置)
9.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省略)
10.田横,齐之壮士耳.(判断)1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判断)
1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
1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判断)14.豫州虽败于长坂.(状语后置)
15.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定语后置)
16.操军破,必北还.(被动)17.曹公,豺虎也(.判断)
18.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判断)(定语后置)
19卿欲何言.(宾语前置)20.何以言之.(宾语前置)
21.交游(于)士林.(省略)22.欲安所归乎.(宾语前置)
23.愿意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判断)
24.裹以帷幕.(状语后置)2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
26.荆州之民附操者.(定后)27.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动)
七.翻译下列句子.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
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
第二篇: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课前案
编制:任杰 审核:李峰
一、作者作品简介
1、司马光(公元1019—— 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19年,自1066——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1362年。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资治通鉴》取材极为广泛,取材于“正史”、“杂史”、文集、笔记等有关著作,先由“当代通儒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写,再经司马光删削润色总其成。书由神宗赐名并做序。
二、关于“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三、字词积累
瑾:jǐn,美玉。出句:子瑜者,亮兄瑾也。
缟:gǎo,白绢。出句: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挟:xié,挟制,用强力逼迫别人执行某事。出句:挟天子以征四方。
奄:yǎn,覆盖,包住,常“奄有”连用。出句: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犊:dú,小牛。出句:乘犊车,从吏卒。
秽:huì,邪恶的行为;邪恶的人。出句:为汉家除残去秽。斫:zhuó,砍。出句:因拔刀斫前奏案。
枭:xiāo,勇猛。出句:刘备天下枭雄。
蹶:jué,跌倒;受挫折。出句:必蹶上将军。芟:shān,割草;除去。出句:今操芟夷大难。
弩:nǔ,一种用机械发箭的弓。出句: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旌麾:jīng huī旌,旗子的通称。麾,指挥作战用的旗子。出句:旌麾南指,刘琮束手。琮:cóng,八角形的玉,中间有圆孔。出句:刘 琮束手。这里用作人名。邂逅:xiè hòu,一旦,万一。出句: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荻:dí,类似芦苇的一种草木植物。出句: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舸:gě,船。出句:豫备走舸,系于其尾。羸:léi,瘦弱。出句: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五万兵难卒合。顷之,烟炎张天。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五、读罢本文,你能提出的问题是?
《赤壁之战》课中案 编制:任杰 审核:李峰
一通读课文,读懂文意。
1、学习课文第一段 ★解释重点词语:
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此帝王之资也。凭借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嫌远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图谋 成就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慰问 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劝说 对付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顺利 晨夜兼道,比至南郡 到 备南走,肃径迎之 逃跑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恳切慰问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老交情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礼待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都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成就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被 为孙权长史。做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朱俊 ★ 文意思考:
①鲁肃去荆州是否为了吊唁刘表二子?
其实是借吊唁之名,来行探荆州形势之实。以此来决定他的策略。而目前当务之急是“共治曹操”,联合刘备,则可以抵抗曹操,稳固荆州。
②刘备欲投吴巨,是不是他的真实意图?鲁肃是怎样取得刘备信任的?
刘备的“投吴巨”之说纯系遁辞,他当时唯一可依靠的力量只有孙权;鲁肃劝刘备“自结于东”是为了对付当前的大敌曹操,符合他的战略策略思想;鲁肃与诸葛亮“共定交”,表现了他的诚意。
2、学习课文第二段 ★解释重点词语: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拜见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 劝说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消平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中原地区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侍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超过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成功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拿 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使 受挫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 ★ 文意思考:
⑴诸葛亮第一段话“海内大乱……祸至无日矣”的要害是什么? • 劝孙抗曹
• ①强调“共争天下”,君臣之分未定,以此消除孙权的忧虑。• ②针对孙“内怀犹豫之计”,以“北面事之”相激;
• ③以田横“守义不辱”、刘备“不为之下”为孙树立对抗的榜样。
⑵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席话,竟然“大悦”,诸葛亮是如何进一步说服孙权的呢?• 诸葛亮对刘、孙、曹三方力量对比的分析以及对形势发展的预测 • ①诸葛亮对刘、曹、孙各方实力的分析。
• 刘——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一万,刘琦一万。• 曹——兵力上,主力已疲;战术上,不习水 •
战;军心上,降卒不服。• 孙——兵数万。
• ②对未来形势的预测:破操后天下三分,鼎足之形成
3、学习课文第三段 ★解释重点词语:
是时曹操遗权书 送给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没有人 动以朝廷为辞 作为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 完全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部署 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 全都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投降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上厕所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握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之前 不足与图大事。图谋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自己的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 使跟从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使失望 ★ 文意思考
1、曹操这封战书的意图是什么?
威吓孙权:“奉辞伐罪”表示师出有名;“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说明所向披靡;“水军八十万”宣扬实力。五万兵难卒合 仓促 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作为
2、试归纳张昭等人主张迎降的理由。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万一 回到 ①政治因素——曹操“挟天子以征四方”,拒之不顺;②地理因素——操占荆州,与吴共有长江之险;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对抗 ③军事因素——实力相差悬殊。
3、鲁肃的话为什么立即得到孙权的认同? ①鲁肃在关键时刻向孙权陈说迎降唯独对他不利,希望他“早定大计”; ②孙权主战,但对内部意见分歧持慎重态度。
4、学习课文第四段 ★解释重点词语: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虽然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 功业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 土地方圆 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 驰骋 为汉家除残去秽 坏人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请让我替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成为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舍弃 依仗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中原地区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顾忌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擒拿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只是顾虑 ★ 文意思考 周瑜是如何分析敌我力量对比的? ①孙权的优势:政治上——为汉家除残去秽; 地理上——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军事上——兵精足用,英雄乐业。②曹操的劣势:有后患;
不习水战;
天时不利;
军粮不足;
士兵不服水土。
5、学习课文第五段 ★解释重点词语: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核查 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况且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率领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 妻子孩子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谋划 ★文意思考
1、周瑜为何要夜见孙权?他再陈方略对孙权有何作用? 孙权虽作最后决断,但信心不足,周瑜深知这一点。周瑜再次作了双方兵力对比,并阐述能以少胜多的道理,揭露曹操的虚声恫吓和不可克服的弱点。使孙权抗曹的忧虑得到进一步扫除。
2、孙权如此犹豫能在本段找到什么依据吗?这段话表明了孙权什么心态?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主张迎降的人很多。“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说明兵力不足。
表明孙权对胜利还没有充分把握,与曹操决一死战。同时也对周瑜绝对信任。
六、学习课文第六、七段 ★解释重点词语: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退军驻扎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逃跑 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竖立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送给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距离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轻装精锐的部队 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率领 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背负 ★ 思考 史笔有什么特点呢? 史笔既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虚构成分,又要分清事情的轻重,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1、详略分明,既再现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又突出地描述其中的重要史实。
2、评价人物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寓褒贬于叙事。
3、在叙事中显示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必然规律。
《赤壁之战》课后案 编制:任杰 审核:李峰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枭.雄(xiāo)会.稽(huài)芟.夷(shān)王室之胄.(zhòu)B.强弩.(nǔ)鲁缟.(gǎo)旌麾.(huī)少不更.事(gēng)C.奄.有(yǎn)累.官(lěi)番.阳(bó)一蹶.不振(jué)D.斫.案(zhuó)邂.逅(xiè)羸.兵(léi)烟炎张.
天(zhǎng)答案:B(A,kuài;C,pó;zhàng)
2、下列各句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五万兵难卒合 卿能办之者诚决 B.烟炎张天 雷鼓大震:
C.将军禽操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D.助画方略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答案:D(A.卒通猝,诚通请B炎通焰,张通涨C.禽通擒,雷通擂D邪通耶)
3、下列各句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驱中国士众 鼎足之形成矣 B.致殷勤之意 中江举帆 C.其实汉贼 地方数千里 D.各顾妻子 初一交战
答案:B.(中国,中原地区。形成,形势形成。殷勤,恳切慰问。其实,它实际上,地方,土地方圆。妻子,妻子孩子。初一,刚开始一)
4、下列活用词语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率轻锐继其后 B.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敬贤礼士 C.必蹶上将军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甚失孤望 英雄乐业
答案:A形作名(东,名作状,礼,名作动。蹶,使动。先,形作动。失,使动,乐,意动)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次:驻扎 B.可烧而走.也 走:逃跑 C.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轻锐:轻装精锐 D.引军北.还 北:北面 答案A(走,使动。轻锐,轻装的精锐军队。北,向北面)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共治曹操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B.略已平矣 助画方略
C.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D.乘犊车,从吏卒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答案:D,士兵。(A对付,部署。B大致,策略。C将要,正)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方圆 B.北面而事之 事情 C.引次江北 率领 D.五万兵难卒合 最终
答案:A.(B侍奉C退军,D仓促)
8.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事急而不断 B.备必喜而从命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B,修饰连词.其它转折连词。
9.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权以示群下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问征夫以前路
D.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答案D,连词,来。其它介词,把。
10.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为操后患 C.安能复为之下
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答案D,介词,被。其它动词
11.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B.品其名位
C.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D.其可怪也欤
答案:D,语气副词,表强调。其它,代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裹以.帷幕,上建旌旗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B.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顷之.,烟炎张天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D.进,与操遇于.赤壁 豫备走舸,系于.
其尾 答案D.介词,在。(以,介词,用,介词,按照;乃,于是,才。之,音节助词,代词。)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却)③乃罢会(于是)④骑乃得过(于是)⑤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仅,只)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④⑤⑥ 答案:A.(②,甚至,④,才)
14.下列各句根据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②刘备天下枭雄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④巨是凡人
⑤我,子喻友也 ⑥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⑦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⑧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⑨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⑾行将为人所并 ⑿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A.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⑾/⑩⑿ B.①⑾/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⑿ C.①②/④⑤/③⑥⑾/⑦⑧⑨⑩/⑿ D.②④⑤/①⑾/③⑥⑿/⑦⑧⑨/⑩ 答案B.(被动句,判断句,宾语前臵句,省略句,状语后臵句,定语后臵句)15.下列各项对课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等编纂而成,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断代史史。编写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B.本文结构清晰,内容安排也很自然、严谨。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先写战前各方的活动,侧重写孙刘联盟;再写战斗实况及结果。
C.作者详写孙权和刘备方面,对曹操方面则是略写,且大部分是侧面描写,这样以孙刘为主,兼及他方的写法,避免了重点不突出的毛病。
D.本文以清晰的笔墨,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各种人物的对话,写了孙曹劣势和优势、被动和主动转化的因素与结果。答案:《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等编纂而成,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断通史。
二、翻译句子
1、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2、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3、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第三篇: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译文
曹操在大寨中,与各位将领商议,只等待黄盖那边有没有消息。那一天东南风起猛烈地刮了起来。程昱进帐告诉曹操说:“今天东南风刮起来了,应该多加提防。”曹操笑着说:“冬至时节,阳气复生,这个时候,偶尔有东南风也不奇怪?”军士忽然报告说江东有一只小船来,说有黄盖密信。曹操马上叫他进来。那个人呈上书信。信中说:“周瑜防守很严密,因此没有办法脱身。现在从鄱阳湖有粮草刚刚运到,周瑜派兵我巡视防守,现在时机正好。无论如何我要杀几个江东名将,提着他们的头前来投降。今天晚上二更时候,船上插着青龙牙旗的,就是运粮草的船只。”曹操非常高兴,于是和各位将领来到水寨中的大船上,等候黄盖的船到来。
再说江东,天色渐渐黑了。周瑜斩了蔡和,用血祭完旗,就命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自披着防护服,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旗帜上大大地写着“先锋黄盖”几个字。黄盖乘着顺风,向赤壁进发。这时候东风刮得更厉害了,江面上波浪汹涌。曹操在中军帐内远远地了望江对岸,看看月亮上来了,照耀着江水,就像无数金色的蛇在波涛中翻腾。曹操迎风大笑起来,自以为这下子定能完成灭吴大业。忽然一个军士指着江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一个船队,顺着东南风向这边驶过来。”操登上高处了望。报子报告说称“船上都插着青龙牙旗。当中有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先锋黄盖的名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来投降,这是上天帮助我啊!”船队渐渐近了。程昱看了很久,对曹操说:“这过来的船队一定是诈降。暂时不要让它靠近水寨。”曹操说:“你凭什么知道!”程昱说:“船上装的如果是粮草,船一定很稳很重;现在看过来的船只,轻飘飘地浮在水上。再加上今天晚上东南风这么猛烈,如果有阴谋,怎么能够抵挡得住它们?”曹操一下子明白了,问:“谁去阻止它们?”文聘说:“我熟悉水战,愿意去阻止它们。”说完,跳上小船,用手一指,十多只巡逻船,随着文聘的船出发了。文聘站在船头,大声喊:“丞相传旨:南边的船队暂且不要靠近水寨,就地在江心抛锚停住。”所有的军士齐声大喊:“快放下船帆!”话音还没有落下,只听到弓箭响了一声,文聘被箭射中左胳膊,倒在船上。船上一下子乱作一团,各自逃回水寨。南边的船队离曹操的水寨只隔着大概二里的样子。黄盖将手中的刀用力一挥,前面的船一起点起了火。火趁着风的威力,风助着火势,所有的船像箭一样都冲了过来,烟火染红了天空。二十只火船,冲进了水寨,曹操水寨中的船只一下子全着火了;再加上船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这时听到江对岸炮声震天,四面八方火船一齐都到了水寨,只见江面上全都是一片火海,一片通红,染红了整个天空。
曹操回头看岸上的营寨,有几处也在冒烟着火。黄盖跳到小船上,背后有好几个人划着船,冒着烟喷着火,向曹操飞驶过来。曹操见形势紧急,刚想跳上岸去,忽然看见张辽驾着一只小脚船,张辽扶曹操上到小船上的时候,曹操的那只大船,已经着火了。张辽和十几个人保护着曹操,飞快一逃往岸边。黄盖看见穿绛红袍的人下了大船,知道那是曹操,于是催船快速追赶,他手里提着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不要逃跑!黄盖在这里!”曹操叫苦连天。张辽将箭搭在弓上,看着离黄盖比较近了,一箭射过去。这时候时风正大,黄盖在火光中,怎么能听到弓箭的声音?”一箭正好射中肩窝,黄盖翻身落入水中。
这张辽一箭将黄盖射下水,把曹操救上岸,找到马匹逃走时,军队已经乱作一团。韩当冒着烟火来进攻水寨,突然听到兵士报告:“后梢舵上有一个人,高声叫将军的表字。”韩当仔细一听,只听到有人大声喊“义公快救我?”当下就说:“这是黄盖!”急忙教人救起来。只见黄盖受了箭伤,箭杆已经拔出,箭头还留在肉里。紧急给他脱掉湿衣服,用刀剜出箭头,扯下旗子包扎好,脱下自己的战袍给黄盖穿上,先让其他的船送黄盖回大寨医治。原来黄盖的水性很好,所以在大寒的时候,连甲胄一起掉入江水中,也能得以逃生。
这一天整条江江面遍布大火,喊杀声震天动地。左边是韩当和蒋钦的两支军队从赤壁西边杀过来,后边是周泰和陈武两支军队从赤壁东边杀过来,中路是周瑜一干人的大部队船只尽出。火攻需要士兵响应,士兵仗着火势显威。这正是:三路攻去大江水战,赤壁之上激烈交战。曹操的军队中枪中箭的,被火烧死被水淹死的,无法计算它的数目。后代的人有诗说到:
魏国和吴国争斗一决雌雄,赤壁的大队楼船被一扫而空。熊熊烈火开始旺起来照着天上的如海之云,周郎曾经在这里大破曹操。三国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
刘备报仇→因小失大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卖草鞋→有货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刘备见孔明→如鱼得水
刘备上黄鹤楼→胆颤心惊
刘玄德得了赵子龙→甭说多高兴
刘皇叔哭荆州→拿眼泪吓人
刘备杀人→心慈手软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刘禅小阿斗→扶不起
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著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斩马谡→明正军纪
隔著门缝看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关羽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求子→拜错了神 关公吃酒→看不出来 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卖豆腐→货软人硬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卖肉→没人敢要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单刀赴会→声势压人 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 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
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烧火→猛灶
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的胡子→满脸
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出阵→不服老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曹操吃鸡肋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诸葛亮→心思不一样 曹操做事→乾乾净净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击鼓骂曹→现开销〔当场指责〕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著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第四篇: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说明:《赤壁之战》是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引导学生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三笑”认识曹操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赤壁之战》这一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下面老师检测一下大家的复习情况。出示课件,说一说划线词语的意思。先自己思考,再同桌检测,后指名说,教师点评。
3、提问:赤壁之战交战的双方是谁?结果如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据史料 记载,曹操拥兵八十万,孙权不足四万,但是曹操却败给了孙权,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名著,了解这些人物,一探究竟。出示本节课目标。
二、合作探究,了解人物 本文是一篇小说,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上节课咱们已经了解了本文的内容和情节,本节课咱们主要来认识文中的几个人物,首先咱们来了解曹操这个人物。
(一)、通过老师的引导认识并了解曹操这个人物形象。
出示自学提示一: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写曹操神态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想一想曹操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格?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点拨交流: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之后课件出示写曹操神态的句子。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曹操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答后出示课件“大喜、大笑→叫苦连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找一找哪一个表示神态的字出现了多次?可以看出是“笑”字。曹操第一次笑在什么情况下?说明了什么?初步认识曹操。第二次笑在什么情况下?说明了什么?联系上下文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引导学生品味其精妙。运用恰当的比喻写出了东风大作时江上波浪翻滚的样子,生动具体形象,又烘托出了人物的心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指导写作。再次认识曹操。第三次笑在哪里?他看到黄盖了吗?这个“笑”又说明了什么?通过三“笑”我们认识了一个骄傲自负的曹操,正因为如此,下文才会出现“叫苦连声”的变化。
那么,你能不能读出曹操感情的变化呢?学生试读,指名读,教师点拨指导:注意“安得无东南风?”反问句与“此天助我也!”感叹句的不同读法,前者要读出不以为然的语气,语调上扬,后者要掷地有声,读出看似自信实则自负的感觉。教师示范,学生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读出古文的韵味,读出人物的感情。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书、联系上下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等认识了一个骄傲自负的曹操,下面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来了解另外一个主要人物黄盖。
(二)、通过自学及小组合作探究认识黄盖这个人物形象。出示自学提示二:
1、默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黄盖性格特点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作批注。
2、在小组内交流:我认为黄盖是个()的人,我从下面这句话中 可以看出:()。
按照自学提示学生进行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教师巡视关注学情。之后小组选出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把讨论出来的代表黄盖的性格特点的词板书在黑板上。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学到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甚至是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要学以致用,至于文中其他人物大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通过自学来了解。
(三)、认清赤壁之战东吴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原因。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骄傲自负的曹操和有勇有谋的黄盖,从他们身上已经预知了东吴取胜、魏国败的结局。东吴取胜还有哪些原因呢?组内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认清赤壁之战东吴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原因。
(四)、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语段用最动听的声音读一读,在小组内比赛。
三、拓展延伸,巩固检测
1、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赤壁之战后他退回了北方,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共同感受三国人物的风采,火烧赤壁的场面。放《三国演义》的有关视频,加深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的认识,对名著的兴趣。
2、请大家回忆刚才看的视频,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来个大话三国:说一说你知道的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歇后语、故事、人物、歌曲等。
3、做测试题,同桌对改。
作业:课后阅读《三国演义》及相关资料,办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半文言文,必须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所以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了生字词,朗读了课文,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这又是一篇小说,所以引导学生认识名家笔下曹操等人物形象对学生的写作、阅读欣赏尤为重要,但是大部分学生看书只注重情节,走马观花不深入,别说分析人物运用于写作了,更有甚者对此类书籍毫无兴趣,所以据此设计了本节教案,希望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认识名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并运用于写作。
当堂检测 轻松过关
一、解释划线的字。
扯旗束之()故大寒之时()
曹见势急()倘有诈谋()
言未绝()冬至前后,安得无东南风()
二、请连线。
《三国演义》 曹雪芹 红孩儿
《红楼梦》 施耐庵 刘备
《水浒传》 吴承恩 林黛玉
《西游记》 罗贯中 宋江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艘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从此破曹公。
1、从诗中可知:魏吴争斗之地在______________,争斗的双方是______和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中可知破曹公的计策是________。
2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 _____ 胜_____、以_____胜_____的战例之一。
3、在赤壁之战的刀光剑影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______________的曹操,______________的黄盖,______________的周瑜。
四、请写出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至少二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由诵读文中古诗,你读懂了什么?(PPT1)
生可能回答:魏国和吴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战争的地点在赤壁;周郎就是周瑜,曹公就是曹操;周瑜战胜了曹操。师适时板书
2、揭题: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认识故事人物。
㈠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PPT2)
1、默读批注。
2、交流:
⒊请同学们浏览这六句话,提出问题:曹操从“大喜、大笑”到“省悟”再到“叫苦连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⒋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认真默读、勾画,找找其中的原因。
㈡交流探讨,认识人物形象。
1、学习交流“黄盖假降,曹操中计”这部分。
生齐读: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读出反问的语气,读懂意思。)师:操因何而笑?
生: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师:此处可见,程昱是个怎样的人?
师: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这时已经曹操傲慢轻敌。)
③一个是好言提醒,一个傲慢拒绝: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二人的对话。
过度:恰在此时,有人呈上黄盖的书信。
师:信的内容是怎样的?请用横线勾出。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