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本站推荐]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三、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四、核心提示
新华社27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于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分别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第二篇:十二五计划内容
十二五计划内容:
1.“十一五”发展成绩奠定城市“十二五”发展基础
1.1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1.2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1.3 保障和改善民生
2.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就标示城市“十二五”发展高度
2.1 科学总结建国60年我国城市发展和城镇化经验
2.2 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
2.3 城市体系显著完善
2.4 城市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2.5 城市管理体制显著优化
2.6 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3.“十二五”及更长时间内我国城市发展呈现新趋势
3.1 区域一体化与城乡一体化
3.2 科学发展与以人为本
3.3 集群化与网络化
3.4 构建新型社区与市民社会
3.5 文化特色与品牌塑造
3.6 城市群与区域协同
4.中国城市“十二五”时期的基本特征
4.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点
4.2 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攻坚”的新阶段 4.3 城市化进程进入“内涵发展”的战略期 02 中国城市“十二五”发展趋势及任务分析报告 1.城市发展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1.1 从三个角度理解城市内涵式发展
1.2 准确城市定位、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是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实践结果
1.3 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是城市“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2.城市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1 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最优方式
2.2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
2.3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3.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抓手
3.1 城乡一体化制度极大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3.2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3.3 以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意义进一步凸现
4.1 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推进深层次改革的重要举措
4.2 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迈向“深水区”
4.3 滨海新区:为中国金融改革探路
4.4 深圳: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新经验
4.5 重庆:为推进城乡统筹提供新动力
4.6 成都:“全域成都”构建城乡体系新框架
5.城市群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5.1 城市群是推进区域协作联合的重要发展模式
5.2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 5.3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区域一体化 03 中国城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矛盾和问题研究报告 1.国际经济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增长方式亟待深刻调整
1.1 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1.2 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1.3 拉动内需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1.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2.各类民生问题备受关注,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加大
2.1 当前面临的不和谐问题更为广泛和深刻
2.2 当前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元
2.3 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更高
2.4 统筹兼顾成为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3.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任务艰巨
3.1 “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管理面临新课题
3.2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成为“十二五”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4.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课题
4.1 阶层结构变化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深刻体现
4.2 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4.3 “十二五”时期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两个切入点
5.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创新 5.1 竞争与合作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 5.2 我国城市竞争日趋激烈 5.3 制度创新是“十二五”时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6.城市面临各类风险增多,城市治理任务更趋繁重
6.1 城市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6.2 我国城市治理模式亟待转型
6.3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城市治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
吕晓蕾 19:27:36
在网上给你找了一篇安检的,题目是:与祖国同奋进,与企业同发展。
大家上午好!我叫孙聪,来自安保公司一部一科百合班。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演讲比赛,与各位交流心得,为安保公司发展出谋划策,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奉献无悔青春,唱响安保之歌》。
身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感到莫大的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安保里的青年员工,能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兴旺添砖加瓦,为首都机场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青春,我更是感到光荣和幸运。
革命战争年代,一曲《义勇军进行曲》唤起无数热血青年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斗牺牲。新中国成立初期,“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响亮口号燃起一代团员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改革开放初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响彻祖国大地,成为激励一代青年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如今,“我与祖国共奋进,与企业同发展”又成为我们当代青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出的时代最强音。
“与祖国共奋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企业同发展”则是我们青年人实现理想和价值的必经之路。作为安保里的年轻人,我深知,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
有人曾问过一位哲学家这样一个问题,“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个富有哲理的小对话能给我们太多的启示:为什么汹涌的波涛蕴涵着激荡一切的无穷力量,正是因为有那一滴滴海水的力量汇集;而那一滴滴水,也只有纳入大海的怀抱里,才能以多样的形态来证明和展示自己。安保的今天不就是这滴滴水珠汇聚而成,而这滴滴看似渺小的水珠,正是在这个集体的大海里,实现了生命的价值,获得了充盈的力量。
早在培训班上,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安保事业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和所取得的光辉成绩。是多少代安检人用青春铸就了保卫祖国航空安全的生命颂歌。生命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因为生命的光环,一个个看似平凡的身体赋予了安检人独有的坚强灵魂;因为青春的绚丽,一个个懵懂的少年捍卫着代表荣誉的“蓝色盾牌”。
为表彰先进,激励员工队伍,公司对2006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与了表彰奖励,2007是集团公司的价值年,也是安保公司创业之后的关键年——成长年。在这里我要问大家,在每一位的心里什么是最有价值的员工?是接受很多的表扬信吗?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吗?是那些服务标兵吗?
在我们的团队里,有这样一个人——苏湘。2006年10月的一天,我们得知苏湘的爸爸患了肝癌!爸爸病了,女儿一定很着急,一定很心疼,尤其是这样的不治之症——癌症!可是苏湘仍然坚持工作在安检现场!~我们每天都不曾想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可是它竟然真的降临在一个仅仅22岁的女孩身上!~一个女孩每天要为空防安全辛辛苦苦的工作,下班后又要为爸爸那高昂的医疗费用而发愁!小小年纪的她承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生活重担!春节就要到了,爸爸想和她一起过新年,可是苏湘看到别的同事因为想家而落泪,毅然放弃了休假!没有陪爸爸回家过年。她心里其实也很想回去陪爸爸。可是竟把这样的机会让给了别人!有一次晚上回家的路上,我遇见了她,只见她正坐在车里掉眼泪,原来她爸爸的病更加严重了,吐了一地的血。可是家里所有的钱都已经用在了为爸爸治病上,眼看着家里再也拿不出钱了,爸爸放弃了治疗!„.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苏湘没有被生活打倒,主动要求战斗在安检第一线——人身现场。并连续四个星期查出的违禁品获得部里第一名!就在这个时候,爸爸真的离她而去了。听到这个噩耗时,她哭了。一遍又一遍的呼喊着爸爸、爸爸„.就是这样的一名员工,舍小家,顾大家,从没请过一天的假!送走爸爸以后,又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这不就是我们身边的徐秀丽吗!苏湘是来自一线的最普通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立足岗位做贡献,扎扎实实干工作。她是平凡而又是伟大的,是广大员工的优秀代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这不正是安保公司最有价值的员工吗?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我们是升起的太阳,我们的战场便是这足下的土地,我们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像我们的前辈们那样,勇敢的战斗在安检的第一线,“敬业工作、确保安全、作有价值的青年”就是我们对企业的誓言。让我们的青春焕发出无限力量,为实现企业的远景做出应有的贡献。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时针旋转,不紧不慢地,才发现青春的诗篇已随着号百转型的战略目标及发展一同奔跑在岁月的年轮上。这一刻,我惆怅了,这是怎样变换着的三年;在这期间我们的企业经历着怎样的改革与创新的磨砺;同事们又是怎样共同协作、发挥集体凝聚力完成企业使命的。
回首走过的三年时间,那些酸甜苦辣、那些震撼经历、那份感动、那份热情都还历历在目。
一次偶然的机会,不习惯深圳杂乱空气的我一个人逃回了家乡,选择了现在的客服工作。或者是因为一颗不善安定的心,亦或者是喜欢上了这份工作的与众不同。当我踏进话务大厅的第一刻起,我便被这种“纯美的微笑”氛围所感染,只是这种“纯美的微笑”在形式上是独立的,却又让人深感温暖、甜蜜的。那时候,心中便燃起了一种期待,我的第一个客户将会对我的感知度如何?
跟师结束后,开始独立上机。每天的操作流程,启动、签号,接线、戴麦、查号,习惯性动作开始学会一气呵成。作为一名话务员,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是难以想象的。特别是遇到外地客户查询私企单位,面对语言障碍和单位的模拟两可会很难沟通,这便是考验你耐性,工作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当你成功办理一个业务,当你耐心解答一个疑难,当客户满怀诚挚的表达一份谢意时,那一刻,我相信你不会不为之自豪。我们这个特殊行业是以服务、销售一体化。仅仅通过一根曲扭的塞绳来搭建你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依靠小小的耳麦传递你的那份真情服务和信任度。看似简单,却需要加倍努力,无一不是需要全力以赴的用心去完成。
每一位员工的努力都是公司前进的力量,成长的动力。同时公司也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让我们的人生阅历得以丰富,让我们的人格得以锤炼。如果说公司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不如说公司是一个永恒的舞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角色。也许在前一场戏里你只是个背景,经过不断的努力你就可以在下一场戏中成为一个主角。而我们作为公司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一代,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我们年轻人的资本。让自身的价值随着公司的成长不断提高。
转眼,114已经由简单的查号台转型发展为综合信息服务台。在此期间,号百经历了一次大的改革与蜕变。因此,除了之前话务组,还增加了商旅组、市场部,即为公司的员工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关健在人,人是决定因素,是公司给了我们这样的锻炼机会。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与公司共成长。现在的号百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全业务融合发展。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号百中心又树立了新的目标,进入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发展的第二阶段:攻
吕晓蕾19:28:1
5不知道你要讲的重心是什么,开头最好结合你的中心思想把十二五的相关内容概括讲几条,这样才扣题。
伊甸樱桃 14:05:3
3时针旋转,不紧不慢地,才发现青春的诗篇已随着号百转型的战略目标及发展一同奔跑在岁月的年轮上。这一刻,我惆怅了,这是怎样变换着的三年;在这期间我们的企业经历着怎样的改革与创新的磨砺;同事们又是怎样共同协作、发挥集体凝聚力完成企业使命的。
回首走过的三年时间,那些酸甜苦辣、那些震撼经历、那份感动、那份热情都还历历在目。
一次偶然的机会,不习惯深圳杂乱空气的我一个人逃回了家乡,选择了现在的客服工作。或者是因为一颗不善安定的心,亦或者是喜欢上了这份工作的与众不同。当我踏进话务大厅的第一刻起,我便被这种“纯美的微笑”氛围所感染,只是这种“纯美的微笑”在形式上是独立的,却又让人深感温暖、甜蜜的。那时候,心中便燃起了一种期待,我的第一个客户将会对我的感知度如何?
跟师结束后,开始独立上机。每天的操作流程,启动、签号,接线、戴麦、查号,习惯性动作开始学会一气呵成。作为一名话务员,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是难以想象的。特别是遇到外地客户查询私企单位,面对语言障碍和单位的模拟两可会很难沟通,这便是考验你耐性,工作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当你成功办理一个业务,当你耐心解答一个疑难,当客户满怀诚挚的表达一份谢意时,那一刻,我相信你不会不为之自豪。我们这个特殊行业是以服务、销售一体化。仅仅通过一根曲扭的塞绳来搭建你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依靠小小的耳麦传递你的那份真情服务和信任度。看似简单,却需要加倍努力,无一不是需要全力以赴的用心去完成。
每一位员工的努力都是公司前进的力量,成长的动力。同时公司也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让我们的人生阅历得以丰富,让我们的人格得以锤炼。如果说公司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不如说公司是一个永恒的舞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角色。也许在前一场戏里你只是个背景,经过不断的努力你就可以在下一场戏中成为一个主角。而我们作为公司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一代,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我们年轻人的资本。让自身的价值随着公司的成长不断提高。
转眼,114已经由简单的查号台转型发展为综合信息服务台。在此期间,号百经历了一次大的改革与蜕变。因此,除了之前话务组,还增加了商旅组、市场部,即为公司的员工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关健在人,人是决定因素,是公司给了我们这样的锻炼机会。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与公司共成长。现在的号百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全业务融合发展。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号百中心又树立了新的目标,进入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发展的第二阶段:攻坚突破期。
时代的步伐在迈进,公司的发展刻不容缓。新一届的领导们高瞻远瞩,正在为公司的明天运筹帷幄。我相信在大家同舟共济、并肩作战的拼搏下,号百中心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第三篇:十二五规划有关内容
前瞻“十二五”规划的四个“大方向”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指标确立,应当“好”字当头促发展,重速度更要重质量。今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以“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十二五”编制的关键一年。为此,记者近期调研采访了国内多位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主管官员和权威学者,倾听他们对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期望和建议,对“十二五”规划进行前瞻性的探讨。
理性确定经济增速
山东经济学院教授李新运承担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定量测算》。他说,经济增长速度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指标,但确定“十二五”经济增速,“需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行性、趋势性、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增长的连续性保证了合理增速。”李新运分析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平均增速为9.8%。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十一五”前4年我国GDP平均增长10.7%。虽然2008年和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随着国家4万亿元投资和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显现,2010年GDP增速会有明显回升。他的分析结论是,“十二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速确定为9%左右较为合适。
“能源环境的可承受力决定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应适度控制经济增速。”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分析说,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每年30亿吨原煤的开采量,已达到开采极限。按照8%的适度经济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耗量将达到60亿吨标准煤。如果保持10%以上经济增速,资源和环境的代价都太大,“建议‘十二五’年均经济增速控制在8%左右。”
不过,保持就业稳定对经济增速也提出了客观要求。我国现阶段社会事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一定的GDP增速做基础,而就业问题事关民生之本和社会稳定。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000万,只有经济增速达到8%左右,全年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供如此大量的新增就业岗位。
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受访专家都表示,“十二五”规划应当理性对待增长速度。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当前阻碍科学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地方政府根深蒂固的“GDP情结”,“国家规划目标几乎成为各省市增长目标的底线。”他举例,“十一五”规划各地区制定的GDP增长率平均值为10.1%,大大超出全国GDP增长率7.5%,而且层层加码,地市级平均值达到13.1%,县级平均值达到14.2%。“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表明,地方经济发展仍是“GDP挂帅”的思路。
因此,胡鞍钢强调,“‘十二五’规划制定经济增速目标,应吸取前几个五年规划的经验和教训,防止掉入‘低质量高增长模式’,即片面追求GDP规模扩张、数量驱动,盲目攀比高指标、高速度,而忽视提高增长质量和降低发展成本,导致经济结构调整滞后,投资消费比例失衡,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压力加大,宏观经济大起大落。”
“在转变产业结构方面,应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告诉本刊记者,200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6%,与发达国家70%左右的平均水平相比,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与此同时,应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十二五”期间把居民消费率从目前的35%提高到50%。
“这就要求,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梅松、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鲁仁等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走低消耗、低排
放、高附加值、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强结构调整指标执行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回顾道,“十一五”规划中的主要经济结构指标有4个,分别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城镇化率,都是预期性指标。
他具体分析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预期目标为43.3%,但到2009年只达到42.6%,和2005年相比增加了2.3%,慢于每年增长0.6%的预期;2008年的服务业就业比重虽然比2005年提高2%,但在余下的两年里再提高2%仍有一定难度;200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2005年提高0.32%,达到1.62%,比预期目标仍然低0.38%,如果按照过去4年的速度增加这一方面的支出,到2010年很难完成预期目标,这说明和GDP总量的扩张相比,在科技进步方面的投入仍然相对偏少和缓慢。此外,“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的目标也难以实现,2008年这一比重仅达到3.48%。
胡鞍钢认为,从定量评估的角度看,反映经济结构类的指标很难如期完成,这表明中国已经持续两个“五年规划”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可以说,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路径依赖的习惯作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向传统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老路回归。”“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1%,整个经济增长是由工业主导、工业带动的。”受访专家分析指出,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998年的50.8%提高至2008年的70.8%,甚至高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最高水平。从各地情况看,除了北京等少数地区之外,几乎全国各地都在推行“工业强省”、“工业强市”、“工业强县”,甚至是“工业强镇”的主导战略,“这是典型的GDP挂帅、投资挂帅的传统增长模式。”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告诉本刊记者,2009年我国GDP重新核算总量增加了5000亿元,多数来自服务业,也许到明年这个时候才能知道服务业指标最终能否实现。但即使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我国服务业相对制造业的规模也是明显落后。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8.5%;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规模的16%左右,为全球第二。但服务业占比和发展水平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因此,“十二五”规划的结构调整指标,多位受访专家都认为必须加强各级政府执行的力度和考核约束,否则“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就有因之失败的可能。强化减排指标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规划前4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幅达15.69%。据测算,2006年至2009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1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66%,两项减排目标分别提前超额完成和完成在望。
何建坤说,虽然与“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预期目标相比,目前实现的节能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要求今年必须下降5%,难度很大。但预计到今年底,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还是能够基本实现。
杨伟民认为,“单位GDP能耗取决于分子和分母的相对关系,虽然我国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但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速度太快,按这个速度下去,国内自有资源和国外进口资源都是不够用的。”
因此,在他看来,仅靠降低单位GDP能耗是不够的,还应从能源消耗总量来进行控制。同时,可考虑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耗两个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促进由“高碳增长”向“低碳增长”转变。来自专家的建议包括:
其一,建立“低碳化”能源结构。我国应逐步建立“低碳化”的能源结构,建议新增包括“可再生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等“绿色指标”,积极出台财政激励和扶持引导政策,鼓励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使用,改变当前大量使用煤炭的传统能源结构,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其二,改革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与价格政策,让“市场手段”发挥更大作用。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电价政策,对高耗能行业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引导全社会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加大力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利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节能汽车、节能灯等。
其三,实行鼓励企业增加节能减排投入的政策。允许企业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费用,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并计入成本,专款专用。在银行业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战略,严格限制向高污染、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项目和纳入违规排污“黑名单”企业贷款,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企业及项目加大信贷支持。
其四,适当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种类。我国仅对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种主要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是不够的,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适当增加氨氮、氮氧化物类以及重金属等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指标,以增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倾力补足社会建设“短板”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被置于“十一五”规划重要位置的民生和社会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与高速增长的经济目标相比,社会建设仍显薄弱。和超额完成的经济增长类指标相比,反映经济结构类的指标进展较慢,要达到预期目标有一定困难,同时社会建设的力度和效果尚显不足。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认为,“当今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社会结构却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可以说,社会建设比经济建设滞后了15年。”以社会阶层结构为例,工业化中期阶段,中产阶层应该达到40%以上。而2008年中国只有23%,离现代化国家应有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还有很大距离。
一是财政投入不足。据有关机构统计,中等收入国家在基本保障方面的平均财政支出大约占GDP总量的10.3%,我国这一数值只有5.4%。教育、卫生、住房、社会救助、社会养老5个方面的财政支出比重,均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受体制因素制约,财权、事权划分不清,财权上移、事权下沉,加上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削弱了地方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影响了民生政策的落实。
三是公共政策仍需加强民主化、科学化、透明化以及必要监督,干部考核体系往往更看重经济增长而忽视了民生目标。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为本刊记者讲述了一件事:他前不久受邀参加了一个地方“十二五”规划编制研讨会,发现参与者基本都是经济部门,大家热衷讨论的也都是经济增长,“在一些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民生保障和改善类指标只占到20%左右。有限的民生指标还存在重保障面轻保障水平、重人均水平轻社会公平等问题。”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十二五”规划应该在社会建设方面作出强有力的政策部署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任务。(记者 刘雅鸣 王志 李江涛)
1.“十一五”发展成绩奠定城市“十二五”发展基础
1.1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1.2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1.3 保障和改善民生
2.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就标示城市“十二五”发展高度
2.1 科学总结建国60年我国城市发展和城镇化经验
2.2 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
2.3 城市体系显著完善
2.4 城市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2.5 城市管理体制显著优化
2.6 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3.“十二五”及更长时间内我国城市发展呈现新趋势
3.1 区域一体化与城乡一体化
3.2 科学发展与以人为本
3.3 集群化与网络化
3.4 构建新型社区与市民社会
3.5 文化特色与品牌塑造
3.6 城市群与区域协同
4.中国城市“十二五”时期的基本特征
4.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点
4.2 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攻坚”的新阶段
4.3 城市化进程进入“内涵发展”的战略期
02 中国城市“十二五”发展趋势及任务分析报告
1.城市发展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1.1 从三个角度理解城市内涵式发展
1.2 准确城市定位、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是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实践结果
1.3 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是城市“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2.城市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1 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最优方式
2.2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
2.3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3.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抓手
3.1 城乡一体化制度极大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3.2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3.3 以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意义进一步凸现
4.1 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推进深层次改革的重要举措
4.2 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迈向“深水区”
4.3 滨海新区:为中国金融改革探路
4.4 深圳: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新经验
4.5 重庆:为推进城乡统筹提供新动力
4.6 成都:“全域成都”构建城乡体系新框架
5.城市群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5.1 城市群是推进区域协作联合的重要发展模式
5.2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
5.3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区域一体化
03 中国城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矛盾和问题研究报告
1.国际经济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增长方式亟待深刻调整
1.1 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1.2 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1.3 拉动内需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1.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2.各类民生问题备受关注,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加大
2.1 当前面临的不和谐问题更为广泛和深刻
2.2 当前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元
2.3 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更高
2.4 统筹兼顾成为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3.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任务艰巨
3.1 “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管理面临新课题
3.2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成为“十二五”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4.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课题
4.1 阶层结构变化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深刻体现
4.2 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4.3 “十二五”时期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两个切入点
5.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创新
5.1 竞争与合作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
5.2 我国城市竞争日趋激烈
5.3 制度创新是“十二五”时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6.城市面临各类风险增多,城市治理任务更趋繁重
6.1 城市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6.2 我国城市治理模式亟待转型
6.3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城市治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
第四篇:十二五规划内容
四、十二五规划发展原则
民政工作社会化。积极动员、鼓励、扶持、吸引社会力量,融纳社会资金,推进民政事业发展。
民政工作法制化。加强民政法规体系建设,促进依法行政,保证民政工作在法制轨道内规范、高效、有序运行。
民政工作人性化。立足“以人为本”,确立民政发展理念,确保民政价值取向、管理服务行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相一致。
民政工作现代化。以“数字化民政”建设为手段,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传输网络化和民政管理科学化,提高民政工作效能。
五、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
(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强化基层保障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全面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实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到十二五末,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运行更加规范、顺畅,保障面占应保障数的100%,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居民的生活都得到有效保障。
2、完善各项专门救助制度。以建立完善制度、理顺有关部门关系为重点,总结积累经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到十二五末,全面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乡医疗救助、助学、住房、取暖和法律援助等救助制度,有效解决特困群众因病返贫及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难题,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生存、生活、学习等权利。
3、完善救灾救济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督查机制,全面落实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和救灾监控探视制度。全面加强救灾应急队伍组建、救灾物资储备、救灾装备配置、灾害信息评估、紧急救援、灾情监测、预警、救助捐赠等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县、乡(镇)二级减灾、防灾、救灾信息网,普及减灾、防灾、救灾知识,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及时有效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健全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构建和谐社区和村镇
1、健全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县、镇、社区管理关系,明确社区组织职能职责,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规定,建立社区事业投入发展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新
格局。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到十二五末,使城乡社区居委会服务站建成率达到100%,使社区服务走上产业化、实体化和社会化发展道路。社区具有实践经验的专职管理人员和服务特长的专业志愿者,服务组织建设得到普遍加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使社区真正成为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群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建设和谐**打下良好基层和谐基础。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大力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未来五年,使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和开拓创新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全县村民自治模范乡镇达到乡镇总数的90%,村民自治模范村达到总数的80%。
(三)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1、稳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全县各级各界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双拥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人民军队建设,协调军地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军民共建活动,全面落实抚恤、补助、优待等政策规定,将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未来五年,县和3个乡镇连续达到双拥模范县(乡镇)标准,力争得到国家或省市命名,优抚对象的生活达到城乡中等以上生活水平,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全面解决。
2、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探索建立安置就业、扶持就业、经济补偿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安置退役士兵的保障体系,加大退役士兵安置经费投入,加强对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训和就业中介服务,加大军地两用人才和优秀士兵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育才、荐才、用才一体化服务。十二五期间,每年都按照一定比例,将自谋职业补助经费和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列入预算,建成复员退伍士兵管理服务中心,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四)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社会福利事业投入,进一步建立完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事业,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兴建和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社会福利事业运行机制。到2010年,兴建一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未来五年,力争兴办3所50张床位以上的民办福利机构,公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设置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的要求,基本形成以国办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格局。
2、建立完善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在城市依托社区,不断加强尊老、敬老、助老宣传,强化居家养老意识和责任,大力兴办居家养老院,妥善解决空巢老人难以自理等难题,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农村要在强化家庭养老责任的基础上加大以敬老院为依托的“五保”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寄养社会老人业务,拓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功能,做好散居五保老人和空巢、独身老人的供养服务。2015年前新建、改建、扩建敬老院6所,每所设置床位均达到30张以上。到十二五末,社区、7个乡镇全部建成“星光老年之家”,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城镇“三无”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全额救助,农村特困老年人救助标准达到500元/年。继续实施9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政策,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
3、积极推动福利彩票销售力度。进一步理顺彩票发行体制,不断加强发行网点建设和队伍建设,拓展发行空间,积极探索新的发行方式,推动福利彩票销售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电脑彩票销售每年保持增长15%。
(五)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1、加快培育发展民间组织。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培育市场需要、社会需求、群众欢迎的各类民间组织。在农村,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效益好、作用发挥突出、对当地经济有影响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城市,重点扶持、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和社区民间组织,促进民间组织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探索建立民间组织自我发展、自律管理机制和诚信评估社会监督体系。建立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打击非法、违法民间组织的综合治理机制,城市民间组织数量年增长率达到15%以上,诚信自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稳妥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按照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新途径,大力推进农村村委会合并和城中村改居、村居整合等工作,依法加强行政区域界线和地名管理工作,加强地名数据库建设,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和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全面推进地名标准化进程。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到期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3、推进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法制化建设。积极推进婚姻登记改革,建立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婚姻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婚姻登记率达到95%以上,婚登合格率达到100%。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建设占地面积300亩左右的公墓区2家。加强收养登记工作,建立国家供养、个人收养、家庭寄养等多样化机制,实现收养登记要件、材料出证、信息资料收集储存微机化管理,收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新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六)重大项目
1、城乡低保及特困救助项目。(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综合十一五末全县低保工作情况,十二五末全县低保人数5000人左右,年需保障金1000万元,合计5000万元。(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未来五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预计在8000—1人之间(含移民),按照每人每年800元的平均补差计,年需资金约900万元左右,合计4500万元。(3)城市医疗救助资金。未来五年,全县城市基本医疗救助按年救助5000人左右计,人均150元,大病医疗救助按年救助300人左右计,人均8000元,年需总资金约240万元,五年合计1200万元。(4)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资金。按照《甘肃省农村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级财政按当年农业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列支,十二五末全县农业人口预计在16万人左右,年需资金16万元,合计80万元。城乡特困群众大病救助年均1000人,人均8000元,年需800万元。五年合计4000万元。
2、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年争取省市资金30万元以上,逐年扩建城乡社区办公服务用房50平方米以上。
3、民政信息化建设项目。(1)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统,投资规模50万元;
(2)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投资规模30万元;(3)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服务、婚姻登记、民间组织、殡葬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投资规模30万元;(4)民政局办公系统投资规模15万元。以上项目所需资金通过争取省市专项资金、财政列支和自筹等方式解决,十二五期内分步建成。
4、民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救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兰州市救助站**县救助分站建设项目,争取省市县投资500万元,2012年全面建成。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各级政府将民政事业重大项目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将各项民政事业费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探索建立稳定的民政事业资金投入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民政资金转移支付,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民政事业,加强福利彩票发行和开展慈善捐助活动,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改革民政行政体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
(二)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在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城乡社会救助等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基础上,抓紧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衔接和落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并落实社区服务、社会福利、退役士兵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其他民政地方性法规政策,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强化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廉洁公正的执法队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民政事业自我发展机制。进一步深化民政企事业单位的改革,通过政策支持和改制,建立现代化制度,使福利企事业工作全面走向市场;通过转换社区服务、老年福利服务、殡葬服务等单位经营机制,逐步向市场化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对福利院实施社会化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民政企事业单位自身活力,促进民政企事业单位自我发展和提高。
(四)建立民政工作现代化运行机制。建设以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统、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为主体,延伸至民政oa管理系统,基本涵盖民政大部分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全县民政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通过实施与重点业务相结合的“数字民政”工程,建成覆盖全县的民政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民政工作效能和水平。
(五)建立一体化强势民政队伍和民政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机构建设,协调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在各乡(镇)加强民政办公室工作,配齐、配强乡镇、社区基层民政部门工作力量,落实好基层民政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以为民、务实、清廉、高效为内容,不断强化对各级党委各类民政工作人员及社区、村委会干部民政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不断壮大民政工作力量,逐步形成以社区、乡(镇)民政办为基础的县乡(镇)一体化强势民政管理机制,推动和保障全县民政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资料:教育城
第五篇:顺义十二五规划内容
顺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八部分)
规划实施
一、加强资源保障,完善政策配套
以国家和北京市各项政策为依托,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运用多样化的资源配置手段,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制订实施公共政策,确保规划目标的完成。
(一)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财政保障
优化公共财政结构,逐步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各级财政支出的比重,重点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支出需要,重点支持潮白河以东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加强人性化的纳税服务工作和精细化的税源管理工作,增强财政保障和支付能力。拓宽融资渠道,规范和促进投融资平台的建设,防范财政风险;积极争取国家和市政府资金,规范使用管理,确保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合理调控土地,加强集约利用
坚持集约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合理调控土地供应总量和结构,在确保生态建设要求的基础上,优先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重点产业发展用地,不断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三)依靠政策支撑,完善考核监督
配合顺义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制定配套政策,重点支持汽车和航空两大产业集群发展,为鼓励自主创新、完善公共服务、推进城乡统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优化城市运行,制订出台一批专项政策法规,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完善考核监督,明确规划实施的进度要求和责任落实,各相关部门在规划纲要基础上完善编制专项规划,制订规划实施计划和发展计划,促使规划任务有计划、按步骤落实。
(四)加强规划衔接,强化公众参与
加强与市级相关规划、顺义新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与各专项规划、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等重点功能区规划的衔接。
强化公众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参与机制。积极广泛地组织好规划宣传,发挥公众在实施规划中的参与作用,鼓励公众对规划实施状况进行监督,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发展支撑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切实推进规划实施和确保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配套22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其中产业项目投资比例达到45%,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比例达到20%,生态能源项目投资达到10%,社会事业项目投资达到5%,回迁房、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投资比例达到10%,其他项目比例10%。积极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工作,抓好现有重大项目储备库中投资项目的尽快落地实施,同时继续加大招商引资
力度,有效保障“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一)产业项目
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主要包括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项目(约13亿元),海航综合配套基地、中国航信数据中心和公司总部等航空产业集群建设项目(约438亿元),现代三工厂、北京汽车产业研发基地、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基地等汽车产业集群建设项目(约212亿元),中信国安-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29亿元),以及宝德阳触控手机模块(20亿元)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首钢冷轧二期(罩式退火生产线)(6亿元)、航天科工产业园(111亿元)等其他重大项目,北京银行总部基地(10亿元)、民生银行总部基地(8亿元)等金融产业建设项目,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150亿元)、金街悦港城(10亿元)、东风区域商业中心(10亿元以上)。
(二)基础设施
储备基础设施类项目主要包括水、电、气、暖等综合基础设施、路网、重点市政配套设施等。完成轻轨M15号线建设,启动L1号线北延和S6号线规划建设,完成通怀路、东部发展带联络线等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加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新建3处水源地、新建3座水厂、扩建1座供水厂。新建7个再生水厂和1个水质净化工程,新建污水管网125公里,完成城区老旧管网改造180公里。建设高压气源站6座及高压管线、中压管线共170公里。新建、改建热源及配套供热管网、热力站建设。完成22项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和改造。
(三)社会建设
重点完成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全面落实校安工程,加快牛山一中,十中、九中、南彩小学等中小学扩建工程。完成区医院急诊病房综合楼、区精神病医院综合康复病房楼、公共卫生业务综合楼,新建1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启动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空港医院、第二医院、卫生学校迁建、扩建工程,城区内新建2所A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新城、重点镇的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新建4所、改扩建5所镇级敬老院,建立300个村(居)级托老所,改扩建区级养老社区服务中心,新建一所床位不少于100张的儿童福利院,完成殡仪馆迁建工程、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工程。推进政务数据中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等项目建设。
(四)生态环境
投资重点用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完善和提升潮白河景观体系,开展河流综合生态治理工程、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整治水体污染,新建潮白河、温榆河、小中河、方氏渠、箭杆河5个湿地保护区,完成重点城镇中心公园建设,实施道路、河流、水源保护区和农田周边的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加强对铁路两侧、M15号沿线、河道两岸以及生态走廊、交通主干道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