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是什么阻挡了我的爱——读《人生》
是什么阻挡了我的爱
——读路遥《人生》有感
读完了路遥的《人生》给我带来了对人生不尽的思考:感叹人生的无常变化,感慨命运对人生的捉弄。多少人总是这样,在命运面前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琢磨不透的命运人生总是在你的生活中开这样那样的玩笑,时而然在你还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让你飘到了胜利的巅峰,又会在没有任何预示的情形下让你跌倒失落的谷底,跌你个毫无防备,遍体鳞伤,甚至使你对生活绝对失望,不敢再抱有任何幻想。当你拨开曾经胜利的云霞和失落的阴霾时,永恒的阳光会让你发现,命运的恶作剧只是让你在跌宕起伏、飘忽不定的道路上转了一个圈——
思考人生、命运,这个主题太大(况且自己还是个涉世不深的小青年),不敢说有了怎样的思考,又有了怎样的结论,姑且对路遥《人生》中的几段爱情命运谈谈自己的想法。
无疑《人生》中高加林的爱情故事,是作品爱情方面的主要线索。撇开高加林的事业遭遇不谈,他与刘巧珍、黄亚萍分分合合的爱情纠葛是作者极力打造的对象,也成了最受读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其次,青年德顺爷与灵转的凄美爱情,黄亚萍与张克南曲折爱情(姑且也叫做爱情吧)这些也都曾撩起我们的关注,引发我们思考。
其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情感纠葛作为主要的爱情故事一直贯穿整部作品,是作品的重头戏之一。当高加林事业接连失意:没能考上大学,又丢掉了民办教师的工作回到家里做起了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农民的时候,对于高加林自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甚至使他对生活失去的希望,他正绝望地准备做一名和父亲他们一样的一辈子待在土地上的农民。而与此同时,勤劳美丽的刘巧珍却看到了希望,在她看来高加林这样就又回到了农村,又回到了她的身边,她的加林哥离她更近了。于是,巧珍在爱情上没有犹豫,她对加林哥展开了大胆的追求。从主动跟加林说话,送加林自己种的甜瓜,到帮加林‚卖馒头‛,从大胆地跟加林表白,为加林打扮自己,听加林的话刷牙,支持加林进城工作,一直到艰难地跟加林分手,以及到加林落寞归来时还为加林着想——从以上巧珍的种种追求爱情的行径,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姑娘对于爱情的纯真向往和执着追求,我们也不得不对这个姑娘的阳光开朗的性格和敢爱敢做的精神感到敬佩,更被她的甘愿为爱改变为爱牺牲的性情和体谅爱人、理解爱人的胸襟所折服,同时我们也会为她爱情路上的挫折发出了同情的叹息。从这段爱情的另一个当事者——高加林的身上,我们也会看到爱情小溪在他心里流淌过的痕迹:从对巧珍爱意的毫无察觉,到意识到巧珍的心意,从自己也爱上巧珍,到与亚萍在一起时还对其默默不忘,以至到与亚萍分手时发现自己还一直都爱着巧珍——从以上加林心里历程,我们也可以承认加林是爱着巧珍(至少是爱过巧珍)的。
回过头来想一想,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也有过羞涩含蓄,比如:巧珍经常暗地里关注着加林,送给加林哥自己中的甜瓜,两人卖完馒头后回来开始时的别扭;也有过甜甜蜜蜜:夜晚频繁约会,巧珍为加林刷牙打扮,加林给巧珍买头巾,在一起互诉衷肠;也有过轰轰烈烈:两人一起骑车进城让全村的人看,一起对抗巧珍父亲,一起顶住全村的舆论——但是,这段令人钦佩、令人羡慕的爱情最终还只是一个无花果,曾经的爱人最终分道扬镳。而其中的原因不光是来自外界的压力,更主要的确是来自他们自身。从爱情的一开始,两人都一直有着对这段爱情的不信任,两人内心一直存在着种种矛盾:
在巧珍的心里,当高加林高考没考上大学时,她却意外的高兴,因为她感觉‚加林哥离我又近了‛。当加林正在因丢掉民办教师的职务而悲痛时她再一次高兴了起来‚她为他当了农民而高兴‛而‚又同时为它的痛苦而痛苦‛在关于加林进城工作的问题上,‚从内心上讲,她不愿意让加林离开高家村,离开她;她怕失去他‛,‚ 但是,当她看见亲爱的人苦闷成这个样子,又很想叫他出去工作。这样他就会高兴和愉快的。要是加林高兴和愉快,她也就感到心里好受一些。‛在高加林进城工作以后,她的心里也是非常矛盾,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尽管爱你爱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在高加林对巧珍提出分手时巧珍的矛盾心理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她尽管深深地爱着加林哥,但是依然坦然地接受了分手。
而种种矛盾同样也存在于高加林的心里。巧珍第一次送他甜瓜,那时高加林‚他在感情上对这个不识字的俊女子很讨厌的,因为她姐姐是高明楼的儿媳妇!‛但当巧珍帮他卖完馒头之后,夜路上他们却第一次亲热了,而‚高加林进了村子的时候,一种懊悔的情绪突然涌上他的心头。他后悔自己感情太冲动,似乎匆忙地犯了一个错误。他感到这样一来,自己大概就要当农民了。‛他一方面极力地躲避巧珍,把自己麻痹在沉重的体力劳动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是多么地思念着巧珍,他感觉到巧珍成了他‚最亲的人‛。当他有机会进城做记者的时候,事业和爱情的矛盾有一次摆到了他面前。这个矛盾最突出的是在他重新遇到了黄亚萍——这个他同学时代最难忘记的人的时候,‚高加林预感到的暴风雨终于来到了,内心激烈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他要进行‚一场非常严重的抉择‛他要把‚黄亚萍和刘巧珍放在一起比较‛:一个是‚有文化,聪敏,家庭条件也好,又是一个漂亮的南方姑娘。在她身上弥漫着一种对他来说是非常神秘的魅力。‛而且她还能在他事业上给他极大的帮助——这个当然是高加林非常看重的。另一个是善良、美丽、勤劳,而且又对他极度顺从、呵护的农村姑娘。但是‚毫无疑问,黄亚萍和刘巧珍放在一起比较,不平衡是显而易见的‛他最终还是抛弃了巧珍这块金子——尽管他也担心巧珍以后的出路,也怕巧珍会痛不欲生。
而这些个顾虑和心理矛盾究竟来自哪呢?究竟是什么使这对爱人面对爱情心怀迟疑、左右摇摆呢?为什么我又说他们爱情的失败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呢?让我们一起再联系青年德顺爷与灵转的凄美爱情,黄亚萍与张克南曲折爱情做一下比较,甚至也结合一下刘巧玲和高明楼大儿子的婚姻,或许能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点和相似点:
青年德顺也曾经有过一段短暂而又美丽的爱情,正如他自己所说那是比谁都‚恋的爱‛。那时他结交了店主家的‚长得比咱县剧团的小旦都俊样‛的女儿,两人也有过一段甜蜜美好的时光,但最终灵转还是被逼嫁给了一个商人——尽管她有万般不愿,而德顺爷也一直没有忘记她,让她‚活在心中‛。另一段结局恰好相反的是黄亚萍和张克南的故事。学生时代黄亚萍是没有关注到张克南的,当毕业以后高加林已经和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时,黄张二人走到了一起。当高加林再一次以相同的身份和他们相遇时,黄亚萍依然决然地抛弃了一个对她百依百顺、呵护有加,而且还非常讨她爸妈喜爱的张克南,投到了高加林的怀抱。但高加林丢了工作,要再次回到农村去做农民的时候,他们的人生道路又发生了偏离,这时黄亚萍重新回到了她并不爱的张克南的身边。还有段作者着墨不多的刘巧玲和高明楼大儿子的婚姻,虽然不起眼,却还有着‚里程碑‛的作用:巧玲的父亲
刘立本是村里的‚二能人‛,高明楼是村里的‚大能人‛,‚‘大能人’和‘二能人’一联亲,两家简直成了村里的主宰。‛
结合上面几对人的故事,我们发现并没有什么爱情的黄亚萍和张克南,刘巧玲和高明楼的大儿子走到了一起,而相互恩爱的高加林和刘巧珍,青年德顺和灵转却各奔了东西,高加林和黄亚萍也没能走到一起。那么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什么阻挡了他们的爱情,又是什么左右了他们的人生呢?——是地位!是身份!
当高加林还在读书及以后当民办教师时,刘巧珍只是个农村姑娘,这时纵然巧珍对加林哥有百般爱恋也只能深埋心底,因为地位的不同,巧珍知道自己‚配不上‛加林哥,高加林也不可能喜欢上巧珍,因而也只能是默默的暗恋着高加林,甚至连最求的机会都不能有。而当高加林丢掉了民办教师的职务时,聪明的巧珍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加林哥离她近了‛,所以她抓住了机会对高加林展开了大胆的追求。此时高加林也正处于失落期,他断定自己只能做一个农民了,所以他接受了美丽善良的乔治巧珍的爱,即便他还有所不干。而当高加林离开农村到县城工作时,巧珍也意识到可能自己与加林走不到一起了。正如她所想高加林此时也发现自己与巧珍之间有了距离,而他与城里姑娘黄亚萍似乎更有共同语言,所以经过比较之后,高加林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巧珍,早已做好心理准备的巧珍也没有怨言得离开了加林。当高加林再一次丢掉工作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巧珍的原因,也是因为他又一次回到了与巧珍相等的地位了,但是此时的巧珍早已是别人的老婆了。高加林与黄亚萍之间的曲折故事也是这样:学生时代两人身份相同,可以有懵懂的爱意。但当加林落榜回到农村时,他们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所以当他们相遇时也只能以朋友之礼相待了。待高加林回到城里工作的时候,黄亚萍知道两人同样都是有工作的城市户口的人了,所以她愿意抛弃张克南而和自己相爱的人在一起了。然而命运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和人们开个天大的玩笑,高加林的再次丢失工作,也意味着两人的关系到得重新定位了。如果说高刘、高黄的爱情是曲折的,那么青年德顺和灵转的爱情则是个‚美丽的错误‛,一开始就意味着失败。因为店主的女儿和佣工的天然之别的地位差别,使得他们根本就不能走到一起。
按照这一说法,高巧玲和高明楼的大儿子,黄亚萍和张克南身份平等、地位相当、门当户对,能最终做到一起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当然,大家可能说我拿庸俗的身份地位来限制高尚纯洁的爱情,我这是愚昧落后的思想,前卫的思想是应该知道爱情是自由的,是不受任何外在的东西干涉的,只要两个人相爱就能够走到一起。但我认为这样爱情只能存在于小说和电视剧里(尤其是韩剧里这种‚自由‛更有体现),但现实之中即便是有也只是少数。工作、学历、收入、家庭背景等等一系列反映在分身和地位上的差异都会对我们的自由爱情产生阻碍,使得有情人终难眷属。
当然,以上感受只是限于这部作品的一个方面的一个角度的探讨,纯属一家直言,不足为争。
第二篇:谁阻挡了你的脚步励志美文
不想跑步,找一个借口只要几秒钟,但可能会影响你好几年。来吧,我们看看这些借口,其中有一些是你所熟悉的。
借口1:我的腿疼——先出门跑跑看吧
在一次长跑或是激烈运动后,你觉得身体好像背叛了自己。别慌,这是正常现象,学名叫做“延迟性肌肉酸痛”。这是因为身体在一定强度的运动后,肌肉纤维里产生的乳酸引起的。没错,感觉很糟。专业的意见是:如果肌肉在运动后开始酸痛,不管你有多累,下去。但运动量可以减少一些。25%是一个美妙的数字,如果你今天跑了10公里,那么第二天你应该跑的距离是2500米。这个运动量足以激活你的肌肉对于运动的记忆,但不会过多耗费你的体能,关节也不会承受过大的压力。乳酸消除的时间和运动水平有关系,职业运动员很快就不会有酸痛感了。
结论:运动后体内会堆积乳酸,最快消除乳酸的办法是低强度运动而不是睡觉。
借口2:外面太冷了——在室内热热身
在三九寒冬跑步,每次呼吸就像在喝液态氮气。冷空气会刺激呼吸道的敏感神经,容易导致肺部有灼痛感,最终让你掉头回家。应对办法很简单:在出门跑步前,先在家里用10分钟热热身。你可以跳一分钟绳,休息一分钟。然后再来一分钟的蹲起练习,再休息。原地蹦起10秒钟,再慢步走。这些热身活动会暂时耗尽免疫系统分泌的化学物质,再吸进冷空气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有灼痛感了。
结论:不管什么运动,热身都极其重要。
借口3:我遇到了瓶颈——别跑了,试试别的训练吧
你的跑步生涯就像一棵树,刚开始三个月的时候野蛮生长,但忽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成绩停滞了——熟悉的公路在面前延续,却像沼泽一样拖住你的脚。别害怕,你只是到了瓶颈阶段。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正确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缩短长跑运动员的瓶颈期。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点更多的力量和耐力。你不需要去练习举重或者骑大量的动感单车,最有效的练习通常都很简单:准备一个脚踏,跳上,跳下,然后反复。这个练习对于强化下肢肌肉群特别有效,所有和跑步有关的肌肉都涉及了。
结论:和一些辅助练习配合,会比闷头傻跑好得多。
借口4:我太胖了——开始可以跑慢点
你无须有C罗那样的身材才能享受跑步带来的快感。好消息是:地球上拥有好身材又跑得快的人永远是少数,他不会碰巧就是你的邻居。承认吧,我们的身材不完美,所以跑步才更有意义。有些身材很好的人通常都从事另一种运动,他们在初涉跑步的时候总是高估自己,经常超越身体的极限——后果就是受伤。()所以,还是一点一点地来吧,你的髂腰肌会为此而感激的。起步时最好每次慢跑30分钟,一个月跑三次,然后一个星期跑三次。每次感到需要提高时,多跑5分钟,千万别太多了。
结论:你不用对自己要求那么高。
借口5:我跑一会儿就无聊了——多换换场景
对于有些人来说,总是踏在同一条道路上,会觉得更有安全感,但更多的人的感觉是单调。得克萨斯A&M大学曾经针对92名田径运动员作了一项调查,发现以周为单位更换训练场地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表现,肌肉力量经测试也有略微的提高。所以尽量多换换跑步路线吧,也许在不熟悉的路线上会遇到一点麻烦,但在这种安全的探险中,你能跑得更持久。
结论:跑步就像旅游,不同的路线更好。
借口6:中断几天后就没动力了——你对了一小半
每天坚持不间断地跑步很容易受伤,关节和肌肉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髋部和背部也经常会出现伤病,到最后你可能就只能躺下让人给你按摩和冰敷了。所以我们不建议每天咬牙坚持,适当的时候骑骑自行车有助于放松身体的压力,不要有负罪感,只要记得路明天还在那儿就行了。
结论:路不会变,变的是你。
借口7:我没时间——跑步不需要很多时间
“没时间”这样的借口所有人都听过无数次了,以至于对很多人来说这已经变成了一个正当理由。一睁眼想起要去跑步,潜意识里立刻就出现这三个字。可其实我们并不是真的没有半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跑步。加拿大麦卡斯特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非常高效的训练方法:12次冲刺跑,每次持续一分钟,每跑一次休息75秒,一周跑三次,两周内的加速能力就会显着提高。所以,即使你真的很需要时间,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提高。再不济,你也可以在家里的跑步机上这么练吧。
结论:时间,挤挤总是有的。
借口8:我太累了——喝点儿牛奶
这可能是最常见的理由。从生理学角度上来说,恢复体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补充能量。如果还是不行,那么问题可能出现在睡眠上。睡前喝一杯红酒是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嫌贵,可以喝牛奶;当你第二天早晨准备出门跑步前,最好也喝一杯热牛奶。据英国《临床营养研究》杂志的一项研究,牛奶中的蛋白质能帮助神经对大脑发出睡眠的信号,在恢复体力的同时避免任何因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喝牛奶的时候别吃饼干和点心,糖分会让你在入睡前感到兴奋,然后烦躁。
结论:牛奶和红酒是你的好朋友,点心和饼干不是。
第三篇:我读《人生》
~-7-16 字数:1780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一个才貌双全、文武皆备的农村青年高中毕业后没能跳进梦寐以求的城市,回到农村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那时的他已经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当上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然而,心性极高的他又怎能安于现状呢?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时,他义无反顾地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当上了县里的通讯干事,一个有头有脸,风风光光的“记者”,成了城里引人瞩目的人才。事实上,他确实也是相当出色的,他辛勤、朴实,他勇敢、自信,他热爱生活,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凭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里大显身手。但是终于有一天,高加林进城的背后原因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人生变幻真是难以预料,谁又能知道自己今天以后会发生什么呢?对于高加林的才华我是佩服的,对于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变迁我是同情的,对于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对于高加林的爱情我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初恋是美丽,初恋也是激情彭湃的。正如小说中描述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美丽、善良,她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就在高加林离开讲台,失意无奈的时候。她的爱给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仅此而已。因为,这爱实在是太单纯、太无助了。虽然,那时的刘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倾慕以久的、多才多艺的、强壮标致的“先生”所爱着;那时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所爱着。但实际上呢,这爱的天平能平衡吗?不能。当高加林重新离开土地,走进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时,这天平就一下子倾斜了。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终于接受了黄亚萍的爱,无情地拒绝了深深爱着他的姑娘巧珍。更令人感伤的是,当高加林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没有任何言语含泪接受了,她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我被这无私的爱而感动着,也被巧珍那坚强和豁达而感动着。但也仅仅是感动而已,我又能说什么呢?退一部想想,一字不识的农村姑娘巧珍能和才华横溢、心性高远的高加林生活到一起吗?如果说高加林当时选择了巧珍,以他躁动的个性又能安于现状吗?两个世界中的他和她,即使生活到了一起又能有共同的语言吗?我不敢回答。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吧!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我想,人生就如这段话一样,让我们慢慢去走,去体验,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嘴角能流淌出几个小小的故事。不也无憾吗?
第四篇:我读《人生》
我读《人生》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是《人生》的作者路遥引用作家柳青的一句话。一个人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能影响一生。这就是我读《人生》后最大的感受。
自己没有看过《人生》的原著,而是对于其电影反复看了几遍,似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但是如果要我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我认为悲剧、土地、踏实可以充当整篇文章的字眼,以下是对这三个关键字的解释说明。
1、悲剧——人生
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颇具新意和深度的人物形象。他的身上不仅有现代青年那种勇于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备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他的现实与心中的理想相差的太远。这种由于社会和性格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命运际遇,折射了丰富斑驳的社会生活内容。在高加林的性格中,错综复杂地交织着自尊、自卑、自信等方面的性格因素,好像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四边形“在互相冲突,互相牵制,从而在一次次得骚动和斗争中决定着他的选择,这是与高加林自身的本意相对立的。
小说通过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多层次地展现高加林这种悲剧性格的形成过程。高加林出生于农民家庭,与传统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他有着对刘巧珍真实朴实的情感,但是另一方面,农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强烈对比让他难以在农村安守本分,与自己心中的理想相差太远,他希望能够在城市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他和刘巧珍的分手实质上标志着土地和它象征着的传统乡村生活的决裂,虽然这一切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不合理。
不仅仅是通过阅读了《人生》我们才了解到高加林是个悲剧人物,其实单纯从作者来看,也就注定了高加林这个悲剧人物形象。作者路遥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既带有“农村味”,也带有“城市味”,并且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此外,作者也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农村和土地恰巧就是这个无比沉重的劳动,这也就注定了高加林最终还是会回到农村。
2、土地——人生
在《人生》整篇小说中没有对土地的直接描写,有的也只是一些为了烘托人物而勾勒的简单的环境。但是,在我看来,这里的“土地”具有“生命力”,可以理解为农民或者农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意象的作用。
从全文整体来看,以高加林的情感线索来贯穿全文,小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而逐渐铺开,使得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迭的合理有序,读者跟着作者娓娓道来就可以对全文又一个很好的把握。但是,《人生》还存在一个事物线索,那就是土地,虽然没有一篇解说图文说明这一点。但是由于土地这个事物线索,更好的体现了人物事件的空间转换。
就主人公高加林的身份变化而言,先后是教师、农民、干部、农民。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回到乡里当了一个民办教师,他很满意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又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不久就被人挤回家里当了农民,这时他回到了土地。之后,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又来到县城广播站工作,成功的给自己换了一个角色,身处干部的他对自己的生活和自我进行了新的估量,此时他毅然离开了土地。可是,不幸的是,组织上查明他是通过不正当途径进城的,于是取消其公职,重又打发他回到农村,他不得不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
就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而言,全文高加林的情感脉络可以为:失望、愤怒 →失意后寻求安慰→不平衡,进城工作,极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犹豫、矛盾→痛苦→悔恨。他的失望与愤怒来源于自己又得回到土地,违背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种不甘心的心态。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并且真心真意的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值得注意的是,刘巧珍就是带有浓厚农村气息的姑娘,身上竟是土地的味道。
离开土地、回到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不仅很好的体现了人生的坎坷,同时也为人物添加了些许悲剧色彩。
3、踏实——人生
《人生》作者路遥始终关注的焦点就是“城乡交叉地带”。小说《人生》就是通过城乡交叉地带的青年人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开掘了现实生活中饱含的富于诗意的美好内容,也尖锐的揭露出生活中的丑恶与庸俗,强烈体现出变革时期的农村青年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中所面临的矛盾、痛苦心理。
就我而言,撇开客观因素,我认为造成高加林悲剧的主观原因是高加林自身的举棋不定以及那种不符合实际的心理理想与追求。在工作上,缺少就是那种他父亲所拥有“安守本分”在自己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不尽情理和合理的一步;在感情上,他虽然对刘巧珍有着真实的感情,但却难以抵挡住中学同学的城市姑娘黄亚萍的追求,从而遭到“始乱终弃”的骂名。当然,《人生》的意图不在于批判高加林的始乱终弃,而是在于揭示城乡文化冲突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
此外,从作者的个人成长经历看,出生于荒山勾里的传统农民家庭,家庭因
为贫困就在他上完一年级后将他过继给百里之外的伯伯家,再加上求学的艰辛,求职的困难……这无疑让我们感觉到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者的内心需要的是一种安稳、踏实,而不是不安和游历般的人生。每一个小说人物都被灌输了作者自身的情感,路遥就是通过塑造高加林这个人物形象,以悲剧、坎坷的人生经历来反衬“踏实”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第五篇:我爱读经典演讲稿
我爱读经典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三班的学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今天我们举行“我爱读经典”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营造少林学校共有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财富,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诵中华经典,以亲近熟悉经典,理解热爱经典,让中华经典浸润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弘扬母语文化,感受祖国千年文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小学阶段是人记忆力最旺盛的黄金时期,趁着少年之时多诵读经典美文,汲取文化精髓,在以后的成长旅途中,慢慢地体悟,这对人的一生意义非凡,必将终生收益无穷,通过读《弟子规》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懂得了做人的许多规则,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等,我觉的《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读国学经典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获得极为丰富的营养,我们在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胸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他可以擦亮我们的眼睛,可以点燃我们的智慧,可以提高我们的素养,可以启迪我们的人生,他将使我们的情怀优雅起来,将是我们的气度美丽起来。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用经典浸润我们的童年,用经典点亮我们的人生,书声琅琅诵读经典,让书香满校园,我们深信,今天诵读经典的我们,更是明日德才兼备的栋梁。我相信,国学经典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弥漫,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我们的少林学校!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