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必须勤奋
读书必须勤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一句从小背到大的诗句,但是对于这句话出自何处却不可得知。只知道这句话的大概说的是学习要勤奋,吃得了苦。对此我深信不疑。例如我国近代着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清末举人林纾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林纾小的时候由于家贫,买不起书,往往借书而读。他每天晚上坐在母亲做针线的油灯前捧着书孜孜不倦地苦读,一定要读完一卷书才肯睡。由于家穷,加上读书的劳苦,他18岁时,患了肺病,连续10年经常咳血,但他卧病在床上还坚持刻苦攻读。到22岁时,他已经读了古书2000多卷,30岁时他读的书已经高达一万多卷了。
他不懂外文,就采用世人很少见的翻译书的方式:先后由十多个懂外文的人口述,他作笔译,将英、法、美、俄、日等十几个国家的1700余部名着翻译成中文,开创了中国翻译外国文学着作的先例,影响很大。康有为将林纾与严复并列为当时最杰出的翻译家,称赞说:“译才并世数严林。”
读书勤劳吃得苦的不仅只有我国可见,在全球范围内比比皆是,例如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
他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然而他成功经历却十分坎坷。在他成了世界上着名的恐怖小说大师后,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中酝酿时,出版社高额的定金就支付给了他。可他仍然是在勤奋的创造中度过的。斯蒂芬。金的成功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时间是例外的,不写作。这三天是: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
成功的秘诀也许有很多,但我认为“勤”是最为有效的。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便应该是这个道理吧!
第二篇:学习必须勤奋
勤奋其实是来自内心的一种动力,没有刻苦是不可能有好成绩、成为天才的。
勤奋学习,就是在成绩面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更进一步的指示,扩展更广泛的课外积累,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勤奋学习就是面对学习作业,能一丝不苟的完成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能积极找出困难的原因,勇于克服,不解决困难时不罢休。卡
莱尔说的对,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是啊,如果你想成为有用的人,就一定要立起自己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个人只有心中有了目标,才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最终才能取得成功。有些人并不真正懂得勤奋是怎么回事,如在学习上,他们总想走捷径,希望有什么秘诀、或作弊等来帮助他们。他们夸夸具谈,却不能静下心来读点书,他们总幻想着成功,坐等着明天,希望有一天从天上掉下一块馅饼来,这又怎么可能呢?不学开车就不会开车,没有勤奋就开不了好车,这是再好明白不过的道理。只要你尽力了,无论你最总的结果如何。你都是胜利者。因为你已经战胜你自己了。
海伦·凯勒有一本书,名字就叫做《勤奋好学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其中就有海伦凯特她是美国的着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在困难面前,她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学习必须勤奋!
第三篇:读书应当勤奋
读书应当勤奋
——353高效课堂建设 玉山县下镇中学
尹宏发
无论是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读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读书应当是一项基本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充实更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可是现实不大有人这么认为。我从教十几年,碰到了好多好多的学生把义务教育当成好玩,不学为乐。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值此“353”高效课堂建设之际,我要向广大学生阐明:读书应当勤奋。
读书是人生的需要。孔子所以成为圣人,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十五而志于学”。也就是说,他是从十五岁起才真正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意义,才立志发奋学习。因此他“学而时习之”,他“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由于他集中精力、勤奋学习,所以才取得了巨大成绩。这说明即使起步晚些,但是真能勤奋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当然早起步更好!
看那些杰出的学者,他们多有早期教育史,早起步、早积累,并能大量读书,才能学识丰厚而在学业上、事业上取得好成绩。懂得读书的重要性;青少年本身也应当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而大量读书。应当特别强调读书一是必持之以恒;二是还要勤奋刻苦。这两点很重要,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难以学好的。勤奋刻苦更为重要,那些读书做事取得好成绩的人,都是勤奋刻苦的人。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轻轻松松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事。
有些人认为:读书不必勤奋刻苦,认为勤奋刻苦的说法已经过时,这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认真了解那些学业上、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没一个不是由勤奋刻苦奋斗而来。只是有的人用自己的眼光、心理去猜测他们,以为他们也是一般化的学习,你根本就没看到也不理解他们勤奋和刻苦的一面。
一位大师、文坛巨星王国维,王国维年轻时到日本,跟着罗振玉,在罗振玉的家中有私人藏书50万册之多,王国维就一本一本地翻阅,把这些书硬是多啃了下来,有一次,他妻子要跟他商量件事,他抱着书装作没听见,气得他夫人差一点儿把书夺过来,投到火炉里去。王国维替罗振玉打工,一天罗振玉给他两千份拓本,对他说,国维你帮我整理。又说,怎么整理?每一个拓片,你要找出来它有几个器物,因为有的一个拓片有不同的名称,同样一个器物,古人有不同的名称,你要把它查出来,这片拓片有几个器物名称。这样,王国维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工作室,桌上堆满了拓本,日本的夏天酷暑难当,又易犯困,王国维常常汗流浃背,浑身衣服都湿透了,然而查一个铭文要查十几个,一天下来只能弄十几个铭文,十几张纸,而他要整理两千份拓本,其工作量之巨大是可想而知的,王国维每天都要工作得精疲力竭,也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好学,才造就他成为一个著名的金石学家、甲骨学家、文学巨匠。季羡林先生83岁时,有一次季先生在北大校园的一条石径上同友人一起散步说:“这条小路通向我的办公室。我在家里的书桌上写《我的小山》。写累了,就出来沿着这条石径去办公室。在那儿的,我写关于糖的传播史。再写累了,我就沿着这条石径回家,边走边构思《我的小山》,到家在书桌上记下来。”我想,正是季羡林先生的勤奋,才造就一位一代大师,如今,季羡林先生已经95岁高龄了,但他仍每天早晨仍笔耕不辍。
有些人认为:读书不必勤奋刻苦,认为勤奋刻苦的说法已经过时,这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认真了解那些学业上、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没一个不是由勤奋刻苦奋斗而来。只是有的人用自己的眼光、心理去猜测他们,学习就是一个理解、记忆和运用的过程。也就是说,记忆在学习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并影响学习效率。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在最初的20分钟内,遗忘率达41.8%,1小时后为55.8%,8小时后为64.2%。24小时后为66.3%。也就是说,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原本记得清清楚楚的内容也许只剩下1/4了!心理学家又在实验中发现,在刚能全部记清时就停止记忆,4小时后能记得64.8%的内容。但是如果在刚能记清之后,再追加之前一半的时间去巩固它,4小时后便能记住其81.9%的内容,效果最好。如果此后继续投入时间,效果就不再显著提高了。有些学生读书两天打渔,三天嗮网。这样违背了记忆的特性,可谓是事倍功半啊。懂得快不如记得牢,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复习计划。因为已经理解和记住的东西,如果没有及时去复习巩固,过了一段时间,已经记住的内容就几乎会荡然无存了。投入恰当的时间,得到最佳的记忆效果。每次复习在达到能完全记清的时候,再多投入之前一半的时间去巩固它。这样若干次复习之后,记忆就会比较牢固了。不少孩子有一心二用的习惯:有的边做作业边听音乐,有的边听老师讲课边玩儿东西,还有的边复习功课边聊天„„有人作过这样的实验:甲乙二人都被要求阅读同一篇文章,也都看同样的电视节目,但顺序安排不一样。甲先专心读文章,然后再专心看电视,乙却是边读文章边看电视。结果是甲能完整复述文章内容和电视剧情节,乙却不能完整复述文章内容,电视剧情节也不太清楚。由此可见,只有专心致志,才会有较好的记忆效果。所以在记忆的时候,我们要尽力排除其他事情的干扰,养成一心一意的好习惯。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尤其是它的概念的抽象性和知识的连贯性,为了掌握专门的数学知识,往往要从年轻时开始,并且需要较长时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勤奋读书吧!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同学们,勤奋读书吧!只有开创了一片自己的事业天地,那你的生活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更充实、更饱满、更幸福。同学们,勤奋读书吧!
第四篇:必须读书(征文比赛)
必须读书
每到晚上,大学公寓楼里,我习惯了斜倚在被窝上,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反复端详,照片中间那个梳着马尾巴的姑娘是我自己,扶着拐杖坐在凳子上的是我的父亲,站着的白发老人,是我八十二岁的奶奶。他们的身后,有几株大树和一个看起来很深的大石坑。
……我的老家,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僻静的小山村,鹅卵石铺成的窄窄的、弯弯曲曲的街道,石头垒成的房子,墙根长着雨水冲刷后因为见不到阳光生成的百年青苔,像我们常见到的墨绿平绒布。那张照片里的石头坑,原先是一个小山包,还是在我不太记事儿的时候,父亲就开始从房屋后边的小山上开采石头,然后敲打成型,开着手扶拖拉机,送到山外很远的石材加工厂。这是家里唯一的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爸爸没明没夜地劳作,在我6虚岁那年的夏天,不慎被石头砸了腿,从此落下了残疾。等爸爸的腿稍微好转,又一瘸一拐地去屋子后边的小山上采石头,但是,再也不能像先前那样利利索索干活了。开采出来的石块,也需要别人开车送到山外,这又减少了本来就非常微薄的收入。
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奶奶缝了一个小书包,把我送到了村里的小学。后来奶奶白天给人家缝套袖,一双1毛5分钱,晚上给人家纺棉花,就这样维持着祖孙三人简单清贫的日子。
每次上学,奶奶总是把我的羊角辫梳了又梳,一张小脸洗了又洗,还拿出省吃俭用买来的雪花膏给我往脸上搽。然后抻抻我的衣裳角,拉着我的手送我去上学。
每次放学,拐过学校后面小石桥旁边的那棵一搂粗的老枣树,远远就能看到奶奶在那里等我回家的身影......11岁的时候,小学毕业了,也稍微懂得了一点人情世故,知道奶奶和爸爸为了自己没明没夜地操劳,太辛苦了,就跟奶奶说我不想上学了,要替奶奶干活。谁知道从来没有生过气的奶奶一听就生气了,伸出一双干瘦的手给我看,指头肚上都缠满了胶布。奶奶说苦点累点算啥呀,奶奶再苦再累也要供你上学,你看你爹,这都是没文化不识字的命!你要给奶奶争气呀。我还是不听,奶奶说:你这个小丫头,要是不上学,以后就不叫你进门了。我心里害怕了,想着奶奶要是不要我,那该怎么办呀?唉,还是去上学吧。
上初中是要交书本费和存车费的,我就说给了奶奶听,奶奶啥都没说,躲着爸爸拉着我走了4里地去学校找校长,校长不但免了我的书本费和存车费,还说他正好有一辆自行车,原先是他的大闺女骑的,现在闺女到县城读书了,住在学校用不着自行车,要是不嫌旧,就上学骑吧。奶奶千恩万谢。就这样解决了我上中学的问题。
3年过去,杨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县重点高中,我拿着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不知是喜是忧,刚骑着车子走到村头,远远看到毛毛细雨中一个苍老的身影,佝偻着身子,在刨过的土豆地里东一铁锨西一铁锨地找土豆。
是奶奶!杨我心头一热:人家的奶奶到了这个年龄,该是坐在家里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是我的奶奶为了我……想起自己每次回学校,奶奶总是把书包塞满馒头和在火边烤得焦黄焦黄的烤红薯烤土豆,原来,奶奶是这样给自己弄来的吃食啊!我扔下车子跑到奶奶身边,没有说话,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了下来,看着雨水顺着奶奶蓬乱的白发一滴一滴流在脸颊上,我的心里一阵阵发紧。奶奶却抬起头笑呵呵地说:回来了丫头?奶奶挖满筐子就走啊。
我知道,这是奶奶在安慰自己。
回到家里,我直接了当地跟奶奶说,我不上学了,我已经长大能干活了。奶奶用毛巾擦着脸上的雨水,听到我的话一下楞到那里,接着近乎哀求地说:孩子,奶奶不识字,就想着你以后能有出息,我和你爹就算有了盼头了,等你念了大学,我和你爹还想跟你去大城市住高楼呢。
奶奶好说歹说,我是铁定了心不上了,我想:不能眼看着奶奶再为自己吃苦,不能一直当一条奶奶身边的寄生虫。
费了不少口舌见说不动我,奶奶真的生气了,我颤巍巍地拿起顶门棍,照准我的屁股就是一下,棍子落在我身上,一点都不觉得疼,倒是奶奶老泪纵横,我痛苦地说:你这个没出息的丫头,老是不想上学,奶奶吃点苦受点罪有啥呀?你爹拼了命去挖石头为了啥?只要你念书,学费奶奶有办法,你今天要是不答应我接着念书,奶奶这条老命也不要了!
长这么大,奶奶还是平生第一次打我呢,我还从来没有见奶奶生过这么大的气,我扑在奶奶身上,鼻涕眼泪弄了奶奶一身:我想读书呀奶奶,我是怕您这么大年纪了受罪呀!
“吃点苦有啥?受点罪有啥呀丫头,你不安心念书,将来长大怎么会出息?”奶奶没文化,却懂得读书的重要。
我到底没有拗过要强的奶奶……
几年后,我离开家乡,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苏州大学医学系。在学校,杨我是第一批接受国家资助的大学生,并且,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我深深懂得:走出家门、走向大城市来读大学,对于一个偏远山区的孩子来讲,是多么的不易,对于80多岁的奶奶和身有残疾还不肯停歇的父亲更是几近残酷啊!
每当晚上夜深人静,我习惯性地拿出那张被自己抚摸过多少遍的照片,看着白发苍苍的奶奶和父亲,以及那个被父亲长满老茧的双手把一座小山变成的大石坑,杨我轻轻拭去腮边的泪水,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必须读书!而且,必须把书读好!
第五篇: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1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2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3
高风流麦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4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经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天的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的同意了。
于是他们每一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了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5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成语故事—负薪读书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成语故事—带经而锄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成语故事—挟策读书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成语故事—高凤流麦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6
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7
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8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9
手不释卷
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释义“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故事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
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10
映雪读书
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11
手不释卷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12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13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