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签合同双倍工资的支付(范文模版)
1.双倍工资的支付义务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八十二条的规定,企业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时,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还规定,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若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企业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还规定,此种情况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第二篇:事后补签合同 仍需支付双倍工资
“不给年休假补偿”,“企图通过补签劳动合同不支付双倍工资”,“提前解约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某商贸公司职工张女士昨日向12351服务热线咨询自己该如何维权。在得到律师的建议后,她决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公司给予补偿。
张女士2010年8月入职到该商贸公司做营销人员,当时签了一份一个月的试用期合同。2010年9月,张女士试用期满后继续在该公司工作,但该公司并没与她签订劳动合同,直到去年3月,公司才给了她一份从2010年9月到去年4月的劳动合同让其签字。张女士认为,在工作期内,该公司未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单位应给予双倍工资予以补偿。公司在该合同上的注明日期是职工试用期满后的时间,即2010年9月,张女士在签订时填写的则是签订劳动合同当天的时间,即去年3月。
之后,该公司又与张女士签订了从去年4月至今年5月的劳动合同。但没想到,去年8月,该公司发了一份解除劳动合同的函,表示公司因为“征地拆迁的不可抗拒”因素要提前和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在10月份发放工资时,该公司表示“因为在公司搬迁过程中,员工出现不良行为”,所以不给职工经济补偿。而职工认为公司的经营地根本没有拆迁,公司是为不给赔偿找借口,因为之后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也没证据显示职工存在任何的违规行为。
对此,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王志明律师表示,该公司存在多项违法用工的情况,补签的劳动合同的履行时间应以最后签订的时间为准,即职工签订的去年3月,按《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另外,因为公司自身原因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该按照职工的工作年限予以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是按一年给一个月工资。
第三篇:补签合同也要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吗
补签合同也要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吗?
作者:葛弋慧 时间:2010-09-26
一、案情介绍:
某集团公司和派驻在上海新成立的公司部门主管张小姐,因为对试用期后的转正工资一直不能达成一致,导致劳动合同久拖未签,在快满一年时,公司未避免超过1年未签订劳动合同视为双方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向张小姐发了一封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但后来单位为挽留张小姐,做出妥协,同意其转正工资涨一倍的要求,并补签了劳动合同,不久因为单位经营不善,调整结构,撤销了张小姐所在部门,并随即调整了张小姐的岗位,但工资并没有调整,张小姐表示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并消极怠工,公司也觉得一味妥协不是办法,便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发出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张小姐觉得自己做得很辛苦,到头来仍被单位辞退,心理很不平衡,便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补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等计20万。
二、处理思路:
本案对于单位来说是满冤屈的,合同是补签的,但过错并不完全在于单位,且单位做了妥协,并补发了张小姐转正工资和试用期工资的差额,但补签合同在司法实践中一部分人认为仍要支付双倍工资差额,以体现立法本意。既然补签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我们也只有根据法律关于过错的规定,从张小姐对于未签合同本身存在过错进行抗辩。至于解除是否合法,就要看单位的解除理由是否成立,证据是否确凿。张小姐对于单位给其的所有通知均拒绝签字,而单位在所有通知上均盖有公章和签字。从证据方面来说对单位是不利的,单位在一次和张小姐谈话中做了录音,根据录音记录可看出张小姐对此案自身确实存在一定过错。
三、庭审纪实
本案未经仲裁审理直接诉至法院,庭审中张小姐坚持自己的诉请,并声称单位欺骗自己签订合同后又解除劳动合同,法院则根据单位提供的证据和所出庭的证人证言,认为虽然是补签合同,但也要根据事实和过错情况考虑。对于解除合同是否合法,单位出具了审计报告和撤销部门、调整岗位的集团内部决定,并由证人出庭作证张小姐表示不能胜任并消极怠工。
四、庭审结果
法院在查清事实后开展了调解工作,最后张小姐同意单位赔付5万元了结此案。
五、律师评析
本案对于用工单位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如果单位管理规范,在一开始就和张小姐签订劳动合同并约定好试用期后转正工资,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次被动的谈话和被诉经历了,就是因为单位上层领导频繁更换,导致对于部门经理劳动合同未签事宜一直久拖未决,人事部虽然了解劳动合同法,但却错误运用,在未签合同快满一年时匆忙发出解除劳动关系通知,给员工造成心理伤害,员工一怒之下欲提起仲裁,后来为挽留员工和避免损失,一再妥协后补签合同但却没写下双方不再有争议的书面说明,留下风险隐患,后来事情的发展都出乎大家的意料,给单位造成极大的被动,虽然最后调解成功,但这5万元赔偿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六、相关法规
1、《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上海高院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若干意见,如果用人单位已尽到诚信义务,而因不可抗力、意外情况或者劳动者拒绝签订等用人单位以外的原因,造成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不属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所称的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
第四篇:不签合同的双倍工资——真该企业买单吗?
不签合同的双倍工资——真该企业买单吗?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的一家工厂,我们姑且称为J厂,最近被2名员工告上了劳动仲裁庭。当然,在维权意识高涨的今天,这并不算什么“大事”,但J厂的领导班子却对此十分重视,他们不明白,一直遵规守法的工厂怎么会突然被索赔将近20万的补偿!无奈之下,J厂的领导委托我接手了这个案子,目前案件已经进入二审程序。
事情的大致情况是这样,J厂的行政文员文某与生产线领班曹某是夫妻,2人双双于2008年底先后因个人原因主动辞职,尔后不久他们向仲裁委提出仲裁,要求J厂赔偿他们没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及二人加班费差额合计将近20万元。
J厂搜集证据时发现,J厂与曹某签订了劳动合同,而与文某仅保留有一份试用期合同,合同上均约定了月薪制。同时他们又发现,文某作为行政文员,其职责包括签订和管理基层员工的劳动合同,且有机会接触到公章,而曹某的职务属于中层管理干部,其劳动合同由经理保管。
在随后的庭审中,申诉人文某和曹某起初称二人入厂后即未签订过劳动合同,在厂方提交了曹某的劳动合同后,逼不得已,二申诉人在庭后拿出了一份曹某的“劳动合同”,该合同的“法定代表人”一栏有明显涂改痕迹,经公司经理辨认,乃一份基层流水线员工作废的合同,经过人为变造而成。该“合同”并未约定月薪制,而注明了“依法计算加班费”字样,与其他流水线员工的合同内容相一致。对比厂方提交的曹某的劳动合同,与该伪“合同”上的字迹完全一致,均出自文某之手。J厂也提交了与文某同职位的其他几个在她入厂前后入职的文员的合同,证明仅有文某没有合同,怀疑是其窃取了她自己的合同。庭审后,仲裁庭认定文某有签订、保管劳动合同的职责而故意漏签自己的合同,J厂不应对此承担责任,无须对其进行赔偿。文某、曹某不服,一审再次起诉,仍然被判败诉。
后经J厂经理回忆,他们的管理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漏洞,文员的权利过大,上层与下层缺乏沟通,于是给了不法分子可趁之机,此后,劳动合同、公章均由经理保管,弊端是大大加重了经理的工作量,仅仅是二者权衡取其轻。其实,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而是要从制度上入手,制定一套行之有效、掷地有声的规章制度,将劳动合同的签订与保管分开,将文员、经理的职责细化,比如,公章的拿出需要一个审批手续,再如,对合同进行编号,录入电脑管理等等。
一个企业,总会存在一些别有用心的“问题员工”,就拿签订劳动合同来讲,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很多处于
管理岗位的劳动者或忘记,或故意,或真的被拒绝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这些企业或不甘,或愤怒,或理亏地为劳动者“买单”。其实,通过制度建设,这种风险完全是可以被规避的。不签劳动合同对于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通过制度监控全部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势在必行。
第五篇: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双倍工资的认定问题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双倍工资的认定问题
作者:李研材 李桂球发布时间:2012-02-03 15:57:30
【案情】
原告黄某诉称2010年8月23日到被告某公司处当行政助理,因被告没有为原告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没有办理社保登记和缴纳各种社保费,所以原告依法于2011年4月19日向被告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明确提出与其于次日解除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合同前原告的工资为1941.8元/月,89.28元/日。原告在被告处工作了7个月又28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被告应依法向原告双倍支付2010年9月23日至2011年4月19日共7个月的工资差额13214.7元。被告辩称,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责任在原告,其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3214.7元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我公司与所有员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唯独与原告没能签订劳动合同,原因在于原告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企图利用自己曾在其他公司任过劳资核算员,熟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优势,以各种借口和理由拖延签订劳动合同,企图将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责任完全归咎与我公司,以达到获取双倍工资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原告应聘到我公司工厂工作的动机不纯,拒绝与我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钓鱼执法”的嫌疑。
【审理】
原告黄某诉被告某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一案,万秀法院受理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该院根据有效证据及当事人陈述可认定以下事实:
原告于2010年8月23日至2011年4月19日入职被告处从事行政助理工作,双方口头约定试用期一个月,工资为1000元,2011年1月至4月每月工资为1200元。原告在被告工作期间,先后负责燃料进厂监磅、车间统计、工厂劳资核算等工作,但期间原、被告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被告也未为原告缴纳各项社保费用。原告自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在被告处实际工作8个月,每月所领工资分别为269.2元、1000元、923.1元、692.3元、980.8元、969.2元、692.3元、1200元、784.6元,月平均工资为938.9元。
【判决】
梧州市万秀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原、被告建立劳动关系,应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对原告主张因被告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要求被告向其支付7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万秀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即自2010年9月23日计至2011年4月19日的双倍工资差额为:2010年9月23日至30日的8天工资共计307.68元与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的7个月工资共计6242.3元之和为6549.98元。对被告提出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归责于原告的主张,因举证不能,其主张依法不能成立,万秀法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某有限公司应向原告黄某支付2010年9月23日至2011年4月19日期间共7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6549.98元。
本案一审判决后被告不服,提出上诉,经二审法院审理后维持原判。
【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
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强制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在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一个月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在用人单位,劳动者继续工作的一年内用人单位应给予劳动者双倍工资。国家的法律如此规定,是为了保护在劳动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劳动者,因为签订劳动合同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相对强势的用人单位手中,所以国家强制规定用人单位一个月内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关系,否则一年内需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满一年后视为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此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