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中华民族分裂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当代中华民族分裂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民族分裂主义在中国的主要表现
民族分裂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非中国独有,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及各国国内民族、宗教、历史和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民族分裂主义在中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西藏**集团进行的新疆的“东突独”分裂活动以及“藏独”分裂活动和“台独”分裂活动。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打着“民族”独立的旗号,建立民族共和国,企图把西藏、新疆、台湾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
1990年的新疆巴仁乡反革命武装**事件,就是三股势力合流后借助“圣战”的暴力手段妄图颠覆我社会主义政权的一次拙劣表演。“东突”恐怖势力就是民族分裂主义思潮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潮蔓延所结成的恶果;也是国际恐怖势力所培植的怪胎。自1990至2001年,“东突”恐怖势力在新疆境内制造了至少200多起爆炸、暗杀等暴力恐怖事件,造成各民族群众、基层干部、宗教人士等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安全。2005年以后,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举办和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境外“三股势力”再次活跃,“文煽”、“武扰”同时进行,出现了新一轮破坏高潮,主要表现在:境外“三股势力”纷纷充当西方反华势力破坏2008北京奥运的急先锋。“世维会”初步完成了境外整合,在西方主要国家均成立了分会,组织力量有所扩大,热比娅作为境外“三股势力”领军人物的地位初步确定;“东伊运”、“东突解”等恐怖组织加紧训练人员,筹集经费武器,不断派遣受训人员入境,针对奥运会实施破坏行动。境内外组织、人员通过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勾连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极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动宣传。“三股势力”通过电台广播、网络传媒、邮寄宣传品和地下讲经等多种途径进行所谓“攻心战”,攻击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政策,煽动民族对立和民族仇视,歪曲宗教教义,制造歪理邪说,鼓吹“新疆独立”,为其分裂破坏活动制造舆论,与我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二是以群体性事件制造社会混乱。借助社会热点问题,蓄意炒作,制造混乱,企图把一般事件演绎成民族事件,煽动不明真相的各族群众对抗政府,破坏社会安定。新疆和平解放以来,“三股势力”在新疆制造了20余起武装**、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非法集体游行闹事等群体性事
件。近年来,由“三股势力”煽动制造的群体性事件,在一些地区呈上升趋势。三是进行各种暴力恐怖活动。把“文煽”与“武扰”结合起来,分裂活动越来越恐怖暴力化。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三股势力”在新疆各地制造了上百起爆炸、暗杀、袭警、抢劫、投毒、劫机等暴力恐怖事件,造成了200多人死亡,400多人受伤。被他们残忍杀害的有少数民族基层干部、爱国宗教人士、公安武警战士、无辜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四是建立秘密训练基地,筹集、制造武器弹药。“三股势力”为了培训骨干,扩大恐怖组织,在境内外,尤其是偏僻的地区秘密建立训练基地。近年来,在打击恐怖活动过程中,查获了许多地下恐怖训练点和武器炸药制造工厂,收缴了大量的手雷、手榴弹、雷管、枪支、弹药等。
西藏分裂主义是由老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一手策动的,而西藏反动统治者及其追随者等分裂主义分子,则是外国侵略势力阴谋割取我西藏领土的内应力量。自19世纪英国侵略我西藏以来,由于国际敌对势力的纵容和支持,西藏分裂主义势力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新中国成立后,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西藏顽固坚持农奴制度的农奴主与国外的反华势力继续勾结,于1959年发动了背叛祖国的武装叛乱,人民解放军平息了叛乱,**喇嘛随之逃亡国外,建立了所谓“流亡政府”,继续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目前,**集团一是在加速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企图谋求西方敌对势力的进一步支持和包括联合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关注”;二是打着愿意谈判的旗号,变换手法提出所谓“高度自治”和“一国两制”的模式解决“西藏问题”,大肆进行歪曲宣传,欺骗国际舆论,企图掩盖其分裂祖国的真正目的;三是打着所谓“人权”、“民主”、“宗教自由”等旗号,继续向西藏和其他藏区进行政治、宗教极端主义渗透;四是进一步加强与“民运分子”、“台独分子”和境外其他分裂主义分子的勾结,沆瀣一气,阴谋分裂祖国;五是利用年轻的“藏独”分子阴谋制造暴力恐怖事件,破坏我民族团结的安定局面,扩大国际影响,吸引国际视线与国际关注,直至寻求国际干预,为最终实现其分裂祖国的政治目标服务。在“ 台独” 势力形成及演变的过程中, 起重要作用的两个人物不能忽视: 一个是李登辉, 1988 年 1月, 蒋经国病逝, 李登辉继位。执政初期, 他延续了蒋经国的大陆政策—— —“ 只有一个中国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 我们一贯主张中国应该统一, 并坚持‘ 一个中国’ 的原则”。但是, 从九十年代
初开始, 李登辉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 相继鼓吹“ 两个政府”、“ 两个对等政治实体”、“ 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现阶段是‘ 中华民国在台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 ” , 而且自食其言, 说他“ 始终没有说过一个中国”。李登辉还纵容、扶持主张所谓“ 台湾独立” 的分裂势力及其活动, 使“ 台独势力” 迅速发展,“ 台独”思潮蔓延。在李登辉主导下, 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实际的分裂步骤。在台湾政权体制方面, 力图通过所谓的“ 宪政改革” , 将台湾改造成一个“ 独立的政治实体” , 以适应制造“ 两个中国” 的需要。在对外关系方面, 不遗余力地进行以制造“ 两个中国” 为目的的“ 拓展国际生存空间” 活动。1993 年至 2000 年连续 7 年推动所谓“ 参与联合国” 的活动。在军事方面,大量向外国购买先进武器, 谋求加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企图变相地与美、日建立某种形式的军事同盟。在思想文化方面, 图谋抹杀台湾同胞、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意识和对祖国的认同, 挑起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误解和疏离感, 割断两岸同胞的思想和文化纽带。1999 年以来, 李登辉的分裂活动进一步发展。5 月, 他出版《 台湾的主张》 一书, 鼓吹要把中国分成七块各自享有“ 充分自主权” 的区域。7 月 9日, 他公然将两岸关系歪曲为“ 国家与国家, 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 , 企图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破坏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另一个是陈水扁, 2000 年 3 月, 一贯主张建立“ 台湾共和国” 的民进党在“ 总统” 大选中侥幸获胜。5 月 20 日,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声称: “ 只要中共无意对台动武, 本人保证在任期之内, 不会宣布独立, 不会更改国号, 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 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 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和国统会的问题。” 然而, 陈水扁并没有遵守诺言, 顽固坚持“ 台独” 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否定“ 九二共识”。2002 年 8月 3 日, 陈水扁借“ 台独” 组织活动之机大放“ 台独”言论, 不仅声称台湾与对岸的祖国大陆“ 一边一国” ,更首次鼓吹“ 台湾现状的改变要公民投票” , “ 大家应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与急迫性”。2003以来, 陈水扁在“ 台独” 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提出“ 台独” 时间表, 即 2004 年实施首次公投, 2006 年公投制宪, 2008 年实施新宪法。2006 年 2 月 27 日, 陈水扁在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国际社会的一片谴责声中, 强行决定终止“ 国统会” 运作和“ 国统纲领” 适用。陈水扁渐进“ 台独” 路线,使台海局势日趋严峻。“渐进式台独”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台当局“拒统谋独”的主要手段,其主要做法
(一)千方百计以“台湾”、“福尔摩沙”替代“中华民国”,全面清除带有“中国”、“统一”的标志及象征,突出“台湾主体性”
(二)鼓励与纵容激进“台独”势力的活动。
(三)在国际上处心积虑地凸显民进党执政后的“台湾独立主权国家新形象”。
(四)在文教领域继续大搞“文化台独”,强力推行“脱中国化”的“本土教育”,削弱广大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同。
(五)“绿化”“公营”企事业及官方控股金融机构人事,力图扩大民进党执政的社会经济基础。
(六)加强军队高层人事的“台湾化”,并强化“台独化”的政战教育。
民族分裂主义的危害 西藏和新疆在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一直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培植民族分裂势力,利用他们来遏止中国的发展,进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藏独”和“东突独”的分裂活动对国家安全和统一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统一和安全;二是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由于“藏独”、“东突独”的分裂活动,使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三是在国家社会和社会发展方面,由于民族分裂主义的破坏活动,不仅给各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 台独” 是中华民族的毒瘤,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绊脚石, 是国际社会的“ 麻烦制造者”。近年, “ 台独”势力的活动已经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一)一个中国原则受到了挑战。“ 台独” 的实质就是分裂祖国, 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破坏。(二)两岸关系受到了严重冲击, 危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为了实现两岸统一, 中国政府在实行和平统一方针的同时始终表明, 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并无义务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 而是针对制造“ 台湾独立” 的图谋和干涉中国统一的外国势力, 将是最后不得已而被迫作出的选择。如果“ 台独” 势力一意孤行, 必将两岸关系推向战争边缘, 危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三)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受到了危害。台湾海峡地理位置显著, 是亚太地区大国利益的集聚地, 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如果“ 台独” 势力铤而走险, 那么, 战争在所难免, 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受到了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篇:四风表现及危害
学校“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党员干部四风问题,是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党的党性党风上,这四风成为突出问题,极大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行动力。“四风”在学校具体表现如下:
一、形式主义的表现
1、学风不浓,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流于形式,学以致用有待提高。
2、研究教育教学不深入。领导干部对群众工作情况和状态了解不足。服务师生意识有待加强。
3、党员干部执行力有待加强。检查落实力度不够,规范管理不够。
二、官僚主义的表现:
1、脱离群众,与群众感情关系淡薄。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够。
2、责任心,进取心不强,创新发展意识不够,工作上敷衍塞责,得过且过。
三、享乐主义的表现
1、有些党员有慵懒松散的表现,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
2、计较待遇,追名逐利。工作多干一些,就有吃亏想法。
3、工作态度浮躁,精神懈怠。
4、贪图享乐、追求攀比。
四、奢靡之风的表现
1、节约意识有待提高。
2、吃喝玩乐的不良观念有待根除。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集中力量严厉整顿“四风”问题,是因为“四风”问题有着极大危害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在现阶段发展条件下,剔除糟粕,把我党建设成为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核心。作为党员教师,我们必须直视存在的问题,需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当前党内的形势,正党风,树党性,积极参加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去,以党章为镜,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带头抵制“四风”、反对“四风”,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树立积极工作心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廉洁从教,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及表现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及表现
所谓信仰,是指人们所认定的对某种具有最高价值的理论、思想、学说、观念等高度信服、敬仰、向往和追求,并作为自身终极价值的追求。信仰危机是指对某种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不再信仰,不再成为终极价值的追求。信仰危机并不是指信仰的完全丧失,而是对原有良好稳定的信仰产生困惑、迷茫、怀疑甚至崩溃,没有明确的信仰与追求。总起来说,大部分大学生具有热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情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但有一部分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表示怀疑否定,出现思想多元化倾向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仰的多样性
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涌现,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理论相互交织碰撞,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再是大学生唯一信仰追求,政治信仰生活呈现多元化趋势,西方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自由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在大学校园里各占有一定的市场,大学生们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日趋明朗。大学生们对西方思想观点缺乏理性分析,凭感觉的、表面化的、缺乏科学内涵的追逐潮流,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麻烦,就会心理承受力极小,失去理智。
(二)信仰的世俗性和功利性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由于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冲击,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奉献主义等意识日趋淡薄。他们往往向利己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取向攀附,不谈贡献,讲索取,不谈理想,讲现实。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中,这类大学生处处显示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金钱重于感情的一面,缺乏集体荣誉感,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为了一己私利,做出有损他人、集体、国家利益的行为。
(三)信仰的非理性和非科学性
非理性主义、非科学主义思想影响了当代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他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极力维护传统的或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相信伪科学,沉迷于封建思想、迷信中不能自拔。恐惧社会变化发展,厌恶新鲜事物。不能理性科学看待分析社会原有的或自身已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贪恋旧思想旧风气,难以融入新时代的文明进步的大社会环境中,往往跟不上时代步伐,畏畏缩缩,一旦在实际生活中受挫,转向神灵庇护,迷失前进的方向。
总之,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群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他们对于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态度,搞不清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本质区别,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如同两个支流,最终汇集溶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认识不足或认识错误,甚至放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不是偶然的,影响其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多变的宏观社会原因,又有不够理想的高校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等微观环境原因。
(一)宏观社会原因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体制建设不断完善和社会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体系内部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信仰产生了重要影响。
1.政治上,腐败现象成为大学生信仰的障碍,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滋生了严重的腐败行为,损坏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伟大形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甚至放弃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美好事业的向往与追求。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政治和民主文化体制改革滞后,弊端日益凸显,致使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降低,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怀疑乃至丧失对社会主义信念。
2.经济上,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动摇。改革开放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调动了企业和个人等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对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牵动作用。但也有不少人乘隙发不义之财,成为暴发户,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加之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职工下岗失业,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出
现,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识出现怀疑、困惑和冲突,削弱了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3.思想文化上,封建思想残余以新型式出现,迎合了长期处于焦虑、困惑、迷茫甚至对社会主义绝望放弃的大学生心理寄托的需要;市场经济中泛滥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影响,致使大学生的人生定位庸俗化、功利化;网络中不健康,不科学、甚至反动的信息日趋充斥着大学生的头脑,导致大学生信仰游离化、信仰对象混乱。
(二)高校教育原因
高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信仰的主要阵地。二十多年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适合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大多数学生的信仰是健康上进的,同时高校思想教育存在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式单一古板,偏重理论阐述,照本宣科,以灌输为主,忽视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敏锐,自主意识强的特点,遏制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主动性,加上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教学不能很好的结合,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不能很好理解吸收所学内容甚至不知道老师讲了些什么。
2.教学内容乏味,理论脱离了实际,缺乏创新,理论建设没能积极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未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突出表现在内容过多重复致使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3.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缺乏亲和感。信仰教育的目标未能从学生实际的切身利益出发,未能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并缺乏层次性,忽视了学生思想水平的差异性和认知能力,按统一的高标准来要求学生,缺乏亲和感,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偏离了共产主义理论的正确理解。
(三)家庭教育原因
家庭教育以特殊的家风、家庭关系和家庭文化氛围对个体往往通过自上而下的榜样示范来实现教化,因而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信仰形成的影响是持久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尽管大学生进入特定的年龄和学习环境后,他们开始接触并体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其独立思维日益增强,与家庭的关系变得松弛一些,但由于父母子女之间那种割不断的亲情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环境等特殊因素,加上我国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各种费用基本上由父母承担,经济自立能力差,不可能较短时间摆脱在家庭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念。家庭教育中,子女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父母的生活习性,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力非常强,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价值观念可能与他们在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中获得的价值观念一致或冲突,对加强他们的主流信仰起了积极或是消极作用。很多大学生的金钱至上思想、宗教信仰,个人本位思想都来自家庭的感染,甚至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可见,家庭教育的误导也是导致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信仰重建的策略
影响大学生信仰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复杂性。面对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信仰危机,重建大学生信仰的对策,应从帮助大学生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着手,从个人、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净化社会环境
1.党要加强自身执政能力,总结拒腐防变的丰富经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党风建设和搞好反腐倡廉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树立党的光辉形象,以赢得广大学生对党的信任与支持。
2.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密切关注,并及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尤其是要把防止两极分化现象作为最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社会保障制度,迅速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让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彰显的优越性,即使在经济改革前进的道路中暂时出现了阻碍挫折,也不会动摇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更不会放弃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追求。
3.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肃清封建残余思想,冲破宗教迷信枷锁,抵制各种社会思潮的消极冲击,制止各种文化事业的不良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等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塑造美好精神,形
成高尚的道德,树立优良风尚,为学校开展信仰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建立一支高素质、高修养并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生榜样,是他们前进的引路人。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教导学生怎样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教师应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被市场经济洪流中的腐朽的东西所迷惑。能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洞察力,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各种现象结合进行剖析,耐心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并以身作则,用自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感染学生。
2.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对学生进行主导型价值观教育,并注重信仰的多样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强调了我国信仰鲜明的方向性。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时代的要求。高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科学引导学生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把握共产主义的规律,以及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意义,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同时必须承认现实呈现价值观多元化,要有宽容的态度,在主导价值观占绝对优势下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科学的批判的分析,防止学生盲目追潮热,信仰游离化等。
3.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创新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在教育工作中理论实际相结合。教育工作者进行信仰教育时,要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以公平、客观、理性的态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向他们传输渗透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现实和理想的统一,防止学生信仰空洞化和信仰世俗化,防止学生对信仰教育产生反感甚至逆反心理。
同时信仰不仅是一种精神活动,还具有能动的实践性,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会信仰的真理,提高他们实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抵御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营造利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家庭氛围
1.积极倡导健康的婚恋观,避免家庭的不稳定、不和谐以及单亲家庭给子女造成的心理扭曲,努力维系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温馨、和睦、民主的家庭,注重对子女人格、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2.由于家庭关系较之其它各种社会关系有其独特性,家庭教育起着各种途径的教育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父母应把对子女的信仰教育放在首位,摆脱以为信仰教育只是学校应尽职责的误区,在深刻全面地了解子女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科学掌握教育子女的相应方法,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表现情况,发现问题能及时与子女沟通、开导、帮助他们。
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所蕴涵的特定的家庭文化意蕴,如知识,爱好,礼仪、说话方式等,因为这种文化意蕴能通过家庭代际相传和扩张,反映并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地位。拥有优越的文化意蕴的人,越会对个体的发展起到提升,促进作用。因此家长要注意自身言谈举止,道德素质,倡导与社会主旋律一致的家庭教育内容,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贺彦凤.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12).[4]佟丽华.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徐魁峰.罗箭华.大学生信仰的危机与精神家园的重建[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第四篇: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1、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
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社会诚信缺失大量地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彩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等,不一而足。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绝,在人们购买的书刊音像制品当中,盗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对北京、沈阳等地古玩文物市场调查,有些摊点摆放的全部为假货。
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一是企业不守信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二是企业不讲信誉,相互之间拖欠货款。三是企业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四是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五是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
政府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还有一些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久前,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组长任克礼发表文章,认为“现在的危险是滋生腐败和不讲真话”,提出要把“不讲真话”当作一个严重问题来解决。
2、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首先,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制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交往活动少、活动地域窄、生产规模小,基本是“熟人关系”,一般不会担心相互失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生产规模、市场范围、交往层次和交换频率的迅速扩大与增加,信用作为一切交易活动的基础,必然要求被人们认同和遵守。因为只有交易双方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承诺和践诺,才能使得双方无须付现即可获得商品、服务和货币,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诚信的缺失,一方面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限制交易主体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为防范交易风险被迫增加交易成本,使得经济活动萎缩,经营效率低下甚至破产。最重要的是造成了社会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损害,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则。
其次,诚信缺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造成无数个人身心伤害,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大量企业举步为艰;失信使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使得消费者对社会和政府失去信心信任;失信使一些人靠骗人暴富,也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人民群众对社会和政府产生强烈不满。
第三、诚信缺失败坏社会风气。社会诚信缺失造成人们之间互不信任相互提防,使得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对他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也变得更加不易。更为严重的是,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使得许多诚实守信的人利益受到损害,认为“老实人吃亏”的思想占了主导,整个社会的道德风险加大,道德水平下降。
第四、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据统计,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现汇交易达到80%,信用交易方式仅占20%左右。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另外,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和个人制假贩假,使得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商品心存疑虑予以抵制,也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曾尖锐地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
安全诚信缺失
一、安全诚信缺失的安全表现及危害
诚信是立身之基,兴业之本。但在安全生产的实践过程中,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不断发生。有的职工违章违纪,屡纠屡犯;有的单位发生事故隐瞒不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安全管理部门发生失职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有的单位在安全汇报中,好大喜功,避讳问题,专搞材料包装,靠材料出政绩;有的干部下现场检查走马观花,发现深层次、实质性安全问题的少。凡此种种,安全诚信缺失涉及工人、干部各个层次,安全管理各个部门,表现较为普遍,导致的后果也很严重。
1、安全诚信缺失。影响了职工素质的提高。在现场安全检查中,每每问及岗位安全生产情况,总有一些职工不是夸夸其谈,就是避而不谈。夸夸其谈的是功劳和苦劳,避而不谈的是问题和不足。如发现违章违纪则说谎蒙骗的、托人说情的不正常现象应有尽有,千方百计诡辩责任,逃避处罚。诚实承认错误,虚心听取意见,今后坚决纠正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几乎是凤毛麟角。这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安全生产现场检查工作事倍功半,职工吸取不了教训,也达不到提高技术业务素质的目的。
2、安全诚信缺失,削弱了安全管理的效能。在安全管理的实践中,不论是哪一个层次、级别的干部分析和处理安全问题,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责任者(单位)之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推功揽过的少,争功夺利的多。更有甚者,内部之间上下达成“共识”,对付事故(安全问题)调查组,能不说的不说,能隐瞒的隐瞒,这种安全问题处理中表现的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部门工作效能的发挥。
3、安全诚信缺失,动摇了安全第一的位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由于安全诚信缺失,致使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更谈不上及早防范、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比如开展安全自查活动,往往是不谈主观谈客观,不谈主要谈次要;查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不是太过笼统,就是鸡毛蒜皮,有的问题连整改措施都不知该怎样拟定,更起不到安全大反思、举一反三的目的。
4、安全诚信缺失,阻碍了企业的长足发展。安全诚信缺失,回避了安全风险,降低了企业信誉,扰乱了安全生产秩序,导致了安全考核奖励的分配不公,加大了安全管理的成本,影响了上级机关的安全决策,不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安全基础。
第五篇:享乐主义的表现、成因及危害[范文模版]
享乐主义的表现、成因及危害
一、享乐主义的表现:
新形势下,享乐主义有多种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在精神状态上,奋发向上,而是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在价值取向上,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享乐安逸才更“现实”;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和单位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贵族化”,吃喝玩乐,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
二、享乐主义的成因:
1.是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考验接踵而来,一些人经受不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俘虏。
2.是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原有的一些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而新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无法对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这就使贪图享乐的不良风气得以滋长,腐败现象得以蔓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是我们国家的光荣传统和政治本色。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在物质匮乏、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就能使人保持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理想的目标;在物质丰富、条件优越的情况下,也能使人不沉醉于物质享受、不奢侈腐化,而是保持勤劳节俭之风,继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反之,丢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就会沉陷于享乐主义的泥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最终葬送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反对享乐主义,就必须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反对享乐主义,还要建立健全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享乐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还在于加快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系统的和操作性强的制度和体制,为此,通过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建立起严格、具体、可操作、易检查的财政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加强财政专户管理,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清理和取消“小金库”,严禁设立账外账,从资金源头上
刹住铺张浪费、挥霍奢侈之风。还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廉政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的各项要求就一定会落到实处。
三、享乐主义的危害:
1.造成人们的精神颓废。
享乐主义使人们尽情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容易使人们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之中。
所以,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2.造成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人们用一切手段进行享受,用一切办法刺激自己的感官,必然造成人们的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使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更加紧张。
3、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人们都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就必然各自为己,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人与人的关系是狼。这样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和谐与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会难以建立起来。近来,有人主张“重
新定义享乐”,“给享乐松绑”;声称要“摈弃那些虚伪的文明,进入一个自由的精神空间与生存状态”;说什么“社会进化的历史,就是享乐的发展史”,“享乐主义是进取精神的亲儿”,“享乐的人不迷茫,不懂享乐的人才迷茫”,等等。这种论调是极其错误的,也是极其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