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专业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2:2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专业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专业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篇:卫生专业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

卫生专业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4)

76、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77、现病史:是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78、法定传染病总的有39种: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两种; 乙类传染病26种,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丙类:11种。

79、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心脏病表现为靴形心,二尖瓣狭窄心脏表现为梨形心,心包积液表现为烧杯形。

80、早产定义:以妊娠在28足周后至37足周前而中断妊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83流产:妊娠于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少于1000克,称为流产。流产发生于孕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12周后者,称为晚期流产。

81、子痫:子痫是指孕妇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眩晕头痛,突然昏不知人,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全身强直少顷即醒,醒后复发,甚至昏迷不醒的疾病,被称为“子痫”,又称“妊娠痫证”。

82、食道3个狭窄分别是:第一处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离中切牙约15cm。第二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点处,距离中切牙约25cm。第三处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离中切牙约40cm。

83、急性左心衰也称为急性肺水肿,临床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强迫坐位大汗口唇轻微发绀两肺底可听到水泡音等,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抢救与护理(非常重要)

① 体位: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轮流结扎四肢(每15分钟更换一次),以减少静脉回流。

② 吸氧:高流量6-8L/分,50%酒精湿化吸氧。

③ 镇静剂:皮下或肌内注射吗啡5-10mg或哌替啶50mg,对于昏迷休克严重肺部疾病患者禁用。

④ 利尿剂:静注快速利尿剂,减少回心血量。

⑤ 强心剂:缓慢静注西地兰0.2-0.4mg

⑥ 血管扩张剂:降低前后负荷

⑦ 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稀释后缓慢静注

⑧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周围血

管阻力。

⑨ 密切观察神志面色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尿量滴速用药反应等。⑩ 及时准确详细地记录。

84、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五抗”指: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抗免疫;“三致”指:致癌致畸致突变。

85、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休克作用机制是:①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产生;②稳定溶酶体膜;③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和兴奋心脏加强心脏收缩力;④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86、在感染期间如何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的病人,在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同时,可用糖皮质激素作为辅助治疗.因为它能增加机体对有害物质的耐受性,减少中毒反应,有利于争取时间!但是,糖皮质激素不能用于病毒性感染,因为在病毒性感染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反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使感染扩散。

87、病理性Q波:是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一般是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88、首关消除:有些药物在进入体循环之前首先在胃肠道肠黏膜细胞和肝脏灭活代谢一部分(主要在肝脏),导致进入体循环的实际

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首关消除。

89、肝-肠循环: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90、败血症:系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91、菌血症:是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一时性或间断性地 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称菌血症。

92、毒血症:指细菌毒素从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性持续高热,伴有大量出汗,脉搏细弱或休克。

93、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94、新生儿身长平均为50cm 2岁至青春期前=年龄×7+70(cm)

95、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96、(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为Ⅱ型呼衰,单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则为1型呼衰。)

97、血型分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98、血型:指红细胞膜凝集原的类型。

99、① 既能用于支气管哮喘,又能用于心源性哮喘的药物是:氨茶碱。② 既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又能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的药物是:肾上腺素

100、心源性哮喘:可使用吗啡但不能用于支气管哮喘,是因为吗啡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同时释放组胺而致支气管收缩,会使哮喘病情加重。

101、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比例:30:2

102、溶血反应:是指红细胞膜破坏,致使血红蛋白从红细胞流出的反应.常见于输血反应及中毒。

103、肾病有哪几种:① 慢性肾小球肾炎;② 肾病综合征;③ 慢性肾衰竭;④ 肾结石;⑤ 肾囊肿(多囊肾);⑥ 糖尿病肾;⑦ 高血压肾病;⑧ 紫癜性肾炎;⑨ 狼疮性肾炎;⑩ 小儿肾病

第二篇:卫生专业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

卫生专业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3)

51、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听诊: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52、传染病报告时限 :发现法定传染病时,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城镇2小时农村6小时内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告;发现传染病爆发时,应以最快方式报告。

53、药物:指作用机体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以及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54、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55、药效学:指药物的作用及作用原理,即药物效应力学。

56、医源性感染: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如某病人进入某个医院或其他卫生保健机构时未患某病也不处于该病的潜伏期,但却在该院或机构中新感染了这种疾病,即为医源性感染。

57、不良反应: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有害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58、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59、超敏反应:指少数人对药物的一种特殊反应,是免疫反应的一种特殊表现,也称为变态反应。

60、肠结核常见发病部位:回盲部

61、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

62、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的,并能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63、类毒素:是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可以脱去毒性但仍保留抗原性。

64、内毒素:是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裂解时才释放出来。、65、各年龄期的生长发育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66、新生儿平均体重:3千克。1-6月:体重=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月:体重=6(kg)+月龄×0.25(kg)2岁至青春期前儿童体重=年龄×2(kg)+8(kg)

67、胆红素的代谢过程:血清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血红蛋白。① 正常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超寿限的红细胞经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和分解后,形成胆红素铁和珠蛋白三种成份。此种胆红素呈非结合状态,当非结合胆红素到达肝脏后,被肝细胞微突所摄取,由胞

浆载体蛋白Y和Z携带至肝细胞微粒体内,大部分胆红素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与葡萄糖醛基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简单地说:红细胞裂解生成胆红素铁和珠蛋白,此时的胆红素为(具有毒性)的非结合性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微粒体内,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与葡萄糖醛基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无毒性)。)

② 结合胆红素由肝细胞排泌入毛细胆管,与其它从肝脏排泌的物质形成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经细菌分解成为尿胆素。其中大部分随粪便排出。称粪胆元,小部分经回肠下段或结肠重吸收,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转变为胆红素,再随胆汁排入肠内,这一过程称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被吸收回肝的小部分尿胆元进入体循环,经肾脏排出。

(简单地说:A.红细胞裂解生成胆红素铁和珠蛋白,此时的胆红素为(具有毒性)的非结合性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微粒体内,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与葡萄糖醛基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无毒性)。B.结合胆红素与肝脏排泌的其它物质混合形成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经细菌分解成为尿胆素,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经回肠下段或结肠重吸收,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又转变成胆红素,再随胆汁排入肠内,这一过程称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而被吸收回肝的小部分尿胆元进入体循环,经肾脏排出。)

68、小儿运动的发育: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也就是说二个月的时候会抬头,四个月时会翻身,六个月时自己会坐

69、心复苏三联针: 大致分为老三联和新三联,① 老三联:肾上腺素1mg去甲肾上腺素1mg异丙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② 新三联:肾上腺素1mg阿托品0.5mg2%盐酸利多卡因100mg,静脉注射。③ 四联:肾上腺素1mg,阿托品0.5mmg,利多卡因100mmg去甲肾上腺素1mg70、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分别在: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

71、药动学:指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

72、受精卵形态由内口到外口: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受精部位:壶腹部。

73、子宫韧带包括4条韧带,分别是:子宫主韧带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骶子宫韧带。

74、心力衰竭又称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血量致周围组织灌注不足和肺循环及(或)体循环静脉淤血,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力衰竭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收缩功能障碍型心力衰竭和舒张功能障碍型心力衰竭。

75、急性有机磷的中毒机制:有机磷农药进入体内后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酸化胆碱酯酶,后者比较稳定,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活力,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引起横纹肌平滑肌和腺体等兴奋性增高而活动增强的中毒症状,最后转入抑制状态。107一氧化碳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窒息。典型症状:嘴唇呈樱桃红色 108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处理:

1)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

3)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为太阳列缺人中少商十宣合谷涌泉足三里等。轻中度中毒者,针刺后可以逐渐苏醒。

4)立即给氧,有条件应立即转医院高压氧舱室作高压氧治疗,尤适用于中重型煤气中毒患者,不仅可使病者苏醒,还可使后遗症减少。

5)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50毫升,加维生素C500~1000毫克。轻中型病人可连用2天,每天1~2次,不仅能补充能量,而且有脱水之功,早期应用可预防或减轻脑水肿。

6)昏迷者按昏迷病人的处理进行。

第三篇:【事业单位文秘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文秘专业知识

各位还在为了关于文秘相关专业知识内容而在发愁吗?那么大家现在有眼福咯!可以看看下面内容作为参考一下哦!请阅读以下事业单位文秘专业知识这篇文章吧!

最新事业单位文秘基础知识

一、秘书工作的内容

(一)秘书工作领导机关及其领导者的工作内容

1.机关办公厅(室)的基本任务

办公厅(室)属于秘书工作部门,是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的枢纽。它的出现是秘书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外领导机构或高级领导人都设置办公厅或办公室。它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它所直属的领导机关完成各项领导工作,尤其是为领导机关制定和实施决策服务。

办公厅(室)的任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政务服务,包括办文、办会、文档管理、代拟文稿、综合协调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秘书工作;二是事务服务,主要是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2.秘书长、办公厅(室)主任的基本任务

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兼有秘书工作领导人和秘书人员的双重身份。根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颁发的《政务院关于各级政府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工作机构的决定》,各级政府机关的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主要承担以下任务:第一,协助首长综合情况、研究政策、推行工作;第二,协助首长密切各方面的工作关系;第三,协助首长掌管机关内部的统一战线工作;第四,协助首长掌管保密工作;第五,协助首长掌管机要工作;第六,主持日常行政事务(包括公文处理、会议组织、检查和督促政府决议的执行等事项);第七,掌管机关事务工作。

因此,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可以总结为既要参与政务,又要掌管政务两个方面。而其中第一至第五项工作是需要协助首长完成的,具有明显的参与政务性质;而第六、七项工作则主要是掌管机关日常事务,具有明显的事务性特色。政务院的这些规定,虽然是针对我国秘书工作高层领导者和领导机构而言的,但是却为全国秘书部门应当承担的主要工作内容确定了基本格局。

(二)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

1.拟定、办理公文

拟定公文是指根据领导者意图和领导班子的决定精神起草公文或在领导者主持、指导之下,起草领导讲话稿。

拟定公文是秘书工作的传统职能。现代社会,拟定公文更成为秘书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日常工作。因为公文具有发布政令、传达意图、沟通情况、凭证记载等重要功能,因此,拟定公文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秘书人员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

办理公文简称办文,是围绕公文的形成、处理、管理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反映了公文在机关内部处理的全过程。

办理公文是秘书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发文处理和收文处理两类。其中,发文过程包括拟制、核签、缮印、审核、签发、立卷、归档等主要环节;收文过程包括签收、分送、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注办、立卷、归档等主要环节。在日常工作的发文和收文过程中,秘书人员都要按照党和政府颁布的公文处理条例、法规和标准办理,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确保公文处理过程的严谨、规范、优质、高效,为公文发挥应有的效能创造条件。

2.办理组织会务

办理组织会务简称办会,是指机关秘书部门或临时设立的会议秘书机构办理与会议有关的各类具体事务,目的是为领导人开好会议做会前、会中和会后的各种综合辅助性服务。办会过程中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会议议题的协调与安排,应与各方面协调联系,将会上讨论决定的事项预先整理形成文件形式后,再将其中已经立题的成熟文件交给主管领导,决定是否提交会议讨论;二是会议的统筹安排,即从整体上安排好会议的各项方面事宜,如会议时间、地点、议程、参加人员、会场布置等;三是会议文件材料的印发、传递、清退、立卷、归档等;四是会议期间的各项服务;五是会议善后工作,如整理会议记录、编写简报和会议纪要、督促检查会议决策的落实等。

3.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工作是指围绕中心工作,针对当前领导关心和急需解决的有关问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呈交给领导机关或领导人。这是发挥秘书工作的参谋、助手职能,直接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每一项调查研究均应做好调查准备、调查实施和调查总结收尾这三个阶段的工作。其中,准备阶段应根据领导工作的需求确定调查题目,拟制提纲;实施阶段要注意选准调查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式,广泛搜集、认真整理、深入研究调查得来的材料;总结收尾阶段就是对调查研究工作进行整体分析,在以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

4.信息处理工作

秘书信息处理工作是指按照党政领导机关工作的要求,采集与处理信息,为领导正确决策和实施决策服务的一项工作。凡是领导工作中要掌握的各种动态、情况以及实际工作领域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都需要收集并及时反馈给领导部门。

开展信息处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和健全信息网络,这是搞好信息处理工作的基础;其次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思路开阔、反应敏捷,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信息员队伍;最后要实现信息处理工作手段的现代化,以便快速传递和处理信息。开展信息处理工作应确保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输出、反馈等基本环节的工作质量。

5.沟通协调工作

对秘书工作而言,沟通协调工作的内容极为广泛,依据协调对象划分,有对上的协调(即对领导者之间和领导机关之间的协调)、对下的协调、同级之间的协调、上下级双方的协调、同属部门的协调、业务工作的协调等,而其中最常见的是业务工作的协调,如会议协调、公文活动协调、事项协调等。总之,凡是与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有关事项的协调,均属于秘书工作的业务范围。开展秘书协调工作时,可以利用的方式有电话协调、送文上门协调、请人进门协调、登门拜访协调、召开会议协调等。

6.信访接待工作

信访接待工作是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工作的总称,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秘书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收到群众来信,要及时拆封,认真阅读,做好摘记,准确交办,按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妥善处理或转交有关部门办理。有群众来访时,要热情接待,认真听记,恰当处理。

7.监督检查工作

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即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政机关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领导人批办事件承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文件和会议事项的督促办理。监督检查工作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催办检查、实地调研、日常查办、综合反馈等工作形式,其工作的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向下了解情况,向上反映情况。

8.公务接洽工作

公务接洽工作是指办理领导机关、平行单位、下级组织与本机关联系公务事宜的接洽工作。这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是作为机关窗口的秘书工作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承办处理各机关单位直接派人或通过电话形式来本机关商洽或联系的公文事宜,有协助联络公务,安排领导人接见,答复询问,落实承办单位,解决来访者食宿、交通等事项。为确保公务接洽工作的顺利进行,秘书人员应做到忠于职守、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做好值班日记和电话记录。同时,还应熟悉领导者情况,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此外,还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除上述之外,秘书工作还包括管理日常事务、机要保密、文书立卷与归档、领导公务活动安排、领导临时交办事项等。在日常工作中,秘书工作人员均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保质保量,切实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二、秘书工作的作用

秘书工作在领导机关和机关工作中,只有负责管理日常事务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决定权和指挥权。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其所承担的重要工作,决定了其具有下述作用:

(一)建议参谋作用

这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领导决策的过程中。首先,秘书工作人员需要在决策的准备阶段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整理相关信息和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其次,在进行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中,秘书人员可以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凭借自己的经验,为领导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建议或方案;最后,在领导制定决策后,对于如何实施决策以及决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应如何处理,秘书人员也可提供参考意见或反馈信息。除了为领导者的决策发挥建议参谋的作用之外,秘书人员在拟写文件、提供办事和办会预案、提供办事的建议、综合处理信息等工作中,也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发挥为领导者提供建议和参谋的作用。

(二)事务助手作用

秘书人员所起的事务助手作用更多的是指秘书人员辅助领导做好决策工作以外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使领导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抓大政方针问题,做好科学决策事项。秘书工作的助手作用主要体现在下列各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日常的文书处理、会务和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做好文件信息的加工筛选工作;三是做好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四是做好公务接洽、信访接待和领导活动安排工作;五是做好领导人某些必要的生活服务工作等。此外,秘书人员还应当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争取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

(三)中心枢纽作用

每一个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拥有一套指挥管理系统。而秘书工作部门则正处于这套系统的中枢位置,发挥着其他职能部门不可替代的中心枢纽作用。领导集体或者领导者个人的决策、指示,都要通过秘书工作传递给实施单位。因此,秘书工作是否健全完善,其工作是否运转自如,直接关系到机关工作能否正常运转。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好秘书工作部门的中心枢纽作用,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四)统筹协调作用

统筹协调工作是秘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秘书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领导决策中发挥协调作用。决策前,领导者大都责成秘书人员对于要决策的问题组织或协同有关部门进行调研论证;决策后,秘书人员还要协同相关部门做好信息反馈工作,调查各有关实施单位对于决策的具体落实情况,保持工作运行的畅通。第二,对于日常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秘书人员还要秉承领导思想同时协调各方力量,抓紧解决和落实。第三,在日常办文、办会、办事过程中,哪些环节出现矛盾,一般均需要秘书人员按照领导的指示同各方协调关系,促进决策的落实。

(五)形象窗口作用

在日常工作和各种交往中,秘书人员需要经常代表机关或领导人出面,例如内外联系、洽商公务、群众信访、迎来送往等事宜均需要由秘书出面完成。而对外行文、组织会议、安排领导人的公务活动,更是秘书形象窗口作用在工作上的反映。因此,一个机关的形象及其工作面貌、工作作风、领导者的形象等都与秘书工作的形象窗口作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秘书人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坚决抵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和习气。

秘书工作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秘书工作是机关工作中各种信息的主要集散地,因此,秘书工作成为方便领导工作和机关工作的信息库和资料库,随时向领导者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因此,秘书人员常常需要主动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地采集和收录各种有用信息,向领导提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各种动态信息,做好领导的各项辅助和服务工作。

事业单位文秘专业知识

青海事业单位文秘专业知识范文

真题1(单选题)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指处于()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人员的人员,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A.中心B.枢纽C.中介D.中枢

【答案】 B

【解析】 略

真题2(单选题)对秘书工作而言,沟通协调工作的内容极为广泛,其中不属于业务工作的协调的是()。

A.会议协调B.事项协调C.同属部门的协调D.公文活动协调

【答案】 C

【解析】 对秘书工作而言,沟通协调工作的内容极为广泛,依据协调对象划分,有对上的协调(即对领导者之间和领导机关之间的协调)、对下的协调、同级之间的协调、上下级双方的协调、同属部门的协调、业务工作的协调等。而其中最常见的是业务工作的协调,如会议协调、公文活动协调、事项协调等。因此,选项C不正确。

真题3(单选题)()是秘书工作的本质属性。

A.综合辅助性服务B.政治性C.被动性D.灵活性

【答案】 A

【解析】 秘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本质区别在于秘书工作从属于一定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并为领导工作提供综合辅助性服务。因此,综合辅助性服务是秘书工作的本质属性。秘书工作除了具有综合辅助性服务这一本质属性外,还具有政治性、被动性、综合性、全面性、事务性、灵活性的特点。

过关强化训练

1.根据秘书工作的基本规律,()是秘书工作存在的客观基础。

A.领导工作对综合辅助性服务的需求

B.秘书工作高质量的综合辅助性服务

C.不断满足领导工作对综合辅助性服务的需求

D.领导者对综合辅助性服务的满意程度

2.秘书事务工作的三办是指()。

A.办文、办事、办信B.办文、办事、办信息

C.办文、办事、办会D.办文、办事、办协调

3.秘书部门的职业性功能是()。

A.管理B.辅助

C.决策D.参谋

4.秘书工作四个转变的实质突出了()。

A.参谋作用B.管理作用

C.服务作用D.信息作用

5.秘书工作三服务宗旨的核心是()。

A.为机关部门服务B.为领导服务

C.为人民服务D.为本级领导服务

6.秘书同领导在角色定位上是()。

A.同志关系B.平行关系

C.从属关系D.主仆关系

7.秘书应树立的最基本的观念是()。

A.政策观念B.服务观念

C.创新观念D.领导观念

参考答案及详解

1.A[解析] 根据秘书工作的基本规律,领导工作对综合辅助性服务的需求是秘书工作存在的客观基础,秘书工作高质量的综合辅助性服务是领导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不断满足领导工作对综合辅助性服务的需求是推动秘书工作的根本动力,领导者对综合辅助性服务的满意程度,是检验秘书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志。

2.C[解析] 办文、办事、办会是对秘书事务工作的精炼概括。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为了认识秘书工作的逻辑关系和事理,明确和突出不同的秘书工作的重心,增强对秘书工作的全盘认识,以便更好地贯彻秘书工作的原则,将秘书工作做好。

3.B[解析] 秘书部门的职业性功能即秘书工作的事务性助手职能协助领导处理各种日常事务,也就是其辅助性功能。这是秘书部门的一个最重要的职责。

4.A[解析] 我国秘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1985年1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的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简称85middot;1座谈会)上,确立了新时期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改革方针。85middot;1座谈会在确立秘书工作三服务指导思想的同时,也提出了实现我国秘书部门四个变革的改革要求,明确了我国秘书工作加快改革发展的新方向,即第一,从偏重办文办事转变为既办文办事,又出谋划策。第二,从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综合处理信息。第三,从单凭老经验办事转变为实行科学化管理。第四,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四个转变首先强化了秘书工作的参谋职能,其要实现的目标是出谋划策、综合处理信息、实行科学化管理、主动服务等,充分发挥秘书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其次强调了对秘书工作要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目标,其基本内容体现在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使秘书工作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达到最佳状态,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四个转变的内容前后相连,强调后者,并非否定前者,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实现新的标准的跨越。

5.C[解析] 85middot;1座谈会上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王兆国同志明确指出:中央办公厅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党的总目标、总任务,做好三服务,即为中央服务,为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为人民服务。随后,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国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为:围绕党的总目标、总任务,做好三服务,一是为领导和领导机关服务;二是为与本机关相关的各个部门机关服务;三是为人民服务。其中,秘书工作三服务宗旨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这是由我们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6.C[解析] 领导与秘书的关系是工作关系,是上下级的关系。在这种工作关系中,秘书处于从属地位,是从体,而领导处于主导地位,是主体。一切按领导的指示办,听领导的,是秘书言行的指南。

7.B[解析] 由于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三服务,即为领导和领导机关服务、为与本机关相关的各个部门机关服务、为人民服务,因此秘书应树立的最基本的观念是服务观念。

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文秘专业知识大全

一、秘书工作的内容

(一)秘书工作领导机关及其领导者的工作内容

1.机关办公厅(室)的基本任务

办公厅(室)属于秘书工作部门,是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的枢纽。它的出现是秘书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外领导机构或高级领导人都设置办公厅或办公室。它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它所直属的领导机关完成各项领导工作,尤其是为领导机关制定和实施决策服务。

办公厅(室)的任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政务服务,包括办文、办会、文档管理、代拟文稿、综合协调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秘书工作;二是事务服务,主要是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2.秘书长、办公厅(室)主任的基本任务

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兼有秘书工作领导人和秘书人员的双重身份。根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颁发的《政务院关于各级政府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工作机构的决定》,各级政府机关的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主要承担以下任务:第一,协助首长综合情况、研究政策、推行工作;第二,协助首长密切各方面的工作关系;第三,协助首长掌管机关内部的统一战线工作;第四,协助首长掌管保密工作;第五,协助首长掌管机要工作;第六,主持日常行政事务(包括公文处理、会议组织、检查和督促政府决议的执行等事项);第七,掌管机关事务工作。

因此,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可以总结为既要参与政务,又要掌管政务两个方面。而其中第一至第五项工作是需要协助首长完成的,具有明显的参与政务性质;而第六、七项工作则主要是掌管机关日常事务,具有明显的事务性特色。政务院的这些规定,虽然是针对我国秘书工作高层领导者和领导机构而言的,但是却为全国秘书部门应当承担的主要工作内容确定了基本格局。

(二)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

1.拟定、办理公文

拟定公文是指根据领导者意图和领导班子的决定精神起草公文或在领导者主持、指导之下,起草领导讲话稿。

拟定公文是秘书工作的传统职能。现代社会,拟定公文更成为秘书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日常工作。因为公文具有发布政令、传达意图、沟通情况、凭证记载等重要功能,因此,拟定公文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秘书人员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

办理公文简称办文,是围绕公文的形成、处理、管理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反映了公文在机关内部处理的全过程。

办理公文是秘书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发文处理和收文处理两类。其中,发文过程包括拟制、核签、缮印、审核、签发、立卷、归档等主要环节;收文过程包括签收、分送、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注办、立卷、归档等主要环节。在日常工作的发文和收文过程中,秘书人员都要按照党和政府颁布的公文处理条例、法规和标准办理,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确保公文处理过程的严谨、规范、优质、高效,为公文发挥应有的效能创造条件。

2.办理组织会务

办理组织会务简称办会,是指机关秘书部门或临时设立的会议秘书机构办理与会议有关的各类具体事务,目的是为领导人开好会议做会前、会中和会后的各种综合辅助性服务。办会过程中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会议议题的协调与安排,应与各方面协调联系,将会上讨论决定的事项预先整理形成文件形式后,再将其中已经立题的成熟文件交给主管领导,决定是否提交会议讨论;二是会议的统筹安排,即从整体上安排好会议的各项方面事宜,如会议时间、地点、议程、参加人员、会场布置等;三是会议文件材料的印发、传递、清退、立卷、归档等;四是会议期间的各项服务;五是会议善后工作,如整理会议记录、编写简报和会议纪要、督促检查会议决策的落实等。

3.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工作是指围绕中心工作,针对当前领导关心和急需解决的有关问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呈交给领导机关或领导人。这是发挥秘书工作的参谋、助手职能,直接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每一项调查研究均应做好调查准备、调查实施和调查总结收尾这三个阶段的工作。其中,准备阶段应根据领导工作的需求确定调查题目,拟制提纲;实施阶段要注意选准调查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式,广泛搜集、认真整理、深入研究调查得来的材料;总结收尾阶段就是对调查研究工作进行整体分析,在以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

4.信息处理工作

秘书信息处理工作是指按照党政领导机关工作的要求,采集与处理信息,为领导正确决策和实施决策服务的一项工作。凡是领导工作中要掌握的各种动态、情况以及实际工作领域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都需要收集并及时反馈给领导部门。

开展信息处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和健全信息网络,这是搞好信息处理工作的基础;其次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思路开阔、反应敏捷,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信息员队伍;最后要实现信息处理工作手段的现代化,以便快速传递和处理信息。开展信息处理工作应确保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输出、反馈等基本环节的工作质量。

5.沟通协调工作

对秘书工作而言,沟通协调工作的内容极为广泛,依据协调对象划分,有对上的协调(即对领导者之间和领导机关之间的协调)、对下的协调、同级之间的协调、上下级双方的协调、同属部门的协调、业务工作的协调等,而其中最常见的是业务工作的协调,如会议协调、公文活动协调、事项协调等。总之,凡是与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有关事项的协调,均属于秘书工作的业务范围。开展秘书协调工作时,可以利用的方式有电话协调、送文上门协调、请人进门协调、登门拜访协调、召开会议协调等。

6.信访接待工作

信访接待工作是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工作的总称,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秘书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收到群众来信,要及时拆封,认真阅读,做好摘记,准确交办,按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妥善处理或转交有关部门办理。有群众来访时,要热情接待,认真听记,恰当处理。

7.监督检查工作

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即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政机关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领导人批办事件承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文件和会议事项的督促办理。监督检查工作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催办检查、实地调研、日常查办、综合反馈等工作形式,其工作的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向下了解情况,向上反映情况。

8.公务接洽工作

公务接洽工作是指办理领导机关、平行单位、下级组织与本机关联系公务事宜的接洽工作。这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是作为机关窗口的秘书工作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承办处理各机关单位直接派人或通过电话形式来本机关商洽或联系的公文事宜,有协助联络公务,安排领导人接见,答复询问,落实承办单位,解决来访者食宿、交通等事项。为确保公务接洽工作的顺利进行,秘书人员应做到忠于职守、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做好值班日记和电话记录。同时,还应熟悉领导者情况,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此外,还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除上述之外,秘书工作还包括管理日常事务、机要保密、文书立卷与归档、领导公务活动安排、领导临时交办事项等。在日常工作中,秘书工作人员均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保质保量,切实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二、秘书工作的作用

秘书工作在领导机关和机关工作中,只有负责管理日常事务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决定权和指挥权。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其所承担的重要工作,决定了其具有下述作用:

(一)建议参谋作用

这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领导决策的过程中。首先,秘书工作人员需要在决策的准备阶段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整理相关信息和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其次,在进行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中,秘书人员可以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凭借自己的经验,为领导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建议或方案;最后,在领导制定决策后,对于如何实施决策以及决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应如何处理,秘书人员也可提供参考意见或反馈信息。除了为领导者的决策发挥建议参谋的作用之外,秘书人员在拟写文件、提供办事和办会预案、提供办事的建议、综合处理信息等工作中,也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发挥为领导者提供建议和参谋的作用。

(二)事务助手作用

秘书人员所起的事务助手作用更多的是指秘书人员辅助领导做好决策工作以外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使领导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抓大政方针问题,做好科学决策事项。秘书工作的助手作用主要体现在下列各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日常的文书处理、会务和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做好文件信息的加工筛选工作;三是做好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四是做好公务接洽、信访接待和领导活动安排工作;五是做好领导人某些必要的生活服务工作等。此外,秘书人员还应当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争取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

(三)中心枢纽作用

每一个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拥有一套指挥管理系统。而秘书工作部门则正处于这套系统的中枢位置,发挥着其他职能部门不可替代的中心枢纽作用。领导集体或者领导者个人的决策、指示,都要通过秘书工作传递给实施单位。因此,秘书工作是否健全完善,其工作是否运转自如,直接关系到机关工作能否正常运转。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好秘书工作部门的中心枢纽作用,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四)统筹协调作用

统筹协调工作是秘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秘书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领导决策中发挥协调作用。决策前,领导者大都责成秘书人员对于要决策的问题组织或协同有关部门进行调研论证;决策后,秘书人员还要协同相关部门做好信息反馈工作,调查各有关实施单位对于决策的具体落实情况,保持工作运行的畅通。第二,对于日常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秘书人员还要秉承领导思想同时协调各方力量,抓紧解决和落实。第三,在日常办文、办会、办事过程中,哪些环节出现矛盾,一般均需要秘书人员按照领导的指示同各方协调关系,促进决策的落实。

(五)形象窗口作用

在日常工作和各种交往中,秘书人员需要经常代表机关或领导人出面,例如内外联系、洽商公务、群众信访、迎来送往等事宜均需要由秘书出面完成。而对外行文、组织会议、安排领导人的公务活动,更是秘书形象窗口作用在工作上的反映。因此,一个机关的形象及其工作面貌、工作作风、领导者的形象等都与秘书工作的形象窗口作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秘书人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坚决抵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和习气。

秘书工作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秘书工作是机关工作中各种信息的主要集散地,因此,秘书工作成为方便领导工作和机关工作的信息库和资料库,随时向领导者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因此,秘书人员常常需要主动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地采集和收录各种有用信息,向领导提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各种动态信息,做好领导的各项辅助和服务工作。

第四篇:卫生专业知识—药理学记忆技巧

卫生专业知识—药理学记忆技巧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着重阐明应用药物防治疾病的道理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学过药理学的人们,常常要报怨药理学要求记忆的东西太多。中公教育专家安雅晶老师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记忆技巧,利于记忆。

1.比喻联想法

药物的跨膜转运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等。这两个概念常常容易混淆。我们把主动转运比喻:“一叶小舟逆流而上”,“小舟”即载体,“逆流而上”即表示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必然要消耗能量,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合理的联想,学生们都能很快掌握而且记忆深刻。

2.总结归纳法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与其它类药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作用、作用原理、不良反应等更是多种多样,要想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可将其归纳为:54321,“五”是五抗:抗炎、抗毒、抗过敏、抗免疫、抗休克作用。“四”是对四大代谢的影响:使血糖升高、钠水储留,蛋白质分解,脂肪重新分布。“三”是对三个系统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后导致失眠,甚至诱发精神失常或癫痫发作;消化系统的消化液分泌增加,诱发或加重溃疡;血管张力增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心肌抑制因子形成减少,从而防止心输出量降低和内脏血管收缩等循环障碍。“二”是对二种组织的影响:破坏淋巴组织,促进骨髓造血机能。“一”是对一腺的影响:对肾上腺皮质机能的影响。

把糖皮质激素的主要内容象串糖葫芦似的串联起来,很快就能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整体概念,便于记忆和掌握。

实践证明,上述的记忆方法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读者在学习药理学时,如能灵活地使用上述方法,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五篇:2018重庆卫生公共基础知识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卫生法律法规

第一节 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即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卫生法上的法律责任即由于行为人违反卫生法的相关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的内容

(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

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间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

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

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刑事法律规定,后果严重构成犯罪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一、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进行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

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等26种。

但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即适用强制管理。

(三)丙类传染病

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风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等11种。

二、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 方针:预防为主;管理原则: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三、传染病预防、监测预警与疫情报告

(一)传染病的预防

卫生行政部门的预防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预防工作;医疗机构的预防工作;其他相关的预防工作。

(二)传染病的监测预警

建立和健全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提高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能力的重要措施。

(三)传染病的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义务疫情报告人和责任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必须遵循属地管理原则。

报告时限、方式(日常疫情报告;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疫情报告;有关部门的疫情报告和通报)。

四、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及医疗救治

(一)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

传染病的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医疗机构的隔离治疗措施;疾控机构的疫情控制措施;政府的隔离措施;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疫区宣布及封锁。

(二)医疗救治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污染的相关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传染病防治监督

(一)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

(二)卫生部门及其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

(三)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的规定

(四)卫生行政执法监督

六、相关机构及其人员的法律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 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

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制度;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

四、报告与信息发布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需要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

五、应急处理

政府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职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应急处理职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应急处理职责;公安机关的强制执行职责;其他政府部门的职责。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第四节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

一、药品管理概述

二、药品生产经营的管理(一)药品生产企业管理(二)药品经营企业管理(三)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四)药品流通监督管理

三、药品管理(一)药品标准管理(二)药品注册管理(三)新药管理(四)仿制药品管理

(五)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六)禁止生产和销售假药、劣药

三、相关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可以处以警告、罚款、没收药品和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二)民事责任

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违反法律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刑事责任

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受贿罪;渎职罪。

第五节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与分级

(一)概念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二)分级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二、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与排除

(一)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

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4.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5.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

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机构的设置与分工

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 1.鉴定程序的启动

卫生行政部门启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当事人委托: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2.成立鉴定专家组 3.收集材料

4.听取陈述答辩 5.作出结论

第六节 医疗侵权法律制度

一、医疗侵权责任概述

二、医疗侵权的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为主,特殊情况下实行过错推定原则(以下情况:医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严格责任原则。

三、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医方义务与侵权法律责任

告知义务及其法律责任;诊疗义务及其法律责任;医药相关制品质量保证义务及其法律责任;病历资料填写、保管及提供义务与法律责任;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义务;不实施不必要检查的义务;紧急情况下的救治义务。

四、医疗机构的免除赔偿责任事由

(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如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四)其它法定理由

四、患方的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干扰医疗秩序,妨害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五、医疗损害赔偿范围

(一)对直接受害人的赔偿范围

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住宿费;后续治疗费;康复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精神损害赔偿金

(二)对间接受害人的赔偿范围

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赔偿金

第二章 医学伦理道德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概述

一、医学伦理学的概念

医学伦理学是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学实践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而形成的学说体系,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

二、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医学实践中所有的医德现象。具体研究对象主要涉及医患之间的道德现象、医际之间的道德现象、医社之间的道德现象、医学科研道德现象、生命道德现象五大课题。

(二)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医德基本理论;医德规范体系;医德实践规律和医德现实难题。

第二节 医德基本原则与规范

一、医德基本原则

(一)医德基本原则的概念

医德基本原则是医德规范体系中居统帅和主导地位的最高规范,简称医德原则。它是某一医学发展阶段及特定社会背景之中的医德基本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医德规范体系构建基础和直接根据,是调节各种医德关系都须遵循的根本准则和最高要求。

(二)我国当代医德基本原则

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三)医德基本原则内涵 1.知情同意 2.医疗最优化 3.医疗保密 4.生命价值

(四)生命伦理四原则 1.尊重原则 2.不伤害原则 3.有利原则 4.公正原则

二、医学道德规范

(一)医学道德规范的概念

医学道德规范是在医疗活动中应遵守的伦理标准或准则,它是在医德原则的指导下,协调医务人员人际关系及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或具体要求,也是培养医务人员医德品质的具体标准,简称医德规范。

(二)医德规范的作用

1.医学道德准则体系中的构成主体 2.医德规范是进行医学道德评价的直接尺度 3.医德规范是实施医院管理的重要依据 4.医德规范是医学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三)医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以人为本,救死扶伤 2.钻研医术,精益求精 3.平等交往,一视同仁 4.举止端庄,语言文明 5.廉洁行医,遵纪守法 6.诚实守信,保守医密 7.互尊互学,团结协作 8.乐于奉献,热心公益

第三节 医疗人际关系伦理

一、医患关系伦理

(一)医学关系中的医患关系 1.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是指医方与患方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基于病人健康利益所构成的的一种医学人际关系。

2.医患关系的内容

医患关系分为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非技术关系包括道德关系、经济关系、价值关系和法律关系。

3.医患关系的性质 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和契约关系 4.医患关系特征

(1)医患双方目的的共同性(2)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3)医患双方利益的一致性。

(二)医患关系模式 1.医患关系模式概念

医患关系模式是指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描述和概括医患关系的标准样式。2.常见医患关系模式

(1)维奇模式:纯技术模式,权威模式,契约模式。(2)布朗斯坦模式:传统模式,人本模式。

(3)萨斯—荷伦德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三)医患冲突 1.医患冲突的原因(1)社会方面的因素(2)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3)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4)患者方面的因素 2.医患和谐的伦理诉求

(1)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设计(2)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医院规章建立(3)强化医师职业伦理精神

(四)医患沟通 1.医患沟通概念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疾病的相关问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有效的多途径的信息交流,科学地引导病人及家属认定治疗方案及配合治疗,使医患双方形成互信理解的合作关系的过程。

2.医患沟通的伦理意义

(1)实践“人是目的”的伦理价值(2)发挥道德情感的专递作用(3)推动人道主义精神的发展(4)促进医患双方道德境界的提升 3.伦理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1)奠定医患沟通的思想基础(2)营造医患沟通的良好氛围(3)提供医患沟通的行为准则 4.医患沟通的伦理考量

(1)沟通缺失,医患之间彼此失去信任(2)沟通简单,患者知情同意权得不到实现(3)沟通不畅,患者对健康期望值过高 5.医患沟通的伦理准则(1)尊重(2)有利(3)公正(4)诚信

6.医患沟通的伦理目标(1)增进医患互信(2)体现人文关怀

二、医际关系伦理

医际关系是指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

医际关系的内容:医生与医生的关系,医生与护士的关系,医护人员与医技人员的关系,医务人员与管理、后勤人员的关系。

(一)医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1.医际关系的协同性 2.医际关系的平等性 3.医际关系的综合性 4.医际关系的同一性

(二)医际冲突的主要原因 1.医德滑坡 2.管理问题 3.利益冲突 4.传统观念的作用 5.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三)医际和谐的伦理诉求 1.人格上的相互尊重 2.工作上相互支持 3.学术上坚持真理

三、医社关系伦理

医社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医疗卫生部门与社会有关部门之间的群体性关系。

(一)医社冲突的主要原因 1.供需矛盾 2.行为异常

3.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惯的影响

4.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医疗实践中的难题 5.社会改革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影响

(二)医社和谐的伦理诉求 1.社会公益第一原则 2.互惠互利原则 3.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第四节 临床诊疗伦理 一、一般临床诊疗伦理

(一)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 1.既要关注疾病,又要关心病人

2.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又要调动病人的主体性 3.既要维护病人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公益

4.既要开展躯体疾病服务,又要开展心理和社会服务

(二)临床诊断伦理原则 1.及时诊断原则 2.准确诊断原则

(三)临床治疗伦理原则 1.生命至上原则 2.有效原则 3.自主原则 4.择优原则

二、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

(一)问诊的道德要求 1.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2.语言得当,通俗易懂 3.耐心倾听,正确引导 4.专心致志,慎言守密

(二)体检的道德要求 1.全面系统,认真仔细 2.关心体贴,减少痛苦 3.尊重患者,注意保密

(三)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 1.综合考虑、合理选择 2.知情同意、尽职尽责 3.科学分析、切忌片面

三、临床治疗的道德要求

(一)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 1.对症下药,因人施治 2.合理配伍,适时调整 3.药以致用,药尽其用 4.忠于职守,从严管理

(二)手术治疗的道德要求 1.高度重视,充分准备 2.严肃认真,精益求精 3.齐心协力,密切配合 4.严密观察,加强监护

(三)康复治疗的道德要求 1.高度同情,理解尊重 2.体谅宽容,耐心帮助

(四)心理治疗的道德要求 1.真诚相待,取信病人 2.全面了解,统筹治疗 3.明确诊断,灵活施治 4.注重修养,宽容忍让

(五)急救治疗的道德要求 1.分秒必争,全力以赴 2.常备不懈,沉着冷静 3.集思广益,团结协作 4.优化技能,强化功底 5.人性服务,呵护心灵 6.胆大心细,坚守慎独

第五节 临终关怀与死亡的伦理

一、临终关怀伦理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指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患者提供缓解极端痛苦,维护生命尊严,帮助临终者安宁走完生命最后历程,对于临终者家属提供包括居丧在内的生理和心理关怀的一系列立体化社会卫生保健服务。

(二)临终关怀的伦理原则 1.照护为主的原则 2.全方位服务的原则 3.人道主义原则 4.适度治疗原则 5.注重心理需要的原则

(三)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

1.临终关怀符合生命价值论和公益论原则,体现了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强调 义务论和公益论的统一

2.临终关怀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3.临终关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4.临终关怀避开了安乐死的道德难题

二、安乐死伦理

(一)安乐死概念

在病人身患无法治愈的疾病、已濒临不可逆转的死亡且备受病痛折磨,为消除其肉体和精神痛苦,应其要求,应用医学手段使其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的死亡方式。

(二)安乐死的伦理纷争 1.赞成安乐死的观点(1)符合病人自身利益(2)尊重病人死亡方式的选择(3)体现了生命价值原则(4)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2.反对安乐死的观点(1)安乐死有悖传统医德(2)安乐死侵犯人的权利(3)安乐死有碍医学科学的发展(4)安乐死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到目前为止,全球仅荷兰和比利时安乐死已合法化。

三、死亡伦理

(一)死亡标准

心肺死亡标准和/或脑死亡标准

目前世界各国一元死亡标准和二院死亡标准两种形式并存。有的国家采用一元的心肺死亡标准,即心肺死亡是判断死亡的唯一条件,如我国;有的国家采用一元的脑死亡标准,如芬兰,将脑死亡作为确定为判断死亡的唯一条件。但多数国家采用两个标准并存的形式。

(二)确立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

1.有利于科学地判定死亡,更好地维护生命的尊严 2.有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3.有利于器官移植的开展 4.有利于道德和法律责任的确定

第六节 公共卫生伦理

一、公共卫生伦理的概述

(一)公共卫生,是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又称公共健康,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传统注重个体健康而言。

(二)公共卫生工作特点 1.工作对象的群体性 2.工作结果的统计性 3.工作过程的公众性。

(三)公共卫生工作道德特点 1.道德目标的超前性 2.道德目标的社会性 3.道德目标评估的滞后性

(四)公共卫生工作者的道德责任 1.自觉的以大卫生观指导职业活动 2.以健康教育为工作重点

3.以维护公共卫生和实现预防保健为最终工作目标

二、公共卫生工作的伦理原则

(一)效用原则

(二)公正原则

(三)互助原则

(四)尊重原则

第七节 医学科研伦理

一、医学科研伦理

(一)医学科研基本特点 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研究对象的差异性 3.研究过程的复杂性 4.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5.研究结果的两重性

(二)医学科研伦理概念

医学科研伦理又称医学科研道德,是指医学科研领域中医德现象的总和,是调整各种科研利益关系,解决各种伦理问题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三)医学科研伦理意义

1.推动医学科研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2.处理医学科研利益关系的重要规范 3.把握医学科研方向的重要思想保障 4.进行医学科研评价的重要标准

(四)医学科研中的伦理矛盾 1.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利益矛盾

2.研究对象的权益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利益矛盾 3.研究者群体内部的利益矛盾

(五)医学科研的伦理准则 1.热爱科学 2.实事求是 3.献身事业 4.勇于创新 5.团结协作

二、人体实验伦理

(一)人体实验概念

人体实验是指以人为受试对象,用人为的实验手段,有控制地对受试者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的活动过程。

(二)人体实验的伦理意义 1.人体实验是医学的起点和发展手段

2.人体实验是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之后,常规临床应用之前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医学实验的最后阶段

(三)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 1.正当目的原则 2.知情同意原则 3.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 4.社会需要原则

(四)人体实验的国际法规 1.《纽伦堡法典》 2.《赫尔辛基宣言》。

三、动物实验伦理

(一)动物实验概念

动物实验指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新手段,在实验室内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

(二)动物试验的伦理原则

1.科学与伦理并重的实验设计与试验过程原则 2.取代、减量与精确化原则

四、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

(一)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指从人的早期胚胎中提取的一种细胞,它具有“发育全能性”的功能,能分化成人体的200多种细胞,形成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

1.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意义(1)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

(2)人胚胎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有关研究(3)新药研制和开发(4)癌症的治疗(5)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2.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原则(1)尊重原则(2)知情同意原则(3)安全和有效原则(4)防止商品化原则。

(二)克隆技术研究伦理

克隆技术指在人工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实现使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及结果。1.克隆技术研究的伦理意义(1)有利于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2)有利于人类医疗科学的发展 2.克隆技术研究的伦理问题(1)改变生物的多样性问题(2)胚胎克隆问题

(三)人类基因研究和应用伦理 1.人类基因研究和应用中的伦理问题(1)基因隐私问题(2)基因歧视问题(3)改变人类的多样性问题 2.人类基因研究和应用中的伦理原则(1)无伤与有利原则(2)知情同意原则(3)保密原则(4)公正原则

第八节 医务人员医学伦理素质的养成与行为规范

一、医学道德修养

医学道德修养概念:是医务人员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磨炼,把社会主义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规范转化为个人医学道德品质的过程。

医学道德的修养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原则。

医学道德修养的方法:躬亲实践,勤于学习,坚持内省,积善成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

医德境界含义:医务人员从一定的医德观念出发,在医德修养过程中所形成的医德修养水平和医德品质状况。

医德境界的层次:以医谋私的医德境界;以医谋生的医德境界;以医为业的医德境界;为医奉献的医德境界。

二、医学道德评价 医学道德评价概念:人们依据一定的医学道德标准对医务人员或医疗卫生部门的医疗行为作出的道德价值和善恶的判断。

医学道德评价作用:对医务人员医德品质的形成有导向作用;对医学科学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有促进作用;对医学人际关系有协调作用。

医学道德评价标准:是否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解或根除;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否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群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医学道德评价依据:医学动机和医学效果的统一;医学目的和医学手段的统一。医学道德评价方式: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俗。

三、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以人为本,践行宗旨;遵纪守法,依法执业;尊重患者,关爱生命;优质服务,医患和谐;廉洁自律,恪守医德;严谨求实,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热心公益。

第三章 医学心理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

一、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2.感觉的分类 3.感觉的特征

(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 2.知觉的基本特性 3.知觉的分类 4.错觉

(三)记忆

1.记忆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2.记忆的分类 3.遗忘的概念和规律

(四)思维 1.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2.思维的分类 3.思维的过程

(五)想象 1.想象的概念和特点 2.想象的分类 3.表象的概念和特点

(六)注意

1.注意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注意的功能与外部表现 3.注意的分类 4.注意品质

二、情绪和情感过程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三)情绪情感的作用

(四)情绪情感分类

(五)情绪的认知理论

三、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三)意志的品质

四、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 1.需要的概念 2.需要的分类 3.需要的层次理论

(二)动机 1.动机的概念 2.动机冲突。

五、人格和行为

(一)人格

人格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者构成了个体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1.能力

(1)能力的概念(2)能力的分类(3)能力的个别差异

(4)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气质

(1)气质的概念(2)气质特征(3)气质类型(4)气质学说(5)气质的意义 3.性格

(1)性格的概念(2)性格特征

(3)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二)行为 1.行为的概念 2.健康相关行为类型(1)A/B型行为类型(2)C型行为类型 3.危害健康的行为(1)吸烟(2)药物滥用(3)酗酒

六、心理评估与咨询治疗

(一)心理评估 1.心理评估的概念 2.心理评估的方法 3.心理评估的基本程序 4.心理测验的概念

5.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 6.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 7.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应用。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概念 2.心理咨询基本技巧 3.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4.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 5.常见心理治疗方法(1)精神分析疗法(2)行为疗法(3)患者中心疗法(4)认知疗法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基础

一、医学心理学概述

(一)医学心理学概念

(二)医学心理学研究范围

(三)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二、心理应激与应对

(一)心理应激和应激源概念

(二)心理应激意义

(三)应对及后果

(四)应激的管理

三、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

(三)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四)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四、心理健康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第三节 患者心理与心理护理

一、患者心理概述

(一)患者和患者角色的概念

(二)患者角色适应不良

(三)患者的角色行为

1.求医行为和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 2.遵医行为及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

(四)患者的心理特点

(五)患者的心理需要

二、不同病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一)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二)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三)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三、特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一)手术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

(二)临终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

(三)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

(四)器官移植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

(五)医疗美容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四、心理护理概述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和特点

(二)心理护理的原则

(三)心理护理程序

第四节 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缓解与心理素质培养

一、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缓解

(一)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现状

(二)医护人员职业压力原因

(三)医务人员缓解职业压力的措施

二、医务人员心理素质培养

(一)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医务人员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原则

(三)医务人员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下载卫生专业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专业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精选5篇)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卫生法律法规 第一节 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即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

    卫生专业知识—麻醉学练习题一(精选五篇)

    卫生专业知识—麻醉学练习题一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麻醉就是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整个或部分机体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

    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精选5篇)

    第一章 绪论 1、卫生检验检学是研究检验检疫与人人体健康的科学。具体地讲就是研究传染病、群体性不时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

    预防医学专业创设卫生检验学实施研究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改革,原卫生防疫站分解成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而原卫生防疫站的检验科大多都整体划归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但承担......

    金融专业知识与银行基础知识竞赛策划书

    金融专业知识与银行业务基本技能比赛简介 一、总序 (一)比赛目的与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比赛以银行业务基本技能为重点,严格按照银行员工考核标准评分,有利于学生掌握......

    卫生保健知识与健康基础知识

    卫生保健知识与健康基础知识 第一章健康基本理论1、什么叫健康? 健康就是保持人们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2、健康的10项标准是什......

    上海卫生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合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

    卫生专业知识: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练习题二

    卫生专业知识: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练习题二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知识。下面我们通过练习题的训练,为大家进行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考点点拨,帮助大家了解题目考点,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