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为本优化机务劳务员工管理
员工管理资料共享
以人为本优化机务劳务员工管理
在专业维修人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任务需求的情况下,飞机维修单位劳务员工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维修人员的现状,辅助专业维修人员完成了维修任务,为航班的安全与正点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优化劳务员工的管理,改变对劳务员工的管理方式,对一支和谐的、高效的、高水平的现代化机务维修队伍的建立,进而实现持续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机务维修单位劳务员工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大部分均为室外作业,工作环境是比较恶劣的。由于人的身体状态、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个人能力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个劳务员工在遇到不安全事件时的处理方式不同,而无论受到哪一个方面的影响,一旦影响超过了他们能够承受的局限,不安全事件就会发生。部分劳务员工认为生活工作条件不平衡、工作量不平衡的局面,对他们的精神状态也有一定影响。
最重要的一点是,同工不同酬现象比较突出,薪酬对劳务工缺乏吸引力、竞争力,因而导致部分劳务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稳定性不强,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只有危机感,没有归属感,流动性大及辞职现象较为严重。
作为飞机维修企业的一分子,劳务员工有着与正式员工相同的需求,包括薪资水平、发展机会、得到尊重及融入到公司大家庭之中的心愿。因此,必须重视对他们的管理。
南航有些飞机维修单位已经注意到了对维修劳务员工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南航广西公司飞机维修厂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对维修劳务员工管理进行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和激励措施,形成了统一的维修管理程序。飞机维修厂劳务员工薪酬主要是由岗位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及其他岗位补助津贴构成。维修厂尽最大能力,给予劳务员工较高的薪酬待遇,使维修厂劳务员工能够学有所得,劳有所酬。从小处入手,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春节、中秋期间为加班的劳务员工举办聚餐活动;维修厂工会及时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家庭困难的劳务员工解决燃眉之急;帮助劳务员工提高自己,从而涌现了一批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其中有的通过自考拿到了飞机维修基础执照;有的成为安全标兵,促进了安全文化的深入发展。表现优秀的飞机维修厂劳务员工在广西分公司起到了表率作用,为保证维修任务的圆满完成,促进飞机维修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优化劳务员工的管理,对保证航班的安全与正点,确保持续安全至关重要。飞机维修单位应不断转变用工观念,建立健全薪酬制度,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一个吸引人、留住人、培养人、发展人的良好内部环境。
监理英才网人力资源部分享资料
第二篇:以人为本加强劳务派遣工管理
以人为本加强劳务派遣工管理
前不久,发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市卓资电力公司农网改造拉线滑脱导致10KV线路倒杆,人员伤亡事故。接到事故通报后,杭后电力公司立即利用95598服务平台进行事故通报,公司各班组认真学习事故案例,深刻解剖自身不安全因素,在公司内部掀起了学习《安规》用《安规》的新高潮。为确保农网改造安全稳步进行,该公司加大网改安全督查力度,积极发挥督查组的安全监督作用,组织安全监督员跟随农网工程现场进行安全技术监督。这起事故虽然发生在兄弟单位,但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目前,各农电企业劳务派遣员工人数众多,已占据农电企业的“大半壁江山”,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且具有知识化、年轻化等特点,但由于管理体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整个劳务派遣员工队伍的战斗力。以人为本,加强农电工用工管理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追求发生事故的内在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心理失衡,劳务派遣员工心理的天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倾斜和扭曲。劳务派遣员工总是拿自己的工资待遇与正式职工比,越比越泄气,越比越不平,心理失衡了,工作懈怠了。二是感觉发展无望,对自身发展前途无信心总认为企业是正式职工的企业,企业发展好坏与己无关,没有把自身真正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对企业的发展不关心,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对自身在企业的前途无大的指望。三是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这种思想根源下许多农电工认为,安全是其它人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在现场作业时贪图省事,得过且过,导致故事发生。仔细追求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是思想认识不全面,用人机制不科学造成的。
杭后电力公司认真吸取各类事故案件,努力从劳务派遣的实际问着手,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裕话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杭后电力公司从最基层的农电工的地位和待遇入手,为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使他们的生活和人身安全有了充分保障。此外,该公司设立了爱心服务为农电工提供咨询帮助,排忧解难,增强了农电工的归属感,消除他们的心里隔阂,让农电工们感受到企业给他们带来的实慧。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无论是正式员工还是劳务派遣员工,政治上、人格上一律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企业与员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严格劳务派遣工岗前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电工的业务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农网改造建设事业,该公司对新录用的劳务派遣工进行岗前培训,聘用专业教师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安全知识等培训,对考试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录用。每年春秋查前夕,组织农电工和正式职工一起学习《安规》,并进行《安规》考试,对成绩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公司在各供电所建立职工培训室,设立报刊栏,学习栏,使农电工在工作之余能参预到学习中。在舒适的办公环境和良好的用工条件下,许多农电工都能以充足的精神投入到安全生产中。一位新入厂的农电工说:“我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工作之余我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为公司农网改造多做贡献。
发挥劳务派遣工的传帮带作用。为尽快提高劳务派遣工的操作技能,该公司每季进行一次对职工技能状况进行分析,让技术过硬、素质较好的职工带劳务派遣工,采取一带一、一带多的形式,签订师徒合同,进行传、帮、带,增强师傅的责任心和徒弟的进取心,提高帮教效果,使许多新职工很快掌握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工作。
搭建平台,让有技术的劳务派遣工施展才华。根据用人需要,不论是正式工还是派遣工,只要有技术、有能力,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每年对成绩突出的劳务派遣工进行进行表彰奖励。对劳务派遣工进行竞争上岗,实行优胜劣汰,鼓励他们自学成才。目前,大部分的劳务派遣工已经把个人的职业发展融入了企业的工作中,对企业发展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对企业也怀有一定的归属感。
随着集团公司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深入,电力营销管理、供电服务、线损“四分管理”、安全生产创优班组等工作已经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全面推展。杭后电力公司将下达的目标任务,逐层分解下达到农村电工,并进行绩效任务考核,因此对基层生产单位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实操技能、服务理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真正把集团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理念贯彻落实到基层单位的劳务派遣工中实现入心、入脑、落地,在加强宣贯、培训、指导方面还要下很大的功夫。农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就会走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新课程呼唤管理的重新定位,要求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发生相应的变革,创设有利于推进课改进程的氛围。从我校的校情、生情出发,提出“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为基点,在管理上“以师为本”,活动上“以生为本”,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一、“与时俱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民主、科学是学校管理追求的境界之一。新课程环境下教育管理,要讲究方法、讲究科学,除了通过规章制度管人,还要崇尚人本,灵活应变。
1、坚持民主管理。以工会组织为依托,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共同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制定《庵杰中心学校管理若干规定》、《庵杰中心学校教学管理细则》等有关制度。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加大收支透明,虚心接受来自各方的意见与建议,逐步建设和完善管理者,教师、学生、互动的民主、科学的运行机制,做到各司其责,各尽所能,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形成既分工又协作,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态势,使广大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的主人,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2、坚持制度管理。推行考试奖惩制度,根据教师考核要求,从考勤、考绩、教书育人,教研进修等方面提出岗位目标要求,平时进行有序的全面的检查与考核,以及时发现先进、督促后进,起到褒优警劣的作用,其次采取精神和物质兼有的奖罚机制,每年的“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挂钩等。
3、坚持人本管理。学校努力关注、关心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与专业成长,努力为教师营造自身发展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在政治上引导人,在思想上教育大,在业务上锤炼人,在体制上激活人,在生活上关心人,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我们在管理制度上加大创新力度,实行“竞争上岗”,工作目标责任制等,为学校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
二、“更新理念”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的观念”是教育领域里常讲常新一个重要话题。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年牢牢树立为“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服务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抓好学校班子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领导班子。一是思想上要有活力,要善于学习,善于钻研,追求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二是工作上要有创新力,要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形成创新意识。三是管理上要有凝聚力,在以身作则的前提下,做教师的良师益友,使学校成为具有坚强战斗力的战斗集体。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总要求是“提高学历,培养能力,增强实力,开发潜力”努力培养一支事业型、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一是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挚友视为合作者。教育中要杜绝破坏师生平等关系的用语,多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二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提高教师接受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音像资料,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吸纳教改信息和经验。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信息技术培训。
三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努力构建平台,让青年教师更多的用武之地。如有机会学校就派青年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外地学习。
三、“探索创新”大力推进课改
为了使课改得以深入有效地进行,我校从战略高度进行思考,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配套进行。
1、学习创新。新课程以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自身素质提升的机遇。教师应该深入学习、解读并实践新课程,学校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过教师自学、讨论、交流心得体会。观看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录像,外出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等形式,开阔眼界,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加大培训力度,让教师不断“充电”提高业务水平,从而使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视野上占据教育制高点,自上而下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有目的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2、德育工作创新。一是在德育的工作要求上,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二是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将新《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校养成教育主要内容。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建设。三是在保证措施上,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充分利用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广泛开展集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两次大型的活动,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演讲会、广播操、队列比赛等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3、教学工作创新,我校采取了既有创新性、又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管理,教学工作落实“八个字”,理念要“新”,备课要“实”,课堂要“活”,作业要“精”,辅导要“细”,评价要“放”,教研要“真”,家访要“勤”变重数量管理为重质量管理,重管理“教”为重管理“学”。
⑴校本教研。我校建立新型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创设了“自下而上”的自我更新的校本教科研机制,积极倡导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建立理论学习,对话交流,课题研究等如案例反思,教学示范,课题汇报,课改大家说等,给教师展示交流平台,发挥潜力空间,给学校更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为学校课改实验注入不竭的动力。
⑵抓两个“七个一”的落实。学校课改管理“七个一”:①每月学校召开课改会议一次;②每师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③每月组织一次研讨活动;④每学期召开一次课改经验交流活动;⑤校长、教导每周听课二节以上;⑥学校设立“校本教研园地”;⑦建立课改资料库。教师的“七个一”:①每周作一次教学后记;②每周听课一节以上;③每月向学校提一个问题;④每期上一节公开课;⑤每期写一篇最佳教案;⑥每期写一篇教学说课设计;⑦每期写一篇案例反思、体会。⑶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地处汀江源头。如何来保护环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乡。我校以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拓展点:①学校成立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全体教师全员参与。②认真做好资料搜集工作,通过学习、走访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校本教材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方案的设计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奠定基础。③组织教师学习,在深刻领会的基
础上拟出教学方案,先在一个班组试教,在取得一定经验及理想效果后,在全校全面铺开,达到开发地方特色教材。
我校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点面结合,纵横交错,齐头并进,既突出重点,又兼顾面上,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检查和调控,使学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篇: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学校)
时下,不少校长为了把学校做强做大做优,大多把希望寄托在建造豪华的“标志性”大楼和购置先进设备上,如2005年第一期的《杂文选刊》上有一篇《没有大爱,何来大学》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学校只热衷建大楼而忽视了对师生的人性化关爱;另外,据《扬子晚报》报道,广州市不少中学都在每个教室的后面安装摄像头,有的还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网,认为这样就能随时观察到学生和老师在教室内的一举一动,从而使学校教学秩序井然。但事与愿违,面对摄像头,老师和学生如坐针毡,心理压力很大,试问这样老师能教好学,学生能上好课吗?所以我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实际上是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老师和学生是充满灵感、有血有肉的人,本人认为应更多地从思想上入手,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管理,创设宽松、和谐、团结的人际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而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关键在于张扬管理人性,让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尽心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我认为一个学校要做强做大做优,不在于你的规模有多大,你的设备有多先进,关键还在于要以人为核心,优化学校的管理。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之间,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的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的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的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的字样。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就是以人为核心来优化学校管理的。其实,任何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人人兢兢业业做事、事事认认真真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极强的事业心来实现。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合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就是最优化的管理。
2、完善各种制度,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做好“五定”工作。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工作岗位职责。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精减机构和精编人员,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达到满负荷,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五制”,即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结构工资制。另外,还要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有了合理的制度还要有正确执行制度的干部。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是树什么样的旗帜。学校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监督、评价等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管理程序。学校的腐败,特别是用人的腐败必然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选用干部要有严格的程序,避免腐败因素搀杂其中。
3、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结合,用优越的制度凝聚、吸引教师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平衡不同层次教师的心态。必备的制度管理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推行情感管理。要坚持“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原则。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果过于僵化、死板、苛刻,必然导致职工怨声在道,必然影响师生的情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那些一天到晚的签到、签退,中间抽查坐班的行为控制方式和随意减少教师休班时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那些不顾广大职工的意愿,把领导的意志强加与人的做法,更是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比如强行集资,还得让教师写出自愿申请。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要通过某事,问“不同意的举手”等,这些不尊重职工人格的做法是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违背的。作为教育的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把“五心三情”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即对教师要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这样,领导的关怀就如点点甘霖滋润教师心田,“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忘我工作。另外,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合理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也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总之,在学校管理中,一定要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达到强、大、优的办校目的。
第五篇:机务管理材料
汽车运输企业机务管理
第一节:汽车运输企业机务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汽车运输企业的机务管理就是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所有为汽车运输生产服务的各项技术工作,保持车辆完好,减少各种消耗,充分发挥车辆效能,保障公路运输的技术工作。
1.基本任务是:
(1)全面组织运输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技术工作。努力推行优选的人员、车辆、机械、维修设备和场地设施的最佳技术配套方案,提高车辆使用技术,认真贯彻计划——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制度,保持车辆的完好技术状况,延长车辆使用寿命,保证安全生产。
(2)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努力开展车辆、机械和设备等的更新、改装、改造的技术进步,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3)大力节约运行材料和维修材料。保证达到各项技术经济定额、降低运输成本。
(4),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加强信息反馈和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行经济责任制.
(5)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其它现代化管理。把车辆管好、用好、养好、修好,为运输生产提供安全、质好、价廉、及时、舒适地运力。
机务管理为了实现上述的任务,必须建立生产技术指挥系统,设置必要的管理职能机构,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建立和健全生产技术工作
责任制。
2.主要工作内容是:
(1)车辆管理 包括根据市场对各类运力的需要,编制和实施车辆的更新、改装、改造计划,制定车辆、机械、设备、场地设施方案,制订并实施各类车辆的装备标准、接收新车规定、车辆技术档案、技术状况综合鉴定标准、车辆调拨、停驶、封存的规定、车辆更新、改造和改装的方案和规定、车辆折旧里程和报废以及车辆的编号和标志等。
(2)机具设备管理 包括建立与实施设备的添置和验收规定、设备档案、设备的领用与保管、设备的调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评比、设备的维修、设备的报废、设备的事故处理规定等。
(3)汽车运行和修理材料管理 包括建立与实施计划供应、入库验收、装载运输、储存保管、废料回收、领发和考核、燃料、润滑材料的正确选用与各项能源节约工作等。
(4)技术经济定额管理 包括编制各项标准,建立和推行技术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制订和修订定额、定期执行计划、分析、计算和考核,以及定额的组织分工管理等。
(5)车辆的使用管理 包括制定和实施各类车辆的载质标准,使用拖、挂车的重量规定,车辆使用条件的规定,汽和总成走合期规定,冬夏季车辆使用规定,例保和车辆技术 责任事故处理的规定,安全驾驶操作规程等。
(6)轮胎的使用管理 包括建立和实施轮胎的装运、验收、保管、定期盘存、合理使用、考核、修补和翻新的各项工作规定等。
(7)车辆技术维护 包括编制维护作业计划、划定维护分级、作业范围、小修作业范围、确定维护工艺规程、工时定额、编制维护工艺文件、实施车辆技术维护检验工作等。
(8)车辆修理管理 包括制订并实施计划预防修理工作、编制大修作业计划、制订和实施汽车和总成大修前的技术鉴定、大中修送修技术条件、汽车和总成修竣出厂验收、周转总成的使用等。
(9)质量管理 包括在车辆维修、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显效育、标准化、计量、质量情报、原始记录和质量责任制等基础工作,做好现场质量控制,发挥质量检验作用和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等。
(10)科学技术工作管理 包括开展同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相结合的群众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加强科技情报、应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环境保护、治理三废、消除污染,进行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的技术培训等。除有关技术标准与操作规程。开展文明生产作业,全面实现各级维护和修理的费用定额和在厂周期定额。
2、当前汽车运输企业机务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2、车辆结构搭配不当
3、车辆使用不合理、失维失修
4、法规不完善
5、机务管理机构不健全
6、公安、交通部门协调不够 第二节: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车辆的检测诊断和维护修理是当前机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测,认真做好车辆的维护和修理工作,对于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减少零部件和总成故障率,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1.车辆的检测诊断
车辆检测诊断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项目,是车辆管理水平的进步,是推进汽车运输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推广车辆检测诊断技术,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监督车辆正确使用和维修质量的必要手段,是促进维修技术发展,实现视情修理的有力保证。
(l)车辆检测诊断,就是应用必要的仪器设备,准确、迅速地确定车辆的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查明故障的部位及原因,以代替许多年来的人工经验判断方法,从而达到科学、高效、正确的目的。
(2)企业应视规模和能力,立足于适应本单位车辆检测诊断的需要,配备检测诊断设备。通过检测诊断,对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运输车辆的效能,降低运行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检测诊断设备应当能在车辆不解体的情况下,确定其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以及查明故障或隐患的部位和原因。
(4)车辆检测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的安全性(制动、侧滑、转向、前照灯等)、可靠性(异响、磨损、变形、裂纹等)、动力性(车速、加速能力、底盘输出功率、发动机功率、扭矩和供给系、点火系状况等)、经济性(燃油消耗)及噪声和废气排放状况等。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管理和监督,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认定,经认定的检测站方可代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车辆行使质量监控。(6)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职责范围包括:
①对车辆的技术状况检测诊断;
②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维修车辆进行质量检测;
③对车辆改装、改造、报废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以及节能、科研项目等进行检测、鉴定;
④在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下,对汽车污染进行监测;
⑤接受公安、商检、计量和保险等部门的委托,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测。
(7)经认定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在车辆检测后,应发给检测结果证明,作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发放或吊扣营运一证依据之一,并作为确定维修单位车辆维修质量的凭证。
(8)企业应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下,对车辆进行检测诊断。
2.车辆的维护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技术状况不斯发生变化,使用性能也逐渐变坏,直至最后完全不能工作。因此,需要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
强制维护是在计划预防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强调维护的重要性和强制性。维护车辆的目的能在于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地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从而保证:
① 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林技术状况;
② 在合理使用的条件下,不致因中途损坏而停歇,不致因机件事故而影响行车安全;
③ 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降低燃、润材料以及零件和轮胎的消耗; ④ 减小车辆的噪声和对环境的污染。
车辆维护作业包括清洁、检查、补给、润滑、紧固、调整等,除主要总成发生故障必须解体时,不得对其解体。
车辆的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
日常维护是日常性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由驾驶员负责执行,属于使用的范畴。
一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
二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主,井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季节性维修可结合定期维护进行。
应当指出,交通部的《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取消了整车解体式的三级维护,是车辆维修制度的改革,是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符
合技术经济原则的,并且消除了原来三级维护对于维修与修理作业的混淆。
为防止车辆的早期损坏,保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和正常使用,车辆二级维护前应进行检测诊断和技术评定。根据结果,确定附加作业或小修项目,结合二级维护一并进行。
车辆维护必须遵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规定的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按期强制执行。各级维护作业项目和周期的规定,必须根据车辆结构性能、使用条件、故障规律、配件质量及经济效果等情况综合考虑。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一经确定某种车型的维护项目和周期后,不要任意更动,但是,随着运行条件的变化,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维护项目和周期,经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同意后,可以及时地进行调整。
企业的运输车辆,应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认定的维修厂(场)进行维护。双方应建立维护合作关系,确保车辆按期维护。维修厂(场)必须认真进行维护作业,确保维护质量。车辆维护后,应将车辆维护的级别、项目等填入车辆技术档案,并签发合格证。机务管理部门应坚持车辆维护检验标准,严格贯彻检验制度,组织质量复查,控制车辆维修质量指标,提高维护质量。
3.车辆的修理
在检测诊断的基础上,实行视情修理,是车辆维修制度的一项改革,是随着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和维修市场的变化而提出来的,体现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视情修理,就是根据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来确定修理 的作业范围和深度。由于视情修理实行状态检测,既可以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又可以防止提前修理造成浪费。从而,克服了以行驶里程为基础确定的计划修理造成的弊端。
具备汽车大修条件的企业应积极配备检测诊断设备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开展车辆检调诊断和技术鉴定,不能再凭人们的主观意愿确定修理时间和修理项目。
车辆修理必须根据国家和交通部发布的有关规定和修理技术标准进行,实现文明生产确维修理质量。车辆修理按作业范围可分为车辆大修、总成大修、车辆小修和零件修理。
(1)车辆大修:是新车或经过大修后的车辆,在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经过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用修理或更换车辆任何零件的方法,恢复车辆的完好技术状况,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车辆寿命的恢复性修理。其目的是恢复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原有装备,使车辆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达到规定的技术条件。
(2)总成大修:是车辆的总成经过一定使用里程(或时间后),用修理或更换总成任何零件(包括基础件)的方法,恢复其完好技术状况和寿命的恢复性修理。
(3)车辆小修:是用修理或更换个别零件的方法,保证或恢复车辆工作能力的运行性修理。主要是请除车辆在运行或维护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临时故障和发现的隐患从局部损伤。
(4)零件修理;是对因磨损、变形、损伤等而不能继续使用的零件进行修理。零件修理要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它是修旧利废,节约原
材料,降低维修费用的重要措施。
企业的运输车辆应根据其修理作业范围,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认定的修理厂进行修理。车辆和总成大修的送修标志,车辆和总成的送修规定,修竣车辆和总成的出厂规定,应分别按照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机务管理部门应坚持大修检验标准,严格贯彻检验制度,组织质量复查,控制修理质量。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车辆大修理基金,用于保证车辆正常大修。4.车辆维修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1)企业的维修计划员根据车辆行驶里程、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以单车为基础,编制企业的车辆维修计划,井按期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计划在计划期40日前;季度计划在计划期20日前,月份计划在计划期10日前。同时,提报月份计划大修车辆的入厂前技术鉴定。
(2)上级主管部门维修计划员根据各企业的维修计划进行汇总、调整、平衡、编制全企业的车辆维修计划,并按期报送企业计划部门。什划在计划期30日前;季度计划在计划期10日前;月份计划在计划期8日前。
(3)公司车辆维修计划平衡会每月下旬定期召开。会议由上级主管领导主持,上级主管部门召集,各企业技术经理、维修计划员、各维修车间技术主任、出入场检验员、企业财务、计划、供应、质量等有关部门派员参加。会上研究、部署、检查、总结车辆维修工作。
(4)由于车辆每月的实际行驶里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经常发生变
化。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月份计划,作为与季度计划的调整与补充。
(5)各期各级车辆维修计划,必须经本单位车辆维修计划员与技术负责人签字盖章。
(6)企业、维修车间于每月企业维修计划平衡会后召开维修计划会议,召集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具体落实月份维修计划。
(7)当运输生产与车辆维修发生矛盾时,一般情况下应优先安排维修。
(8)企业生产部门必须组织车辆按时入场维修;维修场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维修停场时间,保往车辆按时出场。
(9)机务管理部门应按季、年统计考核大修理计划实现情况。第三节:车辆的改装、改造、更新与报废
车辆的改装、改造、更新、报废是车辆全过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合理地改装与改造,适时地更新与报废,对充分发 挥车辆效能,满足运输市场需要,改善车辆技术状况,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车辆的改装、改造、更新与报废,关系到运输装备的技术素质与运输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而要重视这方面工作。
1.车辆的改装与改造
(l)在用的运输车辆,为适应运输的需要,经过设计、计算、试验、改制成为其它用途的车辆,称为车辆技术改装;为改善车辆性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经过设比 计算、试验、改变原车辆的零部件或总成,称
为车辆技术改造。
(2)车辆改装和改造,必须事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且符合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原则。
(3)企业对营运车辆提出改装和改造,应将改装、改造的方案及数量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待审批后实施。改装、故造后的车辆应由L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4)安装节油装置等一般性技术改进,企业可自行决定。
2.车辆的更新
以新车辆或高效率、低消耗,性能先进的车辆更换在用车辆,为车辆更新。车辆更新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提高车辆技术状况,降低车辆消耗,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运输企业必须重视车辆更新工作,编制车辆更新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车辆更新应以提高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原则,应体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原则。企业在进行车辆更新前,应进行可行性论证。更新下来的运输车辆,企业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变价收入应用于车辆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3.车辆的报废
(1)车辆经长期使用,车型老旧,性能低劣,物料超耗严重,维修费用过高,继续使用不经济、不安全的,应予报废。车辆折旧里程不是车辆报废的依据,而性能低劣,不经济、不安全,才是车辆报废的核心。
(2)企业的运输车辆需要报废时,由其主管部门鉴定、审批,并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备案。
(3)需要报废而尚未批准的车辆,应妥善保管,严禁拆卸挪用住何零件和总成。
(4)凡经批准或确定报废的车辆,企业应及时办理吊销营运证。报废车辆不准转让或挪作他用。严禁用报废的总成和零件拼装车辆。第四节:汽车运行和维修材料的使用和管理
汽车的运行和维修材料一般包括钢材、铸铁、有色金发答非金属材料、木材、粉末冶金、特种液体、各种配件、燃、润滑材料等。其中的燃料,汽油和柴油是国家主要能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都具有相当的作用,在汽车运输企业中尤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汽车运输业每年用掉的燃油占全国汽柴油消耗总量的40%左右,花费在燃料上的费用,约占成本的25%以上是成本中比重居首位的一项费用。所以,汽车运输企业管好、用好燃油、降低耗油量,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发展国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的管理过程和目标
1、管理过程.
(1)定额管理——根据车辆类别、运行条件和汽车营运和维修计划,制订合理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等。
(2)计划管理——编制、审批购料计划,申报和组织供应,市场采购、帐务结算和提货等。
(3)储运管理——装载、运输、接货、验收、记帐、保管、盘点等。
(4)领发考核——燃油按定额和票证领发,当日考核实耗、登帐、结算和公布,按月奖励,废油收集及送交处理。维修材料的配料、送料、记帐及复核等。
(5)材料供需信息的分析和反馈——报表审查,动态监察,数据对比,图表分析,总结平衡和管理决策等。
2、管理目标
汽车运行和维修材料管理的目标是;
(1)保证生产第一线汽车运输生产的需要,保证汽车维修工作能正常按计划地进行。
(2)适量地储备材料,加速资金周转,供应及时,避免超储积压。组织平衡,缩短企业内部材料流转的各个环节见的时间。
(3)降低材料费用。包括通过合理选购材料,力求质优价廉,加强消耗管理,充分利用物资,来降低所用材料的原有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改进材料流转途径,来降低采购、装运、验收、保管、发送等流转费用。
(4)建立良好的供需协作关系。通过供需企业间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树立信誉,建立良好协作关系,保证外部供应的连续性。
(5)建立完整的材料供需信息系统。当材料通过采购、运输、交接、验收等一系列实物流动的同时,在材料管理工作中也伴随出现了订货计划指标、余缺平衡、价格变化、技术标准、政策法令、市场动态,以及各种单据、记录等一系列信息的系统。“它们是有效控制材料流转的重要工具,是正确作出决策的客观依据,是协调各供应环节、保证流转畅通.的重要条件,是科学管理材料的不可缺少的基础部分。第五节:维修企业环境管理
(1).维修企业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
企业的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环境管理体制、机构与职能、环境目标与任务、环境监控的内容与方法,必须以国家有关环境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根据,企业在执行环境管理制度时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相符合。
(2).提高全员环境意识
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心理特点与文化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实际效果。只有全体员工真正理解支持企业的环境方针、目标、制度才能自觉贯彻执行,不断提高清洁意识,这与使用设备、量具、仪表检测汽车故障、各种参数、间隙保证配合关系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然而,在汽车维修企业中,清洁的重要性常被忽视,场地脏、乱现象十分普通,维修工清洁意识差。这对保证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十分有害。
(3).发展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降低资源消耗,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一样,需要一个漫长的“养成”过程,需要管理者采取各种形式向全体员工不断地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并通过运用管理权威强化员工对这些价值理念的认同。建立绿色企业文化,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环境意识和
环境保护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订企业道德规范,约束全体职工的行为,激励他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树立企业的绿色
形象。
4.搞好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一种不断运用于产品、工艺和服务,以提高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与环境的风险的一体化预防性环境管理战略。以减少废物和排放物,降低环境影响和健康影响。绿色企业文化、绿色设计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为清洁生产铺平道路,它们的作用最终要通过清洁生产来加以实现。
第六节: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
1、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述(1)、质置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质量一词在日常使用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按照GB/T6583一ISO 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患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实体”可以是活动或过程、产品、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组织”的定义为“具有其自身的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及社团或其一部分,不论其是否是股份制、公营或私营”。质量管理定义为“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质量管理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所有成员。汽车维修通过对在用汽车这个产品的“二次生产”,达到维持或平衡或恢复汽车使用性能的目的。所以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实体即产品就是经过“二次生产”的汽车或汽车的某个、某几个构成部
分。
汽车维修质量是通过对汽车维护与修理,来维持和恢复原来汽车产品质量的程度。汽车维修质量关系到维修企业的信誉和生存,关系到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是汽车维修企业的生命线。
(2)、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按照质量管理的角度,从广义上讲,质量包含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两个方面。就汽车维修而言,产品质量主要是指维修竣工汽车的综合性能(安全性能、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可靠性能和环保性能等)。工作质量是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所做的管理组织工作、生产技术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反映。
汽车维修生产特点是以单件小批量生产为主,手工作业量相对较大。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汽车维修业目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是由多工种(部门)参与的生产经营活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汽车维修质量相关联。因此,局部工作的失误都必然会对全局产生影响。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就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控制,避免工作失误,并把质量检验作为专门工序,以杜绝失误引起的质量问题,从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着手来保证和提高汽车维修质量。
市场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用户对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为了竞争取胜,保持良好的社会的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需要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体系,这样的体系应能保证持续的质量改进,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用
户和其他受益者(员工、所有者、社会)的满意程度。在汽车的故乡德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质量就是让顾客满意”。实际上我国的不少维修企业(业户)也早已把它作为服务宗旨。如某丰田汽车特约维修站,为了确保本企业汽车维修质量,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总结了一套“七步法服务程序”(预约——接待——填写施工单——调度和生产——质量控制——交车——跟踪服务),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操作要求,每一步之间有机地协调配合。提高了一次性修复率、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增加了企业的营业收入。
某汽车维修站是一家“四位一体”(汽车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信息咨询)企业的组成部分。该企业以“质量就是零缺陷的服务”作为座右铭,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员工们自觉地为受理的维修车辆安装方向盘护套、座垫套、踏脚板垫及翼子板护毯。他们认为“汽车是车主的心爱之物,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将车辆精心保管、维修”。该企业的《汽车维修服务流程》包括了接待、问诊、诊断、费用估价、零部件作业管理、修理维护作业、竣工检查、清洁车辆、结账、交车、追踪服务、诚信招客、预约管理等13道环节,每一道环节均有详细的操作要点及必配物品等具体要求。(3)质量是汽车维修企业的未来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汽车维修企业要使自己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求生存、图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坚定地走以质量取胜的必由之路。
汽车维修质量具有社会性。汽车维修行业是被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确
定的14个窗口行业之一。在用车辆的安全性、控制车辆废气污染和节约能源都是依靠汽车维修来保证。汽车
维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安全、环保、节能。维修质量好坏不仅涉及使用该车辆的一家一户的权益,而且还要涉及其他人的权益保障,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汽车维修质量具有经济性。汽车维修企业竣工的汽车总成、组合件、部件质量好,顾客满意,再入厂率就提高,企业有源源不断的“回头客”,随着这个不花成本的广告效应的扩大,能为汽车维修企业带来新的顾客而开发了潜在的市场,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占领市场,这样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反之,企业就要失去市场,失去效率,失去效益,也就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质量就是我们的未来”,这是德国汽车维修行业普遍流行的一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质量与企业生存发展的辩证关系。实践证明凡是经济效益
较好的企业都是企业维修质量“信得过”企业。如宁波一家轿车维修厂,原是一家国有维修企业,该厂围绕“质量为本,顾客至上”的宗旨,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汽车维修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使企业走出困境获得生机;又如轿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从建厂一开始就格守信用,诚信待客,以优质服务和优良质量,赢得了众多顾客,公司以上海桑塔纳特约维修为起点,滚动式发展。目前已拥有上海桑塔纳、帕萨特、一汽奥迪A6、上汽通用别克和广州本田等轿车特约维修站,年产值达数千万元;公司奉行“用真诚的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用优良的质量为客户保驾护航”的企业精神,从竟争激烈的汽车维修市场中脱颖
而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4)、提高汽车维修质量的重要意义
汽车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汽车产量和汽车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汽车维修质量的高低测是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后勤保障的重要环节。每辆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都需维护和修理。所以,包括汽车的使用性能、工作可靠性、耗油量、寿命、外观等因素在内的汽车质量,不仅取决于汽车的生产质量,而且取决于汽车的维修质量。从广义上讲,维修过程也是生产过程,是恢复和维持汽车质量的生产过程。世界上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其维修水平也是先进的,维修质量也是很高的。
提高维修质量意义重大,具体的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维修质量,是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
汽车作为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员、乘客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当前,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迅猛增加,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行车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交通事故的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机械失控造成交通事故的比例也不小,提高维修质量的责任重大。
2).提高维修质量,关系到国家和用户的利益
汽车维修质量的好坏从专业运输单位为例,它将直接影响汽车的完好率运行成本和使用寿命。若两辆车同样进行汽车大修作业,由于维修质量有差别,劣质汽车与优质汽车无故障行驶里程差别是相当大的。不
同维修质量对车辆的经济性影响也很大,汽车进厂修理,不仅要停车停产,还要花费一定的维修费用。维修质量越低,进厂修理的次数则越多,给国家和用户的损失也越大。·
3).提高维修质量,是企业生存的保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汽车维修企业日趋增多,汽车维修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靠不正常竞争手段而获得维修车源的做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维修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并得以发展,除了在经营策略上拓展新路以外,还必须提高维修质量,注重企业的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企业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维修质量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已成为维修企业管理者们的共识。
4).促进维修企业技术进步,管理现代化都有十分积极作用
提高汽车维修质量,对于促进维修企业技术进步,促使企业管理现代化,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提高汽车维修质量,要求提高维修生产的工艺水平、技术水平,推广应用各种新工艺、新技术,不断降低成本,对劳动强度大的生产手段、检测手段、检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带动和促进维修企业向现代化管理前进。
5).提高维修质量是现代化社会的客观要求
汽车作为一个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装成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汽车制造厂家为赢得客户,抢占市场,已经把售后服务工作提到经营工作的重要位置。维修工作已经成
为汽车制造厂家推销其新产品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提高汽车维修质量,是汽车制造厂家所必需的,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合作的客观要求。可见,提高维修质量,不仅关系到用户的利益,也关系到维修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维修企业只有把提高维修质量列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创造一流的维修质量,才能使企业本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七节:全员生产维修制
全员生产维修制是日本设备工程协会倡导的一种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制度。它的要点是:使用较完整的维修方式 事后维修——用于一般性设备; 预防维修——用于重点设备;
改善维修——对原有设备讲行改装,以提高设备的质量; 维修预防——设计新设备时,注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2)划分重点设备,加强管理。从在用设备中,依据对生产的影响程度,采用评分的办法,选出重点设备,加强管理。确定重点设备的依据,一般是: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合同交货期、安全和环境卫生的影响程度。每年还根据生产的发展变化情况,对重点设备做一次调整。
3)发动生产第一线上的操作工人参加设备管理,搞好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
4)重视维修记录和分析研究。完整地记录收集设备维修的实施情况的原始资料;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对各种故障原因分析。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分析等。绘制比较醒目的图表,编写维修月报;制定各种标准化资料,编好设备检查标准、维修作业标准等。
5)强调工作作风上的保证,开展5S活动。5S为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教养(指文明礼貌、遵章守纪、遵守公共道德)五项活动的缩写。
6)积极培训专职设备维修人员。详细制订并执行各级、各类专职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的业务教育计划,并进行考核。
2.车辆技术档案建立与管理
车辆技术档案是指车辆从新车购置到报废整个运用过程中,记载车辆基础情况、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检测维修和机件事故等内容的车辆资料的历史档案。它是了解车辆性能和技术状况及其变化原因,掌握车辆使用、维修规律,为车辆维修、改造、更新和配件贮备提供科学依据。也是评价技术管理的依据之一,所以它是车辆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工作。
l)车辆技术档案的格式
辆车技术档案的格式,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统一制定。同时,车辆技术档案应作为发放、审核营运往的依据。
2)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企业必须重视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将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活动,系统而扼要地记入车辆技术档案。
车辆技术档案必须逐车建立,并做到“认真填写,妥善保管”。车辆技术档案的记载应做到“及时、完整和准确”。所谓及时,就是档案
中规定的内容,要按时记载,不得拖延。所谓完整,就是要按规定内容和项目要求,一项不漏地记载齐全,不留空白。所谓准确,就是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地记录,使其真实可靠。
3)车辆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
(1)车辆基本情况和主要性能,记载车辆的装备、技术性指和规格、总成改装和变动情况;
(2)车辆运行使用情况,记载车辆的行驶里程、运输周转量、燃润料消耗与轮胎使用情况,车辆机件故障等情况;
(3)车辆检测和维修情况,记载检测的时间、内容、结果以及查明故障或隐患的部位、原因及解决对策,历次维修情况,以及主要总成的技术状况;
(4)车辆事故处理记录,记载车辆机件事故发生的状况、原因、损失、解决对策及处理情况等。
3.车辆的日常维护
驾驶员精心爱护、认真维护车辆,是车辆使用的重要环节,是保持和巩固车辆技术状况,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减少故障,降低车辆运行与维修消耗,增加效益的重要保证。车辆的日常维护是驾驶员必须完成的日常性工作,不可推卸。
1)日常维护的基本内容
(1)坚持三检。即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检视车辆的安全机构及各部机件连接的紧固情况。发现故障和隐患,及时设法排除或报修。
(2)保持四清。即保持机油、空气、燃油滤清器清洁和蓄电池的
清洁。
(3)防止四漏。即防止漏水、漏油、漏气、漏电。
(4)保持车容整洁。
2)日常维护的检查与评比
(l)企业应健全车辆出入库检查制度,确定必检项目。实施日常维护检查和车辆运行检验。
(2)建立日常维护检查组织,组织开展日常维护竞赛活动,每周定期进行检查,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确定评检查分定级标准,每月根据检查实际计算分数,评定等级,挂牌显示。
(3)落实经济责任,切实将日常维护成绩与驾驶员经济收入挂钩,并作为对驾驶员长期考核的手段之一,与评比先进和工资晋级相联系。
(4)企业应及时组织推广日常维护经验,促进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并将日常维护工作作为考核基层单位技术管理的一项内容。
4.车辆的技术检验
企业应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认真做好技术检验工作,充分发挥技术监督作用,执行各项技术标准与规程,控制车辆运用与维修质量,提高车辆技术状况。
车辆技术检验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范畴,必须实行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行车前、行车中、行车后检验相结合;使用与管理相结合。
1)车辆出入库检验
(1)行车前,驾驶员应按《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车辆进行自检和互检。然后,由出入库检验员进行专职检查。主要抽查油、水
存量、轮胎气压,重点检查制动、转向等有关行车安全的项目。
(2)行车后,应在驾驶员自检和完成日常维护作业的基础上,由出入库检验员对车辆这台进行专职定位检查。基础总成要重点检查。发现隐息,及时判明,并组织排除。
(3)发现车辆技术状况不符合有关规定,驾驶员有权拒绝出车,检验人员有权制止出车。直至排出故障,达到运行条件后,方可允许车辆投入运行。
(4)检验人员要认真填写检验记录。2)车辆维修检验
(1)进场(厂)检验,应以专职检验为主。通过对车辆的外部检查和测试,并结合驾驶员或用车部门技术人员的瓜秧,确定维修级别。然后填写进场检验记录单。
(2)过程检验,采用生产工人自检、上下工序互检为主和检验人员的专职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生产工人与领导对维 修质量承担直接责任,并应服从专职检验人员的技术监督。检验人员负责做好全过程检验记录。
(3)竣工检验,由专职检验员对全车进行综合性检查和 必要的路试,按检查结果认真填写检验记录。对检验合格的 车辆,负责签证出场(厂)
(4)检验人员应了解并熟悉有关技术政策、法规、标 推、以及测量和测试技术。检验工作应尽可能地采用仪器、仪表、器具等,进行有科学根据的检验和试验,提供定量数据。逐步淘汰眼看、耳听、手摸 的粗糙检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