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时间:2019-05-12 19:3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务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务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篇:机务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车辆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车辆技术管理是我公司企业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适应公共交通企业经营的变化,加强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保持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营运车辆的效能和降低营运成本,在《机务安全实施细则》的前提下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中,应遵循技术进步、科技先导、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四项原则。这些原则应当贯穿在从车辆的选型、论证、购入到使用维修、技术改造直至更新报废的整个车辆技术管理的全过程中。

第三条、车辆技术管理的总目标是从车辆购进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各个环节上入手,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依靠技术进步,充分挖掘设备潜力,千方百计地延长车辆的经济寿命,为企业提供高效、低耗、安全、可靠的营运工具,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第四条、工程技术人员是车辆技术管理的主导力量,工程技术以及从事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坏是车辆技术管理成败的关键。应十分重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培训、技术协作和技术服务等项活动,以科学技术促进车辆的技术管理。

第二章 车辆技术管理的体系与职责

第五条、车辆技术管理的体系分总公司与各基层分公司两级。总公司设立主管技术工作的公司领导和相关车辆技术管理职能部门。此外,还应根据情况设立分公司车辆技术管理机构,机构未设立之前,由分公司副经理主管并设立一名专职或兼职的车辆技术监控员。

第六条、总公司车辆技术管理的职责是:

㈠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车辆技术管理的方针、政策、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规程和管理细则;

㈡负责制定全公司范围车辆技术管理的方针、政策、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规程和管理细则;

㈢负责协调各分公司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并进行检查、监督和技术服务;

㈣负责车辆择优选配的考察、论证和定点工作;

㈤组织与车辆技术管理有关的技术协作、技术交流,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

㈥负责车辆报废、更新、有偿转让和新车购置的审批;

㈦代办车辆购买的有关手续;

㈧负责废旧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

㈨负责轮胎、电瓶的使用和考核;

㈩负责额定各类车型的油耗标准和考核。

第七条、各基层分公司车辆技术管理的职责是:

㈠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总公司制定的有关车辆技术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条例并制定本公司的实施细则;

㈡依据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制定本公司车辆技术管理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并进行控制与考核;

㈢负责对总公司下达的车辆维修、维护和保养计划任务的实施;

㈣负责对分公司车辆技术管理与使用工作进行领导和监督,对保修组的车辆维修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㈤协同有关领导及部门制定本公司营运车辆的更新、新增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

㈥协同有关部门,对车辆的选型及投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㈦负责协同有关部门,对本公司车辆的技术检验、车辆年检及技术等级的鉴定工作;

㈧负责引进、推广和开发与车辆节能降耗有关的新技术、新产品;

㈨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和先进经验,开展爱车、节油和节胎、节电瓶等群众性竞赛活动。

第三章、车辆的择优选配及投产前后期管理

第八条、为保持和发展我市公交运力,巩固或扩大营运范围,每年应有计划地更新或新增一部分营运车辆。新增的车数应视城市的发展、营运市场的需要和本公司的经营能力、政府的扶持力度来确定。

第九条、购买营运车辆,应根据所营运线路状况及气候等自然条件,考虑到车辆的适应性、舒适性、经济性、维修的方便性以及全公司车型的统一性进行择优选配。

第十条、新购进的车辆,在投入营运之前,应当严格按照生产厂家

提供的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走合期的运行并进行走合保养。

第十一条、针对新型的车型在投产之前,应组织对驾驶员、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该车型在结构、性能等方面的特点,驾驶操作的要点以及维修方法等。

第十二条、车辆在索赔期内不得进行任何改装和技术改造。使用中发生的问题要详细进行记录,使用中发生早期非正常损坏的零部件和总成等应进行详细登记,并分析发生损坏的原因,以便向生产厂家或经销单位进行索赔。

第十三条、新车投入营运前应健全技术档案,由总公司的车辆技术部门负责建立和管理,各营运分公司也应建立相应的档案。

第四章 车辆技术检验与技术状况考核

第十四条、车辆技术检验是保证安全生产,及时掌握车况,防止车辆早期损坏,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的重要手段。无论采用何种经营形式,都要严把检验关,防止车辆带病行使,杜绝事故的发生。

第十五条、总公司设立检查站,各分公司设立联检站(由分公司分管技术的副经理和车辆技术监控员组成)。总公司检查站负责保修厂承保、承修的一切车辆的技术检验工作,兼管监督各分公司保修组承保、承修的车辆;联检站负责本单位保修组承保、承修的车辆的技术检验工作。检查站、联检站的业务由总公司车辆技术管理部门统一领导。

第十六条、维修技术检验:

㈠进厂检验。凡进厂进行维护或修理的车辆都必须首先进行进厂检验,以便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和确定附加作业项目。检验标准按《汽车维修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进厂检验工作由检查站的专职检验员、承修单位技术人员、分公司的车辆技术监控员共同负责;

㈡过程检验。汽车维修过程中的技术检验是保证维修质量的关键环节,应予高度重视,检验的标准按《汽车维修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过程检验由承修组负责人与专职检验员、监控员共同负责;

㈢竣工检验。车辆维修检验是对维修质量的综合评价及全面鉴定。车辆维修后,经保修厂的技术员进行自检,然后送交检查站复检,复检合格签章后,方可交付营运单位使用。

第十七条、维修质量抽检

为提高维修质量,车辆技术管理部门要对各分公司二级维护出厂的车辆进行质量抽检。发现问题及时返修,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维修质量的抽检每月不定期进行一次。

第十八条、会检制度

每月总公司车辆技术管理部门要对各分公司的营运车辆进行会诊的检验。对会检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处理,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要共同研究解决。

第十九条、检测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

应重视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检查站配备一定数量的检测仪

器,尽快改变目前依靠耳听、手摸等主观判断的检验方法,以达到客观、全面、迅速、准确、科学的检验目的。

第五章 车辆的使用与维修

第二十条、车辆的合理使用

为了保证和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降低营运成本,车辆的合理使用十分必要。要严格按照车辆使用的有关技术标准,用好车、管好车、修好车,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效能。

第二十一条、车辆的日常维护是减少车辆磨损,保障车辆安全性能,发现和消除隐患,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及进行各级维护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驾驶员必须完成的日常工作。日常维护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三检”,即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检查车辆的安全机构及各部机件连接紧固的情况;保持“六洁”,即保持发动机、润滑油、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贮气筒和蓄电池的清洁;防止“四漏”,即防止漏水、漏油、漏气、漏电;保持车容整洁。

第二十二条、车辆的节油、节胎与节电瓶工作

燃油、轮胎和电瓶的消耗在整个营运成本中占较大比例,因此应高度重视营运车辆的节油、节胎与节电瓶工作。车辆技术管理部门要严格考核,各分公司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奖罚兑现。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和各分公司要积极推广节油、节胎、节电瓶的新技术,帮助司机解决燃油、轮胎、电瓶不正常的消耗问题,总结先进经验并加以推广和普及。

第二十三条、润滑油的合理使用与按期更换

润滑油的使用,要按照厂家的说明书,根据不同车型、不同季节,选用不同规格的标号的油品。

第二十四条、维修计划的制定

车辆维修计划是指更换机油、一、二级维护计划、发动机总成及车辆的大修计划。维修计划的制定应体现强制维护和视情修理的原则。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计划时,应依据车辆实际行驶里程或运营时间制定维护计划,依据车辆的技术状况并参考分公司意见,制定发动机大修及车辆大修计划。各分公司需对发动机进行总成时应报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审定,下达计划后方可施工,否则按《机务安全考核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分公司和主车驾驶员应自觉按照维护计划的安排,积极配合搞好车辆的维护。对于拒不按计划维护车辆的司机和营运单位,要视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并采取强硬手段责令其停车进行维护。

第二十六条、车辆各级维护范围、技术要求、工时材料消耗定额、间隔里程等,按总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车辆修理

㈠车辆修理应根据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按不同的作业范围和深度进行,既要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又要防止无序修理造成浪费。

㈡为了保证修理质量,发动机总成大修原则上应在保修厂进行,有条件的保修组也可以视情进行车辆的修复,车辆的小修可放到分公司保修组进行,但必须对其修理项目的质量负责。总公司机安处随时对其修理质量进行抽检,视合格率比例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车辆维修的质量控制

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各分公司及保修厂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检查站的质检员、分公司、保修厂的质量监控员的联组活动,强化技术检验,积极推广和应用检测诊断技术。坚持以专职检验为主,员工自检和互检相结合的原则,把维修质量的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推广先进的维修技术和工艺,推广使用机械化维修机具,逐步提高维修质量。

第六章 车辆的后期管理

第二十九条、车辆的技术改造

为了改善车辆性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经过设计、计算、测试、改变原有车辆的零部件或总成,达到性能改进,排放改善,新型燃料替代使用的技术活动,称为车辆技术改造。可针对老旧车、使用年限长、配件缺乏、技术经济效能差、不符合乘客舒适度的情况,实施技术改造。对于一般的改造项目,应将改造方案、数量及改造的预期效果报总公司备案,经分管副总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三十条、车辆的停驶

因部分总成和部件严重损坏,在较长的时间内配件无法解决,或因修理等技术上的原因,短期内不能参加营运的车辆,称为停驶车辆。车辆停驶期间,应妥善保管,原车机件不能拆换、丢失,并积极创造条件修复,尽早恢复运营。未经总公司批准,不得随意停驶营运车辆。

第三十一条、车辆的更新

应对使用年限长、燃、润、料消耗严重、不适合营运市场、零配件缺乏、维修费用高、技术性能落后、使用价值低的老旧车辆实施有计划的更新。

第三十二条、报废车辆及旧件的管理

对于报废的车辆及其旧件,应由车辆技术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车辆未解体、回收之前,应停放整齐,封闭门窗,并责专人管护;对技术状况较好的总成,经检修后作为备用总成登记入库;对不可用的旧件处理严格按《职工学习手册》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理。否则,将对责任单位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并按旧料实际价值予以2-3倍的处罚。

第七章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制定与考核

第三十三条、车辆完好率:是指完好车日在总车日中占的百分比,它是车辆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应根据各分公司实际,认真制定严格考核,力求使车辆保持较高的完好率。执行按《机务安全考核办法》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燃料消耗定额:是指车辆每行驶百公里所消耗燃油的限额。各类车型燃料消耗的定额制定,应根据其技术状况及营运线路的道路情况,由车辆技术管理部门与各分公司共同制定,严格考核,奖罚严明。

第三十五条、轮胎的行驶里程、电瓶的使用年限。按总公司《单车核算》有关规定执行,由车辆技术管理部门统一考核,各分公司应严格

执行。

第三十六条、车辆维护与小修费用定额:是指车辆每行驶一定里程,维护与小修费用的工时和物料费用的限额。由各分公司按照车型和使用条件等分别制定。报总公司机安处批准,方可实施。

第三十七条、工时费定额:可根据本公司保修厂的维修条件及维修成本自行制定。为鼓励保修厂搞好公司内部车辆的修理,确保保修厂的经营正常,要求各分公司及总公司的一切车辆,均在保修厂进行维修。因技术、设备等,保修厂不能完成的维修项目,经车辆技术管理部门鉴定,由分管副总批准后方可到外修理(程序用打报告的方式进行)。在外修复的车辆经技术管理部门及分管副总验收,方可从事正常营运。

第八章 车辆机械事故的鉴定与处理

第三十八条、凡因技术管理不善、违反操作规程、维修质量问题和材料质量问题等引起的车辆机件损坏事故,均属车辆机械事故。由机械事故引发的交通事故,不属于本细则范围之内。

第三十九条、车辆的机械事故按其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轻微机械事故、一般机械事故和重大机械事故。凡发生重大机械事故,应将事故原因、责任、经济损失及时上报总公司。机械事故的划分标准如下:

㈠一次性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内的,为轻微机械事故;

㈡一次性经济损失在1000-5000元的,为一般机械事故;

㈢一次性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的,为重大机械事故。

第四十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机械事故发生后,不论情节轻重或事故大小,都应严肃对待。车辆技术管理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分析事故原因并划分责任,估算损失程度和经济损失,并写出机械事故鉴定报告,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公司研究处理。

第四十一条、对于车辆机械事故的处理,应根据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区别对待,对事故责任者应给予批评教育乃至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不得低于总费用的30%。

机械事故责任追究的原则如下:

㈠因技术管理不善,如:规章制度不健全,技术检验不严格而造成的机械事故,要追究单位、部门领导及质量监控员的责任;

㈡因维修质量问题,如维修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执行技术规范而造成的机械事故,要追究维修人员责任;

㈢因材料配件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机械事故,属材料供应部门购买的,由材料供应部门负责,属营运单位或司机自购的,责任自负。

㈣因驾驶员责任心不强对车辆管护或违规操作造成机械事故的,要追究驾驶员的责任。

第九章 车辆技术资料的管理

第四十二条、车辆技术资料是指车辆的原始资料,如:说明书、维修手册、配件目录以及图纸、图片、光盘资料等。车辆技术档案、车辆改造和改装的原始资料以及车辆技术有关的机务报表等,也是技术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十三条、车辆购进后,要妥善收集并保管车辆的原始技术资料,尤其要注意保管各种车型的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以备索赔、维修和技术改造的需要。

第四十四条、车辆技术档案的管理

㈠车辆技术档案是车辆从购进到报废的整个过程中使用和维修等情况的历史记录,它对掌握车辆技术性能,了解机件损坏规律,改进技术管理,提高维修质量,降低营运成本,都是重要的科学依据。

㈡车辆从购进到报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应系统记入车辆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应在新车投产前随车建立。技术档案应认真填写,妥善保管,记载要及时,内容要完整、准确,不得任意更改。

㈢车辆技术档案由车辆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和管理。此外,在分公司和保修厂应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并要确保档案的完整详细。

第十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五条、车辆技术管理的奖罚分两级,总公司对基层分公司一级;基层分公司对有关车组人员和所属单位一级。本细则仅制定总公司对基层分公司的奖罚办法,分公司的内部奖罚办法自行制定。

第四十六条、凡做出下列成绩之一的,由总公司根据贡献大小,给予单位和个人以表彰奖励:

㈠推行现代化车辆技术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取得显著成效的;

㈡发现车辆隐患,及时防止和避免重大事故的;

㈢维修工艺和方法具有推广价值,并有显著成效的;

㈣正确使用车辆,节油、节胎、节电瓶、节约维修费用成绩显著的;

㈤在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后,车辆保值工作措施得力的,成绩显著的;

㈥勇于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新技术并成效明显成绩突出者;

第四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总公司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单位或个人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

㈠严重失保失修等原因造成车况显著下降或发生重大机械事故的;

㈡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车辆严重损坏的,影响车辆营运生产的;

㈢技术管理混乱、玩忽职守、职责不清或无人管理,对车辆损坏不做及时处理,造成车辆技术状况严重下降的;

㈣违反维修检验规程、降低标准、以致维修质量低劣,造成损失的。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各分公司要根据实际制定车辆管理实施办法。

第四十九条、维修设备、检测器具的更新与增加应和车辆的更新与增加相同步。具体管理规定由各分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自行制定。

第五十条、本细则由总公司机务安全处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本《细则》与《职工学习手册》参照使用。

第五十二条、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公司其它技术管理制度与细则不一致时,按本《细则》执行。

附:1、发动机总成修理技术检验标准

2、汽车二级维护出厂检验标准

二OO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发动机总成修理技术检验标准

一、技术要求

1、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5秒内能迅速启动,怠速、中速、高速运转均匀、稳定。汽缸压力、机油压力符合原厂规定。

2、在正常工作状况下,不得有过热现象。转速改变时,应过渡圆滑。突然加速或减速时,不得有突爆声。

3、发动机在运转稳定、水温正常时,不允许有活塞敲缸声和活塞销、连杆轴承、曲轴轴承等异响声。

4、发动机最大功率应不低于原厂规定的90%,最大扭距应不低于原厂规定的95%,最低燃料消耗应符合原厂规定。

5、发动机热磨合后,各部位不应漏油、漏水、漏气、漏电。

6、发动机各部螺栓、螺母的拧紧力距符合有关规定。

7、竣工交车后应将有关档案送交机务处。

二、保用条件

1、承修单位应对总成修理竣工后的发动机给予质量保证。质量保

证期为自竣工出厂之日起3个月或行驶里程15000公里。

2、送修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车辆走合期的规定,按操作规程合理使用,在正常维护的情况下,保质期内因修理质量问题而发生故障或提前损坏时,承修单位应优先安排,及时排除,免费修理。如发生纠纷,由主管部门进行仲裁。

汽车二级维护出厂检验标准

一、技术要求

1、全车清洁,维修项目无漏油,加足润滑油。

2、各部螺栓、螺母、垫圈、锁片等均应齐全有效,连接牢固。主要螺栓、螺母拧紧力距符合原厂规定。

3、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启动迅速,工作正常,气门应无明显声响,怠速运转平稳。柴油机停机装置有效。

4、机油压力应符合原厂规定,装有离心式机油滤清器的汽车,在发动机熄火后0.5-1分钟内应能听到轻微的“嗡嗡”声。

5、离合器接合平稳,分离彻底。踏板自由行程符合原厂规定。

6、转向无跑偏、无摇摆现象;转向器、转向节以及横直拉杆各连接部件不得松旷,锁止可靠;装有转向助力泵、液压制动及离合器助力泵的汽车,储油缸油面高度应符合要求,液压管路不得渗漏;转向盘自由转动量及前束值符合原厂规定。

7、变速器操纵机构连接部位应无明显松旷,螺栓锁销装置牢固可

靠。

8、传动轴、十字轴轴承不松旷,高速不发生震抖和异响,各部螺栓紧固、润滑良好。

9、后桥各部不漏油,主减速器、差速器工作正常无异响。

10、全车电器线路完整,各种灯光、信号标志齐全有效。喇叭、音响符合规定,仪表指示正确。

11、制动性能符合原厂规定。

12、路试后检查制动鼓、轮毂、传动轴、中间轴等处应不过热、温度不超过60℃。各部件不应漏油、漏水、漏气、漏电。

二、保用条件

自出厂之日起,质量保证期为7天或1500公里,在送车单位合理使用的情况下确属二级维护作业范围的维护质量问题(轮胎、灯光除外),维护单位应负责包修。

第二篇:机务安全管理

目 录

摘要„„„„„„„„„„„„„„„„„„„„„„„„„„„„„„„„1 前言„„„„„„„„„„„„„„„„„„„„„„„„„„„„„„„„2

一、机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3

(一)目前机务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3

(二)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激励机制„„„„„„„„„„„„„„„„„„„4 1.长期和短期激励机制 „„„„„„„„„„„„„„„„„„„„„„4 2.机务安全管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 „„„„„„„„„„„„„„„4 3.机务安全管理内外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4 4.机务安全管理人性化和制度化的激励机制 „„„„„„„„„„„„„5 结束语„„„„„„„„„„„„„„„„„„„„„„„„„„„„„„„7 参考文献„„„„„„„„„„„„„„„„„„„„„„„„„„„„„„8

内容摘要

由于机务维修人员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大,以及工作环境恶劣等原因,存在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因而,增强机务安全管理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航空运输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问题。要保障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其关键就是要建立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以此作为推动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的动力。建立健全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有助于全员参与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对维修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安全管理

前言

在民用航空运输中,发生事故和事故征候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70%以上的原因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机务维修领域的研究表明,世界上20%~30%的空中停车、50%的航班延误、50%的航班取消均是由维修中的人为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引起的。因此,机务维修工作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沿阵地。

民航机务维护人员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探讨

一、机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要实现持续安全目标,除人-机-环必须配套协同运行外,还须通过安全管理手段将三部分有机调动起来。目前机务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对机务安全管理规律的研究和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对安全隐患的认识不敏感,对事件分析处理不力,预防措施缺乏,仅仅停留“法规、行业规范和制度”等表面现象上;重效益利润指标考核,轻视安全考核。2.件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造成维修单位重技术轻安全管理。3.知识学习与培训,缺乏安全管理理论及实践,安全管理用人机制尚待完善。4.本技能训练不够重视。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加大了安全管理难度。5.工作场所、员工的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管理重视程度不高,极易诱发安全问题。

(二)目前我国的航空机务安全管理还处于最初的只注重物质激励的阶段,对机务人员的真正需求并没有充分的重视,个完善的、理的现状,的基本原理,制、内外激励机制、安全管理激励机制。1.长期和短期激励机制安全目标管理是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激励手段。体的安全工作,充分调动起各级领导和所有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安全目标实现时间性可以把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划分为长期和短期激励机制。才能体现出来,安全状况和安全状态制定的长期激励计划,长期直接引导员工的安全行为和动机,最终可能形成一种安全文化给予体现。标以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愿望,长期激励不是一成不变的,员工信心。务人员失去对实现安全目标的信心。短期激励措施能够直接体现短期需要和期

还涉及到电子器

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管理专业

工作超时情况比较严重,维修人员培训不足,对基航空公司中工程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人才的培养、使用和

(太热或太冷)、恶劣天气条件、照明不良、异常的振动以及肮脏的工作表面等环境影响,这些环境对易造成人为差错。一些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

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激励机制

过于强调对机务人员的约束。因此建立一系统的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已迫在眉睫。鉴于我国目前机务安全管针对机务安全管理的问题,结合我国机务安全管理的模式,应用激励主要从长期激励机制和短期激励机制、物质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四方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务

它的实现也必须依靠一切可能的企业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目标体系,紧紧围绕安全目标体系制定具甚至要在若干年后其在内部安全管理上的投入也需要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围绕未来长期激励能够使员工始终追求安全目并且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安全责任心。当然,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修订,否则也可能会影响若长期激励不能及时兑现,会严重影响经营者的积极性,使大多数机由于民航机务维修与维护不仅涉及到发动机和飞机结构,我国机务安全管理人员进入门槛较低,维修单位工作任务重,机务人员易受到强噪声、极端的温度条件.机务部门作出的长期激励措施对员工的影响时间较长,望,充分发挥激励对机务人员真正的吸引力,完善长期激励的不足。为了机务安全管理激励具有持续动力,应该将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建立长期和短期激励过程中应注意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并确定有效的激励手段和方法;促使每位员工都能明确自己在生产工作中应负应尽的责任,以及应具有的权力和实现目标之后自己应得到的利益。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大量具体的组织工作,对所遇到的困难要充分利用被授予的权力,主动地去加以克服。2.机务安全管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可知,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其他需要就要受到影响。因此,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机务安全管理应重视目标效价与个人需要的联系,建立以安全绩效为基础的合理奖惩和晋级加薪等物质激励机制。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支柱,精神激励是机务安全管理激励必要的手段。机务安全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满足员工的精神追求如参与安全活动,搭建安全交流平台、尊重员工总结经验和荣誉奖励等,让其充分体现主人翁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实现其事业价值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需要。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使两者具有效相容,过份地依赖强调其一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以物质利益和精神动力的激励机制应考虑到机务人员安全工作行为动机的激发与机务人员的公平感的联系,完善考核制度,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消除攀比心理的消极影响。3.机务安全管理内外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机务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内部环境(企业环境)和外部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机务安全管理激励要以全局出发,结合具体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追求激励资源配置最优化。机务维修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性和高风险性,机务人员每天都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加之机务工作脏、苦、累,自然条件差,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是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安全管理激励的必要手段。维修单位内部,一是要充分利用张贴安全标语、举办安全宣传栏、安全图片展览、召开动员大会和开展安全知识演讲比赛等活动,树立安全生产标兵、宣扬先进事迹,营造安全生产的积极氛围,努力推崇安全文化建设;二是要不断改善维修作业环境,合理供给劳保用品;三是要对机务维护人员的压力进行科学管理,减轻员工过重的心理压力;四是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机务人员作为人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相接处,接收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并获得不同信息。以信息为动力,激励员工对工作的爱好、兴趣、责任感和成就感。安全管理者要想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内、外激励的有机结合,不仅仅满足员工物质、社交情感等需要的同时,还应该让员工体味到差错和事故带来的危害,以便激发其对安全工作热情。

4.机务安全管理人性化和制度化的激励机制

管理以人为主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有效的安全管理必须充分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激发机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实施人性化激励机制,才能给予安全管理工作持续的动能。然而,没有制度化约束机制,仅仅靠人性化是难以保障安全管理效能的。制度是机务安全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一环,严格的规章管理仍将是机务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每一个维修单位都应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实施人性化过程并不意味着放松规章制度要求,而是从“人”角度对规章制度的补充,使规章制度更加人性化、合理化。人性化和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指导维护人员的行为,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使广大员工把认真贯彻落实、处处维护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变成自觉行动,消除安全管理中的结构性、功能性内耗,增强机务人员的安全感等。

结束语

合理有效的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是落实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以长期和短期激励、物质和精神激励、内外激励、人性化和制度化激励相互结合,根据不同的优缺点,取长补短,结合机务安全管理激励过程设计,建立了机务安全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机务安全管理的激励机制旨在提高我国机务安全管理的水平,为航空安全管理部门和机务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机务从事人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减少航空事故甚至是重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元元,提高维修人员素质、减少维修人为差错、保障民用航空安全[N].中国民航报,2000.10.18.[2]谭鑫,周长春.机务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6,5:55-57.[3]匡敏,胡思继等.铁路安全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7):52-54.[4]田水承,钱新明等.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与安全去激励因素探讨[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2,22(1):15-20.

第三篇:安全监理实施细

重庆市园博园巴渝园工程

安 全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园博园项目监理部

一、安全监理的依据: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已批准的《监理规划》; 3.施工组织设计。

二、安全监理的具体工作:

1.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

2.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3.督促施工单位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及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

4.审核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5.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落实分部、分项工程或各工序的安全防护措施;

6.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冬季防寒、夏季防暑、文明施工、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

7.进行质量安全综合检查。发现违章冒险作业的要责令其停止作业,发现安全隐患的应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责令停工整改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8.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人员应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三、施工阶段安全监理的程序

1.审查施工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 ⑴《营业执照》; ⑵《施工许可证》; ⑶《安全资质证书》; ⑷《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书》;

⑸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安全专业人员的配备等; ⑹ 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管理体系; ⑺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⑻ 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及管理情况; ⑼ 各工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⑽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安全条件。

2.审核施工单位的安全资质和证明文件(总包单位要统一管理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3.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 ⑴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写、审批: ① 安全技术措施应由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写;

② 安全技术措施应由施工企业技术、质量、安全、工会、设备等有关部门进行联合会审;

③ 安全技术措施应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④ 安全技术措施应由施工企业报建设单位审批认可;

⑤ 安全技术措施变更或修改时,应按原程序由原编制审批人员批准。⑵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① 土方工程:

A 地上障碍物的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B 地下隐蔽物的保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C 相临建筑物的保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D 场区的排水防洪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E 土方开挖时的施工组织及施工机械的安全生产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F 基坑的边坡的稳定支护措施和计算书是否齐全完整; G 基坑四周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② 脚手架:

A 脚手架设计方案(图)是否齐全完整可行; B 脚手架设计验算书是否正确齐全完整; C 脚手架施工方案及验收方案是否齐全完整; D 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E 脚手架拆除方案是否齐全完整。③ 模板施工;

A 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取值是否符合工程实际,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B 模板设计应包过支撑系统自身及支撑模板的楼、地面承受能力的强度等; C 模板设计图包过结构构件大样及支撑系统体系,连接件等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图纸是否齐全; D 模板设计中安全措施是否周全。④高处作业:

A 临边作业的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B 洞口作业的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C 悬空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⑤ 交叉作业:

A 交叉作业时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B 安全防护棚的设置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C 安全防护棚的搭设方案是否完整齐全。⑥ 临时用电:

A 电源的进线、总配电箱的装设位置和线路走向是否合理; B 负荷计算是否正确完整;

C 选择的导线截面和电气设备的类型规格是否正确; D 电气平面图、接线系统图是否正确完整; E 施工用电是否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F 是否实行“一机一闸”制,是否满足分级分段漏电保护; G 照明用电措施是否满足安全要求。⑦安全文明管理:

检查现场挂牌制度、封闭管理制度、现场围挡措施、总平面布置、现场宿舍、生活设施、保健急救、垃圾污水、放火、宣传等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是否符合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

4.审核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专业管理人员资格;

5.审核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安全技术方案及安全措施; 6.审核安全设施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措施; 施工单位应提供安全设施的产地、厂址以及出厂合格证书 7.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

8.现场监督与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时及时下达监理通知,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暂停施工:

① 日常现场跟踪监理,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监理人员对各工序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现场检查、验证施工人员是否按照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和操作规程操作施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下达监理通知,责令施工企业整改; ② 对主要结构、关键部位的安全状况,除日常跟踪检查外,视施工情况,必要时可做抽检和检测工作;

③ 每日将安全检查情况记录在《监理日记》;

④ 及时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汇报施工现场安全情况,必要时,以书面形式汇报,并作好汇报记录。

9.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如遇到下列情况,监理人员要直接下达暂停施工令,并及时向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汇报:

1.施工中出现安全异常,经提出后,施工单位未采取改进措施或改进措施不符合要求时;

2.对已发生的工程事故未进行有效处理而继续作业时; 3.安全措施未经自检而擅自使用时; 4.擅自变更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时; 5.使用没有合格证明的材料或擅自替换、变更工程材料时; 6.未经安全资质审查的分包单位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时; 7.出现安全事故时。

2010年12月1日

第四篇:机务安全管理规定

铁道部 铁运[2002]13号

铁道部文件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铁运[2002]13号 总 则

机车乘务员在铁路运输中承担操纵机车,牵引列车的工作,这一特性决定了机车乘务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确保行车安全。机务段是机车乘务员直接管理单位,对行车安全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为推进机务行车安全规范管理,强基达标,本着分层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结合当前机务行车安全管理工作发展变化的情况,重新修订了《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全路机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规则》的规定。第一章 行车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第一条 全路机务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逐级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充分认识和发挥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实机制在行车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行车安全“有序可控,基本稳定”。

第二条 机务段应制定各级干部深入现场、添乘、检查的量化工作标准及管理考核办法。各级干部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总结、推广行车安全的典型经验。

第三条 对发生的行车事故和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问题,要按照“三不放过”(事故原因、责任分析不清,事故教训不明,没有制定整改措施)的原则,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制订措施,限期整改,并应追究有关管理者的责任。要认真汲取外单位的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查找隐患,有的放矢,防微杜渐。发生责任行车险性及其以上事故,铁路局应在10日内将事故概况、原因和处理结果以及整改措施,以书面材料报部。发生客车险性及以上事故,责任单位及各级有关管理人员到铁道部交班。

第四条 建立担当乘务的关键地段、关键人员的分析、控制、帮促制度,并实行关键人员帮促的包保人责任制。安全例会制度。

第五条 段安全例会

一、机务段必须实行安全例会制度。安全例会每月末或月初召开,会议由段长主持。段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专题总结和研究布置行车安全工作。

二、会议内容1.汇报上月行车、人身安全和机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行车安全装备的管、用、修情况;2.“915”号文件的自检自查情况;3.检查上次安全例会针对存在问题所制订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对策表”整改兑现情况;4.党、团、工会领导通报影响行车安全的职工思想动态和其他情况。

三、对存在问题清理分类,本单位职权范围以内能解决的问题立项,形成“对策表”(格式见附件1),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限期解决。其他问题及时书面报送上级有关部门促成决。

第六条 运用车间安全例会

一、运用车间安全例会每半月召开一次。会议由车间主任主持,车间、机车队管理干部及有关人员参加。

二、会议内容车间安全例会应以贯彻落实段安全例会要求为重点。1.检查上次安全例会确定“对策表”的整改兑现情况;2.通报关键机班、人员的帮教转化情况,确定本月帮教对象及行车安全关键点;3.检查分析行车安全装备、待乘休息管理、机车运用保养、调度室管理、指导司机管理及安全技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对半月(全月)安全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三、对检查分析存在问题立项,形成“对策表”,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解决。及时将车间职权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书面报送领导及有关部门。乘务作业标准化制度。第七条 《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是规定机车乘务员自待乘、出勤时起,到退勤时止,全过程的程序性作业标准。认真执行《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各部门都要创造条件,保障《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的落实。

第八条 铁路局应根据铁道部有关规定,结合本局管内实际情况相应制定《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机务段应根据铁路局《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执行办法和落实保证措施,对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中的每个工作环节、作业规范、技术标准作出规定。第九条 机务段必须将《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纳入标准化管理,定期组织对标检查,对相关部门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十条 遇使用机型、牵引重量、机车交路及线路(站场)设备等发生变化时,必须在因调整列车运行图、机车周转图正式实施前,编制《列车操纵提示卡》,并在实施后的3个月内完成《列车操纵示意图》的编制工作。

第二章 安全技术教育 第十一条 机务段教育科(室)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先行”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机车乘务员队伍,制定机车乘务员脱产、日常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劳资部门和运用车间要积极配合,保证计划兑现。

第十二条 教育科(室)应按有关规定配齐专职技术教育人员。配备基本的教学设施和机车模拟操纵装置及相关教具,开展直观教学。做到:学习有资料,演练有场地,操作有实物,分解有模型。

第十三条 充分发挥段、车间、车队三级教育网的作用。教育科(室)应在运用干部、指导司机、优秀司机中选拔聘任兼职教员,并在教育科(室)的指导下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工作。运用车间要根据机车乘务员阶段重点培训工作,结合行车安全实际,制订季、月学习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机车乘务员学习培训的有关规定

一、脱产培训时间年人均15天,日常技术学习每月不6学时。

二、常见故障处理、自检自修范围项目的日常技术演练每年累计不少于24项,具体演练项目由教育科(室)确定。

三、行车有关的规章制度的闭卷考试每半年1次。

四、机车乘务员乘务作业标准化的鉴定每年1次。

五、指导司机技术业务的鉴定每年1次。

六、对新职(提职、定级、改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率100%。

七、上岗人员的规章制度考试合格率达到100%。

八、春运、暑运中,货运机车乘务员担当临时旅客列车任务时,应提前对机车乘务员进行有关旅客列车操纵办法及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办法的培训,考试合格方准持证上岗。

第十五条 规章制度的教育和考试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使职工明确规章条文制定的目的、意义和执行的要求,提高职工实际操作的技能水平。教育科(室)要建立试卷的分析制度,及时进行试卷分析,针对较为普遍和规律性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加强薄弱环节的培训及考核。错答直接涉及可能导致行车事故的规章试题,一律判为失格。

第十六条 统一使用铁道部“铁路机车司机晋升考试题库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本段机车乘务员考试题库,利用应用软件自动生成试卷,严格考场纪律,按评分标准评卷,并于考核结束后及时公布标准答案。第十七条 机车乘务员职务晋升、转换机型等实际作业技能的培训,必须实行培带合同制度。学员提职副司机,副司机提职司机,均应签订“培带合同”。培带人的确定由车队提名,报车间批准,教育科(室)备案。合同中应注明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培训的内容、标准及解除合同的条件,对培带人在培带期间依据工作质量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

第十八条 练习列车操纵的人员必须经过列车操纵办法的培训并考试合格,方可在培带司机指导下练习操纵。遇下列情况禁止操纵练习:

一、牵引重点列车时。

二、使用机型和区段变化时。

三、遇暴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时。

四、遇非正常情况行车时。第三章 指导司机管理

第十九条 机务段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建立指导司机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考核等管理制度。指导司机的任用实行“公开招聘、考评结合、择优聘任”制度。按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按季度给予讲评、排序,讲评排序结果与指导司机的任用相体现。第二十条 机车队长负责指导司机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内容为:

一、月工作计划审批。

二、技术、业务指导业绩审核。

三、安全工作质量考核。

四、指导组机车保养质量和班组管理状况分析。

五、月度总体工作质量评价。第二十一条 指导司机每月添乘趟数或时间原则上不少于所辖乘务员月定额趟数的50%(其中夜班应不少于20%)。指导司机添乘机班、机车覆盖率和监控装置记录信息每月分析的量化要求,由铁路局制订。指导司机应按规定填写工作记录簿(格式见附件2)和添乘信息单(格式见附件3)。

第二十二条 车间主任或副主任按季度对指导司机的工作进行抽样检查,以评价机车队长对指导司机管理的工作质量。抽查比例应不低于指导司机总数的30%,年覆盖率应达到100%。第四章 机车调度室管理

第二十三条 机车调度室是机务段行车工作的指挥机构。各种工作设施及相关设备的配置,应符合铁道部《机务段机车运用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操作规则》的规定,做到:设备齐全,制度健全,工作有序,作业规范,环境优美。

第二十四条 机务段机车调度室除应按《铁路机车运用管理规程》的规定备有图表、台账、资料外,还应有:

一、机车调度命令登记簿。

二、行车调度命令登记簿。

三、机车走行公里及机车质量信息登记簿。

四、机车乘务员出、退勤登记簿。

五、机车乘务员超劳情况分析登记簿(格式见附件4)。

六、列车运行晚点原因分析登记簿(格式见附件5)。

七、本段及相关机务段《段管细则》。

八、担当跨局机车牵引任务的还应备有相关铁路局的《行车组织规则》。常用图表、台账、资料摆放有序;备用资料应编制目录并放于固定位置,指定专人保管,无特殊原因不得外借。

第二十五条 应制订各岗位调度员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作业程序。各工种调度员必须统一着装,配戴标志持证上岗(式样见附件12),按规定程序作业。第二十六条 调度室设立司机手册存放柜,标注司机姓名或编号,集中存放。做到一格一册,妥善保管,方便查阅勤发放,退勤收回。运行揭示

第二十七条 遇站场、线路、信联闭设备维修、改造施工,改变正常的行车组织指挥办法、列车走行经路和列车运行图规定的限制速度时,铁路分局调度所(未设分局的为铁路局,下同)必须按规定发布调度命令,做到一事一令,准确无误。应逐步实现调度命令以计算机网络或传真方式,发布至担当本区段牵引任务的各有关机务段、折返段(含外局、分局的机务段、折返段)。

第二十八条 机务段调度员接受调度命令,实行接受、复核、登记和签认制度;对于内容及字迹不清楚、不全面和没有具体执行办法的命令,应请求发令单位重新发布。

第二十九条 机务段调度员应实行对口交接制度,交班调度员要将根据调度命令出示或撤除运行揭示情况,各区段出示的运行揭示等,向接班者逐条说明;接班调度员应按调度命令登记簿和运行揭示出示的规定,逐条核对出示运行揭示内容。

第三十条 机务段机车调度室出示或传达的运行揭示,均应以调度命令为依据。揭示应按规定的标准格式打印、公布(公布的运行揭示的格式见附件6,交付机车乘务员运行揭示的格式见附件7)。遇有行车条件变化较大的情况,由运用车间统一编制有关说明和“明示图”一并传达发放。乘务员不能在机务段或折返段出勤时,传达运行揭示的管理办法由铁路局具体规定。对没有终止期限的运行揭示,必须做到按旬核对,按月重新公布并做好记录。第三十一条 运行揭示的撤除应执行调度命令的要求;撤除人应填写实际撤除时间并签章;自撤除之日起保存一个月。运行揭示应按区段分设,保持版面整洁,玻璃明亮,光照足,锁闭及时。运行揭示的字迹要清晰、工整,内容准确无误。揭示栏内不得存放、公布与行车无关的内容。

第三十二条 列车运行中,机车乘务员应根据揭示的顺序及出勤调度员的标注,经过一处画掉一处。逐个销号。本段退勤时交回。出勤与退勤

第三十三条 机车乘务员出勤必须按规定着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领取司机手册、报单和运行揭示。接受酒精含量测试。领取打印的运行揭示后,应与公布栏内本区段的运行揭示进行核对,本次值乘可能遇信联闭及改变列车经路的施工,必须明确行车办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四条 出勤调度员要听取出勤机班复诵揭示及施工行车办法和安全措施,确认机班具备出勤条件后,在司机手册上签章,准予出勤。第三十五条 运用车间主任或副主任,应根据当日运输任务、机车质量、事故通报、电报要求以及担当区段的天气状况,区别客、货、调、小运转等不同情况,制定向出勤乘务员传达的具体事项和要求(乘务员出勤传达、指导簿格式见附件8)。出勤调度员要按规定向乘务员传达。

第三十六条 IC卡管理

一、乘务员待乘、出勤、退勤(含外段及折返段出退勤)均实行打卡制度。

二、逐步配备监控装置大容量IC卡,编制统一的应用软件,出勤调度员将运行揭示中线路临时限速写入卡内,并校对正确无误后交乘务员,对跨铁路局机车交路的按此要求逐步统一执行。

三、各机务段应建立《IC卡使用管理办法》,并应有一定的备用量。

第三十七条 因临时任务需要,由货运机车担当旅客列车牵引任务时(途中临时变更除外),必须指派运用干部或熟悉情况的人员添乘指导。

第三十八条 乘务员在本段退勤时,退勤调度员要按“部定内容”核查监控装置记录信息,对存在问题要查明原因,做出记录,为日常分析提供基础依据。第五章 待乘休息管理 第三十九条 担当夜间乘务工作并一次连续工作时间超过6小时的乘务员,必须实行班前待乘休息制度。夜班必须待乘休息的限定起止时间,由铁路局具体规定。机务段应明确规定各待乘车次的具体待乘时间并予以公布。

第四十条 乘务员待乘卧床休息不少于4小时;预备乘务人员应等同待乘机班,纳入待乘管理范围。

第四十一条 待乘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持IC卡到达传达室签到,按指定房间休息,严禁签到后离室。第四十二条 建立值班人员岗位职责及微机使用管理、备品交接、床上用品换洗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检查考核办法。值班人员要按规定办理待乘人员的入、出待乘室手续。

第四十三条 段、车间值班干部每天必须检查待乘休息情况,并实行IC卡写卡的检查管理制度。待乘休息检查的具体情况,填写子“干部检查登记簿”。铁路局、分局应对管内各待乘室的管理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第四十四条 待乘室应具备良好、卫生的休息环境,窗明地净,备品清洁整齐,室外环境优美肃静,房门上应设活动遮帘式观察窗,便于检查待乘休息情况。待乘室应配备自动叫班系统及清洗、烘干、消毒设备,卧具应逐步做到一人一换。冬、夏季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开放取暖、空调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段外公寓休息管理

第四十五条 各机务段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运用车间干部、机车队长、支部书记轮流在段外公寓值班的管理制度。段外公寓值班干部负责组织驻寓乘务员进行规章制度及技术业务的学习,传达上级有关通报;按规定监督检查乘务员待乘休息情况;检查驻寓乘务员执行铁道部“公寓十不准”的落实情况;落实机班驻寓管理和折返点交接制度,及时汇报有关情况和信息。

第四十六条 建立乘务员外出请、销假制度。各段要根据具体情况,规定请假离寓的最长限定时间;建立乘务员段外公寓休息记录簿(格式见附件9)、学习记录簿(格式见附件10)和请、销假登记簿。

第四十七条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乘务员公寓的共管共建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改善住宿条件,为乘务员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驻寓干部及机务驻在人员按时参加公寓召开的寓乘共管共建会议,反映乘务员的合理要求,协助公寓搞好共管共建活动。第六章 重要施工机务行车安全控制

第四十八条 机务段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在施工中行车安全管理职责,做到“精心组织,充分预想,准备细致,措施具体,现场可控,认真总结”。

第四十九条 凡改变信联闭条件、变更列车经路的施工,(以下简称重要施工),主管段长要主持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施工计划内容,制订针对性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指导,确保每个相关岗位人员对施工行车办法充分了解。

第五十条 机务段针对重要施工计划及有关安排,必须明确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行车方法、影响范围、控制重点,必须掌握施工引起有关设备设施的变化及相应的行车办法。必须制订施工安排一览表(格式见附件11)、绘制“行车明示图”(见附件13)。

第五十一条 重要施工前,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关于施工计划、措施、行车办法等要求的培训。必要时将“施工安排一览表”、“行车明示图”发至机车乘务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第五十二条 在重要施工期间乘务员出勤时,必须有运用干部把关,审核其接受的运行揭示及“行车明示图”内容,试问出乘人员对具体行车办法、安全措施的掌握程度,并给予指导。

第五十三条 施工过程中有关机务段要派员掌握现场各种变化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指令,准确传达到相关人员,确保施工期间机务行车安全得到有效控制。第五十四条 做好施工当日机务行车安全指挥和安全控制工作。主要内容是:

一、运行揭示的正确传达。

二、安全措施的执行。

三、施工影响范围内重点列车的添乘。

四、现场机务人员联系方法和特殊情况的处理。

五、施工现场的信息反馈。

第五十五条 施工结束后必须对施工安全措施的落实、现场指挥及特殊事件的处理、各岗位人员执行任务、行车设备化等情况进行总结。重要施工机务安全工作总结连同施工命令、计划、安排及各种施工资料必须整理归类成册,存档保留,以作借鉴。第七章 防止超劳

第五十六条 机车乘务员运行中发生超劳是造成行车事故的重大隐患,机车乘务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标准必须严格执行铁道部《铁路机车运用管理规程》的规定。各铁路局要结合本局实际,制订防止超劳的管理办法,并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对在日常工作中不负责任,无故造成机车乘务员超劳、视超劳情况不顾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严格考核和处罚;因超劳而发生行车事故,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调度人员的责任。第五十七条 为避免和减少机车乘务员超劳,各级行车、机车调度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不准以日(班)计划作为机车乘务员叫班依据,列车开行的阶段计划要严格按列车运行图掌握,不准随意调整和加开。阶段计划确定后,铁路分局(未设分局的为铁路局)行车、机车调度员要及时向有关车站、机务段(含机务折返段、以下同)调度传达。

二、机车和行车调度要密切配合,当车流接续不好和编组列车晚点时,要及时通知机务段机车调度。

三、分局或机务段机车调度员在通知叫班前,要与行车或车站调度联系,确认列车位置或列车编组情况,并及时通知公寓或待乘室。做到准确叫班,一派一叫,坚决克服盲目叫班。

第五十八条 行车和机车调度员必须掌握列车运行和机车乘务员一次连续工作时间等情况,对运行途中有可能发生超劳的机班,要加强组织指挥,重点掌握,优先放行。乘务员出勤或机车出段后,因列车编组晚点等原因延误开车,待确定开车时间(含立折交路折返开车时间)后,累加本区段列车运行图图定运行时间,若超过《铁路机车运用管理规程》的一次连续作业时间的规定时,机车调度员应主动组织机车回段或乘务员换班。

第五十九条 机车乘务员在运行途中发生超劳时,应及时向行车调度员汇报情况,并提出换班的请求。行车、机车调度员应及时组织换班或在有休息条件的地点调休。严禁命令乘务员在机车上调休。

第六十条 途中发生超劳的机班,在本段退勘时,要汇报造成超劳的主要原因。机务段机车调度对超劳机班的情况要逐一登记,为分析超劳原因和提出改进建议,提供依据。

第六十一条 为正确掌握途中机车乘务员的一次连续工作时间和超劳分析的一致性,铁路分局、机务段机车调度应建立相互联系通报制度。超劳统计和分析情况,应按月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第八章 行车安全装备管理 第六十二条 机车行车安全装备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装置。为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各铁路局应根据实际编制《行车安全装备使用、维修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行车安全装备的各项管理制度。机务段每季、铁路分局每半年、铁路局每年组织一次“行车安全装备”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检查,及时解决使用中的问题,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第六十三条 机务段长、主管副段长对行车安全装备的使用、维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抽查,每月不少于一次。主管技术人员和负责行车安全装备检查维修的有关人员添乘检查,每月不少于二次,并认真做好记录。

第六十四条 建立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简称“三项设备”,以下同)故障迟拨、临修分析考核制度;因“三项设备”质量问题造成迟拨或临修,要认分析,查明原因,建立台账,并做好记录。建立“三项设备”管、用、修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三项设备”管、用、修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对基层单位无法解决的问题,分别报告主管的上级部门。第六十五条 列车运行中擅自关闭“三项设备”的人员,按发生险性事故进行处理。

第六十六条 各机务段应制订担当区段的《监控装置操作使用手册》,加强日常培训。监控装置记录数据的运用分析

第六十七条 对监控装置记录的运行信息,实行日常和运用干部两级分析。

第六十八条 退勤调度员对乘务员趟车文件中所记录的非正常信息,进行核对并做好记录。

第六十九条 日常分析应按照铁道部规定的分析内容及要求,对列车操纵、行车安全、作业标准化和监控装置使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查出规律和原因;抽查退勤调度员执行工作标准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并报告有关领导。对退勤调度员难以确认或未查明原因的问题,详细分析妥善处理。

第七十条 机务段必须制定运用干部检索分析标准,明确规定运用干部和指导司机分析的内容、分析的数量、质量要求以及对违章信息的反馈、处理标准,充分发挥记录信息的作用。分析工作的重点,应突出对发生问题原因的分析,针对发生问题的原因,按操纵办法、作业标准化,提出改进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七十一条 运用于部的检索分析,实行逐级复检、抽查制度,检查其指导意见和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对分析不认真、漏分析等情况提出考核意见。

第七十二条 指导司机,对分管机班记录信息分析的重点内容为:乘务员制动机使用、列车操纵、监控盲区、标准化作业等。对系统自动评分成绩较低的机班进行重点分析,除按规定提出指导意见外,还应加强添乘指导工作;对系统自动评分成绩较高的机班也要通过分析,及时总结并推广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充分利用记录信息,掌握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执行情况和操纵技术水平,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第九章 附 则

第七十三条 本规则自2002年5月1日起实行。前发《发布〈关于落实机务部门消灭冒进信号事故确保行车安全的通知〉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机运[1995]7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七十四条 本办法由运输局解释。第七十五条 本办法规定的各种台账、表报、资料使用计算机统计、管理和存储时,可以不再设立书面材料。

第五篇:机务管理材料

汽车运输企业机务管理

第一节:汽车运输企业机务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汽车运输企业的机务管理就是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所有为汽车运输生产服务的各项技术工作,保持车辆完好,减少各种消耗,充分发挥车辆效能,保障公路运输的技术工作。

1.基本任务是:

(1)全面组织运输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技术工作。努力推行优选的人员、车辆、机械、维修设备和场地设施的最佳技术配套方案,提高车辆使用技术,认真贯彻计划——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制度,保持车辆的完好技术状况,延长车辆使用寿命,保证安全生产。

(2)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努力开展车辆、机械和设备等的更新、改装、改造的技术进步,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3)大力节约运行材料和维修材料。保证达到各项技术经济定额、降低运输成本。

(4),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加强信息反馈和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行经济责任制.

(5)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其它现代化管理。把车辆管好、用好、养好、修好,为运输生产提供安全、质好、价廉、及时、舒适地运力。

机务管理为了实现上述的任务,必须建立生产技术指挥系统,设置必要的管理职能机构,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建立和健全生产技术工作

责任制。

2.主要工作内容是:

(1)车辆管理 包括根据市场对各类运力的需要,编制和实施车辆的更新、改装、改造计划,制定车辆、机械、设备、场地设施方案,制订并实施各类车辆的装备标准、接收新车规定、车辆技术档案、技术状况综合鉴定标准、车辆调拨、停驶、封存的规定、车辆更新、改造和改装的方案和规定、车辆折旧里程和报废以及车辆的编号和标志等。

(2)机具设备管理 包括建立与实施设备的添置和验收规定、设备档案、设备的领用与保管、设备的调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评比、设备的维修、设备的报废、设备的事故处理规定等。

(3)汽车运行和修理材料管理 包括建立与实施计划供应、入库验收、装载运输、储存保管、废料回收、领发和考核、燃料、润滑材料的正确选用与各项能源节约工作等。

(4)技术经济定额管理 包括编制各项标准,建立和推行技术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制订和修订定额、定期执行计划、分析、计算和考核,以及定额的组织分工管理等。

(5)车辆的使用管理 包括制定和实施各类车辆的载质标准,使用拖、挂车的重量规定,车辆使用条件的规定,汽和总成走合期规定,冬夏季车辆使用规定,例保和车辆技术 责任事故处理的规定,安全驾驶操作规程等。

(6)轮胎的使用管理 包括建立和实施轮胎的装运、验收、保管、定期盘存、合理使用、考核、修补和翻新的各项工作规定等。

(7)车辆技术维护 包括编制维护作业计划、划定维护分级、作业范围、小修作业范围、确定维护工艺规程、工时定额、编制维护工艺文件、实施车辆技术维护检验工作等。

(8)车辆修理管理 包括制订并实施计划预防修理工作、编制大修作业计划、制订和实施汽车和总成大修前的技术鉴定、大中修送修技术条件、汽车和总成修竣出厂验收、周转总成的使用等。

(9)质量管理 包括在车辆维修、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显效育、标准化、计量、质量情报、原始记录和质量责任制等基础工作,做好现场质量控制,发挥质量检验作用和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等。

(10)科学技术工作管理 包括开展同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相结合的群众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加强科技情报、应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环境保护、治理三废、消除污染,进行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的技术培训等。除有关技术标准与操作规程。开展文明生产作业,全面实现各级维护和修理的费用定额和在厂周期定额。

2、当前汽车运输企业机务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2、车辆结构搭配不当

3、车辆使用不合理、失维失修

4、法规不完善

5、机务管理机构不健全

6、公安、交通部门协调不够 第二节: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车辆的检测诊断和维护修理是当前机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测,认真做好车辆的维护和修理工作,对于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减少零部件和总成故障率,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1.车辆的检测诊断

车辆检测诊断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项目,是车辆管理水平的进步,是推进汽车运输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推广车辆检测诊断技术,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监督车辆正确使用和维修质量的必要手段,是促进维修技术发展,实现视情修理的有力保证。

(l)车辆检测诊断,就是应用必要的仪器设备,准确、迅速地确定车辆的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查明故障的部位及原因,以代替许多年来的人工经验判断方法,从而达到科学、高效、正确的目的。

(2)企业应视规模和能力,立足于适应本单位车辆检测诊断的需要,配备检测诊断设备。通过检测诊断,对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运输车辆的效能,降低运行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检测诊断设备应当能在车辆不解体的情况下,确定其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以及查明故障或隐患的部位和原因。

(4)车辆检测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的安全性(制动、侧滑、转向、前照灯等)、可靠性(异响、磨损、变形、裂纹等)、动力性(车速、加速能力、底盘输出功率、发动机功率、扭矩和供给系、点火系状况等)、经济性(燃油消耗)及噪声和废气排放状况等。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管理和监督,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认定,经认定的检测站方可代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车辆行使质量监控。(6)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职责范围包括:

①对车辆的技术状况检测诊断;

②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维修车辆进行质量检测;

③对车辆改装、改造、报废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以及节能、科研项目等进行检测、鉴定;

④在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下,对汽车污染进行监测;

⑤接受公安、商检、计量和保险等部门的委托,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测。

(7)经认定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在车辆检测后,应发给检测结果证明,作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发放或吊扣营运一证依据之一,并作为确定维修单位车辆维修质量的凭证。

(8)企业应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下,对车辆进行检测诊断。

2.车辆的维护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技术状况不斯发生变化,使用性能也逐渐变坏,直至最后完全不能工作。因此,需要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

强制维护是在计划预防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强调维护的重要性和强制性。维护车辆的目的能在于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地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从而保证:

① 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林技术状况;

② 在合理使用的条件下,不致因中途损坏而停歇,不致因机件事故而影响行车安全;

③ 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降低燃、润材料以及零件和轮胎的消耗; ④ 减小车辆的噪声和对环境的污染。

车辆维护作业包括清洁、检查、补给、润滑、紧固、调整等,除主要总成发生故障必须解体时,不得对其解体。

车辆的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

日常维护是日常性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由驾驶员负责执行,属于使用的范畴。

一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

二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主,井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季节性维修可结合定期维护进行。

应当指出,交通部的《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取消了整车解体式的三级维护,是车辆维修制度的改革,是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符

合技术经济原则的,并且消除了原来三级维护对于维修与修理作业的混淆。

为防止车辆的早期损坏,保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和正常使用,车辆二级维护前应进行检测诊断和技术评定。根据结果,确定附加作业或小修项目,结合二级维护一并进行。

车辆维护必须遵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规定的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按期强制执行。各级维护作业项目和周期的规定,必须根据车辆结构性能、使用条件、故障规律、配件质量及经济效果等情况综合考虑。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一经确定某种车型的维护项目和周期后,不要任意更动,但是,随着运行条件的变化,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维护项目和周期,经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同意后,可以及时地进行调整。

企业的运输车辆,应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认定的维修厂(场)进行维护。双方应建立维护合作关系,确保车辆按期维护。维修厂(场)必须认真进行维护作业,确保维护质量。车辆维护后,应将车辆维护的级别、项目等填入车辆技术档案,并签发合格证。机务管理部门应坚持车辆维护检验标准,严格贯彻检验制度,组织质量复查,控制车辆维修质量指标,提高维护质量。

3.车辆的修理

在检测诊断的基础上,实行视情修理,是车辆维修制度的一项改革,是随着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和维修市场的变化而提出来的,体现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视情修理,就是根据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来确定修理 的作业范围和深度。由于视情修理实行状态检测,既可以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又可以防止提前修理造成浪费。从而,克服了以行驶里程为基础确定的计划修理造成的弊端。

具备汽车大修条件的企业应积极配备检测诊断设备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开展车辆检调诊断和技术鉴定,不能再凭人们的主观意愿确定修理时间和修理项目。

车辆修理必须根据国家和交通部发布的有关规定和修理技术标准进行,实现文明生产确维修理质量。车辆修理按作业范围可分为车辆大修、总成大修、车辆小修和零件修理。

(1)车辆大修:是新车或经过大修后的车辆,在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经过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用修理或更换车辆任何零件的方法,恢复车辆的完好技术状况,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车辆寿命的恢复性修理。其目的是恢复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原有装备,使车辆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达到规定的技术条件。

(2)总成大修:是车辆的总成经过一定使用里程(或时间后),用修理或更换总成任何零件(包括基础件)的方法,恢复其完好技术状况和寿命的恢复性修理。

(3)车辆小修:是用修理或更换个别零件的方法,保证或恢复车辆工作能力的运行性修理。主要是请除车辆在运行或维护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临时故障和发现的隐患从局部损伤。

(4)零件修理;是对因磨损、变形、损伤等而不能继续使用的零件进行修理。零件修理要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它是修旧利废,节约原

材料,降低维修费用的重要措施。

企业的运输车辆应根据其修理作业范围,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认定的修理厂进行修理。车辆和总成大修的送修标志,车辆和总成的送修规定,修竣车辆和总成的出厂规定,应分别按照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机务管理部门应坚持大修检验标准,严格贯彻检验制度,组织质量复查,控制修理质量。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车辆大修理基金,用于保证车辆正常大修。4.车辆维修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1)企业的维修计划员根据车辆行驶里程、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以单车为基础,编制企业的车辆维修计划,井按期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计划在计划期40日前;季度计划在计划期20日前,月份计划在计划期10日前。同时,提报月份计划大修车辆的入厂前技术鉴定。

(2)上级主管部门维修计划员根据各企业的维修计划进行汇总、调整、平衡、编制全企业的车辆维修计划,并按期报送企业计划部门。什划在计划期30日前;季度计划在计划期10日前;月份计划在计划期8日前。

(3)公司车辆维修计划平衡会每月下旬定期召开。会议由上级主管领导主持,上级主管部门召集,各企业技术经理、维修计划员、各维修车间技术主任、出入场检验员、企业财务、计划、供应、质量等有关部门派员参加。会上研究、部署、检查、总结车辆维修工作。

(4)由于车辆每月的实际行驶里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经常发生变

化。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月份计划,作为与季度计划的调整与补充。

(5)各期各级车辆维修计划,必须经本单位车辆维修计划员与技术负责人签字盖章。

(6)企业、维修车间于每月企业维修计划平衡会后召开维修计划会议,召集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具体落实月份维修计划。

(7)当运输生产与车辆维修发生矛盾时,一般情况下应优先安排维修。

(8)企业生产部门必须组织车辆按时入场维修;维修场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维修停场时间,保往车辆按时出场。

(9)机务管理部门应按季、年统计考核大修理计划实现情况。第三节:车辆的改装、改造、更新与报废

车辆的改装、改造、更新、报废是车辆全过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合理地改装与改造,适时地更新与报废,对充分发 挥车辆效能,满足运输市场需要,改善车辆技术状况,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车辆的改装、改造、更新与报废,关系到运输装备的技术素质与运输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而要重视这方面工作。

1.车辆的改装与改造

(l)在用的运输车辆,为适应运输的需要,经过设计、计算、试验、改制成为其它用途的车辆,称为车辆技术改装;为改善车辆性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经过设比 计算、试验、改变原车辆的零部件或总成,称

为车辆技术改造。

(2)车辆改装和改造,必须事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且符合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原则。

(3)企业对营运车辆提出改装和改造,应将改装、改造的方案及数量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待审批后实施。改装、故造后的车辆应由L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4)安装节油装置等一般性技术改进,企业可自行决定。

2.车辆的更新

以新车辆或高效率、低消耗,性能先进的车辆更换在用车辆,为车辆更新。车辆更新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提高车辆技术状况,降低车辆消耗,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运输企业必须重视车辆更新工作,编制车辆更新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车辆更新应以提高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原则,应体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原则。企业在进行车辆更新前,应进行可行性论证。更新下来的运输车辆,企业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变价收入应用于车辆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3.车辆的报废

(1)车辆经长期使用,车型老旧,性能低劣,物料超耗严重,维修费用过高,继续使用不经济、不安全的,应予报废。车辆折旧里程不是车辆报废的依据,而性能低劣,不经济、不安全,才是车辆报废的核心。

(2)企业的运输车辆需要报废时,由其主管部门鉴定、审批,并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备案。

(3)需要报废而尚未批准的车辆,应妥善保管,严禁拆卸挪用住何零件和总成。

(4)凡经批准或确定报废的车辆,企业应及时办理吊销营运证。报废车辆不准转让或挪作他用。严禁用报废的总成和零件拼装车辆。第四节:汽车运行和维修材料的使用和管理

汽车的运行和维修材料一般包括钢材、铸铁、有色金发答非金属材料、木材、粉末冶金、特种液体、各种配件、燃、润滑材料等。其中的燃料,汽油和柴油是国家主要能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都具有相当的作用,在汽车运输企业中尤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汽车运输业每年用掉的燃油占全国汽柴油消耗总量的40%左右,花费在燃料上的费用,约占成本的25%以上是成本中比重居首位的一项费用。所以,汽车运输企业管好、用好燃油、降低耗油量,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发展国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的管理过程和目标

1、管理过程.

(1)定额管理——根据车辆类别、运行条件和汽车营运和维修计划,制订合理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等。

(2)计划管理——编制、审批购料计划,申报和组织供应,市场采购、帐务结算和提货等。

(3)储运管理——装载、运输、接货、验收、记帐、保管、盘点等。

(4)领发考核——燃油按定额和票证领发,当日考核实耗、登帐、结算和公布,按月奖励,废油收集及送交处理。维修材料的配料、送料、记帐及复核等。

(5)材料供需信息的分析和反馈——报表审查,动态监察,数据对比,图表分析,总结平衡和管理决策等。

2、管理目标

汽车运行和维修材料管理的目标是;

(1)保证生产第一线汽车运输生产的需要,保证汽车维修工作能正常按计划地进行。

(2)适量地储备材料,加速资金周转,供应及时,避免超储积压。组织平衡,缩短企业内部材料流转的各个环节见的时间。

(3)降低材料费用。包括通过合理选购材料,力求质优价廉,加强消耗管理,充分利用物资,来降低所用材料的原有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改进材料流转途径,来降低采购、装运、验收、保管、发送等流转费用。

(4)建立良好的供需协作关系。通过供需企业间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树立信誉,建立良好协作关系,保证外部供应的连续性。

(5)建立完整的材料供需信息系统。当材料通过采购、运输、交接、验收等一系列实物流动的同时,在材料管理工作中也伴随出现了订货计划指标、余缺平衡、价格变化、技术标准、政策法令、市场动态,以及各种单据、记录等一系列信息的系统。“它们是有效控制材料流转的重要工具,是正确作出决策的客观依据,是协调各供应环节、保证流转畅通.的重要条件,是科学管理材料的不可缺少的基础部分。第五节:维修企业环境管理

(1).维修企业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

企业的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环境管理体制、机构与职能、环境目标与任务、环境监控的内容与方法,必须以国家有关环境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根据,企业在执行环境管理制度时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相符合。

(2).提高全员环境意识

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心理特点与文化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实际效果。只有全体员工真正理解支持企业的环境方针、目标、制度才能自觉贯彻执行,不断提高清洁意识,这与使用设备、量具、仪表检测汽车故障、各种参数、间隙保证配合关系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然而,在汽车维修企业中,清洁的重要性常被忽视,场地脏、乱现象十分普通,维修工清洁意识差。这对保证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十分有害。

(3).发展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降低资源消耗,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一样,需要一个漫长的“养成”过程,需要管理者采取各种形式向全体员工不断地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并通过运用管理权威强化员工对这些价值理念的认同。建立绿色企业文化,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环境意识和

环境保护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订企业道德规范,约束全体职工的行为,激励他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树立企业的绿色

形象。

4.搞好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一种不断运用于产品、工艺和服务,以提高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与环境的风险的一体化预防性环境管理战略。以减少废物和排放物,降低环境影响和健康影响。绿色企业文化、绿色设计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为清洁生产铺平道路,它们的作用最终要通过清洁生产来加以实现。

第六节: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

1、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述(1)、质置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质量一词在日常使用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按照GB/T6583一ISO 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患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实体”可以是活动或过程、产品、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组织”的定义为“具有其自身的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及社团或其一部分,不论其是否是股份制、公营或私营”。质量管理定义为“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质量管理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所有成员。汽车维修通过对在用汽车这个产品的“二次生产”,达到维持或平衡或恢复汽车使用性能的目的。所以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实体即产品就是经过“二次生产”的汽车或汽车的某个、某几个构成部

分。

汽车维修质量是通过对汽车维护与修理,来维持和恢复原来汽车产品质量的程度。汽车维修质量关系到维修企业的信誉和生存,关系到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是汽车维修企业的生命线。

(2)、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按照质量管理的角度,从广义上讲,质量包含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两个方面。就汽车维修而言,产品质量主要是指维修竣工汽车的综合性能(安全性能、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可靠性能和环保性能等)。工作质量是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所做的管理组织工作、生产技术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反映。

汽车维修生产特点是以单件小批量生产为主,手工作业量相对较大。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汽车维修业目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是由多工种(部门)参与的生产经营活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汽车维修质量相关联。因此,局部工作的失误都必然会对全局产生影响。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就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控制,避免工作失误,并把质量检验作为专门工序,以杜绝失误引起的质量问题,从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着手来保证和提高汽车维修质量。

市场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用户对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为了竞争取胜,保持良好的社会的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需要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体系,这样的体系应能保证持续的质量改进,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用

户和其他受益者(员工、所有者、社会)的满意程度。在汽车的故乡德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质量就是让顾客满意”。实际上我国的不少维修企业(业户)也早已把它作为服务宗旨。如某丰田汽车特约维修站,为了确保本企业汽车维修质量,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总结了一套“七步法服务程序”(预约——接待——填写施工单——调度和生产——质量控制——交车——跟踪服务),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操作要求,每一步之间有机地协调配合。提高了一次性修复率、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增加了企业的营业收入。

某汽车维修站是一家“四位一体”(汽车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信息咨询)企业的组成部分。该企业以“质量就是零缺陷的服务”作为座右铭,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员工们自觉地为受理的维修车辆安装方向盘护套、座垫套、踏脚板垫及翼子板护毯。他们认为“汽车是车主的心爱之物,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将车辆精心保管、维修”。该企业的《汽车维修服务流程》包括了接待、问诊、诊断、费用估价、零部件作业管理、修理维护作业、竣工检查、清洁车辆、结账、交车、追踪服务、诚信招客、预约管理等13道环节,每一道环节均有详细的操作要点及必配物品等具体要求。(3)质量是汽车维修企业的未来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汽车维修企业要使自己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求生存、图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坚定地走以质量取胜的必由之路。

汽车维修质量具有社会性。汽车维修行业是被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确

定的14个窗口行业之一。在用车辆的安全性、控制车辆废气污染和节约能源都是依靠汽车维修来保证。汽车

维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安全、环保、节能。维修质量好坏不仅涉及使用该车辆的一家一户的权益,而且还要涉及其他人的权益保障,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汽车维修质量具有经济性。汽车维修企业竣工的汽车总成、组合件、部件质量好,顾客满意,再入厂率就提高,企业有源源不断的“回头客”,随着这个不花成本的广告效应的扩大,能为汽车维修企业带来新的顾客而开发了潜在的市场,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占领市场,这样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反之,企业就要失去市场,失去效率,失去效益,也就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质量就是我们的未来”,这是德国汽车维修行业普遍流行的一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质量与企业生存发展的辩证关系。实践证明凡是经济效益

较好的企业都是企业维修质量“信得过”企业。如宁波一家轿车维修厂,原是一家国有维修企业,该厂围绕“质量为本,顾客至上”的宗旨,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汽车维修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使企业走出困境获得生机;又如轿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从建厂一开始就格守信用,诚信待客,以优质服务和优良质量,赢得了众多顾客,公司以上海桑塔纳特约维修为起点,滚动式发展。目前已拥有上海桑塔纳、帕萨特、一汽奥迪A6、上汽通用别克和广州本田等轿车特约维修站,年产值达数千万元;公司奉行“用真诚的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用优良的质量为客户保驾护航”的企业精神,从竟争激烈的汽车维修市场中脱颖

而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4)、提高汽车维修质量的重要意义

汽车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汽车产量和汽车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汽车维修质量的高低测是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后勤保障的重要环节。每辆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都需维护和修理。所以,包括汽车的使用性能、工作可靠性、耗油量、寿命、外观等因素在内的汽车质量,不仅取决于汽车的生产质量,而且取决于汽车的维修质量。从广义上讲,维修过程也是生产过程,是恢复和维持汽车质量的生产过程。世界上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其维修水平也是先进的,维修质量也是很高的。

提高维修质量意义重大,具体的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维修质量,是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

汽车作为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员、乘客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当前,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迅猛增加,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行车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交通事故的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机械失控造成交通事故的比例也不小,提高维修质量的责任重大。

2).提高维修质量,关系到国家和用户的利益

汽车维修质量的好坏从专业运输单位为例,它将直接影响汽车的完好率运行成本和使用寿命。若两辆车同样进行汽车大修作业,由于维修质量有差别,劣质汽车与优质汽车无故障行驶里程差别是相当大的。不

同维修质量对车辆的经济性影响也很大,汽车进厂修理,不仅要停车停产,还要花费一定的维修费用。维修质量越低,进厂修理的次数则越多,给国家和用户的损失也越大。·

3).提高维修质量,是企业生存的保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汽车维修企业日趋增多,汽车维修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靠不正常竞争手段而获得维修车源的做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维修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并得以发展,除了在经营策略上拓展新路以外,还必须提高维修质量,注重企业的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企业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维修质量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已成为维修企业管理者们的共识。

4).促进维修企业技术进步,管理现代化都有十分积极作用

提高汽车维修质量,对于促进维修企业技术进步,促使企业管理现代化,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提高汽车维修质量,要求提高维修生产的工艺水平、技术水平,推广应用各种新工艺、新技术,不断降低成本,对劳动强度大的生产手段、检测手段、检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带动和促进维修企业向现代化管理前进。

5).提高维修质量是现代化社会的客观要求

汽车作为一个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装成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汽车制造厂家为赢得客户,抢占市场,已经把售后服务工作提到经营工作的重要位置。维修工作已经成

为汽车制造厂家推销其新产品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提高汽车维修质量,是汽车制造厂家所必需的,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合作的客观要求。可见,提高维修质量,不仅关系到用户的利益,也关系到维修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维修企业只有把提高维修质量列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创造一流的维修质量,才能使企业本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七节:全员生产维修制

全员生产维修制是日本设备工程协会倡导的一种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制度。它的要点是:使用较完整的维修方式 事后维修——用于一般性设备; 预防维修——用于重点设备;

改善维修——对原有设备讲行改装,以提高设备的质量; 维修预防——设计新设备时,注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2)划分重点设备,加强管理。从在用设备中,依据对生产的影响程度,采用评分的办法,选出重点设备,加强管理。确定重点设备的依据,一般是: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合同交货期、安全和环境卫生的影响程度。每年还根据生产的发展变化情况,对重点设备做一次调整。

3)发动生产第一线上的操作工人参加设备管理,搞好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

4)重视维修记录和分析研究。完整地记录收集设备维修的实施情况的原始资料;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对各种故障原因分析。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分析等。绘制比较醒目的图表,编写维修月报;制定各种标准化资料,编好设备检查标准、维修作业标准等。

5)强调工作作风上的保证,开展5S活动。5S为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教养(指文明礼貌、遵章守纪、遵守公共道德)五项活动的缩写。

6)积极培训专职设备维修人员。详细制订并执行各级、各类专职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的业务教育计划,并进行考核。

2.车辆技术档案建立与管理

车辆技术档案是指车辆从新车购置到报废整个运用过程中,记载车辆基础情况、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检测维修和机件事故等内容的车辆资料的历史档案。它是了解车辆性能和技术状况及其变化原因,掌握车辆使用、维修规律,为车辆维修、改造、更新和配件贮备提供科学依据。也是评价技术管理的依据之一,所以它是车辆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工作。

l)车辆技术档案的格式

辆车技术档案的格式,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统一制定。同时,车辆技术档案应作为发放、审核营运往的依据。

2)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企业必须重视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将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活动,系统而扼要地记入车辆技术档案。

车辆技术档案必须逐车建立,并做到“认真填写,妥善保管”。车辆技术档案的记载应做到“及时、完整和准确”。所谓及时,就是档案

中规定的内容,要按时记载,不得拖延。所谓完整,就是要按规定内容和项目要求,一项不漏地记载齐全,不留空白。所谓准确,就是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地记录,使其真实可靠。

3)车辆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

(1)车辆基本情况和主要性能,记载车辆的装备、技术性指和规格、总成改装和变动情况;

(2)车辆运行使用情况,记载车辆的行驶里程、运输周转量、燃润料消耗与轮胎使用情况,车辆机件故障等情况;

(3)车辆检测和维修情况,记载检测的时间、内容、结果以及查明故障或隐患的部位、原因及解决对策,历次维修情况,以及主要总成的技术状况;

(4)车辆事故处理记录,记载车辆机件事故发生的状况、原因、损失、解决对策及处理情况等。

3.车辆的日常维护

驾驶员精心爱护、认真维护车辆,是车辆使用的重要环节,是保持和巩固车辆技术状况,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减少故障,降低车辆运行与维修消耗,增加效益的重要保证。车辆的日常维护是驾驶员必须完成的日常性工作,不可推卸。

1)日常维护的基本内容

(1)坚持三检。即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检视车辆的安全机构及各部机件连接的紧固情况。发现故障和隐患,及时设法排除或报修。

(2)保持四清。即保持机油、空气、燃油滤清器清洁和蓄电池的

清洁。

(3)防止四漏。即防止漏水、漏油、漏气、漏电。

(4)保持车容整洁。

2)日常维护的检查与评比

(l)企业应健全车辆出入库检查制度,确定必检项目。实施日常维护检查和车辆运行检验。

(2)建立日常维护检查组织,组织开展日常维护竞赛活动,每周定期进行检查,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确定评检查分定级标准,每月根据检查实际计算分数,评定等级,挂牌显示。

(3)落实经济责任,切实将日常维护成绩与驾驶员经济收入挂钩,并作为对驾驶员长期考核的手段之一,与评比先进和工资晋级相联系。

(4)企业应及时组织推广日常维护经验,促进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并将日常维护工作作为考核基层单位技术管理的一项内容。

4.车辆的技术检验

企业应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认真做好技术检验工作,充分发挥技术监督作用,执行各项技术标准与规程,控制车辆运用与维修质量,提高车辆技术状况。

车辆技术检验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范畴,必须实行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行车前、行车中、行车后检验相结合;使用与管理相结合。

1)车辆出入库检验

(1)行车前,驾驶员应按《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车辆进行自检和互检。然后,由出入库检验员进行专职检查。主要抽查油、水

存量、轮胎气压,重点检查制动、转向等有关行车安全的项目。

(2)行车后,应在驾驶员自检和完成日常维护作业的基础上,由出入库检验员对车辆这台进行专职定位检查。基础总成要重点检查。发现隐息,及时判明,并组织排除。

(3)发现车辆技术状况不符合有关规定,驾驶员有权拒绝出车,检验人员有权制止出车。直至排出故障,达到运行条件后,方可允许车辆投入运行。

(4)检验人员要认真填写检验记录。2)车辆维修检验

(1)进场(厂)检验,应以专职检验为主。通过对车辆的外部检查和测试,并结合驾驶员或用车部门技术人员的瓜秧,确定维修级别。然后填写进场检验记录单。

(2)过程检验,采用生产工人自检、上下工序互检为主和检验人员的专职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生产工人与领导对维 修质量承担直接责任,并应服从专职检验人员的技术监督。检验人员负责做好全过程检验记录。

(3)竣工检验,由专职检验员对全车进行综合性检查和 必要的路试,按检查结果认真填写检验记录。对检验合格的 车辆,负责签证出场(厂)

(4)检验人员应了解并熟悉有关技术政策、法规、标 推、以及测量和测试技术。检验工作应尽可能地采用仪器、仪表、器具等,进行有科学根据的检验和试验,提供定量数据。逐步淘汰眼看、耳听、手摸 的粗糙检验方式。

下载机务安全管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务安全管理实施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机务管理

    浅谈机务管理 引言:前些天去一家航运公司面试机务,面试人员让我谈一谈机务管理,由于事先没做任何准备,尽管有过两年航海培训中心教学的功底,但临场让我组织这样一个非常深奥和复......

    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

    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 铁道部铁运[2002]13号 铁道部文件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铁运[2002]13号 总则机车乘务员在铁路运输中承担操纵机车,牵引列车的工作,这一特性决定了机车......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府采购管理实施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府采购管理实施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

    仓储精细化管理实施细1

    仓储精细化管理为了贯彻粮库提出的开展仓储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并有效控制储存成本。结合我库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细则。一业务流程的管理1收购入......

    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实施细

    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博士后工作,根据《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制定本细则。 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立 (一)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具......

    安全管理奖罚细修改后稿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内部安全管理,做好安全工作,大道公司安全生产目标。从根本上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把重伤、轻伤率控制在 2.4‰以内,按照“安全施工规范”文本的要求,使各项工作......

    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5篇)

    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适应铁路改革发展需要,切实保障机务行车安全,依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铁路机车运用管理规程》,结合机务行车安全实际,重新修订......

    机务维修中的安全管理

    机务维修中的安全管理 日期:11-03-07 14:10:59 作者:南航黑龙江分公司飞机维修厂 金少波 (本网通讯员 孙宝文报道)2007年底,南航正式加入天合联盟,迈出了成为国际化航空公司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