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励志德育创新研究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2 22:3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励志德育创新研究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励志德育创新研究实施方案》。

第一篇:中学励志德育创新研究实施方案

中学励志德育创新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名称:中学励志德育创新研究

二、课题实验对象: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全体学生

三、课题的实验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转变德育教育的思维模式,逐步形成励志德育模式的理论框架和具体操作方式,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精神动力,更新教师家长的德育教育观念,努力营造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家长文化,形成以“厚德博学,有志有为”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取向,增强德育实效,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形成德育特色,创建德育工作品牌。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

(一)重点研究内容

1、高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支点,以“行为规范”为目标,致力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一年级,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学生远离父母,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与老师,要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

2、高二年级:以“发展教育”为支点,以“陶冶情操”为目标,致力培养成熟的高中生。高二年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为主,通过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高三年级:以“理想教育”为支点,以“健全人格”为目标,致力培养优秀的毕业生。高三年级,主要通过理想教育、信心教育、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二)励志德育的实施策略

1、励志德育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

以月度为单位,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读书节” “明德知耻”、“感恩教育”、“文明礼仪”、“诚信”、“责任”、“心理健康”、“生命安全”、“发展自我”等为主题开展大型德育活动,使学生志存高远,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实现人生理想。

2、励志德育环境人文性构建

营造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来熏陶学生,让学生经常得到鼓励,处处受到激励,保持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成功要求。校园内的公共场所,凸显励志主题,各种宣传标语、横幅、板报、宣传橱窗的内容,从不同层次、层面对学生进行励志,宿舍、食堂、图书馆、阅览室、乒乓球室、走廊等校园空间张贴励志格言,营造励志氛围,建设励志校园文化。一个班级是一个世界,每个班级都承载着学生腾飞的梦想。文明、洁雅、和谐的课室环境,师生共同制定班训、创作(选择)班歌,制定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等可视文化(班级环境文化)、可创文化(班级

1精神文化)、可行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形成学风浓厚、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班集体,着力打造学生精神家园,营造和谐校园。

3、励志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推进

定期开展励志主题班会、举办专场励志报告会、诵励志诗歌、唱励志歌曲、讲励志故事、看励志电影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广播台等媒体宣传励志事迹,宣扬励志理念,树立励志典型,弘扬励志文化。

4、励志德育课程系列化开发

推行政治信念系列、学科深化系列、社会实践系列、问题研究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礼仪安全系列六大德育教育课程系列,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德育进课堂在政治信念、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系列中真正体现。

5、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各种形式来切入到本课题。

6、利用历史上的名人事例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7、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学生自我教育。

五、课题实验假设

本课题实验的育人观念是全新的,育人模式是开放性的,促人成长的渠道是多样化的。如果能按照计划,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励志”为核心,以“道德培养”为中心,开展励志德育,可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1、心理暗示原理。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2、榜样教育原理。是一种以典范人物的优秀品质去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教育方法。榜样教育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等特点,它将抽象的道德准则、道德规范通过榜样示范具体化为易于理解、对照和效法的行为,符合人们的心理特征,在对人们进行思想激励和行为引导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3、成功学原理。运用世界顶级人士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帮助个人、团队减少自我摸索的时间,快速达成目标并获得全方位成功。

4、自我效能理论。是指人们对自我成功完成某个特定任务所需行为的能力的认知判断或信念。作为一种心理机能,它在人们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5、“三不朽”理念。我国历史上,一个人最重要的成功标准是讲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指树立道德,即提高道德修养,给人树立道德方面的榜样;立功就是为人民做好事,做出突出的贡献;立言,就是著书立说,把自己的思想流传下去。

七、课题实验研究的原则、方法

(一)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始终处于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地位。因此励志教育应始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在认识主体、尊重主体的前提下去引导和实现主体的发展和进步。

2、差异性原则:学生主体是个性化的,因此也是差异性的最直接体现。励志教育过程要尊重主体的各种差异,励志教育过程实现的也只能是差异性的发展。因此,尊重学生的差异是励志教育的前提,扬个体差异间的优势,发展个性化,人人都进步是励志教育的内涵。

3、实效性原则:励志教育研究必须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升华,这是课题研究的核心目的所在。

(二)实验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即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渐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动教师在励志德育工作实践中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2、文献资料法。学习德育管理及励志教育方面已有的文献资料,并在我校励志教育研究过程中加以实施和深化。

3、拓展研究法。学生的行为习惯与意志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研究和培养学生某种意志品质的同时,应拓展到与该意志品质(如自觉性、坚韧性、自制力等)相关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研究。只有进行这样的拓展和延伸,才能使励志教育研究产生实际的效果。

4、个案分析法。课题研究中,无论是靠优秀意志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获得成功的各界精英的介绍,历届学生中获得成功者的案例介绍,还是在校学生中优秀者的榜样介绍,都应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使之产生示范效应和激励作用。

5、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这是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表,要求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八、课题实验的步骤

(一)设计申报阶段(2011年3月—5月)

搜索有关资料,学习有关文件,分析我校德育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并进行初步研究,确定研究重点,拟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填写《广东省“十二五”课题申报表》。

(二)实验准备阶段(2011年6月—12月)

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学生思想精神状况,进入准备阶段。

(三)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0月)

1、2012年严格实施研究方案,认真记录,积累资料,初步形成励志德育模式雏形。

2、2013年从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通过系列活动的层层开展、深入推进,建构我校励志德育的新模式。

(四)结题鉴定阶段(2013年11月)

1、撰写结题报告,编制研究成果集,整理全部研究资料。

2、聘请专家进行鉴定,提出课题鉴定意见。

九、课题组成员

(一)课题研究领导机构

课题组组长:彭柯(总体负责实验研究的理论构想、课题立项、课题组织管理、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开题报告的撰写、成果评奖)

课题组副组长:梁志军(协助开展课题研究,负责阶段性总结报告、终结性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课题组成员:易三秋蒋学勤殷国文吴伟洪

(三)专家顾问

成晓军:惠州学院政教系主任、教授

刘初生: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

王烨: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德育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在读博士

吴远优: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副局长

曾越斌: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

王协民: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校长、特级教师

第二篇:实验中学德育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实验中学德育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落实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精神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激励为先的德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二、组织机构

成立德育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三、具体措施

(一)、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改进育人观念和管理模式)

1、以育人为本,由高大空远走向近小亲实。

德育的实质在于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通过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选择策划组织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以文化、艺术、体育、科技为载体的校园德育实践活动。

2、德育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于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在增大,因此,提倡德育开放,即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向未来开放、帮助学生“在社会大泳池中学会游泳”,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

3、重视学生品德心理的研究,以“情”育人。认真地研究学生品德心理的矛盾性和多面性,因势利导,以“情”育人,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4、注重班级建设和学生自我教育学校实行班级赏识奖励制度和综合评价制度。德育工作坚持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评估、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目标。

(二)实现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

1、优化学校德育环境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潜移默化、感染熏陶、昭示启迪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影响、文化熏陶的隐性育人过程。因此,必须努力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构筑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习惯等施加综合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营造积极育人环境。

2、探索道德教育新模式。

(1)、探索道德教育新模式,促进学校三风建设。

中学生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们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积极探索新时期养成教育模式,促进学校的三风建设。我们结合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开展了“双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班会、晨会、升旗仪式等阵地,采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探索运用“叙述,评议,辨析”德育模式。

“叙述,评议,辨析”德育模式能创造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教育氛围,为学校德育创新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针对不同时期的突出问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活动,让学生展开陈述个人观点,进行评议,明确是非。

(3)、在德育工作中,探索运用自我教育模式

高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支点,以“行为规范”为目标,致力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一年级,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学生远离父母,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与老师,要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

高二年级:以“发展教育”为支点,以“陶冶情操”为目标,致力培养成 熟 的 高 中 生。高 二 年 级,以 培养学生的 自 主 发 展能力为 主,通过 自主 教育、自 主 管 理、自主发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高三年级:以“理想教育”为支点,以“健全人格”为目标,致力培养优 秀的毕 业生。高三年级,主要通过理想教育、信心教育、励志教育,培养 学生的 独立人格。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

3、要广泛开展思想道德评价,形成舆论氛围。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思想道德评价对调节青年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某些突出问题以主题班会等形式通过讨论使广大学生明确应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克制什么;什么是善美,什么是丑恶。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四、实施励志德育创新活动:

1、励志德育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以月度为单位,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读书节”“明德知耻”、“感恩教育”、“文明礼仪”、“诚信”、“责任”、“心理健康”、“生命安全”、“发展自我”等为主题开展大型德育活动,使学生志存高远,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实现人生理想。

2、励志德育环境人文性构建营造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来熏陶学生,让学生经常得到鼓励,处处受到激励,保持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成功要求。校园内的公共场所,凸显励志主题,各种宣传标语、横幅、板报、宣传橱窗的内容,从不同层次、层面对学生进行励志,宿舍、食堂、图书馆、阅览室、乒乓球室、走廊等校园空间张贴励志格言,营造励志氛围,建设励志校园文化。一个班级是一个世界,每个班级都承载着学生腾飞的梦想。文明、洁雅、和谐的课室环境,师生共同制定班训、创作(选择)班歌,制定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等可视文化(班级环境文化)、可创文化(班级 精神文化)、可行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形成学风浓厚、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班集体,着力打造学生精神家园,营造和谐校园。

第三篇:德育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德育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落实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精神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激励为先的德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二、组织机构

成立德育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兴卫

组员:王金标、彭新建、史献云、徐红涛及各班班主任。

三、具体措施

(一)、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改进育人观念和管理模式)

1、以育人为本,由高大空远走向近小亲实。德育的实质在于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通过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选择策划组织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以文化、艺术、体育、科技为载体的校园德育实践活动。

2、德育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于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在增大,因此,提倡德育开放,即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向未来开放、帮助学生“在社会大泳池中学会游泳”,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

3、重视学生品德心理的研究,以“情”育人。认真地研究学生品德心理的矛盾性和多面性,因势利导,以“情”育人,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4、注重班级建设和学生自我教育 学校实行班级赏识奖励制度和综合评价制度。德育工作坚持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评估、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目标。

(二)实现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

1、优化学校德育环境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潜移默化、感染熏陶、昭示启迪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影响、文化熏陶的隐性育人过程。因此,必须努力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构筑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习惯等施加综合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营造积

极育人环境。

2、探索道德教育新模式。

1)、探索道德教育新模式,促进学校三风建设。中学生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们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积极探索新时期养成教育模式,促进学校的三风建设。我们结合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开展了“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活动。充分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升旗仪式等阵地,采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探索运用“叙述,评议,辨析”德育模式。“叙述,评议,辨析”德育模式能创造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教育氛围,为学校德育创新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针对不同时期的突出问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活动,让学生展开陈述个人观点,进行评议,明确是非。

3)、在德育工作中,探索运用自我教育模式 在学生中继续开展观看爱国、励志等优秀影片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如“红烛颂歌”

主题演讲,“做文明人让我懂得了什么”“帮妈妈做家务”社会体验活动,评选“十佳文明学生”等并在活动中强化道德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要广泛开展思想道德评价,形成舆论氛围。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思想道德评价对调节青年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热某些突出问题以主题班会等形式通过讨论使广大学生明确应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克制什么;什么是善美,什么是丑恶。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四、各月德育创新活动主题:

八月份:

入学教育周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纪律意识。

九月份:

1.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文明学生”活动。

2.“红烛颂歌”活动,教育学生尊敬师长。

3.开学第一课收视活动。

十月份:

1.“唱红歌、颂祖国”活动。

2.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十一月份:

1.开展“帮妈妈做家务”社会体验活动。

2.“拒绝冷漠,从我做起”主题教育。十二月份:

1.“如何利用网络”讨论活动。

2.电视新闻知识大赛。

2012年

元月份:

德育工作总结

二月份:

1.“我眼中的新时代青年”征文大赛。

2.“吸烟的危害”知识宣传活动。

三月份:

1.“献出一份爱”社会体验活动。

2.开展“我爱我班”“我爱我校”的演讲活动。四月份: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努力成就未来”励志教育活动

五月份:

开展“青春的我最美”才艺展示活动 六月份:

“我的未来不是梦”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规

划自己人生。

七月份:

下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付店镇初级中学

2011.9

第四篇:德育实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课题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国家领导在《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强调,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校内外教育都要抓得紧,一点放松不得。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前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它表明了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时效性。

二. 课题的界定

1、对德育现状的评估发生偏差。对德育现状的评估发生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极端——认为市场经济严重冲击了德育工作,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德育环境进一步恶化,德育资金严重缺乏,德育社会关心度一再下降等等,一句话德育工作可谓困难重重,问题成堆。认为现在出现的一系列反常的德育现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搞上去了,法制健全了,学生的素质也自然会提高,德育环境等自然会好起来。两种对德育现状的评估,或过分消极,或过度积极,这为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针对性设置了重重障碍,要提高德育实效那当然是异想天开。

2、对德育要求的理解不够到位。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德育要求的理解不够到位,表现在内容要求的简单化,缺少赋予学生强烈地情绪体验的故事小品;过程要求的程式化,缺少适合不同年 1

龄,不同性格学生教育过程的探索;方式要求的成人化,缺少适合中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活泼、生动的育人方式的研究。这样的认识,必将带来可想而知的德育效果。

3、对德育方法的选择缺少灵活性。“ 从一定意义上讲,德育所面临的矛盾,可以说是德育方法上的矛盾。”方法选择缺少灵活性是影响德育实效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现实德育教育过程中,集中灌输多,启发引导少;理论讲解多,自身实践少;消极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大报告、讲座等集体思想工作多,针对个人、有的放矢少。一句话,方法缺少灵活性,工作缺乏针对性。

4、家庭教育出现误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对控制我国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当然,“独生子女问题”也随之成为现代教育的问题之一。由于传统的思想束缚,由于传统的人才观影响,家庭对子女重在生活的关心,学习的关注,却忽视了人格的培养、道德的教育,于是父母对子女娇宠无度,“过分珍爱,过分袒护,过分放纵,过分照料,过分刺激”,妨碍了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此外,我国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也给教育带来了不少的冲击,无论是“离异还是失偶的父母,都只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思想教育则掉以轻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家庭暴力,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扭曲。”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德育实效偏低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有操作方式上的不当,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的不足,要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是我们当前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三. 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掌握了相关课题的基本情况,课题所采集的问题是国内外教育的敏感问题区域,特别是国内学术界对此有所涉及,但还没有具体可操作性、实际性较强的具体指导方案,目前还属于待研究课题。美国、日本等国家对此也有所

涉及,也有一定操作实验和方案,但由于我们的国情不同,我们只可借鉴相关一些内容。我们的课题力图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脚踏实地地作好研究工作,闯出一条德育工作新途径。为了课题寻找理论上的支持,最后选定“素质教育理论”、“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中小学学习科学研究论文选”、“小学心理研究”并从网上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我们在研究中汲取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的基本目标,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作用,通过创设教育环境,开发学生的浅能,培养特长,发展个性,使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是一个过程,是由时间到认识,再由认识到时间的辨证发展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时间过程的两次飞跃。我们认为,对学生而言,认识过程中两次飞跃体现了主体性、主观因素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发挥主体能动性,观察、分析、认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正式遵循了这样一个过程,在研究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在以后的继续实践中,完善这种认识,最终寻求理想的育人效果。

3、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主的经验背景而构建。它提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刺激,而是主动接受建构意义,学生并不是由空白进入学习环境,当问题显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基于以往的经验、认知能力,形成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上述理论我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整体素质。它是我们在进行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中遵循的主要理论依据。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校此项德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范围涵盖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在“坚持常规管理” 和“探索以美育德特色突破”齐头并进的基础上,力求从整体上推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 的实效性进程,主要包括以下诸多方面的研究:

1、构建德育实效性的目标与评价体系。

2、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各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3、学校德育组织管理与队伍培训的研究。

4、德育创新方法系列的实践研究,包括:德育专题教育系列、学科渗透系列和特 色活动教育系列的开发。

5、学校、家庭、社会大环境德育有效实施的研究。

6、德育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究与推广。

五. 研究对象与方法

方法:实施实效性研究具体方案,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教师即是研究者,研究对象是二年级两个班学生,不设对比班,采用“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的基本步骤。同时辅以调查研究为课题提供资料依据。

六.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同类型学校特点的德育新思路、新方法。

2、培养出一批德育骨干队伍。

3、形成较为完善的德育实效性目标管理与评价体系。

4、课题结题报告与子课题科研成果论文、德育工作案例集汇编。

5、构建较为完善的学校、社会、家庭德育网络。

6、开发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

7、探索出结合新教材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

七. 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为 2011 年10 月—2012年3月,主要任务为:对我校德育工作现状的反思、课题领导组的分工组成、课题方案的修订、开题的筹备与实施、课题研究督导、制度的构建、子课题建档、学生现有思想道德水平的调查、德育队伍开展课题研究的培训等。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时间为 2012 年 4 月—2012 年 10 月,召开开题大会;全面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特点、符合教规律、有实效、有推广价值的德育创新思路与方法,研究过程遵循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为 2012 年 11 月—2013 年 4 月,对调查研究的各种数 据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对研究过程效果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 果论文、召开结题大会。

八.课题研究成员。

1、组长:窦传国;

2、课题研究成员:樊丽丽,王玉龙。

第五篇: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

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

摘要:我们党历来关心、爱护、重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当代大学生既成才又成人,高校必须重塑德育新理念,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情感的力量打动人,用典型的力量引领人,真正使德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德育 创新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十分关心大学生成长成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写入十八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既成才,又成人?笔者认为,必须重塑德育新理念,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情感的力量打动人,用典型的力量引领人,真正将德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

1.重塑德育新理念

1.1德育工作者要有大德育观。在网络时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已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从德育的角度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心理学角度去解决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弄清学生中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原因,以及思想认识上出现的误区,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和掌握心理学规律,改进我们的工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更好地改进教育工作。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具有创新精神、自觉自律、心理健康的人。在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同时也要兼顾个体的心理素质,吸纳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丰富拓展德育的内容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1.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德育模式偏重道德说教和自身的社会工作性价值,忽视直接为人发展服务的人文价值和平等观念,普遍存在空洞说教、知行脱节的现象。有一位教育学专家说过这样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课堂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层面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体内,却隐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因而,德育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方式方法,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一种合作型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判断、抉择能力,正确引导学生从“顺从性道德教育”向“选择性道德教育”转化。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和调适,使学生处于一种自觉自主的心理状态,这样“说服”才能真正转变成学生的“心服”,变成他们稳定的内在素质和个性品质。

1.3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德育工作者可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工具了解学生的个性及发展趋势,在德育工作中容纳并重视个体的差异性,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做到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改变以往德育工作中不顾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状态和思想信息接受特点的“大一统”的做法。通过运用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实现个体的自我教育与调试,改变过去那种单项灌输的教育方法,给他们自己选择、判断的机会,教给他们判断的方法,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在德育工作中,还要把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心理问题的防范和调节等纳入到德育内容中来,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知道如何为自己创造健康、幸福、美好的人生。

2.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

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带给人们的主观反映往往是不同的。有的深刻、全面、由表及里,也有的浮浅、片面、歪曲甚至颠倒。德育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向人们传播科学真理,即帮助人们拨开扑朔迷离的表面现象,正确把握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因为只有真理最客观,它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以任何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只有真理最具说服力,它不怕诡辩,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只有真理最实惠,人们一旦掌握它,利用它,便会带来无穷的利益。我们的德育是党的工作,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马克思

主义真理,宏扬共产党人的理想与追求,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我们天经地义的职责,坚定不移的使命。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地方马克思主义宣传不力学生听起来感到“乏味”,甚至不愿听“大道理””!究其原因恐怕不能一味埋怨学生觉悟低,也不能说“大道理”本身没有说服力,主要还应从德育工作者自身多找原因。

首先,德育工作者自身理论修养的高低,对真理的科学涵义是否弄懂吃透,直接关系着宣传的效果。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灵魂、行动的指南,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尤其是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更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断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以使我们宣传的真理更丰富、更具时代性。否则,自己云里雾里,又如何能说服学生、教育学生!

其次,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宣传真理。阐述真理必须准确全面,说明真理必须实事求是,宣传真理必须有的放矢,坚持真理必须与时俱进。断章取义、老生常谈、形式主义、装腔作势、大而化之、避重就轻,习惯于“放空炮”、“一锅煮”、“一刀切”,对于广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说不清、道不明、绕开走,只能抵消真理的力量,是宣传真理的大忌。

再次,宣传好真理要注意选择好的表达方式。要讲究“四性”:一是逻辑性。听起来主题鲜明,条理清楚,过度自然。二是真实性。多用接近的、典型的事例、数据说话。避免从原则到原则,从概念到概念。三是平等性。不能给人以居高临下、冷冰冰的感觉,应以平等地位、热情的语调与听者交流。四是艺术性。善于用浅显明白的事理、生动形象的比喻、幽默诙谐的语言,把重要、深奥的理论讲清楚,让人听起来感到亲切、顺耳,容易接受和理解。

3.用情感的力量打动人

既然德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的一切行动都受感情的影响,因此,进行有效的德育,就不能不重视情感的力量。“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难通”。德育工作者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要做到以情感人,即以自己的言行引起学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的共鸣,起到春风化雨,启迪心灵的作用。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情为民所系”。作为党的干部,专职从事学生德育,从事人心的转化工作,更应当心系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关心学生的冷暖,与学生实现情感相通,心灵互动。那种对学生的疾苦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任凭你苦口婆心,但激不起一丝感情的涟漪,甚至连一点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的人,是不可能做好德育的。所以说,做德育的人首先是个“有情人”,要学会了解人、尊重人和关心人。了解人,是指熟知情况,全面把握学生的心态。要真正俯下身子,走到学生之中去,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既当有心人,又当知心人,真实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然后“对症下药”及时做好思想化解工作。尊重人,是指尊敬和重视学生,特别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一般来说,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先进和后进之分。同先进学生的感情交流较为容易,同后进学生则容易产生感情上的隔阂。因此,对后进学生,尤其要尊重他们,热情诚恳地对待他们。因为得不到别人重视和尊重的人,不仅自尊心往往最强烈,而且逆反心理最重。只有通过真实情感的双向流动,才能消除思想上的隔阂,使之自尊心得到激发,进而把党的主张、正确的思想、积极向上的精神注入他们的心田,实现其思想的转化和提高。关心人,就是要真诚地关怀和体贴学生,尽力帮助其排忧解难。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一定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当然,以感情人不等于感情用事和放弃原则。它要求的是情真理切,情理交融,融情与理,以情示理。

4.用典型的力量引领人

德育的一个有效方法叫做典型引路。毫无疑问,最有说服力的典型就是德育工作者自身。“身教重于言教”这句哲理名言,深刻地说明了德育工作者自身思想作风修养,对于保证德育取得实效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德育工作者良好的人格力量的重要性。无数事实表明,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德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做到,这样大家才会心悦诚服。否则,你不讲原则,不顾及人格,“说起来像钢条,干起来像面条”,不但没有人会听你的,而且会失去你自身,失去你在学生中应有的威望。实践中,我们有些思想教育工作之所以收效不大,往往不是因为教育的内容失当,而多半是因为一些处在领导地位的教育者,缺乏令学生敬佩和认同的人格力量。如说的多,干的少;说和干的不对号;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贪图安逸,害怕艰苦;见好处就上,见困难就推;对人是马列主义,对已是自由主义;尤其是一些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腐化的严重腐败现象,正在严重侵蚀着党的德育的人格力量,动摇着德育的根基,以致形成“台上他说人,台下人说他”的现象,这是当前德育苍白无力的主要原因。注重高校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是新形势下德育对领导干部素质的客观要求。领导干部在学生中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行动是无声的命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个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应有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既要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又要成为党纪国法的模范遵守者;既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又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既堂堂正正做人,又实实在在干事;既能做到一心为公,又能做到办事公道;这样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才能有资格去教育别人,说话办事才有感召力、引导力和说服力。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如新媒体对德育工作的影响等。德育工作者应努力探索,不断创新,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参考文献:

[1]迟成勇,杨湘红.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02).[2]张志华.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南京师范大学, 2005.[3]彭永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6.[4] 陈友放.网络时代高职德育应突出“三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7)[5]赵道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赵

[6]杨文华.高职生德育现状及面临的新情况[J].中国成人教育, 2006,(11)

下载中学励志德育创新研究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励志德育创新研究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德育创新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验

    “中学德育创新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方案 中学德育创新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研究方案 xx 镇中心学校本部:xxx 等 一、课题提出背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切实加......

    新时期中学德育有效途径研究-德育(范文模版)

    新时期中学德育有效途径研究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迅猛发展并深刻影响着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网络的自由、开放和虚拟性对中学德育的开展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

    创新德育途径彰显励志特色

    创新德育途径彰显励志特色 ——省奔中创建常州市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总结 教书育人,重在育人。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始终将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遵循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以“......

    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合集五篇)

    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542更新时间:2007-6-15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德育教育内容体系......

    《德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德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代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处于世纪之初,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更为严俊的可能是道德危机的挑战。当前,素质教育全国展开,落......

    中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中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

    中学德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花吐古拉中学德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和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和行动为指......

    中学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大全

    中学“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实施方案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最经常、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