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题研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若干问题
问题研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近年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这些年来,各级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领导和指导。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各级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共同参与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格局。
第二,大力加强劳动关系立法和执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制化进程明显加快。
新世纪以来,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与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配合协作机制,综合运用日常巡查、举报投诉调查、书面审查、专项检查和大要案专查等方式执法,形成以源头预防为基础、立案查处为手段、维权维稳为目标的劳动关系执法局面。
第三,着力保障收入分配等劳动权益,广大职工共建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局面逐步呈现。
这些年来,中央进一步强调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把保障劳动权益作为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中心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实践中,各地主要抓了三项工作。一是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各地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并通过建立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指导制度,引导企业和职工通过平等协商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同时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二是加大对欠薪等难点问题的解决力度。“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了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历史拖欠和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三是认真落实劳动标准。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和督促各类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特殊劳动保护规定,加强对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管理。
第四,不断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劳动关系双方共建和谐的意识越来越强、积极性越来越高。
围绕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制定专门规划,积极开展多渠道培训、规范化选拔、严格化管理。
第五,大力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企业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和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为重点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明显。这些年来,一些地方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星级单位评定。经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蓬勃之势。
第六,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在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落实职代会制度、推行厂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制度、健全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等,加强职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监督机制建设。各级工会坚持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核心,以维护职工民主权利为基本内容,以共建共享、互利共赢为目标,在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七,不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和群团工作,企业党群组织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各级党委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措施,使多数企业的党群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工作更加有力、作用更加明显。
第二篇: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摘要: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的特点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是可协调的劳动关系。本文阐述了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主体间存在平等性和隶属性双重性关系,提出了如何实现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手段,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关键词:私营企业 劳动关系 和谐
0 引言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而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则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特点和主体间的关系,对于完善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调节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
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是指私营企业职工与私营企业主在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这是由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私营企业的本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私营企业雇主以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与支配者的身份出现,雇员以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另一方面,私营企业雇主不仅支配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而且也支配雇佣工人的劳动力。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这一本质特点,使劳资双方处于利益冲突之中,部分私营企业劳动关系较为紧张。但是,我国私营企业的这种雇佣劳动关系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的雇佣劳动制度。其特殊性表现在:其一,它只是一种非主流的劳动关系,并受公有制劳动关系制约和影响;其二,它是一种非阶级对抗性质的劳资关系。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是可协调的劳动关系。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主体间关系
常情况下,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主体有两个,即用人单位和劳41动者。用人单位是资本要素所有者,劳动者是劳动力要素所有者,在合作中双方各自让渡一定的权利,即资方允许劳动者实际使用其生产资料,劳方则允许资方支配其劳动力,合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各自权利的实现过程。其一,平等性。劳动关系双方是平等的,一方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另一方是劳动力所有者,他们都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有着自己的产权、权利,自己追求自己利益的权利;双方在地位、身份、权利、利益等各方面均是独立、自主、平等的。他们发生劳动关系的基础只能是独立自主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所以他们形成劳动关系的形式只能是“意志自由”的契约,即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进入劳动、生产过程,就是进入他们各自平等、对等权利利益的实现过程。其二,隶属性。劳动者隶属于用人单位,劳动者一旦签订合同,就让渡了劳动力的使用权,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支配,用人单位有使用、支配劳动者劳动的权利,进一步享有通过使用、支配劳动力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的权利,劳动者服从用人单位管理、支配、使用的义务。如何实现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3.1 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双重调节 首先,主体间关系的平等性解释了用劳动契约调节劳动关系的可行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双方是平等的,都具有选择的自由,劳动者根据自己意愿自主地决定是否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而企业也可根据劳动合同建立、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由此产生的劳动关系必然是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即通过劳动契约来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契约是一种交易性契约。这种契约以经济内容为核心,将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交易。它是以制度的形式体现出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劳动契约通过明确规范的语言在契约文本上表述劳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契约条款对劳动者和雇主产生法律约束力,可以作为解决劳资纠纷的依据。由此可见,劳动契约对劳动关系起到调节的作用,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其次,主体间存在隶属性的关系。劳动者一旦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就同时让渡了劳动力的使用权,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支配。由于劳动者本来是劳动力所有者,但是与企业建立劳动契约的时候,就已经丧失了劳动力的支配权。此时,劳动者对企业产生无形心理内容的期望,权衡自己的付出与未来的回报是否平等,这样就出现了劳动者对企业的心理契约。与劳动契约不同,心理契约是一种关系性契约,是组织和个人之间对付出与回报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这种心理约定包含着双方之间相互的责任。随着劳动关系建立,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心理契约也随之建立。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过程中,雇主用一定的激励手段来满足劳动者的心理需求,劳动者则以一定的工作绩效作出回报,并随着心理契约的动态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心理契约能满足不同
层次劳动者的需求,所起的激励作用更明显,从而对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五方角色的定位 雇主和雇员:不少私营企业的雇主对劳动法的内容了解较少,把劳动关系管理完全当成企业一方的自主权,在管理企业时不能遵照劳动法的基本要求;而雇员不了解劳动法的内容,不知道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再加上就业形势严峻,为获得或保住就业机会,对一些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能忍则忍。可见,加强劳动法制教育,增强企业雇主和雇员的劳动法制意识,依法调整劳动关系,也是减少和控制劳动争议案件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工会:劳动关系主体间的双重性关系也决定了劳动者必须组织、组建自己的组织——工会。工会是劳动者自己的组织,是维护劳动者权利、利益的组织。工会将劳动关系主体一方组织起来,减少劳动力供给方的内部竞争,使得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有利于劳动力供给方的变化。工会通过集体活动、集体谈判、集体参与等活动,使得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得以沟通、协商,进而各自调整、相互协调,从而形成较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生产率提高。雇主组织:维护雇主利益、建立协调的劳资关系、促进社会合作,是雇主组织建立的宗旨和目标。这也就是说,雇主组织推动雇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善雇员工作、生活质量,实现对股东、雇员、客户和国家的义务。一般来说,雇主组织职能的发挥主要作用于以下两个层次:一是为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在国家及地方一级建立三方机制,加强政府、工会和雇主组织在劳动关系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二是在企业一级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改善劳动者的素质为目标,通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减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摩擦,促进和谐。政府:在劳动立法方面,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一整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私营企业的现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以规范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解决我国目前存在劳动关系法律约束机制缺失的问题。在劳动执法与监查方面,政府应当加大人员、资金的投入,解决限制我国劳动执法与监查发挥作用的瓶颈问题;加强劳动执法与劳动监查力度,全面落实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实现政府对私营企业劳动关系运行的有效干预及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
第三篇:关于学校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
论文
关于学校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
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万福街道办事处登禹初级中学
张 寅
摘 要: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激发劳动者活力,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工会则是构建学校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推手。本文主要分析了工会在构建学校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关键词:学校、工会、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的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呈现出显性化、复杂化、激烈化的趋势,群众性事件逐渐增多。衡量一个学校劳动关系稳定与否,首先要看学校在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的过程中是否能始终体现出民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其次要看教师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学校对教师能否体现出真心关爱和善待,学校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推进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理顺工会体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条件。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工
会组织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工会组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随着社会改革的逐级深化,工会组织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工作思路显得明显滞后。建立工会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创建市场经济体制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保证。
(一)建立学习型工会组织,锤炼一支高素质的工会队伍。和谐的劳动关系与学习型的工会组织建设密不可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既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基本条件,也是形成和谐劳动关系的有力支柱。所以,加大政治理论和教学业务技能的学习,既是提高教职工知识业务素质的一大措施,也是迈向学习型社会,构筑学校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步骤。通过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培训、教师技能大赛等各种形式的“创争”活动,达成学校发展与教职工个人进步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实现了双方利益的均衡、机会的公平、心态的平和。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要注重体现和谐劳动关系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由此创建学习型组织成为双方利益的平衡“杠杆”,实现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走向互利双赢。
(二)发挥工会组织主观能动性与争取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当前,有些地区由于地方政府的不重视,对职工合法维权上缺乏管理力度,导致基层工会在发挥职能上出现了错位,未形成合理规范的工会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是做好学校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各级工会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要善于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善于争取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这是做好工会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把工会组织建设与政府职能部门和本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更好地结合与统一起来。争取把学校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目标中去,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在党委的领导下,成立由工会、党委、宣传、统战等部门参加的学校组建工会工作协调领导机构,以统筹协调学校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研究有关重要政策措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增强工会生命力。一是工作方法思路要创新。改变过去单纯依托学校建立工会组织的办法,采取单个学校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多个学校建立联合会等多种方式,以“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攻势,加大工会的组建力度,不断提高工会组建率、教职工入会率和教职工的覆盖率。二是在运行机制上要创新。在建会程序和教职工的入会手续上,适应新时期教育的特点,力求简便、灵活、易行,千方百计把教职工组织起来,充实完善,逐步规范。探索流动会员会籍管理办法,保证会员流动到哪里,会籍关系就接管到哪里。
(四)工会在发挥职能和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上应丰富载体多样性。工会维护教职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和劳动经济权益主要集中体现在职工代表大会、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上。从目前状况来看,与之相辅的校务公开制度、劳动聘用合同制度、教职工监事制度、劳动关系矛盾预警机制、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制度等群众性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制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法律援助制度早已名存实亡,形成制度与保障的分体状态,教职工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主人翁地位。建立和完善适应新时期创建和谐学校的举措显得尤为重要。工会开展教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教职工民
主管理上,不可能只靠单一地职代会来完成解决具体问题和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借鉴有益的国际工会运动经验,形成多元化的劳动关系协调保障制度。
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职工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石。
法律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手段,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是实施学校与教职工双方权益保障的基础。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基本依据和保障。《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1]。工会是教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依法维护教职工权益责无旁贷。工会应围绕教师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把维权贯穿到工会工作之中,切实把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一)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教职工法律保护意识。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手段主要体现在《工会法》、《劳动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中。要想建立和谐稳定的学校内部环境,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把劳动争议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必须首先宣传好《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常识,增强学校管理者自觉执行《劳动法》和《工会法》的有关政策和广大教职工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
(二)工会要以各种法律法规为桥梁,沟通双方劳动关系。在构建学校和谐劳动关系中,工会要牢牢把握教职工总体受益的原则,考虑教职工个体的差异和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协助学校把职工的公积金、养老金、医疗金、以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事
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落实到实处,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引导组织教职工学习法律知识,使教职工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已的权益,确保把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依法督促学校对教职工的培训教育投入,把培训当作一项最大福利,让教职工终身受用。
(三)加大劳动关系协调的立法、执法力度,尽快形成劳动关系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制定出台集体聘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最低工资保障法、劳动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完备的劳动关系协调规章体系。加大劳动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及时纠正处理各类违法行为,确保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完善协商机制,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平台。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协商机制和集体聘用合同制度是学校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制度,是教职工与学校自主协商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学校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不稳定的根源在于体制上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缺失与断裂。劳动关系协调就是劳动权利义务的设定和维护,劳动关系协调的基本目的是既要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不可取代的平衡仪、减压器,也是促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提高
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经验与现代工人运动史告诉我们,只有建立协调的劳动关系体制,才能使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增加沟通,获取信息交流,达到最可能的利益平衡。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围绕教师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群众,多做了解和反映民心民意的工作;及时传递教师的意见、要求和呼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工会的调解机制,协助党政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切实发挥工会为党政联系教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协调劳动关系的问题上,工会进行沟通和协调,正确处理单位和教师的关系,使双方在让步和妥协中化解、缓和矛盾,彼此间相互尊重、忍让、协商、合作,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
四、构建学校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建议
(一)民主管理
1、加强学校工会组织和教代会建设
《工会法》对教职工参与管理权利的实施途径作出规定:“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参加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教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民主管理形式,便是教代会制度。教代会制度作为维护教师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重要制度,作为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平台,作为教师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畅通渠道,发展和健全教代会制度及选出高素质教师代表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工会有必要组织教职工代表通过学习、培训、实践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教师代表素质,努力使教师代表做到懂政策、知校情、议校事。教师代表成份要与时俱进,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2]
以保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工会要努力建设好教代会的职权,丰富教代会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以推动学校和谐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
2、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健全民主管理
学校管理实行校务公开,是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将学校办学管理情况以及学校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向广大教师公开,让教师了解情况,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能够形成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作制度
学校工会应注重抓好校内及班组内部事务公开的实施办法,还可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教师代表座谈会、教师合理化建议箱、以及校内领导个人邮箱公示公开等形式,努力扩大校内公开的渠道,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校内民主管理工作中来,使学校、校内的重大事项人人皆知。把平等协商集体合作搞好了,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使教师更加关心学校的情况和各项重大问题的决策,从而促进学校和谐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4、学校经费透明化、规范化
学校应科学合理地做好岗位测评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参照经费指导意见,合理公正的确定岗位,并规范管理经费分配信息的透明方式,确保分配公开公平,以真情凝聚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激励爱岗敬业,关注教学细节和钻研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制订好先进教师的评选方案、每个教师的出勤记分及嘉奖和处罚等的公开公示,使教师
对自己的劳动报酬和工作成效心明眼亮。
(二)保障教师权益
1、提高教师的福利和待遇
让教师们能安心工作、安心教育,扫除后顾之忧,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福利和待遇。
2、增加教师的“学习福利”
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教师们享受到了更多的“学习福利”。用 “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学校应该聘请教育专家到校为教师们作专家(专题)讲座,还要派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交流,以扩大教师们的知识视野,增长教师们的见识。关注教师“学习福利”,让教师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教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
3、确保教师的健康权
学校在工作安排中尽量减轻教师们的劳动强度,并特别关注中老年教师的健康状况。学校还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体检。
4、鼓励教师们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例如开展“金点子”活动,让教师们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教师们提出的建议被学校采用后,可以增强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结语: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着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让广大教师对学校有足
[3] 8
够的信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正)》,第六条,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正)》,第七条,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三条,1994
执笔人:张寅
工作单位: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万福街道办事处登禹初级中学 形成时间:2015年9月29日
通讯地址: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万福街道办事处登禹初级中学 邮编:274000 主要联系人:张寅 联系电话:***
第四篇: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阶级内部不同群体间在总体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个人利益存在较大差异。但这种差异不具有根本的对抗性质,能够在协商、协调的基础上得以解决,从而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邮政
工会的职责、特点和优势就是能够把职工的意愿和工会的主张变成各方的广泛共识,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也是中国工会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工作实践,使本人深深感受到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构建、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办会、民主办会、科学办会己成为了工会工作的新趋势。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加快了职工队伍结构的调整,劳动关系方面的各种矛盾凸出显现,职工队伍结构复杂的状况,需要工会组织依法给予多层次、多方式的维护。如何满足企业需求,如何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则是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必须解决的课题。为此,认真落实好“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发挥工会组织整体功能作用,就要具有创新思维,不等、不靠、不怨,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组织体制和运行形式。湖南邮局以工会委员会为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整体功能和指挥中枢作用,整合工会资源,拓展工作领域,搞活基层,扩展业务,围绕维权根本职责,将“依法办会、民主办会、科学办会”贯彻各项工作的始终,努力实现维权能力建设的重点目标,健全完善支局工会常委会议职责权限、议事规则、季度例会和决议通报制度;要求工会委员会作为工会组织的领导集体,发挥“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作用。改革的方向是将工会组织的主流业务职业化、工会领导干部复合型,工会组织向着依法、民主、科学、群众办会的方向发展。
要做好工会工作,归根到一点,那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办事,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尽心竭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工会凝聚力,首先就必须知道群众在想什么,他们的意愿是什么,也就是常说的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然的话,就难于找到与群众的结合点和共同语言,服务就会是无的放矢,从而令群众不满甚至让他们厌烦。而要做到知群众之所想,惟一的途径就是深入到他们之中去,既要身到---共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又要心到---情真意切、满腔热情、倾心交谈,做群众的知心人。只有这样,才能透彻了解群众的心思,真切感受群众的情绪,真诚听取群众的呼声,如实反映群众的意愿。为了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缓解职工工作压力,以及调动职工对工作热情的积极性,深入职工生活中,本着“服务职工,造服群众”的宗旨,支局工会制定了为职工办实事的五项工作计划,除此之外,平日职工有什么建议或意见都可以写出来放在意见箱里,支局领导都会认真考虑。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把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放在首位
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发挥,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把握了这一点,工会才能在构建和谐企业当中定好位。湖南邮政独立运行以来,始终把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摆在工会工作的首位,并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这就决定了工会组织必须把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放在首位,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充分发挥“疏导”和“协调”的作用。要通过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环境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来建立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领导与员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氛围,进而不断改善企业人际关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员工之间的真正和谐。
二、把“以人为本”贯彻工会工作的始终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人文基础是强调以人为核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我们必须将企业所有资源活化,并赋予其独特的人性。在这个过程中,工会组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应该是维护员工利益,并通过维护员工群体利益去维护企业长远利益。因为,在企业中,工会组织应该是、也必须是职工利益的忠实代表,应当也必须切实履行“维权”的重要职责。在湖南邮政的改革发展中,我省邮政各级工会组织高度关注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切实保证员工能够分享企业发展的积极成果,在体现“三个关爱”中,真正达到“两个维护”的统一,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收到了实际的工作效果。
三、选择好工会组织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切入点
首先,工会组织要把企业文化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切入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抓住了企业灵魂的塑造。工会组织源于职工,具有靠近职工的先天优势,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最佳“切入点”。湖南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的人气和职工的士气,也得益于由此产生的拼搏精神和团队精神。在这种精神形成的过程
中,我省邮政工会通过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工会组织要把民主管理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切入点。民主管理是和谐企业的基本标志,也是工会组织重要的工作内容。工会组织应当通过强化局务公开、促进职代会建设等方式,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明确工会组织在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功能
在国企中,反映在上下左右中的沟通和协调问题较多,甚至还会有一些非良性的互动造成负面影响。工会组织要从疏导铺路出发,以活动、会议、谈话等形式化解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障碍,培养企业内部的良性互动,用企业愿景教育来凝聚人心。湖南政在走出企业扭亏的困境之后,及时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愿景,以把湖南邮政建成“用户满意、行业领先、社会羡慕、职工自豪”的美好愿景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局敬业,把个人愿景融入团队愿景,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着力解决现阶段工会组织在建设和谐企业中的突出问题
促进落实职工合法的政治权利,给职工一个平等的发展空间。通过局务(班务)公开、职代会建设、民主管理等有效手段,使职工能真正行使“主人翁”的权利,增强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的理解,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
通过工资协商等制度,给职工一个合理的薪酬待遇。平均分配阻碍生产力发展,收入悬殊更阻碍生产力发展,只有适应企业发展水平的分配政策才是合理的,也才能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工会组织通过集体合同、工资协商等制度,督促行政,逐步缩小差距,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薪酬分配机制的最大活力。
通过民主管理等制度,给职工一个舒畅的工作氛围。快乐工作的人工作效率高,创造力强,容易合作,成绩显著。快乐工作是一种生产力,更是一种活力。要创造快乐工作的氛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职工感受到自己是在为谁工作,即在职工思想上形成对主人翁地位的真正认同。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工会组织通过建立、完善民主管理等制度,推进企业局务公开,使职工在企业中真正行使主人翁权利,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劳动对于社会和家庭的价值,从而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快乐。
实践告诉我们,工会组织只要心系职工,真心实意对待职工,在企业中创造一种“家”的感觉,使职工先安居而后乐业,就能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五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业,随着东部产业向西部的转移,县域内单位用工日益增多,再加上西部劳动者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劳资纠纷日益突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劳动者法律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不知如何维权;再一个是劳动者对签订劳动合同认识不足,要么是不愿意签定劳动合同,要么是签定了劳动合同后不严格履行,随意辞职,给用人单位管理造成困难。
2、新引进的企业才起步不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不按规定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加班加点现象严重,依法用工有待规范。
3、县境内砖厂、白灰厂等小企业,用工混乱,分布零散,工伤事故频发,加之执法力量薄弱,要规范这些小企业的用工行为存在一定的困难。
4、企业调解组织及企业工会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工作人员工作有违难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
5、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人员队伍比较薄弱,精通劳动
法律法规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面对当前用工环境,有些力不从心。
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工作重主前移,把矛盾消化在基层。
①健全调解组织,培训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各乡镇劳动协理员的作用,以乡镇劳动保障所为核心,组建乡镇劳动调解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小企业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和劳动合同的签订、集体合同的签订的督查,负责行政区域内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把劳动保障所的此项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考核范围。
②重点培训企业工会及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积极推行工资协商制度及集体合同的签订,调动职工的主人翁精神。给职工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给企业造就一批熟练、稳定的劳动者。
2、加大执法力度,保障企业工会、调解组织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其职能。
3、县劳动行政部门定期对企业的劳资人员进行培训,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同时定期招集企业调解工作人员召开案件研讨会,帮助其依法、准确调处劳动案件。
4、通过用工劳动年检,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制发责令
整改通知书、处罚告知通知书等行政手段,规范企业用行为。
5、加强劳动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使劳动仲裁机构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