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化妆品消费统计与预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国际化妆品消费统计与预测
作者:文/徐良
来源:《医学美学美容》2000年第04期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了全球性经济衰退,但是国际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在1993~1997年内仍然上升了20%,这一数据来源于《国际市场追踪》(MTI)的权威统计报告。该统计报告表明,国际香水市场受经济衰退影响较大,市场销售出现严重滑坡。但与此同时,其他类化妆品特别是彩妆品的销售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
《国际市场追踪》认为,不能指望在21世纪里个人护理品市场将会有两位数的增长,许多种类的产品销售年增长率会低于3%。彩妆品市场的飞速增长归功于在非附着类及长效产品中使用了新的具有护肤及防晒功效的组分。该报告还注意到,染发品市场获得较大增长的原因是老龄人口的增长,以及染发产品在使用上越来越方便。
尽管1993~1997年间许多国家的化妆品市场有较高的增长,但近年的经济动荡还是损害了1998~1999年的市场发展。在过去的5年内,巴西成为第五大化妆品市场,中国成为第八大化妆品市场。其他获得较大增长的化妆品市场有拉丁美洲及亚洲市场,其中包括阿根廷、智利、泰国、韩国、印尼及台湾地区。
《国际市场追踪》统计表明,美国在全球仍保持其第一位的化妆品市场占有率。而在1993~1997年间,巴西的化妆品市场突飞猛进增长了197%,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增长率为213%。
第二篇:化妆品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附件二:化妆品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衰退,但国际化妆品市场在1993年——1999年仍保持较高的上升势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1993——1997年上升了20%,1997——1999年,上升了10%以上。几个主要产品需求增长的预测如下:
全球化妆品市场需求及预测(亿美元)
***02005
洗发品24.7325.2425.8726.731.18
浴用品7.027.177.327.528.41
护肤品19.7020.1821.1522.1527.88
洗发品年平均增长率为2.9%,浴用品增长率为2.3%,护肤品增长率为4.4%(数据来源:《国际市场追踪》)。
美国在全球仍保持第一位的市场占有率,巴西1993——1997化妆品市场突飞猛进,增长了197%,中国的化妆品市场需求增长了235%。
中国化妆品市场销量(亿美元)
***61997 0.991.311.882.703.10 年增长率为12.8%。
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化妆品处于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目前这个行业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农村广大的市场有待于开发,2000年,全国化妆品销售为350亿元人民币,增长速度为15%。根据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可达到8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平均为12.9%。据市场调查,洗发护发用品市场占有率最高(97.4%),其次为润肤品及洁肤沐浴品普及程度高。中国化妆品市场仍未饱和。人均消费化妆品由80年的0.2元,到89年的2元,发展到目前的16.5元,增长速度很快。但和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国内化妆品市场为三分天下,国外合资厂如:宝洁、联合利华、雅芳等占主导地位。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北京三露厂、天津郁美净公司重庆奥妮,即为它们的代表。另外,民营和小型企业虽然在资金和技术上优势不明显,但其机制灵活、决策速度快,仍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它们的加入使市场更加活跃。亨泰日化的产品就是其中的代表。国产品牌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天然植物和药物提取有效成份制成的化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尽管价格较贵,但很畅销。国外天然提取液市场每年5—10%的速度增长。新一代海洋生物、中草药、热带作物化妆品在欧美和中国大陆流行。
资料来源: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2002年CCB中国品牌评价报告》
西安亨泰医药日化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化妆品消费情况社会实践报告
化妆品消费情况社会实践报告
化妆品消费情况社会实践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化妆品市场也得以迅猛发展。1987年我国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额仅为10多亿元,1991年增加到40亿元,1993年猛增为90多亿元,近年来平均年增长率都达到50%.为了解泉州市化妆品市场现状、消费者状况与消费心态、市场的未来发展等问题,我们对泉州市化妆品消费市场进行了这次问卷调查,从中我们对泉州化妆品市场的概况及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护肤类化妆品为主流在接受调查的大多数读者中,高达87%的人主要使用护
肤类化妆品,而对于彩妆类化妆品的使用者仅占%,两类均使用者为%.结果同时调查显示:除了有48%的人每天使用一次化妆品外,有41%的人一天要使用几次。这说明在泉州化妆品已成为大众商品,其普及率很高。在使用频率方面,男士和女士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的女士选择“一天几次“,%选择“每天一次“,而有%的男士选择“一天几次“,%选择“每天一次“.虽然男士使用化妆品的频率低于女士,但是其使用频率的绝对值并不是很低,这也说明泉州的男性化妆品的市场容量不容小视,是值得商家开拓的一个市场。长期以来,男性化妆品在化妆品市场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男士开始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开始关心自己的皮肤,这一点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那么,泉州的消费者又是如何看待目前男性化妆品存在哪些不足这一问题的呢? %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男性化妆品
品种不够丰富,%的被调查者认为购买不方便,%的被调查者认为质量不够好,%的被调查者认为功能不全,%的被调查者对服务不满意。可见,目前泉州市场上的男性化妆品在品种、质量、功能、购买的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也说明泉州的男性化妆品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商家不能错过的一块大蛋糕。
超市为最大销售渠道从化妆品来源上看,有%的人是自己购买,有%的人是接受亲友馈赠。在购买化妆品的人中,有%是从超市购得,%选择化妆品专卖店,%是在一般化妆品店购买的,而仅有4%来自于美容院。这显示了泉州化妆品市场的一大特色:较多的人是在超市中购买化妆品的,这是泉州的超市特别发达的缘故。化妆品专卖店的从业者一般具有美容护肤的专业知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详细的产品介绍和咨询,而且专卖店提供的化妆品品种比较丰富,所以有一大部分的人在专卖店购买化妆品。
目前,在泉州美容院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美容服务,而非销售化妆品。在使用化妆品的人当中,有%的人认为应该用完再买,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只要好就可以买,随意购买和偶尔购买的人只占到了其中的16%.百元价位最受欢迎据这次调查统计结果,泉州人的化妆品月平均消费额在50-100元之间的占%,100-200元的占%,200-400元的占%,超过400元的仅有%.可以看出,泉州的消费者中化妆品月消费额在50元以内的比较多,月消费在400元以上者大多为“白领“女性或其他高收入者。
在护肤品价格的调查中,42%的被调查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在20元到50元之间,29%的被调查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在50元到100元之间,%的被调查者能接受100到200之间的价格,接受200元以上的护肤品的被调查者只有%.由此可见,价格在100元以下的护肤品更受泉州消费者的青睐。
中青年是消费主力军在此次调查中,我
们发现化妆品使用者的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其比例高达%,20岁以下、40岁以上的使用者所占比例则很小。调查还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消费者,化妆品月消费在50-100元之间的较多,占%;年龄在30-40岁的消费者中,可接受的月平均消费在50元以下的有%;而50-100元的消费水平占了37%,二者相差不大。但年龄大于40岁的中老年人的化妆品消费则较低,每月愿意用于化妆品消费的金额在50元以下的就占到%.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
第四篇:化妆品市场调查的前景与预测1
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化妆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品牌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国内亦涌现出一批以美加净、六神、郁美净、隆力奇、明荃等为代表的优秀民族化妆品品牌。“十一五”期间,中国化妆品行业得到了长足进步。从2006年开始,我国化妆品销售额达到了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恶劣环境下,依然保持着持续平稳增长。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化妆品销售总额达到1530亿元,与2005年的960亿元相比,每年平均增长近10%,五年来无论是国内消费还是出口市场都保持稳定增长,化妆品行业逐渐融入世界。
随着化妆品品牌的增多,消费群体的细分更加明确。不论是在哪个细分市场中,奢侈品与高价位产品的消费数量是暴涨,预示了中国消费者高消费时代的到来。中国化妆品业市场一直被人比喻为“暴利下的围城”,直面中国的化妆品业,高端市场已被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等外资品牌占领,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额平均以每年13%的速度在递增。目前,国际知名化妆品生产企业已凭借品牌、产品质量优势,占据了国内化妆品高端市场,并向二三线市场渗透。外资化妆品产品已占据了国内市场40%的销售份额。国内化妆品品牌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产品附加值低。隆力奇尽管销量惊人,但是市场定位还是低端产品;尽管欧莱雅也有低端产品,但是消费者对它的定位是国际知名品牌。品牌积累很重要,但只是一个过程,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先从低端入手,完成原始积累,品牌不是靠广告,需要消费者认可。
第五篇:国际统计年鉴-2005
内容简介:
一、《国际统计年鉴-2005》是一部综合性国际经济、社会统计资料年刊。本书收录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资料,对其中的4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和世界知名公司的基本情况作了更为详细的介绍。
二、本年鉴分为16个部分:1.中国在世界的地位;2.地理和气象;3.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4.国民经济核算;5.人口;6.就业和工资;7.财政和金融;8.价格指数;9.居民收支和贫困;
10.农业;11.工业、能源和建筑业;12.运输和通讯;13.对外贸易和旅游;14.国际收支和外债;15.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军事;16.世界最大500家企业主要指标。
三、国外的大部分数据经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调整,口径基本可比。
四、很多国家的最新数据主要是初步数或估计数。
五、中国数据,除国土面积外,均未包括中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六、国外数据主要取自有关国际组织的数据库、光盘、年报、月报。每张表均附有资料来源。中国数据以《中国统计年鉴》为准,本书所列国际组织有关中国的统计数据均加注释,仅供参考。
七、一些数据的合计数或相对数,因受进位的影响,不一定等于分项的累加。
八、尽管本年鉴所跨内,一些国家的名称和疆域有所改变,除非特别注明,本年鉴中所列国家均为现国家名称及其疆域范围。
九、本年鉴中使用的符号含义如下:“„”表示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数;“空格”表示无该项数据或该项统计数据不详;“#”表示其中的主要项;“|”表示因统计口径的调整,前后数据不可比。
十、一些国际组织及其组成成员如下:
西方七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
截止200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成员国有30个:澳大利亚(1971)、奥地利、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芬兰(1969)、加拿大、荷兰、卢森堡、美国、葡萄牙、日本(1964)、挪威、瑞典、瑞士、爱尔兰、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新西兰(1973)、土耳其、英国、墨西哥(1994.3.24)、捷克(1995.11.28)、匈牙利(1996.3.29)、波兰(1996.7.11)、韩国(1996.10.11)、斯洛伐克(2000.9)。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截止2004年5月1日,成员国共25个: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1951年)、丹麦、爱尔兰、英国(1973年)、希腊(1981年)、西班牙、葡萄牙(1986年)、奥地利、芬兰、瑞典(1995年)、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后10个国家于2004年5月1日加入)。
欧洲货币联盟(或欧元区)成员国共12个:德国、比利时、奥地利、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爱尔兰、芬兰、希腊。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起,各成员国与欧元汇率锁定,1欧元分别相当于1.95583德国马克、40.3399比利时法郎、40.3399卢森堡法郎、166.386西班牙比塞塔、6.55967法国法郎、0.787564爱尔兰镑、1936.27意大利里拉、2.20371荷兰盾、13.7603奥地利先令、200.482葡萄牙埃斯库多和5.94873芬兰马克。2001年1月1日,希腊加入欧元区,其原货币德拉克马与欧元汇率锁定为1欧元兑换340.7502德拉克马。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现钞正式取代各成员国原货币全面流通。
截止2000年底,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员国共有10个: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缅甸(1997年)、老挝(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1994年1月1日,至今始终有三个成员国,即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
十一、一些国家(含地区)组含义如下:
高中低收入国家:按照世界银行分组标准,高收入国家、上中等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分别指2003年人均国民总收入9386美元及以上、3036美元至9385美元、766美元至3035美元和765美元及以下的国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按照联合国分组标准,发达国家具体包括加拿大、美国、原欧盟成员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以色列和南非,发展中国家则指其他国家。
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组标准,工业国家具体包括加拿大、美国、原欧盟成员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发展中国家则指其他国家。
十二、本年鉴中使用的缩写及含义如下:
sq.km(square kilometer)=平方公里, ha(hectare)=公顷, kwh(kilowatt-hour)=千瓦时, g(gram)=克, kg(kilogram)=千克, TJ(terojoule)=1012焦耳, TCE(ton of standard coal equivalent)=标准煤当量, TOE(ton of standard oil equivalent)=标准油当量, UNSD(Statistics Divis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联合国统计司,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UNCTAD(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UNDP(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ILO(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国际劳工组织,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