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专业阅读书目(基础类)
法学专业阅读书目(基础类)
一、基础阅读
1.余定宇著,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任东来,陈伟,白雪峰等著,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北京:中国法
制出版社,2004
3.舒国滢著,在法律的边缘,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4.范忠信著,信法为真,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5.范忠信等著,《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阿尔弗雷德·汤普森·丹宁(Alfred,Thompson Denning)著,杨百揆等译,法律的训诫,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8
7.刘星编,西窗法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8.刘星著,古律寻义:中国法律文化漫笔,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3
9.刘星著,中国法学初步,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10.刘星著,西方法学初步,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7
11.刘星著,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民主的一个叙事立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2.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3.张乃根著,法经济学:经济学视野里的法律现象,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4.武树臣著,儒家法律传统,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5.(美)博西格诺等著;邓子滨译,法律之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6.William,Burnham著;林利芝译,英美法导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7.(美)约翰·亨利·梅利曼著;顾培东,禄正平译,大陆法系,北京:知识出版社,2004
18.梁治平等著,新波斯人信札,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4
19.黄仁宇著,中国大历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20.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5
21.黄仁宇著,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5
22.黄仁宇著,放宽历史的视界,北京:三联书店,2001.1
23.黄仁宇著,《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三联书店1992年2月版。
24.钱穆著,国史新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25.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6.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
27.林达著,历史深处的忧郁:近距离看美国之一,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28.林达著,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
29.林达著,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
30.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1.(美)John.Maxy.Zane 约翰.麦.赞思,刘昕译,《法律的故事》,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
年1月版
32.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3.张晋藩著,《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
34.张乃根著,《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5.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次影印本
36.苏力著,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9
37.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8.苏力:《复仇与法律——以<赵氏孤儿大报仇>为例》,《法学研究》2005年第1期
39.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0.应星(2001):《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三联书店
41.[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胡宝海译,载梁慧星主编:《为权利而斗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2.[美]霍贝尔:《初民的法律——法的动态比较研究》,周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版
43.[英]马林诺夫斯基:《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原江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4.约翰•梅西,《法律简史》,中国友谊出版社
45.韦尔斯《世界史纲》
4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进阶阅读
1.(英)亨利.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朋友借阅未还,译者日期待查)
2.《政府论》(上、下)洛克著 瞿菊农、叶启芳译 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3.《社会契约论》卢梭著 何兆武译 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
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5.(美)阿瑟·库恩著;陈朝璧译注,英美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6.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一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7.[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
8.哈特,张文显等译,《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9.[美]罗伯特·埃里克森(2003):《无需法律的秩序》,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0.[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1.[意]莫诺·卡佩莱蒂(2005):《比较法视野中的司法程序》,徐昕、王奕译,清华大学出
版社
12.(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3.(美)H.W.埃尔曼著;贺卫方, 高鸿钧译,比较法律文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4.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5
15.梁治平著,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6.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7.(美)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8.(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9.理查德·A·波斯纳著Richard A.Posner;苏力译,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北京:中国
政法大学出版社,20.(英)P.S.阿蒂亚(P.S.Atiyah)著;范悦等译,法律与现代社会,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21.原著唐纳德,J.布莱克;翻译唐越,苏力,法律的运作行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199
422.罗斯科·庞德著Roscoe,Pound;陈林林译,法律与道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23.钱弘道著,经济分析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4.(美)罗斯科·庞德著;邓正来译,法律史解释,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25.(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王献平译,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北京:中国法制出
版社,2004
26.(美)凯尔维,(美)库勒曼,著,美国法律与法律体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
27.(英)约翰·奥斯丁著;刘星译,法理学的范围,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28.范忠信著,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9.哈耶克,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上、下)三联书店1997年版
30.哈耶克,王明毅等译,通向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1.卢梭,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32.孔祥俊著,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与漏洞填补,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33.(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
34.(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5.(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6.(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7.(英)麦考密克、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周叶谦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8.(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9.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40.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1.(德)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
42.(英)艾耶尔《二十世纪哲学》李步楼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4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4.(美)特纳《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范伟达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45.(英)罗素《西方哲学史》,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
46.(美)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
47.(美)汤姆、彼彻姆《哲学的伦理学》雷克勒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8.(美)查尔斯、斯蒂文森《伦理学与语言》姚新中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9.(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三联书店。
50.(美)曼昆著N.Gregory Mankiw;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法学专业推荐书目
法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推荐表
1、[爱尔兰]J·M·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无
2.[美]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刘昕、胡凝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无
3.[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无
4.[英]洛克:《政府论》(上、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无
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有导读
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有导读
7.[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版。有导读
8.[意]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无
9.[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无
10.[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三联书店1990年版。无
11.[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无
12.[美]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无
13.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无
14.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无
15.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法律的文化解释》无
16.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无
1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无
18.周枬:《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无
第三篇:法学专业书目
法学专业书目
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
[点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
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 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点介]
作为一本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的通俗读本,该书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学天地,更重要的是,该书在开辟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上,特别在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上,有着相当的帮助。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注意训练的能力,它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3.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江村经济》]
[点介]
今天我们离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
4.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点介]
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绝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
[点介]这是一本清醒的书、理性的书、幽默的书和智慧的书。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作为法律人,也许此书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是:缺乏对“沉默大多数”的关怀、缺乏某种“精神家园”的法律,是没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记住:王小波的小说,特别是《黄金时代》,读起来更加让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点介]
我们缺乏的正是一个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是一个有着幸福与苦难、欢笑与泪水的世界。学习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丧失一颗童心。对于那些没有读过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诉你们:走进这个世界吧,现在还来得及,它会使你们获得更健全一些。
7.伯尔曼:《法律与宗教》[点介]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8.冯向:《木腿正义》[点介]
我相信此书对于专事法律的同仁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启迪案本。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学科的优势,游仞于法律和社会之间。对法律个案层层剥离,既立意深远,又视界宽广,不失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9.梁治平:《法辩》[《新波斯人信札》、《书斋与社会之间》]
[点介]
这里面主要汇集了梁先生于1980年代中后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文化”的个案实践和言说。辩异、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贯一气。对年轻学生来说,读此书还可以学到如何读书、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方法。《新》一书亦是早期和另外几个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书斋》一书是作者的文化随笔,写得轻松随意,也更见功力。
1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点介]
作者对历史的厚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都显示出其“史实”与“史识”的完美结合。文笔老辣,一气呵成。其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揭示、规则与生活状态的运作的阐说,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此书不可不读。
1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社会科学方法论》]
[点介]
作者对学术、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实在可以廓清我们的许多认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少虔诚和信念的时代,这影响着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们竟不知道从事的职业除了谋生以外还有什么意义。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12.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点介]
用“讲故事”的方法写的社会学著作。直面“移民”中国家和人民的权力运作,从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戏,又不乏对平民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开辟和创新上,本书对沾沾自喜的法学中人来说,都是一记棒喝和警醒。
13.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点介]
对于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的学习者(在此包括法学)来说,对社会科学本身的性质及走向得有一个比较自觉的(虽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书在这方面是极具挑战力的。它研究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建构;对社会科学的分工的质疑;从事社会科学的学术立场何在等问题。本书短短七万言,薄薄小册子,但却比那些动辄数十万、百万言的著作要有价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点介]
学法之人,当对法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的途径。不宁唯是,当我们对自己身处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检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对这个法律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此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15.梅因:《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点介]
历史法学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书亦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点介]
本书是苏格拉底审判与处刑的三篇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对待神、知识、伦理、法律、死亡等的态度如何。读者从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垃底到底是怎样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问题。在对话和诘问中教给你智慧,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收益。
大学二年级可读书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选》[点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穿透力相信会让每一个读者发凉。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任何形容的言辞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宝贵的东西,失去以后,我们又将面对何种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关法律的经典著述,是开启我们认识法律和现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门。
18.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法学初步》、《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
[点介]
该书主要是对二十世纪英美法律理论的批判性的解读,和一般的国人写的介绍性的读物不同。该书对其认为是重要的理论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剖析。用语平实、例证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对法律的视角: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
19.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点介]
这本书对法学自身的一些范畴的分析是谨严的,是中国法学规范化的和体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许多概念和“权利-义务”模式对当下的法理学教材有很深的影响。
就“学术”的标准看,本书虽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种建构的色彩,但从整
体来看,仍是中国法学类的一本可供批判的优秀著作。
20.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点介]
一本“保守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的“激进”之作。作者的立场自不待言,其用语的鲜明甚至“鼓动”,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学术的味道。自由主义实际上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不了解自由主义的广大学生来说,“自由”的各种思潮实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书提供的是一种积极的进路,我们还应该有一种更全面和冷静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点介]
他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炼精当。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发现法律”,还应该是“创造法律”。他把创新和限制融贯一炉。他的热情和理智凸现出法律职业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为学者和法官的睿智与节制,使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22.王铭铭、王斯福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点介]
本书聚集了一些法学和社会学的学者的研究。学者们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判断与描述,以及对其中的秩序状况的把握与解释,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法学来讲,本书的研究取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遗憾的是如今再没见后续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学术气势。这是一本好书,也是我们借此反思中国的学术传统如何营造的一本书。
2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点介]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
2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点介]
本书与前一本书气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见,充分展现了他横溢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值得我们进行长久的反思。关于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律建设,仍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25. 梁冶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
[点介]
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辩异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的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点介]
和前一本书一样,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
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点介]
分析法学的代表著作。作者对语言与法律的关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讨论了一系列当代法学的重要概念,对二十世纪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学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的翻译稍微有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可读的。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议大家都多关注本书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点介] 是分析法学的经典文献。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奥斯丁恪守“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分离,试图把法律当成一种真正的科学。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分析法学。在今天,分析法学的初衷(法律的独立)似乎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识形态化)。后书亦是分析法学代表作,但气质上与哈特的和奥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记住:分析法学者内部的差异也许比分析法学和其他学派的差异还大。所以,读一本书时,重要的是看其问题,而不是“标签”。
29.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自由的法》]
[点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书系统阐述的作者的权利观。是当今研究权利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等的分析对我们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怎样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利?这始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30.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点介]
在比较法里,这是本简洁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关心的是决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内在的思想、观念等层面。易言之,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传统。从论述方式上,本书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问题,综合论述各个法系。
31.江山:《中国法理念》[点介]
作者在中国法学界是独树一帜的。他很幸运,没有受什么现代西方产业化学术体制的“污染”,因此,他对中国法的现实和理想的解读必然是浸淫着真正的中国式思考的。
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观是我们这些着眼于“现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备的。这是一本难得的称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国人写的书。
3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点介]
在中国影响颇大的综合法学著作。书的前半部分简要介绍了西方法思想的历史,后半部分论说了作者认为重要的一些法理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法为立场的综合法学观。该书的价值之一也许是它对中国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法理学的影响。
第四篇:法学专业推荐书目
法学的好书推荐
余创林老师: 1.《无聊才读书》(陈克艰著)
推荐理由:
本书包括作者对300本名著的读后述评,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历史、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医学等,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学科名著,开阔视野。
2、《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著}
推荐理由: 《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政治专业学生必读原著。《政治学》同时又是伦理学、教育学、法学学生必读的经典著作。亚里士多德在书中对于政体的分析、对于法治概念的理解都被引为经典,影响至今。
3、《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 著 张雁深 译)
推荐理由:
本书是法学经典著作,孟德斯鸠在书中以法律为中心,以独特方式研究和论述了
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国际法学等一系列课题,特别是将法律与国家政体性质原则、自然状况、自由程度、气候、宗教、地理等领域联系,讨论法与这些领域的关系,以揭示法的精神。书中,4、《英宪精义》(英)戴雪
雷宾南 译
推荐理由:
在《英宪精义》中,戴雪的主要贡献有二:其一,确定了宪法学者的职责和宪法的概念;其二,把英国当时的宪法原则归纳为三项:议会主权,法治原则,宪法法律和宪法惯例并重。
戴雪对法治原则的论述,也早就成为法治理论的经典。
5、《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张舜徽
著)
推荐理由:
顾颉刚对此书盛赞说:“纲举目张,显微索隐,为初学引导正路,谆谆以教,苦口婆心,俾其于摸索之中,得见明灯,欢喜赞叹,当不止刚一人也。”。正如顾先生所言,本书是历史学上好的入门读物,书中所教授的方法具体实用,容易操作。
6、《中华原典精神》(冯天瑜 著)
推荐理由:
本书从文化学和文化史学角度对《诗经》、《易经》、《尚书》、《春秋》、三《礼》以及《论语》、《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中华元典作了扼要的文本考察,加上作者自身的一些研究成果,使本书史料丰富,可以对中西原典精神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7、《中国古代巫术》(胡新生
著)
推荐理由:
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考察了我国巫术的各种形式、来源、产生原因,并结合民族心理进行分析,对喜欢宗教、民俗,或者进行潮汕传统民俗研究的同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8、《夏商西周法制史》(胡留元 冯卓慧著)、推荐理由:
夏商西周史料匮乏,而且多为出土文献,本书是胡留元、冯卓慧两位先生几十年的心血结晶,书中引用了大量的金文、甲骨文等出土文献,并于正史相互印证,对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法制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
林见春老师:
1、《隐蔽的秩序》(吴思 著)
推荐理由:
隐蔽的策略、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不同社会集团的观念,等等,塞人一个框架之中。宋诗有云:“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局”字似乎有这种包容力,于是以《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为书名,以规则、策略等与博弈有关的概念为编目分类的依据。
2、《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著)
推荐理由:
本书内容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其学术背景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等。以力求从平易中展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创造性地把交叉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来,并融合进中国法学。
3、《法律文化理论》(刘作翔 著)
推荐理由:
本书是在作者1992年出版的《法律文化论》一书的基础上,对法律文化基本理论问题所进行的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结果。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概念与法律文化概念;法律文化的结构;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法律文化的社会化;法律文化的冲突等。
4、《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王亚新 著)
推荐理由:
本书内容上的编排,基于两个理由。一个是通过本书的出版为自己既往的研究历程做一次总结;另一理由则是想体现出作者在学术取向或研究路径上的一种思考
或摸索。前者意在回顾,而后者还有试图前瞻的含义,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作者对本书的期待:即是自己过去所做工作的一个汇总,又是从事下一步研究的新起点。
5、《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王泽鉴 著)
推荐理由:
拙著民法研究系列丛书包括《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册)、《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民法概要》、《民法总则》、《债法原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及《民法物权》,自2004年起曾在大陆发行简体字版,兹再配合法律发展增补资料,刊行新版,谨对读者的鼓励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刘国庆老师: 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推荐理由:
推荐这本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为中国法学的重建做一些知识上的基础工作,:一方面要为这种法制建设的努力作正当性的论证,另一方面又因法学研究的长期停顿而明显缺乏这方面的法律知识支援。第二个目的则是试图通过这部法律哲学著作的翻译/思考实践而对自己在法律方面的疑惑做一些知识上的清理工作。
2、《程序与正义》(皮罗·克拉玛德 著)
推荐理由:
进入新世纪已经快到第一个十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更是进入关键时期。如何把我国社会主义宪法中对人权的殷切关注切实地反映到现实刑事诉讼立法当中,将会成为考验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重大课题。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专著,是见证了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发展和现状的学术作品集,也正是反映了作者陈卫东教授在中国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建设之路上所进行的探索、思考与贡献。
3、《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王焱
著)
推荐理由:
十六世纪初叶的意大利,邦国林立,政乱方殷。身处天下板荡之世,1513年,弗洛伦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僻处乡野,操危虑患,经过一番惨淡经营,完成了他的《君主论》一书。像那个时代写作君王宝鉴的作者们一样,马基雅维里把它献给了当时弗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小洛仑佐,希望能藉此换得一官半职。可惜,对于这样一部后来成为政治学史上的皇皇名著,耽于逸乐的小洛仑佐仅仅赏给作者两瓶葡萄酒便草草了事。
4、《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张灏
著)
推荐理由:
本书是著名学者张灏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幽暗意识”和“转型时代”概念的提出,曾引起学界广泛的争论。本书系统地论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不能开出民主宪政的道路,通过超越意识和幽暗意识正反两面辨析儒家文化传统的合理与不足。
5、《法律哲学》(戈尔丁 著)
推荐理由:
法律哲学是哲学在法律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如同科学哲学、政治哲学等领域一样,是一门对于社会现象或者学术领域的基础信念进行反思的学问。在不同的场合或者学术脉络之下,法律哲学(法哲学)又被称为“法理学”、“法理论”、甚至“基础法学”,不过这些名词的指涉原本不尽相同,但在许多时候他们都被用来代表法律哲学。
刘高勇老师:
1、《法律与宗教》(伯尔曼
著)
推荐理由:法律不仅是社会功利问题,而且也是、且主要是生活的目的和终极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关系到人的全部生命,即不仅关系到他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关系到他的情感和信念。《法律与宗教》这本书能帮我们理解上述观点,虽然也许是有点模糊的。
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
著)
推荐理由:是一本和历史有关的书,也是一本与法律有关的书,更是一本与中国人的过去与现在的规则——秩序特性的书。
3、《古代法》(梅因
著)
推荐理由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扼要地说明反映于“古代法”中的人类最早的某些观念,并指出这些观念同现代思想的关系。如果没有像罗马法那样的一套法律,本文中企图进行的研究,多数将不能有丝毫希望达到有用的结果。
4、《契约的死亡》(格兰特·吉尔莫)
推荐理由:从“身份到契约”是什么意思?现代社会会出现“从契约到身份”的回归吗?相信这两本书的比较阅读会让你略有所思。
余真老师: 1.《天朝的崩溃》(茅海建
著)
推荐理由:
历史类,以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看待清朝的灭亡
2.《谋杀中国经济的文化魔咒》(郎咸平
著)
推荐理由:
以一个在国外久居的华人的眼光看中国文化
3.《产业链阴谋3新帝国主义并购中国企业的真相》(郎咸平
推荐理由:
如何看待外国企业与中国经济的关系
4.《乡土中国》(费孝通 著)
推荐理由:
如何理解中国的文化根源
5.《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朱苏力
著)
推荐理由:
法与社会无法分开
著)
6.《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朱苏力
著)
推荐理由:
用平实通俗的语言和例子解说制度的形成
7.《法律人的思维方式》(陈瑞华 著)
推荐理由:
用平实通俗的语言和例子解说制度的形成
8.《老爸老妈去旅行》(张鹰、杨钧
著)
推荐理由:
这本书告诉我们,如果你没有钱、不懂英文,没有关系,你都可以欧洲自助游。但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勇敢的探寻世界。
第五篇:法学专业必看书目
法律人必看的十本经典著作
1、《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林达
岳运生
一本美籍华人写的关于美国社会的故事性书籍,让人感觉在美国,法律就是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日常的存在。在这本书里,作者以独特又敏锐的洞察力,结合血肉丰满的生动案例,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全面、细致、客观的展示了一幅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尤其是司法制度的精美画卷,矫正了一些人们从看电影大片中产生的想当然的常识性的错误,令人获益匪浅。
2、《政法笔记》——冯象
本书可以说是冯象的“案例”随笔是旨在提供一种真正的“普法文章”。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政法”的各方面。《政法笔记》所做的即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特定社会控制方式——法治——的追究与批判。
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苏力
朱苏力的著作,往往从身边日常惯见的“俗话、俗语或俗事”出发,分析出令人惊叹的学术意义来。本书亦是如此,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点、看法或认为想当然的东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尽管有时候我们不一定同意苏力的观点,但是他对问题的态度、对观点的论证过程、特别是他独特的叙述方式足以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感觉到知识的愉悦。、《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在传统与变革之争中,人们往往以外在的现象为准则判断优劣,而忽视其本质根源。在对西方法律的移植过程中,人们也往往只由于看到西方法制下的繁荣,而没有看到他们的本土资源。从而使我们开始彷徨,于是我们开始反思,然而大多反思的结果是“把‘现代法制’看作一个有待于明天实现的理想,而把本土情境视为存在于今天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从而我们面临的便是理想的不能实现和现实的不甘妥协之间的两难困境”赵晓力言。正是在此背景下,苏力用一种新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困境以期寻求最佳答案。
5、《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一书并非纯粹性的学术著作,而是美国大学法学 院的法理学教材,这对我们了解西方法理学、西方的法学教育、西方的教材撰写 编排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因此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其意义要比纯粹性学术著作 更大,是能启发法学思维的一本好书。
6、《正义论》——罗尔斯 正义论是一部学术内容丰富、思辨难度颇大的著作。它集罗尔斯思想之大成,把罗尔斯十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中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条理一贯的体系──即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现行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它不仅反映了西方学术界20年来争论的主要问题,而且深刻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内在矛盾。为读者思考正义问题提供了极好的文献。
7、《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本书虽囿于时代的限制,在思想上有其局限性,但在西方的法学著作中,可称之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百科全书,也是西方法学最早的古典名著。孟德斯鸠与其以前的法律学者主要满足于对法律条文的解释不一样,他力图从法律以外,从历史、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去研究法的精神,从社会的进步去探求这种精神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一般规律,并从法律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探求法律的精神实质,也即探求法律的最高境界。
8《乡土中国》》——费孝通
这本书虽然是社会学入门级读物,却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乡土浓浓的气息,没有了让人忘而却步的拗口难懂的理论术语,读后确有万条万缕了然在胸的豁然开朗感。
9《论犯罪与刑罚》——贝卡利亚
《论犯罪与刑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犯罪与刑罚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也是一部震动了全世界的经典之作。该书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认的三大刑法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化原则,并且呼吁废除刑讯和死刑,实行无罪推定。
10《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梁治平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论文集。作者追随法儒孟德斯,而力图推陈出新,以“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的原则,以奠定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础。这些文章曾经以其锐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风而引人瞩目,不但令众多外行一窥法理堂奥,因得以亲近法律,同时也使法律学子领略了法律写作的另一种样式,耳目为之一新。
岳运生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律师 协会规章制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社会与 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联谊会副主席、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 员会法律咨询专家。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
[点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
[点介] 作为一本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的通俗读本,该书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学天地,更重要的是,该书在开辟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上,特别在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上,有着相当的帮助。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注意训练的能力,它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3.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江村经济》]
[点介] 今天我们离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
4.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点介] 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奋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
[点介]这是一本清醒的书、理性的书、幽默的书和智慧的书。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作为法律人,也许此书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是:缺乏对“沉默大多数”的关怀、缺乏某种“精神家园”的法律,是没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记住:王小波的小说,特别是《黄金时代》,读起来更加让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
[点介] 我们缺乏的正是一个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是一个有着幸福与苦难、欢笑与泪水的世界。学习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丧失一颗童心。对于那些没有读过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诉你们:走进这个世界吧,现在还来得及,它会使你们获得更健全一些。
7.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点介]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8.冯向:《木腿正义》
[点介] 我相信此书对于专事法律的同仁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启迪案本。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学科的优势,游仞于法律和社会之间。对法律个案层层剥离,既立意深远,又视界宽广,不失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9.梁治平:《法辩》[《新波斯人信札》、《书斋与社会之间》]
[点介] 这里面主要汇集了梁先生于1980年代中后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文化”的个案实践和言说。辩异、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贯一气。对年轻学生来说,读此书还可以学到如何读书、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方法。《新》一书亦是早期和另外几个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书斋》一书是作者的文化随笔,写得轻松随意,也更见功力。
1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点介] 作者对历史的厚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都显示出其“史实”与“史识”的完美结合。文笔老辣,一气呵成。其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揭示、规则与生活状态的运作的阐说,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此书不可不读。
1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社会科学方法论》]
[点介] 作者对学术、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实在可以廓清我们的许多认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少虔诚和信念的时代,这影响着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们竟不知道从事的职业除了谋生以外还有什么意义。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12.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点介] 用“讲故事”的方法写的社会学著作。直面“移民”中国家和人民的权力运作,从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戏,又不乏对平民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开辟和创新上,本书对沾沾自喜的法学中人来说,都是一记棒喝和警醒。
13.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
[点介] 对于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的学习者(在此包括法学)来说,对社会科学本身的性质及走向得有一个比较自觉的(虽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书在这方面是极具挑战力的。它研究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建构;对社会科学的分工的质疑;从事社会科学的学术立场何在等问题。本书短短七万言,薄薄小册子,但却比那些动辄数十万、百万言的著作要有价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
[点介] 学法之人,当对法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的途径。不宁唯是,当我们对自己身处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检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对这个法律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此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15.梅因:《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点介] 历史法学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书亦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图:《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
[点介] 本书是苏格拉底审判与处刑的三篇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对待神、知识、伦理、法律、死亡等的态度如何。读者从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垃底到底是怎样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问题。在对话和诘问中教给你智慧,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收益。大学二年级可读书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选》
[点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穿透力相信会让每一个读者发凉。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任何形容的言辞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宝贵的东西,失去以后,我们又将面对何种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关法律的经典著述,是开启我们认识法律和现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门。
18.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法学初步》、《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
[点介] 该书主要是对二十世纪英美法律理论的批判性的解读,和一般的国人写的介绍性的读物不同。该书对其认为是重要的理论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剖析。用语平实、例证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对法律的视角: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
19.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
[点介] 这本书对法学自身的一些范畴的分析是谨严的,是中国法学规范化的和体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许多概念和“权利-义务”模式对当下的法理学教材有很深的影响。就“学术”的标准看,本书虽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种建构的色彩,但从整体来看,仍是中国法学类的一本可供批判的优秀著作。
20.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
[点介] 一本“保守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的“激进”之作。作者的立场自不待言,其用语的鲜明甚至“鼓动”,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学术的味道。自由主义实际上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不了解自由主义的广大学生来说,“自由”的各种思潮实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书提供的是一种积极的进路,我们还应该有一种更全面和冷静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点介] 他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炼精当。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发现法律”,还应该是“创造法律”。他把创新和限制融贯一炉。他的热情和理智凸现出法律职业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为学者和法官的睿智与节制,使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22.王铭铭、王斯福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点介] 本书聚集了一些法学和社会学的学者的研究。学者们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判断与描述,以及对其中的秩序状况的把握与解释,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法学来讲,本书的研究取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遗憾的是如今再没见后续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学术气势。这是一本好书,也是我们借此反思中国的学术传统如何营造的一本书。
2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点介]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2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点介] 本书与前一本书气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见,充分展现了他横溢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值得我们进行长久的反思。关于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律建设,仍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25.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
[点介] 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辩异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的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点介] 和前一本书一样,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点介] 分析法学的代表著作。作者对语言与法律的关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讨论了一系列当代法学的重要概念,对二十世纪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学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的翻译稍微有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可读的。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议大家都多关注本书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点介] 是分析法学的经典文献。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奥斯丁恪守“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分离,试图把法律当成一种真正的科学。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分析法学。在今天,分析法学的初衷(法律的独立)似乎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识形态化)。后书亦是分析法学代表作,但气质上与哈特的和奥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记住:分析法学者内部的差异也许比分析法学和其他学派的差异还大。所以,读一本书时,重要的是看其问题,而不是“标签”。
29.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自由的法》]
[点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书系统阐述的作者的权利观。是当今研究权利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等的分析对我们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怎样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利?这始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30.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点介] 在比较法里,这是本简洁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关心的是决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内在的思想、观念等层面。易言之,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传统。从论述方式上,本书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问题,综合论述各个法系。
法学专业大学生必读经典书目推荐
2013年09月05日 18:43 点击:[2753]
------------------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
2.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3.刘瑜:《民主的细节》
这本书是众多学者推荐的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我一直喜欢读刘瑜的文字,她的生动是智慧的生动。在洞察力和解析能力的背后,是一个充满灵气和悟性的独立思想者。我总是读完一篇就在等着她的下一篇文章出来。
——林达
今日中国的公共讨沦常见一种病理化的倾向,总是困在“民主”、“自由”之类的名词面前,大而无当地浮游表层,夹缠不清,难以寸进。所以刘瑜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她替这些苍白的名词补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有专业学养的根基,又有平近亲和的故事。她的评论正是这时代最需要的营养剂。——梁文道
我喜欢刘瑜的评论,她讲求事实与论据,不轻易选择左中右的某一方立场,对群众和权力,少数与多数都保持警惕和观察,避免简单的是非判断,避免振臂一呼的冲动,避免智力上的懒惰。有这样的理性,才有负责任的时评。
——柴静
4.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二》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5.王铭铭、王斯福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本书聚集了一些法学和社会学学者的研究。学者们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判断与描述,以及对其中的秩序状况的把握与解释,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法学来讲,本书的研究取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遗憾的是,如今再没见后续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学术气势。这是一本好书,也是我们借此反思如何营造中国学术传统的一本书。
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
7.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见,充分展现了他横溢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值得我们进行长久的反思。关于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仍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8.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辩异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
9.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法史研究上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
10.江山:《中国法理念》
作者在中国法学界是独树一帜的。他很幸运,没有受什么现代西方产业化学术体制的“污染”,因此,他对中国法的现实和理想的解读必然是浸淫着真正的中国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观是我们这些着眼于“现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备的。这是一本难得的称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国人写的书。
1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在中国影响颇大的综合法学著作。书的前半部分简要介绍了西方法思想的历史,后半部分论说了作者认为重要的一些法理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法为立场的综合法学观。该书的价值之一是它对中国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法理学的影响。
12.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
作者的治学进路和思考进路都深深体现了某种宏大和理性的情怀。书中对当代西方法理学说和域外(特别是日本)法治经验的绍介,都无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关切。该书论证严谨,学术色彩浓厚。
13.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
作为一本教科书式的著作,本书涉及了当代法律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富于启发而又不乏生动;重在训练思维而又无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说,此书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法律殿堂。
14.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最具备学术意识的一本书。作者以自己的学术实践做到自我的总结、批判和反省。如果我们的学术都能建立在这样的一步步的积累和批判的基础之上,相信这才是中国学术的真正希望。
15.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
一本“保守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的“激进”之作。作者的立场自不待言,其用语的鲜明甚至“鼓动”,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学术的味道。自由主义实际上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不了解自由主义的广大学生来说,“自由”的各种思潮实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书提供的是一种积极的进路,我们还应该有一种更全面和冷静的思考。
16.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本书系统阐述的作者的权利观。是当今研究权利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等的分析对我们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怎样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利?这始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17.罗尔斯:《正义论》
本书被誉为是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书涉及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诸领域,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理论预设为前提,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并论述了正义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公平与差别原则。也是自由主义的重要著作。
18.德肖维茨:《致年轻律师的信》
艾伦·德肖维茨,律师、法学教授、作家。28岁即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学教授。成功代理过许多重大案件,包括辛普森案、泰森案、五大楼秘密文件案、克林顿总统弹劾案和美国总统大选案等著名案件,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辩护律师”。这本书凝聚了作者执教哈佛和律师执业37年间的人生阅历和心得,提炼出37条忠告,内容涉及人生悟、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做人原则、职业规划及建议等多个方面。既充满哲理,又发人深醒。希望这样一本观点独特、精华浓缩的小书,能够给站在人生岔路口的年轻律师以及法学院学生一些帮助。
A:引介性书目(导入法律之门,调动学习兴趣,培养法学素养的法学书目推介)外国部分:
1、[美]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刘昕、胡凝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美]博西格诺等著,邓子滨译:《法律之门》,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部分:
4、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B:基础性书目(掌握法学范畴,通晓法史演进,探究法的价值的法学书目推介)外国部分:
6、[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8、[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10、[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中国部分:
11、谢晖:《法学范畴的矛盾辨思》,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C:拓展性书目(明晰分权学说,把握法治理论,关注当下问题的法学书目推介)外国部分:
1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3、[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版。
14、[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中国部分:
1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谢晖:《法治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年版。D:部门法经典书目推介:
17、[意]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18、周枬:《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E:法典推介
19、《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民法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0、《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来源:民事审判参考公众号。
以下是我北大同学向我推荐的书,是由他们学校法学院教授推荐的.希望能对你有帮助,你可以自己选择的看,都有点评的.
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
[点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
[点介] 作为一本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的通俗读本,该书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学天地,更重要的是,该书在开辟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上,特别在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上,有着相当的帮助。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注意训练的能力,它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3.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江村经济》]
[点介] 今天我们离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
4.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点介] 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奋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
[点介]这是一本清醒的书、理性的书、幽默的书和智慧的书。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作为法律人,也许此书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是:缺乏对“沉默大多数”的关怀、缺乏某种“精神家园”的法律,是没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记住:王小波的小说,特别是《黄金时代》,读起来更加让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
[点介] 我们缺乏的正是一个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是一个有着幸福与苦难、欢笑与泪水的世界。学习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丧失一颗童心。对于那些没有读过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诉你们:走进这个世界吧,现在还来得及,它会使你们获得更健全一些。
7.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点介]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8.冯向:《木腿正义》
[点介] 我相信此书对于专事法律的同仁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启迪案本。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学科的优势,游仞于法律和社会之间。对法律个案层层剥离,既立意深远,又视界宽广,不失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9.梁治平:《法辩》[《新波斯人信札》、《书斋与社会之间》]
[点介] 这里面主要汇集了梁先生于1980年代中后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文化”的个案实践和言说。辩异、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贯一气。对年轻学生来说,读此书还可以学到如何读书、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方法。《新》一书亦是早期和另外几个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书斋》一书是作者的文化随笔,写得轻松随意,也更见功力。
1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点介] 作者对历史的厚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都显示出其“史实”与“史识”的完美结合。文笔老辣,一气呵成。其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揭示、规则与生活状态的运作的阐说,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此书不可不读。
1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社会科学方法论》]
[点介] 作者对学术、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实在可以廓清我们的许多认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少虔诚和信念的时代,这影响着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们竟不知道从事的职业除了谋生以外还有什么意义。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12.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点介] 用“讲故事”的方法写的社会学著作。直面“移民”中国家和人民的权力运作,从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戏,又不乏对平民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开辟和创新上,本书对沾沾自喜的法学中人来说,都是一记棒喝和警醒。
13.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
[点介] 对于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的学习者(在此包括法学)来说,对社会科学本身的性质及走向得有一个比较自觉的(虽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书在这方面是极具挑战力的。它研究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建构;对社会科学的分工的质疑;从事社会科学的学术立场何在等问题。本书短短七万言,薄薄小册子,但却比那些动辄数十万、百万言的著作要有价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
[点介] 学法之人,当对法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的途径。不宁唯是,当我们对自己身处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检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对这个法律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此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15.梅因:《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点介] 历史法学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书亦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图:《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
[点介] 本书是苏格拉底审判与处刑的三篇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对待神、知识、伦理、法律、死亡等的态度如何。读者从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垃底到底是怎样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问题。在对话和诘问中教给你智慧,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收益。
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选》
[点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穿透力相信会让每一个读者发凉。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任何形容的言辞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宝贵的东西,失去以后,我们又将面对何种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关法律的经典著述,是开启我们认识法律和现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门。
18.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法学初步》、《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
[点介] 该书主要是对二十世纪英美法律理论的批判性的解读,和一般的国人写的介绍性的读物不同。该书对其认为是重要的理论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剖析。用语平实、例证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对法律的视角: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
19.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
[点介] 这本书对法学自身的一些范畴的分析是谨严的,是中国法学规范化的和体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许多概念和“权利-义务”模式对当下的法理学教材有很深的影响。就“学术”的标准看,本书虽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种建构的色彩,但从整体来看,仍是中国法学类的一本可供批判的优秀著作。
20.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
[点介] 一本“保守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的“激进”之作。作者的立场自不待言,其用语的鲜明甚至“鼓动”,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学术的味道。自由主义实际上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不了解自由主义的广大学生来说,“自由”的各种思潮实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书提供的是一种积极的进路,我们还应该有一种更全面和冷静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点介] 他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炼精当。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发现法律”,还应该是“创造法律”。他把创新和限制融贯一炉。他的热情和理智凸现出法律职业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为学者和法官的睿智与节制,使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22.王铭铭、王斯福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点介] 本书聚集了一些法学和社会学的学者的研究。学者们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判断与描述,以及对其中的秩序状况的把握与解释,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法学来讲,本书的研究取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遗憾的是如今再没见后续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学术气势。这是一本好书,也是我们借此反思中国的学术传统如何营造的一本书。
2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点介]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
2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点介] 本书与前一本书气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见,充分展现了他横溢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值得我们进行长久的反思。关于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律建设,仍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25.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
[点介] 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辩异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的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点介] 和前一本书一样,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点介] 分析法学的代表著作。作者对语言与法律的关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讨论了一系列当代法学的重要概念,对二十世纪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学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的翻译稍微有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可读的。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议大家都多关注本书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点介] 是分析法学的经典文献。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奥斯丁恪守“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分离,试图把法律当成一种真正的科学。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分析法学。在今天,分析法学的初衷(法律的独立)似乎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识形态化)。后书亦是分析法学代表作,但气质上与哈特的和奥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记住:分析法学者内部的差异也许比分析法学和其他学派的差异还大。所以,读一本书时,重要的是看其问题,而不是“标签”。
29.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自由的法》]
[点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书系统阐述的作者的权利观。是当今研究权利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等的分析对我们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怎样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利?这始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30.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点介] 在比较法里,这是本简洁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关心的是决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内在的思想、观念等层面。易言之,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传统。从论述方式上,本书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问题,综合论述各个法系。
31.江山:《中国法理念》
[点介] 作者在中国法学界是独树一帜的。他很幸运,没有受什么现代西方产业化学术体制的“污染”,因此,他对中国法的现实和理想的解读必然是浸淫着真正的中国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观是我们这些着眼于“现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备的。这是一本难得的称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国人写的书。
3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点介] 在中国影响颇大的综合法学著作。书的前半部分简要介绍了西方法思想的历史,后半部分论说了作者认为重要的一些法理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法为立场的综合法学观。该书的价值之一也许是它对中国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法理学的影响。从学术史和语言翻译史的角度,对本书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
究.
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33.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点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种写法。以“问题史”代替“英雄谱”,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识社会学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学功力和看问题的敏锐,使得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比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饮。从的翻译上看,在翻译界“伪劣产品”漫天的今天,本书是难得的优秀和杂实的本子。
34.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
[点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探索了社会学的七位大家孟德斯鸠、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涂尔干、帕累托和韦伯的思想。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富于魅力的社会思想家,他不仅要努力把握这些社会学家的基本思想,也不忘记这些社会思想与哲学观念及政治思想的内在关联。
35.罗素:《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
[点介] 哲学史方面的著作是太多了,但这本是经受时间的洗礼的。罗素先生在书中显现出一种从容幽雅的气质,并时时不忘对某个哲学家调侃上几句。我想,这样的气度是“沉重有余,深度不足”的国人所欠缺的。本书写法和体系上是属于正统的,也是非常实在的。
3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点介] 作者本来还有一本更全面的《中国哲学史》。这本最初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但从另外一个层面看,本书读起来更为精当。这可当作一本入门的书,但同时又可以常读常新。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生境界的看法,对我们也是大有启示的。
3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
[点介] 作者的治学进路和思考进路都深深体现了某种宏大和理性的情怀。书中对当代西方法理学说和域外(特别是日本)法治经验的绍介,都无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关切。该书论证谨言,学术色彩浓。
38.梁启超:《梁启超法学文集》
[点介] 作为法学家的梁启超对中国法学的开创性贡献理应为青年学生所了解和认识。梁启超涉猎广泛,思想敏捷,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实践有深切的体验。其行文恣肆汪洋,论辩雄浑有力。至于其理论和实践中实际存在的裂痕,诸位在读该书时须具有同情的理解,从而正确认识:一个人的贡献之大小,一定要与所处的时代结合考察。
39.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
[点介] 这本书的块头是大了一点。不过,作为一本教科书式的著作,本书涉及了当代法律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富于启发而又不乏生动;重在训练思维而又无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说,此书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这是我对该书的总的评价。和国内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优劣自判,不必多言。
40.刘小枫:《沉重的肉身》[《拯救与逍遥》、《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点介] 对现代性伦理的一种新的解读。弘扬个体主义的伦理叙事观。顺着刘小枫的指引,我们会进入一个有些神秘、有些飘渺、但又无比真实的世界。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的道德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我们的怎样去把握生命?我们又如何看待艺术与人生?读完此书,在慨叹之余,你一定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41.涂尔干:《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点介] 作者乃与马克思、韦伯齐名的社会学思想大家。本书是作者确立自己思想理路的开山之作。书中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社会分化与整和”等重要概念,对“机械团结”、“有机团结”、“压制性制裁”、“恢复性制裁”等二元划分及历史规律进行了探讨。
42.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点介] 本书志在阐明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使得诠释学从认识论和本体论转向了方法论。该书认为:理解和解释依赖与主体的前见所构成的视域和当下视域的融合。该书在思想上具有的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学习法律的人来说,能够为“解释学”作出的贡献当在“应用”方面,而这恰是当今我们在研究法律解释和法律方法问题时要注意的。
43.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具体法治》、《法边馀墨》]
[点介] 该书体现了作者进入司法研究以来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风格独特,思想敏锐,并善于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论和中国司法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作者在收入几篇重要的长篇论文之外,还收入了许多短小机智、曾经有广泛影响的篇什。作为知识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积极推动者的双重角色,作者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供分析的样本。后两本书同样敏锐和有趣,特别是后一本书,充满浓郁的人文修养,在我看来也许更值得一读。
45.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
[点介] 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我被作者“孤独的”气质和宗教的体验所吸引。也许我们会遗忘一切,但不能遗忘自己作为人本身的存在。作者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对生命的无奈和痛苦的洞察,让我们重新理解生命的幸与不幸。
46.罗尔斯:《正义论》
[点介] 本书被誉为是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书涉及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诸领域,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理论预设为前提,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并论述了正义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公平与差别原则。也是自由主义的重要著作。
47.帕斯卡:《思想录》
[点介] 这本书曾经伴随我度过许多个寂寞而无眠的夜晚。作者说: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作者还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作者说了很多的话,这些话是别人不可能说出来的。作者在捍卫人本身,这是一片真正的思想的海洋。
48.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
[点介] 该书对存在主义的主要问题和存在主义的主要人物克尔凯廓尔、尼采、海德格尔和萨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把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反理性主义的非理性思潮,详细阐明了存在主义的历史发展脉络。本书采用的叙述方式本身就是存在主义的,它会把你带入这一领域的浓厚的氛围当中。
49.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
[点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制度的世界里,对制度本身的考量就尤其值得关注。本书对制度经济学派作出了最新的概括与总结,并对制度的特性、制度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制度的演进、制度的结构等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制度”问题作为一个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值得开掘的地方还有很多,在理论上也是大有可为的。
50.萨拜因:《政治学说史》
[点介] 说实话,欲真正了解西方的法律思想史,还很难找到好的读物。但从政治思想史进入法律思想史,也是一条途径。在政治学说的介绍上,萨拜因的这本书是值得推荐的一本。和施特劳斯的同名著作相比较,本书更加平和与雍容。特别在论及社会主义的政治学说上,本书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
51.顾准:《顾准文集》
[点介] 有时候,我们真不好批判中国学者的有价值的书了。这本书对马列经典和古希腊政治制度的解读,实际上已经教会我们许多如何严谨治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面对真理的态度,独立思考的态度以及做人的风骨。中国需要在什么样的意义和条下,才能产生真正的思想呢?这是本书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沉重的思考。
52.昂格尔:《现代社会的法律》
[点介] 本书作者是批判法学的代表。本书虽然还不算作者在批判法学上的代表之作,但也可以看到作者的许多批判法学的立场和方法。本书从历史演变和社会转型的层面对法律的透视,为我们洞察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法治发展等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作者是反自由主义的法治的,但他对法治的解剖,比那些专事法治理论的人来说,实在要深刻得多。
53.吉尔兹:《地方性知识》
[点介] 也许我们对待知识的观念需要一些改变,也许我们真的正在历经某种相对和多元的过程。我们不得不对自身的处境从不同的方面做出解释。吉尔兹就是在这里作出了他的贡献。他从阐释人类学的原理出发,宏扬地方性知识,确立了“深度描写”的认知方式。
54.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利奥塔:《后现代状态》]
[点介] 后现代已经成为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是现代的批判和延续。本书对后现代的理论进行了比较客观和冷静的批判性介绍,着力分析了福柯、德勒兹、博德里拉、利奥塔等后现代的思想家,并探讨了一些后现代的困境和出路,有助于我们了解后现代的各种思潮。
55.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法律智慧警句集》
[点介] 作为一名新康德主义者,拉德布鲁赫的两元论思想对法律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注重人在法律世界中的价值和尊严,终其一生思考事实公正与现象公正、表面理性和客观理性。他把严肃的理论思考、虔诚的爱心和充满凝重与智慧的语言融贯在一起,为我们奉献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56.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经济与社会》、《经济、诸社会领域及其权利》、《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点介] 法律社会学是韦伯的社会理论大厦的一个部分。韦伯对于现代社会的困境的揭示体现在法律上便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矛盾。韦伯对法律职业本身的分析也同样富于洞见。在读韦伯的书时,一定要和他的其他社会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体悟韦伯的用心:如何通过理解法律更好地理解社会。
57.波斯纳:《法理学问题》[《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法律与文学》、《超越法律》、《性与理性》]
[点介] 波斯纳实用主义法律观的集中体现。对于我们的法理学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如何形成自己是法理学的问题意识,法理学应如何拓宽自己是问题视野;法理学的关注和现实社会中的法律是不是暌违不同的?本书中波斯纳对法律解释的观点,以及和他的法律经济学相比所表现出的联系与差别,都值得我们注意。
58.孔飞力:《叫魂》
[点介] 本书围绕1768年的“叫魂”的巫术大恐慌,分析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深刻挖掘其背后的政治和文化的意义,揭示对国家正统信仰的挑战和维护后面的各种权力的纠葛,展现皇权、官僚体制和司法体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带领读者完成了一次法律史的旅行。我对以“讲故事”来书写历史的方式总是很推崇。本书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堪称佳作。
59.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致命的自负》]
[点介] 作者以“无知观”为前提,认为在自然秩序和理性建构的秩序之外,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真正是秩序状态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继承和发展了进化论的理性主义观,强调一种以个人主义为内核的消极自由主义思想。
60.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点介] 本书以11至13世纪欧洲法律的发展为线索,向我们展现了教会法、封建法、庄园法、商法、城市法、王室法之间相互对立斗争的精彩场面,认为这些不同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本书积四十年的思考为一炉,采纳传统与革命的视角,试图在马克思和韦伯之外另劈坦途。从翻译上本书在国内法学界也是难得的优秀译本。本书不可不读。
61.约翰·赞恩:《法律的故事》 [简介] 法律是人类历史的缩微,“法律与我们同在”。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法律的历史竟是从蚂蚁的故事开始的。本书的叙事方式让人吃惊;本书的法律进化的历史观也许并不让人赞同,但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法律的命运和我们的命运竟是如此生死相连,法律中竟演绎了那么多的感人和震撼的故事等,却会让我们甚感欣慰和终身难忘。
62.福柯:《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知识考古学》、《性史》、《福柯访谈录》、《必须保卫社会》]
[简介] 这是福柯关于刑罚史的研究。和福柯的其他所有的“历史”研究一样,他意在对历史作全新的阅读。福柯说,刑罚风格的转变并不一定意味着文明的进步,而是一种统治的方式和权力技术的运用的改变。权力和身体、监狱和训诫的关系在福柯的视野里无一不是意味深长。监狱在创造罪犯;训诫是这个时代的精神,福柯在对我们既有的观念致命一击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思想从新复活。
63.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
[简介] 本书以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为个案,以“国家政权建设”和“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两个概念为中心,以文化和权力的关系为出发点,以对各种象征符号的评说为理路,探讨了现代化背景下的权力运作模式和传统的文化认同等问题。作者所运用的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
64.考夫曼、哈德默尔:《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
[简介] 本书在对当代法律哲学和法律理论的一些最前沿的问题进行介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一如作者所述,本书不是“教义学”的无批判式,而是哲学的反思和批判式的。把书中所论及的问题和其他英美法理学者的问题,以及我们所关注的法理学问题对照,我们的确会发现诸多有趣的学术差异,这种对比恰好是促进我们的法学的知识积累与更生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