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809下初中化学下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分析
2008-2009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分析
一、试卷特点
1、紧扣初中化学核心观念,最大限度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考试内容以初中化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为依托,覆盖初中化学重点概念和原理,重点物质,重要的化学用语,探究性试验和基本的计算技能,并将《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科学态度、观点、情感、方法和能力等目标渗透在试题的背景之中。注重联系实际,围绕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用语进行考查。既有利于初中教学夯实化学基础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考查学生化学知识,能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化学,体现了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兴趣。
2、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系到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强化了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导向。试题难度不是很大,仅对科学素养考查的初步探讨,但对化学学科改革的导向性非常明确。
二、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
学生在答题时,对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准确性等方面,错误较多。这表明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扎实,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平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做到稳扎稳打,通过强化识记、理解能力的培养、重复巩固等方式狠抓学生基础知识。
2、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探究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克服注重实验讲解,忽视实际操作;注重实验验证忽视实验探究;重视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描述等误区。教学中,在可行情况下,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教师在旁指导,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并进行验证,这样做,既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创新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让学生能用化学视角关注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在教学与复习时应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然后充分挖掘教材,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提升。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
4、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认真钻研《新课标标准》和《考试纲要》,教学时针对性就强,才能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5、进一步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在平常的教学中,面向全体,可以适当提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以保证优生“吃好”。在作业布置中对部分学生可以降低要求,做一些基础题目让他们能得到基本分,让他们对化学学科有信心,不轻易放弃这门课。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熊发福 指导教师:王绍云
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本科2006级
[摘 要]初中化学是整个中学阶段化学学科的启蒙教育,本文从5个方面探讨了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abstract]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is entire middle school stage-rization the discipline elementary education, how ability improves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ving been discussed from 5 aspect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process.[Keyword]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Teaching method;Quality of teaching
初中化学是整个中学阶段化学学科的启蒙教育。步入初三的学生,刚接触到这门学科,往往对实验怀有极大的兴趣。因此,依据教材内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具体操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确定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环节。脱离了教学内容的课堂,又何谈提高教学质量呢?其实教学内容对教师本身来说,并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师的备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备课除了备教材、备教法,最重要就是备学生。只有备好了课,才能在课堂上对教材教法运用自如,应对学生才能得心应手。
2教学方法设计
2.1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能力提高的更快。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达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2.2妥善处理教学细节
有好的教法,教学细节处理不当,肯定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引导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使用教具,妥善处理教学细节,因此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细节以及处理方法。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认真备课是
提高45分钟效率的关键所在。另外老师讲课一定要条理清晰,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上的混乱,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会给学生带来不便。当然,一节课需要几课时完成,每课时内容怎么分配,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每节课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强求一律。所以备课是提高上课效率的关键所在。
2.3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通过学习,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常规的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将大部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由学生在课堂内完成。对上讲台做实验的学生,提出两条基本要求:(1)善于激发学习兴趣。(2)能初步阐明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这种办法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自觉的在课前认真预习、阅读教材,甚至有些学生还进行了模拟实验,以争取在课堂上能亲手为同学们演示实验。
2.4出题学习法是复习课的有效方法
出题学习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编写化学试卷来掌握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它转换了学生的角度,由被动变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兴趣
3.1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实验这一环节上,采取分层次教学,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即,在每次学生实验课前,先带着学习较好、实验技能强的一部分学生先做一次,目的是:(1)验证一下实验的准备情况。(2)从这些学生做实验中及时发现问题。(3)让他们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做“小先生”。这一部分学生实验通过了,再组织其他学生练习。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善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无兴趣的课绝对不会有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巧设疑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以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真理、净化情境的过程中去。富有启发性和想象力的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效的作用。使教学成为具有吸引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设疑,但设疑必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提出疑问:
(1)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思维兴趣,然后测定其反应前后的质量,以作对比,得出相等的结论,再设疑探究原因。
(2)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用原子、分子论解释,同时展示上述变化本质的多媒体图片,学生观看后回答出其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没有改变,所以质量也没有改变,即质量守恒。学生回答后启发诱导再设疑。
(3)如果某物质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那么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什么元
素?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再设疑。
(4)某化学反应为4X+5Y2==2A,A的化学式是什么?为什么?
这一连串的设疑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富有递进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思维状态,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在探索性的教学氛围中,从设疑到探索,再到问题的解决,在教师的精心策动之下,教学逐步进入高潮。在这种教学高潮中,学生时而疑惑不解,时而低头沉思,时而为问题的解决而兴奋,学生呈现出情绪轻松、思维紧张的最佳学习状态,建立兴趣小组,然后指导他们开展课外活动,或看实验录像或观察实验,或进行专题讲座,或参观调查或出《化学兴趣小报》,撰写小论文,搞些化学晚会等。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高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应是每位教师终身所要追求的目标。
4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学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1)预习方法指导。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教师可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带着问题听课。
(2)听课方法指导。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动脑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加以整理以便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3)复习方法指导。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到后来可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越来越长。
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也将受益终身。5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个别差异是可以改变的,不应回避,只要教师采取有效手段,差生是可以转变的。差生转变,关键在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分析、思考差生学习差的原因。因为差生学习困难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多种原因集中到一点,即他们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失败后,随着失败的积累、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改变,逐步形成这些学生失败者的心态,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对重要的概念、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等,要学生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或者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以加深理解和记忆。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得好:“如果教师能用教20%至25%的优秀生的办法对待其他学生,这个问题就会解决了”。
总之,从初中化学的要求来看,初中化学的教育内容应该是最低限度的、为适
应社会需要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它的内容跟以学科为中心和单纯以升学为目标的学术主义的教材不同,它的内容也是科学的、有序的,但不追求逻辑严密和系统完整,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了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俊明、倪志刚.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陈大伟.校本研究面对面[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
[3] 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 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第三篇:浅谈怎样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浅谈怎样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学科;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心的一门综合学科;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实践性、运用性较强的学科。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肩负历史的重任。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我所在地区的教学环境对我们的化学教学作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教师的自我学习
教材是我们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学习与探讨的一个根本性依据,之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在课前或岗前对所任教的这一门课程进行认真的学习,同时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由于我们所教学的化学课是一门科学性、生活性、环境性较强的课程,那么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就要求全面、广泛。不论是在科技上,还是在生活与环境上,我们都应该了解一些必要的知识,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就像电影明星一样,要怎样把它演得酣畅淋漓,没有一点儿瑕疵,让学生入迷、入戏,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因此我们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就应该加强学习,参与各种课改教研,多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探讨,这样就会取长补短,从而成为一名业务过硬的专业教师。
二、以实验为基础、以课本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三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
1.重视实验教学
(1)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组织好学生集体实验,培养好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比如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时,我在平行班中进行了对比教学,一个班级在新课时做实验,先让学生亲自做镁、铝分别与盐酸反应,然后对比反应的现象、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其原因,虽然纪律是乱了一些,但学生的兴趣高涨,在每位同学的参与下很自然的比较出镁和铝金属性的强弱,并总结出金属性强弱的判定方法,过后学生对实验的现象都能记忆犹新。对照班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边演示实验一边讲解,但学生兴趣明显减弱,过后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分析多数同学都只能靠死记硬背,很难回想起当时的实验现象来。
(2)给学生课外实验作业和化学课外活动,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探究、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从更宽、更广的角度去认识化学
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如果能在课前布置下去,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家用“冰袋”的制作、“检验发酵粉加水或加热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白纸显字”、“酸雨的检验”、“吹气生火”、“指纹检验”等。将它们从课后做改为课前实验,在学生不知到其原理的情况下去讨论、探究,不仅为课堂提供更好的实验素材,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强其学习能力。
2.在课外培养学生的讨论探究、创新实践能力
(1)以教材为中心主题,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在课前都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理解,把一些基本的问题自己解决好,有利于在课堂上的教与学,有利于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教师对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知识化、完整化。例如,在讲氧气的性质的时候,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一些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不同?②为什么在做硫和铁燃烧时,要在集气瓶底部放水或铺细沙?③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产生的是光,有的物质燃烧产生的又是火焰,还有的物质燃烧产生的是烟?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2)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制取”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后,使学生认识到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原理、原料、装置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运用上式的规律,组织讨论下列问题:
①二氧化碳的制取原料:为什么选用稀盐酸而不选用稀硫酸?为什么选用稀盐酸而不选用浓盐酸?为什么选用碳酸钙而不选用碳酸钠?
②制取的装置又该如何选择?
③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怎样?
④用什么方法检验二氧化碳和用什么方法对其验满?
通过讨论,增强了对二氧化碳制备、检验的联系,活跃了思维,变静态为动态,同时也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和进取心,从而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至于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
三、将化学与生活、环境、科学发展等结合学习
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化学。例如,在生活、生产、工业等方面很多有用之处都是化学的结晶,不过在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让学生明白了化学的利与弊,才能激起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和深不可测的好奇心,正确运用化学。
四、因材施教,适量检测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教师及时作反思和改进不好的教学方法
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就不考试。素质教育是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代表不对学生进行检测,适时度量地对学生进行一些考核其实也是对我们教师进行测评。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检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哪些还没有做到,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让学生觉得满意的教师。
总而言之,要搞好中学化学教学是新时期一项比较艰巨的历史使命,它将会影响一个学生的成长,推动社会的进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我们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就有责任来负起这个重担,去努力学知识,认真搞教学。从理论到实验,从书本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从现在到未来心系祖国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再读教材,获益匪浅。在大学时代,看惯了逻辑紧密,层层递进的专业书,那时看教材,只觉得教材牵涉面广,知识散乱。现在看来,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抽象的化学现象与反应受限于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所以教材需要将知识浅显化,螺旋式进行学习。但是不论是在解决真实情景问题还是在书面解题,都要求学生对知识具有整合总结能力,这正是我们的中学生欠缺的能力,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传授的能力——如何自己学习,如何让书本散点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整体构架上,初中化学教材形散而神不散,它始终围绕“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事实到理论,从理论再到事实”两条主脉络纵横向,全方位的展开教学的。
1、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还把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改革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在处理化学理论性知识与具体事实性知识间的关系时,基于初中生学习现状,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概念理论的学习建立在具体的事实和情景基础之上,同时通过概念理论的学习又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深刻理解。
在内容安排上,新教材力求选择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主要突出了以下四方面:
1.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
(1)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之一,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选择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是确定教科书内容的关键。
知识不仅包含事实性知识,而且包含程序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方法。掌握事实性知识是基础,而掌握方法是条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对能力而言,知识同样也是基础,无知者必无能,这是一般的道理。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掌握基础知识是不矛盾的。
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不应该将知识的位置无限地提高,但也不能放弃基础知识。教科书中基础知识的确定,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及作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基础知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化学事实和概念、化学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化学的发展 化学与实际。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
基本粒子----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本教科书在选择内容时,优先确定这些化学基本观念,以此为核心选择那些能形成和体现这些基本观念的具体知识内容,并在每一单元中都突出基本观念的主导地位,引到学生将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与基本观念的形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
(2)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知识经济显现优势、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 21 世纪的中心学科。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2、选择的内容具有弹性和拓展性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发晨要求,在内容的选择上进行弹性化设计,适当拓展内容。教科书安排了“资料”、“化学.技术.社会”、“调查与研究”等,并在一些课题后安排了“拓展性课题”。
3、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教材内容的选择不回避微观,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尽可能将宏观与微观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教科书力图通过形象化的微粒模型、拟人的卡通画等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说,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是本教科书在内容选择和呈现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4、加强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教育
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对于核心的基本概念知识从教材抽离出来,做出知识概念的学科价值抽离,再结合教材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这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也有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初中化学案例分析
化学《常见的碱》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的: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由探究实验知道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准备:
1、(实验10—6)、(10—7)、活动与探究
2、补充实验
3、提前一天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新鲜的鸡爪。
教学过程
老师: 同学们,你们好!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碱吗?
学生: 有熟石灰,有草木灰,有氢氧化钠…… 板书:
二、几种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演示: {实验10—6},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互相交流。
(学生很注意看并在互相交谈议论)
课件展示:(课本中的表格——填写现象与分析);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填写 板书:
1、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同时放热,易潮解(密封保存)。
展示: 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的鸡爪和一只新鲜的鸡爪。
学生: 唉哟!(惊讶)
老师: 由此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回答:有很强的腐蚀性。
老师: 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 使用时要小心,戴上手套。
老师: 因为它有强的腐蚀性,皮肤触上就像火烧一样,所以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板书:
2、特性:强的腐蚀性
3、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提问: 如果不小心,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学生:用水冲洗。
设问: 氢氧化钠有以上的性质,但它有那些用途? 课件展示: 氢氧化钠的用途(略)
提问: 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常见的碱?
学生: 熟石灰。
板书:(2)氢氧化钙{Ca(OH)2}
演示:{实验10—7}学生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归纳出氢氧化钙的一些性质与用途。
板书:
1、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2、特性:有腐蚀性。
3、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制备:CaO+H2O=Ca(OH)2(放出大量热)生石灰 熟石灰
4、用途:
提问:常见的碱还有哪些?这些碱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3)碱的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 活动与探究(1)、(2)、(3)
老师巡堂指导,引导学生回忆、归纳、类推,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
(学生以小组做实验、议论、归纳。)
老师: 都做好了吗?(教师一一地检查各小组)
老师:谁来说说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一学生: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另一学生: 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另一学生: 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
板书:(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a(OH)2+CO2=CaCO3↓+H2O
2NaOH+CO2=Na2CO3+H2O(密封保存,以防变质)
演示: 补充实验(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教师小结。板书:(3)碱与酸的反应
NaOH+HCl=NaCl+H2O
(4)碱溶液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
4蓝色沉淀
老师总结: 指出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俗称、和碱具有的相似的化学性质,强调使用碱液时要十分小心。
课件展示练习:
1、有两瓶溶液,一瓶是石灰水,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如何用化学方法将它们鉴别?
2、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易潮解;B、氢氧化钙溶液有腐蚀性;
C、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D、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
3、下列物质长时间敞口放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会变质的是()。
4、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热量的是()。
A、生石灰;B、氢氧化钠固体;C、氢氧化钙。
案例分析: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本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常见的碱的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引入新课,诱人深入,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兴趣。
2、展示新鲜的鸡爪与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的鸡爪令学生惊讶,亲眼目睹氢氧化钠的腐蚀性之强烈,自然引入使用它该注意什么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密,一环扣一环,非常自然。
3、本课题的教学思路清晰,授课语言流利、简练,教态自然,板书工整,充满自信与熟练。对学生的回答能恰当地肯定、评价。
4、从总体上看,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采用多媒体,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我认为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教学效果比较好,基本上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新授课。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互动进行的很好。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气氛热烈,在教师面前学生没有顾虑、没有拘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二、本节课商榷之处:
1、演示实验10-
6、10-7与及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要是教师能光顾、深入到教室后面的同学,效果会更好些。
2、这一课中传统的授课方式比较明显,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教师讲的多了点儿,让学生动口的机会少了些。两个课件展示的练习以及归纳氢氧化钙的一些性质时均习惯地由老师与同学共同来完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的总结也全由教师来总结。如能由学生代表或全体来完成,效果会更好些。放开学生,他们去看、去想、去总结。这样老师会更轻松一些。这样更符合现代教学法——教师起着组织、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更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通过这一课后,我着重反复思考了以下几方面: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我的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归纳,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令学生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3、备学生很重要,我正在反复思考:到陌生的地方去参加优质课比赛,如何备学生。
化学《常见的碱》教学案例分析
2016—2017学
明水中学 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