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

时间:2019-05-12 23:0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

第一篇: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

一列举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四次战役?这些战役的经验教训对今天战争有何借鉴意义?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赤壁之战208年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淝水之战383年 东晋以少胜多 打败前秦

启示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能轻敌。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1)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2)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好好利用。

三 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1秦与匈奴以战为主

表现: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西汉与匈奴有战有和

(一)战的表现(1)汉武帝时、组织强大的骑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此后、匈奴无力

再与西汉对抗。(西汉国力强盛)

(二)“和”的表现:1汉元帝时、昭君出塞、汉匈和亲。

作用:边境安定了较长的时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以和为主、各民族友好相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 秦汉分别如何管理边疆地区?

1秦: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开发南疆,兴修灵渠。2 西汉:(1)汉武帝时、组织强大的骑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此后、匈奴无力

再与西汉对抗。(西汉国力强盛)

(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共同作用:安定了边疆局势,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五 说出秦汉三国时期,今新疆和台湾地区与内地联系的典型事例?感想?

(1)汉与新疆:a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

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新疆地

区经济的发展。

(2)三国与台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感想:自古以来,新疆和台湾地区就与大陆联系密切,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形式的独立和分裂行为都不得人心,必定失败。

六 三位改革家

1春秋初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作用: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战国后期的改革:商鞅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确立封建统治。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的改革家孝文帝。

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北魏的发展。

内容:a迁都洛阳;b社会生活方面: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C政治方面:用汉官制,律令;d学汉礼法,尊崇孔子。

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北魏的发展。(评价)这些改革的启示: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发展,能富国强兵。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七(1)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 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为确立 封建统治,发展 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3)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1、国家承认 土地私有 ,允许 自由买卖 ;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 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 军功 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 没有军功的旧贵族 的特权;

3、建立 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商鞅变法的意义和结果是什么?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逐步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封建国家。

5)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为什么?

答: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一场变法的成与败,主要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了,而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还是死。

八,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 答: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答 儒家学派创始人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在教育上有什么贡献?

答:他提出“ 仁”的学说,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教育贡献: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

九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_ 皇帝,中央政府 设 丞相、_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秦统一度量衡、货币,把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铜钱。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以小篆 为标准文字,后来推行 隶书。

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秦朝统一后,派将军 蒙恬 北伐匈奴,夺取河套 地区,并修筑了西起 临洮,东到辽东 的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十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对待儒家思想?

答:儒家提倡“仁”的学说,有利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发展,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

我们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十一,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 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十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 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1)政治上:接受 主父偃 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地方无力对抗中央。(2)在思想上,接受 董仲舒 的意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3文化上:汉武帝在长安 举办 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 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4军事上:大规模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

影响: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 政治、经济、军事 和思想 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十三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民勤本业”的表现?影响?

答:原因: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b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的原因).c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十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有哪几个政权曾统一黄河流域?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曹丕)(司马炎)(氐族苻坚)(鲜卑族)

十五 在对待儒学方面、秦皇汉武各持什么态度?有何表现?

答:秦始皇反对打击;汉武帝尊崇推行。

表现:秦--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共同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十六 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中国北方出现过那三次统一局面?

答:a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北方,后曹丕建立北魏.b.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曾统一黄河流域。C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十七材料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请回答:a这是鲁迅对哪部书的评价?从哪两方面评价了这部书?答:《史记》是史学著作的典范、又是优

秀的文学作品。

b该书的作者是谁?司马迁。

c记述了哪一时期的史事?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d从创作体例上看,该书有何贡献?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e对此人和此书作评价?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成为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十八近年来“东突”势力妄图将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请你结合西汉对西域加强联系和管理的史实,批驳东突的倒行逆施?

答:联系:a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的关系;b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c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以上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突”势力的分裂行为不得人心、必定失败。十九 比较汉初和汉元帝时的“和亲”政策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原因。

相同点:都是通过“和亲”政策与匈奴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不同点:汉初国力不足,避让匈奴采取“和亲”

汉元帝时、国力强盛,呼韩邪单于主动请求“和亲”

二十 战国、秦、西汉时期,我国思想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这种变化说明

了什么?

答: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采取法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的正统思想。特点:从“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到思想专制。

说明;思想界的变化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的,依据社会现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篇:七年级上历史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P38—39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1)国家承认土地么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州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P41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或钟鼎文”。P41

4、西击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5、西周毛公鼎内有铭文近五百字。

6、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7、《诗经》中记载了公无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8、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下了一颗慧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记载。

9、历法从夏朝开始,到商朝时逐渐完备,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以便安排家业生产。

10、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可以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病。P43

11、、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12、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2、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在思想上:提出“仁”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

在教育上:(1)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弟子三千;(2)“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4)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在文化上:晚年编订文化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3、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4、老子思想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6、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代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7、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8、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他提出“无为而治”。

9、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0、孙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的代表人物,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11、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1、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2、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3)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3、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2)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3)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5、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6、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P59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8、计算物品长短的器具叫度,测量物品容积的器具叫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叫衡。

9、秦的暴政表现:1:焚书坑儒,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陈胜自立为王。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P63

2、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3、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

4、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P64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1、西汉建立后采取的统治措施:(1)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2)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3)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P67

2、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3、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3)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4)军事上,汉武帝开发边疆,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大地区的管理;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5)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P68—69

4、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5、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朽,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6、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P69

7、东汉建立后,为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1、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P73

2、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

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4、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而且染色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中原地区生产的丝绸,不仅为国内各族人民喜爱,也为外国人叹服。

5、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汉代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P74

6、汉代有炒钢技术。从汉代长安武库遗址出土的兵器看,都是用钢材制成的。这种钢材的制作方法是中国发明的。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P77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P78—79

3、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P79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

3、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导宝办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敦煌-玉门关(或阳关)-沙漠-葱岭-中亚、西亚和欧洲

3、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从广东沿海的港口,沿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4、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中国古代对罗马的称呼)。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1、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P87

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3、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4、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1、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它起源于古印度,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3、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来批判迷信鬼神。P93

4、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P94

5、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1、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P102 2、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P103—104 3、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P105

4、孙权派将军卫温率1万多官兵乘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P108

2、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3、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5、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P11O 6、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2、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3、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4、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5、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6、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7、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P38—39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P57、P62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

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第三篇:2012历史复习上

2012---2013学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yu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

A.保留了猿的特点B.使用打制石器C.人工取火D.过群居生活

2.下列有关“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手脚已经分工②已经使用人工取火③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④过着群居生活()

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 3.被后代称作殷的朝代是()

A夏B商C西周D东周8.右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商朝文明也有很高成就()A.黄河流域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9.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商鞅变法B.更多使用铁农具

C.牛耕推广程度更高D.更加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20.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折。从史实来看()

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错误C.①正确②错误D.①错误②正确 7.中国人开始使用铁家具是在()

A.春秋B.战国C.西周D.夏朝

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7.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

14下列那部作品既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名著,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字著作()

A《论语》B《史记》C《诗经》D《离骚》

15、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2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①氐族②羌族③鲜卑族④匈奴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4、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是①魏②吴③西晋④东晋⑤南朝⑥北魏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2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完成统一 30.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观察右图你认为都江堰的作用最准确的说法是A.防洪、排水B.防洪、蓄水C.防洪、灌溉D.蓄水、防旱 2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A.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 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 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29、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2已经使用天然火,已经能够人取火。三 连线题。(10分)

三国茅庐淝水之战草木皆兵三国故事霸王别姬班超出使西域

长平之战战国时秦朝和赵国之间的战争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楚汉战争

A.揭竿而起()相传燧人氏用人工方法取火。C.朝秦暮楚()陈胜、吴广起义。

D.钻木取火()项羽与秦军巨鹿之战。

E.破釜沉舟()战国七雄为了个自利益时而“合纵”时而“连横”F.纸上谈兵()赵括只懂得军事理论,不会实际运用。

2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9分)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语 回答:(1)“书籍被烧残”指的是哪一朝代的什么事件?

秦始皇焚书

(2)请举出“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武、孙膑

(3)有人说,某一家的思想“既成就了秦朝,也葬送了秦朝”,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2分)

法家思想;秦国实行“法治”,建立了秦朝,并巩固了统治;秦的暴政又引发了农民战争,秦朝又被推翻。

④西汉时期“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又受到了一次严重打击,你认为是哪个事件?为什么?(2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独尊儒术”,对其他学派是严厉的打击

24、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

材料二 孝文帝的改革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主要有:第一,规定官吏俸禄,禁止贪污;第二,将国家掌握的荒地分配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第三,是迁都(洛阳)和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如讲汉话,穿汉服,与汉族联姻,学汉礼等。请回答:

(1)分别总结以上两次改革的作用或结果。(2分)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2)试分析以上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2分)

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第一,改革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第二,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第三,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

(3)阅读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想?(2分)

改革是强国之路;一切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必定会推动社会进步,对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⑶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于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4分)

立场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2分)。立场二:他的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弱和鲜卑族的消亡。(2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服装)。──摘自《魏书》 请回答:

(1)从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作用。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认识。

25、简要分析古代我国南方地区经初步开发的原因?并结合当地实际,举例说明现在的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

①南方战乱较少,有较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②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③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④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⑤南方政权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人口合理流动,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企业,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地区之间的资金、技术及其产品的交流,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推动作用。

28、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①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生活富庶了

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4分)③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30、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8分)

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8

分)

31、试简要分析公元3到6世纪,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深

刻的启示?(8分)

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1)封建国家的分裂,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2)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大融和。(3分)发展趋势是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2分)启示:(1)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她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2)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3分)

四、探究题

32、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用墨、儒、道、法、兵家的代表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9分)

墨家: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儒家: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

德水平,对学生进行感化、说教,不能体罚;让爱心充满班集体;人人诚实,言行一致;宽恕、容人。道家:自习课时间应留给学生。法家:建立班规,奖惩分明。兵家:了解其他学校、班级的管理方法、学习方法,以取长补短。

二、列举题:(10分)

1.列举我国古代四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名称和时间。(5分)

2.列举我国古代以今天洛阳为都城的朝代。(2.史海拾贝(11分,若1、2小题写出5个以上,可奖励1分。)

①你知道多少古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你最喜欢的是谁?从他身上你可以得到哪些启迪?(4分)

② 你知道多少三国时期历史故事?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4分)

③你知道多少我国古代使用过的货币?用文字或图形来表示都可以。(3分)

③圆形方孔钱刀形币铲形币彝鼻钱秦半两五铢钱等,只要写出或画出三种即可。

1.历史诊断(请指出下列历史描述的错误所在,并改正)(9分)①小红问:“小明,你最敬佩哪一个历史人物呢?”小明说:“我最敬佩蔡伦,因为他发明了纸,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诊断结果:②小红问:“小明,我想了解一下北魏的历史,我该看什么书呢?“小明拍拍胸脯答道:“那还不简单,看司马迁的《史记》不就行了吗”诊断结果:

例:公元前 651年,晋文公在葵丘举行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晋文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判断:错误(2分)理由:公元前 651年,在葵丘举行诸侯会盟的是齐桓公;或将晋文公改为齐桓公(2分)

21、秦朝的某一天,大臣将一份用楷书书写的奏章呈递给秦始皇,秦始皇批阅后便回寝宫就寝。判断:理由:

22、公元前209年,刘邦在大泽乡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贫苦农民起义。判断:理由:

23、220年,曹操在洛阳称帝,接受群臣的祝贺,非常高兴。判断:理由:

2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的鲜卑大臣们见面时,可能互相用汉语问好。判断:理由: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那时已有卜辞。【】(2)战国时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方面的措施。【】(4)《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改正:

五、探究题(15分):

2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2分)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2分)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3)顺应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7分)21.右图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示意图,请你填出其中所缺内容。(3分)

ABC

22.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灿烂辉煌的文明。写出它们的名称。(3分)

23.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其中有为下列人物图片找出他们各自的介绍语,写出他们的名字。(将正确选项字母填到横线上)(6分)

A.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B.东汉末年医学家,曾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C.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经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图1图2图

3图1是图2是图3是

五、各抒己见(共14分)

1、《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2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8分.他既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个暴君,功大于过者得2分。)

功:①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②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1分)。③统一车辆形制、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2分)。过:①焚书坑儒,摧残文化(1分)。②徭役繁重,赋税沉重(1分)。③刑法严酷,生活腐化(1分)。

(1)材料中的“汉武”指的是谁?(2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2)请用三个字概括“汉武”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3分)

(3)他在位时,曾派了谁两次出使西域?(2分)此后,开辟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通路,请问这条通路的名称是什么?(2分)

三、25、识图题(这是一些信息不全的名人证件,根据所给的信息你能猜出他们是谁?请将每个名人的姓名填在证件内的横线上。每个2分,共计8分。)

26、你知道多少古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4个以上)?你最喜欢的是谁?从他身上你可以得到什么

重要的启迪?(8分)

五、时空隧道:(本大题共20分)

28、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

1、我们首先来到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如果你现在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 记者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三个官员负责呢?”(6分)

①“秦始皇”答:我在中央设立了三个主要官职:丞相、太尉、御史大夫。(6分 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管理呢?”(4分)②“秦始皇”答: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4分 记者问:“请问您为巩固统一,在交通、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8分)③“秦始皇”答: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2、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又来到了西汉王朝,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一下汉武帝,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请你设计一个采访问题。(2分)问题:

问题一:请问汉武帝:您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上的统治?(2分)问题二:陛下,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的?(2分)问题三:尊敬的汉武帝,请问您又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2分)

二、成语归类(4分,每选对一个得0.5分):请将下列成语的代号填在相应的历史时期里(1)退避三舍(2)破釜沉舟(3)三顾茅庐(4)围魏救赵(5)约法三章(6)卧薪尝胆(7)纸上谈兵(8)项庄舞剑

31、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2、秦末汉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3、东汉末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

重点: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宰相制度,元朝行省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统治,五个盛世局面

1、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措施:

⑴隋朝①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创立科举制: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先河,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形成。影响:打破门第限制,便于统治者在全国选拔和笼络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对后世影响大,各朝都沿用。

⑵唐朝①沿用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

②完善科举制:常设科目明经科(考试内容:考四书五经)和进士科(考试内容:考诗赋、政论)影响:打破门第限制,便于统治者在全国选拔和笼络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⑶元朝:①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全国广大疆域

②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地区

⑷明朝:①废丞相,设三司p77,影响: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

②设立厂卫制度:目的是监视官吏,镇压人民。影响:皇权进一步加强

③实行八股取士:明朝的科举制度发展为八股取士,即考试内容只考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影响(评价):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④文字狱: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影响(评价):

⑸清朝:①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影响:皇权空前加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②大兴文字狱

2、五个盛世局面:开皇之治(隋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康乾盛世(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⑴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关注民生,赢得民心②重用人才③减轻赋税,重视发展生产④整顿吏治⑤勤于政事⑵以史为鉴,请谈谈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或应注意哪些问题?得到什么启示?现实意义?)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大力解决民生问题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③关注“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④⑤⑴⑵⑶⑷⑸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复习学案

七年级历史复习学案

一知识要点梳理: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_________________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为筹备建立新中国,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_________隆重举行,会议的内容有:通过了《》,选举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____________为国旗,以 _______________ 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__________,采用________ 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一座________________以纪念革命先烈。

2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_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__

3 最可爱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是从_________年10月到________年7月,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_____________的领导下,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_______战_______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__________附近。志愿军在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精神,其中杰出的战斗英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4 土地改革的时间是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年底,土改的法律依据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改的具体内容是:废除___________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____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__________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________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全国___________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_______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意义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被消灭,___________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年。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__________' ___________农业和___________,相应地培养___________。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__________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架喷气式____属于交通方面的有_________________桥和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从此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3. 三大改造指的是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和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建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___________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从此,我国开始

进入________________阶段。

4中共八大:年在北京召开,这次会明确指出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

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_____,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

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八大以后,党中央于1958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发动了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运动这两项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虽然有失误,但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显著成就,如______

油田建成,并且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__ 两弹元勋____________

援藏县委书记____________。

6文化大革命十年指从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年.文革是_________错误发动的,被反革

命集团所利用。文革中形成了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首的两个反革命集团。1976年,粉碎__________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革的结束。文革中,广大干部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

最大的冤案是_________被迫害致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年底

地点:在________召开

内容:会议否定了____________的方针,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的思

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

来,实行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它完成了党的_________路线、______路线和________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__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1979年颁布了《》1982年颁

布了《》 1986年有颁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重要法律。

3改革开放:改革先从__________开始,在农村实行制 最早实行这

一制度的是安徽凤阳_______村,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改革是重点。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开放了________ ______

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___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上海_____________开发区,现在,对

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

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5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是__________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

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中共十三大还作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6邓小平同志南巡是在________年,这一年召开了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次会议形成了以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中

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旗帜。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中国是由________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__________ 小聚居的格局,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这一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央

提出实施_______________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新气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_____________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

得到迅速发展。如20世纪60年代初期,__________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

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_________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

橡胶基地。

3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____________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___________制度,根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

2月20日对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______政策,两岸关系发生

了历史性的变化。现在,海峡两岸经济上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局面初步形成。

5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坚持____________的原则,加

强两岸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

在____________举行会谈。1995年初,_____________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促进和

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二 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页)

2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13页)

3简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25)

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38页 39页)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68页)

三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1950年10月,全国人民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

祖国……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战歌,各地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场

面。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

到鸭绿江》

材料三: 2009年10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期间,专门

抽出四个小时,前往朝鲜平安南道的桧仓,凭吊为捍卫世界和平而长眠在那里的130

多位中国军人,其中包括中国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同志。参加凭吊活动的共有300

多人。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

(2)“跨过鸭绿江的中华好儿女”指哪支部队?曾被一位作家誉为什么?

(3)与此同时,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还开展了哪项运动?

(4)中国政府派兵赴朝鲜“打败美国野心狼”的原因是什么?

(5)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请说出其中一个英雄人物的事迹,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哪些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

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

重视“三农”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图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1950----1956年间,人民政府为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生产采取的什么措施?

材料二:见图三,左上角的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2)图三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村中的什么事件相关?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以后,在农村又实行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4)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的农村经济政策应该如何制定?

下载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历史复习要点

    七年级历史复习要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2.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3.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二部族构成华夏族的主......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简答题含答案

    历史重点简答题 1、唐太宗采取的一系列治国措施? ①.政治: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重用人才);②.经济: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③.法律:简法轻刑,修订法律;④.教育: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

    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试卷

    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期末试卷 ◎◎第4页 共4页 (3)材料中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是谁?(4分) (4)材料中的这条路线必须要经过今天的新疆地区,当......

    七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本学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它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上)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

    七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1 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1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

    七上历史复习材料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 不足多”。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意思是什么? 商鞅:治理......

    七年级上册 历史总复习(推荐)

    1.2.3.4. 西周分封制目的?国君的权利?国君的义务?(28页) 商鞅变法的目的? (44页)内容? (45-46页)影响? (47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94页)内容? (94-95页)影响? (96页) 商鞅和孝文帝共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