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州市义工联合总会简介
常州市义工联合总会
常州市义工联合总会(以下简称“市义工联”)是一个民间的志愿为社会提供义工服务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社会团体,2008年3月注册成为常州地区第一个义工法人社团。成立以来,市义工联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文明办的指导和钟楼区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通过组织义工服务活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提高市民素质,改善社会风气。提倡“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义工理念。伴随常州的腾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绩,走出了一条具有常州特色的义工发展之路。
历史和现状
市义工联的成立起源于网络。2007年9月常州广播电视报上刊登了市民吴某身患白血病,而亲哥哥却拒绝做配型的这一报道。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市民孔源在网络上发帖后召集了50位市民在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同意书上签字,成为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的一员,这次的善举成为发起成市义工联的源头。此后,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这一义工组织当中来。2008年3月经市文明办审核、市民政局批准成立,成为了常州第一个义工团体,此时的义工联已经成长为拥有2000多名个人会员,多家企业会员单位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代表性公益团体。市义工联服务组织机构现由执行委员会、社团联席委员会、干事局、义工服务部组成,直属机构由助残分会、助老分会、助学分会、公益组织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心理健康与心理科普专业委员会、艺术团等9个分会和专业委员会组成。2009年7月,市义工联经上级团级机关批准成立了共青团常州市义工联合总会支部委员会。伴随着市义工联团支部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壮大,团员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顺利升格为市义工联团委。截止2010年底,市义工联共成立企业和学校义工服务队10多个,义工达上万人,建成以义工组织网络为主体,团体义工为辅助的义工组织体系。市义工联现已发展壮大为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拥有相当服务力量、服务社会各个领域的社会群众性团体,始终秉承“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宗旨,在全市范围内积极组织和开展义工活动,向广大市民传播义工文化和精神,为打造常州这座慈善之城做着无私的贡献。
核心价值
服务宗旨关注弱势群体 提高市民素质 弘扬慈善精神
义工理念服务社会 奉献爱心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义工意义展我所长尽我所能倾我热情回报社会
义工口号 有时间做义工有困难找义工
义工运动
因为常州不单单是一个现代化都市,更是一座充满温情、爱心和互相关怀的慈爱之城。近年来,常州市民齐心协力、发挥团结精神,努力建设具有大爱精神的和谐常州。义工服务就是一个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有效途径。为了能更好地发展义工事业,2009年底,市义工联干事局采取拓展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形式等一系列措施,使义工规模迅速扩大,又向全市进一步推广义工运动。
义工推广运动主要达成下列目标:
1、建立一个互相关怀的社区,促进社会共荣。
2、鼓励市民发挥个人特长,不断挖掘潜能,从而肯定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3、发挥社会人士的才能及开发社区资源。
4、加强市民对常州城市的归属感。
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总会干事局制定了长远的义工运动的推广策略,包括:推广义工精神,把义工的概念活泼化、趣味化和多元化,从而推动义工服务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加强宣传工作,让更多市民认识义工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争取更多不同阶层和行业的支持与参与。学生和青少年、工商企业和各类型的社区组织会市我们的首要推广对象。此外干事局还制定了义工的工作态度、义工的权利和义务、义工守则等一系列的细则,以更好的促进义工运动的健康发展。
随着市义工运动的不断深化,宣传力度不断的加大;伴随而来的诸如如何更好地让义工发挥他们的才能,如何让社会大众更好地认识和认可他们,如何激励义工更好地持续地为社会有效的服务等一系列的问题逐步显现。
为此2009年底干事局向全市发行了一万张义工证,义工证上不仅有编号、个人资料,而且还印有义工联的服务宗旨、服务理念等内容,同时还特别为义工们设计了做好事、献爱心、起到的效果等记录区。这一义工证的发放一方面对义工来说是一种身份的证明,另一方面也能让社会更好地认识义工这一社会团体。
此外义工证还为将来的“义工银行”做了打算。“义工银行”是指把义工们提供的服务时间积蓄起来,登记在册,就象银行存折一样,等到自己需要别人服务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储蓄提取出来,优先得到照顾。
义工银行的建立无疑是对义工服务的一种同等的回报,也是一种很好的义工激励机制。依据义工服务时间和服务业绩进行“星级”义工评选。将来学校和单位在评定各项先进时,也应提倡把参加义工活动的时间作为一个评定标准,让义工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发扬义工精神,更好地激励义工最大限度的参加义工活动,奉献爱心。
义工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每个义工的辛勤付出,义工银行的设想是义工运动激励机制的其中一部分。要维系义工队伍,提升长期义工服务水平,将来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激励机制。我们所倡导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体现为一种精神体验(精神激励、快乐激励),包括展现自我、分享专业知识、体现个人价值、心理满足等等;另一方面体现为奖章式的表扬,是一种荣誉激励,也就是我们的义工星级认证、表彰、晋级;第三方面,可以体现为社会的认可与回馈,提倡义工时间银行储蓄,把义工公共服务的业绩记录在案,社会优先对做过志愿服务的人士提供相应的回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推广义工运动至今,已经成立了百货大楼服务队、荔茵砂锅粥服务队、国美金太阳至尊家电服务队,省中服务队等十多个服务队,主要由企业和学校服务队组成。可以说,义工运动得到了企业和学校的充分肯定与认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后的义工推广运动将着重从建立各个区义工服务站向建立各个街道义工服务点甚至是建立各个社区义工服务队的方向发展,让义工运动覆盖全常州。
义工运动是我市义工事业的首创,它是凝聚所有义工信念的特色运动。这是常州义工服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常州的义工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相信随着义工运动全面深入的开展,义工运动的队伍会不断壮大,这将为常州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对全国各地开展义工活动起到借鉴作用。
常州市义工联合总会
二○一○年十一月
第二篇:2016慈善总会义工工作计划2篇
2016慈善总会义工工作计划2篇
第1篇
2016年,慈善义工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围绕“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和“弘扬善文化建设新家园”主题活动,以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以弘扬“善文化”和打造“平民慈善”平台为依托,以拓展慈善义工服务项目为抓手,通过整合慈善资源,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义工工作,促进我县的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义工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一)加大义工招募的力度。要广泛招募义工,扩大义工队伍力量,并以开展集体活动为基础、长期活动为重点,以参与县级组织的大型活动为促进,最大限度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工服务活动。县义工分会将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广告等各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招募活动。同时,按照就近、就便的招募原则,各镇(街道)服务站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动员招募本辖区内的爱心人士,要求每年不少于2次集中招募活动,重点可招募团员青年、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工人和农户、企事业单位干部等,按照规定交由分会审核后发证;各义工分队也要动员好本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做强自身品牌。在广泛招募的同时,各服务站(分队)要将义工进行有机整合,根据义工居住区域,各自工作特点,具备的专业特长,设立切实可行的义工活动项目,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发挥义工的作用,搞好义务服务。有条件的镇(街道)义工服务站,可先行将服务网络延伸至村(社区),建立村(社区)义工小分队,从而实现义工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二)加强义工骨干培养。一支有活力的义工队伍需要骨干,也必须有骨干的活跃队伍才能保持活力,各镇(街道)服务站(分队)在按照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的基础上,根据义工的性格和特长,培养一批精英义工,亮出骨干风采。同时,可依照“义工管理义工”的原则,选拔有爱心、有能力的义工,调整、充实义工骨干队伍,加强对义工服务的指导和自我管理,推动义工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三)抓好义工素质培训。认真抓好义工的教育培训,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义工队伍,推进全县的慈善平民化进程。一是开展好负责人培训交流。今年计划要对义工服务站站长和分队队长进行2次专门的培训,内容以提高站队长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主,达到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二是举办义工知识更新培训。计划于11月左右,举办一次全县性的义工代表知识更新培训会,邀请义工专业导师和义工精英现场交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有针对性地做好义工服务。三是组织各站队的特色培训。在县义工分会做好负责人及义工代表培训的基础上,各服务站(分队)负责人要结合自身特色,针对辖区内的义工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要采取灵活、务实的方式,将理论学习与提高技能相结合,通过培训使义工明确义工组织的性质、任务、目标及工作范畴,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义工队伍,推进全县的慈善平民化进程,注册义工培训率要达到100%,要求全年开展培训工作不少于2次,形成相关台帐。
二、打造服务品牌建设,扩大工作影响 慈善义工既是慈善事业的传播者,也是慈善事业的践行者。为进一步丰富义工服务活动,县义工分会将协调县文明办、县妇联、县残联、团县委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全县慈善义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
(一)精心设计服务项目。以各服务站(分队)日常活动为基础,今年要围绕“五水共治”等工作要点,结合当地实际和义工自身的特色,精心设计服务项目,灵活开展各项义工活动。县义工分会将创立多个义工服务项目,如:“文艺表演义工队”、“五水共治义工队”、“爱在善医义工队”、“96345义工队”、“义务献血义工队”项目以及“行善岗”。通过项目化运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和工作成效。各服务站(分队)在积极参与县级组织的义工服务项目外,今年要求建立2个以上特有的服务项目,确保每月针对项目至少开展一次活动,以确保项目的健康发展,县义工分会将把成绩突出、实效明显的项目上报,帮助争取义工项目资金扶持。
(二)创建一批服务品牌。要将“社会需要、义工能做、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精心打造成自身的服务品牌,各服务站(分队)要将工作计划和2个以上义工品牌项目于四月底前报县义工分会,未上报的项目不能参加年终评优评先。同时,对每一位义工的活动情况及时做好义工服务记录的考核认定,以便于搞好一年一度的义工晋星基础工作,使义工活动的开展更加扎实有效,促进义工品牌效应的全面提升。
(三)抓好一批先进典型。抓好慈善义工典型,宣传慈善义工先进事迹,是推动慈善义工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县义工分会将在年末开展首次先进义工组织、优秀服务项目的评比和“星级义工”晋星活动。要协调“和阿姨”、“老娘舅”、“孝亲敬老之星”、“道德模范”等队伍,将他们吸收到慈善义工的队伍中来,将他们志愿服务的事迹作为典型宣传。
三、加强机制建设,形成工作合力
(一)完善义工制度。建立完善慈善义工工作制度,细化慈善义工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激励制度和日常管理管理制度。抓紧制订《县慈善总会义务工作者分会章程》、《县慈善义工(团队)星级评比办法》,并探索成立《“善银行”实施细则》,各服务站(分队)要以县级义工分会的制度和工作思路为基础,建立自身的管理办法、工作计划和义工品牌项目,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使我县的慈善义工工作具有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形成工作合力。县、镇(街道)义工服务站指导好、协调好、组织好各支义工分队和义工的各项工作,排出活动时间表,整合资源,着力形成各方合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慈善工作局面。
(三)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民政局网站、日报•版和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角度、多方式宣传慈善工作,引导树立“人人当义工、个个讲奉献”的理念,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良好氛围。
四、相关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各镇(街道)服务站和义工分队要高度重视慈善义工活动的开展,并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做到工作有计划、开展活动有记录、日常工作有检查、半年工作有考评、年终工作有总结。
(二)要开展活动。开展活动要力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做到活动内容实用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时间常态化、活动方法科学化,真正为群众解忧愁、办实事。
(三)要加强宣传。及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凡开展有影响和比较大的义工活动,都要加强信息报送和新闻媒体宣传报导,同时充分利用《民政网》、镇(街道)微博和电视、网络媒体等进行广泛宣传,树立义工良好形象。
(四)要重视总结。各义工站队要适时开展义工的招募活动,将初审资料交由县义工分会审核后。同时,要及时上报义工活动情况和各种相关材料,做好义工工作总结和资料的积累。县义工分会将建立义工活动情况档案,在此基础上设立“善银行”并以此作为年终各项评比表彰的依据。第2篇
一、加大慈善宣传力度,推动慈善文化建设 慈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要以传播善念,启迪心灵,升华价值来大力营造慈善文化氛围。一是积极运用电视、网络、报纸、LED大屏幕等宣传方式,弘扬向善文化,普及慈善理念,不断增强企业家和全体百姓的慈善意识,引导更多的人热心公益事业,参与慈善活动,为“人人可慈善,人人做慈善”的慈善文化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抓好慈善总会自身工作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慈善开展的项目,取得的成效,在普及善文化的同时,使全民了解慈善事业,激发各方参与慈善热情。印发一季一期的《慈善信息》,大力弘扬“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精神,推动我县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三是强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总会新闻报道员及各镇(街道)分会报道员、慈善义工在慈善宣传方面的作用,深入挖掘典型的善人善事,大力宣传慈善救助的社会成效,及时报道各地慈善新亮点,让慈善真人真事感动人,规范管理信服人,救助效果温暖人,营造崇高事业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
二、拓宽慈善募捐渠道,增强慈善资金实力 募集资金是保证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撑,慈善救助就没有基础,建立慈善资金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是慈善募捐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要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努力拓展慈善捐赠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慈善捐赠活动,确保完成募集慈善资金1000万元(含村、社区帮扶基金,了凡•善基金),力争达到1200万元慈善募捐目标。为此,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抓好“慈善一日捐”工作 “慈善一日捐”是捐赠活动的主体,是增加慈善资金总量的重要渠道,必须早策划,早宣传,早部署,争取工作主动。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慈善一日捐”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参与面全覆盖;二是落实捐赠额度,最大限度地体现捐赠效果;三是加强对慈善捐款箱的管理工作。对原有的捐款箱进行回收,重新制作20个慈善捐款箱和10个了凡·善基金捐款箱,选取银行、宾馆等合适地点进行放置。在“一日捐”活动营造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慈善的良好风尚。同时,各慈善分会切实加强领导,尽快完成募捐意向数目标。
(二)进一步壮大企业冠名基金规模
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慈善事业中主力军作用,力争每个乡镇新增2家冠名企业,确保冠名基金稳定增加。一是巩固做好原有基金扩增和到期续建工作,积极探索“总会推项目、企业、个人选项目”的项目募集方法。二是继续在龙头企业中发展留本冠名基金,激励规模企业,侧重在中、小型企业中新发展一批冠名基金。三是整合力量,积极发展国有企业冠名基金,探索个人冠名基金的发展新路子。四是注重培育年轻一代慈善企业家,做好“创一代”向“创二代”的爱心接力工作,使慈善的支撑力更加牢固。
(三)扩大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募集覆盖面
村(社区)慈善工作站作为慈善总会的有益补充,2016年要继续开展募集、宣传活动,充实慈善帮扶资金。一是已有善款的慈善工作站拓宽募集渠道,提高善款总量,使其更好地满足当地贫困群体救助需要,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尚未开展募集工作的40多个慈善工作站,加大宣传募捐力度,确保帮扶基金筹集不少于3万元,以利于开展救助工作,真正实现“村募村用,救助不出村”。
(四)加大“了凡•善基金”募集力度
为进一步发挥慈善名人效应,使“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了凡•善基金”募集活动,壮大善基金的力量,共同推动“了凡•善基金”顺利健康发展。一是要发挥统战、民宗部门作用,积极联系国内各地研究袁黄文化的寺庙和社会组织,鼓励资助基金的发展壮大;二是要发挥慈善企业家的作用,重点鼓励一些台湾、海外的企业家进行冠名;三是要发挥本县机关干部作用,积极宣扬了凡•善基金的文化内涵,广泛发动干部捐赠,同时要面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赢得支持。
三、拓展慈善救助项目,加大慈善救助力度
慈善总会作为政府社会救助的重要补充渠道,多年来积极开展以“助学、助困、助医、助老、助孤、助残”六大工程为重点的慈善项目救助。2016年,我们要加大调查研究,提升慈善项目化救助范围和救助质量,并要探索救助方式的多元化格局,激发受助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造血”功能。
(一)扩大精品救助项目覆盖面,完善新形式救助项目
近年来,我县设立了“关爱尿毒症血透患者”、“关爱白血病患者”、“关爱高龄老人”、“圆我大学梦”等精品慈善项目,社会反响较好,下一步我们要巩固精品优秀救助项目成果,总结多年来的经验,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救助形式,扩大救助覆盖面,提升救助实效。一是完善“关爱白血病患者救助”项目,由原来的每年一次申请救助,调整为低保、低保边缘户每季度申请救助一次,一般困难户还是每年一次申请救助,以有利于患者用救助金再次治疗,延续生命。二是完善“关爱精神病患者门诊救助”项目。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将提高患者免费服药的药费标准,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三是推出“造血型”脱贫项目,通过推出为困难家庭免费提供种羊、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的“造血型”帮困项目,帮助更多低保家庭脱贫致富。四是设立救急难专项基金。出台《县救急难实施方案》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进一步织密编牢社会救助安全网,守住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的底线,维护社会稳定。
(二)打造三个“善文化”公益项目,弘扬了凡文化
一是实施学善行动,培养向善之心。投资50万元设立“了凡•善馆”,作为慈善文化宣传教育载体,展示了凡生平、学说介绍、了凡遗物、文化产品等。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善文化讲堂”教育实践活动,并以青少年和结婚新人为重点,开展善文化礼仪培训,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知礼、明礼、习礼、达礼”。二是实施行善行动,鼓励乐善之举。由“了凡•善基金”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各镇(街道)义工服务站,依托养老中心、医院、车站、景区等公共场所设立1-2个行善活动岗,定期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探索开设“善银行”,落实激励机制,将义工所做的善行义举,以“道德资产”的形式存储,并可用以换取别人相对应的服务。三是实施扬善行动,弘扬崇善之风。探索设立“了凡奖”,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善人善举”评选,推出“聚焦凡人善举寻找身边好人”征文活动,聚焦一批凡人善举,挖掘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汇编成册并制作成文艺作品搬上舞台。
(三)增强慈善义工队伍建设,扩大招募范围和数量
一是加大义工招募的力度。县义工分会将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广告等各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招募活动。同时,按照就近、就便的招募原则,各镇(街道)服务站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动员招募本辖区内的爱心人士,要求每年不少于2次集中招募活动。各义工分队也要动员好本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做强自身品牌。有条件的镇(街道)义工服务站,可先行将服务网络延伸至村(社区),建立村(社区)义工小分队,从而实现义工服务网络的全覆盖。二是加强义工骨干和义工素质培养。根据义工的性格和特长,培养一批精英义工,亮出骨干风采。同时,可依照“义工管理义工”的原则,选拔有爱心、有能力的义工,调整、充实义工骨干队伍,加强对义工服务的指导和自我管理,推动义工工作稳步、健康发展。同时,针对辖区内的义工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要采取灵活、务实的方式,将理论学习与提高技能相结合,推进全县的慈善平民化进程。三是抓好义工及团队总结评比。每年开展“星级义工”和“星级义工团队”评选。通过评比,提高义工及团队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义工队。
四、加强慈善资金管理,力促慈善阳光透明 最大力度地提高慈善的社会公信力,增加工作透明度,为募集资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打造阳光慈善、透明慈善。一是坚持慈善组织的公正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加强规范运作,严格按照“法律”和“条例”的要求做好慈善工作,管理好和使用好善款,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事事透明,处处阳光;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公开透明的慈善管理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自觉接受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自律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做到向社会交出一本明白账,放心账,良心账,用严格科学的管理取信于民;三是加强指导村(社区)慈善工作站管理。指导规范村(社区)慈善帮扶基金的使用,定期抽查工作站的使用账目,不定期回访受助群众,狠抓村(社区)慈善资金的到位率,真正实现“村募村用,救助不出村”,进一步夯实基层慈善工作。四是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继续加强总会、各慈善分会、工作站从事慈善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严格自律,照章办事,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维护慈善组织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公信力,切实管好用好慈善资金,打造公开透明机制,取得社会各界人士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篇:义工社团简介
洋溪中学义工社团
一、社团简介
梅列区洋溪中学义工社团成立于2012年9月,隶属于洋溪中学学生会实践部。本社团成立一年以来,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学生义工覆盖率达到全校所有年级,同时教师义工参与者也达到了百分五十。
洋溪中学义工社团本着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实践成材”为宗旨,奉行“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原则,同时意在给广大同学一个奉献爱心,体验生活,走向社会的机会.。
义工本着以 “ 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实践成材 ” 为宗旨,奉行 " 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 为原则,立足校园 , 服务社会。社团本着“为社会服务,不求回报”的口号,致力于助老,助残,助学,帮助弱势群体及环保事业。同时意在给广大同学一个奉献爱心,体验生活,走向社会的机会。现学大教育已成为本社团的独家赞助单位,学校的董耘老师现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
二、社团章程
天津实验中学义工社团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实验中学义工社团是由天津市实验中学热衷公益的志愿者自愿组成,从事非盈利性社会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
第二条、本社团通过组织义工服务活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改善校园风气。
第三条、本社团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遵守宪法、法律、法规,校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第四条、本社团主要活动地域为天津市行政区域。第五条、本社团QQ群:123734607 第二章 活动内容
第六条、本社团的活动范围是组织会员提供业余工作时间,不计报酬的,服务社会。
(一)组织多种社会义务工作,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传播爱心文化。
(二)开展经常性的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康复中心等服务基地,为孤残群体提供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各项活动
(三)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志愿性公益活动。
(四)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
(五)为具有特殊困难以及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
(六)社会突发、灾难事件的仁道救助。
(七)开展与全国其他义工组织的经验交流活动。第三章 成 员 第七条、本社团成员范围
(一);实验中学已填写过登记表的注册成员
(二)未注册的临时成员;
第八条、申请加入本社团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实验中学学生;
(二)承认并接受义工社团章程及其他各项规定;
(三)具有奉献精神,自愿从事义工服务;
(四)具备与所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社会责任心强、关心社会、品行优良,自愿为社会服务,身体健康;
(五)能从事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第十条、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义工社团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义工社团的活动,阅读义工社团的各种资料;
(三)参与义工社团的建设和监督工作,对义工社团的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四)向义工社团推荐其他人员加入;
(五)求义工联盟帮助解决其在义工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困难时优先获得本组织的帮助和服务;
(七)入社自愿,退出自由 第四章义务及自由 下列义务
(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校规,遵守义工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履行义工服务承诺,完成义工社团安排的服务工作;
(三)接受义工社团的培养和训练;
(四)尊重服务对象的权利,保守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
(五)妥善使用和保管会员标识;
(六)活动期间服从活动负责人的安排;
(七)按规定缴纳会员费。第十五条、个人会员违反相关规定,义工社团有权对其进行处分决定,并视情节轻重给分别予以批评(不公开)、会内公开警告、除名的处分会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联盟可考虑对该会员进行批评或公开警告
(一)不遵守义工社团相关规定,不服从负责人管理,态度恶劣的;
(二)活动期间擅离职守或擅自行动,不服从负责人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活动期间消极对待活动,不履行应尽义务的;
(四)每学期服务不满4次的(有特殊情况除外)
(五)在义工社团QQ群发表商业信息或低俗信息的。管理或多次违反纪律三次警告无效; 第五章 组织机构
第十六条、本组织设正副社长共一名,为常任管理部。下设宣传部,活动部,记录部。每部设一名部长。
宣传部:负责对学校社会宣传社团,设计海报及胸卡制作。每次活动后展示照片及成果; 活动部:负责活动的策划,对外校及社会的联谊。成员担任项目负责人,为每次活动的带领者。
记录部:负责每次活动的摄影及文字记录
第二十条、管委会成立后,所有义工应自愿接受管委会的安排与调度,如有任何异议可直接向管委会说明。管理部每学期进行投票改选 第六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一条、本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由学校经费和个人主动赞助。
第二十二条、本社团内设财务管理一名。管委会及所有成员有权利随时查阅财务情况。财务收支情况根据活动情况进行不定期公布。每公布财务收支情况。第二十三条、本联盟的资产,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七章 奖励办法
(一)对于在活动中表现突出者,个人纪录加10分
(二)对于违反章程者,减10分
学期末根据分数评选三名 优秀义工,给予奖励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天津市实验中学义工社团。第二十五条、本章程自二O一零 年 十一月 生效
三、组织框架
义工社团结构清晰,分工明确,有效地保证了活动的准确传达与迅速开展,使社团管理井井有条。
社团设正副社长各一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设有宣传部、记录部、活动组织部及财务部,分别负责活动宣传,文字及图像记录,组织及策划活动和日常财务管理。每部门设有正副部长各一名。各班设有一名班级负责人,便于日常管理沟通。
管理层定期进行选举,保证了民主与公平。
四、社团活动
义工社团成立至今,开展了各项精彩纷呈的活动,义工社员们的身影活跃在社会各界。我门曾流浪动物救助中心送去棒子面,曾去养老院带来温暖与欢笑,曾在太阳村的农田挥洒汗水,曾带脑瘫姐姐在水上游玩,在与南开的联谊中明白了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上学期组织的精品活动——“图书义卖”中,义工社在全校掀起了冬日爱的浪潮。同学们积极捐书,社员们认真做好幕后工作,最终卖得了一千五百元的义款,并全部捐给了太阳村。今晚报的记者在第一时间报导了此活动。今年3月,义工社在高一年级展开了“种子计划“,在各班统一收集废旧瓶子,将买得的钱30%捐给血液研究所,70%返还班费,在环保,献爱心的同时,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
义工社将实验学子乐于助人,健康向上的形象展示于世人,得到了社会各界肯定。
五、会员风采
义工联盟是服务社会,锻炼能力的社团,只要有一颗爱人之心,有一点时间,就可以为社团增加一抹色彩。
一年中社员们的爱心耐心让人感动,在活动中展示出的活动组织能力,创造力也让人惊叹。也许没有太多可以展示的成绩,但每一个社员真心的付出,会铭记在受助者的心中。而在活动中成长,活动中磨练,活动中褪去了独生子女的人性与自私,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更好地融入社会,对每位社员,也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六、学校和社会反馈
义工社团的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好评,并得到了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在“图书义卖“活动中,同学们积极捐书,购买喜爱的图书,既奉献了爱心,又促进了图书的交流,受到了图书馆田馆长的赞扬。今晚报第一时间报道了此次活动。
现社团已与天津市义工联盟,河西区志愿者协会,南开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结为合作伙伴。并在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极高的赞赏。
更重要的是,养老院、太阳村、孤儿院,记住了实验中学的学子,带来的温暖,与欢乐。
为社会服务,不求回报,义工联盟,我们在行动。
第四篇:常州市外事办公室简介
常州市外事办公室简介
一、机构设置:
1、秘书(人事)处
2、友好城市处
3、礼宾新闻处
4、出国来华处
5、涉外管理处
6、友协办公室
7、港澳事务处 下属事业单位:
1、常州市国际交流中心
2、常州对外友好服务中心
二、机关领导 主任:杜吉宾
副主任:周长忠(兼市港澳办主任)副主任:都文平副主任:徐栋
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市外办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外办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外事为中央总体外交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不动摇,团结拼搏、努力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荣获省外办颁发的“2008外事管理成果奖”。
一、服务地方经济取得新突破
一是做好境内外招商会的客商邀请工作。二是主动组织企业对接交流活动。三是积极参与安博思论坛和“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的接待工作。
二、礼宾接待水平进一步增强
市外办坚持服务于中央总体外交战略,高标准做好党宾、国宾等重要团组来访的接待工作,共接待省部级以上外宾10批148人次。
三、友城交往稳步推进
一是缔结第十个国际友好城市。常州市与芬兰萨塔昆塔地区签署缔结友好城市协议书,这是常州市第十个国际友好城市。二是参与江苏省国际友好城市交流30周年纪念活动。精心组织并制作《常州国际友城交流回顾》展板、摄制《加强友城交流 服务常州发展——常州与美国罗克福德市友城交流回眸》专题片,并组织常州宫梳名篦和留青竹刻艺术家现场表演和展示,给中外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常州
市外办荣获全省国际友城交流30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工作二等奖。三是组织友城摄影家友田富造今昔常州摄影展。
四、因公出国(境)和外国人来华管理更趋完善
全年审批、办理因公出国(境)任务493批1606人次,办理邀请外国人来华签证通知函2435批4087人次。
五、涉外管理进一步加强
全年共接待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21批83人次,包括苏丹驻华大使米尔加尼•穆罕默德• 萨利赫、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艾德山、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顾特曼、美国驻沪总领事季瑞达、俄罗斯驻沪总领事鲨龙、印度驻沪总领事白加尉等。
六、对外宣传取得新的成绩
2008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期间,英国路透社、《日本经济新闻》等8家媒体驻沪记者应邀来常集中采访,记者们从不同角度宣传报道常州的重大活动,较好地宣传了常州的投资环境和产业特色,提升了常州的国际知名度。
七、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在与市编办、各区政府积极协调下,包括新北、钟楼、天宁、戚墅堰等四区外经贸局都增挂“外事办公室”牌子,履行辖区内外事归口管理职能,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外事工作的统一管理和协调能力。
常州市侨务办公室简介
一、机构设置
1、人秘处
2、经联处
3、侨政处
2008年侨务工作思路
2008/06/05
2008年,常州市侨务工作面临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巩固当前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和发展态势,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三个大有作为”、“四个积极”的要求,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务院侨办李海峰主任来常调研的讲话为动力,坚持为大局服务和为侨服务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开展侨务工作,充分发挥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独特优势,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常州作出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发挥侨的人才优势,抓好招才引智工作
1.继续办好“创业之桥”活动,要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办出成效;
2.着力引进和推荐一批海外人才。完善海外人才库;参与海外人才招聘活动;
3.促进“两个创业基地”(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江苏创业基地和国务院侨办引智引资重点联系单位的常州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详见《关于促进“两个园区”发展的工作计划》)
4.开展“海外博士常州行”,组织一批海外博士来常进行小型化、专题化的项目对接、科技交流、合作研发、学术讲座等活动。
二、进一步发挥侨的资本优势,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1.参与市政府,国、省侨办举办的重大招商活动;自主举办“相聚龙城”活动,以此为平台,邀请有投资意向的侨商与会,组织项目对接洽谈,提高引资成功率;
2.加强对世界500强华商投资趋势的分析;着力寻找、跟踪符合常州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的重点侨商、重点项目;
3.引导侨资企业再投资,走环保型、节能型的路子;加强对侨资企业的调研,做好侨资企业特别是挂牌侨资企业和明星侨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定期更新侨资企业信息库和招商项目库;
4.成立华侨投资企业协会(又称“华商会”)或进行海外交流协会改选,发展一批知名侨资企业家、海外“四有人物”为海协名誉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
三、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侨界 1.继续宣传贯彻侨法,发挥侨界法律服务单位的作用,办好“侨法宣传角”,依法维护侨界权益;
2.推进社区侨务工作;建立“四有人物”的动态调查、滚动发展和在常属眷的联络机制;
3.贯彻落实好已出台的涉侨政策规定,探索新形势下为侨服务的新举措;
4.积极引导捐赠,落实好《常州市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表彰办法》;兴办华侨助学基金。
四、进一步做好侨务宣传,扩大侨务工作影响力 1.争取海外华文媒体到常实地考察,宣传报道常州和常州侨务工作;
2.继续策划好有深度的专题涉侨报道; 3.继续办好侨网、侨报。
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侨务干部素质 1.组织好侨办系统的总结考核工作; 2.继续组织好好班子、文明单位、“万人评议机关”的考评工作;
3.办好侨务干部研讨会或培训班。
宁波市外事办公室简介
一、机构设置:
1、秘书处
2、综合礼宾处
3、友好交流处
4、出国管理处
5、友协办公室
6、国际交流中心
二、机关领导: 主任:孔玮玮
副主任:郑醒尘、孟庆海、叶荣钟、黄萍、杨锡泉
宁波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市外事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外交部、省外办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按照“改革突破年”和“创新提升年”的要求,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世博外事工作,全力谋划海外宁波周活动,积极推进外事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有效规范涉外事务管理,外事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外事工作科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围绕世博外事,不断创新外事服务外交大局工作
1、认真做好国宾党宾等重要团组的访甬接待工作。全年共接待越南总理阮晋勇、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多哥总统福雷、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统查兹、菲律宾副总统卡斯特罗等国宾团组5批128人次,接待省部级来宾团组22批331人次,党宾团组2批20人,这是我办历史上接待重要外宾团组数量最多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全办上下的通力合作下,圆满完成了上述接待任务,有力地配合了国家总体外交,有效地对外宣传了宁波。
2、积极做好世博会宁波主题论坛的相关工作。出席此次论坛的外宾层次高、范围广、人数多,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办积极做好高规格国际论坛相关工作。顺利地完成多批次重要外宾的接待工作,共参与接待来自联合国、欧盟和国际电信联盟等3个国际组织及菲律宾、沙特阿拉伯、美国、巴西、尼日利亚、摩尔多瓦、新加坡、西班牙、韩国、中非等10个国家的21批境外演讲嘉宾57人,其中国家副元首团组1批、部级以上团组8批;接待来自坦桑尼亚、尼日利亚、以色列、印度、美国、德国、奥地利、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的世博参展方代表70余人;配合接待境外记者7名;安排省、市领导会见境外重要嘉宾、协调落实论坛重要活动现场礼宾翻译服务10余场次。
3、认真完成世博环沪护城河的涉外安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市外办世博环沪护城河的涉外安保工作机制,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世博期间全市邀请外国人来华审批管理,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甬活动的管理,加强外国记者在甬采访活动的管理,加强外国使领馆在甬活动的管理,加强涉外突发事(案)件的处置,加强节假日重点涉外区域、部门的管理,实现涉外安保工作有序、有力、有效,为宁波世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围绕重大活动,不断创新外事服务地方中心工作
1、全力谋划海外宁波周活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总结海外宁波周活动的成功经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主动服务“扩大外需、提升产业”这一中心,精心谋划2010年海外宁波周活动。围绕推进项目、吸引外资、开拓市场、扩大外贸的目标,依托友城平台,在德国、意大利、瑞士三个国家的多个城市组织实施了“2010欧洲?宁波周”活动,先后开展宁波—德国经贸合作交流会、宁波—科隆石化与新材料产业对接推介会、海外工程师招聘洽谈会、宁波—意大利服装产业合作交流暨服博会推介会、宁波—瑞士产业推介对接会等系列活动,组织市内20多个政府和企业团组百余人赴会,邀请中外相关城市政府领导及使领馆官员、工商会负责人、企业代表、媒体与会,重点推介了我市投资环境和投资优势,推介重点区域和合作项目,为进一步扩大我市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积极配合市外经贸局等部门成功在日本、韩国举办“东北亚?宁波周”活动。坚持务实、精简、专业的原则,紧紧围绕我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战略部署,在韩国、日本开展了经贸、教育、人才智力、旅游等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2、精心筹划市领导出访工作。按照中央、省、市有关精神,认真做好市领导的出访服务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巴音朝鲁率领宁波市代表团访问印度、以色列,出席宁波—印度经贸交流恳谈会,考察以色列英飞尼迪公司,推进宁波与以色列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率宁波市代表团访问克罗地亚和意大利,考察上述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举办专题经贸合作座谈会,与当地政府官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进一步拓展双方在经贸、港口、工业设计、服装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洽谈,进一步推进我市与国际友好城市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市政协主席王卓辉率宁波市代表团访问南非、埃及和希腊,与南非西开普省议会就两地开展经贸往来与合作进行深入探讨,与埃及商会联合会签署加强经贸合作备忘录,考察了埃及市场情况,拜访了希腊马拉松市政府,并就欧洲大丰公司与宁波大丰公司的进一步合作进行洽谈。
3、认真做好重大涉外活动的服务工作。积极做好使领馆工作,共接待37国驻华使领馆官员32批128人次来甬访问,其中大使7人次,总领事18人次,不断巩固与各国驻沪领馆的良好合作关系,扩大在节能环保、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及重大项目的交流。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浙洽会、消博会、服装节、能博会等全市重大涉外活动的服务工作。主动指导县(市)、区相关涉外活动的服务工作,参与余姚市的塑博会、奉化市的弥勒文化节、宁海县的开游节、江北区的亚洲国际桥牌邀请赛、北仑区的港口文化节等。积极发挥友城资源优势服务我市重大涉外活动。组织邀请我市6个友城在浙洽会友城馆设立展位16个,邀请9个友城政府和经贸代表团参加浙洽会,积极推动双边经贸交流与合作。协助美国佐治亚州相关投资促进部门在我市举办投资美国政策和寻求美国合作伙伴专题推介会。组织我市企业与韩国大邱、日本长冈京和德国亚琛的企业家代表对口洽谈。积极发挥使领
馆资源优势服务我市重大涉外活动。浙洽会、消博会期间,我市共接待了8个国家18名领馆官员来甬出席活动。协助市经委邀请英国驻沪商务领事等参加2010中国(宁波)能博会。会同市外经贸局在上海举办新春招待酒会,邀请16个国家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总领事、领事及部分国家的驻沪商会、跨国企业及经贸促进机构驻华代表等近百位嘉宾出席活动。协助厄瓜多尔驻沪总领馆在我市举办厄瓜多尔美术作品展。派遣2名人员参加以色列莫沙夫培训项目。
三、扩大对外交往,不断创新对外友好交流工作
1、优化布局,协调发展。今年我市与越南海防市、爱沙尼亚塔尔图市、克罗地亚里耶卡市、墨西哥科利马州加强了联系。与墨西哥曼沙尼约市签署建立友好交流关系协议书,与越南同奈省签署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备忘录,与克罗地亚里耶卡市签署了加强经贸和港口交流与合作备忘录,与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获省外办批准。与日本广岛和韩国釜山市的交流取得重大进展。坚持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县(市)、区对外友城交往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对外友好交流工作,不断提升宁波城市国际化水平。一年来,推动余姚市与日本柳川市建立旅游友好城市关系,慈溪市与匈牙利考博士堡、奉化市与以色列塔马市、宁海县与匈牙利贝凯什乔包市、江东区与美国佐治亚州底克普郡签署友好交流意向书。截至目前,县(市)、区结好共16对。今年我市被全国友协授予“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我市友城德国亚琛市获得全国友协授予的“对华交流贡献奖”。进一步推动多级结好,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效实中学与美国密尔沃基皮亚斯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宁波工程学院与巴西桑托斯工程学院建立联系,鲁昂工程师学院与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签署友好协议,奥地利萨尔斯堡技术学院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德国亚琛应用技术学院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联系,东钱湖与法国安纳西湖建立友好
关系。配合省外办、省教育厅开展“千校结好”活动,在日本广岛市和韩国大邱市举办教育合作交流会,推动友城学校与我市大中小学建立友好关系。推动新西兰西泉中学代表团、韩国大邱岭南大学代表团、法国鲁昂市大学生代表团、德国亚琛圣阿休拉高中来我市访问,开展学校间的友好交流。积极开展中学生暑期修学活动,推进与日本学校友好交往。截至目前,已促成12所国外友城中小学与我市中小学建立了友好关系。
2、交流广泛、合作深入。全年协助安排我市出访友城团组32批次266人,共接待友城团组78批次,947人次,其中省级团组7批253人次,友城市级团组15批260人次。接待了新西兰怀特克里市市长、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市长、挪威斯塔万格市市议长、德国亚琛市市长、奥地利维也纳新城市市长、美国巴吞鲁日市市长、韩国顺天市市长、日本广岛市市长、日本神户市副市长、澳大利亚西澳洲上议院议长、日本静冈县知事和议长、意大利维罗纳市议会主席、韩国顺天市议长等一批友城市长和议长。认真做好法国国民议会议员,西澳州议长议员、新西兰怀特克里市议员、日本静冈县议长、意大利佛罗伦萨市议员的工作,阐述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积极利用新西兰怀特克里市市长鲍勃?哈维来访的机会,开展涉外敏感问题工作,希望他们支持我国在敏感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不断加强友城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依托国际友城,在意大利、德国等组织实施了“2010欧洲?宁波周”活动的多项专题推介会,推进在工业设计、服装产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通过友城商会、工业联合会等经济组织向我市商会和民营企业提供投资和贸易信息,促成日本长冈京市企业家在我市投资建立工进马达有限公司、挪威斯塔万格企业家在我市设立高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等经贸投资项目。
不断加强友城间的文化交流。积极推动我市在法国鲁昂和奥地利维也纳新城举办“宁波文化周”活动,组织“十里红妆”剧组赴上述城市演出,与当地市民开展互动交流,积极宣传宁波地方文化,扩大我市国际影响力,为我市文化精品节目“走出去”奠定了良好基础。“宁波文化周”活动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部长茅临生的充分肯定。积极组织宁波市代表团参加波兰比得哥什市文化节,组织宁波市艺术代表团参加韩国大邱市民节,邀请波兰比得哥什民族歌舞团、摇滚乐团来我市访问演出,丰富我市人民文化生活。在德国比勒费尔德市和法国鲁昂市举办宁波风情图片摄影图片展,增进当地人民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了解。协助组织24名局级领导干部赴英国诺丁汉大学进行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研修。组织法国鲁昂、德国亚琛等友城专家来我市讲学。组织近20名医生赴德国亚琛、法国鲁昂等相关医院进行短期培训。
3、民间交流,不断丰富。发挥友城民间交流平台的作用,拓展对外民间交往渠道,丰富民间对外交往内容。先后接待全国友协副会长李建平和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秘书长李利国的来访,接待匈牙利匈中友协代表团、日本静冈县及宫城县日中友协代表团、意大利意中友协客人等友协代表团的来访。与马其他-中国友协、匈中友协、德中协会、奥中友协、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意中协会及南非开普敦省议会、埃及商会联合会、意中友好合作委员会等友好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组织实施“人民友谊贡献奖”颁奖活动、施特劳斯金人像揭幕仪式、第二节国际大学生节等活动。协助组织CCTV英语风采大赛、奉化弥勒文化节溪口高峰论坛、“外国友人看浙江”等活动。组织市武术代表团、市中学生代表团分别赴日本交流访问,邀请意中友协专家来甬讲学,引进国外优质留学项目,为市民赴国外留学开拓渠道,协助宁波大学、市职业技术学院、市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进一步完善友协理事联络沟通机制,组织友协理事赴浙江省友协、杭州市友协、武汉市友协和重庆
市友协等进行学习考察,通过寄送《文化交流》、《宁波外事》等刊物加强日常沟通与联络,进一步调动友协理事积极性。
四、坚持规范有序,不断创新涉外事务归口管理和服务工作
1、积极完善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制止因公出国(境)旅游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执行党政人员因公出国计划审批与总量控制管理相结合的审批管理原则,做到有序审批、计划派遣、规范管理。全年共审批确认因公出国(境)2520批7265人次,其中党政人员出国1935人次,比去年同期出国(境)减少3.8%。加强因公出国(境)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外办四家联合审核机制作用,按照各单位职能共同审核把关。完善财政先行审核制度,对因公出国(境)党政团组实行硬约束。加强邀请函电的对口审核把关,对邀请函电实行再审核确认制度。加强出访热点国家(地区)党政团组的审核把关,加强党政出访团组人员、任务的对口审核把关,有效制止一般性考察团组。加强外事纪律教育工作,积极探索行前教育、事后监督等方面的新举措,编印《出国报告汇编》2期。按照中纪委、省外办要求,切实做好因公出国(境)有关数据的月报、季报、年报统计工作。积极探索优化审核审批程序,探索市政府举办大型境外活动审核及护照签证服务机制,确保境外经贸活动顺利举行。
2、积极做好全方位出国服务。根据外交部的统一部署,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因公电子护照项目的立项审批、财政拨款、机房建设等工作顺利推进。根据外交部和省外办关于外事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的意见,为加快推动我市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升外事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外事工作实际,提出我
市外事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的实施意见,已由市政府办公厅发文转发全市。共办理因公出国(境)2931批7958次,其中因公签证2074批7023人次。积极发挥外事工作渠道优势,大力拓展代办因私签证服务力度,共代办因私签证4635批7839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4%和16.8%,较好地满足企业和市民的“走出去”进行经贸、文化、旅游等对外交流的需求。积极推进APEC商务旅行卡的申办工作,为我市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今年新增11人成功申领APEC商务旅行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75人申领APEC商务旅行卡。严格按照外交部的有关规定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在把好关的同时,积极服务企业在邀请客商、专家“请进来”方面的需求,办理邀请外国人来华邀请函电7082批10825人次。积极与宁波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不断优化领事认证服务,为外贸企业提供便利。截至目前,办理领事认证1877批3822份。不断加大翻译工作力度,做好各语种翻译业务,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做好涉外服务配套工作。共翻译各类外文资料2225批3473份。
3、积极做好外宣工作。切实加强我市国际形象推介,配合市委宣传部进行在甬外籍人员对宁波国际形象的认可度调查,联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举办“在甬外籍人士与宁波国际形象论坛”。依法有效做好外国记者来甬采访的管理与服务,积极参与全市重要活动的涉外宣传及境外记者接待工作。全年共协调安排37批境外媒体来甬采访,涉及15个国家25家新闻媒体42名记者。组织各县(市)、区外办参加全省境外记者采访接待工作培训。做好《宁波画册》、《中国?宁波》(2010版)、《宁波荣誉市民》(第三期)等全市外宣品的英文翻译工作。
4、加强在甬外国专家和外籍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实施对在甬外国专家的慰问、表彰、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组织“茶花奖”评选表彰工作和外籍荣誉市民候选人的推荐工作。今年共评选茶花奖6名,茶花纪念奖12名。经推荐,法国鲁昂宁
波友好城市委员会主席勒马尚、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原副市长高力荣获我市“荣誉市民”称号。举行新春民族音乐会,邀请在我市工作的近400名外籍专家及其家属参加。与市外经贸局、市妇联共同举办在甬境外女性庆“三?八”联谊活动,共有53名外籍及港澳台妇女参加。组织外专聘用单位代表队参加第二届天童国际登山比赛受到好评。在假日前期,通过书面通知、上门走访等方式,及时掌握外籍人员动态,强化各地区、各部门对涉外安全工作的重视和力度。
5、加强涉外案(事)件处置工作。积极会同市有关部门,推动涉外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化操作,全年共妥善处理各类涉外案事件30余起。加强领事保护联动机制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领事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研究领事保护工作动态,制定应急预案,妥善处置10余起领事保护突发事件,认真做好外交部领事司和涉外安全司领导来我市调研接待工作。酝酿建立我市境外非政府组织(NGO)活动管理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境外非政府组织在甬活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五、努力“创先争优”,不断创新机关各项工作
1、推动服务型、学习型机关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委“创先争优”活动的统一部署,按照千局万站优化服务环境、文明机关创建、民主评议机关、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等活动要求,努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促进“外事为民”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外事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我办连续三次被授予“宁波市级文明机关”荣誉称号,我办下属单位宁波市国际交流服务实现蝉联省级、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针对外事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认真加强调研,切实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继《因公出国服务手册》、《涉外礼宾实务工作手册》之后,又形成了《涉外事(案)件处理操作手册》、《企业涉外服务指南》等业务性操作手册,进一步推动我市外事工作科学发展。
2、推动机关党建带群团建设。坚持把推进党建工作同推进外事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党建带工建、妇建、团建,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外事工作的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和谐外办。截至目前,全办共获得国家级表彰1项,省级表彰2项,市级表彰30项,共有35人次获得省、市级各类表彰。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要求,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外事干部学理论、学知识、学业务,完成市委组织部的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和市外办中层干部试用期考察工作,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人事局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注重在实践中加强干部能力锻炼,先后在外交部和兄弟副省级城市外办的配合下,圆满承办第十届全国副省级城市外办联席会议,配合外交部领事司在宁波顺利举办中法签证座谈会,配合省外办成功举办《浙江外事年鉴(2011)》通讯员培训班。
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外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的发展导向,牢牢把握“六个加快”的战略决策,牢牢把握破难促调、创新开局的工作基调,在“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头,意义十分重大。为此,2011年我市外事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外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顺应党委政府对外事工作的新要求和干部群众对外事工作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推进”的总体部署,认真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外事“两个服务”能力,不断推动外事工作科学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适应形势变化,推动外事工作谋划再有新举措
1、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外事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根据市领导的调整变化,适时调整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争取召开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我市外事工作新情况,部署外事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不断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外事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外事工作的重视的支持,使我市的外事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认真谋划外事工作的科学发展。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新部署,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新要求以及我市作为对外开放综合试点城市的新目标,外事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进行认真思考,学习借鉴兄弟城市外事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与计划单列城市外事工作的横向比较,积极谋划外事工作服务“两个大局”,特别是服务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措施。
3、开展县级外事机构建设调研。结合新形势对大外事工作格局的新要求,切实推进县(市)、区外事机构建设工作。把加强县(市)、区外事机构建设作为外事工作的重大课题,进行专题调研,为下一步机构改革争取有利条件做好参谋,使大外事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和提升。
二、围绕重大活动,推动服务外交大局再有新进步
1、认真做好重要外宾团组来甬接待工作。积极抓牢后世博效应,争取更多的党宾国宾团组来宁波考察访问,洽谈经贸、文化等合作项目,进一步提升宁波城市形象和国际知名度。
2、精心筹划市领导出访工作。按照中央有关精神,认真做好市主要领导的出访
服务工作,建立项目跟踪责任机制,确保市领导出访成果的落实。
3、切实加强与外交部、中联部、国港办等的联系。按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主动加强与外交部、中联部、国港办、省外办的联系,积极争取对我市外事工作发展的支持。
三、突出服务经济,推动服务经济工作再有新进展
1、进一步谋划好2011年海外宁波周活动。突出重点,服务中心,办好境外宁波周活动,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不断拓展交流内容,创新活动举办方式,提高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和广泛性,加强部门联动,增强办会合力,推动活动取得实质性成效,做好后续信息跟踪服务,将海外“宁波周”打造为扩大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2、进一步实施好外事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工作。继续按照外交、省外办和市政府关于外事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实际,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丰富服务内容,确保我市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享受更多外事成果。
3、进一步发挥外事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友城资源优势,在保持双方高层互访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我市与国外友城在经贸、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人才培训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宁波国际化水平。通过举办市情介绍会、走访、参加驻沪总领馆举办的国庆日、协助部分外国驻华使领馆在甬举办各种活动等形式不断巩固良好合作关系,实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四、明确工作目标,推动友好城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1、不断创新友城工作目标。按照全省友城工作会议的要求,继续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战略,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和友好城市工作新
格局,推进友好城市工作可持续发展。不断拓展渠道,加大重点国家和重要区域的交往力度,力争实现每年新增加1~2对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进一步优化友城布局。坚持重心下移,不断推动县(市)区的对外结好工作。按照全省千校结好计划,努力推动我市学校、港口、医院等对外结好。
2、不断推进友城间的实质性交往。一是组织好友城结好周年庆祝活动。二是组织好友城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重点是继续与市有关部门在友城组织“宁波文化周”活动,推动我市文化走出去,扩大宁波影响。三是组织好友城间的经贸交流活动。
3、不断推进民间友好交流。加强与全国对外友协、市有关部门的合作,广泛推进民间友好交流,积极组织市民进行各种对外文化交流、青少年交流等友好交流活动,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双赢发展。促进和规范我市民间组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做好市对外友协理事换届工作。
五、适应形势要求,推动涉外管理服务工作再上新水平
1、完善因公出国(境)管理与服务。继续执行党政人员因公出国(境)计划审批与总量控制管理相结合的审批管理原则,做到有序审批、计划派遣、规范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出访管理,完善因公出国(境)的行前教育、事后监督等措施,提高因公出国(境)管理的成效。切实加强邀请函电的审核把关。
按照外交部的统一部署,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切实抓好因公电子护照项目的实施推进工作。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因公护照项目实施后的新情况、新要求,确保我市因公护照和签证工作顺利平稳过渡。
2、建立健全在甬涉外案(事)件管理工作机制。按照《宁波市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完善涉外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网络,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反应快捷的处置机制,增强全市涉外事件处置合力。建立健全在甬外籍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机
制。根据全市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在甬外籍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在甬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工作机制。深入研究在甬境外非政府组织(NGO)管理可行性措施,协调、统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甬活动管理与服务工作,促进与境外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
3、加强境外宁波籍人员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机制建设。针对领事保护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加强领事保护工作,保护我市境外机构和人员安全。
六、实践创先争优,推动机关各项工作再出新成绩
认真开展好“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推进工作。坚持把推进党建工作同推进外事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新形势下外事工作的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为主线,以开展实践好“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以创建“群众满意服务窗口”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第七轮文明机关创建工作,继续争创和巩固省级、市级文明单位荣誉,不断强化外事队伍建设和基层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妇建、团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推动我市外事工作科学发展。
宁波市侨务办公室简介
一、机构设置:
1、综合处
2、侨政处
3、经济科技处
4、联络文宣处
二、机关领导: 主任:邹建伟
副主任:陈瑜、赵骏、陈进军、黄国海、刘国平
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要点
宁波市侨办 2010年12月30日
一、2010年全市侨务工作在创新中发展
2010年,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自然界挑战严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国侨办、省侨办指导下,我市各级侨办把握形势,创新服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侨务工作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出新步伐
一是传统工业企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二是通过品牌战略和资产重组来实现转型升级;三是高新侨资企业正逐步成为我市侨资企业的主导力量;四是新的业态正在引领侨资企业转型升级;五是积极开发和实施节能减排,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生产服务业比重正在迅速提升。尤其从对46家侨港资企业的不完全统计中看到,已上市企业5家,获取专利230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国际化标准40项,创立自主品牌14个,高新产值已占企业销售产值的16.5%。
2、2010甬港经济合作论坛跃上新台阶
今年的论坛以“共抓新机遇,同创新优势”为主题,通过一个主题论坛,10项专题论坛,9项全年常态化活动,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城市建设、金融物流、服务贸易、教育卫生、旅游文化、品牌创意等多个领域,有包括香港政要、中联办领导等高层在内的200多人参加了主论坛,进一步深化了甬港两地多层次、多领域、多行业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
3、服务大局引智引资工作获得新进展
今年我们依托“浙洽会”、“消博会”及宁波国际服装节等重大经贸等活动平台,发挥侨务资源优势,采取以侨引侨、以侨引外等措施,积极开展侨务引
智引资工作,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举办对接洽谈活动,努力搭建服务平台。浙洽会期间,成功举办了海外华侨华人投资合作产业对接会,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葡萄牙、香港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海外华商及专业人士代表,携带金融投资、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高新技术等5大领域30多个项目,与国内130多家相关企业、园区和开发区进行了对口洽谈。二是以侨引侨,以侨引外,努力涵养和拓展侨务资源。三是深入贯彻宁波市侨务系统《海外人才宁波服务计划》,首次成功举行宁波市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颁奖暨华侨华人“创业讲坛”首讲仪式。
4、发挥侨务优势助推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我们响应国侨办、省侨办“万侨助万村”的号召,继续把发挥侨务优势助推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因地制宜、建立多种形式助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受到上级肯定。上半年,全国“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工作会议在宁波举行。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副主任马儒沛、浙江省副省长龚正、宁波市市长毛光烈以及来自国侨办、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侨办的相关负责人,部分省农业厅局的负责人,泰国正大集团、澳大利亚金晖集团和美国世纪成功集团等侨资企业代表共约200人出席会议。我市和鄞州区侨办还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鄞州区湾底村被国侨办授予“侨爱新村”。
5、纪念侨法颁布20周年系列活动取得新成效
市、县二级侨务部门上下联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精彩纷呈。通过文艺汇演、侨法咨询、为侨服务、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营造“普及侨法知识,维护侨界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环境。分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11个县(市)区,300多名归侨、侨眷,通过文艺汇演来宣传侨法,现场观众达800多人。与此同时,我办首次借助我市知名“天一讲堂”阵地,举办大型“侨法知识讲座”,邀请国侨办原国内司程铁生主讲,听众300余人,并讲座通过录制光盘、上“宁波侨网”、编纂《侨法在宁波》等形式,使侨法宣传在我市再
掀高潮。全年接待来信来访309件次。
6、“情系中华·薪火相传”品牌活动带来新效应
今年借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之机,成功举办了“情系中华、薪火相传——海外侨胞世博宁波行”活动,在活动设计上,以亲情乡谊和经贸文化为纽带,突出让侨胞看,呈现宁波特色和商务投资环境;在邀请对象上,跳出“宁波帮”圈子,面向五大洲,突出以老带新,家属组团;在活动组织上,突出上下联动,重心下移,由市侨办主导,并保障经费,有关县(市)区具体承办,职责明确,通力协作,使活动取得圆满的效果,得到海外侨胞的积极响应和赞誉。来自新加坡、日本、德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个侨团、150多位海外侨胞来甬参加本次活动。
二、2011年工作要点
一、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切入点,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
1、举办好2011甬港经济合作论坛。2011年是论坛举办十周年,将以“传承创新求发展、合作共蠃谋跨越”为主题,以抓新一轮发展机遇为切实点,突出重点区块、重点行业,推介现代服务业,拓展创意产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为突破点。在活动内容上,突出庆典与经贸相结合、联谊与推进项目相结合,主要有开幕式暨论坛十年庆典+主题论坛+若干个主活动和常态化活动组成,在延续专题,拓展内容前提下,结合县(市)区政府香港招商及经贸活动组成,进一步推进甬港两地合作与交流。
2、进一步做好新形式下侨务引智引资工作。以创新载体为抓手,在全市侨办系统推动开展“海外人才为宁波服务计划”,努力创建“创业讲坛”品牌;以建立重点联系单位为依托,打造全市侨办系统引智引资工作基地,积极发动海外人才参与“中国创业计划大奖赛”;以“两库”建设为基础,增强侨务引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项目对接为重点,促进海外人才为宁波服务;以组织推荐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千人计划”为契机,营造良好创业新氛围;以深化服务为手段。邀请海外客商参加“浙洽会”、“消博会”,举办海外高科技
专业人士电子信息、新能源项目对接会;积极做好邀请海外重点社团和重点人士赴宁波进行经贸考察、项目洽谈工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
3、用心、用情、用力为侨资企业排忧解难。围绕加快侨资企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结合我市侨资企业发展需求,开展“围绕中心服务侨企,促进发展”系列主题活动,拟组织侨资企业用工招聘、侨资企业家主题沙龙、侨资企业政策咨询辅导会、优秀侨资企业评选表彰、侨资企业家西部行和侨资企业员工文体活动等;继续深入开展“百名侨务干部联系百家侨资企业”活动,为侨资企业排忧解难。加大侨资企业投诉案件协调与处理的力度,探索建立侨商协调工作机制,依法保护侨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更加重视科技扶持侨资企业转型升级,以北美地区为重点,引进先进技术,科技信息;引导侨资企业巩固外贸,拓展内贸,组织侨资企业西部行,寻找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以“六五”普法为契机,进一步关注民生,努力深化国内侨务工作
1、以多形式活动为载体,《侨法》宣传不断深入。把“侨法宣传角”建设成面向社区、面向归侨侨眷、面向干部职工的坚强阵地,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开展建立维护侨益“四个一”绿色通道的试点:即“一角(侨法宣传角)、一窗(侨法咨询服务窗口)、一室(街道信访办接待室)、一站(县市区侨界法律援助站)”;将为侨务服务、信访工作延伸至基层。同时,要重视抓好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工作,为他们创造更加有利于施展聪明才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良好氛围。
2、认真做好侨捐项目管理工作,积极拓展涵养侨务资源。认真学习和掌握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根据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领域的热点、重点,积极引导开展侨捐工作,每季度公布各地侨办捐赠管理现状;注重与新华侨和华裔新生代联络与合作;培养好、发展好侨务新生力量,推动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
3、继续开展“百家侨企联百村,共同建设新农村”活动,引导侨商服务于社会。积极做好引导侨资企业捐助新农村建设项目,深化村企结对内容、引导互帮互助,促进和谐发展;加强科技支农力度,引导侨商投资农业项目,兴办实业;树立典型,引导发展,开展“助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暨“侨爱新村”评选、授牌活动;注重经验总结,选推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侨办和村企结对先进代表出席省侨办组织的“全省侨办系统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
4、整合社会资源,多措并举,关注侨界民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九部委《关于做好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救助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以在社区开展“服务空巢、独居侨界老人活动”为切入点,认真做好扶助困难归侨侨眷工作,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努力形成依靠社会各界力量,谋富侨之策,办利侨之事的良性发展局面。适时召开现场会,予以总结和推广。
三、以“情系中华·薪火相传”品牌活动为抓手,加大联络联谊和外宣力度,努力拓展海外侨务工作
1、进一步拓宽联络联谊渠道,以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家加强“三新”工作,深化“三百计划”,会同有关园区组织海外专业人士宁波行活动。
2、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开展华文教育和文化交流。组织华裔学生夏令营活动、第十届“茶花杯”中日学生书法比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十里红妆》赴港演出等工作。
3、继续举办“树文明形象,建和谐侨社”为主题的公民出国前培训系列讲座—北美篇。
4、加大侨务外宣力度。要利用国内外各种媒体,宣传侨务,宣传宁波;加强与海外华文媒体的联络交友工作,与他们开展多形式的交流合作,邀请他们到宁波进行实地采访;发挥侨网作用,提高宣传效应。继续开展“„双鹿杯‟侨界十件大事”评选活动,扩大侨务工作的影响。
第五篇:常州市排水管理处简介
单位概况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成立于1993年1月,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于常州市城乡建设局。主要承担全市生活污水(含部分工业废水)的处理,全市雨污水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污水处理费征收和接入城市管网工业排污企业源头监管等职能,拥有污水处理甲级资质和江苏省第一家持有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双证的城市排水监测站。常州市排水管理处与常州市排水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排水公司主要发挥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开发、施工总承包、再生水生产经营和银行贷款主体等作用。“十一五”期间按照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共计投入治污建设资金14.3亿元。
目前,常州市排水管理处下辖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96座污水中途提升泵站,13座铁路雨水立交泵站。全处固定资产总值50多亿元,负债率65%,2011年收取污水处理费及各项经营收入2.6亿元,经营状况良好。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现有事业编制职工230人,事业单位短期合同工45人,全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52%,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75名,其中、研究员高工2名、付高级20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0名,具有大量的科研人才队伍和研发团队。全处“十一五”期间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共计1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课题3项目、市厅级课题9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受理申请发明专利2项。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自成立以来,围绕“求清、求净、求新、求进”的企业精神,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近几年来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服务质量奖、江苏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部“华夏奖”、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全国十佳污水处理厂等重大荣誉。今年再接再厉,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