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十部经典历史剧
中国十部经典历史剧
1.汉武大帝。陈宝国焦晃归亚蕾主演。这不仅是汉武帝题材电视剧中最经典的,更是中国所有帝王戏中的上品。整部电视剧思路清晰,对于政治、历史、战争都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完全可以视作一部教科书。尤其是汉武灭匈奴的那几集,把战争全过程以极为细腻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也都描述的很清晰,实在是难得的精品。
2.大秦帝国。侯勇王志飞主演。此剧是中国历史剧中的另类之作,全剧突出了“法治”二字。打个比方,法治观念好比一块吸铁石从桌上划过,所有历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铁钉一般自动吸附上来,其表现手法独树一帜,观点明确,解析精辟,值得大力推荐。
3.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陈宝国黄志忠主演。是对大明朝历史的一次精美概括,片中充盈着官场智慧与人生哲理,对于嘉靖、海瑞、严嵩等历史名人的刻画都堪称深入独到。仔细研究过后,会对如何用人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4.走向共和。孙淳马少骅主演。鸿篇巨制,荡气回肠。片中很多情节都是真实的历史再现,而且演员的相貌也与历史人物惊人相似,可以说是精品中的最精品。
5.贞观之治。马跃主演。虽然李世民题材的历史剧众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糟粕,唯有这部《贞观之治》堪称精品,片中人物的表演都很真实,且忠于历史,极少虚构之处。该剧中很多演员也都是《走向共和》里的演员。
6.三国演义,唐国强鲍国安主演。精品之处无需赘言,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全以文言文做台词的电视剧,片中对于兵法、政治、谋略、人物个性的诠释与刻画都可谓登峰造极,是空前绝后的极品。
7.汉刘邦。刘文治于小慧主演。全剧台词使用的是极为讲究的文言文,情节完全符合历史,多处展现刘邦这个草根出身的帝王的非凡御人智慧与厚黑功力,最难得的是,片中的音乐也都很优美,有安神宁心之效。
8.东周列国春秋篇,该剧中很多演员同时也参演了三国演义,担任主要角色。该剧特色鲜明,每一集的开头都以流动字幕加旁白的形式对这集的主要内容作一总结概括,剧情完美展现了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孔子、伍子胥、勾践等春秋时期的杰出人物,只是风格略显阴森。
9.成吉思汗。巴森主演,此人曾在张纪中版射雕英雄传中饰演成吉思汗。该剧完全根据《蒙古史诗》的记载改编而成,剧中台词也都是引用蒙古史诗中的原话。看完该剧,会让你明白这个野蛮落后的民族酋长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世界征服者的。
10.雍正王朝,唐国强焦晃主演。曾引起过万人空巷的效应,片中主演的表演风格干净凌厉,只是该片在很大程度上为满清歌功颂德,甚至还有“汉人是满人的狗”这种混账台词,都算作该片的硬伤。
第二篇: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秦——宏大叙事的练兵场
秦朝可悲在只有三代帝王就寿终正寝,无法产生更多的故事。但即使这样,秦朝还是一个产生“大题材”的朝代。陈凯歌、张艺谋、周晓文分别用《刺秦》、《英雄》、《秦颂》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和人性观,在那些恢宏的大场面和复杂而纠结的人物当中,展现的是母题式的终极关怀。
相比之下,电视剧唯一可以通俗利用的似乎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所以张铁林、宁静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吕不韦传奇》基本上成了爱情与江山的平衡。另一部历史正剧则有硬汉张丰毅主演的<秦始皇>秃显了秦始皇的那种一统天下的帝王霸气和儿女情长的百转千回.至于电影《神话》和香港电视剧《寻秦记》,那基本上与秦朝无关,古天乐阴差阳错生了个儿子叫做项羽,观众不过是当搞笑片来看而已。
汉——文化输出的发源地
1997年,央视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全国收视率最高达到46.7%,这意味着一天之中,中国至少有4亿6千7百万人观看了这部电视剧。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不仅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娱乐特征,也代表着历史题材电视剧制作的最高水平。《三国演义》的情节编制、人物表演等迄今都没有遭受过指责,文白夹杂的对白到现在都还被誉为最贴切的处理手法,相比现在那些动辄被挑毛病的电视剧,它要优秀得多也幸运得多。
吴宇森的《赤壁》则是最近、最大的一部三国题材历史剧,他说:“《三国》这本书最能反映中国人的智慧,而《赤壁》是其中最精彩的一节”。周润发、梁朝伟、渡边谦等豪华阵容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新闻不断,最后出来的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但至少林志玲会是腿最长的一位小乔。
前不久的《昭君出塞》被质疑改编离奇,而2005年的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更是被挑出众多细节毛病,诸如后人典故前人用、司马迁留胡子等等。而<大汉天子>纯粹是以若干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汉代的青春偶像剧.最有趣的还是日本式化妆的问题,主创人员的解释是日本的服饰妆容是我国汉代流传过去的。电影《夜宴》同样也被人指责日本式美术设计,那是五代十国的背景。可能从此以后,我们的汉唐背景影视作品都会采用日本式化妆了。
唐——奢华美学的样本体
唐朝是奢华的朝代,似乎电视剧导演们也因此都在美学上下功夫了。这个时代背景的作品中,不再有让编剧们挠头的人物评价和历史观问题,倒是美术设计和化妆师煞费苦心。
1993年,刘威、林芳兵主演的《唐明皇》几乎就是爱情故事;1994年林祖贤版的<唐太宗李世民>不管在剧情服饰道具还是演员演技方面都很到位,而且也不回避唐太宗与其李建成的关系,也突出了李建成的才能这是至今很多电视都故意丑化李建成的形象而是特别超前的,2003年,唐国强主演的《大唐歌飞》再次演绎唐明皇,更加是个爱情故事。1995年的电视剧《武则天》轰动全国,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刘晓庆的化妆效果,化妆师毛戈平因此一举成名。2006年,刘晓庆在《日月临空》中再次演武则天,还是化妆的卖点最引人注目。而2006的《贞观长歌》它的立意则有所创新主要是秃现民族大融合与和平崛起的主题思想借以此片从一个侧面回击西方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回给世界带来灾难.从而表明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除此之外,似乎唯有《大明宫词》可以用台词和布景打出一片天地。对台词的唯美主义追求,被一些人认为是历史剧的一种新意,而又让另外一些人感到难以接受。
把“戏说”做到底,更会让很多人感到不满。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罗成与秦叔宝成了情敌,唐太宗变成时尚美男,不仅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发出愤怒的声音,连普通观众也觉得有点扯淡。而〈至尊红颜〉则完全是批着唐朝服饰的青春偶像剧而且最基本的历史常识也经常弄错。
还有各种版本的狄仁杰传奇有陈宝国在《龙珠风暴》的形象,也有梁冠华版侦探版的三个《神探狄仁杰》。
献身娱乐事业的唐朝人似乎只有三位: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抛开他们,似乎都只能做成古怪离奇的影视作品。如果你要把《十面埋伏》也算作唐朝背景,当然也并无不可,但它并不比飞天遁地的《西游记》更有唐朝风貌。
宋——侠客草根们的大时代
和明清以官员为主的故事结构不同的是,宋朝给娱乐作品带来的是草根气息。
台湾版、香港版、老年版、少年版„„各种版本的“包青天”影视作品中,最出彩的不是开封府尹,而是那一堆头衔混乱的七侠五义。如果要说到演义小说《七侠五义》和台湾版的同名电视剧,那更是大五义、小五义、大七侠、小七侠、辽东六老、山西二绝、云南三老、天地二老、春秋四老„„乱成一锅粥。
李雪健的“撅屁股版”宋江让央视轰轰烈烈的电视剧《水浒传》引发了当年的争议热潮,却也不失为优秀的电视剧之一。不幸的是,“水浒手法”成了央视拍电视剧的法宝,自此以后的《笑傲江湖》等武侠电视剧都无一幸免地成了农民起义。
再次各种版本的“杨家将”也掺和进去,宋朝的皇帝似乎也只有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有秃显帝王的权谋的如是就有港版的<黄袍加身>.在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份,所以民间力量压过官方力量.宋朝是汉族政权最颓败的时期此时的少数民族政权分分建立如电视剧<西夏王朝>也诞生了,因此也需要杨家将,岳飞去抗击女真,契丹,西夏等等.2005年,《大宋提刑官》的收视率一度超过新闻联播。虽然有欧阳震华的香港无线版《洗冤录》珠玉在前,但何冰饰演的宋慈还是让悬疑剧中透出一些朴素的人性关怀。
宋朝似乎也是一个出侠客的好时代。军人建立的文官制度最后堕落成羸弱的朝代,难怪大侠们大多选择在这个时代来拯救黎民苍生。金庸的大侠们大多在宋朝,甚至在电视剧《书剑情侠柳三变》里,林志颖代言的柳永不仅要“杨柳岸晓风残月”,还要胸怀书剑浪迹天涯。
元——**过渡的背景体
2004年央视的电视剧收视率冠军《成吉思汗》,让元朝这个短暂的朝代终于可以在娱乐史上扬眉吐气。此前,元朝一直都只是为娱乐作品提供过渡场景。
这也怪不得娱乐产业的偏心,虽然元朝有着忽必烈和马可·波罗的美妙对话,天才般的耶律楚材,但元朝的花边材料毕竟太少了,15位皇帝大多在位短暂,留下的只是一头一尾、纷繁**的故事背景。
在这个背景板前上演的故事,只成就了老百姓非常熟悉的评书《大明英烈传》和2002年任达华、刘青云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甚至连武侠小说也是如此,金庸的射雕三部曲自不必说,另一个大家——被广泛誉为“汉统”的梁羽生先生,更是专门绕开元朝,终其创作生涯也未写一部元朝的作品。
以至于有人说元朝对于电视剧的唯一贡献在于,忽必烈在“神风”面前折戟沉沙,几百年后才会有了“日剧”这个浪潮。
明——阴郁黑暗的人性体
《曾国藩家书》、《红顶商人胡雪岩》等书籍在1990年代一度掀起清史的出版热潮,但在21世纪,则是明朝历史的天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成为中国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必看的书籍,吴思的《潜规则》、《血酬定律》同样以历史书籍而成为畅销书。
和历史学者偏爱明朝中期不同,明末才是电视剧导演们的最爱。吴子牛执导的电视剧《大明天下》描写明末东林党人、朱姓皇族与魏忠贤阉党之间的政治斗争,陈家林执导的《江山风雨情》同样取材于这个时代,王刚在其中扮演太监王承恩,演绎得颇为用力。
明末既有黑暗的特务统治,又有袁崇焕、熊廷弼等悲剧人物,既有崇祯这样内心复杂的帝王,又有李自成这样的草根传奇,甚至还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逸闻,可谓汇聚了戏剧表现的众多元素,无论是探讨人性、研究成败还是纯为娱乐,都是不可多得的题材库。
不过也有表现明初的各种版本的从正面或侧面表现朱元璋的电视也特别多唐国强版本的,如《大脚马皇后》,有陈宝国版本的<传奇皇帝朱元璋>,现在连胡军也坐不住了也来拍《朱元璋》,但都大同小异不是表现朱元璋从乞丐到帝王的传奇人生就是表现他如何的蓝杀功臣.而张卫健版本的<聚宝盆>则表现的是朱元璋对待商人和商业的态度.朱元璋以后他的孙子与儿子又一场血雨腥风开始了.孙子建文帝朱允文同儿子永乐帝开始了争夺天下而又好戏开场于是<大明天子>诞生了而且连穿越时空的青春偶像剧也凑热闹如<穿越时空的爱恋>也应运而出.绝大部分电视观众并不像黄仁宇那样能把《明实录》倒背如流,除了陈宝国版的<大明王朝1566外>他们还是喜欢打打闹闹的电视剧。刘威等主演的电视剧《英雄》讲的是锦衣卫的故事,李亚鹏主演的《天下第一》也是锦衣卫,黄圣依在其中饰演日本武士的女儿“柳生雪姬”。这样有点扯淡的故事,投合了阴谋和爱情的永恒主题,也自有一块天地。
如果说,今年初的《施琅大将军》引发了关于主流历史观的讨论;那么,现在热炒的《红楼梦》重拍则完全属于商业运作。虽然《红楼梦》托生于明朝,但实际上它没有任何朝代的意味,完全成了一个架空的文化世界,是中国导演们最难描摹、最容易动辄得咎的文化想象。有报纸评论说,花一亿元重拍《红楼梦》是涸泽而渔的豪赌游戏,“(观众)没有选择,只好在清宫戏、古装戏、打斗戏轮番轰炸之后,依旧要打起精神,看同样满脸脂粉浑身罗绮的贾宝玉在桌子椅子间扭来扭去„„国产电视连续剧的狼藉名声,将堪比那些投资上亿的国产大片。”
清——娱乐八卦的历史
毫无疑问,清朝是给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带来最多灵感和收获的朝代。我个人认为古代的大部分汉人本身就有一种大汉族主义或成为民族阿Q精神瞧不起周边的少数民族,当然满清贵族在建国初期的确也犯过一些错误导致汉民的强烈抵抗于是对抗清庭的民间组织也很多如天地会红花会哥老会等等,另一个导致他们皇帝身世的疑案也最多,这些无疑都为编剧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从努尔哈赤在关外的第一声响箭到溥仪在新社会的默默死去,每一个帝王、太后、贝勒、格格、大臣、将领、商贾、士人都成为可资咀嚼的典故和逸闻,它也因此被称为“如同娱乐圈一样八卦的清朝历史”。
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拥有一个专有名词“清宫戏”,人们戏称为“辫子戏”,它们的数量一度多到任何一个时段在任何一个电视频道上都可以看见穿马蹄袖补服的清朝官吏,最后有关部门不得不出台政策来限制清朝的“电视复兴”。
其实,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很著名的清朝题材影视作品。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了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内地演员刘晓庆大红大紫,香港演员梁家辉则拿下了金像影帝——也正因为这部电影,他随后几年内不幸被封杀,不得不在铜锣湾摆路边摊过活。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张铁林饰演恭亲王奕言斤,很多年后,他在“清宫戏”的热潮中一举成名,成为清朝皇帝的最佳扮演者。
1987年,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尼的《末代皇帝》则更具有国际影响,虽然主要角色都由尊龙、陈冲、英若诚、雷汉等华裔或中国演员饰演,但因为英法意三国合拍的性质,基本上不能算作中国的影视作品。
近几年,《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等大部头电视剧的热播则代表这类清宫戏的再次兴起,导演胡玫认为这归功于她的“新历史主义”。在这类“清宫戏”里,政治权谋斗争是主要的戏剧冲突,这类清宫戏往往着力于展示历史人物的多面性,也因此带来“为历史人物翻案”的争议。
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太平天国》便是一个例子。有文化批评者认为,该电视剧的“历史叙事离开了创作者的本意,成为丧失了深度风格自身包含诸多解构意义和阐释价值的折中主义的拼凑文本碎片”。
也有一类清宫戏抛开历史视角不谈,专心营造自己的小天地。比如,2004年起从香港开始席卷整个中国的《金枝欲孽》,便被视为用清朝背景讲述“现代办公室政治”的典范。包括《孝庄秘史》三部曲在内的这类电视剧,以女性视角来展示“后宫斗争”,它们基本上一句话可以概括——“做女人难,做皇太后更难”,它们和之前那类男人们喜欢的清宫戏有着天然的性别界限。
剩下的清宫戏则完全是戏说了。郑少秋的《戏说乾隆》在名称上就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态度,《还珠格格》三部曲则完全是花季少女的爱情白日梦。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以及《宰相刘罗锅》,它们的角色设定非常的相声化,情节发展符合通俗演义的规律,有智力游戏也有道德判断,既插科打诨又时有箴言,非常符合中国民众的娱乐心态,成为了民俗文化的集合体。
在这样的需求下,虽然和珅也许比陈冠希还要帅,但显然王刚的样貌更让观众高兴,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第三篇:经典历史剧
中国大陆十部经典历史剧2011年12月18日 17:30:44
1.汉武大帝。陈宝国焦晃归亚蕾主演。这不仅是汉武帝题材电视剧中最经典的,更是中国所有帝王戏中的上品。整部电视剧思路清晰,对于政治、历史、战争都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完全可以视作一部教科书。尤其是汉武灭匈奴的那几集,把战争全过程以极为细腻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也都描述的很清晰,实在是难得的精品。
2.大秦帝国。侯勇王志飞主演。此剧是中国历史剧中的另类之作,全剧突出了“法治”二字。打个比方,法治观念好比一块吸铁石从桌上划过,所有历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铁钉一般自动吸附上来,其表现手法独树一帜,观点明确,解析精辟,值得大力推荐。
3.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陈宝国黄志忠主演。是对大明朝历史的一次精美概括,片中充盈着官场智慧与人生哲理,对于嘉靖、海瑞、严嵩等历史名人的刻画都堪称深入独到。仔细研究过后,会对如何用人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4.走向共和。孙淳马少骅主演。鸿篇巨制,荡气回肠。片中很多情节都是真实的历史再现,而且演员的相貌也与历史人物惊人相似,可以说是精品中的最精品。
5.贞观之治。马跃主演。虽然李世民题材的历史剧众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糟粕,唯有这部《贞观之治》堪称精品,片中人物的表演都很真实,且忠于历史,极少虚构之处。该剧中很多演员也都是《走向共和》里的演员。
6.三国演义,唐国强鲍国安主演。精品之处无需赘言,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全以文言文做台词的电视剧,片中对于兵法、政治、谋略、人物个性的诠释与刻画都可谓登峰造极,是空前绝后的极品。
7.汉刘邦。刘文治于小慧主演。全剧台词使用的是极为讲究的文言文,情节完全符合历史,多处展现刘邦这个草根出身的帝王的非凡御人智慧与厚黑功力,最难得的是,片中的音乐也都很优美,有安神宁心之效。
8.东周列国春秋篇,该剧中很多演员同时也参演了三国演义,担任主要角色。该剧特色鲜明,每一集的开头都以流动字幕加旁白的形式对这集的主要内容作一总结概括,剧情完美展现了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孔子、伍子胥、勾践等春秋时期的杰出人物,只是风格略显阴森。
9.成吉思汗。巴森主演,此人曾在张纪中版射雕英雄传中饰演成吉思汗。该剧完全根据《蒙古史诗》的记载改编而成,剧中台词也都是引用蒙古史诗中的原话。看完该剧,会让你明白这个野蛮落后的民族酋长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世界征服者的。
10.雍正王朝,唐国强焦晃主演。曾引起过万人空巷的效应,片中主演的表演风格干净凌厉,只是该片在很大程度上为满清歌功颂德,甚至还有“汉人是满人的狗”这种混账台词,都算作该片的硬伤。
欧美历史剧拒绝“肥皂元素”
2012年10月17日 14:33: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0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纠错】
◎ 列 兵
近年来,随着《都铎王朝》、《波吉亚家族》的热播,越来越多的欧美历史剧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不同程度的瞩目和追捧。
但与我们这边古装戏满天飞,翻箱倒柜将历史题材拍了个遍的情况相比,在汹涌的欧美剧集浪潮中,历史剧却一直属于异类,历来都是少数派,每年的产量少之又少,其中一些剧集即使大受欢迎,也是以每年一季十集的频率推出,让欲罢不能的观众望眼欲穿。不过关于历史的纪录片、探寻片倒是非常多,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东西方观众对历史消费的区别,西方人追求严谨真实,中国人则经常把历史作为一种娱乐元素。
这大概也能够解释我们在看一些英美历史剧时被震撼的原因了,大概就是立足于史实,处理历史题材本着合理而严谨的态度。例如近年热播的历史剧《罗马》取材自古罗马历史,从恺撒击败庞培登上权力巅峰,一直到被刺身亡,屋大维崛起。电视剧真实再现了这个野蛮而绚烂的年代,除了尊重基本的史实,制作者更在生活场景、服装用具、思想行为、娱乐艺术等等细节处下工夫,比如贵族奢华糜烂的生活方式、政客在元老院打嘴仗、血腥暴力的角斗场、粗鄙的街头戏剧,小到农贸市场、风月场所、普通家庭等等都有很生动的展现,仿佛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罗马风情画卷。
面对历史剧,国产电视剧却热衷于戏说、恶搞和穿越,欧美历史剧却斩钉截铁地剔除了“肥皂元素”,也因此“追求真实,拒绝戏说”成为历史剧的主旋律。无论是电影《角斗士》、《勇敢的心》,还是《伊丽莎白一世》均体现出这一特点。前些年奥斯卡获奖片《绝代艳后》,仅仅因为美化这位末代王后就遭到观众的嘘声。
近年创下收视新高的美国拍摄的英国历史剧《都铎王朝》,也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都铎王朝》以宫廷为背景展开,讲述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爱情与政治,其中不乏权力与阴谋的描写。编剧用亨利八世6位王后的权力斗争,以及权臣之间互相倾轧作为全剧主线,但其精髓却是权斗背后,亨利八世对英国教会做出的大刀阔斧改革,包括脱离罗马教皇的控制,清除阻碍改革的国内保守势力等。亨利八世后宫的争斗也反映了英国新教与天主教斗争的历史,其中情节更不乏折射出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根基,例如亨利八世每一次更换皇后,都必须要得到教会以及法庭的认可。亨利无权休妻、也无权宣布自己的婚姻合法。这些故事全都经得起真实的推敲。《都铎王朝》2007年开播,一直播出至2010年,尽管时间漫长,但其仅播出了38集。
对待历史题材,可能最让人纠结的就是如何平衡真实与虚构的比重。对此,《都铎王朝》的编剧迈克尔・赫斯特认为,一些虚构情节无可厚非,“《都铎王朝》85%的剧情是尊重历史的,但这终归是一部历史题材剧而非教科书,你必须要取舍并突出一些事情。其实就历史的真实性来说,历史学家们也众说纷纭。”但是,如果历史剧过于偏重虚构,那可能影响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探求历史真相的能力。去年开播的美国新历史剧《波吉亚家族》大受欢迎,真实性也是其成功的重要的元素之一。这部剧集的主题是意大利第一黑手党家族沉浮史,主要讲述波吉亚家族领袖罗德里戈如何玩弄权术与阴谋成为教皇的历程。但是,编剧并未采用直线条描述这场权力斗争,而是更多在剧集中展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变迁,包括去教会化,民族国家的萌芽以及人性艺术的复兴。剧中用大量笔墨描写了那个时代改革者的代表――罗德里戈教皇之子恺撒。此人并非虚构人物,而是确有其人,正是马基雅维利名著《君主论》的原型人物:一方面不择手段铲除异己,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意大利统一和文艺复兴。
历史剧能让人们了解过去的文明和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远古帝国的政治角逐,封建王朝的后宫阴谋,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都让今天的我们津津乐道。如今,我们越来越着迷于古装戏的戏说和恶搞,却往往忽略了这样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吗?没有任何虚构的故事能比真实历史更精彩。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喜爱历史剧,如果我们为创造戏剧效果而牺牲基本历史事实,从而使他们对一些虚构的情节信以为真,恐怕将得不偿失,而且危害甚巨。
第四篇:历史剧
名称:历史剧 马戛尔尼使团会见乾隆皇帝
人员安排:6个
分别扮演的角色:乾隆皇帝、马戛尔尼、侍卫两个、大臣、旁白。道具(自制):地球仪,地图,望远镜,简单的身份象征的东西
故事情节:
旁白: 明清时期,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就可以自给自足。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从而妄自尊大,固步自封,沉浸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顺应世界的发展潮流。(具体的话可以口语化,好记一些)
剧情一:
1793年,马戛尔尼奉英国政府之命,率领包括科学家,等在内的近700人的庞大使团,以庆祝乾隆皇帝80寿辰为名,来到中国。觐见前,(侍卫将马戛尔尼带来,语气蛮横要求其跪下)清朝十分重视礼节问题,坚持要英国人三跪九叩,但马戛尔尼说:no,在我们国家,双膝下跪只能是跪拜上帝,对国王我们只是单腿跪拜,持英王的手而亲之,坚持单腿下跪。中国大臣大惊失色,说:这在我们皇帝面前成何体统!马戛尔尼说,我用觐见我们国王的礼节来觐见贵国皇帝,已经很恭敬了,为什么不可以啊!中国大臣思考了好久:好吧,单腿跪,但是持手亲吻总要免掉才是。后来经过许多周折,双方达成协议,英国使臣单膝跪拜,总算完成了觐见仪式。
剧情二:
马戛尔尼使节,来到中国为乾隆皇帝祝寿,带来了英国最新的工业品,机械模型和科学仪器、《坤舆万国全图》
等。马戛尔尼说:皇帝陛下,我们奉英王之命,特来为您祝寿,这是我们为陛下准备的一点小礼物。侍卫将地图等都呈交皇帝。几千年来,历代统治者都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坤舆万国全图》,图上的中国不在世界的中央,这在朝廷官员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官员们认为,《坤舆万国全图》
把中国画的“居稍偏西而近于北”,这真是岂有此理,另外,从地图上看,中国显得不够大,难道中国就这么小吗,所以他们说,这全是 妖言惑众
剧情三:
马戛尔尼:皇帝陛下,我们此行的目的除了向陛下祝寿外,我国国王一直希望与贵国通商,乾隆皇帝还以为英国同中国周边的朝贡国一样,是来向中国讨赏赐的,态度非常傲慢,于是命人写了一道回赠英王的书: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我们大清朝物产丰富,什么东西都有,用不着和你们交换货物以互通有无。)
旁白: 以上的各位同学的表演再现了清朝时候统治者夜郎自大的心态,因为这种心态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与世隔绝,直接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的潮流中迅速没落,中国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危机之中,我们要以史为鉴,积极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
最后大家站成一排,谢谢大家
第五篇:历史剧剧本
历史剧剧本
以中国近现代史为题材的历史剧很多哦可以分很多类型的比如《红岩》这就是革命题材的又或者《茶馆》老舍写的描写民国老北京下层民众的生活我们曾经搞过一个的是《雷雨》当然这些都是近代的如果想演现代的那推荐你《冰山上的来客》剧本很好你可以去网上搜一下还有《血色浪漫》反应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年轻人对未来的认识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