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学原理复习要点
《经济学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稀缺性,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十大原理。社会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效率与平等。理解市场、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循环流量图 生产可能性边界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一、主要内容
[1]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2] 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描述:机会成本,贸易的好处。
[3] 计算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7]
[8]
市场与竞争市场。需求定理、供给定理、供求定理。均衡。正常物品与低档物品。替代品与互补品。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理解市场中供给、需求力量使得市场价格达到均衡。计算均衡价格、均衡数量。
1[9] 分析影响因素对某一产品市场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影响。
第五章 弹性及其应用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7] 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运用需求价格弹性分析价格升降与总收益升降之间的关系。弹性的计算。
第六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一、主要内容
[1] 价格上限,价格下限
[2] 税收归宿
[3] 税收归宿是税负在买者与卖者之间额分担,并不取决于是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
征税。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第七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支付意愿 消费者剩余 成本 生产者剩余 效率 理解为什么市场均衡使得社会总剩余最大。
第八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一、主要内容
[1] 赋税的无谓损失。
[2] 运用福利经济学方法计算赋税的无谓损失。
第九章 应用:国际贸易
一、主要内容
[1] 计算。画出一个进口国的供求图。在没有贸易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是多少?在存在自由贸易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是多少?总剩余如何变化?对进口商品征收较小的关税时,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总剩余如何变化?
第十章 外部性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外部性 外部性内部化 科斯定理 理解外部性使得市场配置无效率的原理。了解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和私人解决方法。理解科斯定理。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排他性 消费中的竞争性 公共物品 公共资源 可以区分四类物品。
第十二章 生产成本
一、主要内容
[1] 各种成本名称、含义、英文缩写、数学表达式;会计算。
第十三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竞争市场 边际收益(类似的:平均收益)计算边际收益。计算竞争企业的生产决策。理解短期市场供给、长期市场供给的区别。
第十四章 垄断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垄断企业 自然垄断 理解: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理解:竞争企业、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计算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最优决策。
第十五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国内生产总值(GDP)【全部要点必须牢记】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名义GDP、真实GDP GDP平减指数
第十六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一、主要内容
[1] CPI
[2] 通货膨胀率
[3] 名义利率、真实利率
[4] CPI、通货膨胀率的计算
第二篇:《经济学原理》教案要点
《经济学原理》自学指导书
使用专业:专、本科相关专业 课
程:经济学原理
教材版本:《经济学原理》 卢远瞻 汪雄剑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史等多门学科,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广泛吸收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有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倡导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大胆的理论创新,重视对国内外经济学的最新动态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部分的消费者、生产厂商的行为理论和处于核心的价格理论及贯穿所有的均衡理论,并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的方法、理论等进行学习和探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增加对经济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1、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3、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三、课程的目的、内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
第一章 导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涵义;掌握经济学得原理及研究的方法。
主要内容:经济学和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含义。
2、深刻理解经济学的内容。
3、准确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和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定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定。即,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引起一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即问即答】
1、描述你最近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权衡取舍问题;
2、举出一个既有货币性的机会成本,又有非货币性的机会成本的某种行动的例子;
3、描述一个你的父母为了努力影响你的行为而想你提供激励的例子。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即问即答】
1、为什么一个国家如果不把自己和其他国家隔离开来,其状况就会变得更好?
2、为什么我们有市场?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政府应当在市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
1、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
2、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并生成更多的物品与劳务。
3、雇佣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即问即答】 列出并简要解释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第二节 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P13
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P13 思考题和作业:
P18 5、6、10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2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搞清楚什么因素会影响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掌握市场供求的基本规律(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以及运用供求理论分析经济事例
核心概念: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弹性 均衡 内容提要:
1、需求、供给曲线
2、需求和供给的均衡:价格决定
3、弹性理论
本章重点:供求均衡、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运用
本章难点: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数量的影响
济行为的研究,价格分析是其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它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是经济人和完全信息。
需求与供给
在市场中,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方式,并且,价格也以一定的方式促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
一种商品的需求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必须是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需求函数是,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一种商品的供给S: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函数是/,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成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供给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生产成本
3生产的技术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后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均衡价格的决定: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供需曲线的交点),也就是市场出清状态,此时的价格也叫均衡价格。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也是如此。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曲线平行移动)。供给的变动也是如此。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e=(△X/X)/(△Y/Y)这是弧弹性,当△X,△Y无穷小时,就成了点弹性,e=(dY/Y)/(dX/X)要涉及到微积分的内容)。
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有五种:e>1为富有弹性;e<1为缺乏弹性;e=1为单一弹性;e=∞为完全弹性;e=0为完全无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厂商的销售收入:e>1的商品,降价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否则反之,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e<1的商品,提高价格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否则反之,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e=1的商品,其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可替代品月多,弹性越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用途越广泛,弹性越大);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不重要的弹性大,必需品的弹性较小);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弹性越大)。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也有五种类型,同上。
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最主要因素:时间,短期内,弹性比较小,长期比较大,因为在很短时间内,厂商要根据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降来增加或减少产量是比较困难的,而长期却可以实现;生产成本,如果产量的增加引起的边际成本轻微的提高,则弹性比较大;生产周期,生产周期短,则弹性较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产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e<0,为劣等品,即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e>0,为正常品,即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0
价格开放:只对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零的商品有效,如果该商品生产需要的资源本来就是稀缺的,就算价格开放其供给量也不会增加或增加太多,那么只会让该商品不断的涨价。
最高限价: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政府的目的往往是抑制某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尤其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但因为市场均衡价格高于最高价格,会导致抢购或黑市交易。
最低限价:通常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其价格往往高于均衡价格。
谷贱伤农:因为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供给量大幅度增加,导致价格下降,但价格下降了,并不能大幅度的增加需求量。思考题和作业: P46 5、9
第三章 弹性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3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并掌握需求的价格弹性;掌握收入弹性;理解交叉价格弹性;掌握供给的价格弹性。主要内容:需求弹性;供给弹性。重点与难点:
1、需求的价格弹性。
2、供给的价格弹性。
一、概述
经济学中研究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的理论。弹性概念和弹性定义由A.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弹性理论又由后来的经济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并在经济学中广泛运用。
当两个经济变量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即表示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
弹性理论是解释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之间量的关系的理论。弹性理论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又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三种类型。
二、分类
弹性理论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包括:
①需求价格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例如,某种产品的价格上涨1%,销售量下降1.5%,此种产品的弹性即为1.5。需求弹性有5种情况:大于
1、小于
1、等于1、等于零和无穷大,分别表示需求量变化大于、小于、等于价格的变化,或者不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也不变化,或者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需求量无穷大的变化。
②收入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
③交叉弹性。衡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供给弹性包括: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交叉弹性等。供给(价格)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在计算上都可以分为点弹性、弧弹性以及一般公式法。点弹性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Edp=(dQ/dP)*(P/Q),弧弹性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弹性,又称中点法,(Q2-Q1)/[(Q2+Q1)/2] /(P2-P1)/[(P2+P1)/2]。一般公式法:△Q*P/△P*Q。(以上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供给量)
三、影响弹性大小的因素
需求价格弹性: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越大就越富有弹性,反应越
小就越缺乏弹性。
因素: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替代品越多,弹性越大、替代品越少,弹性越小;②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缺乏弹性,奢侈品富有弹性;③市场的定义:定义越广弹性越小、定义越窄弹性越大;④时间框架:时间越长越有弹性、时间越短越缺乏弹性;⑤商品的性能或用途:功能单一的商品弹性越小、功能越复杂弹性越大。
供给弹性: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物品的供给就富有弹性;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小,物品的供给就缺乏弹性。
因素: ①时间的长短;②生产周期;③商品的技术含量。
四、性能
对弹性系数大小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替代品和时间。替代品数目多、相似程度大,弹性系数就大;相反,系数就小。消费品在短期内弹性系数小,在长期内系数大。另外,消费品的用途多寡、消费品耐用程度、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都对弹性系数有一定影响。
思考题和作业: P62 2、3、6
第四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4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掌握消费者偏好;理解无差异曲线。主要内容: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选择;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应用;效用最大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求解。重点与难点:
1、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2、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应用。
3、效用最大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求解。
第一节 预算约束:消费者的购买力
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收入和物品价格为既定的时候,它可以购买不同的可能的产品组合。预算约束的斜率等于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第二节 偏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无差别曲线:我们用无差别曲线表示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
同一条无差别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这个比率称之为边际替代率。黄色的无差异曲线比蓝色的要高。
四个特点: 对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
谁不想拥有的东西越多越好。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为了使消费者同样满足,在你减少它的一种物品的需求的时候你必须要增加另外一种物品的数量。由此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如果相交表明在某一点处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使得消费者满足的程度相等。这个是不可能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表明人们更愿意放弃它已经大量拥有的东西了。
极端的无差异曲线
完全替代品(直的)
物品很容易替代,人们对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不变
完全互补品(折角)
第三节 最优化:消费者的选择
最优选择处消费者选择的两种物品的组合要使得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收入效益和替代效益
那么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如何呢?
它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一种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移动到更低或更高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它是一种低价格使得消费者状况变好引起的价格变动。
替代效应:一种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沿着一条界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者变动。
它是一种价格变动鼓励更多消费变得便宜的物品引起的变动。
换句话说:收入效益是有向更高无差异曲线移动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益是有不同边际替代率的无差异曲线上一点引起的消费变动。)
一种物品的价格变动可以分解为收入效益和替代效益(和物理里的模型的分解有些类似
下面的这幅图反映了两者的变化:
A->B替代效益,B->C收入效益。消费者绝对不会选择B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认为消费者从原来的最优点A到新的最优点C需要分解成为两个过程:A->B,B->C。A->B人们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B->C,两个点具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
下面我们将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
第四节 三种应用
1)所有的需求曲线不见得都是向右下方倾斜——比如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少)
2)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
工资上升了。你是多工作,还是多休息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你可能多工作。反之,你可能减少工作。替代效应使得工作更多,收入效应使得工作减少。
这个我们还可以结合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哪个方向倾斜。
有这么一种说法:更高工资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为什么,就是我们在第18章讲到。
3)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
利率上升。你是多储蓄还是减少储蓄呢?替代效应使得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得储蓄减少。
中国现在一般是用减少利率来减少储蓄。但是实际上效果没有想象当中的明显。为什么?可能是我们收入效应的作用也相当的大。抵消了一部分力的作用。
思考题和作业: P96 1、10
第五章 成本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5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成本;掌握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掌握企业长期生产中的最优组合。
主要内容:成本理论;成本的概念;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长期生产和长期成本。重点与难点:
1、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
2、长期生产和长期成本。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一、短期成本短期成本
什么是短期成本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产量需要的成本总额,它是短期内每一产量水平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所谓短期,是指在这期间厂商不能调整其生产规模,即在厂商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中,只有一部分生产要素是可以变动的,而另一部分则固定不变。例如,在短期内厂商可以调整原料、燃料及生产工人数量这类生产要素,而不能调整厂房、设备等生产要素。因此,短期内生产要素分为两部分: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称为可变生产要素;不能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称为固定生产要素。
短期成本的种类
短期成本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具体地说,短期成本有以下几种:
* 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 * 短期总成本 * 短期平均成本 * 短期边际成本
一般而言,在短期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应停止生产。
长期生产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
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生产函数是从投入的角度研究产出与投入的关系,即投入是自变量,产出是应变量。此处的投入既可以是实物量,当然也可以是价值量,两者通过生产要素的价格可以互相换算。而成本函数却是从产出的角度研究产出与投入的代价——成本的关系,产出是自变量,投入的成本是应变量。所以,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具有对偶性的关系。生产函数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成本函数就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反之亦然。可是,时至今日,在新古典的长期生产理论和长期成本理论的内容中,并非处处都体现了上述对偶性关系的存在,反而是在多处存在着彼此对立的逻辑上的矛盾。
二、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的矛盾表现
在长期成本理论中,新古典理论的典型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是U型的,U型的LAC曲线意味着在一切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可变的条件下,随着各要素投入量的不断等比增加,规模收益依次表现为递增、不变、递减三个阶段。这说明,同一个长期成本函数应能满足收益变化的上述三种情形。但是,作为与长期成本函数应有对偶性关系的新古典理论中生产函数,其规模收益的变化也具有上述三种情形吗?在逻辑上自然应该是的。可是,新古典理论中的生产函数却不能同时满足或具有上述三种情形并存的特征。如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定义的单一产品的生产函数是Q=f(X),Q表示产量,X为向量,表示若干种投入的要素。对这一生产函数的要求是:(1)∂f/∂X>0,(2)∂f/∂X<0。显然,此生产函数为严格凸函数,这意味着从投入的一开始,规模收益就是递减的。因此,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不成对偶性关系。再者,我们常见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K,也同样存在着上述矛盾。如果a+b<1,则是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函数;a+b=1,则是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a+b>1,则是规模收益递减的生产函数。相反的,与上述生产函数相对应的平均成本函数必定分别为平均成本递减、不变和递增的三个成本函数,而不是一个同时具有递减、不变和递增三阶段并存的U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成本函数。
二、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矛盾的原因 ab
2由上述内容不难看出,新古典理论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在逻辑上是不统一的。关于不统一的成因,一方面,从实际经济状况来看,现实生活中既有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又有完全垄断的市场。市场竞争的充分,意味着同一产品市场上有大量或者许多企业同时并存,即使在生产的起始阶段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增或长期平均成本递减的现象,但许多企业的并存必定意味着在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张到一定阶段以后产生规模收益递减或者平均成本递增的现象,否则的话,许多企业就不可能同时并存于同一行业。因此LAC曲线呈U型或生产函数严格凸性假设有着现实的需要。而完全垄断市场存在,尤其是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则要求存在着规模收益持续递增的生产函数象或长期平均成本持续递减的成本函数。总之,是现实状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了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在解释现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时出现了逻辑上的不统一和矛盾。
但是,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对偶与否以及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最终取决于新古典经济学们对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原因的看法和分析。对在长期条件下规模收益的变化问题,不象短期条件下有一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必然导致边际收益的递减或边际成本的上升。在长期条件下不存在或至今仍没有发现类似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那样起作用的长期收益的变化规律。因此,对现实观察的不同或观察不同的现实,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收益变化规律。
就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对规模收益递增、递减或U型成本曲线递减、递增的原因分析来看,首先,在总体上,就长期给定技术条件下的规模收益是递增、不变还是递减,新古典理论还不能给予任何准确的回答。
其次,对规模收益递增变化原因的分析,新古典的经济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同意,由于初始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节约,长期成本曲线先是下降的。”这就是把规模节约作为规模收益递增或平均成本递减的原因,而之所以出现规模节约,新古典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一是由于纯粹的维量关系,二是由于不可分性,三是违背逻辑地把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作为规模节约的原因。此处之所以说违背逻辑,是因为专业化水平的改变已经和“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的这一前提相矛盾。但是,经济学家们为了解释维量和不可分性原因之外的更为普遍收益递增的情况,不得不引进技术的作用这一因素。
再次,对规模收益不变的解释,新古典理论的经济学们认为,“根据复制论的观点,不变规模报酬是最‘自然’的现象。”“至少我们可按复制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不变的规模报酬。”因此“是不难理解的”。
最后,关于规模收益为什么递减,新古典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令人费解”,“在理论问题上也没有一致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在长期内仍然存在准不变成本”,所以,长期就象短期一样,长期的LAC曲线必定是U型的。准不变成本的存在“通常是由于我们忘记了把
”所以,“递减的规模报酬只有在某些投入要素固定不变时才能发生,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短期现象。”至于通常人们忘记的某些投入要素或者固定要素是指什么,“某些经济学家们坚持认为,企业家实际上是个固定要素——尽管所有别的投入物能够增加,他却不能。他和他的决策是不可分的和不可增加的。根据这种观点,规模收益递减事实上是可变比例的一个特例”。而其他的经济学家们则相信,规模收益递减产生于规模扩大时,愈来愈难于做好协调和控制工作。总之,经济学家们在此为了解释收益递减的原因,又不得不引入了管理这一因素。
但是,一旦把企业家和管理因素导入到生产理论或者成本理论中来,将导致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产生更多的矛盾。
首先,生产理论或成本理论所研究的是生产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纯粹的技术关系和技术结构,“是一个物质技术的可能性集。”而一旦引入了管理这一生产的制度结构,那么,新古典的生产理论或成本理论就不再应该是纯粹的生产技术关系,而是涉及到为什么要管理,如何管理等有关激励、约束这些在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中属于分配、交换领域的问题,或者说涉及到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因此,一旦引入管理这一因素,则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就包容了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的性质。而目前的新古典生产函数中根本不包含任何管理或制度的因素。
其次,将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理论必然发生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新古典理论之所以要千方百计地证明规模收益的递减或U型成本曲线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竞争性均衡的存在或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可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或条件与企业家和管理的存在根本不相容。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由于完全信息和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性,根本不需要企业家的存在或管理职能的存在。因而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也就根本不存在任何管理的因素及其费用,这倒是满足了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对生产函数的要求。可是,没有了企业家和管理的存在,又如何解释完全竞争市场中规模收益的递减或者长期平均成本U型曲线的存在呢?没有规模收益的递减或者长期平均成本U型曲线的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又从何而来呢?看来,完全竞争的市场既需要企业家和管理,同时又不需要企业家和管理,两者陷入了两难存在的困境。
总之,在新古典的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中,就成本理论而言,U型的长期成本曲线如为常态情形,则技术和管理的作用就都得存在;而就生产理论而言,在生产函数纯粹的数学表述中,则既没有技术的因素,也没有管理的影子,更不存在收益递增、不变、递减三者并存的生产函数。可在生产理论的一般语言表述中,则既有技术变化的因素,又有管理的作用,技术不变的逻辑前提全然不顾了,虽然和成本理论在逻辑上统一了,但对管理的作用解释却远未达成一致的看法,而且管理这一因素的引入又产生了如上面分析的许多新问题或矛盾。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技术和管理两因素的存在,是造成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不统一的深层原因,尽管在理论的语言表述上似乎保证了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逻辑统一,但在理论的分析逻辑上只是拼凑而成,缺乏整体性和深层次上的逻辑统一。如何处理和解释技术与管理两因素在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中真实内涵、作用和逻辑性,是统一生产理论成本理论的关键所在。
思考题和作业: P120 1、2、3
第六章 完全竞争
(自学时数:4学时,第6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掌握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生产决策;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掌握竞争市场的效率。
主要内容: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生产决策;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竞争市场的效率和政府干预。重点与难点:
1、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生产决策。
2、竞争市场的效率和政府干预。思考题和作业: P152 1、2
第七章 垄断
(自学时数:4学时,第7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垄断的成因;掌握垄断企业的生产与定价决策;了解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主要内容:垄断;垄断及其成因;垄断企业的生产与定价决策;价格歧视;对垄
断的公共政策。重点与难点:
1、垄断的成因。
2、垄断企业的生产与定价决策。思考题和作业:
P173 1、3
第八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自学时数:4学时,第8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不完全竞争的含义;掌握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掌握寡头市场的特征;掌握垄断企业的短期生产决策。主要内容: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重点与难点:
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2、寡头市场的特征。
3、垄断企业的短期生产决策。思考题和作业: P192
第九章 市场失灵
(自学时数:4学时,第9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市场的外部性对企业的影响;掌握公共产品的特性;掌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主要内容: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重点与难点:
1、市场失灵的原因。
2、微观经济政策。思考题和作业: P209 2、3、4、8
第十章
生产要素市场
(自学时数:2学时,第10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不同的市场状态对生产要素的影响;;掌握劳动力市场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的供给与需求及均衡;掌握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主要内容:劳动市场;土地和资本市场。重点与难点:
1、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
2、劳动市场的均衡。
3、超级明星效应。
4、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思考题和作业: P223 1、4 第十一章
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变量
(自学时数:2学时,第10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指标;了解消费者价格指数。
主要内容: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价格指数;就业、国内生产总值与奥肯定律。重点与难点:
1、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3、消费者价格指数。
4、奥肯定律。思考题和作业: P234 1、2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分配
(自学时数:2学时,第1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宏观经济的构成;了解决定产品和服务的总产出的因素;掌握国民收入的分配。
主要内容:宏观经济的构成;决定产品和服务的总产出的因素;国民收入的分配;经济中需求的组成。重点与难点:
1、决定产品和服务的总产出的因素。思考题和作业: P247 1
第十三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自学时数:2学时,第1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类型。
主要内容:什么事货币;货币的供给与需求;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费雪方程式。重点与难点:
1、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2、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类型。思考题和作业: P259 1、4
第十四章
开放经济
(自学时数:2学时,第12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了解小国开放经济模型;掌握汇率的概念。主要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小国开放经济模型;汇率。重点与难点:
1、国际收支平衡表。
2、汇率。思考题和作业: P276 1、3
第十五章
经济中的总需求
(自学时数:2学时,第12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产品市场中的均衡;掌握利率作用;理解货币市场的均衡;掌握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短期均衡。
主要内容:产品市场中的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短期均衡。重点与难点:
1、凯恩斯交叉。
2、利率的作用。思考题和作业: P293 2
第十六章
经济中的总供给
(自学时数:4学时,第13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失业的影响和成因;了解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掌握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
主要内容:劳动力市场;菲利普曲线;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决定。重点与难点:
1、失业的影响和成因。
2、短期总供给曲线。思考题和作业: P319 1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
(自学时数:4学时,第14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固定汇率下的政策选择;了解产品市场的均衡;理解固定汇率下的贸易策略;掌握浮动汇率下的政策选择。
主要内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下的政策选择;浮动汇率下的政策选择。重点与难点:
1、浮动汇率下的政策选择。思考题和作业: P332 关键概念
第十八章
经济增长
(自学时数:4学时,第15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理解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主要内容:索洛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中的技术进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重点与难点:
1、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思考题和作业: P351 3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复习要点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要点
自己收集整理的 错误在所难免 仅供参考交流 如有错误 请指正!谢谢
《西方经济学》复习要点(完整版)三亚市实验中学 陈忠 整理
考试题型及考试要求
考试题型--问答题 辨析题
论述题 考试要求--
问答题:简明准确回答所问概念、原理或问题
辨析题:先回答“对”或“错”;然后回答判断对或错的依据
思考题:核心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所涉及的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或思路);二是联系实际 谈谈自己的分析观点及对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导
言(括号内的数字为教材页码)
稀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 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 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源和手段总是有限的(14)
机会成本:人们在作出一种选择时所必须放弃的另外一种选择的收益 简言之
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的代价(14-15)
实证方法:避开价值判断 只着眼于证明事实真实性的研究方法 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11)
规范方法:从一定价值判断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认识观点的研究方法
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12)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国家经济学界有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证的和规范的经济理论(1)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什么是经济学?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19)
经济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四个基本问题:第一 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第二 怎样生产? 第三 为谁生产? 第四 谁作出经济决策
以什么程序作出决策?(18)
什么是经济人?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人(27)
二、微观经济学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某一价格水平下对一种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38)
需求函数:在一定时间段内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需求量与决定这些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Dx=F(Px Py Pz...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M T E)(40)
需求曲线:表示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几何图形(40)
供给:生产者或者卖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应不同的价格愿意并且有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44)
供给函数: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商品的可能的供应量与影响这些供应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Sx=F(Px,C,Po,T,E)(45)
供给曲线:表示商品价格与生产者供应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几何图形(46)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应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 也就是需求量与供给量相一致时的价格(49)
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是一回事吗?前者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完全由于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后者指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者含义不同(42-43)
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经过市场上需求和供应的相互作用及价格的波动而形成 是供求矛盾的“对立统一”(49)
市场机制是如何产生调节作用的?通过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着有效的调节作用(52)
效用: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62)
边际效用: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消费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64)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用客观的数值来度量的观点(63)效用是可以用基数来衡量的
即可以用基数1、2、3、4......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多少(74)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每一个消费者的主观评价 是消费者个人偏好或消费选择顺序的排列 不能用具体数值来度量的观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63)效用不能用基数来表示绝对值的大小
而只能按照消费者的偏好作出一个从大到小、即满足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78-79)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随着所消费的商品量的增加
每一新增单位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65)
预算约束:由价格和收入所决定的对消费者需求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限制(69)
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一种方法(82)把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效用差别的各个商品组合连接起来形成的一条曲线
在曲线上的任何一种商品组合 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都是相同的(83)
生产函数:要素投入与产量产出的函数关系 即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
某种产品的产出数量取决于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及其组合比例
或者说产量是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及投入比例的函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00)
完全竞争市场: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
无论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只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的市场结构、市场类型
市场约束力最强 为经济学家所推崇(137)
不完全竞争市场:供给方或需求方在一定程度上是价格制定者的市场结构、市场类型(137)
短期生产函数下生产阶段是怎么划分的?三个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平均产量递减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的阶段(105)
什么是利润最大化原则?对于一个生产者来说 他的生产或者经营原则应当是使边际收益对于边际成本 此即利润最大化原则或利润最大化条件(132)
市场有哪些类型
其各有什么特征?两大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略)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包括三种类型:垄断竞争市场 既有垄断因素、又比较充分竞争;寡头垄断市场 少数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市场类型;完全垄断市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由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全部供给的市场类型(136-138)
引致性需求:在要素市场上
生产者对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 这种需求叫派生需求或引致性需求(160)
基尼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制定出的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意大利经济学家G·基尼提出(175)
帕累托最优:在不减少其他任何人效用或福利的情况下 如果任何生产和分配的重新安排都不能增加另外一些人的效用或福利
这时的资源配置状态就是最优化状态 即帕累托最优状态
是评价资源配置效率、或者说确定资源配置最优化状态的一种经济学标准(195)
市场失灵:指这样的一些现象和领域
市场价格机制在其中不能发挥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以使其实现有效率的状态(210)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微观规制:社会、政府直接调节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经济行为的政策和措施(211)
外部性:就是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219)
公共产品:指私人产品部门不愿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
不具有或者很难形成排他性、排他性的产品(226)
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的市场价格是如何确定的?由劳动的市场供求决定(169)
公共产品都有哪些特征?
一、非排他性;
二、非竞争性;
三、是一种公共选择 带有一定强制性(227-228)
怎样认识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市场机制可以对资源配置发挥有效调节作用
但也存在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领域和情况即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需要社会干预尤其是政府干预(209)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宏观经济学
充分就业:指没有非自愿失业存在的状况(272)
消费函数:又称消费倾向
是指消费与国民收入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种函数关系的规律是 随着收入的增加 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增加的速度或比例会落后于收入增加的速度或比例(274)
储蓄函数:说明储蓄与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收入的变化决定着储蓄的变化(277)
流动偏好:凯恩斯解释货币需求产生原因的概念 指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或曰人们对高流动性资产的偏好
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279)
乘数理论: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的重要概念
用来分析投资变化与其所引起的收入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即投资的增加会引起收入的成倍增加 反之亦然(289)
IS-LM模型: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的总均衡模型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建立 其中I表示投资 S表示储蓄 L表示货币需求 M表示货币供给
(297):把描述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和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的LM曲线结合在一起
分析这两个方面均衡的共同实现即宏观经济总均衡的实现 就构成IS-LM模型(316)
财政政策:政府根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水平的经济政策(337)
货币政策: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和信用规模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息率水平
以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经济政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47)
公开市场业务:政府在公开的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的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市场上可用于交易的基础货币的数量 达到扩张或收缩经济的目标(348)
如何认识和借鉴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认为
有效需求决定实际就业量
有效需求的大小决定着能否实现充分就业
由于消费函数、流动偏好、资本边际效率等基本心理因素的影响 有效需求是不足的
因此使经济达不到充分就业的状态 政府必须干预经济 刺激有效需求 才能实现充分就业(273-274 另见268、285)
中央银行有那些职能?五项职能: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等金融市场实施监管
维护金融秩序;发行货币;代理国库业务;作为银行的银行与商业银行进行存贷款管理和往来业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统一办理全国银行结算;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调节宏观经济运行(340)
银行是怎样创造货币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是银行以货币创造货币、信用扩张的结果 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是货币乘数作用的过程(351)(参阅345-346)
遇到经济过热
如何运用宏观经济学分析其原因
提出调控对策?经济过热的原因是信用和投资扩张过度 导致有效需求过旺 高出了充分就业的水平
对策是控制财政支出、提高税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等(仅供参考)
四、新制度经济学(参阅讲稿)
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理论
它着重于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制度的涵义是什么?制度一般由哪几方面构成?制度就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由三部分构成: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实施机制
什么是交易成本(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性是怎么假定的?三点假定:即人的行为动机的双重性、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
《西方经济学》复习要点(打印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四篇:安全学原理要点复习
安全: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或风险。
危害: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风险: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就成为风险。
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为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的全过程。也成为危险度评价或安全评价。
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
危险因素是指可能对人员或事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会影响人的健康,造成物的慢性损害的因素
事故隐患是泛指系统中有可能引发事故的物的危险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系统安全:指系统在使用期限内,应用安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并排除系统要素的缺陷及可能导致灾害的潜在危险,使整个系统在整个寿命周期内保持最佳安全状态。
劳动保护:指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来消除劳动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保证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职业安全卫生:指以保障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安全信息: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是安全事物在时间和空间定性或定量的表达。安全收益:安全收益即是安全产出。是安全经济的重要课题之一。
安全目标管理: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的状况由上至下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指标,并为这一目的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制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管理体系。
绩效测量:指用人单位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健康风险方面取得的可测量成果。
可承受风险:指用人单位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方针,将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将至可接受的范围内。
四同时:“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劳动安全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肇事者责任未追究不放过,安全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的原因 物的原因 管理的原因 环境的原因 事故处置情况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高空坠落 触电 淹溺 瓦斯爆炸 中毒和窒息 焯烫 其他爆炸 火药爆炸 锅炉爆炸 受压容器爆炸 坍塌 透水、火灾 冒顶片帮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放炮 其他伤害 火药
轻伤:1个工作日以上,105个以下
重伤:105个以上,6000个以下
死亡:6000个以上
伤亡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揭示事故的真想和经过;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确认事故的性质、规模和类别;为事故引起的纠纷提供处理依据;为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提供安全资料;为安全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安全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事故报告的两条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有关部门同时报告。
现场人员-责任人-有关部门及安监部门
事故报告的内容:事故单位概况;事故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再发情况补报。
事故调查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四不放过。
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
1成立调查小组:查明经过、查明原因、查明伤亡状况、查明经济损失,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提出整改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交事故报告;2收集物件和事实资料;3收集证人材料;4事故现场摄影及绘图;5事故原因分析;6事故责任分析;7事故档案归档。
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模型。以遗传环境作为根本原因。过于强调人的失误。
博得连锁:改进的海因里希。以管理原因作为根本原因。
管理缺陷-工作环境+人-不安全行为/状态-事故-伤害
亚当斯: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将操作不当和不安全状态归结于工作人员的管理缺陷及企业决策。
北川彻三:强调教育的原因。
基本原因:教育/管理/历史
学校/管理/历史-精神/身体/技术/教育-不安全行为/状态-事故-伤害 流行病学:戈登。
能量意外释放: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辐射
事故是由于不受希望的能量释放并作用于事物和人体。
屏蔽:屏蔽时间长短;人接触能量的大小;力的集中程度;屏障设置的早晚。
防护十二类型:限制能量;用安全能源取代危险能源;防止能量积蓄;控制能量释放;延缓能量释放;开辟能量释放渠道;设置屏蔽措施;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改进工艺流程;提升防护措施;修复与急救;信息形式的屏蔽。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失控的危险源。
第一类:不受控制释放的能量,导致人与物的直接伤害。
第二类:使能量约束、限制、屏蔽失效的因素,如人、环境、物的因素。
系统观点的人失误主因论:人失误会导致事故,而人的失误是由于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失误造成的。
人错误或不当地响应一个外界刺激。1972年威格尔思沃斯
1969年的瑟利模型,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包含一个心理-生理成分,即对事件信息的感觉、认识和响应。主要适用于危险出现较慢,不及时改正行为就有可能出现事故的情况。反映了在事故发生的进程中有很多发生失误导致事故的机会。
安德森模型设计了危险线索的来源及可发现性,运行系统内的波动以及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人的行为波动相一致。
海尔模型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集中与操作者和控制系统的相互作用。
扰动起源论:“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任何事故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非正常的“扰动”,此扰动为起源事件,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指向某种不受期望的结果,形成了一系列事件链。从扰动开始,以损害结束。劳伦斯模型。
轨迹交叉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的归因中占据同样的比重。
消除人的因素:安全教育,工种培训及选拔,科学管理。注意行为自由性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消除物的因素。
侧重:人失误难以控制,但是物的安全性好控制。
事故预测: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及手段,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对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或可能的结果进行事先的推测和估计。
预测四部分:预测信息,预测分析,预测技术,预测结果。
事故预测的划分方法:按对象范围(宏观/微观);按预测的时间长短(长期/中期/短期)
事故预测的原理:惯性原理,即从过去到现在延伸至将来有一定的延续性。
相关性原理,即安全系统的属性、特征与事故存在着因果相关性。
相似性原理:类推原理。
量变到质变原理。
事故的预防原理:
工业生产中人员的伤亡往往是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末端的结果。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了三百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事故中人受到伤害的程度具有随机性。
人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态度,身体,知识。
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良物理环境
四种有效方法:技术改进;人员劝服说教;人员调整;惩戒。
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摘自教材《安全学原理》
第五篇: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复习
现代城市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
城市具备的基本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城市化包括:人口职业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外延扩展的主要发展形式: 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形成紧密联系的城镇群形态。
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 城市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市化
城市规划的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综合性、法治性、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和经常性、实践性
城市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环境联系性
城市系统的构成: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
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人口系统
城市产业系统:第一、二、三产业。
城市产业:主导、配套、服务性产业
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分类
一、居民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对外交通用地
六、道路广场用地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八、绿地
九、特殊用地
十、水域和其他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的作用: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在不同规划方案直接可进行比较;便于规划指标的定量和统计。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与自然环境分析、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一类、二类、三类用地)
用地选择的原则: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开发选址满足空间与环境需要、用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估、生态环境、文化的保护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的方面: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城市问题:环境恶化、交通拥塞、住宅及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城市功能是发展的动力因素,结构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形态是城市空间形式的表象。
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高效益和高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道路系统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快速及城市环境整洁、宁静、美观的要求。
按交通性质区分分类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城市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主要方面以及噪声污染、气味污染、光干扰、电波干扰等。从城市规划工作看,最主要的是
水污染问题。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包括:取水、净水、输配水规划(工程)
污水的处理工艺:沉砂、沉淀、曝气、生物过滤以及消毒等
加检查井的条件:排水管线管径大小变化、线路方向改变、坡度发生变化
排水管断面衔接方式:管顶(最优)、管底和水平面衔接
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排水管道系统。
排水管道:雨水管、污水管。
排水制度:分流制、合流制。
给水管道包括 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给水管道
排水沟管包括工业污水(废水)、生活污水、雨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
居住区组成要素:物质(包括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精神(社会制度、组织、道德等)
居住区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
居住区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外部生活环境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要求:舒适、卫生、安全、宁静、优美和节能
居住区规划的设计要求:使用性、卫生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节能性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观念:“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
噪声防治:“避”“隔”合理布局、利用绿化、利用地形、利用人工屏障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单元形式:基本式,不等长,等长,转角,锯齿,曲线,混合组合形式: 行列、周边、混合、自由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成街成坊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
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相关的因素:日照间距、自然通风、住宅朝向、噪声防治、消防要求
居住区道路功能分级:通勤、生活、服务、应急
居住区道路分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宅前小路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道路的基本形式: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混合式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分行、人车混行系统(含人车共存系统住用地组成与分类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影响居住用地选择的因素:城市规模,城市性质,自然条件、用地标准。
住宅类型:①供以家庭为居住单位的建筑称为住宅; ②供单身居住的建筑称为单身宿舍或宿舍。
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用地自身要求、交通运输要求、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城市三大可持续发展途径: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的开发
城市规划层面: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居
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城镇体系规划包括:“一化二系三结构”,即城市化水平;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人口规模【等级结构】能分工【职能结构】城镇空间布局。
城市更新方式:重建或再开发、整建、维护
城市中心的构成:由各类建筑物、活动场地、道路、绿地及设施等
城市设计的作用: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
城市: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系统: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
水资源:指人类可以利用的额那一部分淡水资源
城市用地: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居住用地: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称为居住用地。
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区域、国家、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排的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日照距间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公共空间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城市规划的任务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
编制原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系统构成: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方案比较的内容:土地及利用、居住用地与工业布局、交通及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及文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及投资费用,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人防工程的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分布的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运输对象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交通工具(方式)不同,对道路系统要求不同;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1各种管线的位置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标高系统 2管线综合布置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3管线内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4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5当规划区分期建设时,干线布置应全面规划6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应按避让原则处理(压力管让自流管;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⑦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以及工程管线之间水平、垂直净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管网布置原则:尽可能减少路线的长度和埋深,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污水处理厂的进口和主干管末端的衔接,尽量采用重力自流形式、避免提升,管道减少与河流、山谷、建筑物交叉,管道尽量避免在快车道和窄车道下布置,顺畅、直线布置,与建设周期同步布置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目的:将城市用地主要的控制标高综合考虑,使建筑、道路、排水的标高相互协调 基本内容:①结合城市用地选择。②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③使城市道路的纵坡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④合理地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⑤合理地、经济地组织城市用地土方工程,考虑填、挖方平衡 ⑥适当地考虑配合地形,注意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美观要求
给水水源的选择:① 要有充沛的水量,能满足城市近期及远期发展的需求,要综合考虑工农、生活用水的总量及分配。② 要有较好的水质,处理过程可简化,即可降低成本。③ 水源地的选择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城区的距离要适当,既防止远距离供水,也要便于水源地的保护。④ 可以用一个水源,也可以多个水源,城市布局分散,可多个水源。
排水制度概念和优缺点① 分流制:用管道分别收集雨水或污水,各自独立成系统,污水管专门排污水,有些工业废水要单设管道系统。(管网分离);优—污水处理率高,长期进行受益;缺—工程量大。②合流制:只埋但以的管道系统来排除污水和雨水;优—投资少工程量小;缺—污水处理率低,改造资金难度大。注:不完全分流制:两套管网都可处理污水,雨水量大则分流(闸门)雨水量小则合流。
居住区规划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措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和造价估算
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②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③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④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心商务区必备条件:最高地价、最贵房屋建筑,容积率最高,城市交通枢纽,金融贸易、保险中心,有最大、最豪华建筑物,日夜人流量差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