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的习俗礼仪

时间:2019-05-12 03:1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丹麦的习俗礼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丹麦的习俗礼仪》。

第一篇:丹麦的习俗礼仪

丹麦王国(the kingdom of denmark),简称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面积4.3万平方人里,可算是北欧最小的王国。人口521万,主要是斯堪的纳维亚人。新教福音信义会是丹麦国教会,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4%左右。官方语言为丹麦语。商业洽谈与电可用英语或德语,首都哥本哈根,是全国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北欧最大的海港所在地,有居民140万。哥本哈是北欧最大的商港,每年出入港的只有3.5万以上。货币是克朗,丹麦为欧洲共同某地场成员。1950年1月9日与我国建交。

丹麦是工农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全国一年粮食产量可供3年消费,有“欧洲食橱”的美称。近年,丹麦人均国民产值近2万美元。为世界上人均生活水平最高国家之一。

丹麦经济对外贸易依赖性较大,农产品的70%和工业产品的37%供出口。1984年外贸出口总额70.8亿美元,大宗出口商品有肉类及肉品、机械及设备、运输设备、纺织品、家具、电器、金属品、仪表、化工产品等。出口商品中,农产品约占24%,渔产品占4%,工业品占65%,丹麦猪肉出口量占世界第1位,肉型兰德瑞斯猪是世界名种,已有100多年的选育历史。火腿和培根肉为出名。奶酪占世界第3位。黄油占贡界第2位。

丹麦的商务活动宜穿春秋两季保式西装。到丹麦去的男人,要准备一夜礼服,当地上层人士举行的招待会上,着装要比其他欧洲国家讲究得多。最好随身携带一件防雨风衣。拜会公司单位先约会。丹麦人虽是斯堪的纳维亚人中最轻松的,但是,丹麦人在工作时间内仍然十分严肃,态度保守,认真。进出其办公室时,勿忘以握手为礼。销售态度最好采取较温和的姿态。若被邀请到对方家中作客,一定要上鲜花去,最好先人把鲜花送去,或带上一些非同一般的精美礼品,务必准时,这是基本原则。在北欧三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那就是---挪威人先思考,接着,瑞典人加以制造,然后,丹麦人负责推销。的确,招聘威人注生理论,于理出体系,而富于创性。而瑞典人则于应用而精于产业化。至于丹麦人则于信而在商业方面是高人一等到的。如sas空公司,充分地把握了北欧三国人的特点,人事上的安排充分得到了体现:他们就多让丹麦人担任业务方面的事,让瑞典人当驾驶员,而让挪威人担任地的工作。

丹麦人心地好,朴素,不急躁,沉着而亲切。计划性强,凡事都有是按部就班,规规矩矩的。所以,办起事来很缓慢,比如商务谈判的时候,就必须从头按照顺一说明,否则,就不理会。

到了冬天时候,早上9点钟左右天才亮,而到了下午2点多,天就黑了。白天的时间很短。因此,夜晚的时间,在一天的生活之中,占了相当大的份量。交际聚餐,和别的欧洲国家比较起来,较为朴素。

丹麦禁止邮寄牛奶或奶粉,及与其混全的食品,带有小包装的细烟丝和使用触媒点烯的打火机。此外,丹麦还禁止或限制邮寄予下列物品:丹麦与外国股票、证券、票证。

到丹麦进行商务活动9月至次年5月最宜圣诞节与复活节前后两周应避免。7月15日至7月30日半个月时间,大多数商人都在度假。饮水处处安全。

海关规定,海外访客免税香烟400支或烟草1磅,酒2夸特。欧洲访客减半。丹麦币限携出额不逾5000d.krone,外币无限制.至于小费、计程车已算在进里程表数字内.饭店、旅店、夜总会15%已附加入账单内。

第二篇:丹麦的习俗礼仪

丹麦的社交礼仪与禁忌

服饰礼仪

丹麦人在正式社交场合很注意着装整齐,通常西装革履,衣冠楚楚。举行盛大晚宴时,人们还习惯穿夜礼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衣着较随便,穿各式流行服装的都有,不少人喜爱着运动服,在夏季,丹麦的一些海滨胜地,到处可见穿著游泳衣裤的游客。

仪态礼仪

丹麦人举止大方,性格豪放,他们在一块交谈时喜欢离得稍远些,这只是一种民族习惯,并不是有意疏远对方,他们其实是很善于结交异国朋友的。丹麦人与南欧人不同,他们约束较少,行为较自由,但也有不少的规矩;譬如,你到当地人家中拜访,进门后如果主人请你脱大衣,则表明主人愿意久留你,否则就是主人不想久留你。

相见礼仪

丹麦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有的丹麦姑娘还保留一种古老的习俗,她们在高雅的场合与有身份的男子见面时,常施屈膝礼,有的还将手伸出,手掌自然下垂,这是让对方施吻手礼的表示;丹麦人不喜欢甚至忌讳四人交叉握手,他们在招待朋友时还认为用一根火柴或用打火机打一次火给三个以上的人点烟是不吉利的。

餐饮礼仪

丹麦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尤爱吃面包,副食爱吃牛肉,羊肉,蔬菜则常吃西红柿,洋白菜等;丹麦人喜欢喝酒,所以每次宴请客人时,总要指定一人为司机,他滴酒不沾,否则不论喝多少,都不准开车,他们平时常饮咖啡,酸牛奶和花茶。

喜丧礼仪

丹麦政府注重对国民普及性教育,全国各类学校都开设有性知识的课程。男女青年感情外露,交往非常自由,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的意中人,丹麦发罗群岛的渔民有过捕豚节的习俗,当地人去世后,有土葬和火葬两种方式,信奉路德教的人按传统的宗教仪式举行葬礼。商务礼仪

前往丹麦进行商务活动最适宜的季节是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5月。6月至9月当地的商人多休假;另外,丹麦实行五天工作制,办公时期一般是从上午8时或9时到下午4时;同丹麦商人谈判前,最好能制定一个完备的建议再提交给他们,他们不喜欢无休止地讨价还价。丹麦人善于推销;所以,在与丹麦商人打交道时应当注意计划性,只有靠优质商品总能顺利打开市场;旅游礼仪丹麦旅游业发达,它有服务周到的民航客机飞往世界名地,国内有旅游专用机,在丹麦,自行车是与汽车同等重要的交通工具,全国有300多万辆自行车,这是丹麦不同于其它欧洲国家的特色之一,坐出租车不必付小费。

主要禁忌

丹麦人忌讳13和星期五。他们忌讳有人打扰他们,找他们谈公事,他们不喜欢谈论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话题,也不喜欢别人打听有关他们的私事。篇二:丹麦礼仪与禁忌

丹麦礼仪与禁忌

一、主要节假日及简介节日日期备注新年元旦 1月1日在新年前夜,丹人喜欢在自家门前燃放烟花,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忏悔节 2月底过去这是宗教斋戒期的前夜,现在是孩子们盛装打扮的一个狂欢节日。复活节 3月底或4月初纪念耶稣复活的宗教节日。现在,丹人多利用此假期外出滑雪或旅游。国庆日 4月16日 4月16日是丹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生日国际劳动节 5月1日人们会以集会形式进行休闲娱乐和演讲活动宪法日 6月5日 1849年6月5日,丹颁布第一部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圣诞节 12月25日圣诞节期间,几乎所有公共营业场所关门。部分宗教节日 5-6月期间夏季到来后,丹有一系列宗教节日。如祈祷日,即复活节后的第四个星期五,这是丹特有的一个宗教节日,它把不同的宗教节日集中在这一天。接着是 耶稣升天日,即复活节40天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四。然后是降灵节,即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开始于6月份。

二、常见礼仪

丹麦人举止大方,性格豪放,他们在一起交谈时喜欢离得稍远些,这只是一种民族习惯,并非有意疏远对方。丹麦人喜欢以鲜花作为礼物,特别是用3、4朵康乃馨,代表感谢的意思。给客人送黄色的花,给出门旅行的人送红色的花。丹麦人在正式社交场合一般行握手礼,注意着装整齐,通常着西装。举行盛大晚宴时,人们还习惯穿晚礼服。日常生活中衣着较随意。

丹麦人的主食以面食、土豆等为主,爱吃面包,副食爱吃牛肉、羊肉等,蔬菜则常吃西红柿、洋白菜等。丹人喜欢喝酒,聚会时有时会指定一人为司机,此人滴酒不沾,其他人则可开怀畅饮。

三、主要禁忌

丹麦人在社交场合不大声说话,在餐厅、公共汽车或者火车站候车室里,甚至在通电话时,都放低声音,不大声喧哗。

应邀到私人家中做客,应按约定时间准时到达,一般还应给女主人送一束鲜花或巧克力、酒等作为礼物。在餐桌上,丹麦人敬酒有许多规矩。客人不应先敬酒,要等主人敬酒后才能敬酒。另外,主人没说“请”之前,任何人不应碰酒杯和刀叉。

版权声明:本文系万国通根据驻华大使馆官方网站内容编辑、整理、汇编而成,目的是使签证申请人获得准确、详细的签证信息。万国通尽量保持文件内容与驻华大使馆官方网站资料的一致性。篇三:绿色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回应与变革——丹麦、德国的经验与启示

内容提要:各国都把绿色经济作为维持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绿色经济引发的技术变革、职业变革会对职业教育产生直接影响。丹麦和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回应绿色经济引发的变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鉴丹麦和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我国的职业教育在绿色经济背景下应该强化通用能力的培养,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更新职业教育课程,将绿色经济的元素整合到课程中,完善资格认证体系,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部门的联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 回应 变革 绿色经济

自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在享受丰富物质成果的同时,必须面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威胁: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路径难以为继,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绿色经济”由此产生,并正成为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导向,以开辟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绿色经济正在对发展和创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规模之大,可能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为罕见的。”[1]绿色经济引发的技术变革、职业变革,对职业教育将产生直接影响。丹麦、德国职业教育在回应绿色经济的发展方面已经积累了颇多的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绿色”发展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绿色”职业与技能需求

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在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揭示了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作用,倡导工业发展要注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一思想被认为是绿色经济思想的萌芽。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环境署成立,与会各国代表共同发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声,发布《人类环境宣言》,将环境保护提上人类发展的议事日程,经济发展必须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逐步被人类接受,但是对什么是绿色经济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2]。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在其著作《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明确提出绿色经济一词:“绿色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新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形态。”[3](一)“绿色”职业

“绿色经济”首先表现在对原有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生态化改造上。在经济领域和劳动力市场发生绿色转变的过程中,会引起原有工作的绿色化和一些工作的绿色重组,还会产生新的绿色职业。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国际工会联盟(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的联合报告《绿色工作:朝向低碳世界的可持续工作》中,将“绿色职业”定义为减轻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威胁而存在的如农业、制造业、科研、管理及服务行业等职业。[4]绿色经济包含能够提供以下五类产品或服务的工业:(1)保护农业和自然资源;(2)清洁运输和燃料;

(3)高效的能源利用率;(4)污染的预防和生态化处理;(5)可再生能源的生产。[5]unep认为绿色经济主要包括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绿色建筑和可持续交通等八个领域。(二)“绿色”技能

“绿色”对于职业和技能而言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区隔作用,随着经济发展逐渐重视资源效益问题,“绿色职业”和现有职业的界限已经日趋模糊。国际经验显示,“绿色职业”的基础能力同样适用于现存职业中,不存在全新的“绿色技能”[6]。

欧洲大陆正在面临技能基础的结构性缺失,主要体现在管理技能和职业专项技术技能方面,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欧洲绿色经济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但欧洲各国经过研究已普遍达成共识:绿色经济所需要的技能几乎没有新创造的。“绿色职业”通常拥有相关的技能基础,因此,需要做的不过是将相关专业能力进行更新(topping-up),如向熟悉相关专业的员工提供新概念和新实践的培训,以使他们适应绿色经济的生产方式。更新绿色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更新通用能力(generic skill),即包括在所有职业都适用的诸如领导、商业沟通与管理等以及通用的绿色通用能力(green generic skill),如理解新的环境立法、改善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绿色经济背景下丹麦、德国职业教育的变革(一)绿色经济背景下丹麦职业教育的重组

1.丹麦政府的绿色战略。丹麦政府的战略焦点是实现“绿色增长”,在发展经济、实现绿色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努力缓和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丹麦政府出台一系列法令以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这反映在政府的气候和能源政策上:能源协议(2008-11)和为了社会调查投资“调查2015”而制定的长期优先调查议程。[6] 丹麦将绿色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增加可再生能源,主要集中于风能、生物量和生物气的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主要集中于运输、建设和翻新原有建筑物,能源技术和洁净方案,减少工业部门和运输(例如推销环保车)、楼宇建筑和建造业(如2009年致力于减少建筑能耗的战略)的温室气体排放。[6] 2.丹麦职业教育的持续重组。“丹麦远离危机”战略,由丹麦经济增长委员会提出,通过进一步开发绿色技术来创造就业机会,要求职业教育培训、继续培训方面进行整体变革,把绿色元素整合进不同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中。(1)将绿色职业元素渗透到职业课程中。丹麦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有同职业逐步绿化的适应性课程。多年来,各种初级职业教育培训、继续职业教育培训和技术学院课程都在根据绿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调整,根据具体的职业资格开发具体的绿色职业胜任力目标。绿色职业元素包括:能源生成和能源再用、废物管理、建设、设施管理、交通运输和农艺。(2)调整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目标。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目标已经被建议修改,包括汽车机械工、电工、供货技术员、冷却技术员、塑料技术员、金属技术员、加工技术员、风能技术员、工业技术员、工业操作员、工业电工、电工/电气技师、自动化技师等。(3)与企业联合完善职业资格。在教育培训系统和产业部门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共同商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来完善现有的职业资格,或者增加新的职业资格。如:为了应对风力发电机的技术需求,相关职业院校和企业部门合作开发了一个新的高中职业培训项目,由此开发担任熟练风轮机操作员的新的职业教育培训资格证书。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在4所职业学院中实施,第一批毕业生将在2011-2012进入就业市场。(二)绿色经济背景下德国“双元制”的变革

1.德国能源战略。为解决自身资源不足带来的困扰,进入二十一世纪,德国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吸引大量资金的投入,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经过10年的发展,德国在该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9月28日,德国联邦政府发布了其面向2050年的能源总体发展战略——《能源规划——环境友好、可靠与廉价的能源供应》,将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力和生物质能)作为德国未来能源消费供应的主体,并提出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可再生能源时代将很快到来,其价格将变得更加廉价和可接受。德国将能源再生与持续供应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战略。[7] 2.德国“双元制”的变革。考虑到主流的工业、商业和生态产业日益增长的绿色方面的技能需求,双元制培训项目主要运用“整合”的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以增强技术人员工作的灵活性,而不是创造全新的绿色职业。绿色技术的应用和非环境职业中更高绿色标准的实施,将会对员工的“绿色胜任力”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1)更新“双元制”培训职业。德国双元制培训项目会根据新的或现代化的职业变革进行相应调整。在1996年和2009年间,共创设了82个培训职业,219个培训职业实现现代化。2002年新增了4个“绿色”的双元制培训职业:回收和废物管理技术员,给水工程技术员,污水工程技术员,管道、下水道和工业服务技术员。(2)将绿色要求整合到双元制培训中。根据初级职业培训法规,要求将环境保护等绿色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进现有培训项目中,双元制呈现出明显的“绿色化”趋势。在现有培训项目基础上,增加适用于绿色系统的培训内容,以适应绿色技术应用的要求,例如针对传统的供暖和空调技师,提供相应的继续培训内容,以培养太阳能安装技术人员;双元制培训还将持续加强工作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绿色意识,以保证绿色在所有工作阶段的实施和内化。宝马公司开发的“绿色”整合训练模块,与双元制和劳动力市场联系紧密,获得了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颁发的2009创新奖。

三、我国绿色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回应与变革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辟专篇阐述“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家战略: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实现这一国家战略,职业教育将在提升亿万劳动者素质、培养绿色环保意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通用能力的培养

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回应绿色经济带来的技能挑战时做出的共同回应,强化通用能力的培养,既包括一般的通用能力,也包括绿色通用能力。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我们在培养学生一般通用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绿色通用能力。一般通用技能需要策略/领导能力,适应性/转移性,系统分析(首要设计),整体分析,风险分析,协调能力和开拓精神。绿色经济需要绿色通用的能力:持久材料的知识,相关的传统技能,“碳脚印刷”的技能,环境影响评价技能和科学知识。[8]这些技能的要求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掌握有关不同来源的跨学科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管理和提供可再生能源实施项目的咨询服务的能力。(二)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紧密联系的,绿色经济的到来引起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就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的巨大变化。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还没有紧随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导致许多部门缺乏技术人才。比如,可再生资源产业正遭受合格工人的短缺,可再生资源部门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工人,这些工人需要拥有技能咨询、沟通技巧。因此,职业教育要根据绿色经济结构和绿色产业结构的不同,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绿色经济结构和绿色产业结构所需要的劳动力结构设置各种专业或学科。

(三)更新职业教育课程

绿色经济要求更新职业教育课程,要将绿色经济的元素整合到课程中,绿色经济需要技术的发展,技术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技能,新的技能要求职业教育课程不断更新。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正在进行改革,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课程,而涉及环境保护的继续职业培训课程的内容是不充实的。因此,我们需要改革传统课程,更要开发与环境相关的新的课程。只有持续更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才能提高学生的培训能力和提供学生接受更高学位的机会,这将使他们能够在选择的职业中得以进一步发展。(四)完善资格认证体系

随着绿色经济的逐步发展,一些国家认识到了改善既有的教育培训能力和资格认证体系,以应对环境驱动技能需求的必要性,对改善既有的教育培训能力和资格认证体系的特别关注倾向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而不是继续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我国的资格认证体系比较混乱,关于绿色经济的认证体系还有待开发。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建立统一的资格认证体系并加以完善,还要开发新的任职资格。(五)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部门的联系

绿色经济的发展刺激了许多传统产业的绿色重组并且产生了许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的重组和新兴产业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德国到2020年环保方面会增加5万个额外工作岗位,到2030年会增长到8万个额外工作岗位。为了满足岗位人员的需求,德国建立了现代化的双重学徒制培训项目和灵活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灵活地应对了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在我国,产业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缺位的,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部门合作的机构和机制,并通过政策法规来保障其运行。

综上所述,绿色经济的到来,对丹麦和德国的职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已经发挥了并且将要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绿色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发展潜力巨大,只有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在绿色经济时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斯里兰卡习俗礼仪

斯里兰卡习俗礼仪

2014-04-09 sl_tailormade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简称斯里兰卡,位于亚洲南部,是印度洋上一个风光明媚的热带岛国。有“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称。面积6.5万平方公里,人口1660万。期里兰卡有众多佛迹,到处可见穿黄色袈沙的和尚。居民中佛教徒占69.3%,印度教徒占18%。僧伽罗语为官方语言,商业活动中英语使用也较普遍。首都科伦坡(Colombo)。

斯里兰卡原名锡兰(Ceylon),1972年5月22日改为现名。僧加罗族人占全国人口的多数。斯里兰卡是僧加罗文古名,意思为光明富饶的土地。公元前5世纪已建立王朝,16世纪和17世纪先后遭葡萄牙、荷兰入侵,1795年被英国统治。

1948年2月4日锡兰独立,成为英联盟的自治领域。1972年5月成立斯里兰卡共和国(由锡兰改称),根据新宪法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主权的国家。1978年8月,宣布斯里兰卡为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1957年2月7日同我国建交。斯里兰卡是个古老的佛教国家,全国有大小寺庙6500多座。寺庙不仅仅是人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教育中心和医疗中心。大多数寺庙都设有佛教学习班,每个星期天均由寺庙长老法师讲授数理和佛教常识。

寺庙中的大多数僧侣还精通医道,特别是对中医和草药更是深有研究,因此,许多病人都去寺庙求医。在斯里兰卡,不可误认斯里兰卡人为印度人。不可歧视僧侣。在参观佛教寺院时,进院必须脱鞋袜和脱帽,赤脚而入,比较有身份的代表团参观时,还应对寺庙进行适当的捐赠。对一般人来讲,进寺庙时应买几朵洁白的睡莲献给神像,以示诚意。斯里兰卡人问候僧侣时没有握手的习惯(外国人除外),常是跪在地上合十问候,以此来表示敬意。

斯里兰卡农业人口占85%,以出产茶叶、橡胶、椰子为主,产品大部分供出口。工业以宝石开采为主,所产宝石驰名世界。大约从本世纪开始,这个拥有热带风光的海岛就成了旅游胜地。海水碧兰,地上姹紫嫣红。茶园满山,椰林遍野,素有“宝岛”之称。

斯里兰卡是个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茶、橡胶、椰子被人们称为“三宝”。三大经济作物出口收入占全部外贸收入的80%。

斯里兰卡中部山城康提(Kandy),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人口约10万,附近茶园风光绮丽,是茶叶集散地,也是游览胜地。

斯里兰卡实行5天工作日制,但一般私营企业则实行5天半工作日制,另外,每逢月圆日也体息。该国也是世界上节日较多的国家之一。节日如刚好遇到星期日,常常另外补假。如果包括周六和礼拜日在内,全年节假日长达170多夭。

除政府规定的一些节假日之外,还有宗教传统节日和特殊行业节日。主要节日和港口的公共假日是:1月1日(元旦)、l月14日泰米尔宗教节、1月份的月圆节、2月4日独立纪念日、2月份的月圆节、3月8日泰米永宗教节、3月份的月圆节和周五吉庆日、僧伽罗和泰米尔新年、4月份月圆节、5月1日劳动节、5月22日独立节、释迦佛生日月圆节、穆新林斋戒节、6月份的月圆节、6月30日银行例假日、7月份月圆节、穆斯林宗教节、8月份的月圆节、9月份的月圆节、10月份的月圆节、泰米尔宗教有、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生日、11月份的月圆节、12月份的月圆节、12月25日圣诞节、10月31日银行例假日。

斯里兰卡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受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直至今日仍保留不少英国约习惯,人们见面时也象英国人那样文质彬彬地握手问候,斯里兰卡人好客,讲礼貌,会谈或会议之前有向客人献茶的习惯。斯里兰卡人一日三餐,相隔时间较长,早餐在6点半左左,午餐在1点钟以后,晚餐在9点钟以后。斯里兰卡人喜欢社交,社交用英语,但会僧伽罗语,能使对方感列更加亲切。斯里兰卡人很乐予助入,你若不识路,他们就会尽量详细地给你指出路线,如果他们有时间的话,还可能陪着你到你要去的地方。要是一位家庭主妇在烧菜时缺少某一种佐料,只要对邻居喊一声,他们马上会给送过来。

斯里兰卡人很注重礼节。无论何时何地,人们见面时总要双手合十,或者在说“再见”的时候,都习惯地双手合十。当地人在双手合十时,习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合十”,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还要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必须注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外国人常有这种动作,引起当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双手合十,微微笑道:“啊哟宝温”(你好)。这既是见面的问候语,又是告别的祝愿辞。

斯里兰卡人总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男于上身喜穿短袖衫,下身爱着“纱笼”(即由两块布拼成的筒裙,从胸口一直拖到脚面)。平日人们把它折成两折,在腰前打个活结。干活的时候,把“纱笼”从挎下撩起,掖在腰间,好象一条短裤,十分方便。大多数妇女喜欢穿一种薄如蝉翼、色彩艳解的民族服装——“纱丽”。“纱丽”虽然很漂亮,但穿起来非常费事。为了参加一次庆典或其他重要活动,妇女们往往要花2~3个小时来穿“纱丽”。一条质量上乘的“纱丽”,价值几百或上千卢比,最好的要上万卢比。

斯里兰卡人很好客。如果你渴了,热情的主人就会捧出清凉可口的椰汁,请你畅饮一番。若是饿了,他们就要端出具有民族风味的椰汁饭、香蕉、烤得香喷咦的面包果、或蒸熟的菠萝蜜来款待你。要是既不渴也不饿,那么主人就会请你尝尝香甜的芒果、熟透的草莓、清香的木瓜或刚刚泡好的奶茶。在斯里兰卡喝汤时不能出声音,喝咖啡时亦然。事关吃、喝都不能出声。甚至把吃东西时出声音列为禁戒之一。大米是斯里兰卡人的主食,他们还特另别爱吃带有辣味的莱肴。吃饭时,人们一般用右手抓着吃。

斯里兰卡人非常喜欢鲜花,特别是兰花,无论是在家庭的窗台上,还是在公园的花圃里,到处可见五彩缤纷的鲜花。斯里兰卡人喜欢大红色、白色、咖啡色、黄色、天蓝色、草绿色和黑色,而且还喜欢带有宗教和古代神话色彩的颜色和图案。乌鸦在斯里兰卡彼视为神鸟和吉祥物,因而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斯里兰卡接待外宾时,一般是握手问候。但对他仍所尊敬的或地位较高的贵宾来访时,还要给客人戴上绚丽的花环,以示热情友好。

莫在佛像上拍纪念照。旅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就会被视为“罪恶滔天”。拍摄佛像尤其要小心。有些不了解当地风俗的游客,曾经由于跨在佛像上拍纪念照,而彼课刑,这种玩笑实在开不得。进入寺庙参观或膜拜的时候,必须脱下袜子或草履。从进入寺庙的门口开始,你得赤脚而行,这种习惯跟其他地区的习惯截然不同。到当地人家作客,如果发现室内设有佛坛,你得马上脱掉脚上穿的鞋和袜,戴帽子的人也必须立刻脱去帽子。在斯里兰卡,你会常看到一般市民跟和尚交谈的场景。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般人绝不可坐在高过和尚的位置,他仍必定设法使自己的头低过和尚的头,即使你是总统或总理,也应严守这个原则,和尚在这些国家的地位崇高无比。因此,从事商务、旅游、观党的人须“入乡随俗”,不能大意。富裕人家有个习惯,动不动就请和尚吃饭。为了接待和尚,天大的要事他们也可队不管,包括洽谈商务,只得改期。

斯里兰卡的国花为睡莲(荷花),国树为铁木树。在斯里兰卡注意最好别吃生的蔬菜,不要喝生水。·出入境注意事项,人境时要申报所携的外币,入境后要妥善保管外币兑换证,以及高价值的购物收据,以备出境时可以提示。

第四篇:客家礼仪、习俗之二

客家渊源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根据资料显示,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

客家先民,系来自中原。是历代因战乱从中原大规模直接迁徙而至,或辗转迁入,或官宦、贬谪、经商等原因而落居。其先民迁徙有以下几个时期:

(一)秦汉统一中国,中原移民开始南下。

1、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六十万灭楚“南征 百越之君”,集结余干之水的秦军,于公元前221年置闽中郡后,即分兵南下,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一百五十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

2、秦始皇三十三年,五十万人守五岭,即赵佗“将卒以戍越”。由是观之,闽粤赣边有两支秦军屯戍,一戊南野之界,一戍揭岭。

3、秦始皇三十四年,赵佗又在隔河二里筑城以控武水,筑万人城于中宿浈山。赵佗又在龙川筑城居之。这批筑城者人数不详,但同期徙往北方边郡筑城可考者,少者三万户,多者五万户。

4、秦始皇三十六年,估计秦驻闽粤赣边之戍徙民约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5、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5年),又大批中原士卒南戍 岭南,分驻于郡县及军事要冲。

6、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闽中及揭阳(潮、梅古为闽越地)的闽越人都搬走了,是地只留下秦中县徙民的后裔。这说明自此起,闽粤赣边居民是以中原移民为主体。

(二)汉末建安至东晋永嘉之际,中原人民避难,有一部分人迁入闽粤赣边区。

东汉末年,中原人民避难入交州,曾掀起一次高潮,南迁主要由海道而来。

南北朝时,南北对峙,中原人民又一次大规模南迁,迁移人口约96万,大部分稳定在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入江西赣南,部分又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边州县。

永嘉之际,中原士族流入福建者众。

(三)唐代安史之乱,战祸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中原人民大量南逃。

(四)唐末黄巢起义,中原人民避难者又大批逃入闽粤赣区。如宗室李孟,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古壁乡。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唐末至宋、闽赣边人口激增。

(五)宋南渡与宋末再有大批中原人民逃难至粤中与闽粤赣边地区。

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杭、秀、苏、常、湖、即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随隆 皇太沿走洪、吉、虔州,皇太回临安。这些士民没有随太后的条件,又势不能北返,因而一部分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一部分由虔州入汀州。一部分滞留赣南各县。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江浙及江西大量宋民,一路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六)除以上所述因战乱大规模南迁外,中原人民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来,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者。

从以上史料看,客家先民主要来自中原汉族。而客家民系形成的过程中,又不断融化吸收畲、瑶、蛋、木客等南方少数族群壮大了客家队伍。

客家礼仪,习俗

(一)传统婚嫁习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壁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此礼仪在梅州地区亦已不常见,被现代婚礼模式取代)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二)传统喜庆习俗 1.诞生礼仪

标志着一个人出生的庆贺和祝福,是人生中的开端礼仪。催生 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亲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

小孩出生后,女婿要带着鸡、蛋、米酒(有的带几十斤)到岳家去报喜,外婆家要请客,至亲友好都会来参加,以表示祝贺。外公、外婆会回赠鸡和红蛋。

做三朝 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给小孩洗澡,请接生婆吃饭。外婆会送来大公鸡、鸡蛋、面条、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请外婆及亲房。有些地方还要给至亲亲友送红蛋,亲友在满月前会回送鸡、鸡蛋、面条等物。

做满月 婴儿出生一个月,要做“满月”,外婆会送来大公鸡(很多地方送大阉鸡)、鸡蛋,还会送来婴儿穿用的衣服、小被、帽子、项圈、风衣、裙、银手镯和背带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亲戚,一般都送小母鸡、鸡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男家亲房也会来庆贺。

一百天 小孩出生100天,也要庆贺。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会拿公鸡来庆贺,其他亲属一般都要给婴孩送红包。

做周岁 孩子出生一周岁,要做“周”,庆贺孩子“得周”。周岁比满月更为隆重,来庆贺的客人也更多。

2.成年礼仪

客家的成年礼仪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成年礼仪叫做“冠礼”,女子的成年礼仪叫做“笄礼”。(现在好像已经无此礼仪,至少在我所在地(世界客都——梅州)没有了)

3.寿诞礼仪

做生日 客家人与各地的习俗一样,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较为普遍。从十岁“启十”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十岁,到了六十以上,可称为祝寿。做生日要吃寿面和荷包蛋,示意长寿百岁。(此习俗亦已简化,只做大寿:六十岁以上)

祝寿 祝寿时,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寿酒、寿肉等。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送礼金。

不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拜寿仪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亲、至交有发请贴外,不贺不请。

4.建房迁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后才能迁入居住。

迁入新居时,要随带灯笼(或油灯)、火笼、秤等进屋,还要带一窝小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新丁兴旺,喜气盈庭。迁新居要办“入宅酒”,宴请亲友和建屋工匠及帮工等。菜肴中要有韭菜、豆腐、猪肠、猪血和米糕等,示意长长久久,发财高升

第五篇:彝族礼仪习俗[定稿]

彝族礼仪习俗

彝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除赵家店、昙华两乡的个别地方外,大多数地区彝族的婚俗与邻县相同。赵家店乡境的部分俚濮彝族,实行一种自由婚姻。男女青年在生产劳动和各种社交场合中,自找相好,相互了解,情投意合后,经父母同意即可组成家庭,不举行任何仪式,直到第一个孩子满月方才请客送礼。如果组成的家庭不睦,双方感情不合,离异也较为简单,只要在村中请一老人作证,拿一木棒剖成两半即可。昙华山等地的一些罗罗濮彝族,有一种先订情后订亲的习俗。婚姻由父母包办,三、五岁订情,订情后将幼女接回娘家扶养,待弟妹长大,能帮助家中劳动和操持家务后,男方才请舅父到女方说亲,把原先的订情改为订亲。订亲后,男方到女方家住宿,待女方怀孕才举行婚礼,把新娘从女方家背回男方新郎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宣传和贯彻执行《婚姻法》,原婚俗有所改变。

彝族家庭一般由一对夫妻及其子女组成。男子长大成年娶妻后,一般都与父母分居,自立门户,其父母由幼子赡养。如果父母去世,财产归幼子继承,不与幼子分遗产。

彝族古代盛行火葬。19世纪中叶才改火葬为棺木土葬,但凶死者仍行火葬。葬仪简单,临终喂含口钱、五谷,给死者洗澡、理发、穿衣、入棺,请毕摩祭祀,死者兄弟、子侄穿麻布孝衣,为死者带孝。棺木不深埋,高出地表寸许,垒土成坟。年、节到坟前烧纸钱。彝族盛行祖先崇拜,祖灵用青松木、樱桃木、马樱花木制作,或绘制祖先像,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日,举行祭祀。彝族崇奉土地神,多数彝族村建有土主庙,庙内右方土地神,左方山神,居中土主神。有的彝村不建土主庙,而选三棵大树象征土地、山神、上主,谓日“神树”,常在树下设坛祭祀。彝族图腾崇拜较为普遍,以虎图腾最为明显。他们自称虎族,视虎为祖。

彝族传统认为,日月星辰,雷电风雨,草木山川,巨石悬崖,飞禽走兽,皆有其神灵,人若惹之,会得灾祸。

彝族有尊老爱幼的美德。年正月,均给老人敬送酒饭、猪肝、腊肉。遇老人病灾,携鸡、酒及老人喜食的食品看望。平时吃饭,让长辈坐上方,盛情斟酒、搛菜。彝族关心儿童,不教唆儿童做坏事,不在儿童面前说脏话,若遇儿童跌跤、迷路、遇险等,即便是仇家孩子,也要救助,不记前仇。

彝族有好客的美德。客人进屋,起身让座,置酒款待,客人告别,举家起身,送至家门外。

彝族对座次、进餐等有定规。火塘上方是男性长辈座位,下方为妇女座席,其余人多在侧面就座。每天进餐,全家的饭均由家庭主妇盛给,食肉则由当家男子搛菜,自行去碗中嫌肉食者视为失礼。

彝族节日主要有:正月十五以前过年节;正月十五碧么开街节;二月初八插花节(马樱花节);三月二十八服装节;六月廿四火把节;八月十五尝新节;冬月冬街节。

下载丹麦的习俗礼仪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丹麦的习俗礼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孝感礼仪习俗

    孝感礼仪习俗一、称谓同事、部门之间,官话称 “同志”,直呼称职务或姓前冠 “老”字。邻里之间以年龄辈分论,称 “伯”、“叔”、“阿姨”,或直呼其名。家族、亲属之间,孝感南北......

    非洲国家习俗礼仪

    非洲国家习俗礼仪1.埃及埃及地跨非、亚两洲。埃及伊斯兰教是国教。埃及人正直、爽朗、宽容、好客。他们往往以幽默的心情来应付严酷的现实生活。晚餐在日落以后和家人一起共......

    挪威的习俗礼仪

    各个国家的商务习俗(整理版)8月9号更新亚洲国家: 阿富汗的习俗礼仪 z;f#y$y `+]6q 精英]/r 4x-j nlwb `;j m(k-e-m2u)m$f 不丹的商务礼仪巴基斯坦的商务礼仪朝鲜的商务......

    阿联酋的习俗礼仪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the united arab emirates),简称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端。由七个小酋长国联合组成:阿布扎比、迪拜、沙迦、玛角、阿治曼、富查伊拉和乌姆盖万,素有“油海七......

    澳大利亚的习俗礼仪

    金合欢花与桉树,是澳大利亚人最喜欢的植物,并且被视为澳大利亚的象征。因此,它们分别被定为澳大利亚的国花与国树。澳大利亚人最喜爱的动物是袋鼠与琴鸟。前者被澳大利亚人视作......

    山东丧葬礼仪习俗

    山东丧葬礼仪习俗 丧葬,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在力图悼慰亡灵的同时,也竭力标榜自己的孝道,由......

    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

    俄罗斯习俗礼仪(选修)

    二 俄罗斯习俗礼仪 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