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时间:2019-05-12 03:3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学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第一篇: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一、以标准化办学推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均衡

区域经济与社会差距的存在,导致我国义务教育领域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进而导致区域教育机会和教育绩效差别很大。区域教育不均衡现象主要有以下表现: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学校建筑设施的差距、学校设备资产的差距、师资力量的差距、学生素质的差距、学校管理水平的差距等。

义务教育的区域不均衡在经济学意义上违背了“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原则。“帕累托最优”要求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动态均衡,使每一个体都获得最大教育收益,使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这也就要求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即不仅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有助于消除区域收入差距、区域社会福利差距和社会阶层差距。

实施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不是抑优扶弱,更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应该尽可能扭转不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不达标、校园不达标、师资不达标、设备图书不达标乃至教学质量不达标等现象,尽可能达到标准化办学水平,从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办学差距。

实现标准化办学,最重要的措施是通过政府的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同质化,对办学所需要的经费、师资、设备、校舍等方面按标准给予配置。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经费拨付标准化。要合理建立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对地方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财政扶持和政策倾斜。还要注意对经费实施统管,绝不搞“形象工程”“窗口学校”,尤其要对社会捐助经费加强管理,并给予合理分配,从源头上把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口径。

二是硬件配置标准化。为了缩小学校在校舍、设备、图书等办学硬件方面的差距,不发达地区要用好用足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教育扶贫政策,做好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的中长期规划,对办学所必需的各种设施和设备按统一标准给予配齐配足。

三是师资配备标准化。当前要持续实施不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边远地区从教,解决薄弱学校教师后继无人问题;要特别注意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的教师,逐步推行小班教学,缩小教学质量上的差距;不发达地区应与发达地区共同合作,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培训的力度,使他们达到骨干教师的水平。

四是招生方式标准化。要强化小学与初中开展素质教育的连贯性,实行完全中学的初中与高中脱钩,并尽可能缩小重点中小学和示范学校与一般中小学的差距。在政策操作层面上,还可以实行将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县域内各个初中,保证每个初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升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从生源上确保初中学校的均衡发展。

五是评估制度标准化。要尽快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与评估标准,特别要制定好不低于国家标准的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最低保障线”,并从法制层面给予保障。同时,要充分利用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数据,建立对各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不能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地方政府领导给予问责。

当然,实施标准化办学,并不等于“一刀切”,更不是“一统化办学”,也不意味着一些已经达标甚至成为优质学校的办学单位要受到发展的限制。从统筹兼顾的观点出发,一方面,尚未达标的中小学应通过自身努力和政府的补偿性政策支持来实现标准化办学;另一方面,已经达标甚至“超标”的中小学校不应该继续获得政府与社会的“重点”扶持政策和资助,但仍然可以通过自身为主的努力,着力在办学特色上下工夫,继续为“质量先行”做出表率和示范。

二、以一体化教育推进义务教育的城乡均衡

我国义务教育城乡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分配上向城市倾斜,示范校、达标校都集中在市区;教育机会选择上向城市倾斜,优质生保送生也都集中在市区;教育激励举措向城市倾斜,教学名师、高级教师也都集中在市区;教育氛围营造上向城市倾斜,文明校、先进校都集中在市区。可见,城市学校因义务教育不均衡而锦上添花,而农村学校却被釜底抽薪。

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的背后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即由于“差别原则”的存在,城乡教育经费预算和拨款机制存在差别;“歧视原则”的存在,户籍制度人为烙记城乡教师的身份鸿沟;“劫贫济富”的现象存在,优质学生被掐尖,留守儿童受漠视;“马太效应”的放大存在,城市优质学校的发展往往压制农村特色学校的发展空间;“互补机制”的严重缺失,各种结对子学校还做不到相互促进、携手共进。

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在于我们认识上的长期误区和政策上的明显失误。

第一,把放任发展等同于均衡发展,过于强调“以县为主”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一些农业比重较大、城镇化步伐较慢的乡镇往往难以筹集义务教育经费,各种教育资源也是从乡镇向县城集中,其结果只能加剧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

第二,把平均发展等同于均衡发展,过分强调城乡经费的均等化。平均发展就是简单地平均分配教育经费,简单地把优质学校的教师派到薄弱学校任教而没有跟进配套条件,简单地扩建农村校舍和增添实验设备而没有提升利用效率的措施,这种做法只对存量资源机械地拉平,并不能形成资源的增量,也不利于长期效率的提升,其结果只有平均,没有发展或发展不快。第三,把同步发展等同于均衡发展,城乡学校建设一个模式。城乡之间的教育环境总有差别,城乡之间的同步发展是不可能的,同步发展最终只能导致畸形发展。例如,乡村学校的学生家庭贫富悬殊较大,留守儿童较多,应给予更多的助学与助困经费,否则就会出现辍学率上升现象;还有乡村学校应该有健全的寄宿制度和条件,以解决山区儿童上学远的问题,但这方面的工作并未到位。

根据上述比较分析,必须合理地设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框架以实现发展的均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对策设计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应扩大公共服务,合理配置教育经费。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应普惠城乡,从而确保义务均衡发展的权利公正和机会公平,这是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质化的必要前提。

二是实施“祛弱扶贫”的倾斜政策,在短期内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的面貌。要大幅度提高农村学校的生均财政拨款和生均公用经费,设立专项基金,给“特岗教师”和支教人员更多的津贴,吸引更多的教育资源向农村合理流动,确保农村学校迅速按标准办学。

三是培育农村学校的自主“造血”功能,实施并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和非重点学校、重点和非重点班,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义务教育条件;实行教师“县管校用”,把教师到农村顶岗任教作为长期制度落实下来;加强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构建城乡校长的交流任职制度等,促进农村弱校变强、不达标学校变为达标学校。

四是通过强校帮弱校、大校带小校,争取校际合作关系的实质性拓展,最终实现城市强校、大校和农村弱校、小校的横向联合,并有可能走向实质性融合,最终以城市“总校”和农村“分校”的形式实现经费、教师、设备、校园、学生等方面的资源共享、资源互利,这应是城乡义务教育“渐进性”均衡的路径。

最后,还应该指出,随着城镇化势头的逐年抬升,农民进城和城乡一体化的浪潮也将持续高涨,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将进入城镇成为市民,不可避免地减少农村义务教育的存量,同时增加城市义务教育的流量,“教育城镇化”将是中国城镇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亮点,也将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高度。从长期来说,只有以城镇为基本依托、城乡为一体融合的义务教育,并按照教育资源趋于优化配置的需要调整布局,尽可能做到“小学在乡”“初中进镇”“高中留城”,才能从根本上最终解决义务教育的城乡均衡问题。

第二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68更新时间:2009-2-18

一、课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备受关注的焦点是公平教育问题,新的《义务教育法》把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教育均衡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教育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更是文明社会最基本要素之一,其实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因此,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洛江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将是漫长的,任务是艰巨的,其间还有若干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洛江新跃升,教育先发展”主题,根据当代知识经济的要求和洛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思想、教育结构、教育过程、教育手段、教育管理、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基础宽厚、知识扎实、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促进加快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代化进程。

三、洛江教育均衡发展现状

建区以来,洛江区坚定不移地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

1.实现了“双高普九”。适龄儿童入学率和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98%和98.44%,7-15岁残疾人口入学率99.3%。2008年5月顺利通过“双高普九”验收。

2.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加大教育投入,完成一批教育项目建设,创建了泉州市第十一中学、敬德职业技术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共投入资金2176万元,完成了22943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务,新建校舍91352平方米,建设9所寄宿制小学,合并21所小学,基本完成了小学布局调整,学校布局日

趋合理。

3.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区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建成全区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各中学、中心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投入1000多万元,添臵了一批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全区生机比达到11.1:1。

4.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步伐加快。全区创建省级农村示范小学3所,市级示范小学3所,市级教学管理先进校1所;全区初中校全部建成市级达标校,1所高中校被确认为省三级达标中学;罗溪、双阳、河市、虹山、马甲五乡镇实现小学十配套达标建设,中小学办学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5.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大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全区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小学大专学历69.6%、初中本科学历41.5%,高中本科学历以上82.05%;师资水平不断提高。稳妥推进教师队伍的人事制度改革,分流安臵小学教职工289人,小学教师队伍得到优化。

6.各类教育事业继续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事业稳步推进,高中阶段入学率为56.05%;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新的发展,新办敬德职业技术学校于04年秋正式招生。全区幼儿入园率显著提高,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87%。社会力量办学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自学与成人教育考试规模不断扩大。

7.素质教育取得初步成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教学常规管理稳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验于2003年顺利进行。完成了全区的中学、中心小学两轮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产生了6所省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四、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我区教育事业虽然取得新的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仍有差距。一是学前教育入园率偏低、办园水平有待提高,初中控辍保学工作尚有难度,高中阶段入学率不高,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缺乏,职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二是办学条件尤其是学校内部设施仍有缺欠,教育投入需进一步加大。三是基础教育装备水平距离教育现代化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现代设备设施特别是体音美等设施配备参差不齐,办公自动化工作有待整体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四是学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特别是机械人口增长较快区域的教育布局有待完善;五是高中教师、骨干教师队伍相对缺乏,教师学科配套不均衡,创新型人才数量不足,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五、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

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均衡发展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以此指导基础教育发展的全过程。

1.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一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继续巩固我区“双高普九”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提出本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当前,要切实贯彻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教好每一名学生上来。

二要优先保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要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采取倾斜政策,教育费附加要优先用于薄弱校改造。切实做好辖区内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落实,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切实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要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用实际行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教育的强烈要求,真正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

2.逐步缩小办学差距,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一要加快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步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要降低整体水平,简单地寻求发展程度的整齐划一,而是在提升整体水平基础上的均衡发展。因此,我们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重点关注薄弱学校,使其尽快缩小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又要重视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推进中小学合格校建设,即是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中小学合格校建设的有关标准,落实政府行为,促使政府部门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每所中小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目前,省教育厅已经出台了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和评估标准,提出至2015年全部通过合格校的评估,把这项工作做为推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举措。

二要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中小学薄弱学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中小学“择校热”、“多收费”、“乱收费”现象的产生。这种现象在全国不同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因此,改造薄弱学校是实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首要工作。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包括目标和任务、主要措施、工作进度等,使改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

地顺利进行。对于一时难以改变面貌的薄弱学校,可通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或采取挂钩承办、合并、撤销、办特色学校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改造。二是要建立薄弱学校投入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确保对薄弱学校的投入落到实处。三是要给薄弱学校倾斜政策,加大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为学校选派事业心强、有管理经验和开拓精神的校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骨干教师和优秀高师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允许超编调入骨干教师,并在职称评定时优先晋升,允许返聘优秀离退体教师。四是要挖掘学校自身潜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要把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任务完全寄托在外部力量作用上。要抓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真正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骨干队伍。五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科研部门、教育督导部门要对薄弱学校进行联合专项督导,帮助和指导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薄弱学校在“硬件”条件得到改善的基础上,“软件”水平有质的飞跃。同时,要重视总结和推广薄弱学校转变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经验,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增强其社会信誉。

三要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依法治教力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蔓延的势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不得改为民办或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严禁考试择优招生或以各种名义分快慢班、实验班、强化班。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禁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帮助,制定具体的转化计划,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各类优质学校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一要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区教育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加强对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臵。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保质保量地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核定教师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薄弱学校的需求。

二要继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切实解决农村学校专业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要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努力

改善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待遇。

三要加强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继续委托泉州师院等普通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加大对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要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和手段,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广泛性。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在完善校本研修制度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联片教研和集体备课。进修学校努力将教研重心下移,教研员应深入到学校靠前指导、跟踪研究。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尽快在区域内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骨干教师队伍。

四要实施教育开放和对口支援制度。学校定期开展教育教学开放月、开放周、开放日活动,实施阳光课堂、和谐课堂。要组织开展辖区内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活动,通过教学、教研、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带动,帮助薄弱学校领导和教师尽快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搭建平台

一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制定政策、配臵资源、安排资金时,要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所有学校都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得挤占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等课时。教师要面向每一名学生,教好每一名学生,要采取各种措施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努力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二要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指导体系。区督导部门和有关职能科室要定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要组织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对一些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可选派有经验的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到这些学校工作,尽快改变其落后面貌。

三要把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要大力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5.关注弱势群体教育,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层次

一要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资助贫困学生政策。建立有效机制,切实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除杂费和提供必要寄宿生生活补助的经费。

二要以公办学校为主,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切实落实收费“一视同仁”的政策。要加强对以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为主学校的扶持和管理。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要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双高普九”工作之中,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要优先保证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努力改善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条件。

6.建立督导评估体系,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驾护航

一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制度。教育行政及其督导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督导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二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义务教育督导评估的重中之重,把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率列入对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准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标准。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实行发展性评估,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很多,但是追求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却是无限的、永恒的。

第三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李永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所在的学校距离县城只有三公里,一部分学生喜欢到县城就读,导致县城学校出现大班额的现象,农村学校的生源不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县城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得到优先发展。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设备、设施等存在着较大差别,客观上造成了学校之间的强弱之分。其次,人为因素造成的。县城学校在缺教师的情况下,采用招考教师的方式,选拔优秀教师。大部分优秀教师通过考调的方式进入县城学校任教,导致了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素质低于县城教师素质,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自然有了很大的差距。再次,与受教育者的选择有关,家长与学生有权力去选择学校,这样,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就选择县城学校就读,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就只能在农村学校就读。另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适龄儿童数量多,各所学校的学生很多。近几年来,由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有所改变,自觉履行计划生育职责。适龄儿童和急剧减少,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现象,这为学生的流动提供了条件,因为每所学校都在抢生源。这样,学校的强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实力强的学校学生较多,反之学生较少。这种现象的存在确实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良心工程。对个人来讲,它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能否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 1

教育的均衡发展,来保证教育公平。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提高认识,推进教育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关注得特别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保障问题。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认识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差距,将缩小义务教育的差距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要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搞好以下两点:一要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在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上合并一些校点,重点建设农村标准学校,真正发挥教育资源最佳效益,使农村学校在资源配置上逐步向城市学校靠拢,逐步推进农村学校城市化。二是实施城市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用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带动农村学校全面进步。近几年来,我县的“支教”和“轮岗”制度初见成效,逐渐形成“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格局。

再次,加强培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是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扎根农村安居乐教提供保障。要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岗位津贴,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各项社会保障机制。二是在保证教师数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加大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最后,建立机制,确保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差别,形成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和借鉴其他地方探索的方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

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最终才能实现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基础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但毋庸置疑,我们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坚持走教育均衡发展道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四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新目标,将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提升好每一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快建立更具公益性、义务性、均衡性的义务教育体系,切实缩小城乡之间、层级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及措施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

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到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基本均衡,努力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切实消除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依法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已出台的义务教育筹资政策,足额核定与配备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快薄弱学校硬件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大班额问题,完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依法保障特殊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工作责任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四)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问题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区域、高质量学校、高质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能“削峰填谷”,而应在“填谷”的同时,鼓励高质量的地区、学校都能有所发展,共同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平均发展,而是缩小差距。有人认为:均衡发展就是绝对平均地配置教育资源、绝对平均地获得学习成绩。实际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是一种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是要最大程度地

缩小区域、城乡、学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是要彻底地消灭这种差距。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千校一面”的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的是教育机会的均衡、资源投入的均衡、最低教育质量和最低教育效果的均衡,并不是要抹杀在上述基础上的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发展。在实践中,有些人认为教育均衡只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但实际上,教育均衡应该是权利、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等的全面均衡。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均衡而忽视其他方面,势必会造成系统中各要素发挥效益时出现不协调,使整体最理想的效能难以实现。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断续发展、短期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再由基本均衡到更高层面的不均衡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阶段交叉、综合连续、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同步化的“一刀切”式的发展,而是允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地区分阶段发展,但大家都要发展。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大投入,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为宗旨,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整体发展、科学发展的质量观,实施全

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积极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打造兴趣课堂、愉快课堂、探究课堂、效率课堂。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发展和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第五篇: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潍坊市《关于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中也强调,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首先要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改革。教育均衡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现结合XX县的情况,略作分析阐述。

一、新形势下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多、学生多,是一个县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源向城区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如XX县城常驻人口由1999年的10万人骤增至20万人。与此同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县域内生源数量大为减少,如XX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由1999年的17.3万人锐减至6.6万人。生源区域分布的变化和生源数量的下降,一方面削弱了农村教育,导致多数农村学校“吃不饱”,需大力调整优化学校布局,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另一方面又加剧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致使城区学校“吃不了”,班额一增再增仍然不能满足入学需要,需大量新建、扩建城区学校,不断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学校布局与生源状况密切相关,农村义务教育已进入重新规划建设的新阶段。XX县1993~1996年投资1.43亿元,新建小学167处、初中10处,1996年7月通过山东省人民政府“普九”验收。当时正值在校生高峰,1 几乎村村有学校。尽管从1999年开始学校布局调整,先后撤并小学229处、初中23处,农村中小学布局仍然较为分散。《山东省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规定,小学、初中规模应分别控制在每级2—6个班、6—10个班,2009年XX县22处农村初中仅有8处、140处完全小学仅有16处达到最低标准。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XX县每级学生保持在6500—7500人,生源数量已趋于稳定。像XX这样的县,农村中小学校舍多是“普九”期间群众集资建设的,普遍存在设计水平低、建筑质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等问题。根据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标准要求,基本符合抗震设防标准的校舍,只有近几年新建的框架结构校舍和钢结构餐厅,其余校舍均需重建或加固。3年内仍需重建、加固学校156处,改造校舍43.8万平方米,任务非常艰巨。为此,XX县在努力扩大城区办学规模的同时,启动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力争3年内使全县中小学全部达到省定办学标准,最大限度地实现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这是XX教育工作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

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难尚未从根本上解决

教育经费是现代教育事业的血液,也是县域义务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下,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在经济欠发达县,依然难撼教育发展资金需求与财政支出短缺的矛盾,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困难重重。

(一)“以县为主”的投入机制让县级财政难堪重负。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主要有四项内容:一是免除杂费、免费发放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二是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三是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四是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前两项改革需县级财政配套的资金不算多,财政困难县尚能承受。XX是东部地区的经济欠发达县,后两项改革对减轻县级财政负担,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明确提出,“对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主要由地方自行承担,中央根据其财力状况以及校舍维修改造成效等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鲁政发[2006]97号)规定,“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以地方为主,省根据各市财力状况、义务教育规模、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等因素给予奖励性补助。”由此可见,中小学危房改造依然是“以县为主”,缺乏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国家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山东省也加大了对财力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但教师工资仍然“以县为主”。XX县是全国财政困难县,为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作了积极地努力,统一城乡教师工资标准,加之期间几次政策性增资,新增的教育经费大多用于人员工资。2007年以来,XX县新招考770名教师,其中补充农村中小学454名。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同时意味着县乡财政负担的增加。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三大难”。前几来,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不到4%的法定要求。而有限的经费在投入时,又人为地制造了种种差异: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重名牌校轻薄弱校。经济欠发达县,县级财政既要统筹全县教师工资,还要担负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发展重任,本已勉为其难,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有心无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三大难”:

一是学校发展所需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难。近年来,为尽快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中央和各省相继实施了校舍维修改造、教学仪器更新等一系列工程。实施这些工程需要地方配套相应资金,但像XX这样的县,仅人员工资和民生政策支出就占当年地方支出的9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吃饭财政”,各类专项资金的地方配套财政资金难以足额拨付到位。

二是学校新建改建资金筹措难。随着生源数量下降和向城镇集中,学 3 校布局需随之调整,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和改建校舍。目前,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只能用于学校日常运转,不允许用于学校建设,上级对学校新建改建的投入又未同步作出安排,县财政对此一筹莫展。

三是“普九”欠账清偿难。“普九”产生的巨额债务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对这一问题,上级要求以县为主组织解决,2010年底完成,并且出台了“先化解后补助”政策,对各地化解债务实行奖补。按照XX县的财政现状,尚无足够财力先行化解债务。另外,国家禁止出现新债,但县政府又必须投入资金建新校、改危房,以改善办学条件,捉襟见肘的县财政面临“两难选择”的境地。“普九”债务如不及早清偿,必然拖累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追求社会公平的客观要求,是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管财政多么困难,县级政府都应该尽力担负起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任。

(一)XX县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前进的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最终还是必须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为此,XX县积极探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为强化各级办学责任,加快办学档次的提升,XX县将义务教育发展情况纳入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和任期目标考核,把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经济社会事业点评的重要内容,确保把每一处校舍都建设成当地最美观、最牢固的标志性、永久性建筑。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资金是重点,也是难点。面对资金困难,XX县采取了“多条腿走路”的办法:

1、用足用活上级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2、4 县、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专款专用;

3、通过用捐赠单位或捐赠人命名建筑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捐资助学;

4、通过撤并初中办小学、撤并小学办幼儿园和拍卖变现等方式,妥善处置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和资产,全部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

5、落实优惠政策,尽最大限度地减免学校建设各种规费,组织县直部门帮扶农村学校,对投资大、行动快、效果明显的单位以奖代补。在城区,突出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优质资源的扩张,先后启动了XX外国语学校和东城双语学校新建工程、XX一中和新华中学扩建工程、第一实验小学重建工程以及城区学校塑胶操场改造等“六大工程”,城区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的问题大为缓解,今年新学期招生新华中学、龙泉中学和实验一小、实验二小、龙泉小学等班额已由70到80人左右降到60人左右。在农村,通过布局调整、整合资源,校舍安全工程与标准化学校建设紧密结合,以新建一处学校撤并三至五处薄弱学校的方式,既解决了原校舍不安全的问题,又扩大办学规模、提升了办学档次。先后撤并初中13处、小学28处,九山、寺头、沂山、东城、辛寨、柳山等镇街中心初中标准化建设已完成或正在建设中。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共新建学校15处,改扩建学校78处,新建校舍12.3万平方米、在建校舍2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57亿元。规划用地420亩的XX中学及附属小学、幼儿园已完成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XX县充分发挥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社会事业投入优先用于学校建设的做法,得到了省、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作为山东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会议参观现场,引起了全省的关注。黄胜副省长先后三次在不同会议上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大力推进师资队伍专业化。持续优化教师结构,2007年启动“千名新教师补充计划”以来,共考录教师770人,其中向农村补充454人。教师待遇不断提高,2007年统一乡镇教师工资标准,2009年统一城乡教师工资标准,全县教师人均月工资提高到2484元。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分学 5 段出台了教师工作绩效评价考核办法,这一做法被全市推广。着力均衡师资素质,2008年建立城乡干部教师双向交流制度,强化交流干部教师和所在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在师资、管理、教学、科研、资源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对接。实施全员素质提高工程,落实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计划,大力开展研说教材促专业成长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全员测试。大力实施十百千名优师工程,为优秀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2009年培养出省市名师、名校长、省人民教师等10多名,2010年培养出5名省特级教师,2名教师执教全国公开课。

三是大力推进“设施标准化”。加快微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升级换代步伐,驻地以上小学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工程。2009—2010年,新上教师用机3506台、学生用机1723台。坚持把公用经费拿出一定比例购置图书报刊,在中小学普遍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和校长读书专柜、教师专业阅读专柜。

(二)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针对当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难,笔者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明晰分级投入主体责任,逐步建立以中央为主的投入机制。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投入主体的差异性,采取因地制宜的配套措施。经济发达地区,县级财政充裕,应当实行完全意义上的“以县为主”投入机制;经济发达地区的贫困县多为“吃饭财政”,投入问题要“以省为主”来解决;西部各省和中部的农业大省,县级财力相对困难,“以县为主”勉为其难,教育投入应以“中央和省”为主。从长远看,既然义务教育是最大的公益事业,有理由建议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从“以县为主”向“教育管理以县为主,教育投入中央地方共担”过渡,最终实行义务教育“国家承担、地方辅助”的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和健康发展。

二是科学测定办学成本,形成合理的转移支付额度确定机制。科学测 6 定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培养成本,依据学生数核算一个县的义务教育经费需求。在此基础上,由省级人民政府逐县核实财力,提出财政支出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最低比例,县级政府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承担起能够承担的部分,不足部分,按照分项承担的原则,由中央、省、市级政府给予足够的转移支付,切实解决“教育经费需要多少,县级财政能给多少,上级财政能补多少(转移支付)”的问题。

三是实行政策倾斜,提升农村师资水平。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大的难题是农村师资短缺、优秀师资匮乏的问题。要进一步采取政策倾斜,加强农村中小学队伍建设,在师资引进上,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在教师调配上,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做好教师轮岗探索实践工作,逐步打破教师学校所有制,扩大教师定期互换活动的规模和范围。在师资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只有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经济、文化、政治待遇,为农村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采取各种措施搭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锻炼平台,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低的问题,才能走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瓶颈。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检测评估体系。为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加大教育监控力度,坚持突出重点,依法治教,努力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2010年11月

下载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学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学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进一步加快合格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城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根据《义务教育法》、《山西省义务教育条例》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青铜峡市沈闸中心小学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近年来,我校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和内涵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老百姓对优质教......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

    红旗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 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丰富校园文化底蕴,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基石。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孩子们均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威远县观英滩镇中心学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县政府、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德新镇初级中学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根据省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实际,为缩小办学水平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简报

    1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简报 4月9日,我县召开教育系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培训会。会后,各校行动迅速,都召开了班子会,研究确定各项工作的部署落实,绝大部分学校都能按......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根据《义务教育法》、《山西省义务教育条例》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