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乌拉特后旗地处巴彦淖尔盟西北部,地域辽阔,地类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平均海拔1300—1500米左右,属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全旗荒漠化和沙化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
(一)土地利用现状
总土地面积2.5万平方公里,占巴盟总土地面积的38。其中高
平原区2879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78,山地丘陵区721万亩,占19,山前套区75万亩,占3。全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35万亩,其中有林地1.4万亩,灌木林地183万亩,疏林地0.0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89万亩,宜林地1147万亩,全旗森林覆被率为5.1。现有耕地7万亩,全部为沙质耕地,占总面积的0.2,人均占有耕地2.7亩。草场2395.57万亩,其它用地29.99万亩。其中:沙化土地总面积1627.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4,其中可治理面积1200万亩。
(二)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全旗平均水资源总量21297.3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年径流5427.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5980.0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资源8910.39万立方米。境内地表水分为两大水系,分水岭南面是以黄河侵蚀基准面的外流水系,主要有13条河沟,大部分为间歇河,水量小;分水岭以北是内陆水系,是南北流向,最终流向蒙古境内和旗境内的戈壁、沙漠地区,内流河水量都很小,常常见不到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入渗,渠道渗漏、灌溉入渗以及山前侧渗为主。
(三)牧业资源现状
全旗现有存栏大小畜64万头(只),其中大畜5000峰,小畜63.5只。1999年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28.64万绵羊单位,但实际载畜量则为65万头(只),超出正常载畜量37万头(只)。2003年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32.21万绵羊单位,适宜载畜量88亩/只。年畜牧业产值为8485.1万元,年商品率为28。
(四)社会经济状况
全旗总人口4897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3667人,占总人口的27.9%;汉族人口34815人,占总人口的71.08%;其它各少数民族496人,占总人口的1.01%。全旗共有城镇人口424871人,占总人口的50.8%;乡村人口24107人,占总人口的49.2%;城乡人口比例为51:49其中:农牧民5210户,20794人,占总人口的42.5%。贫困人口4379人。全旗现辖10个苏木镇、48个嘎查村,114个自然村,旗政府所在地赛乌素镇,现正在搬迁至巴音宝力格镇。
2003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62亿元,同比增长16.7%。农牧业总产值12826.5万元,农牧民人民人均收入1578元,元,贫困人口收入1090元。
一、生态治理及现状
(一)生态建设治理现状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以“改善生态”为首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实施“生态立旗”战略,力争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根据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分布特点,确立了“建设山前一条线,保护山后一大片”的战略布局,坚持以“封育保护为主,封造飞并举”的林业建设方针,重点防治荒漠化和沙化,“保、封、退、治、禁、移”六管齐下,通过走“大封禁、小治理”的路子,特别是1999年以来,乌拉特后旗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京津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生态债券、梭梭林鼠害防治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区禁牧、苁蓉禁挖、天然林禁伐、野生动物禁猎、实施生态移民、实行分类经营、建立采种基地、开展鼠害防治、人工麦草压沙障、营造梭梭林、人工嫁接肉苁蓉和恢复林业局行政职能等强有力的措施,使乌拉特后旗林业事业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999年—2003年,乌拉特后旗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60万亩,占计划任务的210,其中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万亩),飞机播种造林24万亩,封沙育林130万亩。义务植树134万株,四旁植树39万亩,新育苗1020亩,造林成活率稳定在80以上。到2003年底,全旗森林资源面积达到188万亩,是1995年前的2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1。活方木蓄积达到了6.6万立方米。完成梭梭林鼠害防治面积105万亩,建立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通过几年的建设,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天然林单位生产力、承载力及抗御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许多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牧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使生态环境短期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累计保存人工种草面积35万亩,改良
第二篇: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乌拉特后旗地处巴彦淖尔盟西北部,地域辽阔,地类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平均海拔1300—1500米左右,属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全旗荒漠化和沙化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
(一)土地利用现状
总土地面积2.5万平方公里,占巴盟总土地面积的38%。其中高平原区2879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78%,山地丘陵区721万亩,占19%,山前套区75万亩,占3%。全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35万亩,其中有林地1.4万亩,灌木林地183万亩,疏林地0.0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89万亩,宜林地1147万亩,全旗森林覆被率为5.1%。现有耕地7万亩,全部为沙质耕地,占总面积的0.2%,人均占有耕地2.7亩。草场2395.57万亩,其它用地29.99万亩。其中:沙化土地总面积1627.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4%,其中可治理面积1200万亩。
(二)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全旗平均水资源总量21297.3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年径流5427.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5980.0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资源8910.39万立方米。境内地表水分为两大水系,分水岭南面是以黄河侵蚀基准面的外流水系,主要有13条河沟,大部分为间歇河,水量小;分水岭以北是内陆水系,是南北流向,最终流向蒙古境内和旗境内的戈壁、沙漠地区,内流河水量都很小,常常见不到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入渗,渠道渗漏、灌溉入渗以及山前侧渗为主。
(三)牧业资源现状
全旗现有存栏大小畜64万头(只),其中大畜5000峰,小畜63.5只。1999年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28.64万绵羊单位,但实际载畜量则为65万头(只),超出正常载畜量37万头(只)。2003年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32.21万绵羊单位,适宜载畜量88亩/只。年畜牧业产值为8485.1万元,年商品率为28%。
(四)社会经济状况
全旗总人口4897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3667人,占总人口的27.9%;汉族人口34815人,占总人口的71.08%;其它各少数民族496人,占总人口的1.01%。全旗共有城镇人口424871人,占总人口的50.8%;乡村人口24107人,占总人口的49.2%;城乡人口比例为51:49其中:农牧民5210户,20794人,占总人口的42.5%。贫困人口4379人。全旗现辖10个苏木镇、48个嘎查村,114个自然村,旗政府所在地赛乌素镇,现正在搬迁至巴音宝力格镇。
2003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62亿元,同比增长16.7%。农牧业总产值12826.5万元,农牧民人民人均收入1578元,元,贫困人口收入1090元。
一、生态治理及现状
(一)生态建设治理现状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以“改善生态”为首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实施“生态立旗”战略,力争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根据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分布特点,确立了“建设山前一条线,保护山后一大片”的战略布局,坚持以“封育保护为主,封造飞并举”的林业建设方针,重点防治荒漠化和沙化,“保、封、退、治、禁、移”六管齐下,通过走“大封禁、小治理”的路子,特别是1999年以来,乌拉特后旗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京津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生态债券、梭梭林鼠害防治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区禁牧、苁蓉禁挖、天然林禁伐、野生动物禁猎、实施生态移民、实行分类经营、建立采种基地、开展鼠害防治、人工麦草压沙障、营造梭梭林、人工嫁接肉苁蓉和恢复林业局行政职能等强有力的措施,使乌拉特后旗林业事业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999年—2003年,乌拉特后旗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60万亩,占计划任务的210%,其中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万亩),飞机播种造林24万亩,封沙育林130万亩。义务植树134万株,四旁植树39万亩,新育苗1020亩,造林成活率稳定在80%以上。到2003年底,全旗森林资源面积达到188万亩,是1995年前的2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1%。活方木蓄积达到了6.6万立方米。完成梭梭林鼠害防治面积105万亩,建立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通过几年的建设,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天然林单位生产力、承载力及抗御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许多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牧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使生态环境短期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累计保存人工种草面积35万亩,改良草地面积65万亩,围栏草场150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8万亩。
(二)生态环境现状
全旗沙漠化土地面积1627.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4%。其中:固定沙地119.8万亩,半固定沙地729.7万亩,流动沙丘453.8万亩,戈壁318.1万亩,重盐碱地5.6万亩。(数据为1995年的)。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466.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3%,非沙漠化土地面积1582万亩。近年来,风沙
第三篇: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 要:由于对保护水资源认识不足,执法不严及有关水的法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水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应从调控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点源污染、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投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进行水环境质量规划、推行清洁生产、倡导节水型产业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水污染;排污总量控制;水环境质量规划;清洁生产;节水型产业 0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1997 年联合国水会议向世界发出“水不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时至今日水资源危机已经日益显露出来,其中以水污染最为严重。在我国,82% 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 42%的城市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农村有70%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水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1 我国水污染现状
水污染的根源来自工业排放的废水、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据统计,从1998 年起,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大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中,增加了水污染。又由于农业方面的化肥、农药的低效利用,使大量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更加重了水体污染。1.1工业排污及废弃物引起水污染
工业废水是我国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 年来,虽然我国污水的处理率在不断提高,但污水的年排放量仍在大幅度增加。1999 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 401亿吨,比1998年增加 6 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197亿吨,比上年减少4亿 吨;生活污水排放量 204 亿吨,比上年增加 10亿 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中,乡镇企业排放量为29.2 亿吨,占工业排放总量的14.5%。由于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理率、处理达标率和符标率等 3项指标很低,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并对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使江湖面积缩小,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固体废物中所含有害成分经雨水淋洗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农、渔类产品污染。1.2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污染
随着点源污染的控制,农业面源的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湖泊库富营养化的主要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影响因素。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和农药残留物,以及水土流失过程中的土壤养分和有机质。随着化学肥料施用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农药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据统计,我国农药总产量目前已超过40万吨,生产品种从1986 年的 5个已发展到 200 多个。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在23 万 吨左右,平均使用农药 2.33 kg/hm2,根据分析,一般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1.3 城市生活垃圾引起水污染
我国人口众多,居民的生活垃圾数量也很大。4亿多城镇人口,按每人每天产生1kg 计;10亿多农村人口,按每人每天产生 0.5kg 计,每天共产生 90万吨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在城郊和乡村露天堆放,不仅占去大片可耕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饮水和农产品安全。而且,城市生活污水也是引起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2 我国水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1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是水污染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是化工、造纸、印染、制革、电镀、炼油、炼焦、放射物、采矿等造成的水污染最为严重。2.2农业污染: 主要是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水污染。2.3生活污染: 尤其是城市和风景旅游区生活中的粪便及有机废水造成的水污染。2.4航运污染: 船舶排放含油(煤)污水,生活污水和运载、油、煤及有毒物质等溅漏造成江河水的污染。如长江航道每年都发生有毒货物溅漏或倾覆江中的河水污染事件。2.5养殖业污染:
由于渔业养殖投放铒料、鱼药造成水体的污染。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环境恶化,世界各国从60年代起大多颁布了水污染防治的法律。1964年法国颁布了《水域分类、管理和污染防止法》。1975年德国的《水资源管理法》。1974年英国的污染防治法和1991年的水资源法。我国于1984年5月11日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同年11月1日实施。1996年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月15日八届人大十九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该法在实施10多年来,对推动我国水污染防治和保护水资源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修正后的水污染防治法更使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3 导致我国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3.1 对保护水资源认识不足
各级领导部门未把保护水资源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违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在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世界各国代表一致同意,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是要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我国政府也早就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因此,我国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中,一再强调重视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意识,以避免造成“西部大开发了,环境破坏了”的局面。但是应该看到,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很多做法往往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总是将发展经济列在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作。
4.1严格控制点源污染并实行排污总量控制
对于工业和城市废、污水排放,必须要加强管理,达标排放。对于超标、超量排污的企业,一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收取的排污费、排污权交易费等设立特别基金,用于扶持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减轻企业治污的经济压力。采取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措施,充分调动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4.2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宏观调控
将面源污染的控制与农业灌溉方式的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建立等方面结合起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有机肥使用量,将面源污染控制到最低程度。4.3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投资
初步估计,用于水污染防治的投资至少应增加到我国 GDP的 1%,这个数字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现在还不痛下决心增加投资,任凭水污染发展下去,那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必将继续增加,最终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可显著提高城市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在缺水地区更应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工业、农业和市政等,缓解水资源的矛盾。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水环境恢复技术,结合国情,研究水环境恢复技术的理论、方式方法,通过生物技术与物理、化学手段的结合,加速水环境恢复的进程。水是人类须臾不可缺的重要资源,它既是生命之源,又是发展之本。4.4建立健全水管理系统的法律法规
用有效的、强有力的法规代替过时的立法和规定;依法施行统一管理,建立新的全球水道德观念,加强水的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教育,克服“水盲”。应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治水,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发生。水是有限的,水是宝贵的,水是不可再生的。面对过去惨痛的教训,每个人都要自觉地树立节水意识,节约每一滴水,减少和杜绝人为的水污染。水污染是文明的污染,是时代的污染,水消失是民族的消失,是人类的灭亡。4.5水环境质量规划
按河流生态学概念,确定流域内主要河段水文周期内最佳自净能力时的污染临界负荷,并据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综合比较论证,提出相应的国土整治中的土地利用方案、国民经济规划布局以及人口密度等方面的最优指标。在这些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地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制定点、线、面废污水与废弃物的防治措施,以防止污染的扩散。4.6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实施对工业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强调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不是着眼于废水浓度的达标排放。在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方式上,由单一的浓度和污染指标的控制转向污染总量控制和各项污染指标严格控制相结合。我国工业经济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但我们不能按照发达国家以往发展经济的方式来发展,而是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走出一条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目标的全新的发展道路来。4.7提高利用率并大力倡导节水型产业
基于环境承载力,国家或地方管理机构应负责建立水域安全利用指标。制定开发利用的长期规划,改传统的水供给管理模式为竞争型水需求管理模式,包括水资源补偿性使用,以许可交易的取水许可证调整水价和排污费等。优先发展节水型产业,鼓励节水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创新。5 结束语
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水平高低对于缓解我国的水危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使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破坏环境、掠夺性开发资源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参考文献
[1] 丁南瑚
增强水的危机感,提高节水自觉性 [J].净水技术,1999(2): 2-4 [2] 国家环保总局 1998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J] 环境保护,1997(7): 3-9 [3] 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1999 年取得的进展 [J].环境保护,2002(2):3-5 [4] 曾维华,程声通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J] 中国环境科学2001,21(2):173-176 [5] 徐伊凡等, 国外水污染防治立法介绍,法制日报,1996年10月22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修正版
第四篇:浅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本文首先介绍了富源县营上镇生活污水处理开展工作的具体做法,然后详细讨论了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富源县营上镇共有136个自然村,其中绝大部分村没有实施雨污分流,除去农村公厕污水外的其它生活污水都没有做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对于周围环境的危害较为严重。同时,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防止因为生活污水的直排导致的水质、土壤以及农产品的污染,保证村民的身心健康,是目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生活污水处理具体做法
首先从富源县营上镇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生态县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水源地保护以及污染治理等工作,进行全镇生活污水工程的建设,最终实现全镇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的目标。污水处理项目启动伊始,农污办就已经邀请了专家进行了试点研究,肯定了以人工湿地为主的处理模式。
试点治理完成后,按照实施计划的要求,挑选出条件成熟的自然村来最先开展工程建设,并报县发改局统一立项。项目设计人员历经对村庄的人口聚集度、地形特点、经济承受力实际情况的调查,确立了项目选址以及污水处理模式等重要问题。最后就是建立从初步设计、招投标、实际施工、工程验收及资金补助等一套完善的项目工作程序。存在的问?}和困难
2.1 思想认识不足
部分乡镇干部对于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没有真正的重视,也自然缺乏工作动力,错误的认为这是县级建设项目,存在依赖心理,而这种心理直接造成整个污水处理项目工程建设的缓慢。对于污水处理工作,村干部以及村民的思想认识也存在偏颇,认为污水处理项目本身就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危害,且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散发的气味的确会滋生蚊蝇,村民自然对其避之不及,甚至个别村民进行阻止工程施工的现象。
2.2 资金困难
即使现在政府给予营上镇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有很多资金补助,但是绝大部分村经济发展并不发达,集体经济发展薄弱,项目建设的其他费用也是很大的负担。实际上,资金问题对于项目的影响极大,无论是技术处理还是项目顺利进行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资金短缺是项目工程建设的主要障碍。
2.3 建设难度大
部分项目工程的开展是在半山区内进行,受地形地貌和气候的影响极大,施工难度较高。其次是进行大范围的污水管道铺设问题,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设施就是污水收集管网,要求覆盖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但就算不在山区,普通的村庄房屋建设参差不齐,分布并不集中,这就致使进行管道铺设极为复杂,进行开挖的路面与建筑较多,而因为管道铺设时需要考虑的村民住户数量较多,会有部分人不愿合作,建设更加难以进行。
2.4 处理技术有待改进
营上镇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时间并不长,而且就算在全国范围内来说污水处理技术也谈不上成熟,因此我镇采取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运行与维护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技术设计都在探索建设阶段,短时间内也设计不出符合各个乡镇实际情况的生活处理设施。对策和措施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对于我镇来说是一件造福社会的好事,可以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性事业,自然就需要政府与群众共同努力。t那么对于现存的问题及困难,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3.1 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
富源县营上镇大部分的水质并不好,水环境质量状况存在很大问题,这将直接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因此,为了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的质量,就必须增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这对于节能减排、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3.2 调整资金补助政策
建设项目工程最大的障碍就是资金短缺,虽然政府已经依据相应政策给予了相应比例的资金补助,但是着远远不够,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处于水源地上游的实施村,应当提供百分之百的资金补助,用来鼓励其他地区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动性。对其它地区的实施村则要给予至少百分之七十的资金补助,其余百分之三十的资金也可以提供贷款服务,同时也要做好土地政策的处理,减少实施村的资金负担。
3.3 加强运行维护管理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一定要有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增加对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维护管理。平时的维护清理一定要严格进行,如果发现污水管网出现损坏亦或是阻塞,就要立即实施检修,确保污水处理工程正常运行,同时对于管道进出的水质也要定期监测。镇政府要仿照其他已经成功实施生活污水处理的乡镇经验,坚持由政府为主体,加大对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运行维护管理的资金投入,保证工程效率。
3.4 开展广泛宣传
对于村民的思想问题,就要运用现在先进的网络新媒体,大力宣传水污染的危害,从而改变广大群众对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的改观。组织乡镇干部学习先进典范,提升干部参与污水处理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从被动进行到主动进行的工作转变,改变现在的被动工作局面。在此基础上也要广泛发动企事业部门与社会各界,通过城乡共创、村企共创、党政机关相挂钩共创等措施,帮助实施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5 加强督查考核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就是一项实在的民生公益工程,无论对居民还是政府都有极大的帮助,要增强对实施村的考查力度,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面覆盖工作加进乡镇考绩法中。对于污水处理工作进行不定期的督查,对于工程建设较为成功的实施村进行一定鼓励,对工程建设进度迟滞的实施村进行通报。
通过上文这些具体的对策和措施的实施,可以保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平稳运行,以实现对生活污水的环保达标排放,有效的改善营上镇村民的生活环境及污染现状;并且对于进行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也可二次利用,缓解用水压力。
(作者单位:655503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环境保护办公室)
第五篇:农贸市场现状及治理对策思考
邛崃市农贸市场现状及治理对策思考
作 者: 傅君
日 期: 2010-08-05 16:52:46 来 源: 办公室
城乡农贸市场是城乡居民进行交易的重要场所,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发展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个原始的市场形式,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今天也不可缺少。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城乡农贸市场的现状让人担忧,主要体现在:
一、城乡农贸市场数量减少
2002年,市场管办脱钩前,我市有农贸市场42个,其中私营2个。但目前我市只有农贸市场30个,其中闲置和另作它用的市场5个;现实际使用的市场只有25个,其中私营市场9个,集体办市场3个,国有市场13个。从调查统计数据分析,近10年时间内市场数量由42个减少到25个,但私营市场由2个增加为9个(其中除1个市场由国有市场转为私营市场外,新增加6个私营市场),国有市场在减少,私营市场在增加。国有农贸市场减少的原因有:一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地方政府将部份国有市场规划为城镇居民商住楼,类似的市场有6个;二是随着交通、通讯的发达,农产品交易形式发生了变化,使粮食市场、牲畜市场没有商品上市交易,造成市场闲置或另作它用。
二、市场的交易情况
目前存活的农贸市场大多数是蔬菜市场或禽蛋市场。除临邛镇、羊安镇、固驿镇、平乐镇、夹关镇等重要集镇的农贸市场有固定坐商外,其余镇乡农贸市场都是赶场天才进行交易的集散市场,平时没有交易行为。
三、农贸市场硬件设施情况
邛崃的农贸市场多数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占地面积小,一般都在三、四亩左右,多数为小青瓦的棚式交易房,农村市场有的地面没有全部硬化。由于农村市场没有摊位费收入,政府没有市场设施维护费投入,有的国有市场年久失修,市场环境十分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始以后,去年,邛崃工商局牵头对全市城乡农贸市场进行综合整治,为从根本上提升全市城乡农贸市场环境,我局向邛崃市人民政府呈报了两套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方案,政府也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研讨,最后政府将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交由商务局牵头组织落实,但由于政府至今没有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地方财政没有资金支持,加上地处第三圈层的农贸市场,只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商品集散力不强,市场不是很繁荣,摊位租金很低,市场收入除管理人员工资、卫生费、水、电费、维修费等外,盈利盛小,所以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迟迟未动。
四、农贸市场管理状况
农贸市场的管理是一个综合管理问题。一是市场开办方对摊位的规范管理、市场的卫生管理和市场设施的维护管理。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对农贸市场的开办方、场内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的管理,涉及城管、农业、质监、环保、工商、公安、物价等多个职能部门。但近两年来出现了工商部门对农贸市场监管大包大揽的迹象,似乎又回到了管办脱钩前工商办市场的管理状况,越权对农贸市场开办方进行指导督促工作。如市场内的卫生保洁工作,根据《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应由城管部门负责督促监管;场内的车辆管理工作应由公安负责督促指导;价格公示应由物价部门指导督促;秤支使用管理应由质监部门督促指导。但以上指导督促工作从去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以“牵头”的名义又落到工商部门,为此市局还制定了治理规范标准,但是由于第三圈层的农贸市场规划、设施现状,有的治理规范标准难以落实。一是农贸市场占地面积小,规划建设时没有规划有车辆停放区域,加上农村农贸市场农民进入交易的多,运输工具多样,市场内车流、人流涌挤,市场容量小,常出现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无序,随意丢菜皮、卫生保洁难的状况;二是由于农贸市场收益少,有的还没有收益,造成市场开办方管理人员少,管理措施不能跟上,对市场的管理力度不够。
五、城乡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能职责的困惑。
2002年市场管办脱钩后,国务院新的三定方案中已明确工商部门不再行使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的职能职责,对农贸市场的监管职责是对市场经营主体准入的监管和市场主体违反工商管理法律法规行为的监管,不再具有农贸市场内的卫生、摊位的摆放、市场的设施维护、车辆停放等管理职能。但现实工作中,地方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都还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都还认为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市场设施的维护、场内卫生、摊位规划管理、交易噪声等都是工商部门的事情,如前段时间有群众反映某一农贸市场早市交易噪声影响居民休息,信访办也找到工商局解决问题。由于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认识问题,所以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农贸市场环境整治工作名义上是由工商牵头,在实际工作中却由工商部门倾全力督促并协助市场开办方整治,其它相关职能部门根本上就没有到农贸市场检查督促工作,市场内的垃圾问题,乱搭建问题、车辆停放问题等不属工商职能职责监管的问题,我们已多次向相关职能部门抄告,但目前问题也没有解决。在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方面,去年市政府要求我局制定了两套方案,组织了多次研讨,后来政府又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商务局牵头组织落实升级改造工作,但由于政府没有兑现以奖代补资金,没有一个市场落实升级改造工作,所以从现状来看农贸市场环境整治工作突击可看,长效难耐。
(二)对策建议
首先工商部门要明确自己在农贸市场的发展和管理中的职能职责,要做到不越位,不越权,做好自己职能职责范围内的事,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农贸市场的主体准入工作和工商法律法规约束的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规范工作。其次是政府必须根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职责就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定具体的方案,使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农贸市场,改变目前农贸市场建设无规划、管理无序、工商一家包揽却又力不从心的现状,否则工商部门在农贸市场管理方面会非常被动,进退两难,劳而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