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没收定金函(关于客户逾期未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没收定金函)
关于客户逾期签定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定购协议解除函
定购协议解除函
(先生/女士): 您与三明环球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于年月日签定《商品房定购协议书》,(以下简称《定购书》),自愿认购其开发建设的“五洲·第一城”房产号楼单元室。由于您本人没有在约定时间内与其签订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致使《定购书》约定的内容无法履行。
根据《商品房定购协议书》第四条的规定:“乙方承诺在签定《定购书》后日内,携本协议到甲方售楼处,与甲方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等相关事宜。该《商品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经永安市住宅保障与房地产管理局审核备案,乙方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签,如乙方不能履行本协议书确定的义务,视为乙方自行放弃该房屋的房号保留权,甲方有权终止本协议的履行,并将该房屋另行出售。同时乙方已交的定金不予返还。” 您的行为已经构成违约,依法应承担违约责任。
本公司经过认真审核相关资料,认为您的违约事实客观存在,证据充分,为此,您购买的“五洲·第一城”B地块二期号楼单元室已另售他人,现郑重告知您:请您于接到本通知 7 日内来我公司办理交接手续。
特此函告!
三明环球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年月日
第二篇:认购解除、定金没收、通知文本
通知书
尊敬的先生/女士:
按照您于2017年04月15日签署**室(“该房屋”)《商品房认购协议》,您应于2017年04月30日前到约定地点,签署该房屋商品房买卖合同(含补充协议等)并交纳购房款等款项。令人遗憾的是,虽经我公司催告,您最终未能按约定时间办理该房屋买卖合同签署和交款手续,且超期已逾【十二日】日。按照《商品房认购协议》约定,该情况应按您放弃(包括视为放弃)购买该房屋处理。鉴于此,我公司现正式函告如下:
1、您签署该房屋《商品房认购协议》于本函签发日解除;您对该房屋不再享有任何认购权益。我公司将另行出售该房屋。
2、《商品房认购协议》项下您已付定金壹万元不予退还。特此通知
**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7年5月12日
第三篇: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收取定金属于违法行为[范文模版]
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收取定金属于违法行为 http://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07年03月14日07:51 新华网查看评论福州市消费者委员会日前公布了2006年十大维权案例,其中李某投诉某房地产开发商的案例表明: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开发商向消费者收取定金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2006年6月7日,消费者李某向福建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预定购买公司开发的“闽星佳园”商品房。双方签订《预约合同书》,李某缴纳了预约定金2万元。后来李某发现该开发商没有《预售许可证》,于是要求退还定金,但遭到拒绝。
根据消费者的投诉,福州市罗源县工商局开展了房地产格式合同“霸王条款”专项整治。经查,该开发商在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四至五个月便开展了认购活动,至案发时止,以签订《预约合同书》的形式收取定金371笔,每笔2万元,共计742万元。该《预约合同书》同时规定:“预约定金在签订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时无息转为购房款”。开发商共非法获取定金利息12523.2元。罗源县工商局对该开发商处以没收非法所得并罚款25046.4元。
福州市消委会有关负责人说,签订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消费者预约购房要先交定金,且定金利息归开发商所有,这似乎已成为房地产开发行业的惯例,但这种行为已被《福建省房屋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明令禁止,属违法行为。
该负责人说,收取定金的行为除了使开发商轻易融资外,还带来了一系列隐患:一是消费者提前支付了部分购房款,损失了利息;二是使消费者在整个商品房交易过程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一旦购房不成,定金将作为违约金被没收;三是给部分投机者“炒楼花”带来可乘之机,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有关法学专家提醒消费者,开发商与消费者签订的收取定金和占有利息的格式条款虽然在行政领域是违法的,但在民事法律关系上却是有效的。只要消费者签字,就要承担合同带来的后果。工商机关对开发商做出的行政处罚并不能导致开发商退回定金和利息。因此,消费者在购房时如遇到这种情况,可先与开发商协议变更有关条款,协商不成可以到工商部门举报,由工商部门依职权责令开发商停止违法行为,再与开发商签订合同。
第四篇:浅谈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中定金风险和贷款风险的防范
浅谈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中定金风险和贷款风险的防范
——兼析〈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
四川攀枝花东荣律师事务所 王文胜
笔者前两天陪同一位委托人签订了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对在签约过程中的一些遭遇颇有感慨,恰逢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5月7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现结合当时的遭遇和该《解释》的有关条款规定,谈一谈如何防范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定金风险和担保贷款风险。
该委托人是在见到某开发商在报纸上打出的“首付*万元,即可入住”的广告后慕名前往的,在没有对整个售楼过程进行全面详细了解,没有看到相关的正式合同的情况下,听信售楼小姐的介绍,该楼盘如何如何好,条件如何的优惠,可以办理银行按揭贷款,遂即选定了一套价值20多万的房屋,交了定金,签署了《认购协议》。该《认购协议》写明了买受人所选定的房屋和应在约定时间内签订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以及定金的相关规定。该委托人在交了定金、签订了《认购协议》后,觉得自己当时有些太草率,怕有什么风险,就找到事务所,要求在他签合同时把把关,审查一下合同,以降低风险。
接受委托后,笔者和另一位同事对该楼盘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了解。原来该楼盘是预售房,只不过该预售房基本上已完工,如果签订了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发商马上就可以将钥匙交给用户进行装修,这就是开发商所说的“可以入住”。经审查,该预售楼盘的有关手续是齐全的,但在审查商品房买卖合同条款时双方出现了分歧,对一些具体的条款,如违约责任、按揭贷款、办理产权证时间、开通电梯及相关辅助设施的时间等条款,买受人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但开发商售楼人员以买卖合同是国家印制的,条款是公司制定的,是格式合同,不能修改为由,拒绝作任何修改。该委托人是个个体工商户,是准备以银行按揭贷款并以该商品房为担保的方式购买该商品房的,如果办不到按揭贷款是不会交定金购房的的。售楼小姐在介绍时说开发商和提供按揭贷款的银行银企关系很好,办理按揭贷款没有问题,一定能办的下来。但据我们向该银行了解到的情况是,银行只对有稳定经济收入的,比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大企业的职工,才给予按揭贷款,个体工商户不符合条件,不予放贷。我们将该情况向开发商的售楼人员说明后,售楼人员一再口头承诺一定能办得到按揭贷款,并说公司已办理了多起类似业务。我们提议一起到该银行去落实一下,售楼人员打电话给该银行的业务人员,银行的业务人员来后,我们将相关情况作了介绍,银行的人员说他们要根据买受人的具体情况作风险评估,是个体工商户的,要有担保人,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银行一定会发放贷款。我们向售楼人员提议,如果银行按揭贷款能够办下来,就继续履行合同,如果办不下来,双方解除合同,开发商将买受人已付购房款返还。售楼人员说可以,但只是口头承诺,仍然以买卖合同是格式合同,不能修改为由,就是不同意将这一条写入合同;而且售楼人员还要挟说,今天是《认购协议》中规定的签订正式合同的最后一天,要么合同一字不改的按照开发商的要求填写,要么不签合同,做弃权处理,定金不退。我们针锋相对地说,合同如果不做修改,我们是不会签订的,合同不能签订的责任不在我们而是在公司方面,公司应该双倍返还定金。
双方为此僵持不下,最后还是打电话找到该公司的经理,其同意将“如在*月内不能办理按揭贷款,买卖合同解除,买受人所付购房款无息返还”这一条加上后,才将该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了。合同虽然是签订了,但由于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委托人在这几个月中不敢贸然进行装修,以免造成损失,本想在这几个月比较清闲的时候装修房屋的打算落了空,只有让该房屋限制一段时间。
此前,笔者作为一些开发商的法律顾问拟定、审查过不少商品房买卖合同,都是站在开发商的角度考虑,而且这些单位比较诚信,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纷争,这次是完全站在一个买受人的角度去看商品房买卖合同,发现开发商在定金认购(订购、预定)、担保贷款方面有意无意之间设置了陷阱,加大了买受人的风险,而新公布、将于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4条、第23条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虽然《解释》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许多方面作了很详细的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解释》毕竟不是合同文本,相信随着《解释》的施行,现在比较通用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将会做较大的修改,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买受人在签约时如何充分利用好《解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于第一次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买受人来说,如何防范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定金风险和担保贷款风险,只看《解释》的第4条、第23条,在具体操作起来难免还是有困难,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这两条规定在实践中容易引发争议,甚至会加大买受人的相关风险。《解释》的第4条规定“ 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关于定金的规定处理;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那么在本案例中,开发商执意不同意对其所谓的格式合同作任何修改,而买受人又无法接受其某些条款,双方在签订《认购协议》、交定金时又未对买卖合同所有条款达成一致,对此种情况下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责任是应该在开发商呢,还是买受人?必然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持一词的局面,开发商很可能仗着财大气粗,将其收取的定金拒不退还,买受人只有要么被迫接受开发商的格式条款,要么与开发商抗争到底,法庭上见,承担不必要的定金风险。对于担保贷款,《解释》第23条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买受人以担保贷款方式付款、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并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未能订立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并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出卖人应当将收受的购房款本金及其利息或者定金返还买受人。”该条款并没有消除隐含的对买受人不利的担保贷款风险。开发商的销售广告和销售资料上一般都标明某某银行提供多少年多少成按揭,许多经济不宽裕的买受人也正是冲着能办理银行按揭贷款才去买房的。由于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和银行按揭贷款合同不是同一时间,不是同一个主体,中间有时时间间隔还比较长,如果最后银行不同意发放按揭贷款,未能订立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商品房买卖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应当解除,《解释》第23条对此有规定,问题在于,如果由于买受人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造成不能订立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该如何认定责任?是应认为由于买受人的原因呢,还是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是由?如果认为是买受人一方的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并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开发商不仅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还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作为买受人来说,实在是冤得很。买受人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并不知道自己不符合银行的放贷标准,是办不到银行按揭的,此时银行也还没有全面介入进来,没有对买受人进行资信调查,只是进行一些现场解答。这种情况下解除合同,过错并不在买受人,让买受人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如果买受人对房屋做了装修的话,还要承担装修费折价处理的损失,显然有失公平。如果认为这是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是由造成的,虽然买受人不承担违约责任,但对于已经装修了的买受人来说,还要承担装修费折价处理的损失。
笔者认为,要想比较完善的防范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定金风险和担保贷款风险,应当以相关法律法规和《解释》为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在签订认购、订购、预约协议和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增加一些补充条款,要末在认购、订购、预约协议中将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明确下来,并注明如签订的正式合同与本协议内容不同,视为开发商违约,定金双倍返还,协议解除;或者在签订认购、订购、预约协议时,将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条款认真研究后保留一份,注明以其作为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样本,不得变更相关内容,否则按定金规定处理;或者不需要签订认购、订购、预约协议,直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在认购阶段,开发商为了销售,很多条款都好协商,不像交了定金后,再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那么难以协商,以此来防范定金风险。在协商具体条款时,可以对担保贷款作出详细的约定,如果办不到银行按揭贷款时,应如何处理,解除合同的话,装修费用如何处置,以此来防范担保贷款风险。
只要在签订认购、订购、预约协议前将以上因素考虑全面,在协议中约定,必能将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定金风险和担保贷款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第五篇: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定金条款陷阱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定金条款陷阱]
一、定金的性质
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了一份认购协议书,该协议书约定了房屋面积、价格等合同内容,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定金条款陷阱。购房者以定金的形式缴付了一部分款项,并约定七日后双方签订正式预售合同,逾期则视为购房者违约,开发商有权没收定金。七日后,双方在签订正式合同时,购房者发现开发商的小区规划与签订认购书时知晓的情况不一致,经协商不能最终达成购房协议,购房者要求开发商退还已缴付的定金,但开发商认为是购房者不履行购买义务,而拒绝退还定金。
分析本案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开发商不应返还定金,因为这是由定金的性质决定的。定金分为五类,一类是立约定金,它指为保证正式订立合同而交付的定金。二类是成约定金,它指以交付定金为合同的成立要件,定金交付,合同才成立;若不交付则合同不能成立。三类是证约定金,此种定金是证明合同成立的证据,即定金的交付则证明合同成立。四类是违约定金,是指交付定金后,交付定金的一方如不履行合同,则收受定金的一方有权没收其定金而不予返还;而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时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五类是解约定金,这种定金为当事人一方保留解除合同权利的代价。即交付定金的一方得以丧失定金为代价而解除合同;收受定金的一方亦得以双倍返还定金为代价而解除合同。在本案中,购房人交付的定金属于立约定金,其法律效果是保证双方订立合同。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五条关于立约定金的规定,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订立主合同担保的,给付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主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故本案中购房人拒绝订立合同,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第二种观点认为开发商应当返还定金,因为定金罚则的适用需要具备条件,在不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应当返还定金。即前提条件为必须双方存在过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多理解为,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条件即具备。而其它各国民法规定,只有在不履行合同方有过错时,才适用定金罚则。当事人双方非因其过错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适用定金罚则。如《德国民法典》第338条第1款规定,因可归责于付定金的当事人的事由致其负担的给付不能时或者契约因付定金人的过失而撤销时,受定金人有权保留定金。我国台湾现行民法第249条第4款规定,契约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时,定金应返还之。为了适应各国及社会发展趋势,我国《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故认为,在本案中,认购协议书中约定的是双方应于七日后协商签订合同。其核心内容是购房者前往开发商处与开发商协商合同的具体事宜。由于在协商过程中,存在分歧,达不成协议,并非任何一方的过错,故不应适用定金罚则。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忽略了立约定金适用的前提条件,并非不签订合同就违反了定金罚则。在双方无过错的情况下,可以不适用定金罚则。第二种观点忽略了开发商的过错。故不赞成上述两种观点。笔者也主张开发商应当返还定金,其原因是购房者在签订认购协议书时已了解到相应的小区规划设施,而在签订正式预售房合同时,开发商对此却不予认可。购房者是基于信任开发商所述的具体情况才愿意缴纳定金,购买开发商的房屋。但由于开发商缺乏最基本的诚信,将小区规划任意更改,从而导致购房者不愿意购房。根据《民法通则》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由于开发商的不诚信,违反了民事行为中的帝王原则即诚实信用,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应当返还购房人的定金。又根据《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如果开发商不按照相应的说明履行义务,则存在对购房者的欺诈。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欺诈行为是一种可以撤销的行为,故购房者完全可以基于欺诈而要求撤销定金合同,开发商应当返还定金。
二、定金条款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存在缺陷的原因
由于房屋都是期房,在我国现阶段,又是卖方市场,因此,买受人在并未完全了解房屋及周边配套设施的情况下,就急于签订合同并交付定金。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定金的约定,很容易造成购房人自身权益损失。比如,签订合同后,由于按揭款不能办下来,解除合同的后果就有可能是丧失定金。或者由于补充协议不能达成,开发商就以买受人的原因而不退还定金,合同范本《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定金条款陷阱》。因此,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开发商惯以格式条款的形式约束购房人。根据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格式条款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而开发商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导致格式条款并未恪守诚实信用及公平原则。故定金条款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存在缺陷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发商的不诚信。现在房屋还处于卖方市场的环境下,购房人往往看到开发商的广告就迫不急待地下定金。但是购房人缺乏对楼盘的了解,最多只能通过开发商沙盘模型、置业顾问的介绍来进一步了解楼盘。并且开发商还会在不起眼的地方附加注明以规划为准。当购房人定下房屋后,发现与开发商宣传的不一致不愿意再签订合同时,开发商会引用以规划为准作为借口,不会返还购房人定金。实际上一开初开发商就是做的一种虚假广告,骗取购房人的眼球,引购房人进入圈套。在预售合同中出现不利于购房人的条款,而在购房人缴付定金时,购房人一般是不了解合同的具体内容的。在民法通则中,总则第四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合同法第六条也规定了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在民法领域是帝王原则,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不能动摇的。因此,开发商在购房合同中对定金制定的目的只为了限制购房人,完全违背了民法的帝王原则,在这种环境下订立的定金条款显然不能起到定金的作用。
第二,没有健全的资金监管体系。开发商在房屋还未开工的时候就以卖号的形式获取一部分资金。这种买号有叫认购金的,也有叫定金的。获取的资金由开发商自由支配。这部分资金如果用于开发房产还是情有可原的,如果用于其他用途,就不能保证所买的房号能够变成房屋。前一种,购房人在不愿意签正式合同时,应当如数返还,后一种如果非因购房者的原因造成不能签订合同,开发商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但如果开发商将这部分资金另作他用,根本无力返还购房者认购金或者定金,从而造成购房者利益受损。因此,在开发商的预售收入全都自由支配,使预售款收入与开发商自有资金帐户混为一体时,而没有相应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管,这样就导致开发商只要有地而无须资金就可以空手套白狼,最终导致严重损害购房人的利益。第三,购房人缺乏相关的购房知识。作为购房者,没有专业的房产知识,认为广告或者沙盘模型就是开发商的承诺,而未注意开发商的附加注明以规划为准这样的用语。在签订认购合同或者预售合同时,对开发商的格式条款、霸王条款又不引起足够重视,待产生纠纷时,才意识到合法权益受到剥夺。
三、完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定金条款的对策
定金的各种效力与作用说明定金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在有些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尤其在大宗商品房屋买卖中的缺陷。现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快开发商的诚信制度建设。开发商应恪守诚实信用原则,将真实信息披露给购房人。包括小区周边规划及小区配套设施,房屋基本情况等。购房合同中应明确如下内容:签订正式合同的期限、付款地点、签约地点等;有定金条款的,应约定定金在不同情况下发生何种效力。比如立约定金的效力是合同成立的条件,当合同不成立时,将按照《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处理;付款方式中包括一次付款、分期付款、按揭付款等;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一般而言卖方的义务应包括:保留双方约定的商品房不得再向第三人出售;按照认购书约定的主要条件为主要内容订立正式买卖合同;在约定的期限内洽谈订立买卖合同;在双方不能就此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时,按照法律的规定或交易惯例或公平原则确定主要条款之外的条款。明确违约条款,即买卖双方如不能依合同约定实际履行时应承担何种责任。另外,加快开发商的诚信制度建设,购房者投诉多、不守信的开发商由相应的主管机关建立黑名单,使其信誉度彰显于世,购房者根据开发商的诚信度决定购房。
第二,建立完善的开发商资金监管体系。开发商资金应专款专用。虽然有不少企业运用无资本运作的成功范例,但都是建立在完善的法律融资制度保障下。在还未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的情况下,开发商自有资金需要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开发房屋。对开发商开发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对资金帐户和预售款帐户进行及时监控,以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赢利性。违反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为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就是要为每一个市场参与主体创造一个平等、自愿、公平及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对不履行合约、不诚实者和违法者就要给予应有的惩治,否则一切规章制度都将形同虚设,公正的市场秩序也很难建立起来。
第三,购房人自身的法律意识亟待增强。购房人在签订认购书或者定金合同之前,应该对商品房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详细的考察,有可能的话,请专业的购房律师陪同。在购买商品房时也应当有意识的抵制显失公平、违背诚信的条款,对任何合同的订立都应当严格审查其内容,而对于某些暗含风险的条款则应当经过慎重分析后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商品房侵权问题一旦出现,最有效的解决途径是通过诉讼解决。另外,处于弱势群体的购房者,为了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必要成立购房者民间组织,集体维权、集体诉讼、集体签约,从而最终通过购房人的法律意识的增长促进开发商诚信制度的建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