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水师范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协议书
附件5:
天水师范学院2014年招收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定向培养协议书
甲方:天水师范学院
乙方(定向单位):
丙方(硕士研究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国家硕士研究生招生有关规定,经三方协商一致,签定本协议。
一、甲方录取乙方单位的丙方为2014级专业学位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期限2年。
二、定向培养的研究生属国家计划内招生,正式录取前,乙方对丙方进行审查后,向甲方提交同意定向培养函。
三、定向培养期间,甲方负责丙方的培养、管理、毕业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工作。如丙方因违反校规或其他原因不能毕业或未能授予学位,责任由丙方承担,是否接收其到乙方工作,由乙方决定。
四、定向培养期间,丙方必须全脱产住校集中学习,乙方不得给丙方安排任何工作,丙方也不得私自兼任社会事务。
五、丙方在学期间住宿费按甘肃省物价局批准的住宿收费标准交纳。
六、定向研究生在学期间的生活待遇分别以下情况对待:
1、丙方如系乙方推荐的本单位在职人员,学习期间不转户口、工资关系和人事关系,享受乙方原工资福利待遇或按乙丙双方约定执行,甲方不发给丙方奖学金。
2、丙方如系应届本科毕业生,其学籍(人事)档案和党团组织关系迁至乙方,在读期间,甲方不发给丙方奖学金,丙方在乙方的待遇由乙丙双方协商解决。
七、丙方的培养按甲方硕士研究生相应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毕业后依约到乙方工作,甲方不负责分配,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人事(学籍)档案由甲方直接转递乙方。
八、丙方拟报考攻读博士学位,须征得乙方同意并给甲方出具书面公函后,方可报考。
九、丙方拟变更就业单位,须征得乙方同意并向甲方出具书面退函,向甲方提供乙方和丙方所持有的本协议原件后,方可由甲方就业指导中心协助办理解除协议的相关手续。
十、本协议在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对执行本协议产生的争议如不能通过协商解决,任何一方可向天水市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
本协议书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
乙方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
丙方签字:年月日
第二篇:2014年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办法
东北师范大学
2014年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办法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相关文件的精神,为了严把全日制教育硕士招生复试关,选拔乐于从事基础教育战线工作、具有未来能成为优秀教师潜质的考生攻读教育硕士,特制定本办法。
一、复试比例
实行差额复试。生源充足的招生学科领域原则上差额比例不低于120%,具体比例由各招生单位根据上线生人数自行确定。
二、复试方式及内容
1.专业基础课笔试
专业基础课笔试重点考核专业基础知识,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考试时间为2小时。专业课考试科目应与当年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复试科目一致。
各招生单位每个招生学科领域应至少命制2套专业基础笔试试题,由考务人员随机抽取一套试题进行考试。
2.教学能力测试
通过讲课、说课、答疑等多种形式,重点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基本功、教学设计和综合教学能力,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题目由各招生单位根据本学科领域特点统一制定,由考生在专业基础课笔试结束后随机抽取。讲课、说课时间为5-10分钟,答疑时间为5分钟。具体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学科领域特点自行规定。
3.外语水平测试
考核外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满分为50分,30分为合格。主考教师须由精通外语的教师担任,如招生单位存在困难,可聘请外国语学院教师协助。
三、成绩计算
成绩按照如下办法进行计算:
复试成绩 = 专业基础课笔试成绩 +教学能力测试成绩 + 外语水平测试成绩。
最终成绩 = 初试成绩 + 复试成绩。
考生的复试成绩中,专业基础课笔试成绩低于60分,或教学能力测试成绩低于60分,或外语水平测试成绩低于30分,均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四、其他要求
1.各招生单位应根据上述基本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复试工作办法,并在本单位网站上公布。
2.复试过程中,各单位应严格做好保密工作,遵守保密制度。复试试卷由各单位自行保管备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3月13日
第三篇:北京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
一、学科简介
其他单位略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人,副高级职称人员7人,硕士生导师4人。近5年来承担北京市教委、学校科研(及教研)项目十余项,出版电视教材和专题片多部,出版专著及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并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已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为了大力推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高等教育研究所制订了专门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实习基地,夯实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和论文环节基础,确保培养质量。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培养目标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四、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教育硕士基本修业年限为2 年,最长修业年限为3 年,最后半年回原单位实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不允许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按一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1.必修课程
(1)公共必修课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硕士公共英语》
(2)学位核心课程
《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学》
《中国高等教育史》
《课程与教学论》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选修课程
(1)公共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
《外语口语与听力》
《外语阅读与写作》
(2)专业选修课
《外国高等教育史》
《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高等教育名著选读》
《教育心理学》
《网络与多媒体技术》
六、培养方式
以导师指导下的研究型学习与讨论为主,完善课程设置,兼顾本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理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探究兴趣;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具备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硕士生自学和思考为基础,以师生共同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学术汇报和学术论文为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参加导师的有关科研课题,学习与研究结合,注重在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宽广胸怀、国际视野、品德高尚、一专多能的全面素质。
七、论文撰写及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如下:
1.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中期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结 合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
在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前,必须向导师提交开题报告。经由评审小组评审通过后报教育研究院分学位委员会批准,学生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2.中期考核
学院负责从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多方面对研究生进行中期检查。
八、实践教学
1.在学期间,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必须保证不少于六个月的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2.在导师指导下,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要制定并提交实习(实践)计划,撰写实习(实践)总结报告。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未通过专业实践考核的,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3.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汇报本人的专业实践工作,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和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
第四篇: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英语)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的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或教育管理者。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正确理解与把握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形成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养成多维度、多视角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二、培养方式
1.研究生在选定导师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并于入学三个月内完成并提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备案。
2.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3.高度重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育。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习和实践在实习单位完成。实习结束后要提交教育实践总结报告。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的指导工作。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中小学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按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类别设置课程。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1.外国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3.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1.英语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2.英语学习理论(2学分)
3.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4.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学分)5.学科发展前沿专题(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现代教育技术学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中外教育简史
4.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5.外语评估与测试 6.语言学导论 7.心理语言学 8.应用语言学
注:本科为非师范专业的学生须补修3门课程;跨专业的学生须补修2门课程。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
实习时间为8周,计6学分;其它实践环节为2学分。
要注重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参加各个培养环节的工作;要开辟见习、实习基地,为研究生实践创造条件,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五、课程考核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的考试与考查要注重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提倡以要求研究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教学设计、观摩教学反思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考核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六、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倡导实行讲授、研讨与案例分析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着重考察研究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应用基础研究等多种形式。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各培养单位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报告的次数、形式和范围由各学科专业自行确定。
4.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第五篇: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总结
附件1:
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校外实践研究的基本要求及考核工作相关说明
校外实践研究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和实践训练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校外实践研究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使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有效地对研究生的校外实践研究过程进行全程管理和评价,确保校外实践研究教学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一、校外实践研究保障
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应高度重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外实践研究教学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主动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校外实践研究提供长期的稳定的教育基地。
二、校外实践研究时间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原则上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推广校外实践研究,具体时间按照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的要求执行。研究生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校外实践研究阶段。
三、校外实践研究内容
校外实践研究的具体内容由各领域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结合个人培养计划制订。
校外实践研究可以采取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校外实践研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⑴ 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校外实践研究环节;
⑵ 充分发挥校外第二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现场的科研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校外实践研究环节;
⑶ 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现场实践单位。
研究生应于第2学期末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计划表》(简称“校外实践研究计划表”)。研究生应将“校外实践研究计划表”及时报所在学院,各单位要及时做好汇总审核工作。
四、校外实践研究考核
我校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教学环节考核采用学分制,计算总学分为6学分。该成绩由平时成绩、中期检查成绩、总结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所占不低于20%、中期检查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20%、总结报告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60%。此项成绩在60分及以上的学生均可获得6学分,低于60分者不计学分。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校外实践研究,应填写《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工作日记》。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末至第二学期初必须参加中期检查,填写《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中期检查报告》。校外实践研究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总结报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牵头学院应组织由校内外专家、现场实践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校外实践研究专题报告会,由学生汇报本人的校外实践研究工作;指导教师应结合研究生的校外实践研究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评定成绩。
校外实践研究环节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特色和重要环节,研究生不参加校外实践研究或校外实践研究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