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作工作总结
2006年12月,我们学校申报了课题——《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2007年4月,课题被立项并确定为市级课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两年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研究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概述
1、明确实验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最新调查,40%的中小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40%,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学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师生的素质相对较高,师生们的文章,经常获奖、发表。但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现象依然存在。我校学生的生活,不能说不丰富,家庭里、学校中、社会上到处有他们活动的身影,单学校组织的活动就有许多写作的题材;教师经常组织读书活动,很多学生爱读书且能自觉做读书笔记,把好词好句抄在“采蜜本”上。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多方调查和初步研究,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我校学生来说,不会灵活运用从文本中积累的语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面对学生怕写习作的心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我校语文教师敢于和善于突破已经形成的误区,正视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积极寻求写作教学改革的出路。从2007年4月开始,我们着力于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我们尝试从文本语言入手,利用文本语言教会学生阅读、写作,学会做人。通过对文本的欣赏、仿写,渐渐根除学生对作文选的依赖。利用文本语言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更能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成为自我生命的内在要求,而不是成为自我生命的不堪承受的负担。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让学生爱读,乐写,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习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我们认为,这项研究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我校作文教学效率的需要,是提高我校师生素质的需要。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积累文本语言(课内的、课外的)及其他写作素材的习惯;
(2)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的理解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文本语言进行习作训练,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力求“我手写我心”,切实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3)探索、总结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文本语言进行习作训练,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如何使学生既能灵活运用文本语言,又能开拓思路,学习个性化表达,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研究: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经验,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理论假说,开展实践验证。
(2)实验研究:确定实验班,较规范地进行有控制和对比的研究。
(3)行动研究:组织实验教师结合自身及班级实际,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创新。
(4)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加以理论分析、归纳。
二、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保障
(一)组织分工
课题负责人:邓荣生,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课题研究成员:各课题组成员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朱丽,重点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阮凤霞、刘颖仪、周丽重
点负责制定实验计划、撰写实验总结;陈莲花重点负责会议记录、理论学习资料;黄纪东重点负责各类调查表及进行数据分析;曾玉英、汤秀文重点负责实验成果的汇编。
课题组成员每天要自觉学习相关理论,每月要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论文,上一节实验研讨课,交一份优秀教学设计;课题组每两周要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半学期小结一次课题研究工作,集思广益,搞好课题研究工作。
(二)支持与保障
学校的领导非常重视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校长室亲自指导实验与协调课题工作,并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邀请专家来校讲学,派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减轻实验教师的工作量,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两年来,学校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课题组大力支持,使该课题实验能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
三、课题研究的各阶段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4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了解我校小学生作文的现状,确定实验课题,做好立项申报工作。
2、以课题组成员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的方法。
3、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4、落实课题实验经费。
(二)实施阶段(2007年4月-2008年8月)
我们的实验的实施阶段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我们侧重于如何积累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积累。第二步我们侧重于运用积累的研究,让学生在习作中有效地运用积累。实验的第三步我们侧重于发展积累的研究,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及创新的能力。
1、加强学习,更新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2、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探索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使学生会选择素材,会挖掘提炼主题,创新性地写作,养成讲真话、抒真情、勤动笔等良好的习作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用课堂教学展示研究成果。
3、及时进行总结交流,组织教学反思。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中,鼓励成员积极将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及时进行摘录,并能努力撰写成文,在定期和不定期的集体活动中进行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活动,争取有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发表或获奖。
(三)总结验证阶段(2008年9月——2009年4月)
本阶段研究的重点是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相关理论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展示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填写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申请验收,注意研究成果的推广。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课题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让全体课题组老师亲历了一个有苦有甜,有笑有泪,有花有果的过程。两年来,老师们耕耘着、思索着、劳累着、快乐着、收获着。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同时也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语文教师的各项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1、课题研究夯实了课题组老师的教学积累,更新了教学观念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提升课题组老师的教育观念,学校领导创设学习机
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们以“走出去、请进来,自我学习”的途径不断学习新课标理念,领悟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两年来,我们聆听过了全国著名教学专家许汉、吴立岗、支玉恒、王崧舟、吴忠豪、李振村等名家的精彩讲座和欣赏过名师支玉恒、王崧舟、汪秀梅、闫学、张祖庆、熊海滨、陈金龙、李晓辉、周奇、叶红、张学青、许文慧、张赛琴等老师的现场教学;我们还多次邀请市教研室邓溯明、刘聘强、李翠华、区教研室罗爱珍、钟记青等几位主任来校讲学,指导在课题研究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华罗庚说过“聪明在于积累”。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让老师们的学习借鉴更有针对性。过去我们也看一些有关语文教学的期刊杂志,或上网浏览一些相关资料,但往往走马观花,看过后就丢在一边,印象也不深。现在我们有意识的关注读写结合这方面的论文、论著,教学中的盲目性少了,针对性强了。通过学习,课改先进理念植入了老师们的脑海,课改先进经验移植进了我校课堂;通过学习,丰富了老师们的教育理念知识库,奠定了课题研究实践与创新的基础。
2、初步摸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模式
课堂是实施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我们依据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经过学习、借鉴和探索,结合我们课题的研究重点,对我校的阅读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初步探索了“读写互动,以写促读”,加强课内外结合,丰富语文活动,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构建了“聚焦文本秘妙,强化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几个基本环节:
一、初读,整体感悟语言,二、品读,赏析“文本秘妙”;
三、展读,运用“文本秘妙”;
四、回读,感受整体韵味。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迁移理论,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扎实作文训练,初步构建了以下作文教学模式:
低年级
集中阅读→分步指导→模仿写作→交流点拨→自由写作
中高年级
集中阅读→讨论交流→自主写作→交流点拨→创新写作
这些课型基本上包括三个步骤:
A、抓住单元训练点,复习典型课文,由课文迁移到本次习作;
B、抓住训练重点,运用下水例文,深入语言文字研究(只要抓住一、二点即可);
C、学生将例文中学到的语言文字特色迁移,易借鉴模仿,又不囿于教师的指定题材,利于思路拓展。
在习作时引导学生遵循由模糊整体到部分细化到完整整体的过程,结合自身观察、体验,写好作文。
A、指导学生编写文章梗概;
B、指导学生分面展开,进行生活回忆和具体叙述;
C、指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整体优化。
在这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情趣是教学的灵魂,引导学生“吃例子”、学写法是教学的重点,而让学生在习作时运用积累的文本语言,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富有童真、童趣、童心的习作是教学的目的。
3、探讨出多样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教学途径
(1)依托文本,丰富语言积累。
积累语言,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标指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
表明:语言积累不只是语言的博闻强记,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怎样积累语言呢?我们课题组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熟诵、博览、善闻、细察、多说、常写”等,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学习教材中的课文时,我们要求学生对文本达到以下要求(1)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2)对文质兼美,写作技巧独特的文本要熟读,重点段落要背诵积累。从目前学生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积累好课内文本,并把文本语言变通运用到习作中。
另外,我们还根据课内文本,适度拓展课外文本,积淀语言。
(2)随文练笔,提高习作能力
我们课题组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文本为突破口,充分挖掘文本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写作的方法很多,在实施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探索出一些常用的策略: ①模仿练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模仿中练笔也是“内化练笔”最重要的形式。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②拓展写作。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本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拓展练笔比较适合他们。练笔的形式很多,有补白类的,包括补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扩写类的;情感升华、主题提升类等。
③变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达到内化文本语言的同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还采用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等变式练笔来达成此项目标。可进行。
运用是最好的积累。在随文写作中,除了运用上面介绍的方法外,我们还常用“重组语言,改写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当堂整体积累、运用“当下的语言”。
(3)跳出课堂,提高习作能力
习作教学必须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我们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把生活实践当成课堂。如“亲子诵读”活动,“情牵双桥,心系清远”活动、“走近魅力清远”社会调查活动、到故乡里、生态园等地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献爱心活动、城乡清洁活动等,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领略自然景观体验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关注社会动态,体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开展课外活动,体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布置生活作业,体验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生活有情文有情”,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内容,也就丰富了学生写作题材,作文能力本身得到了提高,老师们把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写作过程结合起来,写作能力在运用中得到提高。如学生写的赞美双桥的多篇习作发表在《清远日报》上。
两年来,在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有序地开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但更加扎实了基本功,而且逐步从教研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成长,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不但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些基本步骤、方法,还结合课题写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在省、市、区获奖, 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位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教师培训,迅速成长,成为学校教学骨干,先后在各类各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人次分别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二)实验班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培养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作文
通过实验,学生变得爱读书了,他们的阅读写作兴趣普遍提高,经常读课外书的比例由实验前的18.37﹪提高到65.3﹪,认为自己非常喜欢作文的同学由实验前的10.46﹪提高到44.76﹪,讨厌习作的学生由实验前的12.79﹪降低到4.06﹪。学生阅读了大量书刊,课外知识丰富了,积累的素材、语言在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提高了习作的兴趣。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量的阅读,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的积累丰富了,习作兴趣提高了,心灵细腻了,感受丰富了,学生慢慢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事物,勤于动笔,学生意识到自己身边无时无处都有写作材料,很多学生在遇到有感触的事情时都能记在本子上,素材丰富了,学生写
作时更善于组织材料了。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擅于表达
“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在多读勤写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一天天地提高着,认为自己“灵活运用好词好句的能力很强”的由是实验前的3.48﹪提高到29.94﹪,认为自己“写作能力很强”的由实验前的9.59﹪提高到25.87﹪,认为自己“写作能力很差”的由实验前的3.19﹪下降到0。在学生能把文章写通顺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尽量写好,写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我们在习作教学中非常注重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擅于表达。
同时,由于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多,学生的胆量、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大为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很多学生能自己编写精美的作文集,学生的文章富有童趣,语言活泼生动,思想积极上进,受到了家长、同学的喜爱。学生还创办优秀读书笔记集、古诗配画,手抄报,充分体现了做中积累、学中体验的理念。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相反而又相辅相成的过程,没有大量阅读为基础的作文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彻底的。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拥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通过练笔,使学生了拥有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提高的绝不仅仅是写作能力的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审美能力等良好的现代人的品质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创新潜能得以开发,个性、才能得以张扬,综合能力得以培养。
开展课题研究至今,实验班学生有70多篇作文发表在《广东省第二课堂》、《清远日报》、《清远电视周报》、《蒲公英》等省市报刊杂志上,200多人400多篇习作在作文网发表。
五、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老师撰写论文、总结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在如何对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评价,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方面做得还不够。
六、今后的设想
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对照我们课题,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进一步学习课标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写作等综合素养。
以课题为新的起点,积极推广,扩大影响,努力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对话互动,吸纳其他学校先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
与学校进行的读书活动、科技创新、艺术教育等工作相融合,形成一个大语文学习环境。新北江小学语文课题组
2009.5.25
第二篇:习作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习作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2010-2011学第一学期习作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说清话”,简单一句话,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习作兴趣小组工作总结。作文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功不可没,一个人的自我表达、社会交际等都离不开作文。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作为孩子写作的引路人,我对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见,低年级写话教学重点是培养孩子写话的兴趣和树立自信心,煽动孩子写话的热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孩子乐于写话。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点,鼓励孩子把所见、所闻、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大胆放松地写,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低年级写话以看图写话为主,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图画还原于生活
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内容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一幅静态的图画,孩子们可能无从下手,这时,我引导孩子们把图画还原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有些图画是关于游戏活动类的,如吹泡泡、放风筝、捉迷藏等,我根据图画内容组织孩子们先玩游戏,再把玩的过程写下来,这样他们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津津有味了。
2、评价以鼓励为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上的成绩,形象地说,如同一条小路,通向儿童的心灵深处,那里燃烧着想当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的火花。”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受到老师的夸奖,我在批改学生的写话中“多就少改”,尽量保持孩子作品的原貌,挖掘文中的闪光点,文中用了生动的形容词、比喻句等,我都会圈出来大加赞赏。每次批改作文后我都会挑选几篇范文让学生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然后张贴在教室的“佳作荟萃”中展览。实践证明,经常选读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比学习名家名篇,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长此以往,孩子们尝到了写话的甜头,对写话兴趣盎然,并在写话时有意识地用上好词好句,为自己的写话增色不少。
二、以训练为支柱,勤于写话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篇佳作的诞生,蕴藏着长效的训练,工作总结《习作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在写话指导中,应该以训练为支柱,让学生勤于写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1、授之以渔,指导观察
学会观察是学会写话的基本要素,低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较薄弱,观察时不着边际,难以抓住画面要点,从而导致写话时东拉西扯,找不着北。我们应该授之以渔,教给孩子一定的观察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观察图画时,让学生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中间后周围,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方位顺序观察,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观察,“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怎么样”。还要引导学生认清图中的各种关系,分清主次。如果图画是讲一件事的,可以让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来写;如果图画是动物类的,可以让学生抓住“外形(包括头部、躯干到四肢)、特点(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方面)、生活习性(指睡觉、吃东西的样子等)”来写;如果图画是活动类的,比如种花,一定要抓住“先„„然后„„接着„„最后„„”的顺序来写。
2、巧借教材,训练句式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仿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
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许多课文插图栩栩如生,是绝好的训练句式的素材。如学了《猴子种果树》一文后,请学生结合文中插图以填空的形式写一段话:猴子种果树,先种了,接着种了,然后种了,最后种了,但由于等不及,结果
。又如学了《云房子》一文后,仿照课文句子看图写话:云房子真 呀!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句式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模式,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易以动笔,有话可说,使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以积累为法宝,善于写话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语言匮乏,更谈不上懂得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他们在写话时容易用词单一,句式单调,写来写去都差不多一个样。新课标在低年级写话目标中强调让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积累词句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时间,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看书,并指导学生坚持摘抄好词好句。我让学生分类积累词句。
我们班还建立了图书角,方便学生随时阅读。我要求学生每天摘抄若干个好词好句,并进行背诵。在生活中,我也让学生把所听到的和看到的日常用语记下来。只有勤于笔耕,不断积累,才能文思如泉,笔走如神。
四、以想象为翅膀,精于写话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图是静止的,表现的内容具有跳跃性,都有一些省略了的空白内容,需要观察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已所经历、所了解的生活中有关的人或事,补充到画面中去,进行时间和空间的拓展。低年级的看图写话,画面中往往蕴涵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教师要根据画面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置身于其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自由又合理地联想和想象,把画面中的一个个情节展现出来。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孩子的想象翅膀一旦展开,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笔下之言也栩栩如生。
如指导学生观察《我和爸爸栽花》一图,画面展现的内容是我和爸爸在家里小院栽花的情境,启发学生联想到时间是一个春天的周末,地点是家里的小院,通过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画面表达的主题。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栽花的过程,先怎么样,再怎么样,最后怎么样。根据合理想象,体会画中人物栽花的心理活动。这样,通过想象,把事件的四要素都展现出来了,画中之物和想象之境连贯成篇。
第三篇:习作课外活动工作总结
习作课外活动工作总结
习作的学习是培养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是让同学们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些课外活动时间的指引下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对本学期组织的教学做出以下总结:
一、培养兴趣。
重视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了学生在写作的活动中,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老师的指引下更多的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二、训练技能。
在课外活动中,针对学生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加深加宽,从易到难,由基础知识训练到技能技巧的培养,层层递进。不但讲述了一些作文的相关知识还指导了学生的写作技巧,更多同学在写作的过程中丰富了语文的功底,知识面得到了更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课外活动的补充,不仅有理论学习而且还有实践活动,所以给同学们更多的动手机会,让他们认识到了作文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写作上,更大的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生活的体会,使他们意识到了学习作文的多种用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四、丰富课外生活。
开展了习作课外活动,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课外活动内容,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创造性思维。作文尖子的产生,也促进了其他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使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而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加有兴趣的学习。在各项的作文竞赛中,同学都很好的展现了自己。
我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将在今后工作中不断的完善、改进,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第四篇:小学习作的工作总结
一、后进生辅导的提出:
小学中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要提高此阶段后进生的作文水平,教育者必需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选择恰当的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中年级后进生的习作辅导是一项艰苦而繁琐的工作。为了能探究其中的特点、规律,更好地对中年级后进生进行习作辅导,培养其表情达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提出该课题进行实践研究。
二、后进生辅导的界定:
小学习作后进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由于缺乏积极作文情感动机,语文学习习惯差,表达能力欠缺等多方原因而导致习作学习困难重重。在习作教学中需要更多的教者采用有效的辅导策略,关注帮助他们走出作文学习的困境,调动后进生的内在潜质,帮助他们逐步做到有话能写,学了能用,想写,会写,善写,乐写,放胆倾吐心声。
三、后进生辅导的研究目标:
在构建环境和谐、课堂和谐与人际关系和谐的大和谐中,回归后进生的生活世界,回归他们的言语表达天地,让后进学生心灵飞翔,享受到习作成功的快乐。
四、后进生辅导的研究内容:
1、小学中年级习作后进生的习作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2、激发小学习作后进生习作兴趣,习作情感策略研究。
3、小学中年级习作后进生习作辅导策略研究。
5、改进小学中年级后进生习作评价方式研究。
作文教学中转变后进生的过程,包含着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教师热爱后进生,师生情感融洽,配合默契,后进生在课堂上才能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在教学民主、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下,后进生的学习热情才高,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度才显著加强。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情感的融洽,特别是设法寻求契机融洽后进生的情感。可采取以下措施:
经常与后进生在一起,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逗”他们说话,消除他们的焦虑感。
写作文前,将作文题目,要求等透露给后进生,并提前指导,让他们有习作心理准备。
作文课上与课后,多给后进生个别指导。
后进生的作文草稿或提纲打好后,悄悄地“初评”,避免交本后重做。
允许后进生写自己爱写的东西,不规定按老师出的题去做。
把命令改为建议。严厉的命令往往会导致对立情绪的产生,因此,教师在纠正后进生的错误时,用商量的口气建议他们怎样做。
经常开展作文咨询活动,聘请作文小顾问,为后进生质疑解惑提供方便。
广泛听取后进生对教师作文教学的意见,采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递“小纸条”等形式。
与后进生保持联系,力求得到家长的多方面的支持。
开展“手拉手、共前进”活动,设立“热心人”奖,激发全班同学都来关心帮助后进生。
叶圣陶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强,写作起步时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一点,也对他们未来的写作心态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批改作文时,尽量找出后进生作文写得较好的地方,给他精神鼓励。对后进生的作文评分有以下一些方法:
暂不打等级。传统的作文评分是一次性的,这无法使后进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有的通过对某篇作文的一次写作,刚摸索到写好这篇作文的门道,可是等级已定,只好“望分兴叹”便不愿再修改或重作;有的感到反正是不合格,便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如果我们在批改时对后进生的作文先不打等级,而是辅之,以有效的补差措施,待他们经过修改或重作,直到有进步再给等级,就能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第五篇:习作班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轩辕小学“金种子”少年宫写作小组活动总结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少年宫开设了作文兴趣组,作文兴趣小组的学习是培养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是让同学们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指引下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兴趣。
重视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了学生在写作的活动中,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训练技能。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针对学生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加深加宽,从易到难,由基础知识训练到技能技巧的培养,层层递进。不但讲述了一些作文的相关知识还指导了学生的写作技巧,更多同学在写作的过程中丰富了语文的功底,知识面得到了更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实践,所以给同学们给了动手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了作文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写作上,更大的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生活的体会,使他们意识到了学习作文的用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四、丰富课余生活。
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课外活动内容,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创造性思维。作文尖子的产生,也促进了其他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使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而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加有兴趣的学习。
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将在今后工作中不断的完善、改进,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轩辕小学“金种子”少年宫写作小组
活动总结
三
年
级
朱
晓
翠
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