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12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调查(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05:3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3.12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3.12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调查》。

第一篇:2011.3.12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调查

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调查

——宾阳县大桥镇大程小学黎秋英

2012年12月,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对我校中高年级学生习作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中高年级学生。调查方式为问卷、听课、看作业。调查内容:其一,小学生对习作的基本态度;其二,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其三,对习作教学现状的看法、希望和建议;其四,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中,回收问卷100份,浏览学生习作、日记、读书笔记80余本,听习作课4节、召开学生座谈会2次,研讨活动2次,对小学生习作情况作了重点调查研究。

(一)、现状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当中,我发现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听其他教师的习作指导课、评讲课,翻阅学生平时的习作,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评卷时,我发现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如下:

1、农村小学的学生习作抄袭严重,题材雷同。这几年来,我镇的期考试卷都发现许多学生习作部分,内容大多雷同,与《同步作文》之类作文刊物,除了稍作改动,如改人名、地名,其余的一字不漏的照着默写出来。评卷的老师各抒己见,很难有统一的看法:评给高分容易鼓励学生养成抄袭别人劳动成果的习惯;不评给高分,这确实是学生临场发挥的,有失公平。

2、学生习作的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通顺。许多学生的习作,记事、写人平铺直叙,就像一部照相机机械反映事物,对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一律没写。如要求描写同学(老师、家长)的外貌、性格、爱好。有个学生这样写:“曾尚镇比我高一点,他平时不爱活动。他爱穿白色的校服。”写得非常的简单,活生生的人变成了木偶一样。

3、习作说假话、不说真话。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不说空话,不说套话,不仅是对习作的要求,也是对做人的要求。但在教学实际中,习作变味了:不好的说好了,不美的也说美了。如有个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见一只母狗带着几只小狗,几个同伴就每人抱一只回家养,家里大人过问则说是同学家的小狗太多管不过来,这才送他们,他的父母就不再过问。后来他在写这件事时,情况全变了。他写道:“„„爸爸后来严厉地说:‘你这样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从小偷针,长大会偷金的!’我听了脸红红的,立即把狗送还它的主人。”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他说平时老师都这样教育,只有这样写才像习作。

4、习作想象脱离实际,不合理。有一次习作题目是:未来的。有个学生写了“未来的果树”,他写道:“二十年后的今天,北风呼呼地刮着,葡萄树依然枝繁叶茂。劳动一天的我口渴了,这时我想吃葡萄,我就用特制的仪器往葡萄藤一扎,注入一种白色的药水,藤上立即结出了乒乓球般大小的葡萄。摘一颗放在嘴里,甜津津的„„”。学生想象中的生活就像神笔马良那样有神奇的仪器,想有什么就有什么,想象可谓丰富,但大自然中的果树是先开花再结果,这个想象显然是脱离实际,不太合理。

(二)、形成原因

造成农村学生习作抄袭严重,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说假话、不说真话,想象脱离实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材要求过高,农村的学生难以适应,导致学生害怕习作,不喜欢习作。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8要求选择两句诗,找到原作和有关参考资料,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把学习收获写出来。[1]教材中的诗句全部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农村的学生一来无电脑上网查阅资料,二来图书室里也没有这方面的书籍。这样的习作学生无法写,老师指导更无从下手,1

学生唯有抄袭作文刊物的文章了。

2、社会的压力,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以致有些教师没有端正教育思想。“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而学生的分数同样关系到学校的荣誉,教师的颜面,“前三名”、“后三名”的排名,教师面对父老乡亲,要有所交代。为了让学生取得高分。“背多分”是立竿见影的方法。为了应付考试,临近考试让学生背上几篇好文章。遇到题目有点搭得上,就改头换面抄上。这种做法虽然能骗得好分数,但却失去了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诚实的做人本质,是与教作文和教做人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3、教师对学生习作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不会写或写不够具体生动。“学生处于‘长身体长

知识’的阶段,往往具有依赖教师指导和帮助的特点。”[2]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原因,对习作教学不够重视,看重学生完成习作的速度和习作的结构与技巧。习作指导课上,不厌其烦地将一些知识和方法(如开头法和结尾法)像公式一样抛给学生。忽视学生对社会生活敏锐的观察力的培养。至于习作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是否真实,表达的情感与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则全然不顾,使学生无所适从,无法正确表达书面语言,对习作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写习作。

4、农村的学生生活面和知识面狭窄。农村的学生家离学校都较远,早上到校学习,中午匆匆

忙忙回家喝一碗玉米粥又得赶回学校,下午放学有的还得帮家里放牛或到菜园、田地间劳作,吃完晚饭后除了看一下电视节目,又该休息了。特别是留守学生,父母外出打工了,与祖父母相互依靠,是家中的主要劳动者,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生活紧张而忙碌,农村家庭的孩子大都是如此。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室空有其名,就是有,书籍也是少得可怜。农村的课程表主要是安排必考的科目,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来阅读课外书。况且现在,各所学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要说外出旅游,就是游泳、登山等户外活动一概禁止,好像把学生死死的压在教室里才安全。生活的繁忙、单调,知识面的狭窄,致使学生写的习作内容空洞,题材雷同无新意。

三、对 策

教材、社会、教师、学生四个因素制约着习作教学的发展,而教材、社会因素对我们教师而言

是无法改变的。就教学而言,我们只能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着手,以往的论文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展开,本文则试图从教师的角度来论述。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把习作教好,必须弄清为什么教习作,习作教学教什么以及习作教学怎样教三个环节,习作教学的这三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每次习作教学,教师都应弄清这三个环节,把这三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缺一不可。

(一)环节一:为什么要教习作

教师每一次习作教学,必须要明确为什么要教习作,也就是教学目的是什么?正如马克思所说: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足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3]这句话是讲目的的重要性,如果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活动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高水平的教师都懂得教学目的的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中,忙忙碌碌,无视教学目的,是教学水平不高的典型表现;违背正确的教学目的去组织教学活动,更是必须克服的一种危险的教学倾向。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

作。“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4]《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这就是我们要进行习作教学的目的。

(二)环节二:习作教学要弄清教学生什么内容

教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是解决学生不会写和怎样表达的重要

环节。教什么主要指的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写作以及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写作态度和习惯。”[6]习作教学中的教什么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内容:

1、教书育人。习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教作文与教做人

结合起来,既要教学生作文,又要教学生做人。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从习作中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引导教育。习作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识能

力的综合体现。在批改习作时,不仅要注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注意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从习作中发现学生文明的语言,美好的心灵,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就通过批语加以赞扬,通过讲评加以表彰,使得好的思想品德得到发扬光大,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努力探究与发现。在习作中也可能会出现消极错误的东西,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有个学生在〈过年〉的习作中写到:他贴春联时将“恭喜发财”的“财”字横着贴,因为“发财要发横财”。我就通过面批,使学生懂得什么叫“发横财”。这位学生后来谈体会时说:“原来不太懂什么叫发横财,现在明白了,坏人才发横财,我们要靠劳动致富,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发财。”这样,就在指导学生习作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习作教学,教师应做到既目中有文,又目中有人,时刻不忘所肩负的育人重任。

(2)培养学生说真话,不说假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套话。”[7]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仅是对习作的要求,也是对做人的要求,教师要把握住这个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随时加以指导。

(3)培养学生勤奋诚实的学风。教师要经常表扬勤观察,勤动笔,勤修改的学生,也可以通

过一些古今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激励学生。如司马迁受酷刑仍作《史记》,曹雪芹生活潦倒笔耕不息而完成宏篇巨作《红楼梦》。勤动笔则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现在可供小学生阅读的书籍相对较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也给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提供了抄袭的方便。教师在批改

习作时,如发现抄袭现象,应及时进行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做诚实的人。

2、教学生认识事物。习作中出现语句重复,顺序混乱等现象,主要是学生没有按一定的顺序

观察事物。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也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

(1)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全面仔细地观察。这就要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事

物。如观察一种花,就要用眼仔细察看它的花、叶、枝、茎,对各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做全面的了解,还要用鼻子去闻一闻花散发出的香味。如果不知其花名,不了解它的生长特点,还要请教他人。假如只是让学生粗枝大叶的看看,就不会留下鲜明、具体的印象。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的观察。依据事物存在的状态,观察事物有两种基本的顺序,一种是按照空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静态观察。如观察一处景物,可指导学生由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去观察。另一种是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动态观察,如观察日落,“六一儿童节”活动等。根据不同对象,依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不仅能使学生观察得全面细致,而且有助于抓住观察的重点,否则东看看、西看看,学生只能得到杂乱无章的印象。

(3)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会捕捉事物的特点。世界的事物千差万别,变化无常,指导

学生观察,要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具体深刻地认识事物。

(4)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丰富观察的感受。鲁迅先生说:“ 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常

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8]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

例如带领学生观察学校门前的田野,启发学生想象:白天,谁是田野的主人?到了晚上,又是

谁的世界?春耕的时候是怎样的景象?收获的季节又是怎样?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拓宽了思路,习作的内容也就更丰富了。

3.教学生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能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形成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即遣词造句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9]其中,遣词造句、连句成段也是一个基本技能。学生的习作是用自己积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在观察中所得到的见闻、感受往往是零散的、不够确定的,而且有的时候是各种思绪一下子涌上心头。只有经过一番认真的组织安排,遣词造句的工夫,这些零散的、不够确定的、一下子涌上心头的思绪,才能变成比较明确的、有条理的思想内容。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灵活地运用学到的句式和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作习惯,主要包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习作时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习作后认真修改的习惯。这些习惯,都要从习作训练开始之日起就注意培养。这些好的习惯养成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环节三:习作教学要弄清怎样教

俗话说:“教有教法,教无定法。”习作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功课,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收前人习作教学的做法,借鉴一些老师的成功经验,结合本人执教经历,以下的做法可以借鉴。

1、口语交际教学为习作教学服务

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普遍存在,是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对听说读写的内在关系不甚清楚,因而自觉不自觉的把听说读写分裂开来,疏于听说,多在读写上下工夫,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高。在儿童语言的发展中,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凡口头语言发展得好,读写能力也比较强。反之,听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习惯用方言交流,而方言与书面语言是有差别的学生习作时,由于思维受方言的影响,以致习作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表达不清等现象。所以我们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训练学生说普通话是规范口头语言最有效形式,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场合训练学生说普通话。一是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要上好。二是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多有说的机会。如我县推广的语文课课前三分钟的口语交际,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朗读比赛等。在交际中,老师随时注意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语言,天长日久,学生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吾手写吾口”,语言表达能力自然提高。

2.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联结

写和读的关系密切相关。它们各自过程并非孤立地发生发展,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转移的。写作必须依靠阅读,然而阅读能力强,写作能力未必强;阅读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却肯定不会强。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好,但习作表达却不行,所以我们应加强读对写的指导。

读写结合是提高习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但要注意指导,这样学生易于动笔。“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做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朱熹语)张志公先生认为“多写,这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写必须以读为基础,光写是不行的。提高语文能力必须以朗读、精读、多读为基础,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一条共同的经验。”[10]这些先哲们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积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多读多背,同时要学以致用。即积累是为了运用,引导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3要求学生观察一幅画,写一写图中的景物。[11]我这样指导学生:描写天上的可以模仿或借鉴同册教材中《北大荒的秋天》中的第二自然段;描写水中的可以模仿借鉴文中的第三自然段。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句子、段落在习作中可以仿写或借鉴,就会激起他们的习作兴趣。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就会自觉积累优美的语言,另一方面在习作中运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生动、具体,语言不再贫乏、平淡了。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写作技巧,易于动笔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相应同步提高。

3、习作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2]农村的习作素材也是很丰富的,教师要善于引导。

(1)校内素材的有: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情,课堂上发生的事、课间或课外活动发生的事,游戏,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2)家里素材的有:亲情,田间劳作,家务劳动,孝顺长辈,关心幼小,收看的电视节目等。(3)社会素材的有:关心邻里,留守同伴,关爱女孩,孤寡老人,拾金不昧,遵守社会公德,新农村的变化等。(4)大自然素材的有:花草树木,鸟虫鱼,山山水水,生态环境等。内容丰富,举不胜举。

4、教师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是相互促进的。正如《学记》中所说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蜕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3]师生之间应相互切磋,做法是:(1)每次习作,教师都要先写下水习作。(2)每次习作,教师都要挑选学生几篇好的贴在学习园地,相互对比,学生就会有一股不服的精神推动,而教师更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为讲评做准备。

总而言之,小学习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当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我们应借鉴古今中外习作教学的成功经验,克服不利因素,充分挖掘有利因素,针对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结合自己的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适合自己的做法。同时,教师应该大胆地进行习作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大面积地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第二篇:关于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学生习作水平现状的调查报告

贵州遵义电大务川分校12秋汉语言本科申芳

一、调查原因及目的:

(一)调查原因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作文,写生怕写作文,是很普遍的现象。为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了解我校学生作文的现状,促进教师作文教学的改革,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我对我校九年级的三个班级中的1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1、了解中学语文学科学生习作水平的现状。

2、寻找提高中学语文习作能力的对策,促进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调查目标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目标

1、了解师生对习作的认识和态度;

2、了解中学生作文资料的来源

3、探究中学生的兴趣指向和多角度激发中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

4、教师习作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和方法等;

5、影响中学生习作水平的诸多因素。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习作题材的主要来源、习作的内容、体裁以及影响学生习作的显性问题等。问卷调查在我校九年级进行,共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达94%,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师生座谈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分组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学生习作的兴趣、习作题材的主要来源、习作内容,还有教师习作教学的常规手段、方法以及师生对习作的认识、态度等,座谈会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材料,为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数据。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作文既难且繁,很不喜欢。许多学生觉得习作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学生们讨厌习作课,害怕作文。即使被认为写得“好”的同学也有同感,学生的习作缺乏个性,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习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习作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又是一个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复杂心理过程。对中学生而言,习作的确是一项艰苦的脑力活动。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参照三次师生座谈,我们发现在“中学生习作教学研究”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回避的困难和问题。

(一)、教师缺乏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作文指导流于形式。

调查发现,我校语文教师对“命题作文”情有独钟。教师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写、想不想写、乐不乐写、有没有东西写都必须写,且必须按照统一的要求写。绝大多数命题者出于某种目的、一厢情愿的设想、规定和要求,面对诸多束缚,对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写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累尚不丰富的中学生来说,不编不抄,不去说那些一百年都不落后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还能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内容胡编乱造,不能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调查显示,多数老师习作指导课都是按照“审题——立意——范例——拟订提纲——起草”的程序进行所谓的作前指导。这种“块状”结构的作文指导僵化呆板,根本没有创新意识可言,从而导致学生构思时处于“呆滞”、无话可说的状态。学生又怎能写出一些优秀的文章。

(二)、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束缚了师生习作教和学的自主意识

纵观中学语文教材,不少习作要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至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学生从课外阅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大量信息不能与习作有机整合,教师想指导、学生想练写的鲜活的习作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严重挫伤了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亦步亦趋”、“照本宣科”的守旧意识直接导致了学生习作的“无病呻吟”、“个性丧失”。调查显示,有着不同个性、情感、意志、爱好的许许多多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保持着相同的倾向性;学生习作中所描绘的事物、生活并不是他原本生活形态加以概括的“典型”,作文成了学业中加工的一件产品,或铺叙事实,或空发议论,缺乏“真情实感”。

(三)、口语交际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是在动态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受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口语交际训练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一新兴事物并没有得到广大农村中学教师应有的重视。调查显示,不少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作用“心知肚明”,但却很难实实在在为学生在课堂上搭建一个“情境化”的生活舞台。因为这样既费时,又费力,似乎效果又不太明显。况且,课堂上热热闹闹,学校领导、同事说不定还会“另眼相看”!何必为难自己呢?诸多心态,导致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苍白无力”,口语交际训练课也就自然成了一种“时尚的摆设”!学生“说”尚且如此,何谈“写”呢?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传统作文教学理论认为,“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事;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作文是着重培养学生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形式。”而《语文课程标准》却赋予了作文全新的要义和内涵:作文教学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语文教学要敢于打破学科本位,“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当今的作文教学应首先变封闭为开放,由课内走向课外,由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培养习惯、教学给方法、加强引领,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删去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体验和超越学生认识水平的内容,增加能体现地方特色的素材、学生个体最想写的素材,相对提高习作的随机性。在习作计划之外的诸如自然万象、社会生活、科技新事、偶发现象等等,一旦出现,捕捉到这些鲜活的素材,教师要随时随地指导学生练笔。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设习作课,加强不同学段习作体裁的侧重点的训练,注意谋篇布局的创新和语言个性化的锤炼等。

2、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习作不是观察材料的简单复现,它需要经过思维的“筛选”、“过滤”,进行立意、选材、布局、表达,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而中学阶段的作文是一种习作,是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只要达到练的效果即可。中学生习作重在鼓励自由写,有创意地写,不要在中心问题上苛求太多。为文开头结尾过渡,起承转合的基本模式,指导学生运用时不能模式化,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跳出思维的定势圈,写出自己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模仿是每个人的天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习作中的模仿是以学生广泛的阅读为前提的,集各家语言之长,进行吸收、内化、表达,但模仿仅仅是一种手段,要力求仿中有创。

3、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训练感知观察捕捉材料的能力。

习惯的养成可使人终生受益。从调查看学生主动作文和有日记习惯者甚少,这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们的作文训练每学期7篇文章,太少。而且在教学当中读、写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到基础训练时才讲作文,再加上指导不得法,作文效果便可想而知了。学生对身边能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吗?其实并非如此。调查中可知,作文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听到的所占比例并不少,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同样表现出关切、热情、激动。然而,事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无意识占了主要地位,情绪性又十分突出,轮廓性更加明显。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注意激发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使之感受性不断地发展、完善。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都要问是“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思维。采取措施训练积累习惯。要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日记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同

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

4、扩大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

从调查看学生阅读量小且面窄,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中,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阅读是写作的前题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如是说,那只有多读、多看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何况我们的中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要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中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主要渠道。

5、口语交际训练,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要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必须重视这门课程。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依据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因地制宜。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如果实际生活中有学生更加关注的、更有兴趣的话题,就可以更换教材的安排。在教学时,除了要使口语训练层次分明、流程清晰,还要采取多种形式,设计多个回合,把触角伸向各个层面,努力开辟各种实践的渠道,把学生引向生动的交际情境,实现多元交互,最终优化训练过程。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达到何种程度还需要正确的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所以,教师还应积极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整体提高。“作文教学就是要创设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似的,但又是虚拟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自由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满足他们协调相互关系,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将内需转化为习作冲动。”学生的口语水平提高了,“从说到写”、“由述到作”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学生乐于自由表达,习作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五、几点建议

1、要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显示,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现实生活中没有东西可写,常常抱怨生活平淡枯燥,缺少具有新意的写作素材。其实,这是学生不善于搜集材料、不留心观察和用心积蓄所致。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矢志不渝地坚持。

2、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写好日记。调查显示,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仅占13%,这充分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日记要求“太马虎”。如果学生没有长期“积蓄”的过程,教师不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焉能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

3、要创造条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活动、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调查中可看出:学生既喜欢活动而又怕作文,这种心理是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语文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从课程实施来说,就是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规律。只有把握作文教学规律,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4、营造和谐、民主的表达氛围,树立写作自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尤其少年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期,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写话时要放宽要求,减少束缚。只要学生愿意写就行,至于篇幅、体裁、结构等都不必限制,即使写得不好,也不要挫伤他。目的让学生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另外还要多鼓励勤表扬。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兴趣的产生,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老师对他的赞扬和鼓励。因此,教师应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

3、注重修改,使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集体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习作水平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虚心汲取作文教学中好的做法,继续完善自己的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开辟出一条金光大道。

第三篇: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

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

小学生课外阅读关系到孩子们文化积累与心灵成长,对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过的字词和读写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了解我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并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对高桥乡中心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3日——2011年1月3日

调查地点:高桥乡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高桥乡中心小学的四、五、六年级的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人:李艳艳

调查分工:先找学生填问卷,然后统计分析,作总结。

一、调查数据

我编写了一个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环境三个方面的问卷,请高桥乡中心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共128名同学填写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问卷及统计结果如下:

阅读兴趣

1.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A非常喜欢(10%)B比较喜欢(15%)C一般(55%)D不喜欢(20%)

2.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读课外书?

A主动阅读(10%)B老师要求(85%)C父母监督(5%)

2.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获得课外知识?

A读书籍(30%)B读报刊(5%)C看电视(60%)

D其他(5%)

3.你喜欢观察、阅读见到的各种文字(如:广告、通知、标牌、海报、电视字幕等)吗?

A喜欢(20%)B有时喜欢(70%)C不喜欢(10%)

4.你所读的课外书是否很复杂?小说、故事、报道、传记等什么都读?

A是(40%)B不是(60%)

6.读书是不是你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之一?

A是(10%)B不是(90%)

7.读书时是否跟着故事情节开心或难过?

A是(60%)B不是(40%)

8.你是否乐意通过阅读了解更多有趣的人和事,开拓自己的视野? A是(75%)B不是(25%)

9.你经常读哪一类的书?

A科普类(5%)B动画卡通类(10%)C学习辅导类(35%)D故事类(25%)E语文课本(20%)F其他(5%)

10你喜欢什么样式的书?

A全是文字的(20%)B文字为主,配一些图画的(55%)

C图画为主,只有和少文字的(15%)D全是图画的(10%)11.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A.扩大知识面(35%)B.提高学习成绩(40%)

C.能积累好多优美词句(15%)D.好玩(10%)

读书习惯

1你每周都会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读书、读报、读杂志?

A有(10%)B没有(90%)

2.节假日,你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A看电视(57%)B找伙伴玩(23%)

C帮父母干活(15%)D读书(5%)

3.读书时,你能否根据文章的内容调节阅读速度?

A能(15%)B有时能(53%)C不能(32%)

4.你读书时是否会用手指或笔指着读?

A是(33%)B不是(27%)C有时(40%)

5.阅读时,你会不会读出声?

A出声(48%)B不出声(27%)C有时出声(25%)

6.你阅读时是否一字一字的读?

A是(66%)B不是(13%)C有时(21%)

7.阅读时,你能否对文章中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A能(38%)B不能(23%)C有时能(39%)

8.你读课外书时最喜欢

A.摘抄好词佳句(8%)B.写读后感(3%)

C.圈圈点点,写(10%)批注D知道大概意思就行(79%)

9.你读课外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A.跳过去不读(58%)B.查工具书(4%)

C.随便认读(32%)D.问爸爸妈妈或老师(6%)

读书环境

1.你的课外书主要来自哪里?

A.自己买的(3%)B.从班上图书角或学校图书馆借的(0%)C哥哥或姐姐的书(46%)D和别人借的的(51%)2.你的父母会经常给你买课外书吗?

A经常(2%)B有时(26%)C从不(72%)

3.你的父母会在什么情况下给你买课外书?

A老师要求(76%)B 你要求(19%)

C自己决定带你去买你想看的或买他认为你应该看的(5%)4.你的父母会要求你看课外书吗?

A会(18%)B有时会(33%)C不会(49%)

5.你们的老师会要求你们看一些课外书吗?

A会,经常(28%)B会,但很少(67%)C不会(5%)6.你们的老师会组织你们看课外书吗?

A会,经常(13%)B会,但很少(72%)C不会(15%)7.你们的老是会给你们开读书交流会吗?

A会,经常(9%)B会,但很少(39%)C不会(52%)8.你们有阅读课吗?

A有(16%)B没有(84%)

9.你们学校有图书馆或图书阅读室是吗?

A有(0)B没有(100%)

10.你有几本课外阅读书?

A1-5本(71%)B5-10本(18%)

C10-15本(7%)D15本以上(4%)

11.你们同学之间会互相借阅彼此的课外书吗?

A会(27%)B很少(68%)C不会(5%)

二、调查结果 1.有关阅读兴趣:大多数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

文学习有一定帮助。但学生主动的、自发的课外阅读行为不多。学生喜欢读故事类和功课有关的以文字为主,配有插图的课外书。学生的阅读的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来自电视、书籍。

2.有关阅读习惯: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他们阅读方

法掌握的较少,多数学生停留在浏览、粗读、满足于故事情节的欣赏,没有养成摘抄优美句子、写读后感、作注解、主动弄懂生词等的习惯。阅读量少,也没有固定得阅读时间

3.有关阅读环境:在这方,学生的家长、老师、学校都不够重视,学生的课外读物过少,获得课外读物的来源缺少,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

三、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几点建议: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2)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3)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4)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四篇:小学生习作现状调查表

小学生习作现状调查表

姓名 班级

一、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习作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习作困难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改进习作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四、五、六年级部分学生

1、你是否经常读课外书?()

①经常读 ②有时读 ③在老师、家长要求下读 ④从来不

2、你读书时是否有摘抄的习惯?()

① 经常摘抄 ② 偶尔摘抄 ③在老师的要求下摘抄 ④ 从不摘抄

3、摘抄过、见过、学过的好词句你会在习作中运用吗?()

①不会②有时会③经常会 ④会有意识地运用

4、通常习作课给你的感觉是:()

①轻松愉快,丰富多彩,使人充满信心 ② 严谨,但乐趣少

③平稳单调,不讨厌也没乐趣。④ 紧张单调,难于忍受。

5、习作课时,你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回忆起与某方面相关一些经历吗?()

① 通常都能做到②有时能做到③偶尔能这样④ 从来都做不到

6、你写习作的目的是?()

①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②为了练好习作

③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④ 其他原因

7、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①没有 ②老师布置才写 ③有时兴趣来了就写 ④经常写

8、通常,你在日记里记些什么内容?()

①一天的生活学习情况 ②每天发生的新鲜事 ③自己的心里话

④感受特别深的事情

9、一般情况下,你在写习作或日记之前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①很有激情,充满创作的欲望②比较有激情,有创作的想法

③ 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无所谓④ 烦躁,不太想写

10、一般情况下,你写完习作或日记后会有一种怎样的心情?()

① 愉快,满足 ② 完成任务后的轻松 ③没什么感觉 ④真累啊

11、每次习作时是否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

①有充足的习作内容 ②有时有内容可写,有时无 ③无话可说

④胡编乱凑或抄袭范文

12、每次习作材料来源哪里?()

①平时观察积累的真实材料 ②借鉴范文中的材料 ③胡编乱写

13、是否善于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将有意义的事记下来?()

①是② 无③有时有,有时无

14、你是否养成勤写日记,勤于积累语文书及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

①是②没有③有时有,有时无

15、你认为习作是一种?()

①快乐的事,认真完成②苦恼的事,消极应付

16、习作时,你是否觉得有话可写,但不知如何下笔?()

① 是② 否

17、你喜欢习作的原因是()

①觉得习作很容易,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② 对习作非常感兴趣

③老师、家长的鼓励④ 不喜欢上课的老师

18、你不喜欢习作的原因是()

①觉得习作很难②对老师出的习作题目不感兴趣

③老师给的习作分数低④不太喜欢上课的老师

19、你觉得习作难写的原因是什么?()

①没有东西可写② 缺少好词句,③肚里有话表达不出

④习作题缺乏新意,脱离学生生活⑤其它:

第五篇:农村现状调查

本文由丑儿62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农村现状调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作者:懒猫

前言: 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一直是这几年中央和政府极力倡导的事情,但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真实现状,实在不容乐观。而农村 农业 农民作为我们整体国家和民族的基石,如 果还是没有一个清晰长长远的战略部署,一旦现状长久不能改观,势必动摇我们整个国家 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本文所转载的文章,需要所有关注三农问题的人认真的思考下了。玉树的地震,又一次将全国人民的视线集中到了农村。虽然玉树是一个县级单位,但是 除了有几个鲜明的广场之外,同样的也是一个大农村。看到了玉树,同时想到了广大的农 村。那么农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是电视剧里乡村爱情里的那种风光旖旎吗?还是十里洋 场早就遗忘的边缘山区,拟或是世外桃源一般的青山绿水?如果都不是,那么真实的农村 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农村对于城市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角落,虽然知道他的存在,但总在生活之外。最近对农村问题做了一下调查,发现在经济大潮下农村也在改变,但是农村变得已经陌生了。首先 农村的五大现状 农村,作为中国近三十年一个社会的缩影,形成了当前独具特色的农村现状,归结起来 大致存在五大现状,也可以说是五大问题。第一个 农村正在老去。由于新生儿童的减少,加上 80 后,90 后对外界世界的认知,导致了 30

岁以后的人,基本上,都不在土里刨食了。剩下的大部分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在劳作。年轻人解放出来,外出打工或者倒腾买卖。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农忙收获的时候,还可以看 到一些年轻的身影,但是已经寥寥无几了。农村在上个世纪的一段时间,集体作为整个农村生活的全部,一直都在追求机械化。而 且随着机械化的提高,也确实将一部分的劳动力富余出来,从而向制造业进军。但是随着近三十年的改变,新的状况是,农村已经变成老人的坟墓。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这次是彻底的倒掉了。第二个 土地减少,70%家无存粮。由于务农人员的老年化,加上过渡的开发,使得土地大量的减 少。同样的作为人的口粮田,也在逐渐的减少。虽然最近中央也鼓励农民生产粮食,但是 各种负担使得付出和回报大幅的脱节。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现在农村家庭,大致有 70%的家庭,家无存粮。一旦爆发大旱 或者大涝,或者各样天灾减产或者绝收,都将造成极其打的问题。而且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影子,那就是中国粮食的安全,却遭受到了西方 一些操纵。一旦在大灾之年,西方对中国粮食进行操控,从而就能在中国制造大的混乱。进而影响中国的政局和走向。第三个 重大疾病困扰农村。这已经不是个案了,而是一种常态化的东西了。不管是由于水污染,还是粮食污染,近年来,农村罹患重大疾病的人是越来越多。其中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已 经逐渐的向年轻化发展。走到任何一个村庄,都会看到一些一些踮着脚尖的人在艰难的行 走;只要一问,肯定会听到很多的英年早逝的家庭的顶梁柱。这些已经非常的严重了。但是由于医疗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农民的治病问题。而且对疾病的来源更是没有人研究

和防止,从而导致了农村一些听天由命的事情发生。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哀。第四个 子女教育负担太重。此前,一条英国的消息显示,在英国的一些好大学学校里,只有 5% 的穷人的子女在上学。那么中国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不过从农村现状看,确实一些家庭,在高中或者初中阶段就让孩子放弃了学业。能够上到大学的似乎又回到了 81 年的水平。整体的原因是,即便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有工作;有了工作也不应能买得起房子,买得起 房子,也不一定可以供下来。还给家里整了一屁股债,倒不如早早的走入社会,多赚一些 钱,讨老婆生孩子。曾经一个事情,让人唏嘘。一个父亲为了自己女儿可以走进大学的校门,就将自己完全 的交给了一个带毒作业的工厂,工厂提前垫付了上学的钱,这个人,也没黑美白的干活,最后在女儿毕业两三年后,还是因病死亡,剩下的没有还清的钱,工厂也没有再要。这一切的起源,都是教育的负担过重按照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了,大学里恐怕再 难以看见农村贫困孩子的身影。第五个 农村成为社会的死角。在农村乡镇企业上班的人,没有四险一金,更没有劳动保护,有 的只是超时加班,动辄被辞退的状况。同时一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闲散人员,没事可 做,就危害社会,吸毒打架,敲竹杠,路霸,村霸等,都有抬头。从这一点上看,农村显然没有城市来的光鲜和有尊严。其次 农民还是不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三十年前,主席是非常的看重农民的,一直以来将农民当做国家的一个主要的政治力量 来对待。但是随着精英教育和专家治国,农民成了一切问题的之外的边缘问题。在一些人 的眼里,农民,只要给口吃的,就满足的人。没有什么文化水平,没有什么学历层次,甚 至没有一身干净的衣服。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人的工作,没有高低贵*之分,有的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当 年周总理晨曦中与清洁工握手的温暖场景,一直感动着。我干的工作再累,再苦,也是受 到社会认可的,也是受到领袖们承认的!现在再看看城市里的清洁工,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半百老人,工资更是抵得可怜。这些 现象是农民的问题呢?还是社会的问题? 作为任何一个合格的社会学家,如果不能将这个问题解决好,恐怕是不会让人信服的。曾经的中坚力量,现在被边缘化,没有人解释,更没有人关心,到底谁是对的,到底谁是 主体。最后 农村的路在何方 有人认为将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唯一方式。可是,作为一个以农业立国的中国,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一旦将农村城镇化,虽然可以提高国家的生产总值,但是现实 是,中国的基础就动摇了。13 亿人口,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干什么去?难道只能是给 西方打工?只能给资本家们打工,靠着出卖自己的血汗和劳动力来支撑别人的柔软的席梦 思吗? 中国在农村问题上,在农民问题上,始终没有一个战略构想,甚至连想一想都没有。农 村的路到底在何方?这八亿人口,还要继续游离在国家各个制度之外吗? 总之,农村问题是中国目前的几大问题之一,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还是。解决不好 农村问题,就难以抵抗社会的大风险。现在的地球是多灾多难的时候,一旦中国被西方或

者几个利益集团操控下,断粮,断水,断能源,那么中国是否能挺的过去? 而且将整个农村置于制度之外,是不是对几亿生灵的漠视,还是好大喜功的选择性遗忘? 如果连最普通的民众都丧失了信心,那么靠着几个专家和精英把持的东西,还能支撑多 久? 所以,请那些走马观花的大员们停下脚步,看一看黎民苍生,以天下为己任,做出些真 正服务于人民的事情。劳民伤财,粉饰太平,最后只能自取其辱!

下载2011.3.12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调查(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3.12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调查(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大全)

    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问卷亲爱的小朋友: 你好!当你拿到一份关于农村小学学习的调查问卷,这是为改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请你认真考虑选择其中一个选项,按照......

    小学生习作现状分析及策略

    小学生习作现状分析及策略 庄浪三小张慧 小学生写作文,本来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作文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

    农村房屋现状调查

    农村房屋现状及改善建议 学 院: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0907 小组成员:潘业龙 侯贺营 农村房屋现状及改善建议 1、团队组成 潘业龙 侯贺营 2、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

    吕四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我们深入吕四农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

    农村普法现状调查

    农村普法现状调查 实践地点:湖北省保康县两峪乡 实践人员:马栋 实践时间:2008.8近年来,“普法下乡”的呼声在全国各地一直是此起彼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人的法律意识......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吉林化工学院学院2015-2016第二学期暑期 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实践内容(题目):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学期: 2015-2016第二学期 班级代码:食品 1401 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院......

    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

    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在开始正文之前必须要说明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其经历50年的发展,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已不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调查组对北京市的 45 所学校共 900 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同时还与部分区县的教 育主管领导、中小学校长、乡镇长等进行了座谈,同时对有关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