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勤是乡镇干部干好农村工作的法宝
勤是乡镇干部干好农村工作的法宝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古往今来,只要是成功人士都是以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勤学习、勤思考、勤工作,勤积累,才成就了他们的一帆丰功伟绩。作为我们乡镇干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干好当前农村工作,一直是各级领导关心的大事,也是当前开展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过后,乡镇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乡镇政府的工作内容由以前的以摧粮摧款为主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农民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转变,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需要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那么通过什么途经才能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呢?让我们共同来探论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勤是乡镇干部干好农村工作的法宝即勤学习、勤思考、勤下乡、勤积累,同时也是当前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发展农村经济的唯一途经。
勤学习一位哲人说过:“一切才能都要靠知识来营养”,能力来源于素质,素质来源于知识。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践者,也是党联系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虽然我们大多数乡镇干部都经过院校的系统培训,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暂时看可能够用了,但从长远看,从新形势的要求看,仍然要有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特别是近年来,党的各
项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农村的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加之农民素质的提高,我们乡镇干部如果不更新知识、不增强素质,就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就当不好一个称职的乡镇干部。因此,我们必须把学习当作毕生的任务来研究、来学习。要有一种求知若渴的精神,把打麻将、喝酒、闲逛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上,不让精力白白浪费;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读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坚持深入扎实地学习党在农村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力争完整准确地理解其意图,通过自身的具体工作落实到群众中去;坚持学习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知识;坚持向身边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特别是学习善于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恰当选择切入点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提高开展农村工作的技能。
勤思考,乡镇干部要学会思考,要常思考。为什么同是乡镇干部,有的分析解决问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领导很常识,而有的干部却思想迟钝、方法单一,处于被动状态,关键在于要勤动脑,勤思考,脑子越用越灵活,而且时间长了就会养成动脑的习惯,思考问题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首先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思考,要学已致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邓小平也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发挥学习的效果。其次是乡镇干部在接受工作任务时,要在领会党委意图,统
筹谋划中提高素质。领会党委意图、统筹谋划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理解、协调关系,解决具体问题,提高素质的过程。有的乡镇干部基础不怎么样,但参加工作后,经常深入村组、深入实践、参加一些会议,与领导一起研究工作,请领导点拨、修改,自身的素质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别人刮目相看。这就说明领会党委意图,统筹谋划工作的确锻炼人。作为乡镇干部,连领导的意图都理解不了,不会谋划工作,时间久了,就可能失去了与领导一起研究决策的机会,失去锻炼提高的机会,素质就自然得不到增强,总有一天会被淘汰的。要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抬高起点,善于用心体会领导讲话、指示、决策的意图。琢磨为什么这样提出?理由是什么?会产生什么效果?勤于思考,必有所悟,时间长了自身素质自然就提高了。会思考的乡镇干部往往得到领导的重用,也往往是提拔的对象,所以说勤思考是乡镇干部的必须具备的素质。
勤下乡,实践出真知,乡镇干部要在下乡抓落实中提高素质,要想知道农村工作有多难,就必须亲自去看一看、走一走、干一干,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只能靠后天的学习实践形成。乡镇干部是做农村工作的,工作的对象是农村、是农民。勤下乡,经常和农民打交道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知识再丰富,再能干,不经常下乡,不深入实际,那也只能是一个“空把式”、“假把式”。乡镇干部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按照党委政府的意图和领导的分工去抓落实,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变成看得见
摸得着的成效,使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工作难点多、容易反复,乡镇干部必须下功夫,迎难而上,把群众关心的急难问题解决好。在抓任务落实、抓难点的同时,也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不能小看,工作中的大事并不多,不通过做小事的经验积累,就干不了大事;乡镇干部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一些具体的繁琐的事务,比如说调解民间纠纷、为农民办理手续简化程序、为农民发展项目出谋化策等等;再就是要敢于从不会的事干起,个人的才学是有限的、而知识的领域是无限的。要想从不会到会,就要大胆的尝试,大胆的去闯。不会又不学,又不去闯,终究难有提高。70年代大字不识的老农民本来不知道拖拉机是什么东西,但他们却敢于闯,虽然出了几身冷汗,但抛了几次锚后,毕竟会开也会修了,从而增长了新的知识和才干。乡镇工作也是如此,经历的多了,干的多了,那怕遇到暂时的失败,最终必将是有所收获。衡量一个乡镇干部的素质到底强不强,关键要看他解决棘手难点问题的能力强不强。抓落实的难度越大、要求越高,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就越快。当前,基层群众的急难问题比较突出,各级都三番五次地强调。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乡镇工作的职能所在,也是乡镇干部锻炼自身的契机。只要我们积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开动脑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遇到困难时,虚心向群众学习,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攻克难关,就可以实现的质的飞跃。
勤积累,乡镇干部平时一定要注重积累,一旦有一天领导安排一项任务,要完成一篇材料或是独挡一面去完成一项工作,就感到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参照,结果到处找别人借,找别人问,说明这些干部平时没有注重积累,到关键时候就抓瞎了,结果是“平时不积累,问也无处问,抄也无处抄”。积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乡镇干部必备的一种素养,是一种财富。要克服怕麻烦、满足感、不实惠等消极的心理因素,主动自觉地进行积累。积累要抓住主要的、根本的东西,就是注重信息的积累、重要资料的积累、经验方法的积累。还有就是要讲究积累的技巧。作为乡镇干部,积累要从学理论知识的积累、下乡解决问题经验的积累等等开始,做到处处留心,不让好东西流失;广博众长,不囿于狭小的圈子;推陈出新,不拘泥陈规陋习。
随着我们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增多,农村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乡镇干部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为了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他们夜以继日在农村沟壑间奔走,他们没有休息日、没有每天的工作8小时,他们早已将“勤”作为自己每天工作的座右铭。“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刚无以知人之才”。新时期的乡镇干部是当代社会农民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第二篇:乡镇干部如何搞好农村工作
乡镇干部如何搞好农村工作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一名乡镇干部?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农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关键如何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我在基层工作十几年得出以下几点:
一、搞好农村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胜任搞好农村工作先决条件和前提。从事农村工作的乡镇干部,任务繁杂、条件艰苦、,更应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是创业的动力,有了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克服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地向认定的目标进取。责任感是对干部的起码要求,在其位就得谋其政,为广大人民群众负责。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应树立两种信念:一是树立长期扎根农村,和村民同甘共苦的信念。二是对农村的经济工作和基础设施工作要有长远打算。只有本着为当地百姓高度负责的态度,对辖内的工作长远规划,前赴后继,而自己则甘当铺路石,才能真正干出一番事业。要树立一种干不好工作就是失职的意识,不时反躬自问,自我鞭策。
二、搞好农村工作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搞好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农村工作尤其如此。农村经济落后,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要改变面貌难度大,说名实在话现在的农村村民的素质还不是太高,乡镇干部面临的工作对象就是直接和村民打交道,现在有很多工作难以在农村推开。很易使乡镇干部产生畏难情绪,认为要干出政绩不大可能,于是工作也懒得主动去开展,一心满足于当好“维持会长”,抱着观望、混日子的态度应付工作,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情绪低落,斗志消沉,工作越来越被动。古人云:三军不可夺其志!一旦丧失斗志就会使战斗力土崩瓦解。因此,作为一名刚刚走上乡镇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一定要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搞好农村工作要善于思考和探索
在乡镇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多花一番心思,多动脑筋,多出好点子,不能驴子推磨——走老道儿,因循守旧。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要有新的工作思路,要把握具体实情,学会换位思考,多些逆向思维,多方位地观察、了解,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于一些为民办实事项目,假如乡镇干部不注重去调查、思考、挖掘,或者总以老套套去思维,往往轻易碰壁,致使这些利民项目难以变为现实。而一些不假思考、拍脑袋想当然上的项目,即使原
2来的用意是好的,但因不切合实际,反而将好事做坏了,惹得农民怨声载道,影响了干部的威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乡镇干部一定要多动脑筋,多想一些点子,多一些调查与探索,多拟出几套方案。要发挥集体聪明,采取灵活措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花费最小的力气,获取最大的成果。
四、搞好农村工作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当前,农村中的阶段性、突击性工作不少,使得一些乡镇干部应接不暇、分身无术。于是难免出现“西瓜、芝麻一把抓”的现象,干部疲于奔命,一旦阶段性、突击性工作告一段落,就不知道要干何工作了。一切工作围绕着各种阶段性任务团团转,分不清主抓的重点,虽然忙忙碌碌地奔波,但农村的旧貌改变甚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要害在于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搞不上去,想搞好其他工作难度就更大。因此,乡镇干部应始终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正确处理好经济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处理好长远性工作与阶段性工作的关系,分清主次、“弹好钢琴”。在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搞好计生、教育、综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做到既完成好阶段性任务,又确保经济工作得以长久不懈地狠抓落实;既能抓住重点、突
3出中心工作,又能分清轻重缓急,使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互不偏废。
五、要注重讲究工作方法
能否做好农民工作是衡量乡镇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由于有些乡镇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脱离群众,人为地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与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要求格格不入,必须要果断纠正。深入联系广大农民,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疾苦,与农民交朋友,这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有人认为,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同农民打交道,“谈笑无鸿儒,往来多白丁”,不需要多少知识,多少技巧,殊不知,持这种想法的农村工作是危险的,工作难以开展。上级组织安排你做农村工作,将一方水土交给你,就是用你的知识文化水平,去影响周围的群众,去教育农民,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把理论的东西变成实践的东西,把实践的东西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坚持学中思,思中学,把深奥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农村话语。这样同农民交流才达到思想上贴近,感情上沟通,做起工作来就有成效。同时,要注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一要改硬性命令为教育说服引导为主。乡镇干部不能动辄发号施令,应多做宣传解释,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向群众讲明道理,让群众对每一项工作从了
4解、理解、支持到自觉参与。二要改一哄而上为典型引路。农民群众最讲现实性,最讲实惠,假如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你把一个项目吹得天花乱坠,他们也不买账;但假如看到别人取得了效益,得到了好处,他们自然会想尽办法学着干。所以对一些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发推广,要抓好典型,总结成功经验,让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和辐射带动作用。三要改指手划脚为强化服务。农民需要的是信息咨询、技术传授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而不是要你高高在上地发指令;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四要改官方意志为民意决策。要善纳雅言,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每项决策前要做好充分的论证,顺应民意,切忌想当然,搞瞎指挥。
六、要选好配强村级班子
村干部是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抓不好村干部,做好农村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有些乡镇干部忽视村级干部的作用,事无巨细,总是一竿子插到底,以致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却困难重重,工作局面打不开。村干部土生土长,对村情了如指掌,这种非凡的身份是乡镇干部所无法替代的。因此,选好配强村一级班子,真正发挥其“领头雁”的作用尤为要害。作为乡镇干部要注重发现苗子、选好人才;要顺应村民的意愿,民主选出
5称职的村干部,并对其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发挥村干部的作用和村级自治的职能。对于那些较弱较差的村级班子要及时调整,对于那些不称职的村干部要及时调换。
七、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加强学习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不更新知识,反过来就会被知识更新掉,被时代所淘汰。非凡是年轻的干部刚步出校门不久,不学习就会荒废原有的知识,久了更会产生惰性。要充分地加以利用乡镇工作空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品德修养,非凡是加强党性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理想,甘于奉献、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第三篇: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
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
乡镇干部是最基层的国家工作人员,肩负着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发展地方经济社会事业,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帮助群众、组织群众共同致富的历史的重任,工作神圣,责任重大,其作用不可估量。然而当前,“乡镇干部难当,乡镇工作难做”成了广大乡镇干部的共同心声,不少乡镇干部纷纷找机会,寻借口调离乡镇,“有庙和尚少” 在一些偏远乡镇普遍存在无人愿来、无人办事的现象,这对中央提出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目标带来了严竣的挑战。那么针对目前这种现象,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农村工作,我认为应该有三点:
一、展现人格魅力,影响折服群众。
人格魅力的影响是一种强大无形的力量,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个人能力的展现。尤其是对直接做群众工作的乡镇干部来说,人格的影响力更是远远高过一般的空洞说教。为什么有的驻村干部农民群众欢迎,而有的驻村干部农民群众不欢迎呢?人民群众评价乡镇干部的关键不是停留在字面解说这个人的“德、能、勤、绩、廉”怎么样,而是乡镇干部是否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关心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了解的掌握国家方针政策,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能否做到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听民声,1
解民忧、帮民富,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这一些具体的实践行动上来。只有这样才会使干部在群众中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让农民群众信你、服你、认你、听你、跟你,才有群众与你一起向着同一目标前进的可能。
二、善于协调沟通,贴近干部群众。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群众对乡镇干部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当乡镇干部的服务职能不能满足群众的期望时,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因此,在实际中工作中,乡镇干部首先要维护一个核心就是坚决维护党委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只有整体威信和形象的提高,才能取信于民,发挥其整体功效;其次要善于协调沟通,要正确处理好乡镇干部与村、组干部的关系,使村、组干部成为乡镇干部下村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要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指导和教育,正确协调好村、组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和良好的形象;再次要最大限度关心保护村、组干部,为他们撑腰说话,帮助做群众工作,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他们犯了错误,要及时开展批评教育和帮助,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护短;最后要妥善处理好村民之间的关系,在协调处理村民之间存在矛盾时要做到:一是能够深入群众了解矛盾产生的前因后果,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能够认真倾听双方的倾诉,找出双方存在的矛盾焦点;三是能够做到裁决公平公正,不偏不
倚。在自己无法处理时,要善于借助人民调解、派出所、法院等机构的力量帮助解决,不使矛盾激化升级。
三、认真履职尽责,真心帮助群众。
为人民服务是干部工作的宗旨,乡镇干部理应认真履职尽责,率先垂范,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争做群众知心人,自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为此,乡镇干部,一是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着眼群众的思想,始终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与群众建立一种深厚的感情。二是要始终把帮助群众致富、解决困难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永怀爱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恪尽职守,勤政为民。三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四篇: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乡镇干部是农村最基层的国家公务员,担负着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帮助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去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的重任。而当前,“乡镇干部难当,乡镇工作难做”成了广大乡镇干部的普遍心声。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如何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干部的人格影响周围的群众。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才会在群众中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使群众与自己一起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为什么有的驻村干部农民群众欢迎,而有的驻村干部农民群众不欢迎呢?原因就在这里。
人格影响力是一种强大无形的力量。尤其是直接做群众工作的乡镇干部的人格影响力,更是远远高过一般的空洞说教。乡镇干部的人格影响力来自于“德、能、勤、廉、公”五个字,要十分注重从这五个方面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提高素质,让农民群众信你、服你、听你、跟你。
二、善于沟通,学会协调,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在新时期,顺应新形势的要求,乡镇的职能已逐渐从过去的行政领导向领导、服务并重的形式转变,群众对乡镇干部的期望越来越高。当乡镇干部的服务职能不能满足群众的期望时,难免会出观各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因此,乡镇干部首先要把握正确的~导向:维护党委政府的威信。只有整体威信提高,才能发挥整体效能。其次要善于沟通,学会协调。要协调好乡镇干部与村干部的关系,使村干部成为乡镇干部下村工作的得力助手。要协调好村干部与村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要树立村干部威信,调动和保护村干部积极性,充分发挥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要为村干部撑腰,帮助做群众工作;要关心支持村干部,为其解决后顾之忧;村干部有了错误,要及时开展批评帮助,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护短。要协调好村民之间的关系,村民之间存在矛盾除了村级调解之外,还需要借助乡镇机关力量帮助解决。乡镇干部作为领导机构去协调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应当做到,一是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矛盾产生的前因后果;二是认真倾听矛盾双方的倾诉,找出双方存在意见分歧的根本点;三是公正裁决,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不使矛盾激化。
三、履行公仆职责,树立公仆形象,用亲和力来改善干群关系。
乡镇干部理应成为人民群众的表率,要在提高亲和力上增强主动性。一是爱民,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着眼群众的思想,始终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与群众建立一种深厚的感情。二是为民,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永怀爱民之心,善作富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恪尽为民之责。三是富民,始终把帮助群众致富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四是安民,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乡镇干部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群众着想,自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干部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
《[推荐]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
第五篇:求真务实是法宝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一生的思考所得和实践的准则。三年困难时期,农业生产形势严峻,负责中央经济工作的陈云为此而焦虑。1961年在夏收夏种时节,他来到上海郊区的青浦县小蒸公社进行深入调查。当时不准农民私养母猪,集体饲养员远不如农民照料精心,苗猪死亡的也多。陈云召集农民座谈摸清情况,母猪由社员自己养小猪成活率高。陈云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母猪不下放私养就不能恢复和发展养猪业。不久,陈云写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的报告,受到中央的重视。后来的事实证明,实行母猪私养后,养猪事业发展得很快,市场上猪肉供应也明显好转起来。今天,求真务实的观念进一步变为实际行动。总理亲自抓“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更多的电视镜头对准了老百姓;民政系统排查农村困难户数量,初步建立起对特困户的救助制度,启动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改建新建流浪乞讨者救助管理站;工商行政管理围绕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商品,查处制假、走私、传销案件;国家税务局公布了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等等。求真务实,实事实办,不图虚名求实效,这是值得我们保持发扬的好传统。胡锦涛总书记最近特别强调,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越是形势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坚持好的作风。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共同努力,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