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的反思
学习《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的反思
学了老师的专题讲座《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一头雾水,甚至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问题。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又一想,既然报名参加了培训,就应该有所收获。于是,又静下心来学习。这次,我一边仔细看,一边做笔记,看不懂的地方,就停下来认真想一想,实在理解不了的先放一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不时与平时的习作教学联系起来想一想。经过两天的学习,真的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一、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但不能忽视特别能力的培养。老师的讲座告诉我们,学生的习作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和特别能力。而作文的基本能力包括字词句类的能力和思维的基本能力。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很注重学生习作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观察能力,在积累好词佳句等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因为这是学生习作的基础,是学生习作的前提。习作评价时也多从基本能力去评价。然而,多数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意思表达不明确,内容空洞或不具体,结构混乱等现象令多数老师很有挫败感。我想,这种现象透视出小学生习作的特别能力很差,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多数学生不明白文章是三位一体的。首先不明白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意思,写文章是要表达好自己的一个中心意思,即写文章都有写作目的,多数学生认为写作文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得好受表扬,写不好受批评。因而东拼西凑凑齐字数交差,或者抄写范文,只换一下名字而已。并不是“我手写我心”,用文章来表达内心的一个意思。其次,多数学生不明白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台阶”与“补充”,即不明白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事例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习作中出现文不对题,选材不当,内容干瘪枯燥等现象。忽视学生特别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二、怎样培养学生习作的特别能力呢
1.在阅读教学中感悟习得,借鉴运用。小学生习作的特别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训练培养。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是学生习作学习的范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从中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构段方式,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和文章的中心意思。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进行小练笔。
2.上好作文综合课。《段落写作第一课确认目标》这节作文综合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学习段落写作关键的一步是学生能够确认目标句,并且会制作目标句,这样学生在段落写作时就能根据习作要求确定目标句,然后根据目标句来进行段落写作,慢慢的过渡到写一篇文章时也能先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再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达。这样就不会漫无目的.信马由缰看.写到哪里是哪里了。如果我们也能经常上好作文综合课,有计划的训练学生习作特别能力,如“意思”的表现方式.怎样找“台阶”.怎样“补充”“台阶”等,力争训练一项突破一项,久而久之,学生习作的特别能力定能提高。
3.上好作文讲评课。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后,教师及时进行作文讲评,讲评时围绕训练目标,攻其一点,突破难点,并运用范文优劣对比。让学生感悟交流好在哪,不好在哪,并重新修改习作,从而巩固.深化训练目标,形成习作技能。但是很多老师怕上习作讲课,因为农村小学教学设备简单,很少有多媒体设备,习作范文需要课前抄写在黑板上或白纸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可是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不上好习作讲评课,习作训练任务只是完成了一半,甚至前功尽弃,因为学生只有经过习作训练.习作讲评.反复修改这样的习作过程,习作能力才有真正的质的提升。
三、学习后我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如老师讲座中的“快速成段法”,虽然感觉很好,但是,如何在教学中把它教给学生呢?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又听得明白?这也是今后教学中的研究方向吧。
第二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学习日志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学习日志
学了老师的专题讲座《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一头雾水,甚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又一想,既然报名参加了培训,就应该有所收获。于是,又静下心来学习。这次,我一边仔细看,一边做笔记,看不懂的地方,就停下来认真想一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不时与平时的习作教学联系起来想一想。经过两天的学习,真的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袁老师的讲座告诉我们,学生的习作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和特别能力。而作文的基本能力包括字词句类的能力和思维的基本能力。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很注重学生习作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观察能力,在积累好词佳句等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因为这是学生习作的基础,是学生习作的前提。习作评价时也多从基本能力去评价。然而,多数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意思表达不明确,内容空洞或不具体,结构混乱等现象令多数老师很有挫败感。我想,这种现象透视出小学生习作的特别能力很差,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多数学生不明白文章是三位一体的。首先不明白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意思,写文章是要表达好自己的一个中心意思,即写文章都有写作目的,多数学生认为写作文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得好受表扬,写不好受批评。因而东拼西凑凑齐字数交差,或者抄写范文,只换一下名字而已。并不是“我手写我心”,用文章来表达内心的一个意思。其次,多数学生不明白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台阶”与“补充”,即不明白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事例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习作中出现文不对题,选材不当,内容干瘪枯燥等现象。忽视学生特别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第三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学习日志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学习日志
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多关注,多赏识非常重要。在习作的讲评中,在全班这么多同学中,肯定有优秀的作文,也有不尽人意的作文,但作文的评价课千万不能上成“批判课”,使学生无地自容,作文评价不是作文的结束,而是一种升华、继续,是学生对写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发展,学生在别人的欣赏中体验到成功,树立写作信心。基础好的学生的作文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文中有一个亮点,哪怕是一词一句的妙用,点滴的进步,一个好题目,一个好开头,一个好结尾,一个好比喻等,我都会肯定,并把这一亮点在全班宣读,展示,尽量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注重阅读,丰富写作语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阅读、诵读、对话三级阅读课程体系,阅读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的阅读;诵读即对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对话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
第四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学习日志: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王纪青
作文是人的思维和思想表达的一种书面形式。对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给学生多创设可供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等让学生自由写作。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情境描述,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同时要教给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遇景则景。用以上方法让学生平时多积累,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
二、多读多写,积累素材
学生光有写作兴趣还不够,要他们组织好一篇文章,首先要他们腹中有才,这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的习惯,广博地阅读,就会从中学到很多词句典故和写作技巧。同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文更离不开生活。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就要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而且还要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积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逐步养成对周围事物多看、多想、多问的良好习惯。
读仅仅是积累,动手写才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坚持天天做日记、常常写读书心得。日记的内容千变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千篇一律,记“流水帐”,应该突出新颖。我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不定期检查,对于做得较好的学生给予夸奖,树立榜样,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则耐心指导鼓励。
三、批改讲评,提高水平
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每次进行作文练习,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还应该引导学生谴词造句,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学生自己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批改结束,及时讲评。讲评分为简评和详评两种。简评部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防止今后重蹈覆辙。详评班里的“代表作”,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达到取长补短、以优带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是多元化的,除了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作文训练、片断训练、专题训练等途径外,还可以利用节假日,针对某种活动,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作文比赛,让学生广泛参与,提高兴趣,鞭策后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办文学刊物、办手抄报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学习日志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学习日志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指导好学生作文,尤为重要。而我们农村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每当作文时总表现出几种现象:
一、没有写作兴趣;
二、觉得没有东西可写;
三、不知怎么去写;
四、不求质量,为作文而作文。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下功夫,不但要告诉学生“这是什么”,还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指导学生搜集文章,变为自己的“作文集”。喜爱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学生写作文的起始,让学生在作文园地里精心采撷,把自己喜爱的、可借鉴的作文编成集子,变为自己的“作文集”。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搜集,即从报刊上裁剪下来,从学校、老师、同学那里转抄过来,从电脑网络中下载过来,从自己的作文中挑选出来;二是规定一定的时间阅读、筛选。这个阅读作文的阶段正是学生潜入海底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2.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教师应该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写了那么多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较好的,就对他们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不为传播而写的文章。同学们把作文写出来给同学、老师看,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这也是一种传播,只是传播的面窄一点儿。因此,教师要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对启发写作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3.唤起学生写“故事文”的欲望。
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如痴如醉,用写“故事文”引学生作文入门,可促进写作的积极性。首先是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那么,作为故事的叙述人——学生,必然会感到欣慰,这种快乐又成了写作的直接动机,然后把所讲的故事、听到的故事写下来。实践证明,从故事入手,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作文内容的机会,因而学生常能满怀信地心地写出生动活泼、语言流畅的故事。
二、训练观察 引导积累
(一)通过多种形式训练,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观察,去体验,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牵牛花,通过视觉,了解牵牛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2.带着感情去观察。
小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二)积蓄素材,变“无话可说”为“有话要说”
蜜蜂每酿一公斤蜜,需飞行45万公里,要在100万朵鲜花上辛勤采蜜;提炼出人丹那么大的镭,需在8吨重的矿石。同样的道理,要写出好作文,也如“采蜜”、“炼镭”一样,应掌握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采集原材料,建立一个用于自己的材料仓库。
1.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
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面,学生无事可写。教师也感到无题可出。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一是要组织学生亲自去“干”。如野炊、郊游、参加文体活动等。二是要带领学生到现场去“看”,看时圆时缺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电闪雷鸣的夏夜、白雪皑皑的大地。万木争秀的群山、热闹非凡的市景、安适静谧的公园、小巧玲珑的玩具„„
2.“用脑”向多种媒体采集素材。
学生读课外书。读网上信息,大多是“用眼睛”去阅读,印象不够深。如果要求把书中的人物或情节概括写出来。看书读网的心理状态就有所不同,就要用脑子”去阅读了。这样,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搜集了作文的素材。
三、启发想象 调动思维 引导方法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修订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每个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开展较丰富的联想。怎样才能解生神思飞动、文潮奔涌、浮想联翩呢?
1.睹物想象。
小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
比如:一个小小的地球仪,上面只有线条、颜色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站在地球仪前,去寻找向往的首都,寻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并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生动的语言,把寻找到的地方描述出来。除此,还可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
2.续写想象。
许多课文的结尾有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有课后题写道:多年以后小钱与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会说些什么„„可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他们见了面之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的神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作。
3.假设想象
假设的东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学生写假设的内容,非想象不可。比如《假如我是„„》学生在这一个个“假设”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自己灿烂的前景。
实践证明,作文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发出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