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基层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探讨
关于基层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探讨
〔按语〕基层财务包括村(居)集体财务和乡镇财务, 其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公开透明,一直以来都是农民群众最关心、农村最敏感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基层财务管理现状
(一)村级财务管理现状。
某某县村级集体财务的会计主体涉及全县100个村级单位(92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520个组级单位(473个村民小组,47个居民小组)。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有集体资金余额4621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集体历年结存、土地补偿款、集体财产处置收入、上级补助等。从2001年回隆彝族乡叶坪村率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定点示范建设至今,制定了较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村民主理财制度、财务监管办法等,统一配置了财务管理工具,加强了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纳入了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二)乡镇财务管理现状。
某某县从2008年10月至今,对全县乡镇实行“县管乡用”的财政预算管理方式。对乡镇财政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方式,做到所有权、使用权与管理权、核算权相分离,县财政部门监督乡镇财政收支。
二、基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误工补助难以保证,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从调查情况来看,除财政补助的办公经费外,有集体收入的村仅占及少数,目前只有少部分村付给村民主理财小组人员金额有限的误工补助,大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人员的理财监督工作是“义务劳动”。对此,他们颇有怨言,因为村组干部都有财政支付的基本工资报酬。在去年4月的培训会上他们曾集体提出要求,希望县政府考虑他们的误工补助,以示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因为他们做的是“得罪人”的事,可以不谈报酬,但应考虑误工补助。
2、少部分村组干部纪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时有发生侵占集体利益的现象。尽管该现象数量不大,但影响较坏,损害了村组干部的整体形象和公信力。
(二)乡镇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核算不及
时,单位会计、出纳交接凭证不及时,有的三四个月才交接,个别乡一年多也未交接清楚,没有做到日清月结;会计、出纳长期不对账,对不上账;帐务处理不规范,未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用科目;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凭证、账簿随意堆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同时,由于移民和灾后重建等任务繁重,加之财务人
员调整频繁、长时间交接不清等原因,造成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明细不详、往来不明晰、科目设置不合要求等问题。
2、乡镇财政员兼职太多,疲于应付财务工作。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镇管理的财政资金量不断增加。同时,家电下乡补助、汽车摩托车下乡补助、粮食直补等专项资金的下达也增加了乡镇财政人员的工作量。除了财政业务工作以外,他们还要负责完成乡上布置的包村工作等,这样就造成了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工作既复杂又琐碎,难以高质量完成财务工作。
3、乡镇财政所办公设备急需更新。从全县的情况来看,由于乡镇财政所的业务量增加,不断新增各种专用软件,前几年给乡镇财政所配备的办公设备已经老化,赶不上工作需要。因此,需配备打印机、复印机、手提电脑、移动硬盘和装订机等办公设备。
4、乡镇领导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财经法规知识有待学习提高。部分乡镇领导由于缺乏起码的财务知识,看不懂财务报表,审批集体资金时不管账户上是否有钱,也不审查取款报告的资金用途是否符合规定,往往出现或资金用途发生转移,或透支而占用其他集体资金的现象。在审批专项资金时,只要有银行存款就批,不去认真核实专项资金的具体项目余额,造成专项资金的相互挤占挪用。
5、暂存款明细长期挂账。暂存款明细长期挂账,这一现象在乡镇普遍存在,暂存款时间跨度有的长达十年以上,数量几个上百个不等,金额几万元至几百万元之间。通过调查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未及时对应暂存款明细项目作支出下帐,将票据支出简单处理为经费支出,其结果就变成了相关的暂存款明细未冲减,暂存款余额越积越大,而单位账结余却成了负数。另一方面,从未下帐的暂存款明细来看,这些资金大多非“刚性”的项目资金,有的甚至就是“戴帽”下达,不一定非要做项目的“项目”资金。有的乡镇领导在有的非项目支出票据上只签“同意支出”或“同意报销”,有意不写清楚由哪笔项目资金支出,从而规避挪用资金嫌疑。
三、基层财务规范化管理对策建议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议县政府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误工补助纳入财政预算。据统计,全县100个村(居)委会,分别由村民选举产生3-5名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共计422人。若按小组成员300元/人〃年,理财小组长500元/人〃年计算他们的误工补助,年需资金14.66万元。如果将误工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将会极大调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虽然该项支出不会产生经济效益,但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2、建议加强对村组干部的警示教育,防患于未然。为了使
集体财务达到规范化管理,使其公开透明的晓知于群众,集体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害,有必要对村组干部进行必要的警示教育。建议县、乡纪检部门利用诸如干部培训会、“三干会”等时机,将近几年我县发生的侵占集体利益的案例进行通报和剖析,将会对现职村组干部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二)乡镇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继续加强对乡镇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执业素养。建议在乡镇财务人员工作调动时,必须处理完结所经手的账务并经业务主管部门确认、办理移交手续后,才能办理调动手续,防止发生前任财务人员因业务交接不清而影响后续业务处理的问题。
2、适当减少乡镇财政员兼职。建议根据乡镇业务量的多寡,配备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少的,应减少其兼职工作量,以利于搞好财务工作。
3、配置更新财政所办公设备。根据乡镇财政工作的实际需要,由县财政出资为各乡镇财政所配置和更新必要的办公设备。
4、强化乡镇领导财务知识培训。乡镇领导负有对集体资金的审批、监督和财政资金支出的签字权,具有支出签字权的村、组干部是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的第一责任人,他们都需要学习、了解基本的财务知识和财经法规,以免在审批、签字时出错。全县有半数以上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曾提出,希望在以后的培训
中学习基本的财务知识、了解起码的财经法规,有利于做好财务监管工作。
5、完善手续处理历史挂账问题。有历史挂账遗留问题的乡镇,应根据管理权限和程序,及时办结相关财务手续,处理好暂存款明细长期挂账等遗留问题。
第二篇: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财务管理一直都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是否切实减负增收。因此,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先后采取了“村帐站管”和“村帐站审”的农村财务管理方式,但效果不尽人意。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现状,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奔小康的步伐。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从体制上改革农村财务现有的管理模式,推行以财政为主导的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改革的背景
(一)履行法律法规赋予财政部门管理农村会计工作职责的需要
《会计法》规定,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会计工作。《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和有关配套文件指出:县级财政部门、经管部门要加强乡镇和村级财务管理,继续完善会计代理、村帐站审制度,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切实规范会计核标工作。为此,加强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财政部门也具备了开展农村会计代理服务的良好基础。一是各财政所已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零户经管,配备了开展集中核实的硬件设施和业务骨干,积累了集中核标工作的经验;二是财政部门农税征收主体到位后,财政干部与农户的交往增多、熟悉农民家庭收支情况,有利于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代理服务,如实反映农村会计信息。
(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需要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村级财务管理出现了诸多新情况,一是财政直接管理的转移支付资金、农业两税附加、民政优抚资金、农民灾欠减免资金等财政性资金在农村财务收支中的比例将逐渐增大;二是“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成为村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三是村组债务锁定和化解成为农村财务管理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对农村能否实施有效管理,将直接关系农民负担能否真正减轻,关系农村税费改革的成败。因此,需要采取配套措施,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三)解决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需要
由于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在我区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具体表现在:一是收支无计划,开支随意性大。往往造成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只得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二是帐目不清,往来不明。部分村长期不记帐、不结帐、不对帐,有的会计师离任多年不办移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数据不全;三是资产管理失控。有的村干部直接插手现金收付,坐收坐支甚至混水摸鱼,贪污、挪用等经济问题层出不穷。有的村干部长期欠款、借款,由于清收不力,使“活帐”变成“死帐”。部分村新增固定资产不入帐,个人长期占用,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四是监督乏力,民主理财流于形式。由于有的村干部民主意识淡薄,搞“一言堂”,村民理财小组没有直正参与村级财务管理。有的村长期不公示财务,即使公示也是内容不全,数据不实;五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队伍不稳定。村级财务人员大都没有接受专业培训,而且无证上岗现象非常普遍,财会人员说换就换,极不稳定。鉴于以上情况,农村财务管理亟待加强,以改变管理混乱的现状。
二、改革的设想
农村财务管理要想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混乱现象的发生,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完善。为此,我们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在全区推行农村会计代理服务工作,具体工作方案和程序如下:
(一)设立机构。各乡镇(街办)(不含龙泉)财政所成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零户统管中心合署办公。中心是接受村组委托、代管村组资金,办理收支结算,代理会计业务,保管会计档案的中介组织。行政上接受本级乡镇(街办)党委政府的领导,业务上接受区财政局的指导。
(二)清产核资。各乡镇(街办)应从财政、审计、经管、监察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对所属村组的财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以理顺帐务,核对往来,锁定债务,核实资产。
(三)接受委托。在实行代理服务之前,由各村向中心提交代理服务书面申请,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与中心签订委托协议。中心向各村作出确保资金“三权”不变,确保及时办理经济业务等主要书面承诺。
(四)两个取消。一是统一取消各村现有银行帐户,将现金和存款余额转入中心开设的银行帐户。二是统一取消各村会计岗位和机构。各村只设一名报帐会计,负责领取备用金,办理收支结算。
(五)统一核算程序。
1、统一记帐程序。中心按一村一帐的要求进行分户核算,统一执行财政部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准则》。并实行会计电算化。
2、统一审批程序。村组的各项开支先由村负责人审批,然后每月一次由村民主理财小组进行集中审核并盖章,达到一定数额的还要提交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最后再由中心根据有关要要求进行审核,对不合规的条据予以退回,不准入帐。
3、统一报帐程序。各村报帐员凭在中心领取的《资金结算手册》进行收支的结算。
①收入报帐程序:各村取收的一般性收入应在24小时内缴存到中心在银行开设的帐户内,并与中心办理收入报帐手续,对于区财政局拨付的转移支付和两税附加及农业税减免款,中心在收到拨款通知单后,根据明细分别记入各村帐户,并填写《收入进帐单》与
第三篇:关于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层规范化管理是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省、市局的重点工作之一。自去年以来,市局经过对基层所三次验收,两次督导,共检查基层所(分局)146个。总的看,通过全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基层单位在工作制度、征收管理、环境设施建设、内部管理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74个局、所被评为市局级文明单位,有29个局、所被评为省局级文明单位。我们在基层规范化管理验收中,经过调查研究,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现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现提出与大家共同研讨。
一、基层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有的单位认为规范化管理是搞形式主义,对规范化管理验收存在应付心理,检查前猛规范,检查后松一半。有的单位重硬件建设,轻日常管理;有的注重形式,仅仅按考核项目建立档案盒,里面没有内容或内容过时、也不全。
(二)考核落实不到位。有的县级税务机关对基层所(分局)的考核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政工部门牵头,有关职能科室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考核流于形式,造成部分基层所的税收执法错误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部分单位的基层规范化考核不够严格,考核的项目不全。个别基层所考核流于形式,考核记录为满分,考勤记录为全勤,考核不够认真细致,没有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单位没有将考核目标分解落实到人,与奖惩挂钩,定期考评并兑现奖励。
(三)要求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单位没有按规定建立和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没有将规范化管理考核目标分解落实到人,与奖惩挂钩,定期考评并兑现奖励。有的单位政治思想工作制度不健全,缺少政治业务学习计划和文明单位创建目标、计划和措施,没有按规定开展政治业务学习,部分人员的学习笔记不认真。
(四)征管资料设置、填写和保存不规范。有的税务文书填写不规范,应填写的栏次空白,有些文书没有加盖税务登记专用章;部分企业纳税户固定档案和个体固定档案资料不健全;有的单位重点税源档案不健全,管理方面存在不到位的现象。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单位,但也造成全市地税系统基层规范化管理发展不平衡,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整改,以达到规范化管理的各项要求。
二、对进一步做好基层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一)务必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规范化管理是行政管理学的重要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其内容也不断丰富。地税系统的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工作制度规范、征收管理规范、环境设施规范和内部管理规范。其中,征收管理规范是核心,工作制度规范是基础,环境设施和内部管理规范是保障,各个要素并不是并列或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在明确部门总体管理目标的前提下,科学配置内部管理资源,细化管理标准,合理减化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全面、公正、效率地履行管理职责。规范化管理是由人治向法制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行政机关管理职能的重要途径。地税系统成立十年来,在规范化管理方面一直进行着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地税事业的不断发展,系统推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执法水平、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大力宣传基层实行规范化管理的重大意义和价值,特别要结合我们过去规范化管理的成效,让基层同志认识到规范化管理不是“穷讲究”,不是“花架子”,而是推动地税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二次创业”目标的必由之路。使广大地税人员、特别是基层领导同志,认识到规范化不是繁琐化,规范化不是形式主义。使一些对规范化管理持观望态度、有抵触情绪的领导和同志,真正从思想上转变过来,实现被动应付到积极落实的转变,由“要我规范”到“我要规范”,从根本上奠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基础。
(二)务必在齐抓共管上下功夫。基层规范化管理不单是教育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局性的重要工作,要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做到以教育部门为主,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确保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为了确保实现征管规范这一核心内容,进一步强化基层征管工作,要加大基层征管部门的责任力度,发挥基层主管领导以及征管法规科室人员的主导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发现和解决基层征管
第四篇:关于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思考基层规范化管理是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省、市局的重点工作之一。自去年以来,市局经过对基层所三次验收,两次督导,共检查基层所(分局)146个。总的看,通过全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基层单位在工作制度、征收管理、环境设施建设、内部管理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74个局、所被评为市局级文明单位,有29个局、所被评为省局级文明单位。我们在基层规范化管理验收中,经过调查研究,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现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现提出与大家共同研讨。
一、基层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有的单位认为规范化管理是搞形式主义,对规范化管理验收存在应付心理,检查前猛规范,检查后松一半。有的单位重硬件建设,轻日常管理;有的注重形式,仅仅按考核项目建立档案盒,里面没有内容或内容过时、也不全。
(二)考核落实不到位。有的县级税务机关对基层所(分局)的考核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政工部门牵头,有关职能科室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考核流于形式,造成部分基层所的税收执法错误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部分单位的基层规范化考核不够严格,考核的项目不全。个别基层所考核流于形式,考核记录为满分,考勤记录为全勤,考核不够认真细致,没有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单位没有将考核目标分解落实到人,与奖惩挂钩,定期考评并兑现奖励。
(三)要求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单位没有按规定建立和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没有将规范化管理考核目标分解落实到人,与奖惩挂钩,定期考评并兑现奖励。有的单位政治思想工作制度不健全,缺少政治业务学习计划和文明单位创建目标、计划和措施,没有按规定开展政治业务学习,部分人员的学习笔记不认真。
(四)征管资料设置、填写和保存不规范。有的税务文书填写不规范,应填写的栏次空白,有些文书没有加盖税务登记专用章;部分企业纳税户固定档案和个体固定档案资料不健全;有的单位重点税源档案不健全,管理方面存在不到位的现象。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单位,但也造成全市地税系统基层规范化管理发展不平衡,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整改,以达到规范化管理的各项要求。
二、对进一步做好基层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一)务必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规范化管理是行政管理学的重要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其内容也不断丰富。地税系统的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工作制度规范、征收管理规范、环境设施规范和内部管理规范。其中,征收管理规范是核心,工作制度规范是基础,环境设施和内部管理规范是保障,各个要素并不是并列或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在明确部门总体管理目标的前提下,科学配置内部管理资源,细化管理标准,合理减化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全面、公正、效率地履行管理职责。规范化管理是由人治向法制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行政机关管理职能的重要途径。地税系统成立十年来,在规范化管理方面一直进行着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地税事业的不断发展,系统推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执法水平、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大力宣传基层实行规范化管理的重大意义和价值,特别要结合我们过去规范化管理的成效,让基层同志认识到规范化管理不是“穷讲究”,不是“花架子”,而是推动地税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二次创业”目标的必由之路。使广大地税人员、特别是基层领导同志,认识到规范化不是繁琐化,规范化不是形式主义。使一些对规范化管理持观望态度、有抵触情绪的领导和同志,真正从思想上转变过来,实现被动应付到积极落实的转变,由“要我规范”到“我要规范”,从根本上奠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基础。
(二)务必在齐抓共管上下功夫。基层规范化管理不单是教育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局性的重要工作,要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做到以教育部门为主,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确保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为了确保实现征管规范这一核心内容,进一步强化基层征管工作,要加大基层征管部门的责任力度,发挥基层主管领导以及征管法规科室人员的主导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发现和解决基层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深化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人事、教育、监察、征管、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积极研究探索把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基层规范化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全面落实基层规范化管理的各项任务。
(三)务必在结合实际制定标准上下功夫。根据地税工作发展不断修订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和标准,是基层建设有效的工作方法。各基层单位关于规范化管理考评标准是根据省局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地税工作实际制定的。从总体上看,符合我市地税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全市地税基层规范化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是,省局《考评细则》出台后,地税机构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都有了不同的调整和变化。现行《考评细则》未能明确划分全职能税务所、基层稽查局、征收计会科以及管理科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在一些硬件建设、日常管理方面的规定刚性过强,没有充分考虑城乡差别的具体情况,有些要求难以落实,容易使基层同志产生抵触情况,使考核流于形式。另外省局修订了《税收业务规程》,推广使用了征管软件,规范了办税程序,规定了办税时限,因此《考评细则》应根据规程、征管软件和微机使用等内容进行补充和修订,增强考核的针对性。为此应明确牵头单位,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根据地税工作实际进行修订完善。
(四)务必在严格日常管理,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基层规范化管理考评细则》是我市地税系统基层规范化上水平的基础,要提高我市基层规
范化管理工作水平,必须要把《考评细则》落到实处。《考评细则》能不能得到落实,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能不能上水平,关键在管理者,在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心,即关键在基层税务机关的领导和各税务所长的决心和责任心。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局领导和所长,不但要在宏观上重视规范化管理工作,而且要在具体工作中把带头执行规范化管理的规定,严格按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谋划工作、开展工作。特别是在管理中,要真正发挥“怕得罪人就不当官”的精神,敢于负责,敢于严格按制度,按标准开展管理工作。实现基层规范化管理是一个长期工作目标,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把《考评细则》落实到位,不仅需要不断完善其内容和要求,还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就当时来说,一是要摆正《考评细则》位置,把《考评细则》考核纳入全年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要保持《考评细则》考核的完整性,将目标考核中与《考评细则》考核重复、抵触的内容修订或精简。二是要处理好《考评细则》年终考核与随机考核的关系,把日常考核与年终集中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考核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一个单位规范管理的水平,避免一次考核决定全年成绩的现象。三是要建立起日常督导制度。省、市、县三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日常督导制度,把加强日常督导作为重视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体现。通过深入调研,帮助基层单位找出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指导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促进其管理工作上水平。
(五)务必在提高规范化管理科技含量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和行政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以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管理手段;要按照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系统行政管理水平。规范化管理是一门发展的科学,需要不断吸收、借鉴、利用其他学科的成果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作为我们地税系统基础规范化管理,更应该学习吸收其他单位的经验,利用现有条件,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目前我市部分基层局已经有利用内部网络开展规范化管理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在信息化技术保障下开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把规范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规范化和信息化齐头并进,为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经济执法部门,我们应当积极支持、鼓励各单位从地税工作特点出发,从现有硬件设备出发,研究探索新的、更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使整个地税系统的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于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思考(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XX卫生院
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这一主题,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健全医院以“质量、安全、服务、费用”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总体目标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为主题,端正办院方向,明确办院宗旨;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严格财务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端正行业作风,树立医院形象,创建百姓满意医院。
三、组织机构
成立医院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X、XX、XX
四、重点内容
(一)增强卫生法制观念,依法管理、依法执业
1、增强卫生法制意识:全院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依法依规执业,医院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批准登记许可执业地点、诊疗科目、诊疗范围执业,杜绝超许可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执业,杜绝聘请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或非医师行医,杜绝执业医师跨类别、跨专业执业。
2、严格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审批,医务科、护理部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的要求,对从业人员和新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并按规定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各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必须报医务科审核批准,从而切实把好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点。
(二)以保证和巩固基础医疗护理质量为重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修正、完善医院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并组织学习,使全体医务人员对各自的岗位职责和责任明确了解、熟悉,并能在各自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2、完善医院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医务人员医疗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自控、科控、院控三级管理,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控制相结合,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检查、讲评、通报并落实整改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3、健全并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谈话告知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等。
4、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要求,实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非正常医疗问题报告制度。对每一起纠纷或投诉有登记、有处理、有反馈。各科室要认真落实医院制订的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预案,有效减少和控制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5、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落实基础护理,强化护理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护理缺陷报告、讨论分析和管理制度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
6、坚持因病施治,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杜绝重复检查,避免生化检查“套餐”,严格高值耗材使用报告、审批和患者签字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原则,严禁滥用抗生素。
7、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严格各种检验操作规程,重视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
(三)落实人性化服务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用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2、优化就诊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方便病人就医。增加服务窗口,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克服“三长一短”现象。缩短各项检查预约暨出具报告时间。院内会诊暨转科要及时、便捷、方便病人。
3、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各科室标识规范、清楚、醒目,环境和设施清洁、舒适、温馨,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便民服务,导诊咨询台亲切周到;设立饮水设施。
4、落实首问负责制,建立并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加强与病人的交流,维护病人的权利,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四)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医疗成本。
1、医院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严禁医院科室设立账外账、“小金库”。
2、规范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重大项目经集体研究后,按程序报批,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3、严格实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对引进大型医疗设备,严格执行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市场预测和调研,提高利用率。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的管理,努力降低医疗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
4、制定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案和收入分配办法。杜绝将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严禁对药品、仪器检查、生化检验及其他特殊检查等实行“开单提成”;严禁将药品高值耗材收入列入科室业务收入。
(五)规范医药收费行为,降低病人医药费用。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格执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超标收费、重复收费。
2、完善医疗服务收费制度,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建立医疗收费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药品明码标价,提高收费透明度。
3、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及时受理、调查、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并认真制定、严格执行违规收费处理措施。
4、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医院门诊人次费用、住院病人床日费用、单病种费用等相关信息。
(六)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1、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弘扬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及时表彰医德高尚、服务优良、医术精湛、自觉抑制行业不正之风的先进典型。
2、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3、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医疗机构中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的实施方案》;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
XX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