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李子明

时间:2019-05-12 05:5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李子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李子明》。

第一篇: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李子明

2006年理论研究奖评

关于撤乡并镇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中共喀喇沁旗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子明

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面临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需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对乡镇政府职能进行准确科学定位,讲求实绩与效率,努力建设绩效型政府。

2005年,我旗作为自治区乡镇机构改革第一批追加试点单位,率先实施了新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由于准备充分,部署周密,发扬民主,阳光操作,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极大地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形象,营造出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加速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进程,缩减了机构编制,实现了政府“瘦身”,减轻了财政负担。改革后,各乡镇顺利交接了资产负债及工作任务等,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鼓足了干劲,纷纷整合资源,谋划区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运行良好。可谓是改革改出了干劲,改出了士气,改出了动力,改出了素质,改出了效能。然而,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完成机构撤并和人员精简后,对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及履行方面的问题仍需高度重视,着力解决。

从改革后运行情况看, 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及履行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上下未联动。机构改革后, 乡镇仅设3个办公室和3 1

个中心,但旗县区级机构没有进行改革,势必造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另一方面,合村并组没有跟上,撤乡并镇后的村级组织显得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让精简人员后的乡镇政府有些吃力。上述两种情况致使乡镇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乡镇机构和人员的再次膨胀。二是权责不对等。建设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落实安全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等,都是乡镇躲不开的任务,但乡镇却不具备项目管理、资金审批及违法违规处罚等方面的权力,加之有些站所编制上划,人权、财权归上级部门,事权归乡镇,使乡镇处于权责不对等的尴尬状态。三是干部适应慢。改革后,机构减了,人员少了,服务面大了,乡镇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干部还没有树立起绩效型政府建设的理念,还未实现由命令型向指导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彻底转变,服务群众、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方法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四是服务难度大。撤并后,乡镇辖区面积扩大,人口增多,服务半径延长,加之缺少交通工具, 干部下乡有困难,群众办事不方便,原有的工作体制、服务体系和服务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满足群众服务需求的难度比改革前有所增加。五是债务压力大。撤并前,乡镇政府多年以来改善办学和办公条件、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出资办企业破产等等,就已经形成了乡镇债务。撤并后,债务总量相对增加,还有些债权人害怕债权债务关系受到影响,加紧催要,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乡镇机构的正常运转。

分析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及履行的问题及成因,应从以下几个

方面着力加以解决:

(一)上下联动,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旗级机构应整合资源,归并职能,实行撤、并、转改革,解决目前上下级机构头大尾小的问题。对村组机构也应整合资源予以合并,减少村组数量,扩大村组规模,以强化村级班子、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关于合村并组改革,目前主要面临两大有利时机,存在两大制约因素。两大有利时机为:一是借助第六次村委会换届之机实施合村并组,可以减少村组干部未到届带来的阻力,有利于合村并组选举会议组织召开及整体部署的实施,更能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干部群众都在议论和等待合村并组,这说明合村并组已成为大势所趋,干部群众已有心理准备,可以大大降低号召动员、统一思想的难度。两大制约因素为:一是各村组债务、人均净资产不一致,成为制约合村并组的首要问题:二是合村并组后村组干部职数将减少,部分村组干部怕落选存有抵触情绪,成为制约合村并组的又一突出问题。因此,合村并组首先要由旗级或旗级以上党委政府统一部署, 强力推进,营造出良好的大环境。否则单凭乡镇实施,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其次是各乡镇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进行清产核资,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合并前后资产与负债的权属及总量不变;第三是深入调研,按照地域相近、民风相同、产业相似、规模适中、方便群众的原则制定合并规划,并根据调研情况和总体规划,制定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第四是周密部署,严格程序,稳步实施。坚持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分村召开“两委”班子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村民大会等不同层次的会议,深入动员,统一思想,形成全民参与支持合村并组的良好氛围。时机成熟,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先合并选举村党支部,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选举产生村委会,实现顺利合并。通过配套改革使乡镇政府摆脱被动局面,巩固机构改革成果。

(二)科学定位,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国家政权组织,担负着稳定一方社会,发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群众的责任,应按照因事设岗,按岗择人,权随责走,人随责配的原则,划定乡镇政府人权、事权、财权和责权, 凡是下放到乡镇的职责,都下放相应的权力,让乡镇依法作为,履行职责,建立起权责一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政府管理体制。因此,乡镇政府应强化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必须有实绩,讲求高效率,把着力点放在宣传落实法律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工业经济、建设公益事业、推进城镇化进程和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一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由抓大农业向抓大市场转变,走市场化路子,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二要树立民本观念,由行政推动型向优质服务型转变,走示范引导服务的路子。三要树立开放的观念,由具体管理向间接调控转变,由封闭型政府向阳光型政府转变,走社会化路子。四要树立民主法制观念,由权治型向法治型转变,依法行政、民主管理,走民主

化、法制化的路子。同时,对不应由乡镇政府承担的职能进行剥离,由村级班子承担起相应民间事务管理和村民自治类职能,大力发展和培育各类产业协会、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承担起民间组织应承担的具体职能,使乡镇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为“三农”服务,充分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三)创新措施,探索干部队伍建设新路子。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建设,教育乡镇干部强化服务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建立完善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激励干部积极向上,健康成长,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使乡镇干部实现“五个转变”,提高“五种能力”。即,一要由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不断提高落实政策的能力。二要由权力型向能力型转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三要由指挥型向引导型转变,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四要由随意型向规范型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五要由干预型向服务型转变,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四)完善机制,提升乡镇服务水平。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深化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将乡镇村干部职务、职责、联系方式,各项业务的办理程序、所需手续、资费标准、政策依据,最实用的法律政策、道德常识,各类媒体涉及“三农”的致富信息、技术和道德法制专栏播出时间等,进行统一汇集整理,编发《便民服务集锦》,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通过乡镇自办电

视节目、编发乡镇简报、组建宣讲团等有效形式,向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培养、挖掘、搜集各行各业典型,总结成功经验,编发《典型人物汇编》,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依托乡镇政务综合服务大厅、村级民情接待站、组级民情信息员,全面推行代办服务制,为群众和企业代办各类服务事项,对矛盾纠纷和破坏投资环境行为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推行综合联动机制,实行村“两委”班子、乡镇业务站所、乡镇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三级调处,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健全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民情听证制、监督考核制等长效机制,提高服务效率,保证服务质量。

(五)加快发展,化解乡镇债务。乡镇债务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一要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坚持任期内“零负债”的原则,确保不形成新的不良债务。同时量入为出制定还款计划。二要盘活闲置富余资产,偿还一部分债务。三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化解一部分债务。四要广泛招商引资,加强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乡镇债务得到有效化解。

第二篇: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现代农业经济学论文——

关于对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2007级经济管理专业)

学号:20071019姓名:周嗣东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乡镇政府处于改革的前沿,其职能履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实行免征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必将直接触动我国农村基层政治体制的变革,目前在新的形势下,乡镇政府向何处去,乡镇政府的职能

一、目前乡镇职能的现状

1、法律法规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规定过于泛化。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已经对乡镇政府职能做出了规定,但从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内容看,乡镇政府的职能规定不具体,表现在如地方组织法只是对乡镇政府的职能权限范围进行了原则规定,并未规定具体的职责范围和内容,即具体应该做什么没有明确规定。

2、全能政府的运作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型政府”思想的影响,乡镇政府目前依然习惯于充当管家,承担着很多本应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理不好的事情。具体表现在仍然习惯于采用行政方法代替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经济利益,习惯深入微观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承担着本应该属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某些职能,而无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乡镇政府也就难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何界定,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3、乡镇政府权责严重不对等。无论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是实际工作任务来看,乡镇政府明显存在责大权小的问题,即承担的职责任务重、可运用的权力资源少,导致了乡镇政府严重依赖垂直管理部门,甚至变成上级政府的附庸,无法真正成为乡村有效管理的主体,无法真正落实自己的职责权限。

4、乡镇财政比较困难。目前乡镇财政主要实施的仍然是“承包式”的财税体制,这一体制促进了有一定非农产业来源的乡镇积聚财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业乡镇的财政实力,另外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其他地方乡镇债务普遍较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乡镇的收入渠道进一步减少,而很多乡镇依然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导致乡镇的财政危机进一步突出,靠转移支付等方式勉强维持,而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上级政府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乡镇,致使乡镇政府财政危机四伏,财政的危机容易引发职能危机,为乡镇职能异化埋下了伏笔。

5、乡镇干部素质不适应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队伍现状不适应农村工作实际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镇政府职能的有效实现。一是乡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目前很多乡镇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岗位所需要经济科技等理论知识,缺乏指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产的经验和技能,难以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乡镇干部责任感不强。主要表现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不够,调查研究不深,缺乏奉献精神,对上级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贯彻执行不力。

二、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在目前农村社会力量还较弱的情况下,乡镇政府依然需要较深介入农村社会生活,其现阶段的职能应主要定位在以下几个

方面:

1、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乡镇政府作为沟通中央和农民群众的桥梁,对维护党的形象和体现上层建筑的管理意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乡镇政府应全面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在贯彻落实政策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点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如“两免一补”等都要严格执行,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积极挖掘政策潜力,按照政策进行科学民主决策,使政策顺应民情民意,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三是搞好党的政策宣传,让老百姓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自觉性。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要求乡镇政府应该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实抓好。一是要遵循经济和市场规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乡镇政府要克服经济政绩的冲动,从直接的经济干预中退出来,把发展经济的职能交给社会和群众、交给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制定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推广普及实用性科学技术,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农业生产。三是要为农民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不断培育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拓宽二、三产业的发展渠道,集中精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最终达到本乡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效果。

3、积极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农村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新时期乡镇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目前乡镇政府应主要提供好以下方面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是做好基础设施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配套服务。在诸如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乡镇政府必须在上级政府财力的积极支持下,做

好基础项目建设中土地征用、关系协调等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二是供给社会稳定类农村公共产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成为了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能。乡镇政府需要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等综合治理手段,为农民建立一种农村治安机制,让农民在安全的环境下生产与生活。三是供给农村公益类公共产品。目前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不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因此,乡镇政府要在上级政府财力支持下,把工作重点放在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产品上来,通过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医疗网络,完善农村养老、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的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切实解决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和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四是供给乡村文化类农村公共产品。文化建设是农村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改变农村面貌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一些腐朽没落文化趁虚而入,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宗派势力抬头。乡镇政府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服务功能,积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以实现“乡风文明”。

4、做好多方面关系的协调。乡镇政府一直是国家与基层民众之间的一种中介角色,乡镇的协调对于造就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十分重要。在目前形势下乡镇政府主要要协调好以下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与村委会关系。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村委会的工作指导,开展对村委会工作的定期督查,协调解决好村内矛盾和村间的纠纷,加大对困难乡村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等。二是处理好与第三部门的关系。乡镇政府要积极培育第三部门习惯,尊重其自身

发展规律,减少直接干预,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借助第三部门实现乡镇微观领域的高效管理。三是处理好企业的关系。乡镇企业目前正成为乡镇经济增长的亮点,在处理与企业关系时乡镇政府应积极为企业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注意的问题

在正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的同时,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要积极理顺县乡两级政府的事权关系。二是强化乡镇干部的转型培训。三是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四是注重人员结构的合理配臵。五是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力度。六是彻底制止乱收费行为。七是加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

第三篇:对乡镇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巩固税费改革的成果,积极稳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点。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这场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统一思想,把握形势,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组织领导好这场改革。下面我就乡镇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讲几个问题。工业反哺农业: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全国解放以后,中国农村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土地改革和互助组、初级社时期。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农民翻身得解放,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第二阶段: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化时期。1956年,在合作化高潮中,推行了高级社,1958年又推行了“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运动。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和其他农产品大都下降到1951年的水平。农村出现了“三年困难”时期。从1961年起国家被迫采取“调整”的方针。经过几年的调整,情况刚刚好转,又在农村开展了“四清运动”,接着又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不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由于“十年**”,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沿。这个时期是曲折困难时期。

第三阶段,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了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制,得到了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首肯和支持,大包干责任制,到1983年迅速在全国95%以上的生产队普及开来,“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彻底被否定,亿万农民又重新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和产品支配权,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产量、农民收入成倍增长,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由于农村改革的成功,进而推动了城市的全面改革,开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农民的贡献与牺牲:“三个剪刀差、一条鸿沟”

中国农民为工业化、城市化积累资金,在不同时期是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大体上可概括为一句话,即“三个剪刀差、一条鸿沟”。第一个“剪刀差”:为了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从农村积累了巨额的资金用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在工业化初期采取这种办法,是正确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国工业化从农村积累资金的时间拉得太长。国民经济发展遭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延缓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推迟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的早日到来。

第二个“剪刀差”: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全国各地出现了建设各类开发区和房地产热,因而形成了大量圈地的热潮。中国的土地政策规定,农村的土地不能进入一级市场,建设开发区和开发房地产的用地,必须先由政府征用,然后才能进入一级市场。由于征用价格低,转手高价出售给开发商,因而形成了第二个剪刀差。这个剪刀差比第一个剪刀差大得多,积累资金更多。各地政府把圈地作为第二财政收入的来源。圈地成本低、收益高,搞了开发区、房地产,又是各级政府的“政绩”,因而圈地风屡禁不止。但是对农民来说,则失去了土地,有的变成“三无”农民,再加上野蛮拆迁,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中国具有质优价廉的劳动力优势,不仅能吸引外资到中国投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的GDP仅占世界的4%,但中国的经济增长占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20%左右,为世界所瞩目。一条鸿沟: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制度使城镇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曾几何时,从农村积累提取资金,而把农民封闭在农村的狭窄土地上,只能从事以粮为纲的低效劳动,农民分享不到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这种严格的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把城乡的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拉大,致使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终于形成了城乡分割二元经济结构,延缓了工业化的进程,推迟了工业反哺农业时期的到来。城乡统筹发展:“多予、少取、放活”,关键在放活

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略,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多予”,就是要不断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如果不增加投入,“工业反哺农业”就是一句空话。“少取”,也就是“多予”。过去是向农民索取甚至是剥夺,现在是少取或不取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也就等于多予了。现在有人认为,国家的投入力度不够大。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大国,各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要量力而行。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国家投入的力度是会逐年加强的,并逐步建立增加投入的长效机制,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我认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不仅是要求国家加强“多予”、“少取”的力度,更重要的是针对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继续深化改革,在“放活”上下功夫。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自国家实行分税制以后,“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县以下财政压得很紧,本来日子就不好过,许多县乡靠“吃财政饭”,甚至发不出工资,因而乡镇债务剧增。现在,乡镇机构林立,人员庞大,冗员过多,财政不堪负担。取消了农业税和三提五统(改为一事一议)后,有些乡镇财源已断,而中央及省的转移支付不能及时到位或到位不足,只能靠出卖乡镇企业或出卖乡镇合并后闲置的资产,或靠出让土地的差价,或靠借债、欠发工资来维持。根据国务院的部署,最近几年在税费改革中,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已采取措施,开展了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他们的做法大体是:

” 3.实行“乡财县管”,按编制和预算开支,堵死随意设立临时机构、乱聘工作人员、乱开支的漏洞。加强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和财税征管工作,不断扩大财源。要管好用好国家和省级财政不断增加的投入和转移支付,以及各种专项补助的资金,规范化管理,防止截留、挪用,保证各项经费到位,使其真正发挥效益。

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之举。特别是精简人员是改革的关键和难点,阻力大,风险也很大,必须上下联动,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二)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之后的第三次重大改革。2005年全国大部分省份已经完全取消农业税,基本结束了中国以农养工,以农养政的时代,进入了以工哺农的新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走依靠农民供养乡镇的老路是走不下去了。我们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的目的,就是要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由行政管理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现在不能再向农民伸手了,而是要为农民服务,带领农民致富。主要任务是: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主要是党的扶农惠农政策。二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带领群众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兴修农田水利、减灾防灾、搞好科学种田,引导农民致富。三是放活经济。加强小城镇建设,指导和扶持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搞好招商引资;放活市场,发展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引导农民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引导农民组织专业化合作社或培养发展经纪人,搞活流通。四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改革力度,巩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证机制,要加快改革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的管理体制,精简师资队伍,加强对师资和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师资和医务人员的素质。五是依法贯彻落实基本国策,如生态环境、土地规划、计划生育等。六是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要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调整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领导群众走富民强村之路,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加强社会治安、信访、扶贫、精神文明(包括文化建设),发展公益事业和民间组织等,搞好各项公共服务。

(三)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对干部不能光使用不教育,对基层干部布置工作任务下达指标时,还要注意和他们研究如何完成任务的工作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任务布置以后,要不断地进行检查,要善于发现典型,用典型引路方法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善于通过总结工作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爱护基层干部、关心基层干部,要表扬先进,以先进带动后进,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一棍子打死。现在全党正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在这个基础上要建立对干部管理、监督、培训的长效机制,不断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第四篇:对乡镇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巩固税费改革的成果,积极稳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点。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这场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统一思想,把握形势,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组织领导好这场改革。

下面我就乡镇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讲几个问题。

工业反哺农业: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全国解放以后,中国农村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土地改革和互助组、初级社时期。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农民翻身得解放,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第二阶段: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化时期。1956年,在合作化高潮中,推行了高级社,1958年又推行了“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运动。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和其他农产品大都下降到1951年的水平。农村出现了“三年困难”时期。从1961年起国家被迫采取“调整”的方针。经过几年的调整,情况刚刚好转,又在农村开展了“四清运动”,接着又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不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由于“十年**”,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沿。这个时期是曲折困难时期。

第三阶段,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了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制,得到了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首肯和支持,大包干责任制,到1983年迅速在全国95%以上的生产队普及开来,“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彻底被否定,亿万农民又重新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和产品支配权,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产量、农民收入成倍增长,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由于农村改革的成功,进而推动了城市的全面改革,开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农民的贡献与牺牲:“三个剪刀差、一条鸿沟”

中国农民为工业化、城市化积累资金,在不同时期是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大体上可概括为一句话,即“三个剪刀差、一条鸿沟”。

第一个“剪刀差”:为了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从农村积累了巨额的资金用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在工业化初期采取这种办法,是正确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国工业化从农村积累资金的时间拉得太长。国民经济发展遭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延缓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推迟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的早日到来。

第二个“剪刀差”: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全国各地出现了建设各类开发区和房地产热,因而形成了大量圈地的热潮。中国的土地政策规定,农村的土地不能进入一级市场,建设开发区和开发房地产的用地,必须先由政府征用,然后才能进入一级市场。由于征用价格低,转手高价出售给开发商,因而形成了第二个剪刀差。这个剪刀差比第一个剪刀差大得多,积累资金更多。各地政府把圈地作为第二财政收入的来源。圈地成本低、收益高,搞了开发区、房地产,又是各级政府的“政绩”,因而圈地风屡禁不止。但是对农民来说,则失去了土地,有的变成“三无”农民,再加上野蛮拆迁,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第三个“剪刀差”:中国已有1.4亿农民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他们的工资和城市职工的工资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剪刀差。他们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却不能同城市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就世界范围来说,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凭借着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我国的产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2004年中国的外贸总额超过1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达6099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量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具有质优价廉的劳动力优势,不仅能吸引外资到中国投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的GDP仅占世界的4%,但中国的经济增长占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20%左右,为世界所瞩目。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的报告指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不到美国的百分之四。美国每小时的工资是16美元,墨西哥约4美元,中国约为0.5美元。据2003年的统计,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23倍,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大约是农村居民的四倍。这是就全国而言的。如果说,在国内城市职工每月工资大约1000—2000元,那么,农民工工资只有500—800元左右,差距是很大的,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剪刀差。

一条鸿沟: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制度使城镇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曾几何时,从农村积累提取资金,而把农民封闭在农村的狭窄土地上,只能从事以粮为纲的低效劳动,农民分享不到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这种严格的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把城乡的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拉大,致使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终于形成了城乡分割二元经济结构,延缓了工业化的进程,推迟了工业反哺农业时期的到来。

城乡统筹发展:“多予、少取、放活”,关键在放活

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略,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多予”,就是要不断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如果不增加投入,“工业反哺农业”就是一句空话。“少取”,也就是“多予”。过去是向农民索取甚至是剥夺,现在是少

取或不取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也就等于多予了。现在有人认为,国家的投入力度不够大。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大国,各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要量力而行。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国家投入的力度是会逐年加强的,并逐步建立增加投入的长效机制,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我认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不仅是要求国家加强“多予”、“少取”的力度,更重要的是针对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继续深化改革,在“放活”上下功夫。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自国家实行分税制以后,“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县以下财政压得很紧,本来日子就不好过,许多县乡靠“吃财政饭”,甚至发不出工资,因而乡镇债务剧增。现在,乡镇机构林立,人员庞大,冗员过多,财政不堪负担。取消了农业税和三提五统(改为一事一议)后,有些乡镇财源已断,而中央及省的转移支付不能及时到位或到位不足,只能靠出卖乡镇企业或出卖乡镇合并后闲置的资产,或靠出让土地的差价,或靠借债、欠发工资来维持。根据国务院的部署,最近几年在税费改革中,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已采取措施,开展了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他们的做法大体是:

1.并乡并村,减少乡、村的数目。据统计,1995年全国共有乡镇47136个,2003年减到38290个,8年间共减少了8846个,减少了18.7%。

2.精简机构。湖北的经验是,把现有机构合并成“三办一所”。“三办”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一所”为财政所,取消政协联络处,同时实行党政领导一肩挑,领导班子交叉任职。湖北的做法是党委书记兼乡镇长,副书记3人,一人兼人大主任、一人兼纪委主任、一人兼副乡镇长,党委委员有的兼副乡镇长,有的兼武装部长、组织委员等职。不仅减少领导职数,而且使班子更加精干,团队优势更加明显,既减少了行政成本,又提高了行政效率。山东省还推进村级综合改革。全省共精简村干部13.6万人。他们的做法是村级两委实行成员“交叉任职”,“联村自治”,调整村级规模,全省共减少村干部11万多人,再加上在换届时陆续减少2.5万多人,合计13.6万人,减幅达30%以上,每年可减少支出近4亿元。据湖北省的报导,乡镇机构改革后,精简人员也超过1/3以上。

3.实行“乡财县管”,按编制和预算开支,堵死随意设立临时机构、乱聘工作人员、乱开支的漏洞。加强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和财税征管工作,不断扩大财源。要管好用好国家和省级财政不断增加的投入和转移支付,以及各种专项补助的资金,规范化管理,防止截留、挪用,保证各项经费到位,使其真正发挥效益。

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之举。特别是精简人员是改革的关键和难点,阻力大,风险也很大,必须上下联动,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二)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之后的第三次重大改革。2005年全国大部分省份已经完全取消农业税,基本结束了中国以农养工,以农养政的时代,进入了以工哺农的新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走依靠农民供养乡镇的老路是走不下去了。我们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的目的,就是要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由行政管理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现在不能再向农民伸手了,而是要为农民服务,带领农民致富。主要任务是: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主要是党的扶农惠农政策。二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带领群众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兴修农田水利、减灾防灾、搞好科学种田,引导农民致富。三是放活经济。加强小城镇建设,指导和扶持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搞好招商引资;放活市场,发展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引导农民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引导农民组织专业化合作社或培养发展经纪人,搞活流通。四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改革力度,巩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证机制,要加快改革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的管理体制,精简师资队伍,加强对师资和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师资和医务人员的素质。五是依法贯彻落实基本国策,如生态环境、土地规划、计划生育等。六是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要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调整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领导群众走富民强村之路,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加强社会治安、信访、扶贫、精神文明(包括文化建设),发展公益事业和民间组织等,搞好各项公共服务。

(三)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对干部不能光使用不教育,对基层干部布置工作任务下达指标时,还要注意和他们研究如何完成任务的工作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任务布置以后,要不断地进行检查,要善于发现典型,用典型引路方法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善于通过总结工作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爱护基层干部、关心基层干部,要表扬先进,以先进带动后进,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一棍子打死。现在全党正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在这个基础上要建立对干部管理、监督、培训的长效机制,不断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第五篇: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几点思考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保垒,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乡镇机构是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的一支队伍。乡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建设的步伐。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目前乡镇机构的设置已很难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

一、目前乡镇机构人员及运行状况

现在的乡镇机构主要分为行政机构和事业机构,行政机构目前还是政府为主,有党政办、共青、妇、武、综治办等,而事业机构却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财政、林业、水保、水利、兽医、果茶、农枝、农机、文化、广播、企业、土管、农经、计划生育等,只要上面有的部门,乡镇也一定有其相应的机构。其中,土管、财政属派属机构人权、财权、业务指导归部门管理,责任归乡镇政府,如在耕地上建房,乡镇没有执法权,却要承担起第一责任这个“大帽子”;而果茶站却人权归乡镇,农机、农技、水保、水利、农经、计育等部门的人权、财权又归主管部门,使得乡镇对这些部门的管理也是毫无头绪,一片混乱。多年来,乡镇一直和这些部门打着交道,光是应付一年下来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检查就已经让乡镇大伤元气。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法制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因素,乡镇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些矛盾凸显而出。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削弱,事权、责权却无限增大,人权、财权不断弱化。通俗的说,“有油水”的事上边都收回去了,但收回去的只是人权、财权,事权、责权仍在乡镇,有了成绩是上边业务单位的,出了问题永远是乡镇的不是。如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林业、土管等方面,使得乡镇苦不堪言,无权管事却要受罚。长期以来乡镇夹在上级和业务部门之间两头受气。有些事业单位的干部更是自恃乡镇对他们无权管理,在乡镇也是目中无人,给行政机构的干部带来极恶劣的影响。

二、当前乡镇机构改革的趋势

现在进行的乡镇机构几乎是“换汤不换药”,做了回文字游戏。笔者从报刊上了解到,将来的事业机构将合并成几个中心,如果茶站、农业四站、兽医站等合并成一个农业服中心;文化广播站合并成一个文化服务中心等。试想,哪能找出一个既懂果茶技术,又懂兽医,还要要懂农业技术等“十项全能”的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乡镇没有了对计划行育的执法权,如何完成计生部门分配下来的任务?乡镇管不了财政所、土管所,如何来承担他们在工作中犯下的错误?如此种种,笔者认为,乡镇机构的改革不仅仅是精减人员,合并机构的问题,真正的“鸡肋”还是在于要划分责权。如今的政府职能已逐渐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机制,按照“精简、便民、技能”的原则,着力构建为民服务的新机构。

三、几点思考

针对乡镇机构改革,笔者凭着在乡镇工作多年的经验,浅谈几点拙见:

对行政机构实行“三定”方案:

一是定职能,确定行政机构的职能就是“十六字”方针:执行政策、发展经济、搞好服务、社会稳定。

二是定机构,将行政机构划为四个办公室: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

三是定人员,根椐各个办公室的工作性质、业务量的大小,配备相应合理的人员职数。

对事业机构实行“五字”方案:

一是“定”,要将事业机构先进行定位,把一些公共事务机构(如企业办、兽医站、农技站、农机站、文化站、水管站、水保站等)和有行政执法权的机构(如土管所、财政所、计育办、林业站)进行分开管理,将有行政执法权的机构的人、财、事、责权全部归于主管业务部门,作为乡镇的派属机构,乡镇只负责协调;将这些公共事务机构的人权下放,人、财、事、责权都归于乡镇。将经营性的事业单位推向市场,按照市场化运行。

二是“撤”,对过去重复设置、职能和工作越位、错位的机构进行撤销。

三是“并”,对业务工作相近,工作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合并。

四是“变”,将乡镇的涉农部门转变为经济服务组织,既分流了人员,又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更直接的服务。

五是“退”,到一定年龄的乡镇干部一律办离退休手续。

总之,乡镇机构改革新形势下乡镇下乡镇必经之路。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的“样本”可以参照。因此,笔者认为乡镇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走各具特色之路。

下载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李子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李子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2

    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社会发展学院 政教0901 090304125 欧月丹 摘要:目前在现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乡镇政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清楚乡镇政府职......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问题思考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使其把工作重心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这不仅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止农民负担反......

    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调研报告

    提纲: 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重大意义 1.调查的目的; 2.调查的对象; 3.调查的方法:结合自身职能实际,对相关部门机构运行、履行职责情况通过座谈、征求意见......

    论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精选)

    论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 邢文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为了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迫切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深化行政......

    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的分析研究及其相关对策措施 乡镇是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承担着管理辖区内各项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职能,在整个行政体系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随着时代的......

    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原则与路径 曲延春 刘启营 摘 要:当前,乡镇机构改革问题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乡镇机构改革应该首先确立改革的原则,即以事权为中心。在......

    乡镇机构改革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的意见》(皖政办[2002]5号)和全省农村税费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确保省政府化解村级债务目标的实现,做到任务落实,责任明确,卓有......

    乡镇机构改革材料

    顺应改革和发展把干部推向民营经济主战场一、乌敦套海镇概况乌敦套海镇位于翁牛特旗东南部,305国道穿越境内,东连玉田皋乡,隔老哈河与敖汉旗古鲁板蒿乡相望,南接赤峰市松山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