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提高乡镇政府服务能力调研思考
乡镇政府处于国家政权组织体系的最基层,承担着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责。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在农业税全面取消、乡镇职能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新情况下,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强弱,事关农村发展大局稳定,事关农民群众安康富足,事关国家政权稳固强盛。因此,强化公共服务,提高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是摆在乡镇政府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一、**县加强和提高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基本作法
**县总面积2558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现辖26个乡镇,892个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新形势,采取新举措,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深化综合改革,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效能
2005年,**县被市委确定为全市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启动了乡镇政府机构以及财政、教育、卫生体制四项改革,激化乡镇政府的活力。
一是推进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具体分“三步走”实施。第一步清退非在编的临雇人员、归位混岗人员、调剂富余人员;第二步科学设置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精简领导职数;第三步分流富余人员。到2008年8月,全县已清退临雇人员211人,归位混岗人员228人,调剂富余人员136人。
一、二类乡镇内设机构精简为4办1所,三类乡镇设3办1所。乡镇领导职数全部按一、二类乡镇不超过11名、三类乡镇不超过8名的原则配备。
二是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实行“村帐乡管”和对樟树乡、界牌镇、潮江乡、板市乡4个乡镇实行“乡财县管乡用”试点。具体措施是四个实行:即对乡镇机关实行分块预算。县财政将乡镇行政编制人员基本工资和教师基本工资纳入统发范畴。按在编公务员人均2000元的标准拨付给乡镇人头经费和公用经费,对计划生育、畜牧防疫等专项支出,县财政足额保证。对乡镇站所实行考核拔付。县财政按核定的乡镇事业站所编制和公益服务比例将经费拨付到乡镇,由乡镇和县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工作绩效对站所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拨付站所经费,实现“以钱养事”。乡镇站所现有2248人,全部实行竞争上岗,目前停薪留职885人,站所人员社保、医保待遇全部落实。县财政今年增加对站所投入1800万元。增加对村转移支付295万元、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365万元,增加村级运转经费446万元。对于乡村两级必须办的中小学危房改造、乡村道路养护等公益项目支出,县乡财政实行统筹安排,直接或通过主管部门支持。此外,县财政每年还拨付100万元扶植“三农”,乡镇财政每年投入“三农”资金、物资在3000万元以上。
三是理顺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撤销畜牧水产站(成立动物防检站)、户政办、村镇规划所,把民政社保所与文化站合并成立文体卫站,农机站和农技站合并成立农技推广站,保留了林业站、农经站、水管站和计生服务所。乡镇不设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乡镇事业站所于去年8月20日将人、财、物、事全部移交乡镇政府管理。各乡镇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设立乡镇政务服务中心,把公安、计生、国土、社会事务办、工商、税务等站所、部门集中到政务中心合署办公,为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
(二)加强教育培训,锤炼干部素质,提高服务本领
县乡两级采取理论培训、挂职锻炼、内部轮岗、交流任职、跟班学习等途径,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近两年来,县委举办两期乡镇党政正职培训班,四期村支书(主任)培训班,四期乡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派28名乡镇班子成员到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挂职,选派32名乡镇干部任村第一支部书记,选派15名乡镇干部到市、县机关跟班学习,选派46名乡镇干部到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交流任职乡镇干部180余名。各乡镇也利用乡镇党校、农科教中心、远程教育等阵地,组织乡镇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法规、学农业知识和技能、学经济管理。西渡镇、金兰镇对通过自考、函授方式取得大专、本科文凭的报销40%的学费。台源、井头等乡镇邀请农业、畜牧、党校专家给乡村干部上农业实用技术和理论辅导课。栏垅、库宗、演陂等乡镇邀请专家给乡村干部和烟农上烟叶栽培技术讲座。26个乡镇都配备了电脑及技术操作人员,他们利用网络优势,及时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咨询。
(三)发展农村经济,兴办公益事业,提高服务后劲
县委根据区位、交通、资源等条件的不同,把26个乡镇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樟树、西渡、井头、关市、界牌等重点开发区内的乡镇借助一区、一园、四基地,大力招商引资,兴办民营企业,着力推进工业化。樟木、金兰、洪市、渣江等限制开发区内的乡镇在发展传统的粮油棉种植的同时,积极实施“双万(牲猪、禽类出笼以万计)、两草(烟草、龙须草)、三龙头(种、养、加龙头)”工程,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禁止开发区内的岣嵝、曲兰等乡镇则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第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关市乡政府引资15亿元,兴办了尚卿、三安、新雁三个矿业公司,尚卿矿业2005年为乡财政提供税收220万元。井头镇政府引资兴办的19家石材企业,年创税收在300万元以上。西渡镇恒生制药公司2007年入
库税金447万元。岘山乡大力引导群众养殖甲鱼和孵鸡鸭。长永村甲鱼养殖户年均收入达5万元。该乡的鸡鸭苗外销湘潭、邵阳等地。岣嵝乡依托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游。
各乡镇政府还通过向上争、社会捐、财政拨、群众一事一议筹等方式,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讯、学校等基础设施。关市、金溪、栏垅、库宗等乡镇近年抓住国家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的时机,对乡村公路进行改造。目前,全县26个乡镇除板市、溪江两个乡外,全部通上了油路或水泥路。界牌白象、库宗拜亭、三湖甘泉、渣江荷溪等46个村通上了油路或水泥路。库宗金华、虎形,西渡清平、阳古等村开通了至县城的公交车。26个乡镇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全县892个村有798个村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石市、金兰、库宗等乡镇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沼气,实行改水、改厨、改厕。
(四)转变工作作风,依法按章办事,提高服务质量
各乡镇政府树立民本理念,扣住作风建设这个“牛鼻子”,着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计划指令型向市场指导型转变,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由强迫命令型向说服引导型转变,由指手划脚型向亲历亲为型转变。为发展烟叶产业,库宗、金兰、栏垅等乡镇组织村支书到长沙、郴州、衡南等地参观,帮助农民签订定购合同,邀请专家驻村传授烟叶培管、烤制技术。2004年,金兰镇4名镇干部带头种烟400亩,当年收入7.2万元,打消了群众种烟顾虑,2005年,全镇种烟面积扩大到5000亩,亩平纯收入达1800元。台源镇连续两年开展评选“农民满意的站所和满意的干部”活动,激发了乡镇干部争先创优的热情。潮江乡政府每年组织乡村干部组成助耕队,帮助群众扳禾、莳田。金兰镇积极为农民外出务工牵线搭桥,每年组织劳务输出在4000人以上。2005年会同劳动、工会、法院等部门,为35名民工追讨工资45万元。
各乡镇还建立规章制度,督促干部依法按章办事。三湖镇实行干部每月公开述职制度,邀请村干部现场评议质询,现场公布评议结果。对全年3次评议为不合格者,扣发一个月工资,年度考核为不称职。西渡镇、金兰镇等乡镇制定“七严禁、八禁止”,给干部套上“紧箍咒”。栏垅、井头、界牌等乡镇实行政务公开,把办事程序、依据、经办责任人、收费标准等项目上墙公开,切实做到阳光操作、透明办事。
二、当前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完善,沿袭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全面取消,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当前乡镇在服务能力上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弱化”。
1、富民服务能力弱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大农民群众迫切希望乡镇政府能够带领他们闯市场奔小康,但不少乡镇政府和干部却没有有效的办法和招数。有的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把握不准,富民思路不清,工作按部就班,“上级说啥就干啥”;有的沿袭行政命令方式,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不强,强迫农民种养,造成农业产品单一,好心办坏事,“逼民富”变成“逼民穷”;有的干部是农事门外汉,群众一问三不知,碰到群众绕道走,脱离群众不服务。在该县的一次农民问卷调查中,对乡镇干部“经济发展思路创新情况”,95%的人选择了“一般”和“有待创新”。在回答“你认为在致富过程中需要乡镇做些什么”,98%的农民反对行政干预。
2、公共服务能力弱化。在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同时,广大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由于乡镇财力有限,农村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全县213座中小型水库,80%以上属病险水库。有12个村至今不通公路。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更显落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读书致贫的现象普遍存在。
3、依法服务能力弱化。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的法律意识、政治意识、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也有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对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理解不够深、不够透,思想准备不足,在执行过程中表现出不适应和乱作为。有的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作风粗暴,态度不友好,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不够;有的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打着依法行政的旗号,干着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如农民批宅基地、办结婚证、生育证、身份证等,该收费的项目加价收费,搭车收费,义务服务的项目变相收费,加重了群众负担。在问卷调查中,对乡镇干部依法行政问题,认为好的只有20%,一般的占到了65%。
4、文化服务能力弱化。由于乡镇财力的不足,文化干部的待遇无法得到保障,目前80%的乡镇文化站无法正常运转,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没有建立,而原有建立的也是只有一块牌子的“空壳中心”,大部分的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
三、影响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
新形势下,影响和制约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不四无”。
1、体制不顺,无法服务。当前的乡镇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里有多少个部门,乡镇就要承担多少项工作。乡镇和乡镇干部肩负着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顶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为应付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活动,经常处于分身无术的窘境,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另外,在县、乡机构改革中,乡镇站所虽然大部分下放到乡镇管理,但体制并未真正理顺,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未下放到乡镇管理的派出所、国土所、司法所等指挥起来就更难,有时甚至连乡镇政府也要对他们迁就三分。
2、经济不强,无钱服务。据调查,全县26个乡镇都有负债,2006年末财政债务余额37629万元,平均负债1447万元,乡镇还要挤出经费兴办一些上级下达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公路维修、小城镇建设等公益事业任务。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乡镇政府服务群众几乎成了“无米之炊”,经常是“心有余而钱不足”,不得不负债运转,2006年新增债务2676万元。
3、素质不高,无能服务。据统计,全县乡镇干部中,中专以上学历占64.1%;中专以下学历占35.9%。虽然干部的文化素质较高,但由于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大部分干部的能力素质还不能适应当前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需要。大专以上学历干部中,学理工、文史哲的占了20%以上,学农林、法律专业的只占13.4%,读党校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占60.4%,真正学现代经济管理和金融、外贸的不到5%,远远不能满足服务群众的需要。而现有次数不多的干部教育培训又往往是学理论多、学技能少,重讲授、轻实践,不能快速有效地弥补乡镇干部服务素质的不足。
4、情绪不稳,无心服务。乡镇债务重、财政困难、工作压力大,加上乡镇干部出口不畅,交流、提拔到县直单位的不多,大部分在乡镇“一纸调令定终身”,夫妻分居、子女上学等家庭生活的许多困难无法解决。乡镇干部人心不稳、人心思走成为一种公开的现象。在调研中,不少乡镇主要领导指出,由于干部待遇落实难度大,城乡差别大,致使部分乡镇干部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望提拔、等进城的心理比较迫切,存在着“一年看,二年干,三年转”的现象。
四、提高乡镇服务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当前,提高乡镇服务能力,应该解决好“能不能服务好、怎样服务好、从哪些方面服务”的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理顺体制,健全服务机制,解决无权办事的问题。新时期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应定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上,为此,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尽快转变职能,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给乡镇下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应符合实际情况,宜粗不宜细,落脚点在考核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成效上,要剥离不该由乡镇政府包揽的经济和社会职能,不搞没有实际成效的达标评比活动和过多的“一票否决”,使乡镇干部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为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上。二要优化组合服务力量。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乡镇现有的机构进行优化组合,将乡镇站所的事权、人权、财权真正下放到乡镇,增强乡镇政府的调控力和综合力。在此基础上,可把乡镇人员大体优化组合成党政事务和产业服务两大块。党政事务工作设置一个综合工作机构。产业服务方面,要围绕本乡镇的主导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组建一些专业生产工作服务队,保证服务力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建设便民服务机制。组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为民服务。群众办事可以直接到中心办事,也可通过电话告知中心,由中心指定相关服务人员上门,提供科技、信息、营销、办证等方面的服务。中心还可在人口集中区设立“农资服务部”、“农民庄稼医院”等服务网点,拓展服务范围。随着条件的成熟,还要逐步向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等方面延伸,尽力做到群众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服务。
(二)发展经济,夯实服务基础,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提高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经济是基础。只有发展乡村经济,乡镇政府才有实力为民服务。一是理顺现有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现行的乡镇财税管理体制,给乡镇定财税增长目标任务,一定要符合乡镇实际,使乡镇能完成任务并有财力节余,实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保证乡镇能有钱为民服务。二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利用乡镇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招商引资。山区可利用矿产、竹木等资源引资创办铁矿厂、竹木加工厂等加工型企业;交通便利地区可利用劳动力廉价及区位优势,引资创办服装厂、电子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围绕乡镇的农业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加工型和销售型的“龙头企业”,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与这些企业对接,建造企业稳定的“第一车间”,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对现有的乡村集体企业要理顺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内在活力。三要化解乡镇不良债务。要对乡镇债务进行全面清理,通过法律程序,明确债权债务关系,通过降息、清欠、破产、拍卖、补贴等方式还债,加大乡镇债务清偿力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健全乡镇财务管理制度,防止出现新的不良债务。同时,要加强对水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的收管和使用,确保专项资金真正用于为民办事。
(三)强化锤炼,提升服务能力,解决无能办事的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是增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全面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一要实施“一人一技”工程。首先要对现有乡镇干部的技术服务能力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实情,然后结合本乡镇产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干部进行技能培训。通过采取专家培训、外出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使每一位乡镇干部都能掌握一门以上为农服务技能,成为群众生产中的“科技保姆”。二是实施“干部挂职,农民打工”工程。积极选派文化素质高、作风好的年轻乡镇干部外出挂职,学习先进地区的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经验,提高市场经济意识,培训外向型人才,并积极通过他们将本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出去打工。为提高带动效益,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构筑党组织和社会多方为农村人口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中介服务的网络,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广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推进其规范、有序、持续转移。三是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素质提高”工程。乡镇站所人员岗位素质不高,影响到为群众服务的能力,要有重点地抓好乡镇站所人员岗位素质的提高。通过选派外出培训、鼓励在岗自学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岗位服务技能。对不能适应岗位需要的,实行下岗、待岗、转岗或降级使用,激励他们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升素质和能力。
(四)改进作风,强化激励引导,解决无心办事的问题。有了优良的服务作风,才能真正把服务落到实处。一要教育干部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要通过组织理论学习研讨,树立先进典型等途径,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干部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要教育干部坚决革除“官本位”思想和“官即是管”的思维定势,树立“干部就是服务”、“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寓服务于计划生育、税费收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日常管理工作中,在服务中推动工作,在服务中提高工作水平。二要激励干部树立优良的服务作风。要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制度,真正把执政为民、服务群众、政绩突出的干部“考出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干部为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妥善解决乡镇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他们的家庭困难,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照顾,如解决子女上学、夫妻两地分居等问题。三要创新改进服务作风的载体。要通过设计有效载体,开展诸如“干部责任包干区”、“领导干部接待日”、“全程办事代理制”、“印发便民联系卡”等活动,使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同时,还要通过建立首问责任制、政绩公示制、干部形象测评制、群众选择蹲点干部制,并采用设立服务监督举报电话等方式,加强对干部服务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调研相关材料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调研
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因此,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照搬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必须与村委会的性质相适应,必须有利于村民自治的落实,有利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一)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不是领导关系
关于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不是领导关系,理由是:1.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乡镇政府的下级,村委会干部不是国家公务员,不拿国家工资,只拿补贴,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不是上下级关系。2.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只负有遵守和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各项指示、命令的义务,没有具体执行的义务,因此不存在需要受政府领导的问题。3.领导关系就意味着乡镇政府可以任命和撤换村委会干部,可以改变、撤销村委会作出的决定,可以命令村委会办理各种各样的政府工作,也可以将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收到政府手里来办,照此办理,村民自治就无从谈起。至于现在各乡镇均存在干部少、任务重的问题,很多工作都得通过村委会才能得以落实,不依靠村委会这个“腿”,工作就很难开展。这种忧虑是不无道理的,特别是有些乡镇管辖的范围比较大,管理上确实存在着许多困难。但解决这些问题绝不能以牺牲群众自治为代价。解决的途径,一是要使乡镇政府的干部队伍更加精干;二是要把一些规模偏大的乡镇区划适当划小;三是要转变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改变一些乡镇基层干部存在的机关化、官僚化的现象,提高办事效率。基层,顾名思义,就是最低的一层。乡镇作为基层政府,就是各级政府的最低一级,下面没有也不应当再有什么“腿”。乡镇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各项具体行政工作直接地落实到千家万户,因此,其工作方法主要是搞调查、发文件、下指示,然后通过乡镇政府(还有区政府)的工作具体落实到千家万户。在此基础上,村委会也要通过宣传政府的各项规定,说服、动员群众自觉地履行各项应尽的义务等办法,来协助乡镇政府的工作。
(二)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应当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
《村委会组织法》第五条”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实行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执行,是乡镇政府的应尽职责。因此,乡镇政府与村委会虽然不是领导关系,但仍然必须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指导,就是对村委会如何依法开展自治活动给予引导。指导就不能强迫命令,只能通过培训、宣传、说服、动员等方式引导村委会在法律的范围内积极开展自治活动。支持和帮助,就是对村委会依法开展自治活动给予尊重和肯定,对村委会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困难帮助协调解决,在物质等各方面提供援助等。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是一项法定职责,不能不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同时,村委会也有义务接受乡镇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不能拒绝乡镇政府符合法律规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如果乡镇政府假借指导、支持和帮助之名,行非法干预自治之实,村委会则有权予以抵制和拒绝。
(三)乡镇政府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村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凡依法属于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哪些要办、哪些不办,哪些先办、哪些后办,是这么办还是那么办,都应当由村民自己讨论决定,乡镇政府不得干预。所谓不得干预,就是对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乡镇政府既不能强迫也不能包办,但可以指导,包括宣传、说明、解释、说服、动员等等。依法属于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有哪些?一是根据依法行政原则,凡是政府的职权,必须要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法律、法规规定的政府职权,既是政府必须履行的义务,又是政府行使职权的界限,超越这个界限就是越权。二是村委会组织法有若干条文对自治范围的事项作了规定,村自治组织在这些范围内的事项作出决定,乡镇政府都不得干预。
(四)村委会应当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
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乡镇政府的派出机关或者它的一条“腿”。因此,村委会不能代替政府行使职权,也不能包办政府事务。但是,由于公民有遵守法律和服从政府管理的义务,因此,村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也有责任协助政府开展工作,这也是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村委会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是指协助与本村有关的、属于乡镇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土地管理、公共卫生、治安保卫、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税收、粮食收购等等。协助的主要形式是宣传、教育、动员、提供情况等,一般不直接办理。必要时,可以受乡镇政府的委托,代表乡镇政府办理有关政府事宜。村委会受委托办理的政府事宜,属于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应由委托的乡镇政府承担责任。
第三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科学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乡镇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乡镇政府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领会《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镇政府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部署要求,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总书记高度重视乡镇工作,多次深入乡镇调研,要求乡镇要把为民服务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城乡基层 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乡镇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这是加强乡镇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需要。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政府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一些乡镇政府还存在服务理念滞后、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增强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准确把握《意见》的部署要求
《意见》明确了加强乡镇政府服
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
一是把握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意见》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把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以增强乡镇干部的宗旨意识为关键,以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有效提升乡镇政府的服务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生诉求,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分类指导;到2020年,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乡镇政府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要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意见》提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
变步伐,着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扩大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权限,对直接面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乡镇政府;推进乡镇行政执法改革,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有效形式,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和站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
三是要优化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意见》指出,要按照区域覆盖、制度统筹、标准统一的要求,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改进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县乡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四是要创新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意见》强调,要建立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引导多方力量参与乡镇公
共服务提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和反馈机制,强化群众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是要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保障。《意见》指出,要切实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引领功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乡镇工作特点的干部管理制度;改进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评价奖惩机制,建立科学化、差别化的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乡镇政府监督管理,推进乡镇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
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应当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实施意见或方案。地方各级党委都应当把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意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制定配套措施,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二是要发挥乡镇政府的主体作用。乡镇政府应当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对照《意见》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实施部署,从体制是否健全、机制是否完善、方式是否科学、群众是否满意等方面查找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强化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推进服务能力建设的成效。
三是要抓好学习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乡镇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加强乡镇
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意见》的宣传解读,促进有关方面全面准确理解《意见》,为《意见》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要加强督促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推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尊重地方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各级民政部门要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安排,由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工作机构负责人和县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于2015年5月上旬至中旬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沿口镇、飞龙镇、卫计局、国土
局、县医院、中医院等乡镇和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实地查看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有乡镇卫生院 32所(其中中心卫生院5个、一般卫生院26个、沿口镇中滩卫生院1个),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9121㎡平方米,开设内科等常用医疗科室24种,主要医疗设备593台件,开放床位940张,医护人员803人(其中临聘人员225人),执业(助理)医师为306人,注册(执业)护士 198人。主要承担乡镇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农村卫生工作。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乡镇卫生院建设与发展工作,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核定收支、补助缺口的经费保障模式。20112014年,各级财政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 亿元。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通过推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民生工程,提高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二、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通过积极争取中省建设项目,县财政加大财政投入,2011年2014年投入资金7685万元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逐步推进卫生院标准化建设。2009年开始,中央下达基建和设备项目资金21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507万元,用于解决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环境整治及业务用房改扩建(新建)工程。截止目前,已完工交付使用的有万隆中心卫生院、金光乡卫生院等 14个项目。其中烈面卫生院扩建业务用房1100㎡,增加病床30张;乐善中心卫生院新建了门诊大楼1200㎡。万隆卫生院完成1600㎡住院大楼建设,增加病床40张。礼安镇、胜利镇等8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住院部
建设,建设面积共计6450㎡,共增加病床114张,龙女镇卫生院实现整体搬迁。二是加大医疗设施设备配备。2009年以来,全县争取到中央项目配置大型医疗设备135台件,通过自筹等方式,配备常用医疗设备488台件,5个中心卫生院全部配备了急救车和车载急救设施,一般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也有所改善,保障了医疗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起,全县32所乡镇卫生院和515个村卫生室已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覆盖率100%。对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药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并签订聘用合同,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各卫生院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如烈面镇卫生院推行少缴多用、一站式服务和零陪护服务模式,免费复印报账资料,进一步方便了群众。
(三)医疗卫生民生工程全面落实。有序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率100%。截至2014年,累计建立规范化电子建康档案570503份,建档率%;在管儿童40428人,儿童系统管理率95%;在管孕产妇数750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在管65岁以上老年人62976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建立了预防接种合格门诊,基础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在管高血压患者51902人,管理%;在管糖尿病患者人数22332人,管理率%;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079人,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婚前医学检查、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持续有效推进。2014年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万元,补助农村免费住院分娩 5115人,核补项目资金
万元,共有7206名孕产妇免费补服了叶酸。
(四)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继续实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和用药行为,全县32个乡镇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签订
了双向转诊协议。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大比武活动,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以国际护士节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医护技能操作比赛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工作规范建设,建立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办法、医患纠纷规范化处置办法,医疗行为管理日趋规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匮乏。一是医技人员缺口大。2015年1月,全县乡镇卫生院核编826人,实有在编人员578人,缺编248人。按照《四川省20082020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明确我县医疗资源配置标准,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助理)医师比标准少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比标准少人。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科室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全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高级职称有 13人,占2%,中级职称 78人,占10 %。普遍缺少妇产科、中医、化验等专业人员,既具备基本医疗又具备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特别缺乏,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无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急诊、B超、检验、妇幼防保等技术人才断档,上级配备的一些设备无人操作,调研中了解到,由于没有专业医技人员操作,全县有 16个乡镇共24台设备购买近10年一直闲置。三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在基层工作的卫技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与大医院相比受限太大,优秀医疗人员不愿到基层卫生院工作。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很难引进,卫生专业人才招聘条件设置高导致招聘难,医技人员流失多。2010年至2014年全县累计新招聘卫生技术人才316人,流失83人,其中辞职52人,考(调)到县级医疗机构或县外31人。如2014年计划招聘卫技人才40人,实际招聘16人,正式上班的9人,辞职调离的31人,人员出现入不敷出的现状。
(二)基础设施薄弱。一是卫生院土地权属没有落实。全县只有5个乡镇
卫生院有土地证,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现有占地没有确定土地权属。目前全县有4个乡镇属于国有存量土地没有完善供地手续,有10个乡镇属于租用集体土地建设,无法确权。有10个乡镇在建项目申报的土地未得到落实。已立项建设的21个项目中有16 个乡镇因土地权属问题未落实没有办理开竣工手续,没有进行项目验收和审计,共计万元项目资金无法拨付。二是医疗业务用房不足。按照乡镇卫生院应该配备的床位标准和达到的建筑面积,目前,全县有清平卫生院、赛马镇卫生院等24个乡镇卫生院未达到标准。如沿口镇卫生院服务人口12万人,占地面积仅亩,业务用房1135平米,人平仅占平米。三是医疗设备欠缺,按照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装备标准要求,目前只有5个中心卫生院设备配置比较齐全,其他卫生院配备都不齐全,已有的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等主要医疗设备已配备10多年时间,陈旧老化,正确性、可靠性难以保证。有一半以上的乡
镇卫生院尚未配备彩超、救护车和急诊急救设备,如赛马镇卫生院由于没有生化检验仪,为了业务的开展将该项目外包南充某医药公司开展。四是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没有污水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配套辅助设施。
(三)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低下,卫生院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合理用药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要,科室设置单一,外科、产科诊疗能力太弱,目前仅有2个中心卫生院和3个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产科服务,极少数卫生院可开展外科手术,医疗服务现状与群众健康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与常见病不出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总体目标有较大差距。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急需提升,尤其是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服务能力急需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防保功能和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三是乡级卫生院发挥医疗卫生三级网的枢
纽作用不够,特别是急救转诊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比较弱。四是激励考核机制不科学制约服务能力的提升。2011年3月,乡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县政府建立了乡镇卫生院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局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支出情况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差额,按收支差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财政补助,这就形成了奖懒罚勤的现象,导致乡镇卫生院缺乏积极主动作为的思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承担不同的工作量,没有细化的考核标准,职工收入趋于均等化,吃大锅饭的情况比较突出,导致医技人员滋生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情绪。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全天24小时和节假日必须值守,八项规定实施后,取消了所有的值班费和夜班费,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变得消极,技术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钻研业务的风气不够浓厚。缺乏积极性
和主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考录机制,探索建立统一招聘和自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放宽招聘条件,为优秀人员建立多方进入的绿色通道;加大对公共医疗和乡村专业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村医退出机制,努力解决村医养老保险的问题,逐步将热爱卫生工作,有意愿到基层服务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村医队伍中,补实乡村卫生服务能力的网底。制定出台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鼓励优秀医护人才到乡村工作,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医护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偏远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实行特殊津补贴,并提高工资标准,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走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困境。
(二)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
能力。强化政府主体作用,开展城乡一体化管理。加快建立以县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医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联体的建设,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加强县乡联动,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以城带乡、以乡促村的医疗发展格局,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运转协调、运行高效、程序规范;建立县级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制度,鼓励县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加快县乡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配备信息化软件建立县乡网络联系,解决乡镇大型检测设备和医技人员缺乏的难题,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处置能力;乡镇卫生院要准确定位自身职能,推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增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功能,规范诊疗科室设置,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加强慢性病、妇幼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和传染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做真做实健康档案。提升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处置能力;科学制定对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对卫生院实行收入由财政监管、支出由财政预算的核定收支,政府统筹的预算管理制度,让卫生院对医疗服务收入盈余部分拥有支配权,以调动乡镇卫生院工作积极性,推动卫生院发展壮大。要根据卫生行业特点建立留得住人、干得了事、能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增强事业心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按岗定酬、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分配办法.对夜间值班和节假日上班而又无法调休的情况,要制定合理的津贴补助发放办法,充分调动医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力度。县政府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组织国土、住建、卫生、财政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研究解决乡镇卫生院土地权属等遗留问题,进一步弄清问题形成原因,对不同类别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处置办法,及时完善相关手续,确保卫生院建设合规合法。要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
力度,县财政每年应保障一定的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配置更新医疗设备。
第四篇:关于新时期提高会计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时期提高会计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
摘要:文中对关于新时期提高会计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进行分别论述。
关键词:会计职业能力提高思考新时期会计执业者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表现
首先,由于受会计人员专业技术、业务能力的制约,一些企业会计工作仅停留在报账、算账环节。会计执业者无法提供管理需要的信息,无从谈及会计参与经营管理工作。
财务人员长期以来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性的偏“体力劳动”的核算工作,在对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偏重确认和计量,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报账和算账上,在确认、计量、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对信息的需要,只是表面上完成了工作,编制出了报表。但往往报表上的资料只是数字的简单堆砌,重大特殊事项也没有充分披露,这样的报表是无法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及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的需要。
其次,实行电算化后,许多财会人员对电算化系统软件也仅停留在“会用”的层面上,数据库管理、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知识认识模糊,不能了解整个电算化系统的全貌,自然谈不上软件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用电算化资料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也就无从谈起了。
最后,由于会计制度的约束及执业习惯,长期以来,财会人员习惯于照章办事,理论知识贫乏、专业技能低下,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性,缺乏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做好会计工作,有效提升会计执业者执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1 培养会计执业者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会计执业者素质的要求,就要做到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要求会计执业者要掌握会计、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素质,还要能够掌握现代核算工具,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熟悉数据库管理并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利用现代化核算工具来对会计资料做进一步的加工、分析和应用,以便在企业预测、决策活动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进行合理纳税筹划,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到位,会计执业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支持。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求会计执业者除了对法律、税收和会计知识相当精通外,还应该通晓工商、金融、保险、贸易等方面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求他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涉税事项、涉税环节、筹划意图,在获取真实、可靠、完整的筹划资料的基础上,选准策划切入点,制定正确的筹划步骤,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最符合企业要求的有效的筹划。
2.2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新会计准则赋予会计执业者的灵活性愈大,就愈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执业者要自觉抵制各种不当利益的诱惑,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
可以将会计执业者职业道德、会计执业判断能力作为继续教育和会计执业资格考核评聘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学习,培养提高会计执业者的自律品质。
2.3 企业管理层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以利于会计执业者执业能力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有相当一些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地位比较低下,仅处于为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报账、算账的“服务”的角色。由于角色定位的限制,其主观能动性不能得以很好发挥,这样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即使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或者有员自己就会只是机械地报账、算账了,其执业能力的提高就有了无形的屏障。因此,要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企业要致力于改善内部管理环境,提高财会部门在企业预测、决策等管理活动中的地位,赋予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应权限,同时也要建立科学的会计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使那些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财会人员能够有施展自身管理才能的空间和舞台。
另外,财会人员也要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以积极的方式提高自身执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2.3.1 建立执业判断意识,提高自身的执业判断能力。会计执业者执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会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加大,在诸如会计核算原则、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估计等方面都要依赖会计人员的执业判断,会计执业判断存在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会计人员执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计执业者必须由过去完全按照会计制度执业向执业判断方向迈进,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调查了解一些与本行业有关的市场、科技信息,掌握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情况,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提高会计执业判断能力。
2.3.2 培养自身管理意识,并将管理意识融合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一方面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信息,并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管理意识,要熟悉本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充分领会企业决策层的管理意图,着眼于企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着眼于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使会计基础工作至始至嘟本着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宗旨来开展工作,做好每个工作细节,为企业管理层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在此基础上依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分析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供管理决策层参考,使会计工作寓于企业管理过程之中。
2.3.3 培养合理纳税筹划意识。纳税筹划就是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事项的事先筹划,最终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会计执业者在日常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税收政策,合理安排涉税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作为合理纳税筹划的主体,会计执业者所具备的纳税筹划意识是合理纳税筹划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3.4 注意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一个优秀的会计执业者,不仅要能够通过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财务核算,而且还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者。由于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会计部门的特殊性,会计执业者一方面要与基层单位打交道,要确认、计量、记录、跟踪各方面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要与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人员来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要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处理、分析和汇总,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和生产经营的全面信息。另一方面要与工商、税务、银行及政府有关部门打交道,要从管理、税收的角度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能否坚持合理合法的原则,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能否将国家的各种财经法规上传下达,将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会计执业者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3.5 培养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执业者要使自己具有一双洞察事物的眼睛,在运行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协助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应内部控制制度。
另外会计电算化软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可能无法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作为电算化软件的主要应用者,会计执业者有义务配合系统开发人员,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会计电算化软件不断地完善,以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变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编写企业财务通则解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2]邵奎,刘忠宏,杨砀.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分析[M].商业经济.2007.[3]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财政部企业司.2007.
第五篇:提高乡镇政府行政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乡镇政府行政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AA乡人民政府 XXX
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乡镇政府职能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强化行政意识、提高行政本领、改进行政方式、增强行政效力。
--强化行政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乡镇政府行政意识转变的程度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一要增强发展意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乡镇政府应充分把握发展大局,树立正确发展观,客观辩证地认识地方经济发展优势、劣势和差距,把握市场方向,认清发展潜力,立足于将潜在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指导和带领农民走出一条特色经济发展之路。二要增强责任意识。乡镇政府既是一个基层政权机构,又是一个基本社区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综合经济组织。在群众心中是全能的,什么都能做;在上级心中是全责的,什么都该做;在实践中又是全方位的,什么都要做。只有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致力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竭心尽力,在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上履职尽责,直面解决。才能切
实担负起行政辖区内的促发展、保稳定、建和谐的历史责任。三要增强创新意识。只有创新,才有创造力,才能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乡镇政府应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敢于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善于运用新机制、新举措、新思维,来推进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化解复杂矛盾。
--提高行政本领。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和基层民主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有所降低,但对乡镇干部的素质要求却更高,不少群众心中渴望的好干部不仅要懂科技、懂经济、懂信息,而且要讲政策、讲法制、讲民主。目前,还有一些乡镇干部还难以适应这一新的更高要求,无论是文化素养、知识结构、思维层次还是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都与执政要求不相适应,工作中仍然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管用”。因此,乡镇干部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要加强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本领。要重点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农村实用科技的学习,全面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领导艺术与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改进工作,推动发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要吃透政策。关键要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学懂、弄通,在落实和执行政策上,不当“睁眼瞎”,不犯低级错误,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三要熟悉下情。关键要深入调查研究,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改进行政方式。促进农村发展应是乡镇政府第一要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以转换政府职能、改进行政方式为突破口,树立全新理念,改革传统方法,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政府职能应由大包大揽转变到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上来。应根据乡镇情和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求,并遵循市场法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办法,广泛征求群众和专家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实施。重点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本建设等项目的规划布局,抓好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的协调服务,抓好政策落实、市场规范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转变。二是工作方法应由行政命令转变到说服教育、机制引导、依法行政上来。要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法制原则,尊重农民自主权,通过思
想教育的方法、民主公开的机制、利益导向的手段和依法行政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实现政府抓发展、农民得实惠的目的。建立村社群众“一事一议”、财政捆绑投入引导、激活民间资金参与的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管理投入机制,坚持“量力而行、群众受益、程序规范、定向使用、张榜公布”的原则,修建村社公路,兴修水利,建设信息网络,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发展活力。三是服务方式应由遥控指挥转变到深入一线、典型示范上来。农民零赋税以后,乡镇工作重点由从前的催粮催款转变为围绕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服务。应走出机关,深入一线,把技术送到家家户户,把样板树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帮助农民想,实现农民赚,促进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增强行政效力。乡镇行政能力的最终体现,是看农村是否得发展、农民是否得实惠。一要营造和谐的执行氛围。团结才能出战斗力,团结才具有执行力,团结事关全局发展,事关政府整体形象。乡镇政府一班人首先要搞好团结,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维护党委的核心,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上来,努力营造和谐的干事创业氛围。二要完善配套的执行机制。要进一步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确保各项决策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个方面抓落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三要抓好惠农政策宣传、政策兑现、政策督查,确保各项惠农政策深入人心、落实到户;目前应认真执行“三个取消”,逗硬
落实“三项补贴”和农民负担管理“四项制度”,重点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灾救济、税费改革、退耕还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粮食直补等农村政策的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