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励:想像五年后的你
让我与你分享一段小故事,或许在这个阶段,可以很实际地帮助你走出目前的困境。
一九七六年的冬天,当时我十九岁,在休士顿太空总署的大空梭实验室里工作,同时也在总署旁边的休士顿大学主修电脑。纵然忙于学校、睡眠与工作之间,这几乎占据了我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全部时间,但只要有多余的一分钟,我总是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我的音乐创作上。
我知道写歌词不是我的专长,所以在这段日子里,我处处寻找一位善写歌、词的搭档,与我一起合作创作。我认识了一位朋友,她的名字叫凡內芮(Valerie Johnson)。自从二十多年前离开德州后,就再也没听过她的消息,但是她却在我事业的起步时,给了我最大的鼓励。
仅十九岁的凡內芮在德州的诗词比赛中,不知得过多少奖牌。她的写作总是让我爱不释手,当时我们的确合写了许多很好的作品,一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这些作品充满了特色与创意。
一个星期六的周末,凡內芮又热情地邀请我至她家的牧场烤肉。她的家族是德州有名的石油大亨,拥有庞大的牧场。她的家庭虽然极为富有,但她的穿着、所开的车、与她谦诚待人的态度,更让我加倍地打从心底佩服她。凡內芮知道我对音乐的执着。然而,面对那遥远的音乐界及整个美国陌生的唱片市场,我们一点管道都没有。此时,我们两个人坐在德州的乡下,我们哪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突然间,她冒出了一句话:
“ Visualize,What you are doing in 5 years? ﹙想像你五年后在做什么?﹚”
我愣了一下。
她转过身来,手指着我说:“嘿!告诉我,你心目中'最希望'五年后的你在做什么,你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我还来不及回答,她又抢着说:“別急,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确定后再说出来。”我沉思了几分钟,开始告诉她:“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许多人的肯定。第二,我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凡內芮说:“你确定了吗?”
我慢慢稳稳地回答,而且拉了一个很长的Yesssssss!
凡內芮接着说:“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算回来。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你的第四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那么你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那么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那么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就位准备好。”
“那么你的第六个月,就是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然后让你自己可以逐一筛选。”
“那么你的第一个月就是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那么你的第一个礼拜就是要先列出一整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好了,我们现在不就已经知道你下个星期一要做什么了吗?”凡內芮笑笑地说。
“喔,对了。你还说你五年后,要生活在一个有很多音乐的地方,然后与许多一流的乐师一起忙着工作,对吗?”她急忙地补充说。“如果,你的第五年已经在与这些人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四年照道理应该有你自己的一个工作室或录音室。那么你的第三年,可能是先跟这个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二年,应该不是住在德州,而是已经住在纽约或是洛杉机了。”
次年(一九七七年),我辞掉了令许多人羨慕的太空总署的工作,离开了休士顿,搬到洛杉机。
说也奇怪:不敢说是恰好五年,但大约可说是第六年。一九八三年,我的唱片在亚洲开始销起来,我一天二十四小时几乎全都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日出日落地一起工作。
每当我在最困惑的时候,我会静下来问我自己: 五年后你“最希望”看到你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答案的话,你又如何要求別人或上帝为你做选择或开路呢? 別忘了!在生命中,上帝已经把所有“选择”的权力交在我们的手上了。
如果,你对你的生命经常在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的时候,你不妨试着问一下自己,你是否很“清清楚楚”地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么?
而在你旁边的人,再怎么热心地为你敲锣打鼓,爱你的主也顶多给一些慈悲的安慰。因为连你自己都还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你要的是什么?那么你又岂能无辜地怪上帝没有为你开路呢?不是吗?
第二篇:职场成熟度——《想象五年后你在做什么》
职场成熟度——《想象五年后你在做什么》
在家庭里,我们经常说某某象个孩子,某某比较成熟稳重,某某长大了。在职场里,有同样的现象,也有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大学毕业,除了学校里的书本,对于公司的管理、公司的业务流程、具体做业务的方法、甚至日常工作的方法,知之甚少,多是听说过。进入公司,才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职场。新的人脉关系、新的业务关系网、新的做事方法,甚至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我经常对大学刚毕业的学生说,多听多看,第一份工作是建立自己的职业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最重要的一份工作。其实,这个过程也是从职场意义上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什么是成熟?所谓成熟,就是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能够“独立”。民俗中经常见到到达某个年龄就举行成人仪式的。这个仪式之后,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负责。在美国,孩子过了18岁就要离开家庭,自己负担自己的生活。中国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啃老”的越来越多,有些人成了一辈子的“孩子”。这种现象说明一个民族的“晚熟”,这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会有制约的。至少我自己有些担忧。比如说,现在市场上出现很多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求政府“管制”——我们好像对市场的竞争和淘汰机制没有信心,要政府这个家长来管理。同时,政府也“管制”习惯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政府无所不管的时代。
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非常重要的。
成熟是一个相对的词汇,是一个过程。我们说一个人更加成熟,往往带有点沧桑感,随着时间的增加和阅历的丰富,对社会的认知更加深刻,对外的依赖度降低,独立性更强。这是一个过程,并非一个对完美节点的定义。[仅仅是我个人的定义而已,欢迎拍砖!]
我所定义的职场上的成熟的概念也是类似的。就是能够独立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有自己成型的做事方式和思维模式,并对自己在工作中的所有行为负责。职场上的成熟,也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
举几个例子吧!我看到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工作、自己职业的发展、自己的未来,有着不“成熟”的认知。比如:
我的职业发展是人事部的责任。他们应该为我量身制订一个职业发展规划 我的成长是老板的责任。老板应该给我指明我的职业发展方向,能够辅导我在公司不断成长
我的学习是研修部的责任。他们应该根据我的工作能力给我制定一个合理的培训计划 我的老板并不真正了解我,如果他们是好的经理的话,他们应该知道我最擅长什么,会给我机会发挥出我最大的能量
我的晋级是公司去考虑的,他们不给我晋级是他们的脑子有问题 公司的制度不合理,公司的流程不合理,所以我无法做到最好 公司简直就是一个烂摊子,我也改变不了什么
我现在的岗位做好做坏都一样,所以我没必要加倍努力
我的同事在晋级,是因为同事更会讨好上司,是因为私人的关系,他们对我的业绩给出了不公平的评价 。。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的抱怨和负面的评价,无论是对公司的环境还是对公司的管理层。很多人把自己的失败看作是公司的原因,把自己的一事无成看成是公司的问题,把所有的失败都归因于外部环境,很少寻找自身的原因。等待、被动、悲观、归因于外,等等的表现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是依赖心理在作崇。
职场跟学校或者家庭的环境不同,是一个商业的环境,是一个利益的环境。任何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For Profit组织。这跟学校的Non-for-profit组织、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组织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创造了利益,才能获得利益回报。这就是职场和其他场合不同的地方。
公司对个人的培养是公司的责任,但是其目的是为了公司的经营业绩。这个目的可能跟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偏差、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同。老板对个人的培养,也是以完成部门业绩为导向的,这跟个人实际需要肯定存有差异。这个环境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而存在的。所以,要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须自己去争取,尽可能地找到契合点,以使得自己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收益(除了薪资之外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换句话说,在职场上,如果你不对自己的利益负责的话,别人不会真正地对你的发展负责。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到职场,过度的依赖心理造就了很多“拿来主义”的所谓的人才,而缺少真正有自我发展方向和自我未来规划的人才。你会看到身边很多随波逐流的同事,当他们认识到该对自己负责的时候,对公司彻底失望的时候,发觉自己最黄金的发展期已经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下降,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减弱,受到太多的打击之后,丢掉了自己的棱角,一心等待着退休时间的到来。
而一个成熟的对自己负责的职场人士,能够认清公司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了解交换的逻辑,在为了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沿着自己作出的、明确的短、中、长期的规划努力自我培养、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在更多地付出自己的努力的时候,收获着自己的成长,然后在长期任职的过程中,逐渐获得上层的认可,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自己对自己负责。
很多人会说,每个人都是对自己负责的。但是,你会在某些人的口中听到:“我有自己的规划,可是…”。当“可是”在出口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人已经在寻找外部原因了。这仍然是一种“外部依赖”、“归因于外”,是不成熟的表现。
或许你会听到某些销售人员这样说:“公司的产品太差了,所以我们卖不出去”。看似有道理的,是么?我会这样评价这样的说法:如果公司的产品好,还需要你去销售?!还能体现你的能力?!十五年前,宝洁公司的洗发水卖疯了,产品从生产线上下来,直接装在客户的货车上,而排队装货的货车在厂外排着长长的队伍。跟现在的苹果公司的产品销售状况有过之无不及。你觉得在这样的公司里销售产品能够体现你的销售能力?一个强大品牌下,往往是一群平庸的销售。依赖于外部环境或者归因于外,解脱自己的责任而已。
产品的购买决策是消费者(客户)做出的还是销售人员做出的?我们说,购买决策是消费者做出的,其实不然。真正有实力的销售人员主导客户的购买决策过程,而一个平庸的销售人员等待着客户做出决策——我们知道,客户的决策主导着销售人员的命运,即销售的业绩。一个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其客户的人,是优秀的吗?是成熟的吗?我们的职场人生也是一个在推销我们自己的过程,你是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吗?
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有多少人有自己明确的短、中、长期职业规划。我想大家都有的。为了能够帮助大家理顺自己“期望”和“现实”的关系,建议大家做下下面这个思考题。这个题目来源于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故事《想象五年后你在做什么》,大家可以google下。
1、五年后我要在做什么?(此处不要用“希望”代替“要”字,因为“希望”是个“依赖词”,而“要”是个“独立词”。希望=绝望)
2、要想五年后能够做这样的事,那么我第四年应该在做什么?
3、为了第四年在做这个事情,那么我第三年应该做什么?
4、我第二年该做什么?
5、我明年该做什么?
6、我今年该准备什么?
7、我现在是在做该做的事情吗?我该作出哪些改变?
[专注分析数据淘金] 乾兆亿数据每日为您传播知识、分享智慧,加持能量!
分享请点击右上角按钮,点击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请关注我们---微信号:Data2Biz(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关注我们)欢迎加入专注于企业经营数据分析专业交流的QQ群:109742944
第三篇:金融危机五年后
金融危机五年后 金融危机过去快五年了,这五年里,人们从最初谴责华尔街的贪婪转向对收入分配体系的不满,从对金融系统崩溃的担忧转为对实体经济衰退的恐慌,从对市场机制的崇拜转为回归凯恩斯主义。
再看看这五年来的几个数据:国际油价从120美元一桶低落50美元再冲到128美元高位,道指从跌破7500点到重新站上13000点大关,美元对人民币一走跌落至6.2左右。
人们也一直在问这样一个问题:经济何时复苏?我们看到的是,美国复苏缓慢,欧洲债务危机仍在泥沼中挣扎,中国则需要面对一场改革。
这场危机中,各国调控经济的手段仍然是依靠货币政策,收紧和放松,但就业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也就是说,实体经济并未在货币政策下出现预期的复苏。我们应该反思,收紧和放松的货币政策在挽救经济的同时,也让我们付出了代价,或者说政策目标本身在经济危机初期出现偏差,后来的政策调整一方面要对付经济下行,一方面又要对之前政策造成的危害进行弥补。具体来说,当初对这场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和持久性预期不足,货币政策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在整个经济链条中的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
金融危机是从华尔街开始的,当时有人认为这次危机会很快过去,就像雷曼的高层那样,在股票稍有回升的时候认为会躲过这次危机,在申请了保护之后,以为美联储会伸手援助,但最后美联储把援手伸给了两房。
不仅投行没想到危机会这么快,很多经济学家也对危机判断过于乐观,欧元之父蒙代尔在2008年11月时说:“经济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可现在,欧洲仍然深陷债务危机,单一货币区的财政问题集中爆发,欧元会存在多久也成变数。
投行和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程度预料不足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资本收益给投行和发达经济体带来高收益似烈火烹油,人们对虚拟经济的热捧超过了对实体经济的关注。实体经济的衰落才是危机的根本,华尔街只不过是最先引燃而已,泡沫越大破裂得越快越彻底。
在2008年3月,美国的就业数据就显示美国经济已经濒临衰退,其2月份的就业人数减少6.3万人,为此前五年以来罕见。当时美联储选择的办法是持续降息,使得原本已经疲弱的房地产又获得喘息机会,这也加大了日后次贷危机的隐患。到了2011年3月份的时候,美国就业率出现回升,非农就业人数环比上升19.2 万人,失业率意外下降至8.9%,此时,美联储结束QE2,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暂告段落。但是由于奥巴马政府的金融、医疗改革收效甚微,失业率再次升高,2011年12月,美联储放出货币,虽然被美国多加否认,但QE3已经开始。
金融危机中的中国,选择了更加直接的政府主导投资来挽救经济下滑,“信心黄金论”曾是中国救市的积极信号。2008年11月,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直接目标就是降低经济衰退风险。虽然当时普遍认为,只要经济能够维持8%以上的增速,就能保证每年1000万的新增就业,但最后大量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大型项目中去,就业特别是收入问题出现更大幅的扭曲,当时两年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降低,可见这一轮政府主导的投资并没有解决经济中的根本问题。
这一时期,政府调控中的两个重要手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出现明显调整。也是在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前公布了宏观政策的调整:财政政策要从年初的“稳健”调整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调整为“适度宽松”。
放松货币,给原本体弱的经济带来了虚热,2008年三季度GDP降到9%以下,2009年GDP为8.7%,2010年经国家统计局修订的GDP增速9.1%,2011年为
9.2%。虽然对此一个更为乐观的解释是,中国先于欧美复苏,但当时信贷主要流向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这一问题虽然也多次被提及,但对经济下行的担忧使得让货币流入最能马上得到反映的行业成为地方政府的首选,2009、2010、2011这三年有很多省市GDP超过全国水平。而另一方面,现实经济更为复杂,沿海外贸内迁污染事故陡增,收入分配扭曲在垄断行业体现明显,甚至诸多社会问题反应更为突出。
值得对比的是,2009年中的时候,尼尔森的调查显示,此时人们的储蓄意愿加强,而中国的刺激计划提出要扩大内需启动消费。个人的储蓄意愿大于消费意愿,这就说明经济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风险在加大。这也是为什么内需启动缓慢,用投资拉动经济的力度控过猛。
在放松货币带来隐患逐渐暴露后,货币政策开始紧缩,但这一次的货币刹车,是以中小企业倒闭为代价的。央行从2010年开始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随着货币政策的收紧,最先有所反应的是中小企业,2011年中的时候,温州出现倒闭潮,民间借贷利率大增,银行间拆借利率也出现上升。
这期间的就业问题出现了变化,虽然失业率没有明显上升,但工薪阶层对薪水不满意见增多,除了高房价、高通胀外,隐藏在背后的更深的原因是私营企业盈利
能力下降。与此对比的是国企和央企利润持续上涨,并且国企员工工资上涨水平也高于同期私营企业。这应该说是前一轮货币放松和之后货币收紧,两者双重叠加的结果。
虽然实体经济缺钱已经是公认事实,但一直到2011年12月,央行才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此时,世界主要经济体也在放松货币,但这次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就业。货币政策乃至财政政策的调整目标更倾向于实体经济,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保证就业。特别是美国政府,奥巴马提出提振制造业,就是保证本土就业率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特别是近期,对于中国沿海及内陆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不能就此说产业转移初显效果,更不能看到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工资上涨,就认为就业出现好转。我们更应该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严峻,城市居民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仍有待改善,未来就业的主要矛盾将是如何提高城市人口的就业率和改善现有的收入分配状况等。
如果在北京月入7500元,仍没有安全感,这次是在收入分配层面提醒我们,税收、社会保障等福利制度仍需改进。而整体GDP水平远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则说明整体产业政策方面需要调整。更重要的是,实体经济还没有消化完货币刺激政策带来的后遗症,眼下不应该再通过投资拉动经济总量的方式来解决经济发展,而是让资源在政府和私营部门重新更合理地分配。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就是因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间的平衡出现偏离。现在,金融危机过去快五年了,世界经济复苏仍然缓慢,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没有得到好
转,而如同打强心剂一般的货币刺激政策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且副作用明显。要想恢复实体经济,提高就业和收入分配改革,才是根本之道。
第四篇:不做电子商务,五年后你会后悔的
不做电子商务,五年后你会后悔的马云宣称,2015年,80%的卖买交易都在网上进行……
其实呢,开网店一般分为2类:
第一类是实物店铺(衣服;首饰;化妆品;鞋包;数码产品;零食等)
第二类是虚拟店铺(话费;QQ业务;游戏点卡;软件;网络服务等等)
虚拟——看得见摸不到的东西,不需要通过邮寄就能到达买家手中的商品,例如:全国话费充值、游戏点卡、QQ业务
实物——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需要通过邮寄快递才能到达买家手中的商品,例如:服装、化妆品之类的新手,我建议开虚拟的好,充值店信誉比较高,风险小,利润也不小啦。等你有了信誉,以后想卖什么生意都可以红火红火的。
如果还在担心,我没有客源怎么办?赚不到钱怎么办?我信誉不高没人光顾怎么办?连这点信心都没有,怎么去创业,怎么挣钱养家胡口,这个社会以经不适合你生存了,你被社会淘汰了,get out!
你想想现在这个社会,连小学生都在用手机,难道他们只是玩玩?拿出来看看?不用充话费吗?只说中国吧,这十几亿的人,每个人每个月都要充话费,至少的都50块以上,在网上充值不仅不用手续费还可以优惠,何乐而不为?
大人小孩哪个不用手机哪个不上QQ,还有玩的那些游戏,那些都要充值啊~钱不全让别人给赚去了吧~!
你不要说,如果真这么赚钱还能轮到我们做吗,那卖衣服、鞋子的呢,也是很多人做啊,那为什么人家还是财源滚滚的.我们不说赚钱,只赚信誉。等信誉高了,再做实物店,到时两边都可以赚,目光嘛总是要放长远一点的这些都只需要一个软件就可以帮你实现,一边赚信誉,一边赚钱,销售软件也可以让你发一笔了,只要你拥有一个,你就可以卖无数个,卖一个就可以赚400块,而你买的那个只要500块,你想想,就卖一个本都回来了。
80年代摆个摊子就能发财,很多人不敢。
90年代买支股票就能挣钱,很多人不信。
20世纪开个网店就能赚钱,很多人不试。
不是只有有钱人才能创业的,几百块也可以创业,为什么不试试,少买件衣服,少喝点酒,就可能创造一条改变你一生的路,为什么不试试。
人家说希望给有准备的人留的,我觉得只要你有信心,希望是给付出努力的人准备的。
第五篇:五年后的读后感
至初二开始,在陈汝推荐下买了第一本小时代1.0,折纸时代也开启了我对小时代五年的追随,五年后的读后感。看完了第一本,在等待的过程中经过了升初三,中考,军训,当来到一中的时候好像都不记得要追这本书了,后来巧合之下,一次偶然的逛书店,看到了2.0虚铜时代,买回来后感叹,好薄啊!根本看不爽!不知不觉升高三了,看的说越来越多了,书柜慢慢堆满了,后来,一天做操的时候兔子说:“你买小时代没?”这时我才知道3.0已经出了,刺金时代,之前就有听说结局很凄凉,当我看完以后还没明白什么回事,后来查了查上海那时出了什么事时才终于明白了,最后的尾声,本来大家都要飞上天堂了却在即将触碰到那个地方的时候,被上帝无情的喷嚏打下了地面,就像顾里说的:“云里的人和山坡上的人,山坡上的人掉下来,最多断手断脚,还有命,云里的人掉下来,那就真的死了”看完了三本小时代,5年的等候,就像等候《哈里.波特》那样,看完了就感觉少了什么东西一样,读后感《五年后的读后感》。绝对无敌的顾里,至今看不懂的南湘,无胸无脑有肌肉的唐婉如,霸气的宫铭,简溪顾源这对好基友,还有帅气的Neil,崇光(陆烧)还有我们的女主角林萧,感谢你们陪我度过了五年,谢谢你们!